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知识范文

环保知识精选(九篇)

环保知识

第1篇:环保知识范文

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大地和我们一起爱传递;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地球和我我们一起欢腾;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万物和我们一起歌唱。环保日,千千万万颗心,你我真传递。共同阅读小学生环保知识演讲稿,请您阅读!

环保知识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为什么要节水?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吗?”许多人都以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用之不竭的,所以不需要节水。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你就错了!水是生命之源,虽然地球有70%左右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只有淡水资源可以用,况且淡水资源十分少,只有地球所有水资源的2%,并且有1.7%是冰山这种固体的淡水,无法使用。最后,只有0.3%的水资源是我们能够直接利用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虽然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方便,但我们的环境受到了更为严重的污染,特别是能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了!为了保障我们生命的源泉,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困扰着我们。那就是:没有循环利用水!在国外,有许多水被循环利用,而在我国,却有无数的水被白白浪费,造成了我国严重缺少水资源!我们必须得要让所有的水聚集在一起,再通过一个水的过滤器使水净化,然后就可以继续使用了。这样,那些水就可以重复使用了。

节水最重要的还得要靠我们每个人。大家想一想,如果全国人民每天浪费一克水的话,我们中国一天就会有13亿克的水被浪费!13亿,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啊!所以我们要常常不忘节水。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1用洗脚水冲马桶。2用洗菜水洗碗。3.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4不用水龙头的时候把水龙头关掉。5要洗的衣服比较少时,尽可能用手洗,不要用洗衣机。为了延续我们美好的家园,希望大家能够做到我对大家提得几点要求,让我们一起投入到节水运动中吧!

谢谢大家。

环保知识演讲稿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广大的市民们:

大家好!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们曾经把我们的地球母亲打扮得多么美丽。可如今,我们却为了自己利益,而去伤害她,这究竟值得吗?

两千年来,地球为我们提供了多少资源?那是无数啊!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这些资源我们用了两千年,现在却要面临枯竭了。我们人类如今该怎么做?如果我们在不节约资源的话,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活将会不堪设想,我建议:

1少用机动车辆,尽量用环保方式出现;

2节约资源。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要节约资源,不乱扔垃圾,要分类投放进垃圾桶,以备循环使用;不经常使用一次性物品,减少“白色污染”;

3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不向河流等水域排放污水;

4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不猎杀,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动物;

5爱护花草树木。不乱砍伐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俗话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保护环境不仅保护了生命,也保护了我们的蓝天、大地、白云。地球,我们这个美丽和蔼的母亲,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让我一同守护她!

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顺利!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环保知识演讲稿3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环保,一直在我们身边》。

记得在我小时候,曾画过这样一幅画: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高高的山,绿绿的草,清清的河水潺潺的流。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好,楼房越盖越高。可是,绿色呢?却越来越少。就拿我们的北京来说吧!北京的大气污染极为严重!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我市大部分地区PM2。5的监测值都达到了7000微克立方米左右,这可是一个非常高的值呀,截止到现在,我市各地区PM2。5的空气质量级别还是严重污染。看到这则报道,我的心不由得震颤了,虽然我不是北京人,但是,我却在这里生活了十二年之久。谁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舒适的环境呢?我想:一定要行动起来呀!可是,我又能为北京做些什么呢?爸爸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他摸摸我的头,笑着说:“傻孩子,保护环境不一定要干什么大事业,其实,环保,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哦!”我恍然大悟,立马行动了起来,把那些零七八碎的废纸条、废报纸、作业本什么的统统“集结”起来,换了不少钱呢!我用那这些钱,买了许多的花草,放在我的床头,这样不仅美观而且可以净化空气,真是一举两得!为了做出“贡献”,我还学了不少妙招呢!例如: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我还把这些这些妙招告诉我的邻居、朋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大家都夸我是环保小卫士呢!我得意地对爸爸说:“我也为保护家园做出了不少贡献呢!我可是当之无愧的‘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其实环保,一直都在我们身边。环保不是难事,只要大家都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我相信,北京将会更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环保知识演讲稿4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整个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始终受制于人类对大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当我们从这个意义上重新衡量人类文明的功过时,我们便没有足够的信心来赞美今天的人类文明了,至少我们不能盲目地加以赞美。听一下地球的自述吧:“我这时气得不得了,我们为人类做的尽心尽力、毫无所求,为什么人类还要损坏地球呢?我们对人类无私奉献,人类为什么还这么自私、自利呢?”人类啊,醒醒吧,难道你们就不吝惜自己的家园吗?当我们吃饭时,你是否能节约一粒粮食呢?当我们看完电视时,你是否能把插头拔掉,节约一度电呢?当我们淘米时,你是否能把水循环使用,节约一滴水呢?当山峰不在绿草如茵,当溪水不在清澈见底,当水流花谢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地球有一天会停止转动呢?因此,我呼吁人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地球上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水资源也是有限的。我们洗脸的水可以用来洗脚,洗脚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浇灌土地。我们洗手时,应该及时关掉水龙头,当你看到别人没关时,你也应该及时去关掉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水本来是源源不断的,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现在,人类不断的浪费水资源,造成了许多地区缺水。我们之所以要节约用水,是因为有很多地区已经没有纯净的水喝了。请大家携手一起节约一滴水吧!

