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范文

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精选(九篇)

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

第1篇: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阿森”为你整理了这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综述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综述

11月20日以来,随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市巡回开展,直接受众40余万人次。

一场场精彩生动的宣讲,加深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对伟大抗疫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先进模范为榜样,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汇聚推动随州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精心组织认真筹备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带领258万随州人民,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随州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随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聚磅礴奋进力量,市委决定组织随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报告会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奋进力量”为主题,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承办。

办好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好抗疫精神宣讲,组建强有力的宣讲队伍是基础和保障。13名报告团成员均为获得全国、省级和市级抗疫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涵盖医务人员、下沉党员干部、村(社区)工作者、新闻媒体记者、志愿者群体。

为了增加宣讲效果,报告团成员精心准备讲稿、制作课件,全身心投入,声情并茂地讲述他们疫情期间逆行出征的心路历程和感人事迹,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全域宣讲凝心聚力

11月20日,随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市委党校举行,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会,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11月27日,随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曾都专场和随县专场举行;11月30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专场举行;12月3日,随州武警支队专场举行……一场场报告会如期举行,随州全域范围兴起宣讲热潮。

首场报告会还通过随州新闻网、随州论坛、云上随州等平台同步直播,超过15万人次在线观看。各地积极组织干部群众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采取集中收看、自主观看等方式,共同致敬模范,学习榜样精神。

报告会讲述了抗疫斗争的感人事迹,讴歌抗疫英雄,传递战疫力量,字字感人至深,句句催人奋进!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张振建,讲述他带领中心医院2300余名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一线,与死神赛跑、同病魔斗争、为生命护航的感人点滴瞬间;曾都区北郊街道八里岔社区党委书记许旭,讲述了她和社区干群、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用心用情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故事;广水市太平镇猫子湖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曙光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就地转化为防疫工作队,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守护好乡村这块阵地;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李冰讲述了他和志愿者们一起,义无反顾地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投身抗疫战场,无怨无悔开展志愿服务……台上,报告团成员语言质朴、深情讲述;台下,广大干部群众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感人的瞬间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一场场报告会将伟大抗疫精神传到全市各个角落,凝聚起奋进力量。

感恩奋进再谱新篇

宣讲在继续,精神在传承,力量在传递……

报告会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生动展现了随州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舍身忘死、逆行而上的精神风貌,深刻阐明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实质,激发出我们每个人坚守岗位、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白云湖学校学生秦乐源说:“学习抗疫英雄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我更加坚定以后要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国网随州供电公司员工王宇轩说:“我会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为百姓保供电、供好电。”武警随州支队执勤中队的刘建文说:“作为一名武警战士、人民的子弟兵,我们更应向抗疫英雄学习,为保卫驻地人民美好生活贡献力量。”广水市卫健局干部刘小兵说:“我们要学习抗疫英雄们信念坚定、顾全大局的政治品质,迎难而上、奋勇当先的责任担当,舍生忘死、医者仁心的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质效。”

第2篇: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范文

摘要:佛陀涅后,其事迹受到弟子们的追思和缅怀。杂藏、律藏、经藏保留着数量不菲地记载佛陀传记的经典。在整理分析经藏、律藏佛传,考察佛传在佛典中的分布和文体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观点:第一,文体上,佛传应是先使用偈颂体,后采用长行,或偈颂与长行相结合的文体形式;第二,内容上,从零散片段记栽佛陀生平发展到叙述完整、层次分明、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佛传;第三,传主的形象从朴素的僧伽演变为无所不能的宇宙大神。佛传文学在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些基本母题。

中图分类号:105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135(2016)05-0511-07

印度存留大量记载民间传说和历史传说的往世书,记载了梵天、湿婆、毗湿奴下凡救世等神奇的事迹,如享誉世界的印度大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占婆沃提胜利记》等。往世书中有的是宗教哲学作品,有的是极具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内容多是神统史、家史、英雄传等。大诗《罗摩衍那》是印度叙事诗的典范,因艺术完整,创作目的鲜明,语言流畅,大量运用譬喻,感情真挚动人。大诗也有一套完整的表达形式,如分为若干章节,开篇是祝愿、颂神,故事取材于传说或真实事件,主角多是高尚英勇,诗中往往涉及到对风景、爱情、战斗等内容的描述,讲求韵律的变化等。佛教延续了往世书和大诗的写作风格,佛典不少内容是关于佛陀的历史传说,“佛教文献中属于往世书类型而较有文学意味的是关于佛陀生平的夸张的传说”,如《大事》《神通游戏》《普曜经》等。可以说,佛陀是印度最为生动的文学形象之一。

佛传文学是西方学者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学者也在一百多年前开始关注和撰写佛传,成果相当显著。我国学者对何谓佛教传记文学和佛传文学提出不同的学术观点。1930年,许地山在分析梵语佛教文学类型时曾提出“《纪传》文学”。他将“《纪传》文学”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关于释尊的传记,即佛传。许地山提出的佛教传记文学的分类方法具有开拓意义。英国学者埃利奥特认为,佛陀生平有两种传记:“一种是乔达摩的实际情况和行为的记述,一种是人们期待一个佛陀应作应为之事的记述。第二种类型盛行于后期佛教作品之中……作品中的超自然因素,是依照印度风格的,且更为华丽可观。”季羡林将梵文佛教文献分为传记类、譬喻类、赞颂类和哲学教义类。孙昌武认为佛教文学有“佛传文学”与“因缘文学”“因缘经”“譬喻与譬喻经”等类型,它们是佛典中文学性最强部分。

笔者在前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佛传文学是佛教传记文学的组成部分,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佛传文学主要指记载佛陀的各种本生故事、佛陀降生、出家、成道、转、人涅檗等一生行迹的佛典,也包括过去诸佛到现在诸佛、未来佛的传记,这其中也特别包括佛陀的“敌人”(主要指提婆达多)的事迹。狭义佛传文学主要指释迦摩尼佛事迹,具体涉及佛陀从降生、游四门到出家、降服摩罗、成道、转、双树示寂等内容,还包括提婆达多破僧,即西方学者称之作为“历史人物”的佛陀。

那么佛传在佛典中具体分布情况如何,产生了哪些文学母题?传主释迦摩尼如何从先觉悟的僧伽成为具备超能的大神?佛传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怎拥挠跋欤空庑┪侍庵档梦颐歉予关注。

一、佛典三藏中佛传考述

佛典中对佛传的描述主要见于杂藏、律藏和经藏中。

(一)杂藏佛传

巴利佛典杂藏共十五部,其特点是非尽佛说、偈陀为主、成书较晚、内容驳杂。偈颂起初多连叙再说,较少有单纯讲述义理的,因此杂藏中也有数量不菲的叙事内容。这些叙述内容主要集中在《经集》《长老偈》《长老尼偈》等几部佛典中。侧重于道德伦理说教的《法句经》,经文短小的《小诵》,感兴抒发的《自说》中叙事内容则较少。

杂藏佛传主要集中在《经集》和《佛种姓》中。《经集》中的《大品》简单叙述了佛陀的降生、出家、修行和教化的事迹。其中《那罗迦经》记述了佛陀出生在蓝毗尼,阿私陀仙人预言新出生的释迦族王子将成为佛陀,并劝勉外甥追随佛陀。《经集》对佛陀的记载清新、素朴,无过多夸饰,如赞誉新出生王子相貌也仅形容为如火焰般明亮温暖。《出家经》讲述了佛陀出家后到王舍城、摩揭陀国乞食并会见频婆娑罗王的事迹。《精勤经》讲述佛陀在尼连禅河正觉,降服摩罗后为其讲述要降服、烦恼、饥渴等八支,这部分没有佛传中常见的摩罗派诱惑佛陀的内容。出家和降魔是有关佛陀早期生涯的主要内容,后起佛传以此为基础加以渲染和扩大。《经集》中关于佛陀生平的记载多采用偈颂文体,白描般勾勒了佛陀坚定的修道之心:

