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

第1篇: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今年,贵阳市将实施100个“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将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在城郊接合部和人口聚集较多的乡镇,逐步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推动公共服务和管理资源向农村基层延伸。在边远乡(镇)推广乌当区“东风快车”等经验,采取流动服务、错时服务、全程等方式开展服务工作。

仁怀获批筹建部级知名品牌示范区

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复,同意仁怀市筹建“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这是贵州首个获准筹建的部级知名品牌示范区。仁怀市将享受国家质检总局在标准制(修)订、检测能力建设、检验检疫通关、行政许可审批、打假保名优、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促进仁怀白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白酒产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成立城乡中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

3月18日,六盘水市城乡中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各行业中小企业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宗旨是把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政府的组织优势、担保公司的信用优势和群众的民主监督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良好的信用结构,促进城乡信用体系和融资体制建设,解决该市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等方面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推进城市公交“智能”化管理

目前,安顺市已有182辆新型公交车装载智能公交设备,6辆出租车进行智能公交设备调试,11条公交线路实现无人售票。智能公交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智能调度、实时监控、从业人员管理、失物查找、投诉管理和服务评价等功能,大大降低了车辆的能耗及空驶率,对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行业监管、缓解城市拥堵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日前批准《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要求毕节试验区创新改革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为全国贫困地区探索一条超常规的后发赶超之路,这也标志着毕节试验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毕节试验区迎来了战略机遇期。根据规划要求,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将加大对毕节试验区交通、水利、教育等领域支持力度,建立专项补助制度,逐年递增补助额度。

梵净山入选中国五大新锐景区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的《中国公民旅游关注度报告》显示,梵净山与福建福鼎太姥山、重庆武隆喀斯特、湖南邵阳崀山、安徽九华山地藏王圣像获国内五大新锐景区。《中国公民旅游关注度报告》通过对网民、搜索引擎用户的出行数据和出行意向进行调查整理,就城市与景区关注排名、旅游服务综合评价、国内旅游夏季风尚、出境旅游夏季风尚以及热点问题关注等进行了权威。

435个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开工

黔东南州2013年重大工程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开工435个,总投资为405.5亿元。仅凯里市、凯里经济开发区、炉碧经济开发区集中开工项目达6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凯里市的开工项目主要集中在路网工程、向山要地工程、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工程、产业项目、民生工程五个方面,为提升凯里产业层次、加快城市扩容、推动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人口计生“率先小康”行动

黔南州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出台《黔南州计划生育家庭‘率先小康’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全州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家庭“率先小康”行动,努力让占黔南州总人口近50%的计划生育家庭率先实现小康。“率先小康”行动以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等为总要求,将实现小康的目标值、进度进行细化、量化,体现一个“率”字,突出一个“先”字。

第2篇: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乡镇;集体经济

一、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简析

(一)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大发展阶段、破产萧条阶段和探索前进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到八十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国家深化了对公有经济的认识,认为公有经济的实现形式不只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也是公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了集体经济,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开创了集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先河,比如青岛海尔集团就是在这一时期由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

第二阶段是在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乡镇集体经济遍地开花,各地认为集体经济有发展的潜力,于是各地纷纷集资组建集体经济,有的还引进了外资,通过合作的形式创建集体经济。

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中期到新世纪初。这一阶段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营困难,多数濒临破产,只有少数靠管理和技术生存下来。针对乡镇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党的十六大专门提出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十六大以来。国家逐步出台政策,各乡镇集体企业逐步转型,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虽然在改制、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困难,但是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二)乡镇集体经济的特点

1.规模小且具有浓厚的地域性

乡镇集体经济的规模与成立企业的集体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来说,集体经济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由于是集体经济,因此一般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有的乡镇企业与行政级别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命名一般为某乡镇集团,或者某乡镇实业等。乡镇集体经济的成立有的是基于本地某一优势产业的原因,将本地优势的产业联合起来建立企业,有的是以地方财团牵头,通过集资方式建立企业集团,出资人按照比例享有企业的受益权,还有的是通过与外地合作成立的外向型企业。

2.采用传统管理模式

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乡镇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水平一般比较低。其经营管理水平受制于企业的领导层,乡镇企业家虽然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但是毕竟缺少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管理经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合市场的发展需要,所以很多集体经济因为管理问题无法经营下去。

3.劳动密集型为主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就是劳动力,这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因此乡镇集体经济的企业类型也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而且企业的行业类型也以轻工业为主。轻工业对资金技术的要求较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规模小,便于起步,正适合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技术困难的地区,因此乡镇集体经济数量众多,具体经营方式涉及加工、组装等类型。

(三)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1.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乡镇集体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通过自筹资金、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等方式进行经营,有的集体经济还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将当地的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甚至到世界各国,为当地创造了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纷纷转型改制,乡镇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几十年间增长了数倍,乡镇集体经济功不可没。

2.推动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进程就是城镇化过程,如果单纯依靠中央政府的规划决策,通过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推动我国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进行必然十分缓慢。乡镇集体经济的建立,推动了产业主体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乡镇居民收入。

3.解决了就业困难,为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

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人不用固守在土地上,在城市无法提供工作岗位的条件下,通过组建集体经济,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另外,国有企业改制中下岗的职工,通过集体经济找到了新的谋生之路。有些乡镇集体经济还吸引了部分当地的高校毕业生,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乡镇集体经济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困难

(一)管理权责不明晰

“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原则。作为乡镇集体经济,其本身是劳动群众共同成立的企业,其管理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分配上按照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是很多乡镇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一直具有半行政化性质,管理权责不明晰,不能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导致乡镇集体经济脱离了市场,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乡镇集体经济很难发展壮大。如果要进行改制,由于权责不明,也存在诸多困难。

(二)资金技术匮乏

一方面乡镇集体经济面临资金困难。乡镇集体经济由出资人共同组建,其资金来源限于出资人的经济实力。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投入,一旦经营不善还需要资金弥补巨额的债务,乡镇集体经济要扩大经营规模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乡镇集体经济的技术比较落后,很多企业集团需要通过合作方式引进外面先进的技术。

(三)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

乡镇集体经济由于是集体管理模式,且很少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因此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多乡镇集体企业是靠某一带头人支撑,缺少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由于缺少完善的机制,很多有能力的专业人才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只好选择自主创业;由于制度不完善,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乡镇集体企业发展。

(四)缺乏法律规范和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仍然缺少针对乡镇集体企业发展的法规和条例,乡镇集体企业的很多问题都要参照通用的法律法规解决。以前集体经济参照国有企业的政策执行,但是到目前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相应的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适合作为集体经济的参考。再者,目前国家缺少对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比如科技、资金支持等。

三、促进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1.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改革方向

乡镇集体企业发展面临困难,要克服困难继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国家发改委等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对乡镇集体企业发展进行研究,制定政策规划,从宏观上进行指导,明确改革发展的方向。对于所有权关系不明、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必须出台相关规定,按照规定将乡镇集体企业的所有权、受益权、管理权等相关权责划分清楚,否则便无法进行改革。

2.出台乡镇集体企业有针对性的法规条例

我国虽然有城镇集体经济管理条例,但是由于制定时间过早,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很大的变化,原有条例已经不适合当前乡镇集体企业的客观实际,因此立法部门需要研究出台乡镇集体企业的有关法律,调整乡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为乡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3.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要加大资金扶持。乡镇集体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也可以通过建立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给予贷款利息补贴、提供信贷担保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其次要加大科技方面的支持,鼓励乡镇集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将本地优势产品进行深加工,开拓新的市场。第三要注重人才素质的提高,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吸引高校毕业生在乡镇集体企业就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乡镇集体企业层面

1.树立改革发展意识

领导班子的水平、意识决定了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前景。乡镇集体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党的十重新确认了集体经济的作用以及支持其发展的立场,这意味着乡镇集体经济在我国具备发展的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使乡镇集体经济摆脱困境,必须进行改革。乡镇集体企业相关领导应该树立改革发展的意识,坚定信心,提高振兴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完善管理制度

乡镇集体企业需要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一直是束缚乡镇集体企业发展的瓶颈,有的集体企业受到行政干预,有的集体企业受到管理者水平的限制,导致内部缺乏激励机制,难以集中力量提高效益。完善的制度包括内控制度、预算制度、激励机制等,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调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提高集体企业的效益。

3.将品牌做强、做精

乡镇集体经济在建立之初都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或者是某种优势资源,或者是某一独特工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乡镇集体经济在规模、资金、技术均不占优势的条件下,要获得竞争优势,只能将自身品牌做精,充分挖掘相关产品及其附加值,尽量将其扩展为产业链,扩大品牌价值点。

4.大力发展服务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期,乡镇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顺应国家发展政策,结合当地条件,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一方面可以为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业务不再局限于加工、生产等产业链上游,可以将经济增长点转移到流通环节,提高乡镇集体经济的利润边际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积累财源,自从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的收入严重不足,无力为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营业税是地方税主体,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拓宽营业税的税基,为地方创造收入,进一步促进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莲.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关于在党的十中重申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2(31).

