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田径训练论文范文

田径训练论文精选(九篇)

田径训练论文

第1篇:田径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体育学院;田径;专项训练;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089-04

通过对我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课程大纲内容和时数进行了适当修改,针对现有状况对田径专项训练课程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对我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共七所体育学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光盘、INTERNET检索,收集整理了有关训练周期研究的文献资料;阅读了我国七所体育院校的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并做分类整理、综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座谈的形式,征询了我国有关专家的意见。

1.2.3对比分析法从纵向时间纬度,分析了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专家们对田径课程设置的不同认识;从横向方面对我国七所体育院校的田径专项训练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 通过归纳有关数据资料,对我国七所体育学院的田径专项训练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寻求适合我国体育学院田径专项训练的课程设置。

1.2.5个案分析法针对典型情况进行个案分析,便于由点及面,发现共同规律。

2结果与分析

2.1田径专项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释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学一直沿用苏联课程编制,采用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为了促使课程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目前主张用“学校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分别代替“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1],因此在该论文中,改用“学科课程标准”称谓“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制课程的总体规划部分,是课程编制的第一层次,从整体上规定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体育学院在校普通学生课程标准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大纲、限制选修大纲三部分。本文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包括田径课程大纲、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三部分。

2.2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术科学科课程标准目标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共七所体育学院大纲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术科学科课程标准目标在相同的大纲中目标阐述的内容和定位大致相同,但是不同的大纲目标定位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具体内容如下:

田径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掌握田径主要项目的基本技术、技能,基本的教学方法及主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项目要了解技术的基本结构及理论知识。能胜任高、初中田径课的教学及基本训练,组织运动竞赛及裁判工作。

体育教育学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具备各级各类学校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组织竞赛、担任裁判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田径专项技术的示范、讲解能力,掌握专项基本技术、专门性练习手段和有关身体训练方法的能力。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因此,要求学生技术全面,动作示范准确、讲解条理清晰,在专项技术水平上要求比竞技学院学生相应较低些,达到运动二级水平。

具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的学院只有北体和广体两所院校,大纲的目的任务强调学生专项成绩达到二级,独立从事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组织竞赛、以及裁判工作。

2.3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学时、学分的分析

在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大纲中,理论授课学时最多的北京体育大学,其次是成都体育学院,说明这两所大学比较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技术教学与专项训练融合在一起的体育学院有五所(除北体和广体),表1反映了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中,重视技术教学与专项训练位于学时之首的是武汉体育学院。在学分方面,这五所学院大致为24学分。

田径课程教学武汉和上海两所学院因没资料而无法确定,在现有资料的五所体育学院中,成都体院开设的田径技术教学时数和学分最多,说明该校对学生的技术教学很重视。

全国体育教育专业中具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在这两所学院中唯有北京体育大学坚持三年六学期的专项训练,学时学分居田径专项训练之首,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学科课程必修大纲由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田径课程三部分组成。另外五所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都没有开设专项训练,只有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此大纲包含了理论课、技术课,而技术课是由教学和训练组成,也就是说田径专项训练课没有独立的大纲,它是融入在体育教学之中。因而五所学院的专项训练课学时所代表的是除理论课学时外田径技术实践训练的学时情况,即教学和专项训练的学时情况,他们把教学和训练课放在一起进行专项训练,考试就按照理论、技术和考勤各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学生的专项成绩,其结果混淆了教学和训练课的不同之处,造成教学管理上的混乱,使大多数学生既没有在教学和教法上得到提高,也没有通过专项训练提高专项成绩。从大纲的内容中可以看出,除北体和广体两所学院外,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教法的掌握,不重视对专项的训练。

2.4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由于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训练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各专项训练中的准备活动;各专项训练中的专门练习及辅助练习;各专项训练中的分解及完整技术训练;各专项的专项素质训练;各专项训练中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手段;各专项训练中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恢复训练;各项目训练计划的制定(多年、年度、周、日、课)。

除上述两所体育学院外,其余五所体育学院专项训练没有大纲,教育训练专业只有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大纲中包括三方面内容:田径理论课、田径教学课、专项训练课。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大纲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技术教学。理论教学的内容是田径绪论和发展史、跑跳投技术原理;技术教学内容是田径各项目的学习。