我在尼连禅河边精进努力,

意志坚定,

专心修禅定,

为了获得解脱。《经集》中没有后起佛传中常见的白象投胎、右肋出生、脚踏莲花、七步宣言等神异内容。

《佛种姓》是专述佛传的佛典。前二十五品主要叙述释迦摩尼佛以前的二十四位诸佛,只有第二十六品是释迦摩尼佛传,内容简单凝练。杂藏中的佛传内容主要可归纳为菩萨降生、初成正觉、降伏摩罗、教化弟子、诣诸国王。这些佛传母题也常见于后起的佛传。杂藏中的佛传缺少叙事诗的基本要素,多是佛陀生平片段的零碎记述,缺乏完整的故事情节。文体上主要采取问答体偈颂形式。我们初步推断佛传应先由偈颂文体流出,后采用长行形式。这可能与偈颂体是诗歌形式,易于流传唱诵有较大关系。可以说,杂藏佛传是后来佛传的雏形,佛陀是先觉悟的老师,朴素的佛陀形象中含有善良的神性因子。杂藏中的佛传内容“它们成为后来佛典中史诗型佛陀传记的滥觞。”

(二)律藏佛传

律藏中,佛陀为了说明法义或某一制度往往产生各种制戒因缘,因此关于佛及其弟子的事迹在律藏中有不少记载。律藏一般被认为文学兴味淡薄,但《律藏》“在释义里,问杂些有趣的故事和语体的诗歌,实为枯燥无味的宗教术语底沙漠里底绿洲,渎下去令人忘却疲乏。”律藏中佛陀及其弟子传记主要是些有趣的故事。律藏佛传主要见于《铜牒律》《四分律》《五分律》中的“受戒键度”部分。这几部广律在成立“十众受具”以前都有次第连贯的佛传,但《十诵律》中则没有佛传。

《四分律》佛传载于受戒键度的一至三中。《四分律》佛传从追述释迦族代代兴起说起,叙述了太子诞降生后即有三十二大人相,于闲静处悟道,违逆父母意愿自行剃度出家,菩萨拒绝罗阅城国王与他共享国家的美意,食贾人蜜后说法,教化五比丘,初转法论讲述四圣谛等佛法,为龙王、龙女梵天讲法,战胜毒龙收摄大迦叶,三月食马麦,会见瓶沙王等。其中,降服毒龙一段描写得生动传神。《四分律》佛传还涉及过去诸佛的故事,但没有太子居家期间处宫学艺、娶妻生子等内容。

《五分律》佛传主要集中在“受戒键度”部分,也是先从释迦族祖先和家族兴旺历史说起。《四分律》和《五分律》的这种写法很可能受到往世书“五相”写法中描绘神统与族长世系的影响。《五分律》佛传主要记载了佛陀四门出游后悟道,夜间见众榕形态狼藉不堪更倍增厌离心,夜骑白马离家修道,佛陀用数金置换袈裟并剔除须发,龙护菩萨人定,教化大迦叶等弟子,菩萨诣见瓶沙王,树下成正觉,接受五百商人的供养,龙王为佛陀障蔽风雨蚊虻。佛陀收五比丘建立僧团,阐说中道四谛八正道等佛法,佛陀在虚空中现神通告诫迦叶不得妄称得道,让迦叶现种种神变等。《五分律》和《四分律》一样,没有记载佛陀神异的右肋出生。而众榕和白马听闻菩萨出家悲伤不已的叙述,《五分律》与《佛所行赞》中的描写颇为相似。

《五分律》佛传颇值得注意的是,其部分佛传内容在汉译过程中给予省略,而要参见《瑞应本起经》:

以此净心三明洞照。所谓宿命明他心明漏尽明,如瑞应本起中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二记载了佛陀得三通的内容:“不以智虑,无忧喜想,是日,得一术阁,自知宿命,无数劫来,精神所更,展转受身,不可称计,皆识知之。至二夜时,得二术阁,悉知众生心中所念,善恶殃福,生死所趣。至三夜时,得三术阁,漏尽结解。”《五分律》中佛陀得三通的具体内容缺失,而见于《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二。《五分律》佛传使用不少笔墨对佛陀的神通加以描述,如佛陀需水洗澡,尼连禅河就自然曲流等。我们大致可以推断,《五分律》佛传出现的时间不会太早,大概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四分律》《五分律》佛传的表述内容、文字表达较为相似,主要是因何事犯戒佛陀因何制戒,可以据此判断是后出现的律典。《铜牒律》的“大键度”记载了从佛初成正觉,到佛教化诸弟子,最后说到“十众受具”。以上三部律典属于分别说系,形成了次第有序的佛传,内容均是在“受戒犍度”部分,在成立“十众受具”以前。《四分律》和《五分律》均从释迦族的兴起开始,直至佛的诞生、出家、成佛等内容,与现存佛传较为相似。

《十诵律》佛传主要集中“杂诵调达事一、二”中,其内容迥异于其他律典佛传。《十诵律》记载了提婆达多破僧事,教唆年少比丘和阿阁世太子杀父。提婆达多推大石掷佛陀,佛陀现神通没大海水中。后提波达多致佛足出血,利用醉象冲击佛。《十诵律》卷十四还记载了佛陀三月食马麦的故事。

现存本的《僧祗律》中没有佛传,仅有大量关于制戒事缘的描述,如将这些记叙连接起来,可以看到佛陀的零星事迹:

世尊成道五年比丘僧悉清净,自是已后渐渐为非,世尊随事为制戒……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佛告诸比丘,如来处处度人……佛告舍利弗,如来所度阿若幡陈如等五人,善来出家善受具足,共一戒一竞一住一食一学一说。次度满慈子等三十人,次度波罗奈城善胜子。次度优楼频螺迦叶五百人。次度那提迦叶三百人。次度伽耶迦叶二百人。次度优波斯那等二百五十人。次度汝大目连各二百五十人。次度摩诃迦叶阐陀迦留陀夷优波离次度释种子五百人。次度跋度帝五百人……尔时世尊往众多比丘所,敷尼师坛坐,为诸比丘具说上事。

如以佛传为判断标准,《僧祗律》无疑是后出的律典。

律藏传记集中在受键度部,佛传母题包括王统次第、释迦族兴起、太子四门出游,剔发出家(花数金请求龙护菩萨),化诸弟子、诣瓶沙王、提婆达多破僧、三月食马麦。律典佛传内容表达多平铺直叙,较少使用修辞手法和华美辞藻,文体上主要使用长行,其问含有问答体偈颂。律藏佛传主要是制戒事缘,并非有意书写佛传,所以没有内容完整的佛传。“这些事迹,不是次第连贯的、叙述详细的佛传”。。早期律典佛传是后起佛陀传记的重要来源。而汉地撰写僧鞯幕本都是律师,很可能受到律藏佛传的历史影响。

(三)经藏佛传

经藏佛传内容较为丰富。《大事》属于大众部说出世部的佛传,是目前公认的最为古老的佛传。说出世部认为佛陀是超世间的,主张对佛陀的崇拜。《大事》主要叙述了菩萨在燃灯佛等古佛前的生活,其次叙述了佛陀出家成道,降服摩罗的故事,最后叙述他教化众弟子,建立僧团。《大事》近似佛陀生平传说的汇编,接近佛教文学中的譬喻类。它没有完整的故事主线,结尾描述对佛陀进行膜拜可以积累功德,是介于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间的经典。