第3篇: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一、积极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净增就业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0.4万人,基层平台“433”工程建设达标率100%,城乡人力资源实名制准确动态管理运行率均达100%,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95%以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率10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就业服务需求)服务率100%,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400个。新增创业1万人,扶持城镇劳动力自主创业800人,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500人,创业培训4000人,引领大学生创业225人,小额担保贴息贷款5000万元,劳动密集型企业贴息贷款3000万元,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其色规模创业孵化基地12/2个。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300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1万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0.3万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8万人。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全覆盖。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7万人、60.2万人、14.6万人、19.1万人、13.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万人,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续缴费率达92%。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分别达到15.67亿元、9.17亿元、0.61亿元、0.83亿元、0.23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达到95%,清欠额达到500万元。企业职工养老金确保100%按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98%,工伤康复人数、试点地区预防培训人数分别达到50人和200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三、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100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培训12000人次,引进高层次人才210人,新增留学回国人员、新引进长期外国专家分别达到45人、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500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不含统考)1.1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统考400人,参加计算机高新技术统考1000人,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培训考核200人。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组织开展公务员各类培训,提升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公务员在职培训3000人次。加强人事考试安全管理,人事考试命题、试卷管理、考务、阅卷、信息等全过程零差错、零事故,确保安全率100%。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完成率100%,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

第4篇: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人事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市人事、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以及县两会精神,总结2007年工作,表彰2007年度人事劳动保障系统先进个人,研究部署2008年的工作任务。等会,××××县长还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领导讲话精神。下面,我代表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党组先讲两点意见。

一、2007年工作情况

2007年,我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部署,通过深化改革,强化服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人事和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1、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制定出台《00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对各乡镇内设机构予以综合设置,各项机制得得到有效激活。一是实施委托权限管理。对需要乡镇政府承担相关责任的事项,县政府职能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明确具体可下放委托管理的权限,委托管理权限下放的程度统一报县委、县政府研究并发文给予明确,同时遵循“谁派任务谁花钱”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权责一致,较好地解决了乡镇权责不一问题。二是明确乡镇具体人事管理权限,乡镇对县部门派驻机构具有人事监督权,实行派驻机构党组织属地管理。对本乡镇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在编制限额内选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乡镇党委根据岗位要求提出选调方案,报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可由乡镇自行组织实施,也可报县组织人事部门统一实施。三是增设乡镇事业单位新五大员。配合乡镇事业机构职能调整,综合考虑各乡镇事业发展和机构职能转变,我县乡镇在原有九大员的基础上,全面征求各条块事业站所主管部门意见,我们再增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统计员、劳动社会保障员、环境保护员、质量技术监督员等新五大员岗位。

2、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解决“人浮于事”现象,我县结合推进实施《公务员法》、《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等人事政策法规,积极做好我县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合、指导、参与等工作。一是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深入乡镇开展干部人事管理政策调研,对2005年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存在的干部管理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对策,继续巩固和完善驻村指导员专职化制度。驻村指导员专职化制度实行双向选择、分类选聘、竞争择优,较好地促进了乡镇工作重心下移,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丰富干部能力锻炼渠道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强化。二是积极指导参与教育、卫生人事制度改革。为进一步扩大办学自,实现学校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指导推进新泰一中新运行机制改革,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和结构工资制,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会同县卫生局深入有关乡镇开展调研,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管理意见,今后将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人才结构等情况和乡镇卫生院规模、功能、任务等因素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合理制定编制和设置岗位,在人员聘用上将推行实行逐级聘任的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津贴、补贴等与岗位风险、责任程度、技术含量、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工作业绩挂钩,逐步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并每月量化考核合理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并建议对乡镇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在工资和工作经费上由财政优先予以定额补助。

3、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根据我县各事业单位承担职能及今后发展趋势,全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全县300多个归类比较明确的事业单位已拟定分类方案,待县编委研究同意通过后将全面实施。其他130多个事业单位也将根据市人事局指导精神,实行暂缓分类以及撤并、撤销处理。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我们还有效推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工作,尽量让更多的事业单位成为独立法人单位,积极为事业单位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全年共核准登记事业单位13个,办理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及办公地址变更21个,遗失证书补发1个。完成事业单位年检129个,年检率达到89.58%。

(二)人事人才管理服务更加宏观和规范

1、职称聘任全面实行结构比例控制。制定出台《00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意见(试行)》,完成54个县级机关事业单位、33个乡镇政府、17家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具体方案的制定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经严格资格审查,全年共确认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职务173人,审查申报高、中级资格人员分别为48人和269人。审查组织673人参加11个专业的专业技术(执业)资格考试报名。经过严格把关,全年分别新聘任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29人、252人和187人,清退不予受理聘任材料6份。

2、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认真实施“百名大学生就业工程”,一是及时制定各阶段工作计划,落实各项措施,并连续在劫难逃政网、温州日报等新闻媒体6个招考公告信息。二是在考试内容上首次采用了与招考公务员一样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等两门课程。三是做到人事、组织、纪委等部门相互配合、互相监督,出卷、改卷全程委托省一级人事考试中心操作完成,确保整个招聘考录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全年共录用公务员51名。完成各类事业单位招考录用79名,其中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6名,卫生系统工作人员20名,新闻电视节目主持人3名。完成村居社区工作人员招考聘用60名。

3、工资制度改革有序展开。根据国家、省、市部署,我县全面实施完成全县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工作。全年共完成全县机关单位公务员1777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199人,离退休2155人“审核-公示-审批”工作。共办理工资转移(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分配)598人;办理审批退休干部房屋困难补助61人;办理审批精减退职人员、遗属困难补助人员89人次;办理审批机关、事业在职和机关离退休人员死亡丧葬抚恤费76人;办理警衔、中小学校长等特殊岗位津贴307人;调整精简退职、计划外长期临时工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450人次;完成2006年度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221人的职务变动工资审批工作;完成2007年度事业工作人员正常晋升、机关工作人员403人滚动升级工资审批工作。

4、人才工作举措得到进一步创新。一是成功组建“00县振泰人才有限公司”,确定3家单位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为加强人才各项服务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以振泰人才有限公司为依托,我们继续实行“本科以上外地医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政策,帮助县人民医院引进人才9人,招才引智工作不断突破。二是成功创建了00人才网。开辟各项专栏,积极开展人才人事网上中介服务,全面加强人事人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对外服务。三是有效开展各项教育培训。全年共组织公务员公共知识更新5280人次,开展公务员“五五”普法专题讲座8场88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知识培训203人次,组织三期25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561人次。四是积极筹建中高级人才库,全县共有2478名中高级人才进入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其中有10人列入市级“551”高层次培养培养对象。

5、人事人才其他工作有效开展。录用调配不断规范。全年办理人事调动89人,公开选调工作人员2人。办理离岗创业人员29人,离岗退养人员15人,辞去公职人员3人,临时人员聘任39人,回原单位上班人员11人,完成政府系统556名公务员登记上报审批。完成2006年度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全县共完成公务员考核1340人,其中优秀156人,不称职5人,不定档5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5150人,其中优秀518人,不合格10人,不定档13人。人事服务不断加强。全年新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学生档案500份,办理毕业生报到350人。办理流动人员关系转接134人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鉴定50多人,新登记人事200人。新整理毕业生档案695份,全县学生档案总数达到2851份并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查询。退休干部福利不断重视。通过成功举办老年地掷球、老年门球赛和老年保健知识讲座等活动,退休干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共办理干部退休手续21人,走访慰问退休干部112人次,征订报刊杂志60多份。