2.5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考核情况分析由于北京体育大学专项训练大纲是从专项理论和实践大纲中独立出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考核方面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竞技能力水平的高低。

在田径专项理论和实践考核中,北京体育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是按各单项成绩进行技评和达标的成绩、理论成绩和平时出勤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来决定学期成绩。其它五所学院则是全能成绩、理论成绩和平时出勤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来决定学期成绩。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训练考核情况的分析,按专项技能占总分的比例高低对体育学院进行排序:北京体育大学(90%),天津体育学院(70%)、西安体育学院(70%)、武汉体育学院(60%)、上海体育学院(40%)、广州体育学院(30%)、成都体育学院(30%)。从排序的情况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考核更注重学生技术的全面掌握。

2.6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的个案研究

2.6.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田径专业教学学科课程标准分析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课程是在第一年完成。第一学期田径技术学习短跑、跳远和铅球三项(中长跑介绍课2学时),理论课学习田径运动绪论和发展史、走、跑、跨技术原理、投掷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教学原理;第二学期田径技术学习跨栏、跳高、标枪三项,理论课学习田径场地基础知识、田径运动竞赛组织、田径教学文件制定。每学期考核各项目达标、技评成绩的平均数×60%+各学期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30%+各学期平时成绩见表2。

2.6.2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学科课程标准分析体育教育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在2年半学完,主要学习有关田径理论知识各内容2学时,另外学习田径各项目技术教学法和理论教学法(各2学时)见表3。

表2和表3的理论授课有部分是重复讲解的内容。技术教学中,表3没有开设铁饼、撑竿跳高、链球三项的技术教学,但在表3的田径技术教学中也没有强调体会和了解这三项技术。根据体育教育学院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定位,教育学院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基层学校。因此,要使学生在技术方面全面发展之后再专项拔尖,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也力求扎实。基于实际需要的考虑,对体育教育田径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可进行适当调整。

2.6.3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学科课程标准分析体育教育田径考生入学情况不同于运动训练学田径专业学生,技术考试全国都是统一考核身体素质(项目相同)和自己擅长的专项(个别省只考身体素质)。考生进入大学后,重新选择体育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在北京体育大学,凡是以田径专项考进来的大学生,每年有90%的同学都先选择目前社会比较受欢迎和时尚的项目,由于自身原因未被老师选中的同学最后被迫选择田径。目前教育学院2004级―2006级田径专项学生共计112人,其中2004级54人,2005级42人,2006级10人。从以上数据可以反映出,田径专项学生每年呈大幅下降趋势。另外由于体育项目的不均衡发展,已经造成如球类项目每位专项教师训练20~30人甚至更多人的情况,而倍受冷落的田径项目个别教师则出现没队员训练或指导1人进行训练的现象,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体育教育田径专项在大学要进行3年的训练,每学期的专项成绩主要是比赛和学校的通级赛,专项成绩评分标准:体育系达二级100分(占总分90%);每学期田径专项平时考勤及训练态度10分(占总成绩的10%)。未达运动等级者按运动成绩与对应分值转化表评分。从训练情况来看,大一学生训练刻苦,96%都能达到二级运动水平,90%的学生专项分都在90分以上。到了大二后,学生训练状况每年愈小。基于此情况本文对体育教育田径术科教学和训练课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对策,希望能改进和提高田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们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能全面掌握专项理论和技术,而且使副项水平大幅度提高。

2.7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教改对策

2.7.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学科课程标准的教改体育教育田径专业教学课程大纲分为田径课程大纲和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由于在安排上有重复性,建议把两个大纲合并为一个大纲,总学时不变共计232学时,具体内容、教学形式与时数及考核办法见表4。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考核情况同其他体育院校大同小异,考核内容和分数包括理论(30%)、技术评定(60%)、平时成绩(10%)。第一、第二学期技术教学与教改前相同,第三学期学习铁饼和撑竿跳高。理论学习第一学期不变;第二学期学习田径体能训练方法、国内外田径训练动态、儿童少年田径训练特点、田径运动员选材;

