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质量管理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第1篇:质量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零缺陷,护理质量监控的重点强化预先控制行为。当然,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加强同期控制,并定期进行反馈控制。同时在护理质量控制的中,要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能动性。标准和规章制度再好,护士的能动性不发挥,一切工作就难以落实。目前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参与质量控制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自己按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

一、增强质量控制意识,将质量监控落实到每一个人

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不断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内涵,真正的把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强化质量监控的意识,反复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广泛教育,弘扬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将质量控制结果落实到科室、个人,将护士各个岗位质量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

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机构。制定质控机构的工作任务,应该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激励护士全员参与质量控制的积极性,使每个质控成员了解质控内容的细则,掌握质控标准,做好质控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使护理工作从被动管理转变到主动全员参与管理。护理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通过科室质控小组质量控制,针对性地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及时发现工作的薄弱环节,使护士了解自己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决心去改进,用积极的态度参与考核,改变过去在质量控制中的应付、突击、补救行为,将考核标准和内容作为规范,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的全过程,做到人人参与质量控制,使护理质量控制结果达到真正让患者满意的效果。

三、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除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对科室进行不定时的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同时,发挥好各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随时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质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对自己科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先进行自查、自考、自评,做到心中有数,不合格者限期整改,不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这样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四、做好质量控制反馈

第2篇:质量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一、质量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认为,共同价值观即文化。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顾客的关系最直接、最紧密,是企业提升市场占有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质量文化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

物质行为层和组织制度层共同构成的有形文化,是质量文化的表层、表象形态,价值观层所表现的无形文化则是企业深层次的、抽象的形态,表现为人们的意识、思维、价值观念等,无形文化对企业质量文化的影响通常要比有形文化更为广泛、强烈和持久。

3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文化建设是企业和国家不断发展的一种原动力,它是影响和决定企业乃至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平崛起的目标,都需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来增强我们的软实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而且是重中之重。因此,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2质量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跨越的关键因素。优秀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自始至终都十分注重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云锡在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中,紧紧围绕云锡发展目标,打造云锡企业文化的软实力。云锡“yt”商标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是中国驰名商标。锡锭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产品质量多年来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锡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五分之一以上。云锡以优秀的质量文化培育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为企业走出低谷,实现超百亿跨越式发展,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从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发展现状看,由于缺乏优秀的质量文化,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升,就无法创造优秀的产品质量,更不会产生卓越的企业。因此,企业要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就必须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3.3质量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和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对内,它能够激发员工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归属感、使命感,从而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成本和最终产品质量;对外,能对从事质量活动人员的行为对企业质量活动的全过程,生产经营状况和开拓市场能力,以及相关方对企业及信誉度评价会产生长久的影响。云锡始终坚持建设“争创世界一流”为目标的赶超文化,“做客户最满意的品牌”的用户满意文化,培育共同的价值观,积极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多年来云锡的产品质量售价比同类产品平均高500~1000元,主打产品锡锭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荣誉,有十多个产品是云南省名牌产品。而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持有的“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价值观,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效果,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却是十分有害的,根据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5年,远低于美国和日本,其中缺乏文化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4推行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措施

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的企业质量文化可以促进质量管理工作踏上新的台阶,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

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要建设优秀的企业质量文化,促进质量管理上台阶,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提高质量文化建设成效。由于企业的质量观念、价值体系是由高层领导决策的,企业的质量文化模式也要由高层领导来塑造。决策者只有通过坚定的信念、严谨的工作、科学的决策,才能将质量经营的理念灌输给广大职工并得到员工的认同,从而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目的。因此,做好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企业各级领导者要起表率和示范作用,在企业计划、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充分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4.2树立正确的质量价值观,全员参与建设优秀质量文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既不能被混淆于特定企业文化或经营实务,也不可以向企业的财务收益和短期目标妥协,它是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越企业的战略目标。例如一些知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ibm——诚信负责,创新为要,成就客户;海尔——着眼创新,注重品质,尊重个人,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等,都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沟通与合作、强调创新、重视顾客需求,努力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等。因此企业应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选树先进等推广企业质量文化,以获得全员理解和支持,让每位员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价值必须以企业核心价值为导向,以企业长远利益和客户利益为中心才能实现,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4.3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整体规划、系统设计质量文化建设。创新的源泉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质量文化建设。云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双创一加强”作为走云锡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确保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工作持续推进。在保持企业优秀传统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与先进企业对标、管理水平提升年等活动梳理各业务模块的管理制度,整体规划和设计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体系。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结合,促进了产品质量上新水平,生产流程技术经济指标,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升,云锡因此获得了上百项国家专利和各级科技进步奖。因此,建设质量文化要遵循其内在规律,做到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既传承优秀传统,又彰显创新。  4.4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基础。企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不仅影响和制约着企业质量文化发展的总趋势, 同时也决定不同企业的质量文化个性化朝向。制定企业质量制度的目的,是约束和控制生产经营销售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技术指标、作业规范、责任要求,可以说,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也是企业质量制度健全、规范、落实的全过程;企业质量制度落实的全过程,也就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云锡运用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先后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三层次文件、管理制度办法等加强过程、产品质量管理,多年来云锡的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优质品率达99%以上,产品经国家抽检合格率100%。因此,企业在建设企业质量文化时,各级管理部门必须按照企业质量文化的精神内涵,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加以贯彻落实。

4.5采用多样化方法,树造优秀企业质量文化环境。

1)持续加强职工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员工质量素质。企业质量发展到一定阶段, 就需要靠质量文化来驱动进一步的发展,而人才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很难想象任意对待工作和客户的企业能够创造出卓越的产品。企业要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质量宣传和教育培训体系,着眼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教育培训。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强化和提高质量意识,培养员工良好的质量习惯和工作态度,让“零缺陷,第一次把事情作对”的工作作风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