(三)编制控制管理取得实效。

1、综合设置乡镇内设机构。2005年,我县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在一类乡镇实行“四办二中心”,二类乡镇实行“三办二中心”,三类乡镇“二办二中心”,具体有综合办、基层办、平安办、发展办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心、计划生育中心等相关内设机构。2006年以来,我们及时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回头看”,并结合当前乡镇基层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能,综合各乡镇行政区域、人口、村居、地理、产业等各种因素,打破乡镇事业站所编制按照“条条”核定的老办法,各乡镇在原“几办一中心”的基础上再增设一中心,全县36个乡镇的“三定”方案已由县“两办”给予发文明确。重新综合设置后,我县乡镇内设机构由2002年的116个精简到102个,乡镇所属事业单位由2002年的151个精简到76个。

2、精简编制和领导职数。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县加强乡镇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比例控制,总数比例保持在1:1.1。重点是做好对部分乡镇之间的编制数划转调整,全县共精简乡镇机关行政总编制745名到574名,精简率为23%;精简乡镇所属事业人员总编制781名到634名,精简率18.8%。核定乡镇领导职数306名,比原来的342名精减36名;领导配备人数由原来的302名精简到285名,精减17名;领导党政交叉人数由原来的52名增加到58名。同时,将省编制部门下达我县的31名行政增编数予以冲抵党政群机关部门的退管编制及替换县委政法委的专项编制,对全县党政群机关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32名退管编制予以全部核销。

3、加强对教育、卫生系统编制管理。对教育系统学校教职工编制方案实行两学年一定、动态管理办法,对其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教职工定编标准相应作了明确规定。共新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2588名,其中:中学1174名、小学1352名(含核定村小的过渡编制36名)、农村成人教育学校62名。对《00县学校教职工离岗退养的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教育系统申请离岗退养、勤工俭学的教职工和要求外聘到我县民办学校的公办教师,以及经批准离岗现已回校工作的教职工要求恢复财政工资等事项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审批,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师资力量的平衡。针对我县卫生系统各医院人员编制核定较宽松、人员交流较随意、难控制的实际,县编委在2004年核定全县十所医院差额编制620名的基础上,全面加强编控数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全县各医院特别是县城医院人员的膨胀。

(四)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

1、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效开展。通过扎实推进“百千万”就业工程,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7人,实现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7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全年深入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试点选取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状况调查,全县共有183户“零就业家庭”和6149户农村低保户列入调查。全年发放《再就业优惠证》89本,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并已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达21人次,对8家吸纳179名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进行社会保险补贴14.32万元,为80名企业下岗失业特困人员进行一次性生活困难补助6.4万元。

2、劳动技能培训进一步重视。按照“隶属不变、多块牌子、一套班子、人事财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要求,我局全力配合做好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下属县技工学校成功并入新组建的县职业教育中心。以县技工学校为依托,以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为契机,全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年通过举办计算机系统操作工、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中式烹调师、打火机和制笔装配工培训班等形式,劳动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再就业培训123人,其中创业培训3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59人,其中培养新技师9人。

3、劳动用工管理不断规范。结合开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两部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工作,及时成立“两法”宣传贯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组织县、乡劳动保障业务骨干培训、人口集中片区举办专题讲座,以及利用泰顺网、泰顺人才网、泰顺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宣传网页等形式,劳动保障工作氛围进一步改善,劳动用工管理不断规范。全年开设“两法”培训班1期110人,专题讲座15场1346人,开展现场咨询活动2场,发放宣传手册800本和宣传资料1500多份。全年通过劳动事务形式供电、邮政、电信等系统职工221名。办理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备案84家1517份,其中企业单位1492份,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45份。办理企业新招人员1人、调动2人。全年共接收劳动仲裁申诉案件7起,不予受理6起,庭外调解1起,及时化解劳资双方矛盾。

4、劳动保障监察全面加强。结合开展“春雨”、“春雷”、“春苗”等专项行动,劳动保障监察日常管理逐步规范。全年共日常巡查用人单位531家,出动车辆和人员达1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50多份,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3起。接受劳动保障监察投诉来电来访456人次,受理各类劳资纠纷案件27起,涉及民工643人,追回拖欠工资439.9万元,行政处罚金额2.5万元,清退押金3.9万元。根据省市的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共审查用人单位369家(其中:国有30家、集体51家、私营177家、有限责任93家、股份有限5家、股份合作12家、其他1家),涉及工人17809人。

5、非法用工专项检查深入开展。根据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我们及时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出台《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以乡村小砖窑、小矿山、小作坊以及加工企业、建筑、交通建设业、竹木加工业、餐饮、美容美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场所)为重点进行拉网式检查。专项行动共排查346个村858家用人单位,其中:乡村小砖窑125条,矿山及其加工业151家(处),建筑、交通建设业13家,竹木加工、餐饮、美容美发服务业和小作坊等劳动密集型企业569家。查处违法案件209件,187家用人单位被列入重点督查,责令有关企业补签劳动合同408份,补办社会保险607人,追回民工工资3.26万元。

(五)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1、社保扩面取得新突破。2007年,我县社保扩面以工伤保险为龙头,一是及时出台实施工伤保险有关政策。二是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宣传月活动。联合宣传、地税等部门深入企业、基层,通过动员会、宣传车、新闻媒体和张贴宣传标语、开设宣传栏等形式,先后向用人单位和职工免费发放《工伤保险宣传手册》5000多册、通告2000多张,积极营造推进社保扩面了良好氛围。三是加强联系沟通,与地税等部门组成4个工伤保险专项督查组深入全县各重点乡镇、企业进行现场办公,积极督促各有关企业、用人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申报,较好地推动了我县各项扩面任务的顺利推进。全年完成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7人,完成率100.88%;新增医疗保险2702人,完成率90.07%;新增失业保险342人,完成率114%;新增工伤保险7512人,完成率75.12%;生育保险新增849人;被征地农民工基本生活保障155人,即征即保率为60.8%,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

2、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建设,及时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实施方案》、《00县工伤保险费征缴管理办法》,以及《关于深化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政策的通知》和《00县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政策性文件,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有企业养老参保14210人,机关事业养老参保8263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155人。共有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7641人,农民工医疗参保达到3000人。共有工伤保险参保18087人,失业保险参保9842人,生育保险参保4302人。

3、各项社保基金安全平稳。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命线”、“高压线”。长期以来,我们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制度,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较为妥善地处理了以物抵费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开展每年一次的社会保险稽核认证,强化各项业务流程规范,基本形成岗位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基金风险。各项社保基金安全平稳。

4、社会化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继续加强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联系配合,确保做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及时完成社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顺利实现了与市一级社保系统的联网。积极做好医疗保险系统并入统一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初步实现全县社会保险“同人同城同库”管理目标。以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重点加强了对全县2家市级定点医院、3家县级定点医院和3家中心卫生院定点门诊部、9家定点零售药店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服务。

(六)争取上级扶持成绩显著

1、积极争取省市对欠发达地区政策扶持。经过积极争取,我县已被列入第二轮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补助对象范围。根据要求,省政府每年安排我县企业养老保险调剂金600万元,县级财政落实配套补贴500万元。通过三年努力,到2009年底我县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将稳步提高到12.26个月,增强了地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

2、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2007年以来,通过加强与省劳动保障厅等主管部门的联系,已向上级争取落实到位就业再就业促进资金、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等项资金总计达到425万元。

(七)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1、扎实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相关业务、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做到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政治素养得到了较大提升。

2、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根据全县“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要求,局班子深入基层和挂钩乡仙稔乡春阳村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进村入户蹲点,发放调查问卷100份,走访面谈农村群众120人次,发放老党员、老干部和生活困难群众慰问金1800元,帮助村级集体解决实事3件,落实春阳村各项建设扶持资金2万元。组织开展“千名干部扶千户”活动,与仙稔乡20户结对农户落实帮扶资金10000元。深入开展“人诚事公,服务社会”、“优质服务窗口”、“四好”科室、党支部“两明显”等活动,较好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与效能提升,县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还首次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系统2007年度优质服务窗口称号。

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利用成功创建“00人才网”这个新载体,在网上设立政务公开、政策法规等版块,继续推行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重要工作责任制和首问负责制、经办工作顶岗制等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方法不断创新。上报行政许可事项审批2项,各审批时限由原规定22天缩短到10个工作日,平均缩短12个工作日,缩减率达到54.5%。开展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共清理上报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87项。