第三学期学习田径训练文件制定、田径成绩统计与预测、田径运动科研、田径场地设计、走、跑类专项训练法;第四学期学习田径运动科研、田径场地设计、跳跃类专项训练法、投掷类专项训练法。

2.7.2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学科课程标准的教改析为了改变体育教育田径专项训练人数大幅减少的现象,建议学校给予相应的政策,凡是以田径专业考进大学的学生,毋需再选专项,直接进入田径专项训练(学生有选择田径专项教师的权利)。面对我国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教育专业必然要求从单一的格局,转变为建立以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为主,其它多种方向为辅、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培养规格。由于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为了能全面发展体育教育田径专业学生的技术和能力,在专项训练上采用了全面发展和区别对待原则进行训练见图1。

图1所示是体育教育田径专项训练三年的不同阶段,在大一阶段,同学按照自己的专项进行技术和能力提高训练,大一秋季和春季学期专项成绩按专项评分表考核。达到一级以上运动等级的同学在大二直接进入到第三阶段专项理论提高阶段的学习,在大三时转项进行体能和高尔夫或者其它项目的学习;没达到一级水平的同学,第二年跨项进行训练。成绩考核按男子十项全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按附件对应分值计算。例如短跑专项在大一进行一年的训练,达到一级水平就不用在第二年进行全能考核,可直接跳入第三阶段专项理论提高,到大三时转项训练。没达一级的同学在第二年秋季选择投掷项目训练,第二年春季训练选跳跃项目训练,大二期末进行全能考试。大三专项理论的提高主要是训练计划和教案的制定和实施。本文在对全国体育学院田径大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能确保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根据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田径术课必修课大纲进行了部分修改,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希望能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田径术课必修课大纲的完善提供一些微薄之力。

3结论

1) 我国七所体育学院田径专项学科课程标准分为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大纲、专项训练大纲、田径课程大纲。体育教育专业具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目前我国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两所学校。

2) 专项训练大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学生的运动成绩,体育教育田径专业要求达二级。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培养目标包含了多方面、多纬度,体现在思想、技术、教学、理论知识、训练、竞赛和裁判等几方面。

3) 田径专项训练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比赛成绩或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决定;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考核按理论、技术、平时成绩所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田径专项成绩。

参考文献:

[1] 徐本力.运动训练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97.

[2]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77.

第2篇:田径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后奥运 田径运动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93-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1991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再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金5银,三破世界纪录,1996年第26届奥运会获得1金3银2铜,2004年雅典奥运会1金l银,2008北京奥运会0金0银2铜的现实,中国田径一步一个脚印地曲折之路向着胜利的巅峰攀登。但近几年,随着刘翔的出现,给中国带来了希望,使相对停滞和衰退的局面得以再展生机。为此,本文从多视角探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三、分析与讨论

1.加大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

首先,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采取更加科学的训练手段,延长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激发现役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激情,充分挖掘其潜力,继续提高竞技能力,为培养优秀接班人赢得更多的时间。其次,加速培养新手,使之成为中国田径新一代的中坚力量。为了使中国田径顺利通过断层,取得新的突破,对后备力量的培养要做到科学性、计划性、梯次性。更快更好更多地培养田径后备人材,提高我国选手在比赛中夺金牌的保险系数。第三,要加大田径的普及工作,田径是一项成人运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打好雄厚的基础,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急于要成绩,杜绝昙花一现,功亏一篑现象。加大田径运动的普及工作,鼓励在有条件的地方办少儿田径训练班,并建立网络体系,经常派有经验的专家下去讲学和指导训练;要建立激励机制,对青少年训练工作有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第四,加大资金的投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依靠政府拨款已是杯水车薪,因此利用田径运动的社会影响,一方面是寻求社会赞助,增加比赛机会,提高竞技水平,拉动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是有偿服务,培养田径人才实行有偿输送,拉动后备人才培养的需求关系,激活体育人才市场化的竞争力。

2.建立以小学、中学为基础,大学为提高的台阶式培养方式。

田径运动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在普及中发现人才。中、小学生占我国人口1/4,如果有1/3的中小学生喜爱田径运动,普及面就是在亿万人口中进行。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三级人才梯队培养网络,成立国家、省、地、县田径各级协会。以链环形式环环相扣,田径项目的竞赛活动、培训活动均由协会牵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田径活动。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使小学、中学、大学的各级竞赛互为联系和促进,扩大田径基础,发现和培养田径后备人才。

