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水污染控制工程精选(九篇)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1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资助项目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程技能。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中,一直将《水污染控制工程》列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毫无疑问,《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是否合理,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如何,对环境工程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专业积淀较薄,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起步较晚。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课程的体系、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与实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①课程理论教学:污水的物理处理、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活性污泥法理论与设计、生物膜法基本理论与设计计算、稳定塘污水的土地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城市污水回用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技术、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等。②课程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③课程设计: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束后,课程设计用两周时间进行,具体内容为根据不同企业排放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等诸多参数,要求学生确定废水处理的工艺,进而进行物化处理或生物处理某单元的设计与计算。这其中包括单元构筑物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以上环节旨在使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各种控制方法的过程分析及典型废水处理的工艺单元设计计算,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水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科研及技术管理打下必要的基础。

要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培养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合格人才,从目前的教学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够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

1.教学理念: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

2.教学内容: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无法体现我校的特色。

3.教学手段:仅仅是用课件代替以前的教案,用一块白幕代替了一块黑板,没有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手段。

4.教学模式:目前仍保持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也曾尝试进行改革,但形式的多样化不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未得到充分的调动。

5.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例如现有的实验设备台套少,种类不多,仅具备完成最基本几个验证实验。课程设计仅停留在理论计算上,缺乏实际应用性。

二、明确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多,学科综合性强,涵盖物理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既有理论性很强的生化反应动力学,以及物理化学吸收、吸附、净化动力学内容,又有工程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各类处理装置结构、特点与技术。因此,教学要求高,有待于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内容和领域很多,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认真做好课程教学规划工作。

我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组在充分分析本课程特点和学科地位的基础上,制定本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的目标。

1.能系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掌握污水物理处理的设计、计算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3.掌握污水生物厌氧、好氧处理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对污水处理工程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各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的能力;

5.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工艺方案优选和设计计算,同时编制工程设计文件和绘制CAD图。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是教师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学生能否开发智力,是否培养了主动学习能力等等问题往往被忽略了。教改过程中,课程组将"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和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转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不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下研究如何教,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接受知识、消化和理解知识。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达成默契,共同发展。

培养和唤醒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初,要着重向学生强调该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唤醒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提醒他们水污染控制工程就存在于现代社会每个人(包括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高低有直接的影响,如此可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习兴趣。

(2)在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工程现场参观、现场图纸讲解,迅速缩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距离;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度和个人兴趣,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搜索和查阅有关技术信息和工程资料,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就教材外的相关知识进行相互探讨,及时肯定他们就技术问题提出的积极想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在考核学习效果时,在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水平的同时,应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置一部分开放型作业和考试试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可行的工程设计或施工方案,提出多种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路。

总之,教师应将先进的"双向互动"的教育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将现有的"全程教导型"教学模式转变为"全程引导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逐步的提高。

2.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我专业现用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为1989年出版的,适用120学时左右。目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该课程学时数下调,如我校已调整为64学时,尽管水污染控制工程统编教材的基本内容尚能满足教学要求,但该教材存在着明显缺陷:

(1)内容庞杂、教材体系不尽合理;

(2)理论阐述过多,而工程设计和实践应用方面内容介绍不够。教材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及管理能力上存在欠缺;

(3)本教材未能也不可能反映新的国内外研究、开发的水污染控制新技术、新成果。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凋整:根据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安排删去与本专业其他课程重复的"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和"污水的物理处理"两章中部分节次;压缩"污水生物处理"和"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内容;将"沉砂池、沉淀池、气浮池的设计"、"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及"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内容作为主讲内容,增讲"新技术专题讲座",突出反映国内外污水处理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教学体系上将按照污染物的处理流程--控制技术为主线。克服现有教材体系繁、杂、全等编排上的欠缺,使课程内容在体系上更为合理,结构上更紧密。

3.重视实验教学。教学中将实验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为满足基本实验教学需要,将主要实验单独列出一门实践性课程,在两周内完成。例如,"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设计为综合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几项污泥性质指标的测定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的理解。故提前两周让学生自己到污水处理厂采集活性污泥样本,在实验室亲手培养污泥和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掌握污泥的生长过程,提前直观"亲近"和了解活性污泥。在实验课程设计安排中首先完成计划开出必开实验项目,再逐步开设选开实验项目,不断完善实验设施并提高实验水平。由于新建专业实验室底子薄,基础弱,待逐步完善。目前已完成第一步计划建设,开设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力争开出更多,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

4.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重要环节。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课程,加强学生的工程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与设计教学中,采用资料分析、案例讲解、观看DV教学录像及构筑物和机械设备图片,把工程计算、图纸、构筑物、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工程流程和工艺参数、认真进行设计计算、按标准规范绘制图纸、使用标准化环保设备等,给学生灌输行业标准规范、工艺技术实用性以及技术经济性等工程理念,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本学术梯队的科研成果、设计的优质工程以及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中,同时布置大作业,并在教学过程后期参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站,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讲学模式,实行讲授-参观-实践这一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同步大作业计算,思考、消化并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以前课程设计内容简单,联系实际不紧密,假题假作现象。

5.完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目前重理论轻能力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期末考试突击上,不利于主动学习和对学习全过程的积极参与,难于体现教改的精神。对此,我们在学生成绩考核中强化了平时各个教学环节,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的措施(平时测验占10%,作业和实践环节占20%,小组讨论和课堂回答问题占10%,期末考试60%),激励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积极组织人力进行试题库建设,严格执行教考分离;考试方式上推行半开卷模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重在理解和应用。而不是一味死记硬背。为公正,全面,真实地检验教学双方的情况,试卷命题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并兼顾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知识归纳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步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阶段。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并非望而难攀的工作,关键要找准突破口。我们还将不断地吸取国内外的同行的教学经验与成果,从教学中的各个细小环节人手,不断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社会不断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志峰.互动式教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61):88-91,

[2]王丽萍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及其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1999,(3):91-92.

[3]李济吾.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C].湖南:长沙,2006.

