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

第1篇: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跌倒事件;脑卒中;品管圈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4-0086-04

跌倒事件作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引起跌倒事件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表明[1],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与年龄、跌倒发生的时间、跌倒时的活动状态及药物的使用情况有关。为了降低本院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我科开展了以“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为课题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通过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过程及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对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挖掘跌倒事件的影响因素,最后锁定目标,针对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对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本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23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2],其中23例患者发生跌倒事件,发生率18.7%。跌倒患者中男13例(56.5%),女10例(43.5%),年龄36~80岁,平均(60.2±12.6)岁。从表1可见,91.3%发生跌倒的患者年龄≥60岁;跌倒事件主要发生在00:00~06:00和18:00~24:00这两个时间段,分别占26.1%和47.8%;从跌倒地点来看,47.8%的跌倒事件发生在床边,有43.4%发生在厕所、浴室及去厕所的路上;从活动状态分析,有21.7%跌倒事件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下床活动,43.5%由于下床上厕所,26.1%由于下床拿东西;跌倒事件中药物使用情况表明,60.9%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26.1%的患者有服用降糖药物,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镇静催眠药物分别占4.3%和8.7%。

1.2 方法

1.2.1 品管圈知识培训 通过品管圈的理论知识学习,使科室护士对品管圈临床护理管理有一定的了解,逐步让其意识到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2.2 成立品管圈组织 本品管圈活动小组共11人,评选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组织筹划。圈员由本科护理业务骨干组成,具体负责活动的实施。

1.2.3 确立主题 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相关因素很多,包括患者自身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因此,从多方面深入分析跌倒事件的促成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圈内全体成员的研究讨论,最后确立以“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1.2.4 原因分析 患者主要因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导致跌倒:①年龄因素。从表1可见,91.3%发生跌倒的患者年龄≥60岁,说明年龄偏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出现衰退,行动的灵活性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大脑反应迟缓,缺乏避开危险的时效性[3]。②环境因素。从既往资料的跌倒地点分布可见,47.8%的跌倒事件发生在床边,有43.4%发生在厕所、浴室及去厕所的路上,这可能与从床边到厕所的路上及厕所内路面湿滑而且缺乏扶手有关,老年人不合身的病员服及易滑的拖鞋也是造成跌倒事件的重要风险因素。③心理因素。部分老年患者个性固执,过高估计自身能力,对危险性认识不足,当恢复部分自理能力的时候,就不愿麻烦家属和陪护,最终造成跌倒事件的发生。④直立性低血压。通过既往资料活动状态结果发现,有21.7%跌倒事件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下床活动,43.5%由于下床上厕所,26.1%为下床拿东西,其共同的特征就是人体由卧位突然改为站立位,由于动作过快而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而跌倒[4]。⑤药物因素。脑卒中患者大多伴有基础性疾病,常给予药物治疗,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下降而敏感性增高,加上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服药不规律,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既往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表明,在跌倒事件中60.9%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26.1%的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提示当患者服用这两类药物时要加强护理。⑥责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对易跌倒患者的评估不正确或者是评估不及时、不到位。⑦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风险意识淡薄,未及时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包括跌倒风险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安全健康教育,且没有对安全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及时评估。⑧夜间时间由于值班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巡视病房不及时,造成夜间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部分患者自行下床解决增加了跌倒事件发生的风险。表1时间段结果显示00:00~06:00和18:00~24:00这两个夜间时段跌倒事件发生率高达73.9%。

1.2.5 对策制定实施 根据上述分析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对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135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具体对策包括:①加强跌倒风险评估 根据品管圈活动所挖掘的因素,制定跌倒事件风险因素评估表对入院诊断为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患者的性格倾向及精神状态、药物使用情况、行动能力等。在评估时护理人员应全面客观了解卒中患者的病情,如果遇到神志不清患者时,应向家属了解真实情况。根据评估结果,为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制定防护计划,特别是60岁以上老人建议家属为其配备专门陪护人员,在其床边挂上防跌安全标示,并提醒家属及陪护者之该患者为跌倒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②优化病房环境 对刚入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科室的布局,让其尽快熟悉环境。在床边至厕所的路上及厕所里加设扶手,并要求患者家属及陪护在患者上厕所时加以牵扶。嘱咐科室保洁人员增加工作量,保持病房内及厕所路面的干燥,防止意外发生。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病床的高度,在床头及厕所设置应急呼叫铃装置,以备不时之需。根据病人的身材,发放合身的病员服,更换病房内易滑的拖鞋为防滑拖鞋。③健康宣教 针对性格固执且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的老年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沟通,通过鼓励、安慰、细心交谈等多种方式,耐心地让其认识到跌倒事件发生的严重后果,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积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此外,还应加强自我保护培训以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引起跌倒事件,主要内容包括:起床时动作要慢,可以依靠床边的扶手或陪护人员的帮助起身;起床时要分阶段缓慢进行;过久睡眠后不宜突然起床。④加强用药护理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不断退化,容易忘服或漏服药物,加之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下降和敏感性增加,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5]。因此要通过与患者的深入交流,逐步建立起患者对按时定量服药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叮嘱患者应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者停服药物。密切关注患者服药后的疗效,若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师和临床药师,防止跌倒事件发生。⑤加强防护 特别在夜间护理人员少且陪护人员又进入睡眠状态时,要加强配备护理人员,增加夜间巡视次数,排除夜间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尤其加强对跌倒风险评估高的患者的监护,做好床边交接班工作,主动做好基础和生活护理。⑥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跌倒事件处理能力的培训,通过外送进修、专业培训会、自主学习考核等多种形式强化护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时补充新知识;外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是组织院内具有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的护士,定期开展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会,针对如何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等集中进行培训;通过多媒体、板报、演讲、模范表率等多种形式,逐步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1.3 统计学方法