四阿含中的佛传《大本经》首先回顾过去七佛故事,具体记述了佛陀右肋出生,指天指地,相师说太子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四门出游,证悟十二缘起法,佛陀成道,教化诸弟子。《大本经》中的佛传文体是长行和偈颂交替行文。长阿含中的《游行经》首先讲述了过去七佛的故事,涉及到释迦摩尼佛的传记主要有佛陀从右肋出生具足三十二相,四门出游,佛陀教化弟子、涅檗示寂,佛灭后礼葬,佛舍利被供养并起十一个塔等内容,叙述了建佛塔、供养佛塔具有大功德。长阿含中的《十二游经》经文短小,采用长行形式,极为简单勾勒佛陀的一生行迹,讲述了太子降生,居家生活,舍弃王位离家修行,从学婆罗门,教化弟子,为龙鬼神说法,并涅檗示寂的事迹:

佛以二十九出家,以三十五得道,从四月八日,至七月十五日,坐树下为一年。

其中有杀牛祭司,利用土和血制作人像等其他佛传中所没有的内容,应是受到婆罗门教崇尚祭祀的影响。

《修行本起经》共五品,讲述佛陀作白象投胎,右肋出生并伴随各种祥瑞之象,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处宫享受富足生活,习得高超本领,游四门看到人生老病死之态,太子出家车匿悲伤,降服魔王和魔女,运用神通变成耄耋老人。《修行本起经》中的佛陀能变现各种神通,如:

身能飞行,能分一身,作百作千至亿万无数,复合为一;能彻入地,石壁皆过,从一方现,俯没仰出,譬如水波;能身中出水火,能履水行虚,身不陷坠;坐卧空中,如飞乌翔。

佛陀具备十神力、四无所畏等超乎想象的能力。佛陀的形象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大神。

《太子瑞应本起经》共两卷,是化地部的佛传。该经描写了菩萨化作白象投入母胎,出生时有三十二相,伴随着种种神奇异象,太子居家学艺、纳妃,太子游四门后毅然出家,会见瓶沙王,具备十神力,成就四无所畏,佛陀初成正觉、涅檗示寂,其中也包含了佛陀为诸弟子现种种神变的内容。

《中本起经》佛传的内容与上述几部佛传有很大的不同。《中本起经》没有记载佛陀成道前作白象投胎、学艺娶妻、四门出游等内容,而是直接叙述佛陀初转,教化弟子、度瓶沙王、化大目捷连、度波斯匿王等。《中本起经》还有其他几部佛传所没有的佛陀三月食马麦的故事。

竺法护译的《普曜经》也是一部在汉地影响广泛的佛传,唐译本为十二卷的《方广大庄严经》,是大乘化佛传的代表作。《普曜经》第一品《论降神品》首先讲述多个菩萨、比丘众听闻讲法,对佛陀的父母进行一番赞颂,菩萨在天宫为诸天子讲法,菩萨化作六牙白象投胎,降生时有种种祥瑞,菩萨降生时有树林自行生果,具备三十二大人相,才能超群。《出家品》中描绘菩萨看见诸榕狼藉不堪的样子愈发坚定修道决心,菩萨六年苦修,具备了种种神通慧力。魔王听闻菩萨成道,宫殿震动,聚大量魔兵和四魔女去破佛,对四魔女的妩媚之态也作了详细的描绘。

《佛本行集经》是一部叙事完整、结构分明的佛传,属于昙无德部佛传。前五品讲述了佛陀发心供养,描述了佛陀从树下诞生、在家学艺、夹杂着大量佛陀的本生和譬喻故事。

《神通游戏》是韵散杂糅的文体。季羡林认为,它的散文部分使用梵语,诗歌部分使用混合梵语。《神通游戏》基本内容与《普曜经》和《方广大庄严经》相同,结尾是大乘经典的弘扬此经获得无量功德,“已不象巴利文佛教文学那样具有较多的民间文学色彩,而开始仿效古典梵语文学。它们既是为了宣扬,也是为了满足上层人士的文学需要。所以,这类经文都有丰富的修辞、堆砌的辞藻和奇特的幻想。”

《众许摩诃帝经》是说一切有部的佛传,是《根有律破僧事》前九卷同本异译。该经记载了太子作白象投胎,出生时身相圆满伴有祥瑞,阿私陀占相,太子出家修道,收诸弟子。《众许摩诃帝经》对佛陀的庄严妙相、精湛技艺和种种神通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夸饰。佛陀的这些“事迹是以无限度的使用神通和印度诗歌中常见的夸张手法来修饰润色的。”

《十二游经》中也有少量佛传内容,叙述了佛陀出生、学艺、出家、修道、成佛、转法论等内容,但记述极为简约,如对佛陀出家和成道的过程仅用一句话描写。

“大乘佛教徒把佛陀看成是无始无终的永恒之神。”《普曜经》等佛传中佛陀的形象远远超出一般僧众,是无所不能、神通无数的宇宙大神,对佛陀的神异进行大力渲染和夸张。《普曜经》等佛典还使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堆砌华辞丽藻进行描绘,对场景、人物心理、动作、形态也作了细致的描摹。经藏中的佛传典籍在文体上采用长行、偈颂相结合的形式。随着佛传文学的发展成熟,出现了巅峰作品《佛所行赞》。

印顺法师将佛典中的佛传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佛陀涅檗为主,记载了佛陀从王舍城到吠舍离最后在拘尸那寂灭事迹,如长阿含的《游行经》、增一阿含的《道经》等。第二类是光大僧伽,教化弟子为主要内容。根据化度弟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是从世界成立、王统次第、释种来源说起,到佛化度释种,提婆达多破僧事为止。这一类包括了《众许摩诃帝经》《普曜经》《佛本行集经》等。第二种是从燃灯佛授记说起,到化大迦叶为止,如《太子瑞应本起经》。随着佛传从片段零散的佛传逐渐发展至大部佛传,佛传中出现了一些基本母题。

二、《佛所行赞》与佛传文学母题

《佛所行赞》是采用偈颂行文的佛传文学,是印度梵语文学史上叙事诗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具有古典文学的华丽色彩。可以不夸张的说,佛传文学无出其右者。该诗颂扬了佛陀一生的丰功伟绩,文学色彩丰富,在古印度广为传颂。义净法师在《南海寄归传》中对马鸣的《大庄严论经》《佛所行赞》等作品在当时的流传情况描述为五天南海,无不讽诵。《佛所行赞》的作者马鸣在印度古典梵语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印度杰出的佛教诗人、戏剧家。

马鸣对佛理的精通和极高的文学造诣充分体现在《佛所行赞》这部佛传文学作品中。汉译《佛所行赞》总计五卷二十八品。《佛所行赞》对佛陀一生行迹的叙述与《普曜经》《太子瑞应本起经》《佛本行集经》《修行本起经》等佛典大同小异,但其文学特点突出,将广为熟知的佛陀生平叙述得波澜起伏。叙事上,《佛所行赞》层层推进,将大家所熟知的佛陀故事叙述得婉转动人,起伏跌宕。《佛所行赞》虽不乏对佛陀适度的神化和夸张描摹,但仍不失其真实可敬的历史形象。此外,《佛所行赞》还塑造了净饭王、车匿、瓶沙王、给孤独长者、魔王、庵摩罗女、大迦叶等几十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物。《佛所行赞》作者马鸣也恰到好处地使用了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中国古代五言诗本质上适于叙述,在连贯地叙述中具有非常鲜明的节奏感。在语言上,《佛所行赞》采用更加适合叙事的五言齐言形式,优美动人。《佛所行赞》中没有律藏佛传的三月食马麦、提婆达多破僧的内容,与《四分律》《五分律》中的佛传较为相似,是具有大乘化色彩的佛传。

《佛所行赞》是佛传文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包含了大多数佛传所共有的基本母}。但在某一具体作品中,该母题也可能是组成要素之一,如佛陀三月食马麦。佛传母题是佛教造像、绘画、文学领域的主要表达内容。笔者以《佛所行赞》为主,兼及其他佛传,提炼出二十个佛传文学母题,这些母题在佛传典籍中的分布情况见附表。