2)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持续改进质量。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充分调动一线职工直接参与质量改进,是促进全员质量意识提高的有效方法。云锡坚持开展这项工作至今已有33年,迄今共获得国优成果20多个,省优及行业优秀500多个,有近百名

员工受到表彰,创造或节约经济效益2亿多元。qc小组活动切实解决了生产经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员工也因此受到教育,展示了自己的成就和价值。为此,企业应鼓励支持qc小组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现场管理、产品达标、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质量改进活动,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应用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手段,持之以恒不断推动qc小组活动的发展。

3)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无泄漏、安全标准化、5s等是现场管理的基础,利用这些现场管理的方法能着手改进企业"体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营造"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获得员工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管理者对现场管理认识的高低,并制约着质量管理体系、全面生产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能否顺利、有效地推行。因此,企业要积极采用5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4.6常抓不懈,将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企业质量文化建设需要一以贯之,长期不懈的推进。短期行为、光说不做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收益, 相反可能还会让员工产生反感,甚至会带来员工责任意识缺失,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等负面影响,使得质量文化建设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为此,进行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必须持之以恒,应用管理的系统方法,按照科学的管理程序pdca循环实施质量管理。

第3篇:质量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 施工 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建设的基本特点是战线长、工作面广,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工程量大、投资高,因而对其影响的因素就多,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全体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抓住工作重点,主次分明。

一、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使得往往是很复杂的理论,逐渐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就要把宣传工作循环、循环、再循环,具体、具体、再具体。天下没有木头脑袋和石头脑袋,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耐心、有诚心,相信质量这根弦会绷紧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二、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现在的质量管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管理质量的人没有真正的否决权,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还是分家的。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指挥部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即是工程质量管理按月进行考核评比,在每月的月底召开质量会议,由各施工队的质保人员参加,评述当月工程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质量考核按100分制:自检一次不合格,扣5分;监理组一次检查不合格,扣10分;市高指一次检查不合格,扣15分;省高指一次检查不合格,扣20分;累计分为零或为负分时,则该施工队要清退出场。各施工队队长交质量保证金5000元,各施工队的质保员交质量保证金1000元。每扣1分,施工队队长罚款50元,质保员罚款10元。这些钱都由施工队长和质保员个人出,单位不予报销。如工程结束,施工队(没有扣分)仍保持100分,则退还施工队长和质保员的保证金,并另外奖励施工队长5000元、质保员1000元。

三、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前哨

施工单位往往对工地试验室不加重视,试验室的房屋简陋,试验仪器残缺不全,完全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

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施工人员住的条件可以简陋一点,但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人员工资可以少开一点,但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应以数据说话。不合格的资料,千万不能擅自修改合格后往上报,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密实度该是达到90%的,89.9%就绝对不行。宁愿自己先返工处理,也比监理组抽查出来不合格后,再返工要好,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员和试验人员,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在试验室的各项试验中,最大干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些试验都应在项目开工之前就做好,其试验结果将指导施工,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做这些试验时,要特别谨慎小心,有时要做多组试验,才能和实际相吻合。

试验室配备的仪器和使用的试验方法要先进。使用全站仪校验放样,一是精度较高,二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环刀法检查密度,高速公路一般都不再采用,因此应用灌砂法来检查密实

度,以提高其准确性。

四、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

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五、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六、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然而,由于目前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现在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时又无法跟上,所以就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把设计的最后一道关交给施工单位,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单位水平低,预先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产品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这就造成了许多麻烦和损失。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很多,有些桥从基础、下部构造到上部构造都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图纸比原设计图纸还多,这让施工单位还怎么能做到按图施工。遇到变更问题,都是要施工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这不是硬要考验施工单位的设计水平吗?施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试验,花费了许多资金,而这些钱又无法计量,只能自认倒霉。

七、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展望

第4篇:质量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十一五”以来,我省的高速公路得到迅 速发展 ,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 程质量要求高,必须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 质量。

一、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制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管理 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 很高,你跟他讲大道理,很有可能他今天听进去了,明天却忘记了。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 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使得往往是很复杂的理论,逐渐会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大 众的口味。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 识才能深入人心。质量监理不也是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这样的循环过程吗?所以 ,要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就要把宣传工作循环、循环、再循环,具体、具体、再具体。天下 没有木头脑袋和石头脑袋,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耐心、有诚心,相信质量这根弦会绷紧在每 个人的脑海中。

二、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 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好像敲掉 多少片梁、砸掉多少个结构物、路基路面返工多少次,就证明质量工作抓得严,质量工作做 到家 了,这种风气好像还很流行。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 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搞不好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在一些公路结构物的施工中就发生了类似的现象。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现在的质量管 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管理质量的人没有真正的否决权,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还是分家的。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指挥部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即是工程质量管理按月进行考核评比,在每月的月底召开 质量会议,由各施工队的质保人员参加,评述当月工程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

三、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前哨

施工单位往往对工地试验室不加重视,试验室的房屋简陋,试验仪器残缺不全, 完全不能适应公路建设的需要。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施工人 员住的条件可以简陋一点,但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人员工资可以少开一点,但试验仪 器 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 。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应以数据说话。不合格的资料, 千万不能擅自修改合格后往上报,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密实度该是达到90%的,89.9%就绝对不行。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员和试验人员,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在试验室的各项试验中,最大干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些试验都应在项目开工之前就做好,其试验结果将指导施工,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做这些试验时,要特别谨慎小心,有时要做多组试验,才能和实际相吻合。

试验室配备的仪器和使用的试验方法要先进。使用全站仪校验放样,一是精度较高,二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环刀法检查密度,高速公路一般都不再采用,因此就应用灌砂法来检查密实度,以提高其准确性。