第2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水污染控制工程” 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同时又是工程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污水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以适应培养环境工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笔者对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

一、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改革

现行各种教材采用的编写体系,是按照废水或污水中污染物的不同存在状态,分别介绍各种分离和转化处理方法的理论及有关单元操作。这种编写方式能较系统地介绍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的各种单元操作技术,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不足。因为实际生产中,我们所接触的工业废水多按产生废水的工业部门来命名,如冶金工业废水、纺织工业废水、制药工业废水、造纸工业废水等。上述每种废水往往都含有多种形态的污染物,针对这些实际废水,学生在选择具体的处理工艺方面,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废水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作了一定的优化和调整,基本上按照原理――计算――工程应用――案例分析来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是以上述各种实际废水的处理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新的工艺方法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因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和充实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应紧密结合与本课程相关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污水处理前沿进展方面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含有许多工艺流程图、构筑物结构图以及一些原理示意图等,知识架构复杂,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为体现该课程“过程工程”的基本思想,使该课程的知识架构体现出更强的逻辑性,知识内容的诠释更形象生动。教研组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课件,以形象、逻辑的ppt、录像、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来强化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强调教与学的互动。采用了在学生对教学内容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规定内容进行分析介绍和教师点评总结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参与和主动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实践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前者在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讲课”,然后由教师总结分析,提出知识要点。后者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以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由师生共同讨论。这两种教学方法,促进了师生的充分互动,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开展现场实践式教学。例如在学习气浮池、曝气池等构筑物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由于实验室有现成设备,直接在实验室开展相关教学,使学生真实的面对实物设备,增加学习兴趣和效果。

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增设课程大作业,通过学生的读书报告、课外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水污染控制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写作以及口头表达等能力,培养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为加强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量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多采用中英文对照,讲课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将《水污染控制工程》和《专业英语》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三、实践教学改革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等,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达到1:1,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实验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主要有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三种。我们在开好验证性基础实验课的基础上,加大了开放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如《活性污泥的培养及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处理城市污水运行效果实验》内容多,培养活性污泥耗时长,无法只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实验。因此,我们把实验内容和任务布置下去后,让学生先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再集中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学生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等活性污泥成熟后,再集中时间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和水质指标的监测,分析各组的处理结果并讨论原因。《污水的采样、监测及处理》实验,把《环境监测》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开设的综合实验,从原水的采集、主要污染指标的监测至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使学生了解到水污染治理的整个过程。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把《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多种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加以综合、相互渗透的实验形式,带有一定的研究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验证性实验的缺点和不足[1]。它不仅需要综合的实验技能、独立的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同合作的精神,对贯彻我校成功素质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以前的实验成绩重在考核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现在我们把实验评价结果侧重于实验过程之中,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体评价,考核的内容和范围为:课前预习、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和分析报告等。改进考核方法,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还提高了实验的正确性,促进实验整体水平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有关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水污染控制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在本学期课课程设计中,我们在设计任务中一改过去只设计生活污水的二级处理,而是给出不同来源的污水如制药污水、印染污水、医院污水、生活污水等,让学生分组选题进行设计,一方面增加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防止了“千人一面” 的现象。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突破传统工艺,利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努力设计出技术更先进、工艺流程更合理、投资更少和运行费用更低廉的新型水处理系统。

课程设计结束后,除了要求学生提交设计报告和设计图件外,结合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报告、图件完成情况及时总结讲评、开展讨论。在考核上采用评优答辩的形式,由老师组织全班学生参加评优学生的答辩,学生介绍其设计思路、特点。对于优秀报告和设计图纸大家可以进行传阅,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评。经过总结讲评和讨论,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掌握设计参数的正确选取方法以及设计方案的编写和图纸的绘制方法,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昌梓,孙根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2).

第3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是巩固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获得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因此,基于水污染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污染实验教学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与实践。

1.实验教学安排的改革与实践。在学科计划和总学时的控制下,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安排是在大三上学期,总学时为64,其中理论课时为48学时,课内实验为16学时。由于先前理论及实验一起开课,时间紧张,实验效果不佳,现将理论与实验分开到2个学期,开设水污染控制综合实验课,实验课时32学时,特别增加了其课时与学分。另外,考虑到相关课程前后呼应,也便于更加系统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因此在环境工程教学计划大纲设置之初,充分考虑到课程间的过渡过程,将涉及水处理方向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和《环境监测》、《环境与资源综合实验》这三门实验课程在开设时间上已合理安排好它们之间的衔接,比如相关微生物指标、水质指标的监测在上述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已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这样学生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水处理实验课时,减少先前预留在污水水质等指标测定的实验课时,从而可以有更多精力和时间用于掌握污水处理的工艺原理和运行过程与细节了。

2.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本教研室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重新筛选,减少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保留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将本实验教学基本按照以下三种类型进行:(1)基本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各种混凝试剂配置、CODcr、BOD5、NH3-N、SS、pH等常规水质指标的分析。

(2)设计性实验,选取不同类型的废水,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类实验可以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如:萧山某机械厂含油废水的处理;绍兴某印染厂染料废水的处理。

3.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时有限,很难满足实验目的,只要安排管理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堂学时相结合进行实验,也会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对于基本实验,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明确实验任务,落实责任,使每人都积极参与,利用课余时间在公共的开放实验室将整个实验做好。对于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可结合地方特色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师仅提出选题和要求,只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某一实验项目,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维空间和不断操作的摸索过程。学生在自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可以以小组团队或自己个人的方式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选取实验方法,充分合理地选用实验室已有的设备仪器,设定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实验用药剂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数据处理等。

4.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并培养实验教学环节中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该课程实验环节的考核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以往成绩评定是以小组或个人实验结束上交的实验报告为主。现实验考核不应仅仅局限于实验结果,而应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预习、准备、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以及最后的实验现象和误差分析等。同时,还对学生的实验态度、团队合作、考勤、卫生工作等多方面也进行量化考核。最终综上表现再对每位学生进行最后的综合评定。