三、余论

佛陀是印度最为清晰立体的宗教人物形象之一。因时间久远,传播地域差异,佛传记载出入颇多。杂藏和律藏佛传应是最早流出的佛传,但非佛教徒有意为之。经藏佛传总体应晚于律藏和杂藏。杂藏中佛陀朴素的形象中已经含有一定的神化倾向。律藏佛传神化色彩加强,注重彰显佛陀神奇的投胎出生及各种超乎想象的神通。各个部派在发展中对佛传所秉持的态度差异不小。不同部派拥有自己的佛传,对佛陀形象的塑造也不尽相同。因而,佛传不可避免具有部派色彩。

第3篇: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范文

第一:要明确撰写个人事迹介绍的目的,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如果是用到宣传工作(如宣讲会和报告会)、树立榜样等方面,那就要用艺术化语言,大处突出人物精神,小处要刻画人物性格,像写报告文学一样,可以参考报告文学的写法,本文不具体介绍。如果是用在考评和档案等重在事实的方面,那就用尽可能简明的手法,把时间、地点、事件经过、人物列出来就可以了。

第二: 有些个人事迹比较类似简历,因而时间可以写得比较简略,具体到年或是年月即可

第三:如果是用于申请资格认证、评定等,比如见义勇为,由于这个认定过程需要多方查证,而有关各方表述可能出现差异,所以一定要写清楚整个过程,甚至是需要详细描述,在时间上就要写得比较准确,以免出现乌龙事件。

第四: 要详细且合乎逻辑的描述表明事件发生时间经过。

第五: 人事迹一经过描述为主,当然,也不能忽略对结果的描述,那样是对自己的成绩、功劳、个人价值和大众评价等的肯定,也是某些诉求的依据。

第4篇: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范文

关键词: 江阴 历史古迹 历史教学

江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滨江古城,有七千年的人文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两千五年的文字记载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境内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历史古迹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魁宝,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如果历史教师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就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从而强化历史教学效果。通过历史古迹文化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建设美好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历史,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高人文素养,找回失落的文化认知和文化归属感。

一、运用历史古迹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历史学科讲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离我们现在的生活相当遥远。在当前的中职历史教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的现象。尤其是中职学生,本身基础薄弱,不少学生对历史基本常识都知之甚少,再加上是选修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样的历史课堂中,部分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强,学习效率低。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一般是直观性、形象性的事物。在历史教学资源中,历史古迹是实实在在的、直观而又形象的事物。看到一处历史古迹,学生一般都有好奇心理,会问:这是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是什么在这里出现,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这一系列的疑问就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历史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探索历史真相,解决历史问题。

比如:在讲到青阳的一处古建筑葛家祠堂时,我把学生领到已经破败的建筑前,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说,一处破房子。我接着引导学生:这处破房子是什么建筑呢?看看建筑外观,猜猜看,猜对了有奖。学生们立马兴趣浓厚,纷纷竞猜。有的同学猜对了,就让他说明原因,从哪些地方、哪些途径知道是祠堂的,祠堂是用来干什么的?接着提问:为什么这里会有祠堂呢?就讲到青阳的望族葛氏家族当年的辉煌,作为望族都会建有自己家族的祠堂,以祭拜祖先。我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学生带入当年的历史,感受当年的葛氏是何等风光,葛氏祠堂也是飞檐画栋,高大宏伟。最后引导学生回到现实中,当年气势恢宏的葛氏祠堂如今只剩残砖败瓦?为什么呢?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把各种历史原因都罗列出来,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回顾历史知识的目的。

二、运用历史古迹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感知

历史古迹,是了解历史很直观的一种手段。充分合理地运用历史古迹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感知。一方面,历史古迹以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予学生很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上历史古迹许多故事和传说,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每一处古迹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或一个故事,古迹使得枯燥的历史课堂增强了趣味性。另一方面,历史是讲究史实依据的,而古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古迹是历史的见证者,古迹的存在大大增强了史实的可信度。形象具体的历史使得学生能更直观地感触、感知历史的痕迹,真切地感受在某地曾经真实地发生某事,这样能给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历史表象。

比如:江阴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延陵古邑和春申旧封之说。因为江阴在春秋时期时地属延陵,是吴国公子季札的封地;战国时期,又是楚相春申君黄歇的采邑,故有延陵古邑和春申旧封之说。可是如何让学生感知这段历史呢?可以让学生直接参观季札墓、季子祠和黄歇墓这样的古迹,直接认识、感知春秋战国的历史。也可以根据图片,讲述当年季子和黄歇两位先贤在江阴,带领百姓,大力发展江阴的史实,进一步拓展讲述季子三次让贤和黄歇相楚的故事。通过古迹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不仅了解了春秋战国的许多史实,而且理解了为什么江阴的很多地名都和黄歇有关。据记载,当年黄歇拓农田、兴水利、凿港口造福于民,民感其恩,黄山、君山、黄田港、申港等因其而名,君山南麓“春申旧封”牌坊因其而立,君山西麓为其筑衣冠冢(黄歇墓)[1]。无疑通过历史古迹的学习和了解,学生大大加深了对家乡历史的认识,增强了对历史的认识与感知。

三、运用历史古迹追忆名人事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课堂是德育的重要课堂,历史古迹是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正因为如此,许多历史古迹都被当地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教师更要充分、合理、恰当地利用v史古迹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激发学生对家国的热爱。想想一个人如果不知家乡的历史人文,那么如何产生对家乡的热爱,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和乡土家国情怀的淡漠。

热爱祖国,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家乡;从某种意义上讲,热爱家乡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合理利用本地区的历史古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立志为建设美丽江阴、和谐江阴而努力奋斗。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黄山滨江而立,控江扼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江阴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可歌可泣的故事,因而江阴素被称为“忠义之邦”。我充分利用军事遗迹黄山炮台遗址和江阴中山公园内的忠邦亭、江阴的朝宗门即南城门这三处古迹为例,讲述历史上最惨烈的“江阴八十一日、江阴三日”事件。

1645年,清政府颁布剃发令后,江阴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共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为领袖,坚持“^可断,发决不可剃”的汉家气节。江阴当时不过是座只有10余万人的小城,但江阴多的是炮台和壮汉。在清军铁骑长驱直入,各大城市沦陷之际相继,江阴6万义民在原任典史阎应元的率领下,死守江阴孤城抗击二十余万清军,历时81天,连折清军3王18将,毙敌75000余人,一直战斗到弹尽粮绝,血染战袍,与城共亡。城破之日,全城男女老幼无一降者,巷战至死,不女投四眼井自尽。清将博洛下令屠城3日,到屠城封刀时,全城幸存者仅老少53人。清道光年间,江苏学政姚文田手书“忠义之邦”四字,嵌于南城门上。1937年,遭侵华日军炮击,只剩下“忠、邦”两字,被移置六角亭中。现将留存的“忠、邦”两字建成碑状,既成了一景,又保存了文物。“忠义之邦”是对江阴明末81天抗清的史实的评价,后有对联云:“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杀敌,留大明三百里江山。”[2]