四、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 管理人员就 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 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

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 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 紧 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 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 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五、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 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一些桥梁施工中,虽然我们敲掉了一些外观不符合要求的T梁,表面看是有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总结了经验,使施工队工作更加 认真。相反,某些施工单位,没 有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效益这三者的关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结果进度上不去了,可质量验收不过关。

六、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 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影响。盖板涵基础的设计,对基础的加固考虑不充分,未设计用碎石、砂砾垫层等补强处理方案,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会发生结构物局部不均匀沉降,致使沉降缝处产生裂缝,最后只 有返工,重新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不但影响工期,而且还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对基础设计要严密谨慎。返工处理后的质量,肯定不如一次浇筑完成的质量。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很多,有些桥从基础、下部构造到上部 构造都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图纸比原设计图纸还多,这让施工单位还怎么能做到按图施工。遇到变更问题,都是要施工 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这不是硬要考验施工单位的设计水平吗?施 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试验,花费了许多资金,而这些钱又无法计量,只能自认倒霉。

第5篇:质量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像的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人员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所以质量意识的教育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使得复杂的理论逐渐变得浅显易懂。

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公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进行论述。

一、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制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你跟他讲大道理,很有可能他今天听进去了,明天却忘记了。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使得往往是很复杂的理论,逐渐会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人人心。质量监理不也是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这样的循环过程吗?所以,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就要把宣传工作循环、再循环,具体、具体、再具体地进行下去。

二、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好像敲掉多少片梁、砸掉多少个结构物、路基路面返工多少次,就证明质量工作抓得严,质量工作做到家了,这种风气好像还很流行。例如,连徐高速公路上有一座箱通,墙身处有一块面积20cm2厚1-2 mm 的涨模凸块,完全没有必要砸掉整段墙身,而可以通过磨光处理等办法来解决。

为了不留下遗憾工程,砸掉一部分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结构物,这是完全合理的。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和轻重缓急,敲砸成风,那就应该好好深思了。所以,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敲、砸和返工证明你质量管理没有做好或做过头了。为什么不在发生质量问题的前期,采取预防措施? 为什么非要等既成事实之后,再来兴师问罪? 因此,质量管理措施过左不好,过右也不行,我们一定要把保证质量、提高质量、对质量精益求精做为大提前,措施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心服口服。

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在连徐高速公路结构物的施工中就发生了类似的现象。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现在的质量管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管理质量的人没有真正的否决权,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还是分家的。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指挥部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

三、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的优劣与设计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在徐安公路施工中,出问题的结构物大多都是盖板涵,这必然让人们产生疑问,如果施工没有问题,那么设计是不是有不合理的问题?由于徐州施工的地方地质情况多变,在设计勘探中不可能对每座盖板涵都做地基承载力试验,而施工单位也不可能在施工前对每座板涵都做地基试验,而是按图施工。所以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影响,目前盖板涵基础的设计,对基础的加固考虑不充分,未设计用碎石、砂砾垫层等补强处理方案,所以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会发生结构物局部不均匀沉降,致使沉降缝处产生裂缝。最后只有返工,重新对地基加固处理,不但影响了工期,而且还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对基础的设计要严密谨慎。返工处理后的质量,肯定不如一次浇筑完成的质量。

设计质量高,施工单位省心,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也省心。但由于目前我国国内公路上马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现在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时又无法跟上,就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把设计的最后的一道送交给施工单位,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单位水平低,预选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产品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将会逐步走上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电脑技术将会普遍地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中,施工人员和质量保证人员的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也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明怀.高等级公路施工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第6篇:质量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教育质量是中学教学的生命线。随着我国普及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凸显,加强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育普遍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中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人本原则。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管理工作都必须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劳动、人的知识和人的兴趣爱好等,是一种敬重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取向的管理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核心是树立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注重学生个性、潜能、需要、兴趣、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整体原则。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和分体系都不能脱离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而单独存在,一旦离开整体就失去了其在体系中的性质与功能。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社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都是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另一方面,体系整体功能不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新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另外,质量管理体系是学校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学校质量目标的实现,与其他的管理体系都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三)动态原则。动态性是指系统结构的可变性。系统结构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具有与时俱进性。系统结构是从无序到有序、由低级组合向高级组合、由新的无序向新的有序自身螺旋式循环向上优化的。学校质量管理系统必须从实际出发,应随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质量的要求。这是发挥教育质量管理能动作用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教育质量管理本身有序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机,必须要在动态中发展,在动态中跃升。

(四)优化原则。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说明:要管理好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系统优化的管理思想。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优化的原则:最优决策、最优设计、最优实施、最优管理等等。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要素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运行机制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评估保障应是最优的。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恰当地、不断地调整,使体系经常保持最优结构,发挥最优效能,达到最优质量。

二、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就是依据预先确定的目标任务,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实现目标任务为目的科学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具有其特有的管理优势,能使广大师生明确组织的目标与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校管理的驱动力,增强学校管理的应变力,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过程管理就是根据学校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环节,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活动方式,把既定的目标要求都纳入到各个环节之中,进而整个过程实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教育质量。

目标管理主要着眼于调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围绕目标而开展。过程管理则着眼于运用教育规律,合理地确定培养程序和规范,限制受教育者的随意性和离散性,按照因定的路线逐步走向预定的目标。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应该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发挥“整全优势”。目标是有过程的目标,过程是有目标的过程。离开了过程,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空中楼阁;离开了目标,过程就会成为无方向的盲目过程。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具体过程的到位,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过程的结束,新的目标的确定又会有新的过程的开始8。