二、总结

第4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1.1底部与边坡防渗系统库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坡积地层,根据时代成因、岩性分析,该地层可分为素土层、卵石土层、湿陷性粉土混卵石层、卵石土层、混合土层。渗透系数约为10-4cm/s。库区地下水为潜水,埋藏较深,埋深>80m。根据库区水文地质资料以及尾渣的特点,库区底部防渗结构采用双人工衬层,其结构由下到上依次为:基础层、压实黏土层、1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膜上保护层、渗滤液检测层、2mm厚HDPE膜、膜上保护层、渗滤液集排水层、土工布。考虑到库区所在地降水量较少,且边坡不易集水,因此边坡防渗采用复合防渗结构,同时为防止土工膜长期暴晒受损,保证防渗效果,边坡防渗结构由下到上依次为:基础层、压实土壤层、HDPE膜、膜上保护层、压实黏土层。其防渗结构见图1。1)库区基础层。库区底部基础层应平整、无裂缝,表面无较大石块、树根、尖锐杂物等;场地平整后使底部形成自东北向西南坡向的≥2%的整体坡度,同时对基础层进行压实,压实系数≥93%;清除库区边坡所有杂物,并使边坡形成整体边坡,部分低洼处采用原土回填夯实,压实系数≥90%。2)库底压实黏土防渗层。基础层之上采用压实黏土层作为膜下保护层,同时起到防渗的作用,对黏土进行压实,压实系数为93%,压实后的厚度不小于0.5m,且渗透系数≤10-7cm/s。3)土工膜。废渣库采用HDPE膜防渗,库底采用双层人工衬层,上层膜厚为2mm,下层膜厚为1mm;边坡防渗采用复合防渗结构,即由一层2mm厚的HDPE膜和300mm厚的压实黏土层构成。土工膜选用宽幅≥8m的HDPE膜,库底选用光面土工膜,边坡采用单糙面土工膜。4)膜上保护层。一般采用具备较高抗穿刺能力的土工布作膜上保护层,该废渣库采用600g/m2的长纤土工布作为HDPE膜的保护层。5)渗滤液导排层。渗滤液导排层包括上下2层,其中:上层为渗滤液的主要集水和排水层,亦称之为渗滤液集排水层,由粒径为30~60mm的碎石组成,厚300mm;下层导排层也称渗滤液检测层,主要用于检测初级防渗层是否发生泄漏,由300mm厚的粗砂组成。6)土工织物层。防止渗滤液发生淤堵,在渗滤液集排水层上铺设一层土工织物作过滤层,同时对土工膜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选用300g/m2的长纤土工布。7)边坡膜上防渗保护层。为防止土工膜长期暴晒,边坡土工膜保护层采用300mm厚的压实黏土层,压实系数≥90%,既有利于保护土工膜,又可以有效阻止废水的下渗。

1.2封场覆盖中的防渗系统伴生放射性废渣填埋结束后,需对废渣库进行封场处置。封场覆盖层由下到上依次为防渗层、导排水层、生物阻挡层、植被层。其中防渗层和导排层主要是为防止雨水入渗库区而设置的。封场覆盖防渗结构见图2。1)防渗层。废渣库防渗层采用土工膜和压实黏土组成的复合防渗层。其中,土工膜采用一布一膜的形式,防渗膜采用1mm厚的HDPE土工膜,渗透系数<1×10-12cm/s;在防渗膜上方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g/m2;压实黏土层厚度设计为300mm,渗透系数<1×10-7cm/s。2)导排水层。排水层采用200mm厚的粗砂层,渗透系数>1×10-2m/s。3)生物阻挡层。为防止动物打洞以及植物根系生长破坏防渗层,在导水层上方设置300mm厚的生物阻挡层,由碎石或卵石构成。4)植被层。植被层由植物覆盖支持土层和营养植被层构成,总厚度达400mm,其中营养植被层厚度不小于150mm,以达到阻止风与水的侵蚀、减少地表水渗透到废物层,保持废渣库顶部美观及持续生态系统的作用。5)土工网护坡。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多风,为防止覆盖土层受到侵蚀,植被层表面铺设土工网护坡。

2渗滤液收集、导排、检测系统

为了减少库区内雨水下渗对库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将填埋区内的渗滤液及时导出填埋场外,在填埋区的底部设置渗滤液导排、收集、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渗滤液导排层、导排盲沟、渗滤液提升井以及渗滤液检测层等。

2.1渗滤液来源与产生量渗滤液来源一般包括降水、地表径流水以及尾渣含水。该废渣库库区周边设置了地表截排水系统,因此无地表径流水;尾渣含水率在30%以下,由于当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较大,尾渣含水在短时间内蒸发殆尽,因此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为自然降水。在废渣库填埋作业期间,顶部开放,自然降水会透过尾渣形成渗滤液。本工程参照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计算公式[1],同时考虑尾渣填埋的实际特点。式中:qV为渗滤液产生量,m3/d;I为多年平均降雨量,mm/d,该地区平均月最大降雨量为90.8mm,多年平均年最大日降雨量为60mm;C1为废渣库未填埋区浸出系数,取0.8;C2为填埋场已填埋区浸出系数,考虑尾渣较密实,填埋过程进行碾压,取0.3;A1为废渣库操作区面积,m2,按照库区面积的一般考虑,为11250m2;A2为废渣库封闭区面积,m2,按照库区面积的一般考虑,为11250m2。通过计算,该伴生放射性废渣库渗滤液最大月平均产生量为36.2m3/d,多年平均最大日产生量为742.5m3/d,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渗滤液潜水泵型号为40WQ15-30-2.2。

2.2渗滤液导排系统稀土废渣不同于生活垃圾,本身不产生渗滤液,库区底部渗滤液导排系统主要用于降雨情况下库坑内雨水的导排,导排系统铺设在库底水平防渗隔离层之上。在填埋区底部以2%的坡度自东北向西南铺设渗滤液导排系统(含2层),其中渗滤液集排水层材料选用当地粒径为30~60mm的碎石,渗滤液中的碳酸钙质量分数不大于10%,渗透系数>10-3m/s;在集排水层内布设主盲沟,由卵石铺设而成,在主盲沟内铺设300的HDPE穿孔管,渗滤液汇入主盲沟,经HDPE穿孔管进入渗滤液收集系统。渗滤液集排水层下为渗滤液检测层,由300mm厚的粗砂组成,沿集排水层主盲沟布设检测层主盲沟,内铺设200的HDPE穿孔管,渗滤液导排盲沟结构及尺寸见图3。

2.3渗滤液收集系统为了将库坑内的集水排出库区,减少填埋层内渗滤液的积聚,从而减少对防渗设施的水压,在渣库初期拦渣坝上游边坡内侧设置渗滤液提升井,提升井底部为钢筋混凝土底座,主体结构为HDPE管,井内放置潜水泵,集排水层穿孔管内的渗滤液经非穿孔的HDPE管汇入渗滤液提升井,由潜水泵提升到地面进行处理。

2.4渗滤液检测系统为了检测渗滤液是否透过主防渗膜下渗,在渗滤液集排水层下的主防渗膜下设置渗滤液检测层,同时在拦渣坝上游边坡内侧与渗滤液提升井并排布置渗滤液检测井,内设潜水泵,一旦第一层防渗系统失效,下渗的液体通过检测系统导排、收集,可以及时检测到泄漏现象。