这一悲壮的历史,学生感到无比震撼,对江阴人民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感到骄傲与自豪。教师运用这一事迹,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不屈的民族气节,树立“保家卫国、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新的时代,教师要把新的江神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经济建设中,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把江阴人民不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演绎成今日“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新的江神。在新的时代,这种江神正日益成为江阴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江阴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文璀璨,名人辈出。江阴境内遗留有众多的名人故居,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这些古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比如徐霞客故居、刘氏三兄弟故居、上官云珠故居、巨赞法师故居、曹颖甫故居、柳宝怡故居、张大故居等。通过对这些故居的了解向学生讲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迹,如曹颖甫经方大师,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为人正直,1937年,为保护家乡妇女免受日本鬼子,挺身而出,痛骂日寇,最后惨死于日本鬼子刀下的事迹;如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的徐霞客,历时30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布19个省、市、自治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写成了《徐霞客游记》,为我国的地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众多名人事迹的讲述,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没想到,江阴有这么多杰出的人物,生活在同一片热土上,同学们一下子与这些人的距离拉近了。原来著名的电影演员上官云珠是我们江阴长泾人,原来徐霞客这么伟大,原来江阴有这么多的名中医,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家乡的历史古迹贴近学生生活,地方的名人事迹使学生使倍感亲切,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通过这些名人事迹向学生展示了江阴人前赴后继,坚贞不屈,积极探索真理,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给学生无形中树立了奋斗的标杆和人格榜样,对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历史古迹是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中国的建筑艺术高超,园林建筑更是别具一格。教师可以通过几组典型建筑,使同学们了解到古代建筑的秀美、多姿,认识到这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如宋代的紫金桥、兴国塔和广济古泉,民国时吴汀鹭故居,以及适园、中山公园等园林建筑等,向人们展示中国古建筑的奇迹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尤其是吴汀鹭故居是集木雕、灰雕、砖雕、石雕于一体,把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西方建筑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铸成了民国时期特有的建筑形式,为世人留下了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这些建筑和园林虽然经历了历史的沧桑,但依然傲然屹立,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历史古迹包含丰富的教育资源、人文资源,应该说,运用历史古迹资源开展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已经是许多历史教师的共识,但是历史古迹的教育潜能的挖掘和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这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历史古迹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范文

一、导学探究,有效预习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导学案,自己先独立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文章内容,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带着自己预习时不会的问题听课,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难点上。这有利于学生听课时跟着教师讲课的思路走,做笔记时也能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教师反复提醒的重点和关键点。用教育学的理论来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军神》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1.沃克医生为什么有些不悦?2.沃克医生为什么愣住了?3.手术中的神态是什么样的?4.查查资料、问问父母,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的事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避免了预习的无效性;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预习,也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可以说,有效的课前预习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

二、巧设导语,先声夺人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好的导语会放射出奇特的光芒,引领着学生进入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

在《军神》一课中,通过预习,学生对故事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1916年,学生缺乏对这一特殊时期历史背景的了解,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品质,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所在。于是,上课一开始,我采用了以故事为开头的导语,讲述了1916年一位年轻的将军率军讨伐袁世凯时,为救一位战友不幸中弹,子弹从他的头颅飞进去,由右眼眶射出来的事迹。这一段以的受伤经历为导语的开头,就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着每一位学生,故事结束,学生们还意犹未尽,我顺势导出:这位年轻的将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军神》一文的主人公――。这段导语不仅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地走进课文,而且为学生理解在手术时拒绝使用麻药的原因,以及理解他在手术中忍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这一学习过程打下了基础。

三、以生为本,和谐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学生就能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勇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悟。

如《军神》这一课,我让学生就课前搜集的关于元帅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的生平事迹有哪些了解,并说说自己对的认识。有的学生讲述了生平主要的战迹,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兢兢业业,不愧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有的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将军在某项战役中勇敢机智的表现。学生们惟妙惟肖和富有激情的演说使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四、学会赏识,高效教学

激励性评价有利于保护好小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表扬或一味地批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给予一一的回答,即便是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并指明改进的方法,使他们有所进步。

第6篇: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范文

研究笔迹与个性的关系对进一步认识个性形成的规律,揭示个性特征的本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职业的选择、人才的甄选、案情的侦破、疾病的预测等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汉字笔迹测量法和80—8神经类型量表法,对苏州市实验小学、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十五中学、苏州商校、苏州大学等部分学生(男1053人、女844人)以及××部队士兵(199人)和超常生(57人),共计2153人进行了团体测试。汉字笔迹测量法可分为标准状态规定书写动作法、标准状态自选书写动作法及自由状态书写法三种。本文采用标准状态规定书写动作法:①采用统一的标准规格400个方格稿纸(规格为40克书写方格稿纸);②每张纸下塾有5张空白纸(规格为57克白道令纸),并用回形针固定;③统一规定用园珠笔;④按统一规范的指导语组织测试;⑤按规定的文字抄写。笔迹测量指标有:书写形式、书写速度、书定压力、书写稳定性、字位置、字斜度、字端匀、字独特性等(具体测量标准,另有规定说明)。80—8神经类型量表法测量指标有:1、2、3表总阅符号数、联合测验平均得分值和神经类型。上述两项测验的全部原始数据,均由计算机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笔迹指标测量与分析

2.1.1 字高度、宽度及其比值

统计数据表明,书写字的高度与年龄、性别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其规律是7—8岁年龄组字的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10—12岁年龄组又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13岁以后字的高度又有增高的趋势,直到成人达到相对稳定值。书写字的宽度7—8岁年龄组显著宽于其他年龄组,其余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其基本变化规律与字的高度类同。字的高/宽的比值,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男、女之间比较,字的高度、宽度,男性均显著大于女性。

2.1.2 笔迹心理特征分析

笔迹心理特征是指从个体书写动作特点和规律所反映出的心理活动特征。书写形式是反映个体思维、行为方式特征的指标;书写速度是反映个体心理活动速度的指标,即反映个体活动效率和灵活性特征;书写压力是反映个体心理活动强度的指标,即反映个体行为的能量水平特征;书写稳定性(笔迹边缘特征)是反映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及情感倾向性的指标。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笔迹心理特征各指标测量统计结果,有如下规律(见表1):

第一,年龄越小、笔迹心理特征表现为以直笔划、重笔划、光边占比例越高,而曲笔划、快笔划、轻笔划、毛边占的比例越低。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个性形成发展的社会化过程中,笔迹心理特征也随之发生分化。即有相当部分个体的笔迹形式,由开始占绝对优势的直笔划,逐渐分化发展,形成直笔与曲笔之间的中间过渡形式,部分个体发展为典型的曲笔形式。测量资料表明,特别是在14岁年龄阶段这种变化来得迅速而明显。当然,还有部分个体始终保持为典型的直笔形式。在笔迹边缘特征中,年龄越小其毛边占的比例很低,而到13、14岁年龄阶段,毛边笔划占的比例迅速提高。在书写速度特征指标中,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书写速度随之提高,一般在14、15岁年龄阶段接近或达到峰值,日后处于相对稳定,然后,到一定的年龄阶段(一般是在25岁左右)其书写速度将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根据上述笔迹心理特征的变化规律,揭示了人的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加速成熟期在13—15岁年龄阶段。

第三,不同群体的笔迹心理特征相比较,表现为一般人群以直笔和直曲之间、重笔和轻重之间、中速、光边占的比例高;小学生以直笔、重笔、中速和慢速、光边占绝对优势;大学生则以曲笔和直曲之间、快速和中速、重笔和轻重之间、毛边和光毛之间占的比例很高;中学生的笔迹心理特征介于小学生与大学生之间。而超常学生以曲笔、快笔、毛边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群体。

2.1.3 笔迹形态特征分析

统计表明,不同群体在字体型、字端匀和独特性等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

字体型指标,大字型以小学生和一般人占的比例显著的高,中学生和超常学生占的比例显著的低;小字型是中学生和超常学生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大学和一般人。字端匀指标,小学生字端匀所占比例为82.47%(年龄越小字端匀占的比例越高),这个比例显著的高于其他群体。而字不匀,以一般人群体占的比例最高(占47.42%),中学生、大学生、超常生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字独特性指标,以大学生和超常生占的比例显著的高于其他群体,小学生群体占的比例极低。

上述资料说明,笔迹形态特征的形成与人的人性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小学生的笔迹属于模仿笔迹,年龄越小其模仿程度越大。所以,小学生的笔迹表现出字体大、字端正匀称,几乎是一个模子铸成,完全没有独自的风格和特色,小学生的笔迹形态特征并不是他自身的独立特征。中学生的笔迹形态开始分化,表现为字体变小,字不匀、潦草的比例在显著增加,字独特性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学生和成人的笔迹形态特征表现为字体适中、字书写的多样性和字运笔的独特性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反映出他们自身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2 笔迹与神经类型的关系