(二)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是指凭借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其它行为,进行强制性地规范和评判,通俗地说是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它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制定严密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强调服从性和统一性,强调定量考核与评价。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基础上,以非强制性的方式,使被管理者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务,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其自觉行为,主要包括心理管理、行为管理、环境管理、形象管理等诸多内容。它以管理人的思想(包括信念和价值观)为重点,强调将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加强情感、信念、价值观的培育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的,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

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完善、补充,是在具备刚性管理框架的基础上,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升华。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是质量管理的必然选择。中学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以刚性管理为基础,通过规范性的制度来约束、监督、评价,保证中学学校质量的实现,同时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运用了柔性管理的方式,通过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培育良好的质量文化,使教职工和学生能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师生满意度来保证学校质量而努力工作。

三、中学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质量目标。任何管理都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明确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是难以取得实效的。教学质量目标是学校在一定时间内想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或想取得的预期质量成果。具体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过纵横向分析和比较,在清醒认识自己的基础、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角色,确立自身的发展目标。学校领导在充分理解学校的目标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育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予以量化,制定具体的目标值。

在建立学校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应将学校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层次,确立部门的质量目标。中学只有把学校质量目标自上而下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层次,才能有效地自上而下地保持组织质量目标的如期实现。学校在实施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老师所负有的质量任务、责任和应享有的权利,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使质量目标的实施计划具备强有力的保障。学校还应注重质量目标的调整。当学校的管理战略或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学校管理层应及时调整质量目标或质量分目标,否则下属会由于缺乏实现目标的信心而失去工作激情。当学校或者部门在实现既定目标之后,学校管理者应在现有的框架内有创新地立即设定新的质量目标。如果不能制定出新的质量目标,那么就会出现无目标状态,集体也就无法形成合力,最终延缓总体质量目标实现的进度。

(二)健全质量机构。学校在制定完质量目标后,要把质量目标与学校有关机构(教务处、学工处、科研处、各(院)系等)结合起来,根据质量目标对组织机构进行一定的调整。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确定合理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并在不同职能机构和层次间进行有效沟通。学校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上下沟通快,中间层次少,有利于快速决策和执行。第二,网络化的组织机构。应该打破现有组织机构“各自为政,化地为牢”的局面,加强不同学校间的协作,形成网络化的结构。第三,团队化的管理。每一层次的管理都主张团队合作,提倡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力求使团队成为有机的整体。

结合上述原则和学校组织结构特点,我们把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分为三个层次,即县级质量管理机构、学校级质量管理机构、班级质量管理机构。县级质量管理机构——最高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1)县级质量委员会,是学校质量管理的辅助决策机构,实行集体领导。由学校主要领导者主持其工作,下设质量管理处,成员不仅包括教务处、党委、团委、也应包括科技组、财务组、后勤组、教学组等部门的代表。(2)学校综合质量管理机构,由校长直接领导下的综合质量管理部门,也是学校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整个学校质量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改进和检查考核等工作,并对下级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指导。学校质量管理机构。一般组成人员是:(1)学校以及各教学年级的行政正职理部门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并对该部门质量管理工作负责;(2)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吸收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教职工主人公责任感和学校的凝聚力。教研室(系)质量管理机构。教研室主任负责教研室质量管理,具体组织和领导本教研室全体人员积极开展质量活动,履行质量保证职责。

(三)完善质量制定。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质量成因分析必须引入管理制度因素。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合理调配教育过程的各种内生变量,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管理制度作为人在竞争与合作中经过多次博弈而达成的契约综合,能够有效地进行质量保证提供制度保障;第三,管理制度可以为各保证主体提供充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质量管理制度,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学校实现质量目标的有利措施和基本方针,是学校价值观、管理哲学的反映,也是学校质量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体现。在建立质量管理目标之后,为使参与管理过程的各种因素,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能朝着质量目标的方向有序运转,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以保证。

构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完善高校质量管理制度的关键。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教师和学生。从学生的方面入手,按照“输入—过程—输出”流程,建立招生、培养、升学等相关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招生、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教材建设、课程先修和重修管理、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和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考试管理(包括考场纪律、监考人员职责、试卷管理等)、学生奖惩制度、学位管理、学习管理、升学计划和高校的联系等相关制度。这些相关的制度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管理。同时,这些环节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学生的培养是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事业。教师管理制度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学科梯队建设制度、教师的职务聘任与工作量制度、教师教学规范管理(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教师奖惩制度(包括教师科研成果、教学评比、奖学金发放、教学差错、事故认定及处理的有关规定等)、教师例会制度等具体质量管理措施。

(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中学质量文化是我国大学文化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民族文化传、借鉴国外大学文化的有益成果、联系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实践、总结创新所形成的具有明显个性特点的一种校园文化。它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物化形态,也是学校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和灵魂,质量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把质量管理的本质及理念从单纯的、狭义的质量硬性管理转变为广义的、软硬兼备的管理系统。

中学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重视学校物质层质量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物质层质量文化的营造,要符合其育人环境的特点,体现出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心地位,既要表现出庄重、严整的教学氛围,又要能体现出青春的活力与雅静的美,还要体现出精益求精、追求完善的精神。因此,中学物质层质量文化的营造要围绕环境育人这一中心,结合本校的质量目标、质量价值追求、学风、校风等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体系设计;二是重视向度层质量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等,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学校铁各项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学校的质量精神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使维护学校的质量和形象成为学校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使在质量上做贡献的人得到奖励,造成损失的人受到惩罚。三是重视学校精神层质量价值体系,包括办学理念产、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针、质量价值观、质量目标、学风、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貌。通过精神层质量文化建设,使教职工明确人才质量的标准以及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树立起“质量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进而使学校的管理人员改进质量管理的作风和习惯,使整个学校遵循统一的质量管理方式和共同认可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倡质量改进中的的集体协作和配合精神,鼓励员工大胆揭露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建设质量防范措施和质量改进意见,使质量文化建设取得应有的实效。