3地表水截流系统

在伴生放射性废渣库周围设置截排水沟,截流坡面径流。根据GB50520—2009,截排洪沟设计洪水重现期为20a。多年平均洪水洪峰流量可由下式[2]求得。式中:q′V为洪峰体积流量,m3/s;C为区域系数,取2.49;s为流域面积,取0.01km2;n为流域系数,取0.55。计算得q′V=0.1978m3/s。该废渣库坡面排水沟采用0.5m×0.6m(宽×深)的矩形排水沟。

4地下水监测系统

为及时追踪库区底部地下水质是否受到污染,在库区下游应设置地下水监测井。根据地下水流向,在库区外设置2处监测井,用于地下水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地下水位、Th天然、U天然、226Ra、总α、总β等。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3]:废物库周围地下水中各监测项目均在建库前本底范围之内,说明当地周围地下水未受到放射性污染。

5结语

第5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省属的工科院校,于2011年10月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因此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思考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下,如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优

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训练使其符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处理方法,将污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理论、原理和工艺技术设计计算紧密结合[2-3],并对常见的处理工艺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对不同水质的水处理理论的方法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化学、物理、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和流体力学等学科。课程的设置不仅包括理论与实验教学,而且还涉及课程设计以及实习实践等环节的内容。该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结合社会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1 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先进性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排放的废水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处理的要求。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控制新技术和新装备也日新月异。教师在上课时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积极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及设备的最新进展,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如高级氧化法、生物絮凝剂、复合絮凝剂、膜生物反应器等高效新型的技术纳入到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掌握最新的行业技术,使他们在以后的就业和学习中,立于较高的基点。

2 面向工程,强化特色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课程建设与改革应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工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做到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以有效提高学生面向环保产业生产一线的工程素质[4]。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工程实例,通过讲解其工艺原理及工艺参数的选取特点,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意识和工程意识,同时根据我校轻工特色,增加大量的轻工行业的污水治理的实例如造纸废水、食品废水等。同时工程案例和项目要不断更新,紧扣学科热点问题,密切跟踪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并结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根据其给出的废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的指导,跟踪行业发展,树立规范意识。

3 与职业资格考试相互结合

注重授课内容与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的要求相适应。随着2005年9月1日起《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的施行、2007年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的首次实施,中国在环保行业逐步实行执业注册制度。水污染防治(即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四个专业方向之一。

结合注册环境工程师的考试要求,将相关内容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保持教学软件与工程实际应用软件的同步,使学生所学内容能够和工程设计与管理实践相接轨,从而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注册环境工程师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二 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1 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专业主干课,公式和工艺流程多,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应用多,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选择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并重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把相关的内容和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通过声、光对信息的传递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述构筑物结构时,既有实际构筑物的图片,又引入AUTOCAD图纸,使学生不仅了解构筑物的外观形式,而且深入了解构筑物内部构造和关键的设计点,这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构筑物构造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从而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又如在介绍处理工艺流程时,既可先借助流程图的图片介绍流程的工作原理,然后又引入实际污水处理厂的FLASH和DV,使学生对工艺流程的理解从感性和理性上都会得到强化。

传统板书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视觉信息,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视觉形象与学生交流信息、传递知识的重要教学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75%,可见板书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因此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2 讨论式教学

为了避免“填鸭式”的教学,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问题。经过充分的查阅资料、认真讨论和总结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给出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并给予优秀学习小组的肯定和奖励。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励每位学生都热情饱满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有效避免上课思想抛锚的情况发生,通过讨论可以使重要知识点明朗化,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采用教学团队进行教学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实现该精品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建设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一个教师教一门课”,采用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教学团队由教授、 副教授、 讲师组成,由工程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带头人领衔负责,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建立知识、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任课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实际工程经验。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不仅要提高团队成员整体素质,而且要优化组合,有效促进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

三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整合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5]

在授课过程中,安排验证性实验,此类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授课结束后,安排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6]。根据我院的特色专业――造纸、食品等专业,可选取造纸、食品生产废水,通过水质分析、设计出自己认为最佳的处理方案,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的实验内容多而广,通常所用的时间较长,传统的实验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对实验的全面了解。因此可在传统实验课程的基础上,设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统一开放的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如氧化沟处理废水实验,进行实验的设计、参数的选择、污泥的培养、装置的运行、处理后废水指标的测定等过程。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让实验室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2 课程设计选用实际工程案例

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完成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习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设计,学会查阅资料、使用手册、选用数据和公式、合理确定工艺流程、正确进行设计计算、用技术经济的观点评价设计结果,用AUTOCAD画出合理的平面、高程图。另外还要结合认识实习,将认识实习安排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结束后,课程设计前进行,这样使学生已经对污水处理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课程设计更加合理,符合实际。

3 开展多渠道实习形式

在传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实习渠道,如学术讲座、校企合作等。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工程实践丰富的技术人员或专家给学生做专题报告,结合工程实例讲授工程设计、施工、运营过程等实际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一些污水处理厂、环保公司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关系,选派学生到公司进行长期实习,参与公司污水处理厂设计、营运的整个过程。同时,结合湖北工业大学膜技术研究所的研发和工程实践,让学生参与多项课题的立项、研究、项目实施和项目运行。

总之,高等工科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教育举措[7]。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因而课程的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加强实践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真正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玲.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2011(6):40-41.

[2]李凡修,张竹青.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设想[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成官文.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5):134-136.

[4]徐进,李红艺.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2011(9):50-51.

[5]刘艳娟,沈丽,张志众.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3):126-130.

第6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关键词:引黄输水工程;水质变化特征;水污染;措施

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也是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最多的地区。引黄济津、引黄济淀工程都是为了缓解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大型调水工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水资源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河北省引黄受水区区域水资源总量为20.35亿m3,人均水资源量160m3,低于全国人均300m3的标准,为全国平均值的1/15。2000年天津出现用水危机,国务院实施了引黄济津跨流域调水工程。白洋淀地区也面临非常严峻的缺水状况。为缓解白洋淀地区干旱缺水状况,保护淀区生态和环境,保障淀区及周边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河北省开始了引黄济津和引黄济淀工程,确保天津和白洋淀区生态水环境的用水安全。

1、引黄输水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引黄输水路线主要利用现有渠道和河道,从山东省东阿县黄河下游位山闸引水(q=100 m3/s),经山东省聊城位山灌区西输沙渠、西沉沙渠、总干渠、三干渠到穿卫枢纽,进入河北省境内的清临干渠、清凉江、清南连接渠,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进入南运河,在九宣闸进入天津市,再分两条路线,分别进入市区和北大港水库,整个输水线路全长580 km。引黄济津输水线路途经山东省鲁北地区,河北省东部地区至天津市,主要涉及的水系有:徒骇马颊河、漳卫南运河、黑龙港运东3大水系。引黄济淀输水路线从黄河位山闸引水,经位山三干渠、穿卫(运河)工程,入河北境内,沿清临干渠、清凉江、滏东排河、紫塔干渠、陌南干渠、小白河、人文干渠,在自洋淀十二孔闸进入淀区。输水路线总长达397 km。见图1。黄河以北调水区域直接涉及的城镇(县级以上)有14个,人口约2679万人,耕地面积263万hm2。