4、高度重视群众和议案提案办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条例》,落实工作“一把手”工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政策文件查阅工作,做好日常接待和答复工作。全年共接到群众来信52件(其中:初信19件),群众来访58批次(其中:初访30批次),并全部给予人满意的答复。通过及时分办、规定时限和召开提案、议案办理答复面商会等形式,及时办结3件人大议案和12件政协提案,并一致得到了各代表、委员的好评。我局工作和政协提案办理等两项工作还分别被评为2007年度先进单位。

过去的一年,成绩值得肯定。这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省市上级主管部门有力指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各条战级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全体同志和局领导班子,向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泰顺人事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借此机会向获得先进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人事人才服务和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在机制和体制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创新完善;二是行政管理体制度和事业单位改革任务仍很艰巨,与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县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将近有2000人,企业的隐性下岗失业人员将近2000多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还相当繁重;四是随着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收入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五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还没有进一步做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六是电子政务工作还没有很好地开展,各项业务办理还跟不上现代化信息化管理需要。所有这些问题和困难,都要求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做好今年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8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市人事、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县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三个00”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我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做好2008年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总的要求是“夯实一个基础、提升一种水平、推进三大改革、构筑三大体系”,具体是夯实自身建设基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体制三大改革,构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三大体系。

一、夯实自身建设基础,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确保在5月1日前完成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和信息公开工作。继续加大对泰顺人才网门户网站建设投入,加快开发和完善“政策法规”、“人事人才”、“机构编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子网版块建设,加强信息、新闻、宣传等工作,加强全方位对外服务。加快与省、市联网、衔接力度,积极推进“五险合征”的金保信息化工程。

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继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四条禁令”,以开展“人诚事公”创建活动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为载体,着力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修订完善局纪律考勤、会议会务、事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强化日常工作管理。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加强全系统干部的政策业务培训和基层社会保障所和乡镇劳动保障员队伍业务能力建设。强化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争取配齐配强乡镇劳动保障员队伍。继续加大工作交流力度,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及时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全面增强工作实效性。

二、强化人事编制管理,着力提升人事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研究出台有关人才政策。联合县组织、科技等部门,深入乡镇、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争取编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00县人才工作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提出非公企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稳住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二是推进高技能人才、实用型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重点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招商选资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技术顾问等形式,加强培养企业需求为主的高技能人才、新农村建设实用型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选拔、推荐和引进力度。用足用活省市对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培养扶持政策,利用省市继续实施“151”、“551”和“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为有利时机,积极参与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专业人才选拔工作,争取我县省级“151”人才人数有零突破、市级“551”人才人数稳中有升,拔尖型人才总量明显增加。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重点突出抓好我县教育、卫生、旅游、规划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紧缺急需的引进。配合做好全县“十佳创新人才”评选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利用泰顺县振泰人才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做好人才求职招聘信息、人事和派遣、毕业生档案查询等工作。加强对周边人才市场考察、对接与合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经营项目,进一步增强人才中介服务功能。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等形式,努力构建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体系。

2、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一是认真实施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国家已出台《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公务员配套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加快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上半年争取完成原已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上报重新审批。对符合法定条件需新审批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坚持成熟一个、审批一个,不搞上下对应,严格把握事业单位参公管理的标准条件,严格按程序逐级上报审批,并稳慎做好参照管理单位的人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工资套改经及人员分流等工作。基本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公务员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做好政府表彰奖励综合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制订的对乡镇(街道)、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核意见,探索建立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弘扬优秀公务员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三是继续推进公务员教育培训,会同组织部门重点抓好本县承担的公务员培训任务。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等形式,完成公务员《组织行为学》、《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县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3、加强录用调配工作。一是认真贯彻《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等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和出台《00县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人员管理的若干规定》。二是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有关规定,坚持“凡进必考”,完成2008年县机关部门34名公务员的招考录用工作。三是推进建立人员正常补充机制,促进大中专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全年将计划从我县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公开招考乡镇基层工作名,招聘村居社区工作人员名。四是进一步扩大单位用人自,充分征求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的意见,由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方案,我们只负责编制、岗位和招考、选调方案审核。继续实行调前公示制,全面促进录用调配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

4、加强工资福利管理。一是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及时贯彻落实级别与工资等待遇适当挂钩、向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工资倾斜的办法。配合财政、纪委等有关部门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考核奖励性补贴工作。结合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实施专业技术人员按确定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二是加强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工资档次和薪级工作,落实规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加强退休干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干部福利待遇,落实退休干部政策。继续落实企业干部解困政策,兑现有关待遇。

5、加强专业技术管理。一是严格执行《00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意见(试行)》,全面实行职称聘任结构比例控制。认真执行各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职务聘任工作。二是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认真实施《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全面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轮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加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管理。推进农民职称评定,进一步探索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考核管理办法。

6、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一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文件规定,从严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认真查处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的行为,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结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等改革进程,首先争取在全县党政群机关、乡镇事业单位全面落实编制实名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县直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编制实名制。三是严格执行增人计划卡制度,把好编制控制关。机关事业单位确实需要增人的,在申报增人计划的基础上,经编办审核,编委研究同意并下文后,凭编委下达的增人计划卡,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实行编制、计划双重控制。

三、推进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体制三大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机制创新。

1、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县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将重点结合《公务员法》、《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等人事政策法规,提出“全员任聘制”意见草案供县委决策参考,进一步做深做实我县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制度改革。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及时制定、报批具体各事业单位岗位实施方案。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县直机关中层干部内部交流和跨部门交流轮岗工作,参与县、乡两级目标管理,全面促进人事制度改革。

2、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坚持积极、稳妥方针,进一步深化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将进一步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开”;对公益类事业单位,要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主旨,将通过改革促发展、优服务;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将积极稳妥地转企改制,逐步“还企于企”。通过改革,实现事业单位由“以钱养人”向“以钱办事”转变、由“公共事业政府办”向“公共事业政府、社会共同办”转变。

3、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根据省、市的部署和要求,主要是做好县部门有关职能调整,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理顺县乡权责关系;规范政府部门行政执法行为,清理整顿部门执法队伍,严格控制新设执法机构,建立健全部门间的配合协调、监督制约机制。

四、构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三大体系,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新发展。

1、抓民生,构筑城乡统筹的劳动就业体系。以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多项促进就业政策的落实,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一是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配齐配强乡镇劳动保障员队伍。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各类劳动力就业推介服务,重点是做好“80后”新增劳动力就业服务指导。“80后”新增劳动力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他们的就业牵动千家万户,积极做好他们的就业服务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是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充分利用我县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后的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实劳动保障部门的培训基地,支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新办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劳动力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使培训教育更好地体现提高高技能素质和促进就业的服务功能。大力开展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和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

三是继续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减少因求职者劳动技能、自身素质等条件不能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努力缓解劳动者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并存的矛盾。加强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和各类创业基地建设建设,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考录工作,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促进就业。

四是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争取尽快出台实施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促进政策。采取推荐就业、帮扶就业以及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措施,开展再就业全程服务。在县城关镇飞龙社区去年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50%以上的农村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五是努力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对企业工资的调控和指导力度,确保全省2008年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10%的目标。继续健全工资保障机制,6月底解决企业历史职工工资拖欠问题,坚决遏制发生新的拖欠。对最低工资制度开展调研,努力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最低工资制度,促进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

主要目标是:全年计划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00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0500人次,培训后转移就业9000人以上。完成再就业培训100人,其中创业培训20人。开展技能考核鉴定10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50人,其中培养新技师9人。

2、抓制度,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以推进“五费合征”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我县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1)养老保险:按照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的要求,以2007年的1%为基础,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以乡镇劳动保障员为依托,采取乡镇负责,社区管理,经办机构指导的管理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企业退休人员实行属地化管理的社会化管理新路子。认真贯彻执行“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养老保险参保办法,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全年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700人。

(2)医疗保险:认真贯彻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争取于6月份以前出台实施《00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研究提出覆盖到儿童、学生和其他没有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办法,逐步形成覆盖城镇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落实好破产关闭解散和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积极推进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工作。研究解决部分参保职工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出台启动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参加每两年一次健康体检有关政策。全年实现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00人。