既往资料123例跌倒事件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跌倒患者的年龄分布、跌倒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跌倒事件发生的地点分布、跌倒事件发生的活动状态和跌倒患者药物使用情况;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取α=0.05为检验水准,以P

2 结果

针对品管圈活动所挖掘的跌倒事件危险因素,采取一系列护理改进措施对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13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生跌倒的仅为4人,发生率下降至3.0%,与去年同期的18.7%相比较有显著下降,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1,P

3 讨论

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在我国呈增高趋势,仍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6]。跌倒已被确定为脑卒中康复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后可造成患者身体伤害、活动受限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把住院患者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7]。然而不同环境、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因素对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影响差别很大,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行而有效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品管圈全称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组成一个小团队,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统计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8]。我科护理人员自发组成品管圈,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剖析造成本科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主观上有患者自身年龄、疾病、心理等因素;而客观上存在科室环境不到位、药物质量及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欠缺及人员配备不足等外在因素,这与相关报道趋于一致[9],说明了品管圈活动对问题的分析作用值得肯定。之后总结经验,按照品管圈活动制定的干预对策对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135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干预,结果显示发生跌倒的脑卒中患者仅为4人,发生率下降至3.0%,与去年同期的18.7%相比较有显著下降,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1,P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能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妙霞,蔡有弟,陈华丽. 94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因素的调查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8):14-1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4):50-59.

[3] 李蕊. 脑卒中后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l):12.

[4] 邵聪文. 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医疗前沿,2013,8(2):111-112.

[5] 刘艳.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5):46-47.

[6] 王颖,齐晓飞. 我国各地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近况[J]. 包头医学,2010,34(1):1-3.

[7] 倪栋梅. 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70-72.

[8] 林荣瑞. 品质管理[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811-1812.

第2篇: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庭护理 康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128

脑卒中病人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尤其是近年来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病情迅速稳定,但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由于大多数患者基于经济的原因不能留在医院康复,而选择出院。因此进行家庭护理指导,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进行继续康复训练,可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意识清楚,能交流合作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0~75岁。脑出血45例,脑梗死35例。

方法:按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状态。如有无焦虑、抑郁、依赖、角色认知冲突、急切等心理状态;是否有偏瘫、语言不清、咽下困难、流涎、记忆等方面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经济收入等,通过评估获得最佳研究实证,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经验、患者需求[2],确定护理诊断,与患者一起制订康复护理指导计划,进行康复培训。出院后由康复医师、护士上门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具体第1个月每周家庭康复护理指导1次,第2个月、第3个月每2周1次,后3个月每月1次,每位病人共11次。康复护理方法多采用良性肢,定时变换,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坐位及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中医的穴位按摩等[3~5]。遵循个体化、针对性的原则,康复医师、护士一对一训练病人的同时培训家属辅助技巧,以取得病人配合及教会家属为目的,并将康复计划写在卡片上,嘱病人及家属按计划执行。再留下有效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帮助和指导。

结 果

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后,支持系统的积极性高,患者能以最佳的心情接受训练和主动配合,家庭关系融洽。6个月后全部回归社会,其中68例重返工作岗位,12例生活能自理。

讨 论

大多文献研究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意义,而实际上在基层医院,病人迫于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在医院进行康复,只要病情稳定,便主动要求出院,因此康复训练往往立即中断,患者不可能得到医护人员的持续指导,以致不能达到预期康复的目的。本研究中出院需要康复的占60%。因此我们加强了这类病人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针对性强,改变了过去那种常规的指导,而侧重解决患者康复的具体问题。临床资料证实:经有效的康复训练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结构和功能代偿、重组的产生,一些继发障碍如肌肉萎缩、压疮、关节挛缩、足下垂等都得到有效阻止,降低发发生率[6],提高了生命质量。

脑卒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康复出院指导计划的实施,我们以人为本,耐心沟通交流,一对一在家训练病人的同时,培训家属辅助训练技巧,以取得病人配合及教会家属为目的,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自觉配合及参与康复,真正回归家庭和社会。

患者在家康复,节省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脑卒中的康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细心指导和出院后的继续康复训练,并将延长到家庭护理中,才能降低残障率,达到运动功能最大限度恢复的目的。

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杜绝了“废用综合征”的出现,降低了致残率。家庭康复护理即医生-护士-病人-家属“协同”,对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郎艳霞,王玉华.脑座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探讨.国外医学护理分,2005,24(5):249.

2 王艳,成翼娟.循征护理学.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

3 崔丽平,赵凤春.急性脑卒中病人独立步行能力预测及康复护理.护理研究,2003,17(12):1383-1384.

4 方定华,王茂斌,胡大萌.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265-266.

5 张玉珍,苏凡,陈尊霞.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意义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912-913.