1.2 通水前引黄沿线水质状况

河北省引黄受水区位于海河南系平原最为缺水的黑龙港及运东地区。引黄济津从位山闸引水,经三干渠到临清市引黄穿卫枢纽,进入河北省境内的临清渠、清凉江、清南连渠,在泊头附近入南运河,在九宣闸进入天津市境内。其中,影响引黄水质的主要河段为位山三干渠、清凉江、南运河。

三干渠自周店开始,至临清市人卫涵洞止,全长78.6km,负担着引黄入卫、引黄济津、引黄补淀的输水任务。清凉江是黑龙港地区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13661 km2,是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的排涝河道,同时也是引黄济津的输水渠道。非输水期,清凉江由于蓄存有来自河北省清河县和部分卫运河的污水,水质为劣v类,codcr、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氨氮均超标。黄河水进入河北省境内后在沧州市泊头附近流入南运河,进而到达九宣闸补给天津用水。因此,这3个河段河道水质情况对引黄水质最终结果尤为重要。据统计,每年直接排入输水河道的污水量为2827.5万t,主要污染物codcr,排放量1.36万t,有关污水排放情况详见表1。

2000年南运河非汛期基本断流,汛期曾有计划地从卫运河调水,流量较大,四女寺断面7月份平均流量达到80m3/s。应急工程中南运河段有泊头大桥和沧州桥两个断面,水质全部劣于v类,主要污染物为codccr、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氨氮,溶解氧含量较低,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泊头大桥断面的亚硝酸盐也达到iv类。

2000年引黄输水前期,河北、山东、天津3省市共完成清淤444万m3、土方537万m3、改建桥梁45座、封堵排污口门1386处。

2、引黄工程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2.1 沿线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河北省引黄工程的黄河干流取水口设在位山闸,通过对位山闸水质监测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黄河下游的水体污染物含量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从2000年10月位山闸开启至2001年2月关闭,黄河位山闸累计供水8.66亿m3,历时112 d。从黄河位山引水流量为100 m3/s,水质为ⅲ类,由于河道内原蓄存部分积水及污染物,水头到达天津市九宣闸时,水质较差,为超v类。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等污染物均超标,除溶解性总固体稍有减少的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及氯化物等各项参数前4 d通过水体自净作用变化较大外,之后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减少或增加的规律性变化。第10 d以后,水质基本稳定在ⅱ类。这主要是由于水质达到ⅱ、ⅲ类后,平原地区河道的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等污染指标已基本达到当地水环境背景值的水平,因此不会呈现出明显的自净作用。

输水期间,从小浪底坝下一位山一刘口一连接渠一九宣闸沿途监测断面的水质分析结果见表2。

引黄工程自黄河位山闸,经穿卫枢纽进入河北境内.其水体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河北省受水区水体质量。尽管水体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调节能力,但如果接收水体质量较差,对于受水区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2002年引黄济津过程中,12月21日山东与河北交界的穿卫枢纽监测断面氨氮超过ⅲ类标准所规定的1 mg/l,为ⅳ类。此后,沿线位山至穿卫枢纽段氨氮持续轻微超标,介于ⅲ-ⅳ类之间,但经过沿途的降解,到达天津九宣闸时氨氮达到ⅲ类,仍然满足输水要求。从2003年1月6日起,九宣闸断面水质开始超标,为ⅳ类。至1月16日九宣闸断面水质一直在ⅳ-超ⅴ类之间,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2004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从10月9日开始启动,从位山闸提闸放水,至2005年1月25日关闸。本次引水共布设主要水质监测断面11个,分别是小浪底坝下、花园口、高村、孙口、位山闸、崔庄、穿卫枢纽、张二庄闸、连村、代庄、九宣闸。各断面监测结果见表3。

2008年引黄济淀输水期取用代庄、丰乐堡、沧保公路、出岸、天门口、大树刘庄几个监测断面监测值见表4。表5为2009年-2010年引黄济淀引水工程所设监测断面监测数据。通过对引黄监测断面水体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发现,水体质量沿程无大的变化。在整个输水过程中,经过长距离输水后通过水体的自净和沿途泥沙的沉降,使得水体的有机污染指数有所降低,水质也由超ⅴ类逐渐变为ⅱ、ⅲ类。变化比 较大的污染物成分为高锰酸盐和氨氮。

3、主要污染物沿程变化情况分析

黄河水质在输水期间前后无明显差异,水质较好。但入境后由于沿途河道存蓄少量污水和河道腐殖质影响导致输水初期水质较差,其中高锰酸盐和氨氮为主要污染指标,他们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不过随着水体的自净和沿途泥沙的沉积作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沿程呈逐渐降低趋势。

3.1 高猛酸盐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2004、2009年高锰酸盐指数沿程变化趋势见图2、图3。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引水初期,高锰酸盐含量均较高,这主要是输水前河道存水污染比较严重,通过清淤及控制污水向输水河道的排放,高锰酸盐含量逐渐稳定。随着引水次数的增多,在没有大量污水涌人的前提下引水河道高锰酸盐含量逐渐减少且逐步呈现稳定趋势。

3.2 氨氮变化趋势分析

2004年引黄济津、2008年引黄济淀沿程氨氮变化趋势见图4、图5。

图4为氨氮沿程变化情况。由图4可以看出,引黄济津所引黄河水水质在初期和到达九宣闸后无大的变化,只是沿途变化比较大,这是因为引水初期河道原有污水污染所致。经过水体自净和沿途降解作用氨氮在整个输水过程中总体趋势为下降。

4、防止污染控制对策

大型调水工程往往需要跨流域输水,为确保调水水质安全,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完善水质监测站网建设,建立自动水质监测系统,将输水干线河道及两侧划为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区,严禁倾倒或堆放垃圾,限制污染严重的行业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调水沿线水污染逐步得到控制。