节约用电能减少能源消耗,能减少碳排放,能保护好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因此用电量也越来越大,浪费用电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所以节约用电迫在眉睫。节约用电从我做起,从走出家里随手关灯做起,从看完电视拔掉插头做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人人都做到了,就能节约无数度电呢?请大家携手一起节约一度电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粮食来之不易,但生活中,你能想象到人类多么的浪费粮食吗?在校园、在街上、在城市,随时动能看见人类在浪费粮食,也许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一点点不算什么,也许你仍然认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也许“节约”一词早已在你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你已经忽视了。现在全国13亿人口,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粮食,一年就节约了13亿粒粮食,如果每人每月节约500克粮食,一年可以节约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年节约1吨粮食,一年后,可以节约48.6亿吨粮食。现在人口不断的增加,土地不断的减少,我们更应该节约一粒粮食!请大家携手一起节约一粒粮食吧!

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粒粮食,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环保知识演讲稿5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同学们,我们的家园富饶而美丽,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空气是那样的清新,环境是那么的优美。地球就像妈妈一样给我们带来幸福,带来快乐。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美好的环境正在遭到破坏,它将给我们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

我们少先队员能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那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当你和家人出去旅游时,不但自己不乱扔果皮,包装纸,而且发现垃圾还能主动拣起来投进垃圾箱里,那你就是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少年;在学校里,看见自来水龙头没关紧,你能上前动手把它拧紧;看到光线充足,能主动把教室里的灯关掉,那你就是一名节约资源的好学生……只要大家脑子里有爱护环境的有心人,就能为我们的家园尽一份力,添一片绿,将来就能把地球建成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新家园。

第2篇:环保知识范文

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重点介绍大气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有关大气污染的教学

1、CO污染。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

2、?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SO2为大气污染的元凶,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如空气中NO2浓度达到0.5ppm可使树叶全部掉光。

3、卤代烃污染。讲卤代烃时要介绍氟里昂(CCL2F2)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有人预言,到2075年世界上皮肤癌患者会因臭氧层空洞而显著增多,紫外线也可刺激人的眼睛,到那时白内障病人数也会大增。

4、CO2污染。结合讲CO2性质,介绍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

有机物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气侯变暧,有人预计到下世纪未全球气温可平均升高2.5℃--5.5℃,将使冰川融化,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

防治措施: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同时要开辟新的能源,如取之于水发展H2能源。

--有关水体污染的教学

1、无机物污染。在讲过滤元素时应向学生介绍重金属污染物。多数重金属盐在水中形成络合物,其价态变化多,对人体有明显的毒效应。因重金属离子与人体内蛋白质等生理活性高的分子结合成不可逆的变性物质,导致人生理活动障碍。

2、有机物污染。在讲石油炼制时向学生介绍石油工业废水中含有酚、芳烃等,酚为五毒之首,为助致癌剂,而且在低浓度就使蛋白质变性。

预防措施:石油厂废水要经处理回收酚。

3、有机氯农药污染。在讲CL2与苯酚的反应生成六氯环已己烷时,向学生介绍有机氯农药易残留不易分解,且易富集在生物体内。例如:DDV可通过食物链富集损害植物神经,发生慢性中毒而致癌。

第3篇:环保知识范文

1、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创新研发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2、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3、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环保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境化学;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88-01

中学化学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却给自身带来环境污染的不幸,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了这一事实,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可见,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与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1 加强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本世纪末,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2 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3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4)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第5篇:环保知识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保护;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13-01