第3篇: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继续扩大病种,增加病人数量

扩大细化病种,计划成立专项病门诊及住院病房;如癫痫病,头痛焦虑,脑血管病,脑肿瘤等等,这样对于扩大病原,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等都是有好处的。从长远来看,我科发展空间相当大,单单脑血管病专科我科有待开拓的领域就有卒中单元,卒中康复病房,中医辅助脑血管病针灸理疗康复系列等,这些医疗单元的建立都可以使我科得到新的发展。

二、增加床位数,计划建立脑系科专科治疗中心与脑系科监护室等

目前我科设床位32张,计划增加至50张,可以逐步与脑外科,心理卫生科等科室进行有序的经验交流,具体到我科医疗人员应积极参加其它科室学术会议,进行技术学习,以期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立脑系科专科,这对于广大病患可谓极大的福音。创建脑系科监护室,积极为脑系科危重病人提供及时,全面,有效,便捷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创建脑脊液病理室,为第一时间精确诊断疑难少见病提供权威性的依据,为培养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增加医护人员,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继续完善学科人才梯队结构,年中科内应有1名副主任医师晋升为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另增加住院医师1~2名。培养硕士1~2名等。

对现有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工作中让他们挑重担、压任务,加强他们在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方面的学习,尽量选送他们外出接受专科进修,参加短期的学术交流,以掌握国内外神经内科的研究、发展动态,参加专项技术学习班。对于住院医师的培养则立足于院内和科内,重点在于对他们临床基本机能、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思维方法、基本功的培养,以加强平时考核,严格从上级医师的教学查房及病例分析等入手,使他们在住院医师培养计划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神内科主治医师。

护理人员的培训以岗位练兵为主,鼓励她们参加护理专业的高等教育本科自学考试,或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接受脱产和半脱产的学历教育,选派优秀人员到各著名医院神内科进修。

四、增加设备投资力度,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将神经科武装为天津设备领先的科室。

购入核磁共振,开展神经介入治疗,并购置24小时视频脑电图监测仪、肌电诱发电位仪,购置DSA等设备,以提高神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

五、加强科研,引进和推广适宜新技术。

年内在核心期刊上2~3篇。结合TMS在神经科领域的

应用开展新技术,加强卒中后抑郁治疗的研究,并结合在职研究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每年申报课题,引进和推广适宜新技术1~2项。

五年内,引进推广神经康复,利用现代康复技术开展运动治疗、作业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吞咽语言训练、认知能力训练、ADL训练及康复功能评定;将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系统化;根据脑血管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配方的治疗等等。

六、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增强科室凝聚力。

第4篇: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模式;微信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a)-0169-04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 health promotion follow-up managementmodel based on Wechat to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CHEN Jiao ZHANG Xiaopei LIN Manqi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Guangdo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 health promotion follow-up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Wechat to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108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who discharged from Guangdo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envelop method, with 54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nventional telephone follow-up management and outpatient subsequent visit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lemented a health promotion follow-up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Wechat. Then,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econd week and the fourth week after intervention,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spiration and aspiration pneumonia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in the second week and in the fourth week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1), while th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spiration and aspiration pneumoni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health education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The health promotion follow-up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Wechat can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spiration and aspiration pneumonia and enhance the health education satisfaction.

[Key words] Stroke patients; Swallowing function; Health education; Pender mode; Wechat

相关调查显示,约有1/3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可直接引起患者出现吞食困难、呛咳、误吸等不良并发症,甚至诱发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严重后果[1]。由于国内医疗资源相对短缺,而且社区康复医疗中心配套相对落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缓解返回社区后缺乏完善的延续性健康教育指导和医疗服务。Crary等[2]指出,不合理的康复措施和生活方式是导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出院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个体的健康行为和治疗依从性。健康促进模式(health promotion model,HPM)是建立在全面评估基础上,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提升健康相关行为目的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3]。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新型的延续性医疗护理服务管理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门诊预约、健康知识科普和随访管理等多个医疗领域[4-6]。本研究拟在健康促进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微信公众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以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居家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治疗好转出院的108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临床表现符合全国脑卒中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7],且经CT和MR证实者;②年龄为18周岁以上;③首次出现饮水呛咳、进食缓慢和吞咽后声音沙哑等吞咽障碍表现者;④患者或家属能熟悉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各项功能;⑤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肺脏、肝脏和肾脏等其他系统的严重并发症或者并发意识障碍者;②既往或现存口腔、咽喉部疾病者;③近期或者正在接受类似的干预研究者。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通过信封法将纳入的108名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电话随访管理和门诊复诊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健康促进模式的微信延续性健康教育管理方案进行干预。