引黄济津济淀沿线拟布设12个水量水质监测站,其中4个监测站,即位山闸下、引黄穿卫枢纽(刘口)、九宣闸(南运河断面)、白洋淀人口十二孔闸需要协测。各协测站点水量监测,位山闸由黄委负责,山东省和海委派员参加;引黄穿卫枢纽(刘口)由海委负责,山东省和河北省派员参加;九宣闸(南运河断面)由天津市负责,河北省和海委派员参加;白洋淀入口十二孔闸由河北省负责,海委派员参加。位山闸、引黄穿卫枢纽(刘口)、九宣闸(南运河断面)水质监测由海委负责。

引黄济津,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问题,因为原有河道污染严重,调水多次选线。2000年调水仅因为污水问题,就要损失4000多万m3的水。要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污染源的治理,确保外来水的水质和受水区的水环境。

非输水期,清凉江、南运河等河道水质均劣于ⅴ类,在引黄济津输水期间,对河北省清河、泊头、沧州、青县等县市排污口采取了封堵措施,在上述河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所有断面水质均能达到ⅱ、ⅲ类,南水北调东线规划位山三千渠——清凉江——南运河——天津输水路线,沿线收水水质均能满足ⅲ类要求。

沿途各省市要加强各自境内的引水涵、闸、泵站封堵巡查,防止跑水、漏水,严禁沿途截水。沿途各省市要强化水质监督、管理,严禁向输水河(渠)道内排放污水。

第7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一)重点控制的污染物

近、中期总体上以氮、磷、COD和石油类为重点,局部海域还应考虑其它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有机锡化合物等)。

(二)重点控制区域

海域:*、*、*湾以及6个沿海城市市区的毗邻海域和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港口和交通密集水道的特殊水域。

陆域:*、*、*、*、*、*、*等7个城市辖区。

河口:黄河、小清河、虞河、母猪河、大沽河、付疃河等河口。

(三)重点解决的环境问题

以改善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和促进沿海生态良性循环为重要内容,控制住山东省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有机污染和石油类污染的发展趋势。

二、强化法治管理,从严掌握,控制污染

沿海地区污染控制要求高于其他地区。

三、结合流域规划,区域统一管理

应和小清河、母猪河、大沽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衔接,在此基础上,提出氮、磷的污染防治要求。

四、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并重

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并重,是近期工作的重点。

五、实施总量控制,保障环境功能区达标

提出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和按环境功能区划的水质达标要求。

六、加强重大污染事故和灾害(溢油、赤潮)的防治工作

七、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做好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和重点例行监测工作

八、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学合理的近岸养殖

九、高起点、高目标、分阶段滚动实施,连续监控行动效果,不断补充完善行动计划。

第二节总体设计

根据碧海行动计划指导思想要求,首先要治理陆源污染源;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港口流动污染源废水接收处理措施和其它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调整城市布局和经济结构,发展清洁生产;建设一批生态恢复工程,全面推广生态技术,加快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总体设计的基本考虑:

一、海域污染控制层次

环境功能区:按控制断面、控制点控制

保护层次:水质(基本要求)

底质(基本要求)

生物(目标要求)

生态(目标要求)

污染问题:有机污染(优先)

富营养化(重点)

石油污染(重点)

二、污染源控制层次

(一)污染源的目标总量控制

(二)传统的消除污染源方式

关、停经济效益差、污染重的企业;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禁止船舶及其相关作业超标排污;

(三)传统削减污染源方式

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流动污染源接收处理设施;

(四)先进的消除、削减污染源方式

推广清洁生产、生态农业、污水资源化、固体废物资源化等措施。

三、环境改善、生态恢复层次

实施各项海上、海岸带和陆上的生态恢复工程,进行生态恢复:

(一)陆海兼顾,全面控制

1、环境功能区的保护目标

2、重点控制污染物

3、重点保护水域

4、重点治理水域

5、总量控制体系

6、重点区域治理工程

(二)区域统一管理和综合整治

沿海各市、地县统一行动,综合整治。

1、生活污水的控制: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程度,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有脱氮、磷设施。

2、工业污染源控制:采取措施,调整工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广清洁生产工艺。

3、海上流动污染源控制:加强监督管理,建设港口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逐步实现船舶油类污染物零排放。

4、养殖排污控制:应尽快确定沿岸的养殖容量,制定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同时开展生态养殖的研究及推广。

5、陆地面源控制:控制战略应该与绿化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结合,重视化肥的合理施用和农村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

6、污水资源利用:鼓励达标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污水资源化;结合海岸绿色工程、海岸带的海水种植工程,可节约淡水,并减少入海的氮磷总量。

第三节行动时期和基准年

一、行动时期

(一)近期:2001年~2005年

(二)中期:2006年~2010年

(三)远期:2011年~2015年

二、行动计划基准年

为与“十五”环保计划的基准年一致,行动计划的基准年取1998年。

三、1999-2000年全省工业污染源治理情况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

根据“一控双达标”的要求,1999年至2000年,全省沿海市地共治理工业污染源206个,削减COD112904吨;建设污水处理厂10座,削减COD54650吨,削减总氮4212吨,削减总磷367吨。

第四节行动目标

一、近期目标(2001年~2005年)

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岸边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减缓。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有毒有害废物流入海域;海上船舶和石油平台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沿海主要城市地表水按功能区达标,沿海地区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健全海上溢油事故应急体系和化学品、危险品应急体系,建立船舶垃圾回收处理运行机制。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及赤潮防止、预测预报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

二、中期目标(2006年~2010年)

沿岸海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得到改善。沿海城市地表水按功能区全部达标,河流入海口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逐步实施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的容量总量控制;近岸海域水质确保稳定达到环境功能区保护目标;建成一批保护海洋环境的生态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区。

三、远期目标(2011年~2015年)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明显好转。COD、氮、磷、石油类等控制指标全面达到海洋环境容量控制要求;全面完成近岸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广各种类型的生态示范区,海洋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第五节重点污染控制区、控制单元、控制断面的区划

山东省辖渤海、黄海海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山东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需要控制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山东省沿海海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污染控制的层次为:

①山东省需控制由省界外进入的污染物,主要是跨省的河流携带进入山东省行政辖区的污染物;

②在山东省陆域辖区内,需控制主要河流流域的污染;

③在山东海岸带范围内,需控制由陆域进入海洋的陆源污染物,包括入海河口、混排口、市政下水口、直排口、海岸带非点源和滩涂养殖排放的污染物;

④对于山东近岸海域,需控制养殖、船舶等流动污染源、石油平台、倾废等带来的污染。

在上述污染控制的层次上,为了更有效的维持和保护山东省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突出重点,提出了重点污染控制区、控制单元、控制断面的思路,并进行具体区划。