(3)工伤、生育保险:研究提出巩固和扩大工伤保险扩面成果政策性措施办法,争取出台我县交通、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政策。研究推进和扩大生育保险办法。

(4)失业保险:重点是根据省市有关政策,研究创新失业保险补贴办法,加快探索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延伸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积极推动招商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参加失业保险。全年实现新失业保险300人。

(5)农村养老保险:提出和规范完善我县被征地农基民本生活保障制度,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保障资金筹措难度大、保障水平偏低等问题,确保实现新增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研究做好劳动年龄段内被征地农民其他保障工作。对2008年的新征地农民,确保即征即保,对第二轮土地承包至2007年底未参保的被征地农民,要基本纳入保障范围。

(6)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加强内部监督,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全面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强化基金监管机制;继续做好每年一次的社会保险稽核认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监管渠道,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金发放、基金管理和运营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全面清查和专项检查,加大对违纪违规基金的查处力度,切实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主要目标是:全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700人,新增工伤保险7512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300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00人,新增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参保人数不低于0.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60%以上。

3、抓执法,构筑和谐的权益维护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三部重要的劳动保障新法律,依法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维权力度。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认真开展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重点的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积极开展送法律上门服务,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经营管理的自觉性,提高劳动者的依法维权意识;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推广适合非全日制用工、餐饮和服务、建筑等员工流动性大的行业劳动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管理行为,推进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建设。

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围绕农民工权益保护重点,结合“春雷”、“春苗”、“春雨”、“春风”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利用日常监察、年度书面审查、企业劳动保障信用建设和监察年度评价等工作平台,大力推行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异地综合执法大检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执法模式。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加大对恶意拖欠职工工资、使用童工等劳动违法案件的依法查处力度,形成严管重罚的劳动保障法律氛围和社会声势。争取出台实施《00县交通建设领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暂行办法》。

第5篇: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乡镇 煤矿 安全 监察

近年来,我国煤矿整体上安全事故逐渐减少,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较好的势头。但是,由于煤矿执法部门监察人员自身素质和监管的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我国的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还依然很严峻。加强对乡镇煤矿监督监察,使乡镇煤矿企业合理合法的安全生产。

1、乡镇煤矿安全监察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监察人员专业知识的限制,难以全方位的监察

目前,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多数是刚组建监察队伍时抽调于煤矿相关部门的人员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前者缺乏全方面的、系统的安全生产专业理论知识;后者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和监察能力。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还需要监察人员具备矿山法律法规知识。而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多属于矿业类专业单一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法律法规相对缺乏,致使很难做到对煤矿起到全方位的安全监察。[1]

1.2 事故处理不到位,执法力度不严

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依照《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职责处理事故后,地方政府和事故单位应该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报送到处理部门备案。但是地方政府和事故单位基于某种需要,即使接受了监察部门的明文处理意见后,他们也却总是拖延执行或是包庇或是保护事故人,或是减轻对事故人的处罚,乃至迟迟的报送结果。还存在一些现象,监察人员接受了贿赂,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力度不够。有的地方政府部门、监察部门为了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执法时偏离了《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回避上一级监察部门的处理意见。

1.3 只重视了井下监察,却忽视了对安全法规落实和安全措施的监察

许多煤矿企业和监察人员都认为监察工作就是井下监察。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到现场监察时,通常是到井下查找安全隐患,了解生产状况。在监察过程中,忽略了对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的监察。如果不对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措施落实的监察,就很难发现安全隐患的根源,也无法对症下药。井下监察是“点”的监察,而对制度落实和安全措施落实的督察是面的监察。只有做好“面”的全面性的监察,能把点给概括出来,这样监察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1.4 对乡镇煤矿企业安全监察重视不够

乡镇煤矿企业生产规模小,产量小,分布分散,地域位置偏僻,作业环境比较。在我国不是每个产煤地区或城市就设置有煤矿安全监察局,通常一个分局监察的产煤地区都是很大,他们监察的重重点是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忽视了对乡镇煤矿安全的常态性的监察。企业本身也因此对安全的重视不够,只顾产量不顾安全。

2、从多角度的强化乡镇煤矿监察工作

2.1 提高监察队伍的素质

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不怕吃苦,不贪图钱财,应该具有廉洁清正,秉公执法,把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防在第一位。同时,监察队伍应该团队精神,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加强监察队伍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是对现有职工的进行业务培训,聘请业务水平精湛的监察工作者或聘请现场具有实战经验的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为其传授经验,聘请资深专家剖析国家安全的新政策新方针和安全法律法规。二是定期举行业务交流座谈会,交流在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三是定期派送监察人员到国内或是国外学习先进的监察经验。四是建立引进高层次监管人才的体制,按照现有的煤矿企业紧缺的人才,政府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煤矿监察队伍来。

2.2 加大执法力度,落实监察政策

监察人员要深入现场、深入井下监察,提出监察执法意见。在执法过程,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执法程序,秉公执法,依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采取经济处罚。在监察过程中发现非法生产或属“四个一律关闭”应关未关的煤矿,要依法建议地方政府实施关闭,提出行政处分的建议。[2]为确保乡镇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我认为首先执法部门对其监察力度一定大,监察范围一定要广,监察一定要到位。

2.3 加强乡镇煤矿企业整治工作

各级煤矿监察部门要制定整治整顿乡镇煤矿方案,指导所辖地区乡镇煤矿企业制定整治规划,持续推进各个乡镇煤矿企业的整治工作。规范煤矿企业的合理合法的开采秩序。落实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规范,改善生产状况。对非法开采的乡镇煤矿,要不留情的要求停产整顿或强制关闭;在所辖地区乡镇煤矿企业中推广安全先进管理经验以及安全管理典型,推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同时引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到安全监察工作,加强监管,推进安全生产进步,力争煤矿企业生产状况的快速好转。[4]在乡镇煤矿中,加强安全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按照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评定企业安全等级,根据不同等级实行动态监察和指导。对有重点隐患的实施整改,对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的强制停产整顿。[3]

2.4 充分发挥媒体监管的积极作用

新闻媒体具有群众性、客观性、公开性等特点,新闻媒体已经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成为了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让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的真实情况,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思想。如果新闻媒体能参与到煤矿监督过程中,将会对煤矿监管和安全生产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将煤矿企业在生产中各类信息传递给社会,让人民群众了解到煤矿的生产状况,也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煤矿安全生产中来,让人民群众对生产起到间接地监督作用。使煤矿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曝光而无处藏身。新闻媒体凝聚的社会力量可以同时对安全监管部门和被监管部门同时施压,具有政府单中心治理模式中不可能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桂来保.《强化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地方煤矿》,2003年11月.

[2]重点地区乡镇煤矿集中监察执法工作方案.2004年.

第6篇: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结合起来,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总体目标

根据省委、绍兴市委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要求,我市的总体目标是:20*年完成20%的村(社区)招聘任务,到20*年基本达到一村一社区一名高校毕业生,到2010年实现“每村、每个社区都有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二、招聘职位及招聘人员的管理与教育

(一)招聘职位

招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原则上以安排助理职务为主,一般考虑安排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助理,或村(社区)团支部书记、文书等职务,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到其他工作岗位任职。

(二)招聘人员的日常管理

招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由乡镇、街道负责,实行劳动合同制管理,并实行3个月的试用期。在合同期内,其人事关系、档案等统一由市人事局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免费,其党、团组织关系应迁转至所在村和社区。对愿意长期在基层工作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其户籍可以落在所在乡镇、街道。

(三)招聘人员的考核

切实加强对招聘高校毕业生的考核工作。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年度考核由市人事局会同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与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同步进行,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考核结果与工资性收入挂钩。平时考核由乡镇、街道会同村和社区组织实施。

(四)招聘人员的培养教育

注重对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教育,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对招聘录用人员组织上岗培训,让他们了解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初步掌握在农村和社区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同时,抓好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对在农村和社区工作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表现较好的要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他们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对在农村和社区工作2年以上,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群众信任的高校毕业生,可根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情况,通过法定程序使其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并及时推荐为乡镇、街道后备干部,条件成熟的,可推荐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人选。

(五)合同的履行与解除

要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在试用期内完全不能适应工作岗位或本人要求解约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的,应按合同规定予以解聘。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双方应当就是否续签合同进行协商。终止合同的,可按照本人意愿进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合同期内,在工作情况许可的情况下,乡镇、街道应允许高校毕业生选择到更适合其发挥才能、特长的岗位或单位就业,并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发的争议,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三、招聘人员的待遇保障与经费渠道