3.多方共建田径人才培养基地,走“体教结合”之路。

中小学是基础阶段,应试教育体制形成的“重文轻武”思想严重地制约了体育运动的开展。因此,实行教育部门给政策、体育部门给组织、学校给人才的三家互助合作形式,走“体教结合”之路,有助于田径运动的积极开展。将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纳入县(市)教育、体育评估内容,提高教育、体育部门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健全、完善监督保障机制,形成领导重视,大家关心,国家和社会共同培养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首先,开发市场潜力、改善输送渠道、建立田径有偿培训机制。市场经济制度将使各行各业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越来越浓,开发市场潜力将成为竞争人才的战场。田径项目的健身性使之在体育市场的开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利用其商业价值,开发市场潜力,加强竞争力。生产出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其次,改善运动员输送渠道,打破以往在竞技体校选拔运动员的狭窄格局。将田径选拔拓宽至中学、大学,充分合理的利用人才资源;同时提高了田径运动员的文化层次,有利于退役后在社会上立足。

4.合理布局田径基地,大力挖掘后备人才。

国家和各省、市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布局,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田径运动项目。以免造成浪费。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平均每个省都有几千万人口,从“奥运争光”目标看,应该集中精力抓好传统项目优势好的省、市、自治区的各级田径训练,对于运动队水平高和后备力量强的田径基地,国家应在后备力量培养和场馆建设等方面重点投资,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

5.继续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全运与奥运协调发展,强化奥运战略意识。

中国田径运动要坚持走举国体制的道路,亟待解决的就是成立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的国家队,协调好省、市和国家的利益,解决全运会与奥运会之间的矛盾,让为国争光真正上升为头等大事。在建设队伍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启动高水平科研课题,调动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打造出一支能担负起为国争光任务的有实力的队伍。

全运会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历时40余年共举办了10届。现在的问题是,它作为竞技体育的盛会,怎样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和市场接轨,与奥运战略相协调。不能只顾了全运会而不顾奥运会。为了全运会拼尽了一切,到了奥运会再拼就拼不动了。要解决好这一难题,首先,国家要调整好利益的天平,进一步加重奥运会的砝码;其次,要在训练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再次,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从思想上自觉服从国家的利益,强化奥运战略意识。

6.摒弃“松散联邦制”的训练体制

延续了多年的国家队“松散联邦制”的训练体制,其弊端是:训练小组分散在各省、市,各自为政,没有了国家队的权威;在人、财、物资源配置上也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国家队就是要集中全国最好的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并集中财力、物力,把国家队的尖子运动员训练好,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田径是一项以个体行为为主的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的周期性很明显,又没有球类那样的联赛。所以,把全国最好的教练员、运动员集中到一起,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运动科技项目的攻关,有利于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作为国家队的训练基地,要不断改善训练、科研、食宿、医疗、学习的硬件设施,为国家队的科学训练提供优质服务。

7.走科学训练之路

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在我国合适的地方建立集科研、训练和教练员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组建包括运动生理、生化、心理、生物力学、训练学、营养学和生物工程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课题攻关组,深入训练现场,和教练员、运动员一起,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对世界田径前沿科技的跟踪研究,掌握最新动态进行分析处理,为教练员训练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减少盲目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将科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一定要将田径奥运备战建立在一个高科技的平台上,尽快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运动员特点的科学训练新路子。

8.建立完善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培养科研型教练队伍。

美国竞技体育的成功证明了教练员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他们进行科学训练的能力,也决定了运动员成绩的好坏。为使我国田径运动得以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重视教练员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田径教练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在逐步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练员不能让人满意。目前,我国田径教练员大多来源于退役的运动员,他们普遍存在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理论水平低,特别是科研能力不强,容易产生创新能力差、学习掌握新知识慢、科学训练能力低的通病。为此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在培训的形式上可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国家应在继续办好和完善现有培训班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练员自学教材,供广大教练员自学使用,同时,应逐步建立教练员上岗制度,定期对教练员的文化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及格的教练员,应暂停其担任的教练工作。此外,要在招纳人才方面出大手笔,不搞论资排辈,敢于启用年纪轻、学历高、有创新精神的科技型的教练人才,把他们尽快充实到国家、省、市一级的运动队中去,使全国田径界形成科学训练的局面。同时,还要加强在岗教练员的继续教育工程,不断更新知识,交流心得,进一步提高执教水平。