一、重点污染控制区

根据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海域污染负荷和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在山东省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确定*、*和*湾为山东省重点污染控制区。

二、重点污染控制单元

重点污染控制单元分为二类。一类是城市市区毗邻海域,主要控制城市市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排放;一类是主要入海河流河口海域,重点控制流域的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等非点源携带进入河流的污染物。

(一)城市市区毗邻海域

主要控制以下临海城市市区污染物排放:

*、*、*、*、*、*、*7市地,

*、*、*、*4个城市市区毗邻海域为重点污染控制单元,

(二)主要入海河流河口海域

重点控制进入下述河流的污染物:

小清河、徒骇河、马颊河、虞河、母猪河、大沽河、付疃河,

上述7条主要入海河流河口海域为重点污染控制单元

三、污染控制断面

对于入海河流或混排口,需设置污染控制断面,主要监控污染物通量、变化趋势和检验行动效果。

设置污染控制断面的点源包括主要入海河流和主要污染源中的河口和混排口。断面设置应和地面水环境监测网和污染源调查相衔接。

需设置污染控制断面的主要入海河流或混排口:

*:徒骇河、潮河、马颊河;

*:黄河;

*:小清河、虞河、白浪河;

*:小鱼鸟河、胶莱河;

*:母猪河;

*:大沽河、海泊河;

*:付疃河;

大致需设20个控制断面。

四、污染控制点

为了监控不同时段行动计划的效果,需要在山东省近岸海域布设若干环境质量控制点。控制点设置原则:

(一)污染控制单元

5个城市市区毗邻海域,每个海域设2个环境质量控制点。

7条主要入海河流,每个入海河口海域设置1个控制点。

共17个控制点。

(二)主要污染源

累加污染负荷比>85%的主要污染源,每个主要污染源入海口附近海域设置1个控制点(如和主要入海河流相重时,只保留1个控制点)。

*:徒骇河、潮河、马颊河;

*:黄河;

*:小清河、虞河、白浪河;

*:小鱼鸟河、套子湾污水处理厂;

*:母猪河;

*:大沽河、海泊河、市政管道、*碱业股份有限公司;

*:付疃河。

除主要入海河流外,共10个控制点。

(三)一类环境功能区

山东海域共有一类环境功能区3个。主要是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渔业水域,共设3个控制点,监控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共设30个环境质量控制点。

为了控制山东海域的环境污染,不断监控不同时期行动计划的效果,推动山东碧海行动的实施,共提出了3个污染控制区、11个污染控制单元、约20个控制断面和30个环境质量控制点。

第六节指标体系

建立山东碧海行动计划的指标体系,并提出2005年、2010年不同时段在基准年水平上的指标要求。

一、污染物排放量指标

(一)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标排放率;氮、磷、COD、石油类的总量控制指标;

(二)由于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入海河口氮、磷、COD、石油类4种污染物的削减量;

(三)由于沿海防护林带及面源污染的综合整治,面源重点控制污染物的削减量;

(四)由于推行生态农业生态养殖,面源污染物的削减量;

(五)由于加强防污及建立应急措施,运输船舶及相关作业、渔船、石油平台等入海油类削减量。

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指标

(一)水质

按环境功能区四类水质控制目标,分别给出分类水质的达标率;

按海水水质标准,分别给出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水质的比例。

(二)底质

底质污染及二次污染指标体系(标准待定)。

(三)生态系

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评估指标(标准待定)。

三、生态环境整治指标

(一)海岸带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的应建数和建成率

(二)生态县(市)示范工程的应建数和建成率

第8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关键词:节水;水保;治污;监管

水是生命之源,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特别是南北水资源不均衡,西部由于缺水,荒漠化程度不断增加,同时水资源又关系到我国的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证水资源安全,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物质需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主要是对水源地的保护、上游的水土保持、中下游水体质量的保护。

1.工程措施

(1)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导致自然灾害,同时,流失的泥沙携带大量污染物进行河湖水体,污染水质。

针对坡面水土流失,主要是岸边和汇水区植被的保护,采取坡改梯、配套坡面工程(蓄水池窖、沉沙池、排灌沟渠、田间道路、等高植物篱),配合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果、种草);针对沟道水土流失采取拦沙坝、支沟整治和塘堰整治等措施。

河流上游特别是在人口较稀少地区,实行封山禁牧,设置必要的网围栏和封禁标牌,对于疏幼林采取补植措施;开展舍饲养畜,减少对林草植被的破坏,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

加强天然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对区内退田还林区、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达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面污染排放的目的。通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控制河湖集水区内的水土流失,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同时查以减少集水区内污染物的入河、入湖量,改善水质,而且,良好的植被还可以对污染物起到吸收、分解的作用。

(2)河道清淤工程

沿河两岸是集水区内居民居住、农作物与经济类作物种植比较集中的区域,向河内倾倒生活垃圾、搭建违章建筑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污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致使河道淤积严重。如不清淤,会出现被污染淤泥反向污染河水的问题。通过河道清淤和整治工程,不仅有利于防洪,而且,河道内被污染的淤泥清除后,可减轻河道底泥对水体的污染,同时河道清淤工程还可以改善河道水力条件,有利于污染物在水中稀释扩散,加速降解。

(3)污染源治理工程

水资源保护工作既要治理原有污染源,又要严格管理和控制新的污染源排放。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质的排放要严格禁止,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使污染源排放受到严格限制,并增加透明度。

(4)实施水源区综合整治工程

加强水源地和上游水资源保护,严禁在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规范保护区内的责任制度管理,保证水源安全。限制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的其它无序开发,禁止建办污染重、原材料耗损大的企业,退田还林,防止植被退化和森林破坏。适度发展旅游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人为的负面影响。

2.非工程措施

(1)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2)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 (3)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4)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 

3.具体非工程措施如下:

(1)实行水体纳污总量控制

在保证进入河湖水质不变坏的要求下,通过对河湖的水资源特性和水污染特点的分析,据提出的污染物控制排放量,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并按水源区管理办法,加强水污染监测。

(2)节约用水

在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中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减少面源污染排放量;鼓励区内居民节约生活用水,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河湖内禁止开发高耗水的旅游项目,有条件的开发水生态、水景观旅游;提高公民节水意识,科学制定用水定额,树立节水也是治污的理念。

(3)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

采取各种手段,向公众宣传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引民公众参与和监督河湖水资源保护工作。

二、水污染防治

1.污染治理方法

水污的核心,江河水源的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建设、应急能力建设、预警监控体系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具体工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污染源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监督管理能力,是污染防治的重要方法。