1.2.1 对照组 在住院期间由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饮食和药物使用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在出院前下发“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随访管理手册”,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家庭康复的注意事项、随访的时间和方式以及需配合随访的内容。护理人员每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患者在出院第2周及第4周时进行门诊复查,在随访及复查期间注意对其吞咽困难恢复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并根据患者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2.2 观察组 实施以健康促进模式为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促进随访模式进行干预,包括以下内容:①创建脑卒中随访管理组:由2名神经科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和4名护师组成,主管护师负责健康教育内容的收集和整理,主治医师负责对相关内容的审核及日常复诊工作,护师负责微信平台内容的推送、患者指导及后台维护,护士长负责对相关内容的审核及各人员相互之间的协调及监督工作。②制订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评估表:由本研究小组与3名主任医师、3名神经科护理专家及4名患者家属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围绕患者出院后常见的错误生活护理方式进行讨论,并结合《健康促进模式指南》[8]制订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评估表。③制订“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访管理手册”:结合参考文献[9]制订本手册,内容主要包括吞咽困难的疾病知识、症状观察、日常生活行为(包括进食动作、要求、食物形态等)和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咽肌训练、舌肌功能训练、咽反射训练、侧方吞咽、声门上吞咽以及声门闭合功能训练等方面)。④根据评估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对疾病康复知识的认知程度、存在不恰当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并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订具体的管理策略。如患者在饮水时出现轻微呛咳,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分析这种症状提示存在的风险及危害,使患者及家属建立对进食要求的相关认知概念,并与患者共同探讨如何纠正此类进食方式的方法,以建立患者易于接受的生活方式。同时展示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及详细使用方法,指导关注微信公众号,对于存在记忆功能较差及血管性痴呆的患者由其家属督促及指导,确保每个患者均可通过平台获取健康教育资讯。⑤微信平台的维护:每周三由研究小组以图片、视频或文字的形式推送“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访管理手册”的相关资料。⑥案例分享:建立家属及患者康复群组,护士担任群组管理员,家属和患者可通过群组进行提问及相关经验交流,管理员对所提出内容进行引导并适时在群内分享疾病康复的积极案例。⑦定期评估:定期根据出院评估结果进行电话随访(频率与对照组相同),就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锻炼的管理结果及相关康复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指导,同时应用评估表进行重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巩固性健康教育资料推送,并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订下一步康复管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

①吞咽功能评分[10]:评分范围为1~10分,得分越低则表明患者的吞咽障碍越严重,其分级标准如下:1~3分为吞咽功能基本丧失且完全不能自主经口腔进食,属于重度的吞咽功能障K;4~6分为虽可通过口腔或者其他途径供给营养,但进食或饮水时较易发生呛咳或误吸,属于中度的吞咽功能障碍;7~9分为具备较好的吞咽功能,偶尔发生呛咳或误吸,但频率较低,属于轻度的吞咽功能障碍;10分为具有正常的吞咽功能。在干预前、干预第2、4周后进行评估测定。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误吸[11]和吸入性肺炎[12]两方面,在干预后进行统计和收集。③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表,条目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次数以及吞咽康复指导等内容,共计25个条目,每个题目均按“不满意~非常满意”划分为4个评分等级,总分为25~100分,得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其中得分在60以下为不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5] 江瑞,陈苏红,杨小凤,等.利用微信平台加强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体质量增长管理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149-152.

[6] 夏欢,王阁.信息支持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9):1403-1405.

[7]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66-69.

[8] 朱萍,李贤华.健康促进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6):713-716.

[9] 张婧 陆菁菁.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0] 王剑,李五一,张竹花,等.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1):889-893.

[11] Smithard DG,O'Neill PA,Parks C,et al.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 after acute stroke. Does dysphagia matter? [J] Stroke,1996,27(7):1200-1204.

[12] 闰海清,赵建华,李晶,等.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8):1923-1925.

[13] Wang L,Chao,Y,Zhao X,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pres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IA and minor stroke in China: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J]. Neurol Res,2013,35(5):517-521.

[14] Tan C,Liu Y,Li W,et al. Transcutaneous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n improve swallowi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caused by non-stroke diseases:a meta-analysis [J]. J Oral Rehabil,2013,40(6):472-480.

[15] Li S,Ma Z,Tu S,et al. Altered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and white matter tract connectivity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J].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4,28(3):260-272.

[16] Nakajima M,Inatomi Y,Yonehara T,et al. Temporal trends in oral intake ability 3 months after acute ischaemic stroke:analysis of a single-centre database from 2003 to 2011 [J]. J Rehabil Med,2014,46(3):200-205. [17] 陈朝t,倪信乐.个体化健康教育与集体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28-829.

[18] 陈泺,阳巧凤,方瑞,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合理用药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8):754-756.

[19] 任学锋.“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对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启示[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2):1142-1144.

[20] Taymoori P,Lubans D,Berry TR,et al.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 promotion model to predict physical activity in iranian adolescent boys [J]. Health Educ,2010,37(1):84-96.

第5篇: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护理模式; 康复护理; 脑卒中; 评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脑血管病占据了首位[1]。脑卒中是血管源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急慢性临床综合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然可导致患者运动、感觉、认知、言语等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致残率高达70%~80%[2]。使脑卒中患者得以最大程度的康复,无论对个人、社会及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脑卒中的康复训练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与康复治疗相辅相成的康复护理作用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康复护理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而且降低医疗成本,被认为是脑卒中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讨合理的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临床意义尤其重要,为此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2)均存在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3)无明显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2~3 d后不再恶化;(4)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符合以上标准的共144例,男76例,女68例;年龄45~85岁;左侧偏瘫84例,右侧偏瘫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瘫痪侧别及病变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下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1.2.1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生理变化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患者自信的参与康复过程[5]。

1.2.2 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 良姿位对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预防的作用[6]。患者病情稳定后即进行功能训练,即应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具体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指导患者自己翻身、吃饭、梳头、入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开始护士可给予一定的帮助,然后逐步由其独立完成,3~4次/d,30 min/次,指导培训家属帮助患者训练,以便出院后继续协助患者训练,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提高患者各种自理能力。

1.2.3 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 指导患者进清淡、少渣软食;饮水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0°;指导患者示齿、弹舌等动作;对完全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首先学习单音发声,然后指导患者3个连发,可从数数开始,进而短词、短句,再进展到复杂的句子;不完全性失语的患者应鼓励多与他人交谈,刺激和促进说话能力。