四、实践效果

通过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实践,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能相互促进,老师的职责和任务明确,不再是压在肩上的大山;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石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J].桂林市教育学院院报,2000.01

2.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4

第7篇:质量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建设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也不断提高,对建设工程质量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展开研究意义重大

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特点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为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不断健全和发展。一是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了政府监督、第三方认证、企业自控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了相应的省、地市、县级管理机构;二是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了以工程建没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法规和规章;三是推行了建设监督制。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会过多依赖工程质量监督核验,客观上把工程质量与监督机构视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这就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对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客观上造成了以微观管理向客观管理、以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步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

2、质量监督责任不明确。工程质量“谁核定,谁负责”,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袖手旁观”,进而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以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质量监督责任的不明确,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形成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

3、没有高素质的企业,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关键又是领导班子的素质,不管是手工作业或使用自动化控制设备,都离不开人去操作。操作工人都就经过技术培训,特别是重要工序、关键设备,更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去操作。我们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不数据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使工程建设完全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途径

1、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中心问题,是要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还必须充实测试手段。提高产品质量,不能满足于部标、国标的要求,要按照国际标准来衡量,这样的国际市场才会有竞争力。要抓好设备管理、设备性能,精度不合格也就谈不上提高产品质量。抓设备管理,要建立健全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程质量的提高也要从原材料上抓起,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各项材料试验数据合格后才能使用。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物质技术基础。强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2、进一步树立监理的权威。现在的工程监理有相当多是建设单位说什么,他干什么,权威性不够。当然,监理公司是受雇于建设单位,代表建设单位来管好工程,当然要听业主的。但监理公司还有另一面,他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社会负责。因此,监理公司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从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来说,这两个负责是一致的。如果出现了分歧和矛盾,就要找原因。所以,我们要强调监理公司在工程监理中独立行使职能。我们要再次强调,没有监理工程师签字,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组织竣工验收。要把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作用强化起来。

3、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工程各方参与行为,加强事前预控。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质监水平。因此,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的学习成为重中之重,并要求将其落实到对工程施工质监的各个阶段,使工程质量得到可靠保障。注重工程参与各方的质量意识培养。本着“执法要严,帮助在先”的原则,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就要依据相关法规,组织实施监督会议,明确告之其职责,提出具体要求,使工程参与各方职责分明,目标明确。针对不同工程制定相应质监方案,做到预控在先。由于受到工程所处自然环境限制,施工场地、工艺等都要随之改变,为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督方案。如深基础工程,应加强基础围护及开挖工程的监督力度;装饰装修工程则应加强对装饰材料的质量抽检以及室内环境检测的力度等。

4、建立集体监督机制。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为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授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标准性。

总之,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好管理监督工作,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安全,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质量监督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质量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教育质量是中学教学的生命线。随着我国普及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凸显,加强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育普遍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中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人本原则。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管理工作都必须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劳动、人的知识和人的兴趣爱好等,是一种敬重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取向的管理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核心是树立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注重学生个性、潜能、需要、兴趣、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整体原则。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wwW.133229.COm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和分体系都不能脱离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而单独存在,一旦离开整体就失去了其在体系中的性质与功能。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社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都是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另一方面,体系整体功能不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新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另外,质量管理体系是学校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学校质量目标的实现,与其他的管理体系都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三)动态原则。动态性是指系统结构的可变性。系统结构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具有与时俱进性。系统结构是从无序到有序、由低级组合向高级组合、由新的无序向新的有序自身螺旋式循环向上优化的。学校质量管理系统必须从实际出发,应随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质量的要求。这是发挥教育质量管理能动作用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教育质量管理本身有序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机,必须要在动态中发展,在动态中跃升。

(四)优化原则。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说明:要管理好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系统优化的管理思想。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优化的原则:最优决策、最优设计、最优实施、最优管理等等。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要素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运行机制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评估保障应是最优的。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恰当地、不断地调整,使体系经常保持最优结构,发挥最优效能,达到最优质量。

二、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 mbo)就是依据预先确定的目标任务,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实现目标任务为目的科学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具有其特有的管理优势,能使广大师生明确组织的目标与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校管理的驱动力,增强学校管理的应变力,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过程管理就是根据学校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环节,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活动方式,把既定的目标要求都纳入到各个环节之中,进而整个过程实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教育质量。

目标管理主要着眼于调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围绕目标而开展。过程管理则着眼于运用教育规律,合理地确定培养程序和规范,限制受教育者的随意性和离散性,按照因定的路线逐步走向预定的目标。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应该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发挥“整全优势”。目标是有过程的目标,过程是有目标的过程。离开了过程,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空中楼阁;离开了目标,过程就会成为无方向的盲目过程。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具体过程的到位,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过程的结束,新的目标的确定又会有新的过程的开始8。

(二)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是指凭借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其它行为,进行强制性地规范和评判,通俗地说是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它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制定严密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强调服从性和统一性,强调定量考核与评价。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基础上,以非强制性的方式,使被管理者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务,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其自觉行为,主要包括心理管理、行为管理、环境管理、形象管理等诸多内容。它以管理人的思想(包括信念和价值观)为重点,强调将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加强情感、信念、价值观的培育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的,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

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完善、补充,是在具备刚性管理框架的基础上,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升华。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是质量管理的必然选择。中学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以刚性管理为基础,通过规范性的制度来约束、监督、评价,保证中学学校质量的实现,同时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运用了柔性管理的方式,通过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培育良好的质量文化,使教职工和学生能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师生满意度来保证学校质量而努力工作。