(1)点污染防治工程

点源污染防治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防止江河流域内的点源污染,及时控制现有的污染源,保障水质。

对各流域的点源污染,尤其是重污染源的厂矿企业、违规建筑物和建设项目,制定清拆、整治和总量控制方案,分析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所需投资及环境效益,进行优化。

(2)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的目的为了有效减少和防止流域内的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保障饮用水源水质。

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系统、循环、平衡的生态学原则;与生态修复工程相结合。

2.建立污染防治预警监控

(1)建立预警监控机制

为了实时监测、控制江河流域的水质、水量安全状况,提高预警预报能力,适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管理需求,开展防染防治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作。对江河流域水质和大气环境进行时空变化动态的坚持,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信息采集能力和信息管理应用水平为主旨,注重采用“先进、快速、可靠”的新技术,全方位主体化的对江河流域的污染防治的监控。

(2)严格执行污染责任追究制

为了严防水资源的污染,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坚持纠正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的责任,确保水资源的安全。

参考文献:

第9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Key:words:Domestic sewage,Control over all the press,Discharge,Transport,Dispose of,Adimit,Effect.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市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如今,台州市中心城区已初具规模,三个区的主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区面貌日新月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对城区及附近河流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城镇生活污水控制问题必须尽早提上政府工作日程上来。本文从我市城镇生活污水控制现状和水污染现状着手,提出我市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思路。

一、我市地面水环境现状及水污染现状

根据2002年度《台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提供的资料,我市五大水域流经城区河段水质不容乐观,均不能满足功能要求。椒江水系流经天台、椒江河段水质为Ⅳ类,流经仙居、临海河段水质为Ⅴ类。五大水系流经其它城市河段的水质均为劣Ⅴ类,其中金清水系流经椒江、黄岩河段水质最差,综合指数在4以上,其次是金清水系流经路桥、温岭河段水质,综合指数在2以上。从污染类型看主要为有机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主要污染源。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生活污水排放量之比为6:4;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污水的比重将为上升并且会超过工业废水。

二、我市城镇污水控制现状

1、老城区城镇排水系统基本为雨污合流制,新城区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逐步采用分流制。

2、生活污水一般仅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就近排入附近河道,或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道。

3、有些排污口和排污泵站事故排出口建设位置不当,影响水环境功能。

4、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小区、居住区、宾馆饭店等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5、城镇生活污水管网系统尚未建成和完善,污水截污率不高。玉环、椒江、路桥黄岩等地虽然相继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但因截污率低,有些出现晒太阳现象,些因受工业废水影响难以正常运行。

由于大量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使流经城镇河段水质日益恶化,部分城市河段水质变黑发臭。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城镇生活污水量将不断增大,纳污河流污染不断加剧。近两年,黄岩、路桥因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污染事故不断增多,导致影响工农业生产。

三、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

城镇水污染系统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具体见下图:

污染排放系统是城镇水污染的来源,也是水环境污染的魁首。污水输送系统是指城镇排水系统,其功能是将城镇工业及生活废水输送到污水治理工程或污染承纳水体。污染处理系统是承担污水的处理和处置。污染承纳水体是城镇污染集中控制的最终保护对象。污染影响系统主要指受城镇污水影响的地面水、地下水、土壤及农作物所构成的环境系统。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是指对城镇水污染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全面监控,使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控制城镇污水,实现对城镇生活污水从源头到环境的控制。

目前,我市环保部门工作主要集中在污染排放系统(而且主要是工业源的控制)的管理、污染承纳系统(监测和保护受纳水体)和污染影响系统(预测和预防)这三个子系统,而污水输送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由城建部门负责管理和建设。这样造成水污染控制系统的相互割裂,给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也造成环保部门对城镇生活污水控制的乏力,环保部门在环境管理上只能监测和评价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控工业废水排放而对于大量随处排放的生活污水的监控束手无策。而城建部门在污水输送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过程中不了解各污染源情况和受纳水体功能,致使破坏水环境,出现小区建到哪里河水黑到哪里的现象。污水管网系统建设从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因此建立一套合理、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四、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的实施

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的实施即要针对各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同时要有机结合。

1、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源控制

(1)实行对住宅小区和居住楼、办公楼、商业楼、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做到从源头了解和控制。

(2)基础设施建设落成验收时应由环保对其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进行验收,同样也要执行“三同时”制度。

(3)城镇规划、小区规划、工业区规划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使规划更加符合环保要求。

2、城镇生活污水输送系统控制

(1) 环保部门监督城镇排水管网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或污水集中控制规划要求建设。

(2) 城镇排水管网(包括管道、出水口、排污泵站事故排出口等)的规划、设计应由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组织论证认可方可实施,使排水管网建设更合理。

(3) 城镇排水管网建成后,环保部门应参加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绘制竣工图送环保部门备案。

(4) 原有城镇排水管网布置情况应送环保部门备案。

(5) 一切建设项目的排水管道敷设均需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论证审批同意。

(6) 城市污水排江排海工程必须经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论证后方可实施。

3、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控制

(1) 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选址应经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论证后方可实施。

(2) 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应由环保部门共同参与。

(3) 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由当地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和监督,使污水达标排放,并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管理,设置在线监控系统。

4、污染承纳系统和污染影响系统的控制

污染承纳系统和污染影响系统的控制按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执行。

5、五个子系统的控制

建立专门部门负责各子系统的协调控制,使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便完全掌握和控制城镇污水行踪。参照国外经验,引进信息技术,建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可以了解管网建设进程、城市建设进程、各地处理设施建设进程,及时发现管线损坏、修复、外溢等一系列情况。

五、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的作用

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对于环保部门有效监控城镇生活污水,减轻城镇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合理利用环境容量都有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城市环境规划。在进行城市环境规划时,掌握了现有城镇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情况,有利于合理计算环境容量、进行污染物削减分配。

2、有利于对污染源的监控。掌握和了解现有和新建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正确分析其对环境污染,从而有效监控污染源,减轻水环境污染。

3、有利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和管理。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后,环保部门可以充分考虑现有和拟新建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和收集情况并作出对整个城镇生活污水监控规划,进一步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建成后环保部门可以有效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站)运行加以管理。

4、有利于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环境信息和决策依据,使城镇建设更加合理科学,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总之,在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提出和实施我市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思路是十分必要的,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全过程控制越早越快,则我们生活的空间将越来越亮丽、我们的城镇越来越漂亮、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

参考文献:

美国城市污水系统信息技术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