招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试用期内工资性收入按月发放标准为:大专学历人员1300元,本科学历人员1500元;试用期满后对符合条件的,全市统一制订标准和档次,并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确定其收入分配方式。年总收入一般不低于全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含规模以上私营单位)水平。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工资性收入,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按月发放。乡镇、街道可根据年度考核结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

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按当地企业同类人员标准办理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由所在乡镇、街道按照规定缴纳。三年合同期满后续签合同的,从第四年起由乡镇、街道统一办理住房公积金。

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研究生报考,以及被机关事业单位录用聘用后的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执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委办〔20*〕72号)文件的相关规定。从2009年开始,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机关招考公务员主要从在农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及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

招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工资性收入所需经费、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应由单位承担部分经费,由市和乡镇(街道)分类承担。其中,一类乡镇(街道)市财政承担40%,乡镇(街道)承担60%;二类乡镇市财政承担60%,乡镇承担40%;三类乡镇由市财政全额承担。乡镇(街道)承担部分是否由村和社区适当负担一些,由乡镇、街道自定。

四、20*年招聘工作安排

(一)名额分配计划

今年我市计划拟招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80名,其中行政村75名、街道社区5名。根据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行政村招聘的75名高校毕业生,重点安排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相对较重的村,其中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1个(含4个中心村),市级中心村25个,其他村39个。具体招聘村(社区)名单、岗位,由各乡镇、街道党委根据实际情况推荐确定。

(二)招聘人员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

2、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

3、上虞户籍生源;

4、年龄在3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三)招聘工作程序

1、调查摸底,确定招聘职位。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总体招聘任务和要求,由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研究确定招聘方案,将招聘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街道,进行调查摸底。各乡镇、街道党委根据市分配的招聘指标,确定具体招聘的行政村和社区名单及职位,报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对各乡镇、街道确定上报的招聘村(社区)及具体职位情况进行汇总审核和综合平衡后报绍兴市委组织部、绍兴市人事局。

2、公开报名和资格审查。招聘村(社区)名单及招聘职位经绍兴市委组织部、绍兴市人事局审核同意后,在9月20日的《绍兴日报》、《上虞日报》、《上虞电视台》上公布,并在绍兴人才网和上虞人才网上招聘公告。9月23日—24日两天接受公开报名和进行资格审查。

3、组织考试、体检和考察

①笔试:经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于9月30日上午8:30—11:30统一参加绍兴市委组织部、绍兴市人事局组织的笔试。笔试内容为:时事政治(2005年8月—20*年8月的重大时事政治)、农村和农业工作主要政策法规、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等。

②面试:面试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共同组织,面试人选依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面试人数与招考录用名额2:1的比例择优确定。

③体检:按笔试与面试成绩各占50%比例汇总笔试面试综合成绩,以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择优确定体检人员名单,综合成绩相同者以笔试分数高者优先。

④考察: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组织考察组,对体检合格人员进行组织考察和政治审查。

4、研究确定招聘录用人员。根据笔试面试的综合成绩和体检、考察情况,市委组织部与市人事局共同研究,按1:1比例择优确定招聘录用人员名单。

5、落实岗位,签订合同。根据招聘方案公布的招聘职位,按综合得分从高到低自主选择单位和岗位。与招聘村(社区)所在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为1-3年(由高校毕业生自己决定),于10月底办理好有关招聘录用手续。

五、有关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做好农村和社区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是省委和绍兴市委作出的部署,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举措,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步骤,是加强农村和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行动。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站在讲政治和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和社区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农村和社区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

第7篇: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继续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委巩固和发展学教活动成果的总体要求,以“三提高一改善”(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纲,加强思想政治培训,提高乡村干部的政治素质;以农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搞好任职资格和岗位素质培训,提高“两委”干部执政为民的本领;以党员致富服务网络、流动党校为载体,强化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乡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以各种学历教育班和选派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为依托,全面改善农村干部年龄、文化结构)为抓手,全面提升乡村干部综合素质,为全县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继续实施“素质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经过三年努力,使乡村两级干部文化科技素质达到四个百分之百,即: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百分之百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精通一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百分之百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副书记达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百分之百的农村“两委”干部达到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熟悉一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百分之百的农村班子中有一名以上“两委”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取得初级技术职称。

二、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

1、以“两委”换届为契机,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年3月,我县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任期届满,应全部换届。在农村“两委”换届中,各乡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视角、拓宽渠道,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对于村内有人选的村,要采取“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方式,充分发动并依靠群众,放开视野,把致富典型、退伍军人、党员“双带”能手、回乡高中毕业生等作为选用重点,加大“经济型”、“发展型”、“知识型”人才选拔任用的力度,切实把那些素质好、办事公道、文化知识水平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才选拔上来。特别在村委会换届过程中,提倡把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规定程序推选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提倡拟推荐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提高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的比例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的比例。

2、强化思想政治培训,努力提高乡村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结合我县乡村干部的特点和农村工作的实际,重点抓好“三个一”:一是每年举办一期农村干部政治理论专题培训班。重点培训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主要精神等,使乡村干部初步掌握科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是每年集中组织一次“思想作风整顿”。针对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的工作疲沓、不思进取、处事不公、作风粗暴、为政不廉等现象,县委每年集中组织乡村干部进行一次思想作风整顿,通过组织培训、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民主生活会等,认真剖析,查找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三是每季度下达一次学习计划。县委组织部结合不同层次乡村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有关书籍、文章作为必读书目(篇目),定期辅导、定期集中考试。

3、搞好任职资格和岗位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干部业务素质。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后,县委有计划地对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期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和岗位素质培训,培训时间每期为1个月,**年底前对全体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一遍。以后,每年对新调整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一次补训。培训采取半军事化、全封闭式管理方式进行,培训结束时,组织学员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考试及格的,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和岗位素质培训合格证书,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持证上岗。考试不及格的,责令重学补考,补考仍达不到要求的,调整工作岗位。

4、强化专业素质培训,提高乡村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要紧紧围绕我县“两白一红”的农业特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和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重点举办好四个培训班:一是辣椒产业化培训班。每年,县委结合我县辣椒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举办1--2期辣椒产业化培训班,重点培训辣椒栽培、保鲜、综合利用、深加工和营销知识。二是棉花、小麦深加工技术培训班。县委每年定期举办1--2期棉花、小麦深加工技术培训班,改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蔬菜种植、特种养殖培训班。每年,县委有计划地举办2--3期有关蔬菜种植、特种养殖方面的培训班,建立1--2个示范园区和养殖基地,进一步提高乡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四是民营企业发展研讨班。结合我县水泵和玛钢铸造业的发展方向,县委每年有计划地举办2-3期民营企业发展研讨班,聘请有关专家、教授讲授专业技术及市场营销知识,同时邀请优秀的厂长(经理)共同研讨成功之路,进一步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县委在办好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致富服务网络”的纽带作用,以“学校+基地”为主要模式建立农村党员培训学校,对农村“两委”干部适时进行培训,使他们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5、继续搞好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打牢文化基础。一要办好全日制本科班。县委组织部要积极动员具有大专学历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副书记、农村“两委”干部和下基层干部等,参加河北农业大学举办的乡村干部全日制本科班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举办的远程网络教育本科班。二要继续办好大专班。县委组织部每年将继续与市委党校、邯郸职业技术学校、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联办大专学历班;与科协、乡镇企业局、农业局联合举办农广校和乡镇企业管理电大函授等大专学历教育班。每年招收大学或大专学员100余名。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有条件的乡镇可以从乡财政中拔出一定资金作为学员学费补贴。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正规化学历教育的学费可以从村财务中列支。2006年1月份之前,达不到学历要求的乡镇干部予以分流,达不到学历要求的农村干部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免职。

6、鼓励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县委每年通过乡村提名、个人自荐、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文化考试、面试、组织考察等程序,选择20名左右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为村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选派到农村任职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的档案由县委组织部管理,乡镇党委每月向到村任职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发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费,同时享受农村干部生活补贴。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每年根据村经济发展需要,逐人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一年一考核,考核结果装入本人档案。成绩突出的,县委授予“优秀回乡毕业生”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经县委研究后,安排到乡镇工作,实绩突出的,可以提拔重用。责任心不强,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工作任务,考核为不称职等次的,取消其在村任职资格。