三、中学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质量目标。任何管理都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明确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是难以取得实效的。教学质量目标是学校在一定时间内想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或想取得的预期质量成果。具体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过纵横向分析和比较,在清醒认识自己的基础、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角色,确立自身的发展目标。学校领导在充分理解学校的目标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育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予以量化,制定具体的目标值。

在建立学校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应将学校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层次,确立部门的质量目标。中学只有把学校质量目标自上而下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层次,才能有效地自上而下地保持组织质量目标的如期实现。学校在实施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老师所负有的质量任务、责任和应享有的权利,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使质量目标的实施计划具备强有力的保障。学校还应注重质量目标的调整。当学校的管理战略或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学校管理层应及时调整质量目标或质量分目标,否则下属会由于缺乏实现目标的信心而失去工作激情。当学校或者部门在实现既定目标之后,学校管理者应在现有的框架内有创新地立即设定新的质量目标。如果不能制定出新的质量目标,那么就会出现无目标状态,集体也就无法形成合力,最终延缓总体质量目标实现的进度。

(二)健全质量机构。学校在制定完质量目标后,要把质量目标与学校有关机构(教务处、学工处、科研处、各(院)系等)结合起来,根据质量目标对组织机构进行一定的调整。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确定合理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并在不同职能机构和层次间进行有效沟通。学校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上下沟通快,中间层次少,有利于快速决策和执行。第二,网络化的组织机构。应该打破现有组织机构“各自为政,化地为牢”的局面,加强不同学校间的协作,形成网络化的结构。第三,团队化的管理。每一层次的管理都主张团队合作,提倡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力求使团队成为有机的整体。

结合上述原则和学校组织结构特点,我们把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分为三个层次,即县级质量管理机构、学校级质量管理机构、班级质量管理机构。县级质量管理机构——最高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1)县级质量委员会,是学校质量管理的辅助决策机构,实行集体领导。由学校主要领导者主持其工作,下设质量管理处,成员不仅包括教务处、党委、团委、也应包括科技组、财务组、后勤组、教学组等部门的代表。(2)学校综合质量管理机构,由校长直接领导下的综合质量管理部门,也是学校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整个学校质量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改进和检查考核等工作,并对下级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指导。学校质量管理机构。一般组成人员是:(1)学校以及各教学年级的行政正职理部门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并对该部门质量管理工作负责;(2)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吸收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教职工主人公责任感和学校的凝聚力。教研室(系)质量管理机构。教研室主任负责教研室质量管理,具体组织和领导本教研室全体人员积极开展质量活动,履行质量保证职责。

(三)完善质量制定。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质量成因分析必须引入管理制度因素。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合理调配教育过程的各种内生变量,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管理制度作为人在竞争与合作中经过多次博弈而达成的契约综合,能够有效地进行质量保证提供制度保障;第三,管理制度可以为各保证主体提供充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质量管理制度,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学校实现质量目标的有利措施和基本方针,是学校价值观、管理哲学的反映,也是学校质量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体现。在建立质量管理目标之后,为使参与管理过程的各种因素,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能朝着质量目标的方向有序运转,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以保证。

构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完善高校质量管理制度的关键。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教师和学生。从学生的方面入手,按照“输入—过程—输出”流程,建立招生、培养、升学等相关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招生、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教材建设、课程先修和重修管理、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和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考试管理(包括考场纪律、监考人员职责、试卷管理等)、学生奖惩制度、学位管理、学习管理、升学计划和高校的联系等相关制度。这些相关的制度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管理。同时,这些环节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学生的培养是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事业。教师管理制度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学科梯队建设制度、教师的职务聘任与工作量制度、教师教学规范管理(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教师奖惩制度(包括教师科研成果、教学评比、奖学金发放、教学差错、事故认定及处理的有关规定等)、教师例会制度等具体质量管理措施。

(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中学质量文化是我国大学文化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民族文化传、借鉴国外大学文化的有益成果、联系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实践、总结创新所形成的具有明显个性特点的一种校园文化。它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物化形态,也是学校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和灵魂,质量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把质量管理的本质及理念从单纯的、狭义的质量硬性管理转变为广义的、软硬兼备的管理系统。

中学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重视学校物质层质量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物质层质量文化的营造,要符合其育人环境的特点,体现出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心地位,既要表现出庄重、严整的教学氛围,又要能体现出青春的活力与雅静的美,还要体现出精益求精、追求完善的精神。因此,中学物质层质量文化的营造要围绕环境育人这一中心,结合本校的质量目标、质量价值追求、学风、校风等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体系设计;二是重视向度层质量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等,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学校铁各项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学校的质量精神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使维护学校的质量和形象成为学校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使在质量上做贡献的人得到奖励,造成损失的人受到惩罚。三是重视学校精神层质量价值体系,包括办学理念产、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针、质量价值观、质量目标、学风、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貌。通过精神层质量文化建设,使教职工明确人才质量的标准以及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树立起“质量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进而使学校的管理人员改进质量管理的作风和习惯,使整个学校遵循统一的质量管理方式和共同认可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倡质量改进中的的集体协作和配合精神,鼓励员工大胆揭露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建设质量防范措施和质量改进意见,使质量文化建设取得应有的实效。

四、实践效果

通过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实践,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能相互促进,老师的职责和任务明确,不再是压在肩上的大山;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石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j].桂林市教育学院院报,2000.01

2.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4

第9篇:质量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前景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质量问题一直受到我国管理者的高度关注,无论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企业经营模式变革,质量管理就像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而政府的相关政策则是质量管理的风向标和催化剂。2014年9月15日,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他特别指出: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关乎亿万群众的福祉。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在不断发展中打好全面提高中国经济质量攻坚战,实现宏观经济整体和微观产品服务的质量“双提高”。