四、结 论

中国田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捷报频传,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夙愿;但是,自从广岛亚运会以后,中国田径运动开始出现不尽人意的滑坡状况。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能够培养一批与世界田径强国争金夺银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发展策略:必须采取加大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延长田径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建立以小学、中学为基础,大学提高的递进培训方式;实行教育、体育、学校共建田径人才培养基地,走“体教结合”之路;合理布局田径基地,大力挖掘后备人才;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奥运战略意识;摒弃“松散――联邦制”的训练体制;加强科学训练;建立完善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培养科研型教练队伍等。目前,田径水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体育运动总体水平继续提高的一大薄弱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而引起和导致的。那么,如何保持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使之得到持续提高,使之与欧美田径运动员一样,保持较长时间的运动生涯?这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研究并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田径发展和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出路和模式,是田径界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田径打好翻身仗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杨 洋.从第28届雅典奥运会试析我国田径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5~77

2 叶仲淼.我国田径运动现状剖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4(3):87~90

3 王跃新.限制田径运动比赛成绩的因素[J].体育科研,2003(5):39

第3篇:田径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考体育;教学;田径训练量;田径训练强度

在进行高考体育田径教学时,必须根据参加训练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相对应的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传统的高考体育田径训练中,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体育老师往往采用高训练强度、高训练量的训练方式,对学生的身体和神经系统伤害较大,也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1]。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考体育田径训练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合理科学的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才能达到高考体育田径训练的效果,才能促使高考体育中田径专项取得好成绩。

1.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系

在高考体育田径训练中若减少了田径训练强度,那么训练量就必须增大。专业调查研究发现,短跑训练强度若减少40%,则训练量必须增加4~5倍。在高考体育田径训练中,当训练强度减少时,运动员可以跑出更远的距离,但无法突破某个训练极限,但对于短跑和长跑训练效果就相对甚小。若在高考体育田径运动训练中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相应的减少,则会破坏训练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平衡,造成的训练者有强烈的紧张感,影响训练者的身体健康[2]。所以合理科学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才能够发挥最佳的高考体育田径训练效果。

2.影响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主要因素

2.1 社会对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影响

高考体育田径训练是我国培养田径教学老师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方式,然而,根据最近的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社会对于高考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关注甚少,加上对高考体育田径训练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关于高考学生田径训练的报道喝研究很少,学生参加训练只为高考体育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而已,长此以往势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我国高考体育田径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2.2 家庭对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影响

大多数家庭都不注重学生的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片面的认为只有参加田径比赛或者通过田径训练求学的学生才需要考虑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这种思想导致很多家庭不支持甚至反对学生参加科学的田径训练,严重阻碍了田径训练的教学和发展,也不利于高考体育中田径训练的持续发展。所以家庭因素对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有着重要的影响。

2.3 体育教师对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影响

高考体育教师在田径运动训练担任组织者和总指挥官的重任,对学生的高考体育田径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体育教师对高考体育田径训练的认识模糊和一味追求高考体育成绩,导致田径训练方法落后,对高考田径运动结构及训练内容不能彻底领悟,从未无法明确把握学生的高考体育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

3.如何有效提高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3.1 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要完善田径训练制度

高考体育田径训练教师要使训练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相互融合,处理好田径训练和紧张文化课学习之间的矛盾,使高考体育生平衡发展,高考体育田径训练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研究高考体育田径运动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以制定出更加适合高考体育田径训练科学的训练模式。

3.2 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要确保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适度性

在高考体育田径训练时,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好田径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要使二者处于平衡状态。高考体育田径训练追求的最终训练结果是高考成绩,只要保证田径训练过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让高考学生取得良好的训练成绩。所以,在日常进行高考体育田径训练时,必须把握好高考体育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平衡,在重视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方式时,也要兼顾训练量。才能帮助学生在高中体育田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3 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要确保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结构性