中学化学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水污染的原因及水资源的保护,化学肥料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2.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利用环境教育与化学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爱好和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如我国人多地少,13亿人的穿衣问题,只有依靠化工工业的有机合成纤维的大量生产才得以缓和,当今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中已离不开化学。但随着化工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大量煤、石油的燃烧,酸雨使地面上成千上万个湖泊酸化,鱼类减少,生物绝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使地球温度上升。严重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危机四伏,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土壤失去自解能力。为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末日来临。随着学生化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与深化,环境意识也必须在不断再现的环保知识中增强。教学中,紧扣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渗透、联贯各化学知识点与环保知识。例如讲到"硫"这一章的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时,在学生已具备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酸雨的PH值、二氧化硫的危害以及控制排放、用碱液吸收SO2等知识的基础上,生动地列举震惊世界的几起烟雾事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说明这些事件都是由于高浓度积聚的SO2与经久不散的烟尘协同作用的结果,已致造成数以千计的人死亡。并使高中生从环境教育中熟悉金属氧化物烟尘可对SO2的氧化起催化作用。

3.环境教育于化学实验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态度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土样、水样酸碱性的测定等,还可以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放出的实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性气体的排放。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对一环境的污染,也可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4.寓加强环境教育于课外活动中

第6篇:环保知识范文

一、抓好竞赛组织工作,做到有序进行

指挥部党委高度重视这次知识竞赛活动,把它作为深化安全环保基础年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委副书记魏银广和副指挥佟德安分别批示,要求认真组织好这项活动。党委工作部和质量安全环保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对竞赛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做好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动员和参赛组织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党委工作部、质量安全环保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指挥部安全环保工作现状,精心做好试题的编印工作,1.9万份试题在两天之内分发到二级单位,保证答题活动顺利开展。各单位专门作出部署,要求必须将答卷发到班组,确保全员参赛。钻井二公司为了抢速度,从网上下载试题后,迅速组织加印,并安排专人专车分送试题。录井公司、供水供电处把学习资料、试卷按照员工人数分发到队站,由各支部分发到班组。钻井三公司为保证在海外员工能够和国内员工同步参赛,将试题和参考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海外员工,保证不留死角,不挂空挡。

二、掀起学习培训热潮,做到寓教于赛

为了防止答题活动流于形式,各单位以此次竞赛活动为契机,及时对员工进行相关法规的学习辅导,加大安全环保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参赛过程成为学习知识、讨论问题、提高安全环保思想认识、关心企业安全清洁发展的过程。各单位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指挥部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指挥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指挥部反“三违”办法》等制度文件,并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强化对员工的安全环保知识教育。录井公司、特车公司组织员工统一观看安全环保教育专题片和安全环保知识展览,通过模拟事故应急处理演习等安全防范措施和方式进行教育,使广大员工进一步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安全生产操作内容和流程,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意识。钻井一公司组织开展安全环保案例教育活动,让员工对照检查自己是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是否有“三违”行为,发动员工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小车服务中心以《指挥部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为主要内容,举办了交通安全专题讲座,使所有驾驶员认识到按规定驾驶的重要性。机械厂举办安全环保知识培训班,强化对新招员工的培训,坚持做到培训合格在上岗。据统计,指挥部有8300多人直接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或学习活动。

三、全员参与竞赛答题,做到保质保量

在竞赛答题过程中,各单位都明确要求不能为答题而答题,更不能安排少数人答题应付交差,要认真组织好竞赛工作。广大干部员工更是把竞赛活动作为丰富自身安全环保知识,提升自身安全环保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带头学习,带头答题。有的领导干部白天跑现场,利用晚上时间找资料答题,为干部员工作出榜样。二是各单位结合指挥部开展的“安全、高效、优质、低耗”主题劳动竞赛,发动干部员工广泛参与。有的单位还组织了答题互助组,一起学习讨论,利用休息日聚在一起共同查找答案;有的员工为了弄准答案,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直到全部答完。离退休管理中心以党支部为单位,将试题发给居住在西安、兰州、苏州、成都等地的离退休人员,组织3000多名离退休人员参赛,有些老同志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就打电话给子女,帮助寻找正确答案,使教育的覆盖面得以扩大,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三是为保证竞赛活动有序进行,竞赛办公室还加大督察力度,通过随机抽查基层单位答卷、审阅各单位总结等形式,掌握各单位活动的开展情况。技术监测中心、鄯善物业公司等单位将竞赛试题作为考卷,专门设立考场,对领导干部、安全总监、hse监督员进行闭卷考试。物资供应处在答题结束后,结合案例,对试卷进行讲评,达到了加深印象,提高素质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求实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下,此次安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一是这次学习竞赛活动摒弃了以往竞赛活动中答题者只抄答案,甚至不看试题内容的答题方式,各单位普遍结合实际,采取专题宣讲、演讲比赛、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安全环保知识及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多层次参加竞赛活动,掀起学习掌握安全环保知识的新高潮。二是通过这次竞赛活动,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安全环保技能和自身素质,对于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秩序,促进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大员工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树立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坚决杜绝小隐患、小违章,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三是针对个别单位、部门安全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安全环保管理力度不够和安全环保规章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指挥部安全和宣传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宣传方式,深入基层,跟踪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采取有效措施,人盯人、点对点地解决安全隐患,把安全环保防范和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保障了指挥部安全环保工作顺利推进。