政府高层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高度重视,体现出政府高瞻远瞩,正视现实,有敢于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实施综合治理的信心。努力的目标与方向确定之后,我们会深感任务的艰巨。我们承认在中国式传统管理活动中,因长期的生产滞后于消费形成的卖方市场,使得企业对质量问题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经济组织在质量管理实施中,不但缺乏系统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指导,而且对不同门类的商品、服务以及不同行业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的标准和方法也有待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的是现代服务业和逐渐推向国际市场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亟待建立。现在企业经营模式由低端型向高端型转变,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由此,产品结构优化质量和高质量品牌缔造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现。提高企业的体系质量、运行质量以至产品质量,这一质量管理链是通过不断强化产品、体系及运营过程的质量来实现的,这里不仅仅是以低能耗、低投入来形成高产出,而且还包括对非预期产品的控制、对企业环境质量的关注、对企业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视乃至供应链企业系统质量控制。企业整体社会责任担当也会起到正向行为激励和推动作用。

1关注质量,树立自信

企业管理的范围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在加深,外延在逐渐地扩大。质量管理自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以来,就进入管理者的视野。从长城每一块砌砖的烧制符号,到老字号店铺商品包装上的“童叟无欺”的质量承诺,中国自秦以来的传统的质量管理活动留下的印记足以说明当时官民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文化的沉疴使我国质量管理的脚步放缓,与时代的需求和世界水平形成巨大反差。就目前看,诸多质量管理科学方法和系统理论都是从西方引进的,美欧成了全球质量管理的“马首”。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妄自菲薄、失去自信。当下,我们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正在奋起直追。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行业和产品标准正在向国际看齐的同时,我们也在某些领域渐次推进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产品与服务的标准。据工信部介绍,当前我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质量体系建设已有所突破。与加强国内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同步实施,我国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推动全球电动汽车标准法规的协调发展。在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的电动汽车安全和电动汽车与环境两个工作组中担任副主席,承担着电动商用车和整车防水安全等内容的制定工作。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指导下,我国的直流充电方案已和美、日、欧等共同成为国际标准的组成部分,并正在主导《电动汽车换电站》系列国际标准的起草。这些成果都使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逻辑发展线条之中,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增强了信心与决心。

质量管理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经济全球化客观需求。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一度滞后于西方,经济全球化正在路上,这是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从鸦片战争的史料钩沉中,人们依稀悟到,在特殊工业品——现代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方面,尽管中国从德国购买了当时先进的作战舰船,但中国劣质的弹药以及落后的军事补给、人员素质和古老的质量管理模式,在开战之初就为战争的结局笼上了阴影。甲午海战的惨败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切肤之痛,究其根本原因质量管理落后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现代质量管理在战争中得到“历练”,其价值得到全面体现,自身的体系也得到完善。美国的“二战”胜利得力于其制定的严格的军事装备政府采购标准,并完善成为两大军标,这为其战争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也为美国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市场上推出高质量的全新产品或服务,必将成为现代国际化企业未来管理行为的重要导向。借助国际上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通行的国家质量标准,构建与世界一流体系接轨的质量管理模式和体系规范,是我国政府及经济组织下一步质量管理的重点所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活动实践是宝贵的管理资源,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则是质量管理的外在驱力与压力,从构建产品与服务质量体系入手,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这是振兴实体经济、促进顺利转型的必然选择。

2理性对待,系统管理

管理者对哲学的忽视会导致对诸多外域管理思维在理解和应用上的理性缺失。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的哲学思想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种哲学理念的确定同样在西方质量管理活动中得到完美的展示。一部ISO9000∶2000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族),本身就是一部质量管理哲学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和科学方法。从20世纪初,我国一些企业开始逐步接受ISO9000∶2000,并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但是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和社会组织介入的程度仍然很低。许多人关注质量管理相关标准有余,而对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则有所忽视。其实,ISO9000∶2000——基础和术语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其中提出的80个概念、八个原则和十二个方法是质量管理的精髓所在,其后的诸多管理模式与要求都是依据这个文件的哲学理念设计的。它倡导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倡导观念现行,倡导系统思想等,弥足珍贵。其中,核心知识点是八项原则,尤其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之首的“以消费者为关注焦点”以及质量概念,是质量管理的风向标。我们不难发现,质量管理的利益关键诉求方是消费者而非企业,无论从何角度,消费者的话语权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得到尊重。又如全员参与原则,在许多企业都有成功的实践范例。在我国四川,许多企业正在逐步推开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活动,QC小组骨干队伍建设成为有效推进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优选。四川省在QC小组活动实践中,加强人才培养,健全骨干队伍,把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作为首要任务,提升QC小组活动能力和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质量管理需要系统管理,尤其在质量认证中,需要注意管理的逻辑,不能舍本逐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违背自然辩证规律,被形而上学思想所限。质量管理是遵循先共性后个性、先整体后个别的思路路径,从体系管理入手,逐渐由体系、过程向产品过渡,切不可本末倒置。目前,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政府感受到质量问题的巨大压力,也让消费者面临质量低劣食品对身体健康乃至生命的威胁。但从各国的食品安全立法以及食品质量标准来看,标准各异,难以统一。但质量管理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产品生产与商品营销,这一问题连锁性反应是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管理思维的全面考量,也包括对相关的法律制度的挑战。从质量管理自身讲,在国际质量认证过程中,在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文件中关于质量认证有科学的规定。路径是质量体系认证—过程认证—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认证是质量认证的基础和起点,过程认证是质量的保证,产品论证质量管理的物质载体。如果我们仅仅从产品或服务认证来实施质量管理,显然是本末倒置。所以,加强企业的质量体系建设,重视生产销售的过程管理,进而强化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意识,是质量管理的科学思维和自然逻辑。