1.2.4 认知的康复 包括失用的康复和视觉忽视的康复训练。首先让患者理解为什么不能完成有意识的动作,使用简单的语言指导患者完成动作,然后逐渐增加语言的复杂性和难度给予反复训练。耐心解释使患者明白为什么对某一侧物体视而不见,在忽视侧进行各种活动,可以加强患者的功能。

1.2.5 社区卫康复护理 社区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紧密衔接,患者出院后遂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干预计划。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社区医护人员,对干预组进行整体化、个性化和家庭化的干预,并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干预频率:第1个月每周上门2次,第2个月每周上门1次,第3个月每2周上门1次,上门频率也可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变动。

1.2.6 家庭康复 定期由医院及社区医护人员给予相关知识培训,使家属正确的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和穴位按摩,鼓励患者自我锻炼。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制订新的训练计划等。

1.3 评价指标 (1)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患者肢体功能;(2)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记录并发症:主要为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康复评定均由专人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分。所有评定由统一培训的康复医师完成,评定者未被告知患者分组情况,实行盲法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 发放144份评分表,回收率为100%。两组干预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7]。由于脑卒中导致患者脑实质神经细胞的永久性损伤,使患者在多个方面如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及日常工作能力,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促进脑卒中的康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人的期盼。探索科学的、实用的康复护理模式及如何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8]。康复护理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新兴学科,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目标是应用各种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使脑卒中患者残存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提高生存质量[9]。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等[10]。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实施康复措施的时机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国外常与药物同时进行[11]。超早期康复可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病灶周围的组织或健侧脑组织重组和代偿,发挥脑的可塑性[12]。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笔者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把康复早期、中期、后期的治疗连贯起来,把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使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等工作从医院到家庭不间断,集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效果明显,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可使医务人员及家属及时有效的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及主动锻炼;指导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伸、抬、举的活动;督促患者进行言语功能锻炼等。正是由于康复护理干预组医务人员及家属全程不间断参与康复治疗过程,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勇气,使医护人员更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及时收集患者的信息及家属的需求,及时修改康复计划,提供富有人性化、个性化的康复措施,使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家庭康复环境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家属照顾能力均有所提高。

总之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全程康复护理模式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舟君,戎燕,张丽华,等.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二级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47-49.

[2]黎茵,刘丽红.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26-27.

[3]刘亚芳,江华,王秋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14(2):449-45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9.

[5]张春慧,陈静,张振香,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4(33):1636-1638.

[6]龚素芬,邢凤梅.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6(31):2072-2073.

[7]邓凤,陈锦秀,谭景予.双上肢训练方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2):3169-3171.

[8]肖秀英,梁少杰,岳永辉.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4):72-73.

[9]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10]范红艳.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9):3002-3004.

[11]吴秀英,孙瑞仗,李长贵.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71-374.

[12]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7(18):1647-1675.

第6篇: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48-01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高发病,发病后往往遗留各种并发症,严重困扰着家庭和患者的生活,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是为了适应康复医学发展的需要,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在康复的观点、康复技术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挽救病人的生命,同时应减轻病人生存后的功能障碍,即不仅仅是救命更重要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因此我们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了分阶段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均系首次发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5~75岁,平均60岁。卒中类型:脑出血45例,脑梗塞35例,左侧偏瘫36例,右侧偏瘫44例。基础疾病:高血压者45例,同时伴有高血脂32例,高血脂 21例,糖尿病14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5例,高中及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25例。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30min,最长3d,其中当天入院者55例。本研究均排除意识障碍、危重、不能配合和伴有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此项护理活动。8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文化程度和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组将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分阶段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早期护理措施: ①加强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往往有言语不清,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家属恐慌,因此要给予患者和家属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对治疗有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遵医行为。要耐心讲解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讲述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同时讲一些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调动患者和家属治疗的积极性,能够按医嘱和护嘱进行治疗和锻炼,对后期的康复训练有很大的帮助。②加强肢体被动锻炼:入院后早期要进行被动活动,由护士进行适度的被动活动,包括轻轻的活动患者的四肢,按摩肌肉,平稳的翻身,移动患者等,所有动作都要由护士完成,动作要轻柔,幅度要适度,以保证安全,无意外发生。③强化基础护理:要为患者创造安全、优美、舒适的环境,维持室温18~22 ℃,湿度50 %~60 %。意识障碍和偏瘫病人特别要注意安全, 翻身时不要过猛,可以加床档,防止坠床的发生。要勤翻身拍背,勤按摩肢体,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能量的供给,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④重视健康教育:在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可以对患者及家属开展有针对性、具体的健康教育,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知识、预防、治疗以及如何做好保健,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和进行功能锻炼等。尤其要指导患者对疾病的恢复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急躁,善于面对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能清楚的与昨天的病情有比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治疗和护理。

1.2.2 稳定期的护理措施:患者病情稳定后,在继续做好以上护理措施外,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①肢体康复护理: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即强调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被动的或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等的发生。坐位练习,可先摇起床头,患者顺势做起,逐步练习自己坐起。站立练习更要小心,防止跌倒的发生,可由护士和家属搀扶,依靠床边的支撑或其他设施帮助逐渐站起,由站立几分钟到10几分钟,逐渐减少搀扶力度,可以适当锻炼患者迈步行走的能力。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与其对锻炼计划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制定新的锻炼目标。