7、选派机关干部到村挂职、任职,进一步改善农村干部年龄和文化结构。根据工作需要,县委每年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等程序,选择40名左右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优秀青年到村任职、挂职。到村挂职、任职的机关干部由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共同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干部下基层期间原单位必须保留其编制和职务。机构改革时,同等条件下,下基层干部不作为分流对象;下基层干部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由原单位负责,同时享受在基层所任职务的相应待遇;县委组织部每年对下基层干部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装入本人档案,成绩突出的下基层干部,县委授予“优秀下基层干部”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上调一档职务工资。县委以后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优先考虑有突出业绩的下基层干部,对于责任心不强,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工作任务,考核为不称职等次的,责令其回原单位工作,作为分流对象。

三、推进措施

为推进“素质工程”的扎实有效开展,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县委成立继续实施“素质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王俊祥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对此项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组织好各类培训及学员管理等工作,同时要切实加强督导检查,不断总结交流经验,及时培树推广典型,激励鞭策后进,保证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8篇: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人事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市人事、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以及县两会精神,总结2007年工作,表彰2007年度人事劳动保障系统先进个人,研究部署2008年的工作任务。等会,****县长还将做重要讲话,我

们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领导讲话精神。下面,我代表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党组先讲两点意见。

一、2007年工作情况

2007年,我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部署,通过深化改革,强化服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人事和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1、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制定出台《00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对各乡镇内设机构予以综合设置,各项机制得得到有效激活。一是实施委托权限管理。对需要乡镇政府承担相关责任的事项,县政府职能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明确具体可下放委托管理的权限,委托管理权限下放的程度统一报县委、县政府研究并发文给予明确,同时遵循“谁派任务谁花钱”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权责一致,较好地解决了乡镇权责不一问题。二是明确乡镇具体人事管理权限,乡镇对县部门派驻机构具有人事监督权,实行派驻机构党组织属地管理。对本乡镇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在编制限额内选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乡镇党委根据岗位要求提出选调方案,报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可由乡镇自行组织实施,也可报县组织人事部门统一实施。三是增设乡镇事业单位新五大员。配合乡镇事业机构职能调整,综合考虑各乡镇事业发展和机构职能转变,我县乡镇在原有九大员的基础上,全面征求各条块事业站所主管部门意见,我们再增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统计员、劳动社会保障员、环境保护员、质量技术监督员等新五大员岗位。

2、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解决“人浮于事”现象,我县结合推进实施《公务员法》、《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等人事政策法规,积极做好我县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合、指导、参与等工作。一是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深入乡镇开展干部人事管理政策调研,对2005年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存在的干部管理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对策,继续巩固和完善驻村指导员专职化制度。驻村指导员专职化制度实行双向选择、分类选聘、竞争择优,较好地促进了乡镇工作重心下移,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丰富干部能力锻炼渠道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强化。二是积极指导参与教育、卫生人事制度改革。为进一步扩大办学自,实现学校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指导推进新泰一中新运行机制改革,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和结构工资制,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会同县卫生局深入有关乡镇开展调研,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管理意见,今后将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人才结构等情况和乡镇卫生院规模、功能、任务等因素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合理制定编制和设置岗位,在人员聘用上将推行实行逐级聘任的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津贴、补贴等与岗位风险、责任程度、技术含量、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工作业绩挂钩,逐步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并每月量化考核合理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并建议对乡镇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在工资和工作经费上由财政优先予以定额补助。

(二)人事人才管理服务更加宏观和规范

(三)编制控制管理取得实效。

(四)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

2、劳动技能培训进一步重视。按照“隶属不变、多块牌子、一套班子、人事财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要求,我局全力配合做好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下属县技工学校成功并入新组建的县职业教育中心。以县技工学校为依托,以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为契机,全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年通过举办计算机系统操作工、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中式烹调师、打火机和制笔装配工培训班等形式,劳动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再就业培训123人,其中创业培训3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59人,其中培养新技师9人。

(五)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3、各项社保基金安全平稳。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命线”、“高压线”。长期以来,我们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制度,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较为妥善地处理了以物抵费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开展每年一次的社会保险稽核认证,强化各项业务流程规范,基本形成岗位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基金风险。各项社保基金安全平稳。

(六)争取上级扶持成绩显著

2、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2007年以来,通过加强与省劳动保障厅等主管部门的联系,已向上级争取落实到位就业再就业促进资金、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等项资金总计达到425万元。

(七)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1、扎实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相关业务、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做到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政治素养得到了较大提升。

过去的一年,成绩值得肯定。这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省市上级主管部门有力指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各条战级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全体同志和局领导班子,向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泰顺人事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借此机会向获得先进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人事人才服务和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在机制和体制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创新完善;二是行政管理体制度和事业单位改革任务仍很艰巨,与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县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将近有2000人,企业的隐性下岗失业人员将近2000多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还相当繁重;四是随着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收入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五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还没有进一步做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六是电子政务工作还没有很好地开展,各项业务办理还跟不上现代化信息化管理需要。所有这些问题和困难,都要求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做好今年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8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市人事、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县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三个00”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我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做好2008年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总的要求是“夯实一个基础、提升一种水平、推进三大改革、构筑三大体系”,具体是夯实自身建设基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体制三大改革,构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三大体系。

一、夯实自身建设基础,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确保在5月1日前完成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和信息公开工作。继续加大对泰顺人才网门户网站建设投入,加快开发和完善“政策法规”、“人事人才”、“机构编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子网版块建设,加强信息、新闻、宣传等工作,加强全方位对外服务。加快与省、市联网、衔接力度,积极推进“五险合征”的金保信息化工程。

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继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四条禁令”,以开展“人诚事公”创建活动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为载体,着力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修订完善局纪律考勤、会议会务、事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强化日常工作管理。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加强全系统干部的政策业务培训和基层社会保障所和乡镇劳动保障员队伍业务能力建设。强化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争取配齐配强乡镇劳动保障员队伍。继续加大工作交流力度,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及时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全面增强工作实效性。

二、强化人事编制管理,着力提升人事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研究出台有关人才政策。联合县组织、科技等部门,深入乡镇、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争取编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00县人才工作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提出非公企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稳住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二是推进高技能人才、实用型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重点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招商选资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技术顾问等形式,加强培养企业需求为主的高技能人才、新农村建设实用型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选拔、推荐和引进力度。用足用活省市对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培养扶持政策,利用省市继续实施“151”、“551”和“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为有利时机,积极参与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专业人才选拔工作,争取我县省级“151”人才人数有零突破、市级“551”人才人数稳中有升,拔尖型人才总量明显增加。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重点突出抓好我县教育、卫生、旅游、规划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紧缺急需的引进。配合做好全县“十佳创新人才”评选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利用泰顺县振泰人才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做好人才求职招聘信息、人事和派遣、毕业生档案查询等工作。加强对周边人才市场考察、对接与合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经营项目,进一步增强人才中介服务功能。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等形式,努力构建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体系。

2、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一是认真实施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国家已出台《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公务员配套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加快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上半年争取完成原已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上报重新审批。对符合法定条件需新审批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坚持成熟一个、审批一个,不搞上下对应,严格把握事业单位参公管理的标准条件,严格按程序逐级上报审批,并稳慎做好参照管理单位的人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工资套改经及人员分流等工作。基本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公务员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做好政府表彰奖励综合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制订的对乡镇(街道)、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核意见,探索建立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弘扬优秀公务员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三是继续推进公务员教育培训,会同组织部门重点抓好本县承担的公务员培训任务。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等形式,完成公务员《组织行为学》、《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县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3、加强录用调配工作。一是认真贯彻《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等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和出台《00县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人员管理的若干规定》。二是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有关规定,坚持“凡进必考”,完成2008年县机关部门34名公务员的招考录用工作。三是推进建立人员正常补充机制,促进大中专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全年将计划从我县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公开招考乡镇基层工作名,招聘村居社区工作人员名。四是进一步扩大单位用人自,充分征求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的意见,由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方案,我们只负责编制、岗位和招考、选调方案审核。继续实行调前公示制,全面促进录用调配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