质量管理是企业成本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本投入。在企业资金面临紧张、竞争压力巨大、市场空间缩小的局面下,树立大质量的观念、形成对质量成本的科学认识也是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在微笑曲线中,企业质量管理投入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企业综合成本的上升,这就要求企业将中国式管理的平衡思想应用于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寻求在微笑曲线的低投入和高产出。在投入与产出者之间寻求比例关系的协调,则是经济组织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使质量管理体系落地的心理触点。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观念先行并不是一句唯心主义的口号,而是实施有效质量管理的科学思维。科学始终要走在实践的前面,科学—技术—生产是现代经济活动要素的逻辑关联,用科学技术指导生产实践,矫正生产运营中的偏差,让科学世界观真正成为实践的航标灯。国际组织制定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就是秉承理念为先的思想,从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入手,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而质量体系就是指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或潜在)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而建立的综合体。过程质量就是对“输入—活动—输出”三项活动的高度关注与考量,而产品或服务只是输出的结果。我们在学习、理解和运用中,切不可舍本逐末,把目光只盯在产品上,忽视了体系或过程,从而丢掉了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根本。

3不积跬步,不至千里

目前,政府对经济运行质量的关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力,标志着企业管理者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着眼点的变化。产业转型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行业新质量标准确立与监管问题。下一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就是政府在管理活动中的创新。涉嫌非法生产超量添加亚硝酸盐红肠的石某父子被内部员工举报,日前被蚌埠市检察院批准逮捕。这也是安徽省实施“吹哨人”制度以来,首例因内部员工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而被逮捕的企业负责人。安徽首推内部员工举报奖励制度以来,共接到数十起内部员工举报,其中不乏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大案要案。从类似案例中我们发现,监控制度的建立有赖于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有赖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与员工的合作。而一些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仍需强化,国际化的质量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质量管理的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政府应当通过立法、执法以及实施监督等形式加强质量监管,特别是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不能因为产品质量标准的模糊或混乱,质量管理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善,而给不法生产经营者造假售假提供了温床和土壤。

在国家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许多管理者面临对新产业的认知和熟知的过程。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都必须以高质量为先导。伴随产业调整,知识更新速度应该加快。质量科学知识的匮乏,忽视质量问题,急于求成,势必会造成“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境况。中国式管理落实到企业管理这个层面上,人们就会发现尚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探究。在绚烂多彩的管理思想烟花中,质量管理虽不是奇葩但越来越受到“观众”的瞩目。现实看,这不仅因为它是一国管理思想的物质化表现、一国国民生存质量的考量,而且从本质上体现出政府博大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繁荣发展的终极目的设定。

质量管理观的中西方分野,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社会背景下,经济体之间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外部形象乃至治国理念的近距离博弈。在为未来企业生存与扩张中,质量管理知识应该成为管理者必修课,任何经济组织或者社会团体都不能绕过质量这个敏感话题,从企业的产品质量,到第三产业所属行业的服务质量,乃至政府的服务水准,都应该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之中。从西方管理经验看,政府的行政机构运营质量是企业运营质量的标杆和样板。“己身不正,何以正人”。一个低效运作,服务劣质的行政机构难以培育出高质量的生产经营企业,政府对企业的质量监管也难有说服力。

4注重辨析,厘清关系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在建筑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建筑质量问题也不断凸显。究其原因,离不开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五个主体的责任。“在勘察方面,质量问题尽管不多,但也存在不按照规定提交勘察资料、勘察报告不全面等现象;在设计方面,现在有施工图审查制度,因此质量问题较少,但也存在一些不按强制条例设计的现象;建筑质量在施工环节的问题比较多,比如是否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是否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是否存在违法转包、分包等问题;对于监理工程师来说,其作用是重点监督工程质量问题。”住建部质量安全司原副司长王树平对记者分析道。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的行业标准相当复杂。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处理好质量问题各种要素的关系,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厘清关系其中就包含辩证思维方法运用,面对复杂的质量问题,要用哲学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处理好个性与共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量与质的关系。管理学是哲学的衍生物,质量管理与哲学同样有着天然的联系,这是逻辑推演的必然。在当今许多企业管理者心目中,质量问题往往只是简单的看着产品或者服务本身事情,并没有上升到哲学思维层面去分析寻找质量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其内在变化规律。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是形而上思想认知偏颇的表现。

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许多知识点都渗透着哲学逻辑学知识元素。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中涉及诸多的重要概念和方法,这些概念乃至方法之间的关系如果在认知上出现稍许的偏差,就会曲解甚至颠覆质量管理的本意,导致在执行过程中的南辕北辙,事倍功半。从戴明环的质量管理的量变与质变的循环上升演变模型,到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管理三部曲,其管理理念中都无不闪耀着思辨的色彩和理性的光辉,哲学思维的抽象理论在这里变成实实在在的管理方法。我国企业管理者应该从思维创新入手,切实扭住质量管理的核心,透过纷繁复杂的质量现象,不但明确质量的本质所在,而且要不断总结质量活动的规律,预见质量管理的未来趋势。

总之,质量是国家间、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和焦点,也是综合组织治理能力的全面体现。质量管理科学本身就是一个融汇了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外在因素,以及企业生产技术、营销理念、人员素质等内在因素的复合型体,是一个完整、科学的大系统,诸多要素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分别作为“输入—活动—输出”等资源共同作用质量管理的终极结果。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多元化,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健康重视程度的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提升,质量管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增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也是最有活力的经济体,在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产业转型中,我国振兴经济,实现强国之梦,不能不把质量作为关注焦点,上升到战略层面来认识。当下,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对我国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要尽快适应产业转型对质量的新要求。制定服务业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规则,直至构建具有普适指导意义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政府与企业质量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