②加强安全管理:患者的疾病逐步得到控制,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患者自己活动的次数增多,难免会产生大意的心理,护士要随时叮嘱患者和家属注意安全,切忌麻痹大意,不要造成新的伤害。患者入厕、洗漱、上下楼梯等需专人陪护,以防跌伤,地面要有防滑设备,墙上可设有扶手。

1.3 效果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干预后40天与60天由专职护士和主管医师一起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QOL量表评定[3]。评定包括5个方面:工作及经济状况、家务、家庭关系、户外及休闲活动、心理状态,共计25项,每项1―6分,总分为150分,分数越高,说明QOL越高。

1.4 将得分情况录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分析用t检验。

2 结果

2组患者QOL改善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QOL值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2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QOL值均获得了提高,但是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的更快、更显著。说明分阶段护理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做好疾病的预防是根本,对全民普及脑卒中的预防知识是国家的责任,更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因此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要积极进行防病知识宣传。一旦真的发病,家属和患者也不至于惊慌失措,要相信医学,按医嘱和护嘱接受治疗与护理,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要在沟通交流中将知识传播给患者与家属,本研究中分阶段康复护理措施中就注重与病人和家属的早期交流和教育,偏瘫早期通过被动运动,并配合主动运动,使大脑皮质传递神经冲动,可兴奋病变脑部组织,促进肢体主动运动的出现,还可以改善瘫痪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4]。在疾病稳定后积极的接受了康复护理锻炼和安全管理,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

参考文献

[1] 于维东,范红杰,张文娟.偏瘫康复理论与实践[J].现代康复,2001,4,110

[2] 中华神经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第7篇: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患抑郁症性别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2009年6月~2011年5月之间笔者随机调查的120例初发脑卒中偏瘫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女性患抑郁症的人数明显多于男性,女性抑郁程度较男性重,女性的文化程度普遍较男性低、女性对中风偏瘫的认识较男性缺乏。结论 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是受患者文化程度、性格、平时处事的心态、经历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抑郁;男女比较;护理对策

脑卒中后抑郁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前提条件病因必须是脑卒中,而非其他事件,而且,它必须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它的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5月随机抽取我科收住的初发脑卒中偏瘫抑郁症患者共120例,年龄39~87岁,女性76例 平均年龄59岁,男性 44例 平均年龄54岁。所有病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

1.2 方法:随机抽取初发脑卒中偏瘫抑郁症患者男女共120例,发放自制的调查表,内容包括:职业(曾经)、文化程度、性格、对中风偏瘫的认识、平时处事是否有自信心、偏瘫后对生活是否失去信心、是否有悲伤感自卑感、能否接受偏瘫的事实,能否坚持行肢体功能锻炼,能否坚持服药及门诊复查、是否有自杀冲动等。发放120份调查表,回收1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11份,有效率92.5%.。

1.3 结果:发现患抑郁症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的抑郁程度普遍高于男性,男性的文化程度高于女性,对中风偏瘫的认识男性较女性广。

2 原因分析

2.1 被调查的患者中男性文化程度较女性高,对疾病认识较女性多,他们能充分考虑如何才能让疾病早日康复,如何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检查治疗与康复锻炼,他们的抑郁一般都发生在疾病初期,待经过医护人员的解释、家人的开导以及自己的琢磨后很快就能接受,并能很好的配合治疗与康复锻炼。

2.2 被调查的患者中男性病前的社会地位或家庭地位均比女性高,他们大多是单位里的元老或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平时生活或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比普通女性多,久而久之习惯了面对压力,也知道如何的减压。所以当突发脑卒中偏瘫时也比女性能承受住压力,发生抑郁的程度也较轻。他们抑郁的时间一般都是较短的。

2.3 被调查的患者中女性的内向性格要比男性多,表现为平时言语较少,遇到事情喜欢独自承受,默默流泪,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怕给家人负担,偏瘫后对生活失去信心,因而得抑郁症的概率比男性高,这样的抑郁一般不容易消除,抑郁的病程较长,表现为自卑、不配合检查与康复锻炼,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2.4 被调查的患者中女性平时处事普遍缺乏自信、依赖性较强,一旦偏瘫后就变得更加脆弱,无法接受现实,因而出现抑郁。

3 心理护理对策

针对不同的抑郁程度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如下:

3.1 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常表现言语行为的突然改变,如言谈中流露出想“解脱”的想法,或列出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分配好,更或是干脆说自己活着没有意义,给家人带来负担等等,这些患者一般都有自杀的危险。对于此类患者应耐心观察并努力让患者说出心中的疑虑,纠正自杀的错误观念,同时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陪伴患者,转移患者注意力,给患者信心。同时还要评估患者最可能自杀的时机,加强看护,严防意外发生。

3.2 偏瘫后出现悲观失望、自卑的患者: 此类患者主要都是担心自身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出现的悲观失望与自卑。接到该患者后首先应全面评估患者情况,耐心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产生悲观失望、自卑心理的原因,以及他的心理需要和动向,之后制定系统的护理计划,如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他们的感情沟通,根据职业注意恰当的称呼,切忌以床号相称,向患者交代通过坚持锻炼与积极的配合治疗,还是有可能恢复到最佳的状态的。注意交谈之前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彼此信任后进行。

3.3 对于主动性差、不配合肢体功能锻炼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首先应反复与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说明急性脑卒中后除早期药物治疗的同时加早日开展康复训练的,一般肢体运动功能都在3个月内恢复到最佳的状态,错过时机效果就显得差很多。对于文化程度好的患者,可以提供一些功能锻炼相关资料,让患者了解其重要性。另外还邀请一些恢复较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使患者从中看到了治愈的希望,调动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最佳疗效及生活能力的早期重建,恢复自信心,抑郁症状也随之减轻消除。