第7篇:环保知识范文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的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如讲述高中化学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时,列举一些事例比如国外的海湾战争、伦敦烟雾事件等。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又列举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甚至自发地寻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学就提出改农村的分散取暖为集体取暖。最后采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酸雨”的题目,在测试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化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跟环保教育紧密结合,如: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等。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漫天的浮尘中召开。开幕式上,从黄色沙尘中走来的国务院总理的开场白振聋发聩。温总理提醒代表们: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目前全世界每年因沙尘暴损失480亿美元,我国损失也达65亿美元。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的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如讲述高中化学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时,列举一些事例比如国外的海湾战争、伦敦烟雾事件等。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又列举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甚至自发地寻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学就提出改农村的分散取暖为集体取暖。最后采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酸雨”的题目,在测试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化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跟环保教育紧密结合,如: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等。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第8篇:环保知识范文

1.森林砍伐与林地面积变化情况

主要反映嘉绒藏区生态保护的内容就是当地森林砍伐数量与林地面积变化情况。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当地就有砍伐森林的活动。1949年以后,森工单位进驻当地,森林砍伐数量不断上升,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森林砍伐活动才逐渐趋缓直至停止。在此期间,由于受到各种政策和制度的影响,当地的宗教文化活动一度受到限制,这对当地的林业资源保护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通过最近几年的保护,野生动植物数量逐渐恢复,甚至还会因为野猪、猴子等动物过多来偷吃庄稼而成为当前一个难题。各种林下资源,如虫草、羌活、大黄等药材的保护也逐渐得以加强。通过对当地森林公安部门T所长的访谈,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当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情况。现在随着狩猎现象的不断减少,野生动物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林业资源也得到了很好保护。以前几乎年轻的男人都会去打猎,一个村庄打猎的占到了70-80%,但是,现在几乎没了,我们这几年来只抓到了一起。从镇上开始一直到下面理县这一范围内的杜科河都算作是鱼类保护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当地的鱼类,这主要是当地庙子上的和尚们做的。现在,乱挖药材的情况减少了,很多村庄对药材挖掘都做出了地域上的划分,本村的药山、草山上只允许本村人来挖,其他人过来挖是要交草山费的。这样的话,对当地林业资源和生态保护也不会造成很大的破坏,相应的各种草山纠纷、林业纠纷也减少了很多。……总体上来看现在各方面的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比以前都要好一些了。(2014年9月对镇森林公安T所长访谈所得)

3.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在自然灾害方面,通过对当地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形成了一个较为初步的数据统计,可以从中看出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笔者在实地调查中的访谈情况可以了解到,在大量砍伐森林的时期,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大大提高,而在植被逐渐恢复以后,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逐渐降低。通过M村W老人的访谈,可以获知有关各种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情况。正是由于当时大量砍伐树木等行为才使老百姓形成保护生态的价值观念与生态意识。以隔壁四村的树木砍伐与生态保护的情况来看,由于大量树木的砍伐,造成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局部地区的山洪爆发。……砍伐森林对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变化。那时天天下暴雨或者经常干旱。虽然村民的日常用水并未受到很大影响,但是雨水量过大对庄稼会有比较大的影响,特别在庄稼生长的季节,例如山上的麦子、青稞会因为长时间的雨水而烂掉。还有在包谷成熟的季节,如果干旱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听过去的老人所讲,当地的气温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就以几十年前的天气状况来说,早中晚的温差比较小;但是经过几十年之后,早中晚之间的温差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2014年9月对W老人的访谈所得)