高考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参加田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好合理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这就要求高考体育田径训练教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计划,田径训练强度要适中,田径训练过大的话,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学生身体很容易造成软组织拉伤,当受伤时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留下影响身体健康的后遗症[3]。而田径训练强度过小的话,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既浪费了训练时间,还容易造成学生训练疲惫,也很难在高考体育田径项目上取得较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我国高考体育田径训练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改变传统田径教学和固有观念的影响,才能让考高体育田径教学取得卓越的成果和成效。这就要求高考体育田径训练必须要合理的分配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不可偏重其中一方。同事也要求社会、家庭和田径训练教学者能对高考体育田径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解决当前高考体育田径训练中潜在的隐患,通过不断革新和健全高考体育田径训练的现状,让更多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受益于田径训练,最终实现让参加高考体育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献摘要:

[1]张大超,孟建斌.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研究进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56-57.

第4篇:田径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我国青少年 田径后备人才 培养体系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61-02

一、问题提出

田径运动是奥运会上影响最大、金牌总数最多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不仅直接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田径在北京奥运会上47块金牌的分量使得田径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在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只取得了两枚铜牌,可见我国田径的后备人才培养也就成为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社会缺少了田径,就缺少了活力;田径,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虽然现代田径运动中国进入仅有百年多的历史,但是中国的田径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仅有几个项目冲出亚洲,这是中国田径界的最大悲哀,也是中国田径界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田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田径界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也是几代中国田径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一直追寻的问题。经过科学研究认为,中国田径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着重就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一下探讨,因为现代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水平和素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田径未来的走向。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

三、讨论与分析

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田径训练系统性存在问题

传统的田径后备人才训练是少体校――体校――青年队――体工队――国家队,形成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优秀的田径运动技术、训练思想、训练方法与手段、管理体制已经大步走进国门,对中国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田径运动的训练体制开始有了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①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国家队。②少体校――体校――青年队――体工队――国家队的训练模式。其中,模式①目前刚刚有所起色;模式②基本上占据大部分江山。众所周知,真正成为能够代表国家上场参加世界大赛的田径后备人才是在训运动员的百分之几,田径后备人才的成才率不高是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那么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的系统性存在问题。没有一套适合中国青少年特点的切实可行的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也是影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的系统性问题的症结所在。

2.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文化素质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

田径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体育文化,其深刻的内涵体现在田径比赛与欣赏过程中,运动员创造出的动态美感,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欲望,促进人类的交流,并不断地创造出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但是,中国近一个世纪的田径发展史和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史证明,一个没有文化素质的田径后备人才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中国的田径运动实践证明,中国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2008年奥运会取得金牌总数第一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着力进行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

3.田径教练员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

研究表明,中国田径除了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从业余体校到专业队、再到国家队几乎都是田径后备人才退役后改行而成的。因此,经验训练是中国田径运动训练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影响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尽管,中国田协每年都进行田径教练员各个级别的上岗培训,但是,真正能够提高的教练员有几个?短期培训只能解决方法和手段问题,而长期培养才能解决训练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风格的形成问题。一名田径教练员的素质与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实力与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例如,2006年辽宁省省运会上,就因为某代表队在比赛前期给青少年使用违禁药物导致该代表队被禁止参赛。这也是教练员在培养青少年问题上没有考虑运动员以后的发展,只要求在当时为自己取得成绩,而使运动员从生理、心理和身体上遭到了破坏。因此,提高田径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与执教能力,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长远作用。

四、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对策的理论探索

1.早期专项化训练要与文化素质教育同步进行

世界田径运动发展表明,早期专项化是田径运动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但是,早期专项化训练必须同时要与文化素质教育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智力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和创新思维;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体育道德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文化的理解、创新、表现和守法;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和表现美与创造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田径文化应该理解为人类的田径运动实践活动及其一切成果,它一方面对象化为田径运动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又主体化为田径后备人才身心结构中的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等)。因此,田径运动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将田径文化这一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成果,以象征性的符号系统,通过青少年自身的工具性操作和主动性构建,内化在心理层面,积淀与身心组织之中,从而形成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实践证明,田径运动训练与文化素质教育脱节,就会出现田径后备人才的盲目、盲动等过激行为,有的甚至触犯国家法律。