3.4 其他抑郁表现的患者: 我们要多下病房与他们交谈,据相关报道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一次[4],详细、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介绍脑卒中偏瘫的相关治疗与康复锻炼的知识,减少患者因知识缺乏引起的过度抑郁;同时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之后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按照相关注意点去做,坚持服药,坚持锻炼,真正做到健康生活,减少疾病的复发,增进身体的健康。注意交谈时要体现耐心,语调要柔和,且不要出现厌烦情绪,不歧视他们,而是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经济情况以及顾虑,指导家属一起参与开导,安慰病人,生活上给予照顾,尽量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最终消除抑郁情绪。

4 小结

脑卒中后抑郁可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对躯体残损、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有消极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死亡率[5]。根据临床总结,脑卒中发病后1个月~3个月是患者心理变化的脆弱期,容易并发抑郁症,而脑卒中偏瘫康复锻炼的最佳时机是发病后3个月内,因此要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消除患者抑郁情绪,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与康复锻炼,达到康复的最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忻琪君.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2):124-126.

[2] 刘军,李海燕.脑卒中并发抑郁68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2006,46(1)63.

[3]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100.

[4] 王暑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需求调查.护理学杂志,2002,17(9):684-685.

第8篇: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3)03_0256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3.03.37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50%~70%的脑卒中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的复发率在逐年上升,脑卒中30天内复发率3%~10%,5年复发率25%~40%[2]。国内外均有资料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仍然是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3,4]。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于病情稳定后即回家康复,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及护理对促进疾病康复和防止复发尤为重要[5]。我们对62例首发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实施家庭访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发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入选条件: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6],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家住本地区;年龄在60岁以上;Glasgow评分>9分,能清楚理解自己意愿的120例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按出院日期的单双号并结合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62~89(78.41±10.54)岁;其中脑梗死40例,脑出血22例。对照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60~84(75.74±11.08)岁;其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种、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于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建立出院患者档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予家庭访视护理服务。具体方法:(1)制定家庭访视时间:以患者出院后6个月为期限。由主管医生负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责任组长负责完成每次的评估记录、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宣教和生活方式干预等;康复师负责康复训练。3人共同组成访视小组,于患者出院后一月内每周一次,出院1个月后每2周一次,3个月后每月一次预约主动上门服务及家庭现场康复护理指导。每次家庭访视后都有详细记录,并将资料存档保存。(2)家庭访视内容:①评估生理与心理情况、日常生活方式、康复训练情况、家庭康复设施改造情况、有无其他躯体疾病及并发症;②评估照顾者照顾能力和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危险因素、自我护理技能的情况及对家庭访视护理的需求程度,跟踪患者原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改善;③每次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及家属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及家庭环境,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措施,内容涉及疾病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及预防保健,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1.3效果评定:①患者出院后6个月末,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依从性问卷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正确服药、饮食控制、定期复诊等,问卷共10题,每题分为4个等级,未做到为0分,有时做到为1分,大部分时间做到为2分,完全做到为3分,总分越高,说明依从性越高;②评估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比较分析。运动功能采用简化的Fugl_meyer(FMA)[7],ADL能力采用改良的Barthel(MBI)[8]指数;③评估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疾病复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得分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显示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项目观察组(n=62)对照组(n=58)规范康复训练4.95±1.313.53±1.82正确服药8.02±1.845.83±2.70饮食控制10.63±2.147.84±3.49按时复诊2.82±0.392.14±0.93注:与对照组比较P

2.3两组患者各阶段FMA和ADL评分比较:出院6个月FMA、AD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组别例数FMA(分)出院时6个月末ADL(分)出院时6个月末观察组6233.48±8.1372.02±9.5630.41±12.2175.09±9.42对照组5835.10±7.4061.39±11.5432.16±11.0464.29±12.13注:与对照组比较P

3.1家庭访视护理符合社会需求:有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在基础、康复、心理护理等方面需求较大[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居多,子女照顾或缺,因而脑卒中居家照顾者以配偶、保姆为主,大都年纪大、文化水平低,缺乏相应的护理及康复知识。对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普遍没有信心,导致患者的自理意识差,功能康复慢,造成患者和家属双方的疲惫甚至放弃。特别是在目前社区卫生保健不够健全情况下对出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访视护理尤为迫切。同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是适应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而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有效的服务形式。

3.2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脑卒中康复是一个较为长期渐进的过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医嘱逐渐淡忘,遵医行为及预防意识下降。家庭访视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进行有效沟通,评估患者治疗、用药、饮食及对脑卒中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自觉性。同时家庭访视护理对患者也是一种心理扶持,可以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3家庭访视护理促进瘫痪患者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4~6个月是功能恢复的关键期[10],若患者及其家属不能足够的重视甚或缺乏有效的护理指导则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显为不利。而家庭访视护理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同时通过家访对家属实施同步的健康教育,让家属理解患者的社会、心理需求,积极地发挥家属在疾病康复中的正性作用,主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家庭支持。激发患者主动地进行康复锻炼,抓住了康复黄金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FMA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积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说明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瘫痪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

家庭访视护理是院内护理服务的延续,从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出发,为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对提高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瘫痪患者的功能康复及预防疾病的复发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避免单纯电话随访时出现拒访、电话不符等现象。

参考文献

[1]韩燕红,袁杰,沈顺娣,等.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抑郁及社会支持的纵向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55-157.