众所周知,神经系统类型是个性心理的生理基础,故神经系统类型与个体所进行的任何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存在着较密切的内在关系〔2〕。

表1 不同年龄的笔迹心理特征的比较(%) 形式

速度

压力

年龄 n 直笔 中间 曲笔 快笔 中间 慢笔 重笔 中间

7岁 14495.14 4.86 0.00 23.6346.5129.8689.18 9.43

8岁 19493.30 5.67 1.03 22.1656.1921.6576.3921.78

9岁 11870.34 28.810.85 24.5849.1526.2755.9337.29

10岁 11957.14 40.342.52 25.2154.6220.1754.6241.18

11岁 17358.96 38.152.89 23.1253.7623.1268.7928.90

12岁 10569.52 25.724.76 25.7149.5324.7668.5720.95

13岁 27061.48 32.595.93 24.4449.6325.9367.4121.48

14岁 22463.84 21.8714.2926.7948.2125.0051.7943.75

15岁 11955.46 24.3720.1729.4147.0523.5356.3034.46

16岁 18447.83 30.4321.7426.0944.5620.3547.2842.94

17岁 19933.17 51.2515.5825.1348.2426.6345.1341.75

18-2224723.48 55.0621.4642.1145.7412.1556.2829.55

*** ******

** ******

X[,2]值 378.32230.69157.3135.3710.1928.18199.61103.65

年龄  轻笔 毛边 中间 光边

7岁

1.39 1.39 12.15 86.11

8岁

1.83 2.58 17.52 79.90

9岁

6.78 6.78 44.07 49.15

10岁 4.20 11.76 47.90 40.34

11岁 2.31 13.87 42.20 43.93

12岁 10.4814.29 42.20 42.86

13岁 11.11 30.3732.59 37.04

14岁 4.46 42.86 12.50 44.64

15岁 9.24 35.29 11.77 52.94

16岁 9.78 38.59 6.25 54.89

17岁 13.1240.70 13.67 45.63

18-22岁14.1740.08 14.58 35.34

   ***  ***

*** ***

59.78262.18 226.76179.04

 

笔迹测量与80—8神经类型测量统计资料表明(见表2),直笔划以神经类型为谨慎型、稳定型和安静型占的比例显著的高;曲笔划以最佳型、灵活型、兴奋型(含亚兴奋型)占的比例显著的高;快笔划以最佳型、灵活型占的比例显著的高;慢笔划以弱型占的比例显著的高;重笔划以强型(最佳型、灵活型、稳定型、安静型、兴奋型、易扰型等)占的比例显著的高;轻笔划以弱型占的比例显著的高;毛边笔划以最佳型、灵活型、兴奋型、强中间型占的比例显著的高;光边笔划以谨慎型、稳定型、安静型占的比例较高。

本文统计结果表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笔迹形式)和活动节奏、效率(书写速度)以及行为活动的强度(书写压力)与其神经类型特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反映情感倾向性、稳定性(笔迹边缘特征)与神经类型的关系不太密切,这可能是笔迹边缘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体当时(或一段时间内)情景因素的影响,包括机能状态、心境及情绪状态等,对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3 笔迹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根据笔迹形式、速度、压力及边缘特征等指标的不同组合,归纳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神经质、冷漠质、拘谨质、情感质等8种气质类型。

有关气质类型的测量与评价问题〔4〕,至今尚未得到满意的解决,而汉字笔迹研究为气质类型的测评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这项研究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统计资料表明(见表3),不同群体的气质类型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差异。一般人各种气质类型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以粘液质、冷漠质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23.62%、18.59%),这两种气质类型的人其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倾向表现为,粘液质的人情绪反应较慢,持久而不显露,安静、沉着,言语不多,但能把握时机,击中要害,处事不太灵活,应变能力较差,忍耐性好,行事稳重、冷静,想象力不够丰富,敏感性不高;冷漠质的人情绪较稳定,敏感性较低,讲原则,遵守习俗和纪律,按常规办事,喜于安定,不喜欢凑热闹,对己无关的事不多过问,兴趣有限,忠实于朋友,但对损害他的人始终记恨在心,有时表现出对人、对事冷淡,缺少热情。上述分析与评价,比较符合目前近半数的中国人个性心理特征的现实表现。

表2

不同神经类型〔3〕的笔迹心理特征的比例(%)  形式  速度

压力

神经类型n 直笔 中间 曲笔 快笔中间 慢笔 重笔 中间

1—2型 83 30.6313.52 55.6869.3227.98 2.27 68.1831.82

3—4型 34243.8642.40 13.7116.9654.09 28.9555.5641.52

5—6型 48 8.33 47.92 43.7533.3362.50 4.17 45.8333.34

7-8型 59 30.5157.63 11.8644.0744.07 11.8635.5950.85

9型

23831.5151.68 16.8136.9753.79 9.24 49.1639.92

10型

12240.9850.00 9.02 18.0359.02 22.9539.3441.81

11-12型18124.3164.64 11.057.18 45.31 47.5143.0935.92

13型

72 51.3938.89 9.72 6.94 52.78 40.2847.2241.67

14-16型63 33.3344.45 22.221.59 55.55 42.8623.8139.68

****** ********* *********

X[,2]值

48.8272.12129.89205.429.79144.3951.978.06

神经类型边缘 轻笔 毛边 中间 光边

1—2型      0.00 50.00 4.50 45.45

3—4型      2.92 45.61 11.12 43.27

5—6型      20.83 47.92 20.83 31.25

7-8型

    13.56 40.68 27.12 32.20

9型

    10.92 54.20 12.61 33.19

10型

    18.85 33.61 26.23 40.16

11-12型     20.99 39.23 25.96 34.81

13型

    11.11 29.17 18.05 52.78

14-16型     36.51 33.33 33.34 33.33

     ***   ***   ***   ***

X[,2]值      72.23 28.63 63.40 17.91

 

超常生则以胆汁质、多血质、和情感质的气质类型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群体,超常生其个性倾向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强度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非常自信、好胜,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成就动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反应快,喜欢快节奏的活动方式和不断变化的活动内容,肯于钻研,敏感性高,情绪不稳,易变化,有时表现为放任、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外表平静,内心激动,考虑个人较多,个性独特。

表3 不同群体气质类型的比例(%)对象n 多血质 胆汁质粘 液质 抑郁质 神经质

一般人

19910.05

12.06

23.62 14.57

3.02

中文系学生 75 8.00

16.00

38.67 1.33

8.00

财经系学生 81 9.88

19.75

29.63 4.49

7.41

体育系学生 91 20.88

16.48

21.98 10.99 10.99

超常班学生 57 17.54

28.08

24.56 0.00 12.28

X[,2]

10.13[,*] 14.42[,**] 7.09 21.14

7.89

对象

冷漠质 拘谨质 情感质

一般人

18.59  9.05

9.05

中文系学生 10.67  12.00  5.33

财经系学生 9.88

7.41  11.11

体育系学生 8.79

7.69

2.28

超常班学生 8.77

5.26

3.51

X[,2]

7.43

2.21

7.71

 

 

体育系学生则以多血质类型占的比例(20.88%)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多血质的人其个性倾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强度强,精力充沛,富有活力,好强、好胜、好动,活泼敏捷,行为果断,动作反应快而粗犷,应变能力强,灵活性高,情绪反应迅速而不持久,热情、善于交往,注意力、兴趣易转移,精力易分散,缺乏忍受力和毅力。中文系学生则以粘液质、拘谨质气质类型占的比例(分别为38.67%、12.00%)显著高于其他群体。这两种气质类型的人其个性倾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强度较强,思维层次清楚、深刻、细腻,行事稳重、冷静,忍耐性较好,肯于钻研,情绪稳定、持久,喜欢安定的环境,不善于交往,不够灵活,应变能力较差,办事认真、实在,小心谨慎,缺乏主动性,想象力不够丰富,敏感性不高。财经系学生则以胆汁质、情感质占的比例较高,多血质的比例显著低于体育系学生和超常学生。