2.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摸索出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技、战术特色,从小就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田径界积极引进了一批国外教练员,确实给中国田径带来了先进的思想、经验和训练方法。但是我们不能照葫芦画瓢,一味地搞拿来主义;要想发展,就应该创新,就应该按照中国青少年的特点,大胆地扬弃,摸索出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技、战术特色,从小就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径运动的技、战术特点,给世界一个惊喜。

3.在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田径运动技能的系统培养。

调查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大、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田径项目教学的比重十分微小,连最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尽管把田径列为必修课程,但是各学校真正上田径的几乎寥寥无几,导致大纲中对田径运动教学要求的系统性难以体现,谈何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因此,在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田径运动技能的系统培养,才是真正提高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4.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训练体制

没有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谈何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训练体制?那么,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首先应该进行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进行青少年田径运动的理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教学,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才能为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奠定基础。这里也要明确,建立健全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不仅要建立体制,也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既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田径裁判员,也要培养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田径教练。否则,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只能成为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

五、结论与建议

1.结 论

传统的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下的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少年田径人才,为中国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创造奥运辉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下的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优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样就相继出现了教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式”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种)、中学到大学体育的“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第三种)和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第四种)。研究已经发现前两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较多。第三种优势明显,第四种正在摸索发展。

那么,把青少年田径俱乐部发展成真正能够为国家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职业化模式的人才培养基地,还需要实践的不断探索和理论的总结,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课题组认为,这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大有前途的。问题是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转型期,方方面面的矛盾需要协调和解决,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的投入还不是很大和很多,还需要积极的引导。欧洲人100多年前办到的事,中国人现在已经能够办到,只不过还需要些时间。中国田径期待着雄踞世界田坛,傲视欧美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2.建 议

中国正在走向富强,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正在改革,尤其是中国社会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田径运动起步晚于欧美,但是发展较快。通过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认为目前存在四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可见,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态势,并且各有优势,各有千秋。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将把体育的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上来,举国体制下的“金字塔”还能够存活多久,值得思考。那么,解决矛盾,扬长补短,将四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经验和优势组合起来,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社会力量办和大中学校办为主导,实行“体教结合”应该是体育和教育部门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共同职责,也是今后优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大事所趋。

参考文献

1 冯建中.大力推进“体教结合”[J].体育科学,2005.25(2):3

2 刘 明等.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及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59~61

3 杨展加.“竞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84~87

4 薛春林等.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5):92~95

5 张贵敏.我国田径运动的困境与出路[C].2003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培训班讲稿汇编,2003.4

6 王 健等.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回顾、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C].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7~1998),1999.6:112~121

7 孙 岩等.我国业余体育训练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3.10(3):113~114

8 曹 .全视角审视传统体育校[N].中国体育报,2005.8.24

第5篇:田径训练论文范文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上海市青少年田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上海市田径项目开展情况与面临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举措。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青少年田径发展现状的调查,旨在找出上海市青少年田径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切实提高上海市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其田径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上海市 青少年 田径 发展现状

一、研究目的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也是在体育运动中开展最早的一种运动项目。各国田径运动员在其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水准及其在世界田坛的地位[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由此可见,青少年体育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及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关乎体育强国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选取上海市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前瞻性,对于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借鉴性[2]。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线索引,利用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等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为本论文提供理论支撑。

(二)专家访谈法

在实地的考察过程中根据研究内容深入咨询相关专家。

(三)逻辑分析法

对查阅的相关资料与专家访谈结果进行全面的整合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根据注册资料统计,目前上海市有17个区县开展田径项目,注册的青少年运动员共有1972人,其中男子运动员1158人,女子运动员814人。开展的小项短跑、跨栏、全能、标枪、跳远、铅球、铁饼、跳高、撑杆跳高、中长跑等(链球、马拉松、竞走项目未开展),开展田径项目各级各类体校共有23家。

(二)面临问题

从目前上海田径项目的开展情况来看,田径作为基础大项,要有所发展和突破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一、二、三线运动队项目设置不全,一些国家队的优势项目上海队目前还是空白;二是教练员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缺少引领项目发展的领军人物;三是人才厚度不够,二、三线的招生难已经影响了田径后备人才的储备;四是竞赛体质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发展目标