4、加强工资福利管理。一是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及时贯彻落实级别与工资等待遇适当挂钩、向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工资倾斜的办法。配合财政、纪委等有关部门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考核奖励性补贴工作。结合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实施专业技术人员按确定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二是加强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工资档次和薪级工作,落实规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加强退休干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干部福利待遇,落实退休干部政策。继续落实企业干部解困政策,兑现有关待遇。

5、加强专业技术管理。一是严格执行《00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意见(试行)》,全面实行职称聘任结构比例控制。认真执行各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职务聘任工作。二是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认真实施《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全面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轮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加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管理。推进农民职称评定,进一步探索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考核管理办法。

6、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一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文件规定,从严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认真查处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的行为,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结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等改革进程,首先争取在全县党政群机关、乡镇事业单位全面落实编制实名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县直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编制实名制。三是严格执行增人计划卡制度,把好编制控制关。机关事业单位确实需要增人的,在申报增人计划的基础上,经编办审核,编委研究同意并下文后,凭编委下达的增人计划卡,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实行编制、计划双重控制。

三、推进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体制三大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机制创新。

1、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县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将重点结合《公务员法》、《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等人事政策法规,提出“全员任聘制”意见草案供县委决策参考,进一步做深做实我县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制度改革。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及时制定、报批具体各事业单位岗位实施方案。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县直机关中层干部内部交流和跨部门交流轮岗工作,参与县、乡两级目标管理,全面促进人事制度改革。

2、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坚持积极、稳妥方针,进一步深化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将进一步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开”;对公益类事业单位,要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主旨,将通过改革促发展、优服务;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将积极稳妥地转企改制,逐步“还企于企”。通过改革,实现事业单位由“以钱养人”向“以钱办事”转变、由“公共事业政府办”向“公共事业政府、社会共同办”转变。

3、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根据省、市的部署和要求,主要是做好县部门有关职能调整,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理顺县乡权责关系;规范政府部门行政执法行为,清理整顿部门执法队伍,严格控制新设执法机构,建立健全部门间的配合协调、监督制约机制。

四、构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三大体系,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新发展。

1、抓民生,构筑城乡统筹的劳动就业体系。以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多项促进就业政策的落实,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一是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配齐配强乡镇劳动保障员队伍。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各类劳动力就业推介服务,重点是做好“80后”新增劳动力就业服务指导。“80后”新增劳动力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他们的就业牵动千家万户,积极做好他们的就业服务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是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充分利用我县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后的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实劳动保障部门的培训基地,支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新办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劳动力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使培训教育更好地体现提高高技能素质和促进就业的服务功能。大力开展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和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

三是继续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减少因求职者劳动技能、自身素质等条件不能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努力缓解劳动者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并存的矛盾。加强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和各类创业基地建设建设,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考录工作,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促进就业。

四是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争取尽快出台实施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促进政策。采取推荐就业、帮扶就业以及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措施,开展再就业全程服务。在县城关镇飞龙社区去年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50%以上的农村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五是努力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对企业工资的调控和指导力度,确保全省2008年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10%的目标。继续健全工资保障机制,6月底解决企业历史职工工资拖欠问题,坚决遏制发生新的拖欠。对最低工资制度开展调研,努力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最低工资制度,促进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

2、抓制度,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以推进“五费合征”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我县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2)医疗保险:认真贯彻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争取于6月份以前出台实施《00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研究提出覆盖到儿童、学生和其他没有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办法,逐步形成覆盖城镇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落实好破产关闭解散和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积极推进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工作。研究解决部分参保职工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出台启动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参加每两年一次健康体检有关政策。全年实现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00人。

(3)工伤、生育保险:研究提出巩固和扩大工伤保险扩面成果政策性措施办法,争取出台我县交通、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政策。研究推进和扩大生育保险办法。

(4)失业保险:重点是根据省市有关政策,研究创新失业保险补贴办法,加快探索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延伸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积极推动招商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参加失业保险。全年实现新失业保险300人。

(5)农村养老保险:提出和规范完善我县被征地农基民本生活保障制度,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保障资金筹措难度大、保障水平偏低等问题,确保实现新增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研究做好劳动年龄段内被征地农民其他保障工作。对2008年的新征地农民,确保即征即保,对第二轮土地承包至2007年底未参保的被征地农民,要基本纳入保障范围。

(6)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加强内部监督,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全面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强化基金监管机制;继续做好每年一次的社会保险稽核认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监管渠道,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金发放、基金管理和运营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全面清查和专项检查,加大对违纪违规基金的查处力度,切实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主要目标是:全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700人,新增工伤保险7512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300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00人,新增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参保人数不低于0.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60%以上。

3、抓执法,构筑和谐的权益维护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三部重要的劳动保障新法律,依法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维权力度。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认真开展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重点的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积极开展送法律上门服务,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经营管理的自觉性,提高劳动者的依法维权意识;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推广适合非全日制用工、餐饮和服务、建筑等员工流动性大的行业劳动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管理行为,推进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建设。

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围绕农民工权益保护重点,结合“春雷”、“春苗”、“春雨”、“春风”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利用日常监察、年度书面审查、企业劳动保障信用建设和监察年度评价等工作平台,大力推行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异地综合执法大检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执法模式。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加大对恶意拖欠职工工资、使用童工等劳动违法案件的依法查处力度,形成严管重罚的劳动保障法律氛围和社会声势。争取出台实施《00县交通建设领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暂行办法》。

三是增强争议仲裁的透明度。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加强调解员、仲裁员专业培训,健全重大疑难案件合议制度,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庭审程序和仲裁文书,落实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力。完善劳动争议调处和纠纷化解机制,加大调解力度,做到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依法简化办案程序。完善劳动仲裁三方机制社会基础,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三方合作、司法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9篇:乡镇企业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发展乡镇企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30年来,乡镇企业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的稳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作成就方面

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1978年,全县乡镇企业316个,从业人员1172人,乡镇企业总产值23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8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69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7万元;20__年,全县乡镇企业8786个,增长2.68‰;从业人员25735人,增长2.1‰,乡镇企业总产值66187万元,增长28.19‰;其中工业总产值27596万元,增长28.06‰,乡镇企业增加值19856万元,增长28.68‰;其中工业增加值8554万元,增长31.58‰。乡镇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已成为全县经济的一大支柱。

企业规模迅速扩大。1978年,全县乡镇企业年产值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为零;到20__年,全县乡镇企业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发展到45家, 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15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乡镇企业4家。

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加大了乡镇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县发(1998)20号、(20__)11号、(20__)24号和县通字(1998)37号文件出台后,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产权界定、优惠政策作出了具体规定。全县90%以上国有集体企业完成了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多种所有制的改革,实现了产权制度、投资主体、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企业的发展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产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县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在所有制结构上,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占乡镇企业总数的98.2%,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在产业结构上,工业企业发展较快,比重达到42%;在产品结构上,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明显增加,开发的新产品中,创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名牌产品5个。乡镇企业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即以水泥、石材、建筑等为龙头的建材业;以煤、锰、铁合金等开采和冶炼为龙头的采矿冶金业;以药材、茶叶、猪、羊、鹅等为龙头的种养业;以食品、肉类、野菜、茶叶等加工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社会贡献越来越大。20__年,全县乡镇企业实交税金1786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9.8%;吸纳农村劳动力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8.6%,安排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1120人;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5%。乡镇企业成为了全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乡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的有效途径,农民增收的稳定渠道。

主要经验

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乡镇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升级。乡镇企业是一个多行业的综合部门,30年来,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比例关系,带动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我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禽畜产品、水产品的加工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建筑建材业:提高了综合性工程投标能力,工程质量保证能力和机械化施工能力及工程管理水平。采矿冶金业:煤、锰、铁合金、硫铁矿等系统产品的开采和冶炼,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三废”排放,控制环境污染。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把乡镇企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充分利用国家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机遇,鼓励乡镇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一是不断加大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术研究开发投入比重。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大幅度提高我县乡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三是引导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广泛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四是乡镇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乡镇企业技术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注重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是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产品。坚决关闭和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二是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保证投产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三是大力开发环保产品和技术,使环保产业成为乡镇企业新的增长点。四是加强安全生产,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矿山、易燃易爆物品等行业。

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全县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促进资产和资本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聚集。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大力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通过联合、参股、购买等多种形式,实现自身规模膨胀,加速改造、改组步伐,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