二、嘉绒藏区地方性知识对林业资源环境保护的作用

嘉绒藏区地处岷江上游,为高海拔农牧过渡带,崇山峻岭,地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林业资源是当地最为重要的资源,历史上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青稞和牛、猪肉等,而各种庄稼都要靠水来保证产量,水则依赖于森林的涵养功能,牛、猪等需要靠草和林为生,所以,当地人在生产生活上与森林息息相关。正是由于有着这种联系,才促使当地藏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各种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地方性知识,而这些知识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往往最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林业资源特点,成为当地社会文化的核心。这些地方性生态知识具体包括各种宗教文化、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形式。

1.宗教文化

恩格斯曾言,“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嘉绒藏区的宗教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最为古老的宗教是苯波教,现今除苯波教外,藏传佛教各教派齐全,道教、伊斯兰教及基督教也有信区②。当地影响最大的藏传佛教的道德准则是行善、慈悲、怜悯、知足、正义、宽容、自谦、诚实、和谐等,“利他”和“六道轮回”思想使藏传佛教徒在自我超脱的同时普渡众生,不求今世求来世,尤其不主张杀生和禁止偷盗,对当地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当地很多原来从事打猎或杀牛的藏民都放弃了原有的生计方式,开始从事其他的职业。除了提倡保护动物外,宗教也大力提倡对植物进行保护。在苯波教的教义中,就有专门的草木经文,每年九月,很多大型的寺庙都要念诵草木经。在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教义中,也会对草木保护作出全面的规定。当地一位餐馆老板M说:喇嘛讲树木也是有生命的,而且如果乱砍乱伐的话,树木减少以后会影响到整体的气候变化,各种自然灾害也会不断增加,如气温上升、冰雹灾害、发洪水等。整个世界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地方的植被如果被大面积破坏的话,不仅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还会对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形成影响,全世界都是通过各种循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乱砍树木在我们这里也是不允许的,如果被和尚看到的话,也是会受到责骂的。(2014年10月对M访谈所得)村民们都坚信,这些教义和经文都主张要保护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如果人类为了自身利益去侵害其他生命,其自身也会遭受相应的报应。

2.民间信仰

嘉绒藏区民间信仰的形式很多,主要表现为对神山、神水、神树的崇拜。这些祭祀活动,有助于维持生态环境状况的稳定。对神山的崇拜形式最为多样,有煨桑看花节、转山、朝山、建玛尼堆等活动。煨桑是嘉绒藏族祭祀礼仪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对山神的祭拜中也经常用到。煨桑主要是烧桑烟祭神,桑烟的材料以柏树为最好,桦树枝和青冈树枝也可。烧上桑烟后还要撒糌粑和五谷杂粮,借山风撒龙达(风马),嘴里念着拜祭山神的祭词。看花节,现在是嘉绒地区以村为单位举行的一种隆重而热烈的群众文化活动。看花节的开始、中间、结束时都要进行较为隆重的祭山活动。“看花节”源于最早的一种祭山活动,现逐渐演变为休息、娱乐和祭山相结合的群众性活动。转山,一般是情趣相投的人邀约在一起绕山而转,徒步转山的人则一路观赏四周的山色风光,遇有煨桑的场地就必须煨桑祭神,遇有神水沐浴洗头,洗掉一身的疲劳。此外,还有朝山、堆玛尼堆等活动,此处不赘述。当地人对神树的崇拜活动也有多种形式。如有的树上会挂上红布或哈达,拉上玛尼旗,这些树被认为是神树,都不能砍。此外,神山上的树也不能砍伐,整座神山上的树都是神树。当地喇嘛认为,神山的树叶子上都写有经文,因此不能冒犯。此外,在很多水源地也不能随意砍伐树木,尤其是被认为有神水的地方,周边的树木都会得到很好的保护。从客观的原因来说,当地藏民都知道如果砍伐了水源地附近的树木之后,水源就会逐渐枯竭,那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的生存,因此水源林都得到较好保护。

3.乡规民约

由于嘉绒藏区的森林资源、药材资源等较多,只是通过宗教、民间信仰等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乡规民约在解决各类纠纷时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在当地,草山、药山、林地等资源分配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只靠政府的行政管制往往难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有时还会因为政府的参与导致矛盾升级。而当地各村落间的民间协议则能有效地消除各方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和纠纷,做到利益均衡。2006年Y村与隔壁乡镇S村的草山、药山协议就突出地展现了这一功能。