[2]张婧.如何降低卒中复发危险[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3:15.

[3]王霞,石金香.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5):44-45.

[4]LewingtonS,ClarkeR,QizilbashN,etal.Age_specificrelevanceofusualbloodpressuretovascularmortality:ameta_analysisofindividualdataforonemillionadultsin61prospectivestudies[J].Lancet,2002,360(9349):1903-1913.

[5]沈瑛,杨科华,黄美丽.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回访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9(1):80-81.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2):379-380.

[7]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4.

[8]励建安,工彤.康复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3.

[9]刘红香,崔静.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服务项目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9,26(3):29-31.

第9篇:脑卒中护理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interleukin-18 these two indicator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measurement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interleukin-18 levels was performed in 103 case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est group) underwent inpatient treatment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and 98 healthy controls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outpatient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nd had normal results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interleukin-18 levels were much higher in the test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reactive protein; Serum interleukin-18;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1]。C- 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8为炎症性反应的标志物之一。有关文献指出[2],由于社会竞争压力日趋加重,我国人群急性脑梗死患病率不断增加,医务工作者应重视深入研究此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制定出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治疗方案。该研究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和98例门诊体检结果健康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住院治疗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和98例门诊体检结果健康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经过CT及MRI影像检查,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急性脑梗的诊断标准,根据美国卫生研究院的脑卒中评分量表,首次发生脑梗死小于24 h且梗死面积小于5 cm2的急性脑梗患者划分小面积梗死组,大于5 cm2的患者划入大面积脑梗死组[3]。试验组男性58例,女性55例,平均(57.6±7.5)岁,对照组男性59例,女性39例,平均(56.4±8.2)岁,患者均未服用任何相关治疗药物,无肿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坏和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该研究对象采取静脉血5 ml置普通干燥试管中,3 000 r/min离心分离后,检验其CRP和IL-18的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使用ELISA法检测IL-18,对照组的健康者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采血行检验,试验组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血,并分别于发病后的第3日和第14日清晨空腹采血进行化验。

对试验组患者在入院后的24 h内进行MRI和CT影像学检查,通过MRI中T2加权像和弥散加权图像(DWI)观察梗死灶的部位,根据CT检查结果在PACS系统中测量梗死灶最大径的长和宽,相乘后得到梗死灶相对面积,分为小面积组和大面积组。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以P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CRP、IL-18检验结果

试验组随意时间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梗死不同面积组两种指标的结果

大面积组患者C- 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18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试验组不同时期CRP、IL-18检验结果对比

试验组中不同发病日期对比,第3 日时两项指标最高,同发病第1日和发病第14 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炎性反应在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较多。在脑梗死急性期,由于脑血管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自由基产生、炎性反应等诸多因素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观点认为,炎性反应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脑梗死后一些炎性因子的释放,及随后引发的一系列的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4]。近年来研究发现[5],炎性因子加重了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多种相关血清学标记物水平可反映脑梗死发展变化的方向,以及未来脑血管事件中可能获得有价值的预测信息,且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急性炎症进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时相蛋白因子,其指标含量的上升能够促进炎性因子释放,激活补体途径,但同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产生,促进凝血。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降低 CRP 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和复发。研究认为[7],CRP水平升高能够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复发、心绞痛等时间发生。IL-18为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白细胞介素因子,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该因子除可以诱生IFN-γ外,参与体内各种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对机体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和保护作用,并参与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发展过程[8]。

该文结果显示,IL-18及CRP在脑梗死的早期,血清水平均明显升高,以脑梗死的早期阶段(3 d 时)炎性反应最为显著,随着梗死的进展,二者均下降,但2周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3 d时IL-18及CRP血清浓度在脑卒中重度组中显著增高。说明在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反应持续存在,且炎性反应的程度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IL-18及CRP可能共同参与了脑损伤炎性。而且有关研究表明[9],C- 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18水平代表了急性脑梗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高敏C- 反应蛋白升高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0],其也为诊疗脑梗死的重要指标[11]。CRP是一种敏感的炎性标志物,反映系统炎症的程度,动脉硬化有关[12]。

综上所述,本试例数和对象或不具有代表性,需要更大量研究对象,对患者C- 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18精确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探讨和验证,证实两种检验项目不同水平,对脑梗死不同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其在未来的脑梗死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贺茂林.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5.

[2] 郭留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45-46.

[3] 赵小梅.Hcy、hs-CRP、DDR和IMT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6):961-963.

[4] 张龙梅.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sICAM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6-18.

[5] Lukasik M,Dworackig,kufel Grabowska J,et al.Urprgulation pf CD40 ligand and enhaced montocyte-platele aggregate formation are associated,With worse clinical outcome after isehaemic stroke[J].Thromh Haemost,2012,107(2):346-455.

[6] 郭爱松,李爱红,陈鑫,等.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3,38(3):224-228.

[7] Zhao D,Liu J,Wang W,et al.Epidemiological tran sition of st roke in china,twen ty-one-year observat ional study from the sino-monica-beijing project[J].Stroke,2008,39(6):1668-1674.

[8] 刘国玲.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13-214.

[9] 王星.检测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18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58-59.

[10] 谢官莉,陈立典,陶静.缺血性脑卒中在关注后脑脊液相关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J].健康研究,2013,33(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