不同群体个性倾向特征是指个性的共性、普遍性而言的。诚然,任何一个群体都还会表现出个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两极性特征,这是由个别性和独特性所决定的。而通过笔迹特征量化指标的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不同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思维与行为方式和情感倾向性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构成个性心理结构装置—气质类型。

综上所述,划分气质类型可采用笔迹心理特征指标量化法,用此种方法对人的气质类型进行测评,不仅是操作性强,而且在理论上也有一定的说服力。

4 小结

4.1 汉字笔迹特征指标的测量、分析与评价,能较客观地反映不同个体和群体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个性心理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客观、有效的测评方法。

4.2 反映个体的思维、行为方式,活动节奏、效率以及行为活动强度的笔迹心理特征与其神经类型特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4.3 根据笔迹形式、速度、压力及边缘特征等基本指标的不同组合,将气质类型划分为8种类型,并编制出笔迹与个性测评软件,在实际应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这表明,采用笔迹心理特征量化指标,来评定气质类型是可行的。此项研究在探讨气质的本质,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是一种进步和发展,对个性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理论意义。

 

【 〔1〕P·克利斯多法纳利,等.莫海蒂MORETTI方法入门及在汉字书写中的应用前景内部资料,1991

〔2〕A.A.斯米尔诺夫,A.P.鲁利亚等.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4:204—230

〔3〕张卿华,王文英等.人的神经类型测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简·斯特里劳.气质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987:1—161

第7篇: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范文

一、传记的考查常出现两种形式

从近几年的高考看,一是对传记文本材料进行考查,如对重要词语或句子的理解、人物形象评价,情感的体验和把握等;二是对传记的文体特点进行能力考查。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分析传主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概括传记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传记作者的感情。

3.传记艺术手法分析。

4.对传记的语言赏析。

二、作者与传主的关系

(一)传记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表现作品主题的。所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传记考查的热点。高考中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阅读全文,简要分析传主这一人物形象。

2.作品中的传主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3.这篇文章表现了传主哪些优秀思想品质?

一般来说,作者对传主形象的刻画、对传主品格的弘扬总是通过对其事迹、言行的叙述描写来体现的,因此,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要重视四个方面:第一,重视作品中交待的传主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这些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重视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仔细思考,看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第三,重视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从中去把握传主形象;第四,重视作者对传主的介绍和评价。

(二)人物传记立传的目的都是要突出事迹、凸显成就,因此,对传主事迹或成就的概括也成为历年来高考的常用题型。设题方式有:

1.概括文中传主的主要学术成就。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传主的精神品质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取传记中的关键句,如每个自然段的首句或末句;第二,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第三,抓住有关传主事迹、成就的关键词;第四,概括时要准确具体,不可笼统。

(三)传主的成就或事迹常常是某些原因促成的,对某种结果的归因探寻,是高考人物传记常设的题型之一。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传主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2.从文中看,传主做出某一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第一,要看清楚文本相关文字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尽可能地穷尽原因,不可遗漏要点;第二,外因和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大原因,解答探因题时要“内”“外”兼顾,不可偏废;第三,要分点解答,力求条理清晰。

(四)阅读人物传记要求我们能找到基本事实,弄清传主的人生轨迹,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并形成一定的思考和判断。这种题型旨在培养考生探索和思辨的精神,要求考生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能合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传主的成功经历给我们哪些启迪?

2.传主的事迹对我们的人生有哪些意义?

3.传主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借鉴?

这种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要求考生能够立足自我,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思维应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显然是不适宜的。因此,要紧扣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探究。同时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述合理,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三、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我赞同……”等。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论述:分条陈述,分点罗列,陈述有条理,要点须全面。

小结: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应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

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时,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一是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二是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

第8篇: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nancy_llj”为你整理了这篇机关党支部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主题党日活动简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机关党支部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主题党日活动简报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根据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2020年12月24日上午10:00,梁家沟街道机关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主题党日活动。

主题党日活动严格按照奏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领诵党章党规、主动交纳党费等程序开展,之后全体党员一起观看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

老战士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山城村农民,他曾舍生忘死,血战沙场,在抗美援朝中曾荣立一等功。几十年来,他深藏功名,主动复员回乡,成了躬耕乡野的庄稼汉,当上了生产队长,把农场当作新战场,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让洼地变成米粮川、荒山变成经济林,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老战士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离休干部,他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多次战功。转业后,他到杨靖宇烈士陵园工作,60余年身体力行保护革命遗迹、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第9篇:小学生主要事迹自述范文

残留在摩亨约・达罗中的核战争痕迹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用于实战的核武器,是1945年8月6日从日本广岛上空投下的原子弹。不过这一历史性常识可能需要加上“有史以来”这一附加条件才行,因为在遥远的史前阶段,人类很有可能已经经历过核战争。

“史前阶段的核战争”,这一惊天动地的假设虽然很难让人马上信服,但是在古文献、古文明遗迹中都发现了为数不少的、能够佐证这一假设的痕迹。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摩亨约・达罗都市遗迹,这个暗藏着远古之谜并长眠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的遗迹,于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800年之间,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中繁荣一时,而摩亨约・达罗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都市。

自1921年该遗迹被发现以来,虽然历经多次挖掘调查,但直至今日,其都市的全貌仍未明朗。不仅如此,随着挖掘工作的展开,许多彻底颠覆主流考古学常识的事实被公之于众。

最早提出古代核战争痕迹学说的是,英国的大卫・W・ 达维伯特和意大利的艾特雷・文森特,他们是研究古代史的搭档。

两位研究学者推断,印度两大叙事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中有关于古印度发生核战争的描述。于是两人于1978年前往当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发表了《公元前2000年的原子弹破坏》一书,提出了大胆且极具冲击性的假设。

这个假设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摩诃婆罗多》中提到的某种武器从天而降时的相关描述吧!“一柱炽热的烟雾火焰,像一万个太阳般明亮,熠熠冲天而起。它是一种无人知晓的武器,是钢铁的雷霆,死神的信使,它使整个城市化为灰烬。”“狂风骤起,云朵轰然升起,尘土和砂石如雨点般落下,尸体被烧焦难以分辨,头发和指甲全掉落。连食物也变得有毒了。”

恐怕任何一个了解广岛和长崎惨剧的现代人在读了上述描写后,都会认为这描写的是遭受核武器攻击的城市吧!

那么实地考察的结果是什么呢?与摩亨约・达罗相毗邻,有一块半径约400米的、被黑色玻璃质砂砾满满覆盖的地区,被当地人称作“玻璃城”,两位研究专家就在这里有了惊人的发现。

这座“玻璃城”中的玻璃质砂石,专业术语称“托立尼提物质”,该物质是砂砾在高温熔化后,又迅速冷却成玻璃状的一种人工矿物。1945年,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开展了世界上首次原子弹三位一体实验。当时因核爆发产生的高热而熔解的砂石,形成了玻璃状的物质,这便是其最初的由来。

除了“托立尼提物质”,两人还通过现场发掘出的扭曲成旋涡状、玻璃化的壶,以及因高温而半熔化的砖块等古代遗物推断出,“玻璃城”就是核爆的中心地。

“从目前观察到的痕迹来看,爆炸所带来的高温破坏只在瞬间便完成,其程度在我们现有的技术阶段中,只有核武器能达到。也就是说摩亨约・达罗因在其上空爆炸的数千吨核武器而变成了一座死城。”

《月藏经》中讲述的古印度核战争

还有一些古代文献能够佐证古印度核战争之说。比如佛典《月藏经》中就有以下记述:

“当时虚空中,大声震于地,一切皆遍动,犹如水上轮。城壁碎落下,屋宇悉圮坼,树林根枝叶,花叶果药尽。”(空中传来巨大声响,须臾之间大地颤抖,天地万物都被卷动其中,犹如水上的波轮在转动,满目尽是残垣断壁,支离破碎,树木花草都被连根拔起。)

这些描述暗示了核爆发生时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诸有井泉池,一切尽枯涸。土地悉咸卤,剖裂成丘涧,诸山皆焦然,天龙不降雨。苗稼皆枯死,甘蔗劫贝药,生者皆死尽,余草更不生。雨土皆昏,日月不现明,四方皆亢旱,数现诸恶瑞。”(一切水源都干涸殆尽,大地变成不毛之地。地表绽裂,山丘成为了溪谷。山脉燃烧,却不降一滴雨水。农作物干枯,寸草不生。冬季到来后,日月皆隐去了踪迹,天地之间唯有无尽的黑暗肆意蔓延。)

《月藏经》中描述的这一地狱般的景象,是释迦牟尼对末法时代来临做出的预测。但是,也许这并非简单的预言。释迦牟尼是存在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北印度的人物,或许他将太古时期古印度爆发的核战争经历,编纂成了具有警示意义的预言。

如今印度全境还有许多未经调查的疑似核战争痕迹的遗迹。

比如美国历史学家雷尼・诺巴肯所著的《消失的种族之谜》一书中就有提到,夹在坎吉斯河流域中部和拉吉马哈鲁丘陵之间的区域有一处石造遗迹,由于超高温导致巨石熔化相连,并且由于表面坑洼不平而产生了一些孔洞。

此外,在德干高原密林内的石造遗迹中,能够看到石壁上残留着因超高温而熔化的痕迹、因炽烤而开裂的石头等,建筑物内部还有玻璃化的、熔化后又结晶化的石造生活器具。

前苏联时期,同样在德干高原进行调查的莫斯科科学协会的考古学家雷克萨德鲁・格鲁伯夫斯基就在《寻找太古之谜》中写道,这里出土的人骨上检测出的放射能量要高出一般古遗迹正常值的50倍。

索多玛和蛾摩拉是因为核爆炸而灭亡的?

宗教典籍《圣经・旧约》中也有提及古代核战争的段落。诸多的古文明研究学者都主张索多玛和蛾摩拉毁于核爆之中。

索多玛和蛾摩拉是曾经真实存在于约旦低地的城市(现在的死海)。该城虽然曾经繁华一时,但由于居民日渐堕落、罪孽深重,耶和华不得不审判罪恶,将全部居民和整个市镇从地面上抹杀殆尽,仅留下了信仰虔诚的罗德一家。

然后――

“太阳自地面升起时,罗德逃到了琐珥。主将硫磺之火自索多玛和蛾摩拉城上空降下,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草木都毁灭了。罗德的妻子因为不听警告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圣经・创世记》19章23-26节)

不仅是圣经研究学者,就连科学家也对《圣经・旧约》中这段著名的灭亡故事十分关注,提出火山爆发论、大地震论、小行星冲击论等等,虽然有各种版本的假设,但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定论。

但是仅仅一颗原子弹所蕴含的威力,就能在一瞬间毁灭广岛和长崎这样的大城市,因此核爆论渐渐受到世人的瞩目。

若是从核爆论角度来分析,上述引文中这些令人费解的记述和表现手法就都说得通了。

比如“太阳自地面升起时”这句,或许就是人们目睹了核爆时产生的令人目眩的闪光而写出的。而罗德的妻子变成了“盐柱”,则可能是因为核爆时暴露在强烈的热射线、放射线之中,保持着站立的姿势瞬间死去,但是经历灾难的人不了解真正的原因,仅仅因为其死去的状态与那些形状怪异的盐柱十分相似,就如此记录了下来。

还有迹象显示死海周边遭受着惊人的高温烘烤。古希腊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拉冯在他的《地理》一书中写道,“死海地区有被火熔化的岩石,起火的原因不详”。

另外在死海一带还有一种数量众多的黑色石头,被称作玻璃陨石。这种石头与前文提到的托立尼提物质一样,是砂石在超高温度下(至少2500度)熔化又迅速冷却后形成的玻璃状物质,通常都是陨石冲击形成的。

但是死海周围既没有陨石冲击后产生的陨石坑,也没有发现过陨石的踪迹,所以肯定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了2500度的高温。(有记录称广岛发生核爆时其地表温度为3000-4000度)

《圣经・旧约》的《以赛亚书》中也有一些记述可以佐证核爆论:

“巴比伦素来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人所矜夸的华美,必像上帝所倾覆的索多玛、蛾摩拉一样,其内必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居住。亚拉伯人也不在那里支搭帐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卧在那里。”(第13章19-20节)

这是公元前8世纪,预言家以赛亚预言巴比伦倾覆的诗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暗指索多玛和蛾摩拉遭受了高浓度的放射性污染。

目前我们尚不知索多玛和蛾摩拉究竟起源何处,不过《创世纪》写成于公元前5世纪,《月藏经》有暗指古印度发生核战争的内容,与之类似,这一段发生在史前的核爆经历很有可能被作为犹太教・基督教的训诫性的信仰传说,编写进了《圣经・旧约》之中,并代代相传了下来。

卡帕多西亚――作为核掩蔽所而建造的地下城市?

远在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亚也因为古代核战争的痕迹而备受瞩目。在这片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的荒凉地带,遍布着圆柱形的岩石和各种造型的奇石群。一般观点认为这里的石灰岩因常年的侵蚀而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奇观,不过古代核战争论的支持者们则认为,这些由红褐色、褐色、白色、粉色等等各种颜色组成的条纹状岩石表面,恰恰是被强烈高温焚烧过的最好的证明。

更值得关注的则是建造在卡帕多西亚荒凉地表之下的巨大地下城市。这些大大小小共计约250多个的地下城市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德林库尤,这个巨大的空间有着120米长的通气口、配有52眼水井,能够容纳2万人同时居住。

为什么要建造规模如此之大的地下城市呢?由于有教会的痕迹,所以有推测认为是基督教徒们为了躲避迫害而隐居于此,事实上,历史上自公元1世纪起,其后几个世纪间基督教徒都居住于此。但从整体来考量,这座地下城市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

德林库尤是一座共计12层的巨大地下城市,而2014年还发现了一座新的巨大地下城市。新发现的地下城市规模约46万平方米,地下道路最深处达到了113米,比德林库尤还要大出3成之多。

有专家认为虽然现在还有为数不少的地下城市未被发掘,但是整体来看这里足足可以容纳数十万人。我们不难推测这座规模巨大的地下城也许并非出自基督教徒之手,而当时的基督教徒们只是利用了现有的设施资源。

那么,修建这么一座规模巨大的地下城市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也许它就是核爆的避难所。

卡帕多西亚的所在地安纳托利亚地区,还有哈吉拉努、阿拉加霍裕克、恰塔霍裕克、卡拉霍裕克、哈拉巴等诸多遗迹,这些遗迹中都残存有厚度达50-100厘米的、被高温破坏过的土层。上世纪60年代,德国考古学研究所克鲁特・比特路博士在对其中一处遗迹进行发掘调查后明确表示:“就算这座城市中贮藏了大量的可燃物,然而一般火灾产生的温度是绝对无法将建筑物的砖墙熔化成赤红色的土块,也无法将石头烧至皲裂的。”

遗留在世界各地的高热破坏痕迹

其实,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地区残留着被高温破坏的痕迹。

秘鲁的萨克塞华曼遗迹,其山体表面的岩石和建造城墙的花岗岩岩块上均有玻璃化的物质。

巴西的Sete Cidades遗迹,巨石表面有变成玻璃状的物质,还有赤红色的金属熔化后牢牢粘于岩壁之上。

苏格兰的城堡遗迹群。60多座城堡中最有名的当属矗立在Tap o'Noth山丘之上的史前遗迹,包围城堡的墙石表面均有玻璃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