(1)按照“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1999年8月19日两乡镇勘界时,两乡镇、村对“两条法定界线”(行政区域界线,草场承包到户界线)并无任何争议,因此“龙青草场”仍然实行两权分离,(即所有权权属Y村所在镇政府、使用权权属S村所在乡政府)。

(2)为化解、消除“龙青草场纠纷”,维护两乡镇边界的稳定,因“龙青草场”已承包给S村9户牧民作为夏秋草场,使Y村草场面积相应减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参照退牧还草工程项目饲料粮补助政策,由县安排适当资金一次性给予Y村补助27780元。

(3)允许Y村村民,在“龙青草场”合理进行药材的采集,S村牧民不得进行阻拦,按照现有法律规定对破坏草场严重的药材挖掘行为不能进行。Y村村民不得进行滥捕、滥围等违法行为;不得擅自组织村民对草场进行毁灭性的挖掘,导致草场严重退化和沙化,违法者一经发现,将按有关法律予以严处。(4)草场的使用必须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保护的原则,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安装的围栏是国家财产,S村应做好围栏的管护工作,Y村任何人不得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进行破坏。在当地,诸如此类的纠纷调解协议还有很多,都是通过各村落或地方精英之间的协商产生的,能够有效解决各种纠纷,特别是在制止偷伐、盗挖等破坏生态的行为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嘉绒藏区地方性知识的转型

“人类文化中种种基本制度是变动的,但并不是一种骇人听闻的转变,而是出于因功能的增加而引起形式上的逐渐分化作用。”地方性知识在维护当地林业资源安全和生态平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性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死守传统的,而是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变化时不断进行调适和转型,以期能与现代社会很好地融合,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在此,笔者更多的是关注地方性知识转型的过程,即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促成地方性知识转型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根据转型过程的影响因素来看,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经济条件变化、文化融合或影响、社会环境的大改变等。首先,从经济角度来思考,地方性知识会因为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做出一些改变。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条件的改变,势必会对当地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大的影响与变化,各种宗教文化、习俗规范等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此,以当地寺庙中的和尚与喇嘛对不杀生现象的阐述为例来分析,在藏传佛教的教义中,历来就存在着以善为本、不杀生的基本教义,认为普天之下众生都是平等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在嘉绒藏族历史发展的早期,由于交通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当地民众的主要生计靠农业和打猎,农业提供各类主食,而打猎获取足够的肉类储存能量来抵御高海拔地区的严寒,所以,那时当地民众中从事打猎生计的年轻男子数量很多,上山打猎也是当地最为平常的活动之一,且在自然灾害时期,一些打猎能手获取了足够的猎物来保障全家生存所需。那时有关不杀生的宗教教义似乎并没有发挥出很大的效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地民众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寺庙中的堪布和高僧认为已经不需要通过打猎来维持生存所需,开始宣扬应该少杀生、不杀生的教义,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严厉的惩罚措施来制止杀生的行为。僧人们说,减少杀生行为可以减轻人们所犯下的各种罪行,如果继续杀生会遭受来世的报应。正是由于宗教界的大力宣传,最近五六年以来,当地的打猎活动几乎都停止了,与此同时,各种购买动物皮毛装饰和服装的现象也基本消失了。宗教文化中的有关少杀生、不杀生的规定正是利用了经济状况的好转而适时收紧,以此来实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其次,从文化融合或文化冲击方面来思考,地方性知识也会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作出调适,融合不同文化中的有利因素,形成符合地域特征的地方性知识。在此,以当地解决各类草山、药山纠纷的民间协议为例来说明外来文化对地方性知识产生的影响。从原有的很多民间协议的内容来看,很多协议都具有地方特色,为了保证利益分配的均衡,双方之间所达成的协议内容有时甚至会超越现有的法律法规,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协议本身的合法性,难以有效地保障协议双方的利益。但是,随着“送法下乡”和法制宣传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的民众都普及了法律知识,并开始依法做事、守法办事。当地解决各类利益纠纷、矛盾等的民间协议也主动开始契合国家法中的有关规定,依照国家法中的有关规定来行事,尊重《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相关法律条款中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规定。正是由于地方性知识的转型,各类民间协议在保持原有自身特征的同时,也能参考国家法中对有关问题的规定,避免了合理却不合法的问题。民间协议中有关规范的变化正是这种国家法和地方性知识内容相结合的直接体现。再者,从社会环境改变的角度来看,地方性知识也会因环境特征作出调整和变化。此处所指的社会环境,主要是从社会结构、人口特征、政策条件等方面来分析,由于人际关系、人口流动、政策条件等所引起的社会环境变化会导致地方性生态知识失效、社会失范等问题,甚至会危害到当地的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笔者在对当地药材挖掘的调查中发现,村寨的草山、药山只能够由本村人来挖掘的规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村庄就存在外来者承包草山、药山的情况,通过外来投资者承包的方式来实现对当地村庄药材挖掘和收购的目的。但这种承包方式只在最近几年才出现,主要是因为个别村庄的生计方式单一,人口流动量较大,大量的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庄内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来挖掘药材。所以,不少村庄就把草山、药山作为村庄的一种公共资源承包出去,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好当地的药材资源,也能很好地保障全村民众的基本利益。费孝通先生曾言,“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人的心态三者统一,形成了一个整体,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社会问题”。因此,从地方性知识转型来看,社会规范、宗教文化的变化只是表层社会结构的改变,隐藏在背后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心态的变化。寻求地方性知识的转型,本质上则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心理素质上的变化与适应过程,这也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能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的主要原因。如果出现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问题,地方性知识就会出现断层,势必会影响到其自身的传承和延续,难以为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保障。当然,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地方性知识的转型表现在各个不同的层面和领域,且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和综合性的,依据不同的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型。正是人类自身心态的不断变化和调适,才能促使各种外部文化、制度和政策等顺利地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环境之中,保持地方性知识的持续性,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我们需要利用正确的观念、有效的文化宣传方式、合理的制度设计、科学的规范机制等方式来帮助少数民族民众接受新文化、新制度和新技术,以此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正如E•希尔斯所言,这种地方性知识具有一种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实质性传统”(substantivetradition)特征,这种特征能够伏脉千里,千年不倒,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存在,它们同敬重权威、思念过去、信仰上天等人类特殊的情感一样,适应了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的原始心理需要。相比于这种“实质性传统”,笔者更趋向于认为这种地方性知识可被称作为一种“民族性精神”,其不仅关注了地方性知识的适应性,也凸显了其地域性和独特性。在时代变换和环境转变的背景下,这种“民族性精神”始终贯穿于整个民族,屹立不倒,得以传承子孙后代。“民族性精神”可以从三层内涵上来理解:第一层是行为方式的表现,更多的是外在文化的一种体现;第二层是民族自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这也是整个民族可以长期保存下来的社会基础;第三层是民族的心理素质,也是民族性精神的内核,区别于其他民族最为本质的特征。

第9篇:环保知识范文

由于网络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有利地促进了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给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1)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权利人利益与网络应用所带来的公共利益的关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关于网络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纠纷,其他涉及网络的违法案件也有发生。国际上发生的网络纠纷在我国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几年前我国各种类型的网络纠纷已经出现,对网络服务商是否具有管理职权、能否移除不当内容及停止服务都颇有争议。当前这类纠纷已经诉讼到法院。我国网络事业正处在发展阶段,网络行为既需要规范又需要引导促进。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不少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北京的某报社的网络报纸未经许可登载了另一网站发表的文章而引起诉讼。对这类纠纷正确处理与否,不但会影响网络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国内外的法律、技术专家和社会管理部门已经从法律和技术等多层面、多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行为规则,维护社会的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问题的表现 目前给网络环境带来的法律问题最多的,是信息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拷贝、利用等。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传输的普及和应用,为著作权人实现自己的权利带来了困难。著作权人无法知道自己的作品被谁利用了,如果利用了,利用了多少次,也无法发放许可并收取报酬。法律即使规定了作者有绝对权,个人也无法实现。 网络环境下现有著作权作品的扩大。目前各国及各种国际公约中所涉及的“著作权作品”,一般均未包括多媒体作品。由于不同种类作品的规定存在差异,著作权法有必要进行修改和调整,以准确而有效地保护多媒体作品。 (3)当作品在网络环境下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传播时,各类作品之间的界限变得相当模糊,数字化作品的特殊性及相应的著作权保护形式,值得著作权研究者深入探讨。 (4)网络环境下作品的复制速度和难易度、作品的修改、复制品的信息含量等问题都发生了本质变化,它对作者的最主要经济权利即复制权产生根本性的冲击,因而“复制”的概念,“复制品”的概念,都需要进一步拓宽。 (5)数据库保护问题,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信息资源系统,数据库则是这一系统的核心代表。因此,数据库的法律保护问题实质上是信息高速公路与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网络作品的法律性质问题 首先,明确信息产品数字化的法律性质 数字化是将传统作品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这同以往采用的摄影、录音等技术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不具备产生新作品的基础,但是,这样做,很明显会影响到著作权的保护。如果认为作品数字化是“复制”行为,却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出的伯尔尼公约提出的条款与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工作组(IITF)发表的《知识产权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白皮书都规定“作品数字化属于复制”。另外,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规定,“数字化是复制行为”,“复制,是把软件转载到有形物体上的行为”。所以,可以认为将传统信息作品转移到新型传播媒体上应视为复制。“ 其次,信息作品的网络传播法律行为的界定 数字技术的发展,几乎可以将所有的信息移置到网络上,并得以广泛地传播,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如何使信息所有者的权利得到合理的尊重,首先要确定信息传播的性质。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有人认为是发行行为。但是这种发行行为同著作权法规定的发行行为不完全相同 。通过网络传输提供给公众的作品,不涉及固定作品的有形物体,因此也无所谓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复制件是由用户自己复制的,不是网络提供的。只是在客观上,网络传输起到了公众复制作品的可能。网络传输是一种发行行为的问题还在于:首先,到目前为止,根据通常的理解,发行是向公众提供作品原件或者复制件的行为。而信息数据在网上的传输,有可能通过被用户的卸载而形成一个复制件,也有可能仅仅只被用户浏览一下而已。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属于类似广播的公共传播行为。因为网络传播同广播传播没有本质的区别,家庭录制设备出现后,同样遇到网络传输所遇到的复制问题,但并没有将广播权解释为发行权。我国《著作权法》对广播的定义是“无线电波、有线电视手段传播作品”,而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传播作品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网络传播是点对点的传播,所以网络上的作品传播,可以理解为更广泛的公共广播传播行为。 另一方面,法律应处理好对信息的保护与用户对信息的合理使用的关系。“个人使用”长期以来属于合理使用。如:作为个人使用的复制,各国法律都予以认可,这是根据当前国际公约上允许保留复制权的规定做出的。 三、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 目前,国际社会对信息开发者权益保护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律手段;二是技术手段。技术方面的保护是易于理解的,例如我国大都采用的附带加密狗、加密卡或加密盘、对软件拷贝或使用进行限制等技术措施,而法律方面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版权法来提供知识保护的。采用技术手段虽然可以较为有效地保护开发者的利益,但也给开发工作增加了负担,同时也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这样的技术保护措施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使得诸如美国白宫及五角大楼等等一些机构的绝密数据库,频繁地成为“电脑迷”们一试身手的对象,而这种“进入”本身,如果并没有造成其它的侵权行为,则并不违法。是否“个人使用”在传统的知识保护体系中是违法与不违法的界限,但计算机联网的发展,诸如“黑客”这样的人物,是有可能通过网络接触到那些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数据的,此时哪怕仅仅是“个人使用”恐怕也并不是件有益的事。“个人使用”概念的区别变得更为困难。 在美国,对网上知识的保护是通过版权法来进行的。在原有体系中,从技术角度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本身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单纯地对技术保护措施进行解除一般并不违法。即只要有足够的技术手段,能够进入网络中那些绝密数据库并进行浏览是不违法的。在我国,在网络上从事那些原有法律规范已经有所规定的信息活动,仍然遵照原有法律规范进行。 四、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 数字化信息利用互连网很容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使用,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在网络中逐渐淡化,这对法学界长期认同的知识产权时间性、地域性特征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各国对信息产品的保护标准、保护水平差异很大。这种法律冲突会导致网上侵权行为、执法主体等的难以确定,同时势必会阻碍成果的传播和使用,挫伤网络信息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2页)必然要突破一国或几国立法的地域限制,保护标准也将逐渐趋于国际化的统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的若干条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我国关于网络法律问题的研究 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修改、调整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应把握时机,立足本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寻求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但对网络 上知识产权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并没有进行专门立法,目前只有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方面的暂行规定,对信息的传播与网络管理作出了一些具体规范,如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和用户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国际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和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发现有害信息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不得使其扩散等等。对于立法层次上的知识保护问题依然没有涉及。关于更为广泛的网络信息立法,也仅处在讨论酝酿的过程之中。 所以,在传统知识产权范围探讨新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仅仅局限在这一范围就很难使网络中的秩序合理和公正。拓展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引出新的知识产权,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网络立法应基于现行法律的修改、补充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