1.做大做全项目

目前全运会田径项目共有47个小项,结合上海田径现有项目及教练员现状,将从二、三线开始布局设项并逐步推进到一线。

2.力争成绩突破

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要继续保持优势小项的发展(如短跨),同时挖掘新的亮点(如在2013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许双双一人独夺2名中长跑金牌)。

3.发现优秀苗子

建立田径优秀苗子数据库,通过集、试训等多种途径,跟踪、挖掘一定比例的优秀田径苗子。

4.提高教练水平

要加大对教练员的培训力度,进行定期的培训,全面提升教练员的整体素质。

四、建议

(一)注重优秀田径苗子选拔

1.组成专家选材小组。与市田径协会合作组成由田径教练组成的专家选材小组,全年不间断地赴各区县物色选拔后备人才。

2.实施“周末训练营”计划。在寒暑假开展优秀田径苗子集训,同时实施优秀田径苗子“周末训练营”计划,分项目、分年龄段利用周末来训练。

3.制定观赛制度。组织教练员观看上海市举办的全部青少年田径比赛,发现优秀田径苗子。

4.建立外省市田径苗子培养点。与外省市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专人赴外省市进行选拔,发现引进优秀田径苗子。

5.加强对优秀田径苗子的全方位保障。

(二)加强教练员的业务能力

1.组成专家监督小组。实地指导教练员训练,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2.着力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学习。通过综合考察和选拔,选派优秀的年轻田径教练员同运动员一起赴田径强国进行学习和培训。

(三)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

体教双方加强协作,通过教育托管、文化督导、运动员赛前文化测试。开展体校教研中心组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聘请体育和教育方面的专家,组成市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组开展体校文化教育督导。

(四)进一步完善竞赛体制

必须要加强对现行竞赛制度的深入改革,确保比赛活动的质量,促进青少年田径训练沿着健康持续发展[1]。具体举措有:1.由原来的一站身体素质测试赛增加至两站,目的是为了鼓励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2.增加丙组(12-13岁)的三项全能(跑、跳、投),目的是为了防止运动员过早专项化;3.完善年度总决赛的赛制,由年度积分排名前十六名的运动员参赛,旨在营造一个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竞争的氛围。

五、结论

总而言之,青少年田径训练在我国体育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不断地加大投入人力物力,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技术和青少年的训练技能,解决训练中客观存在的矛盾问题,更要注意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而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对于培养上海市田径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方式,制定全面详尽的相关方案政策,解决好调查研究中暴露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淑奇.我国田径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12.

[2] 冉强辉.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22-127.

[3] 解宝枫,张金波,张淑梅.青少年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

第6篇:田径训练论文范文

摘 要 根据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能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需要,针对田径专选专业的特点,专项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能力。在对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当前专选学生能力的现状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迎合当代社会对田径专选学生能力的要求做出的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

关键词 田径专选 能力培养 优化设计 实验研究

一、前言

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身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及自我提高各种能力的方法。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但限于教学实践和环境,只能从中选取主要的、学校范围内可以实现的能力。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各种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来看,对田径专选人才来说,学校对田径专选学生一般是从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进校综合培养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三、田径专项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依据及过程设计

(一)田径专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

教学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的最基础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掌握田径项目技术的同时,熟练教案的撰写,学生对教学方法手段不但要灵活运用,熟悉完整教学过程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训练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是能完整制定训练计划,掌握训练方法,做到应才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科研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文章形式反映出来的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是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掌握基层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的组织编排,田径各项目的裁判工作。

(二)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结构设计

1.教学结构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主要是教学内容、计划、方法手段以及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内容改革安排教学计划的,传统的教学能力培养中教学进度计划与课时计划大多是重视技术掌握程度,对技术教授过程细节有详尽的规定,但对能力培养是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不够重点强调。而教学优化设计的思路是,调控教学时空因素的协同关系,在教学计划中预留综合素质培养的时间并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以保证完成这一部分教学任务的工作能实际操作;教学方法是保留和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是在保留、改造和更新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使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的,一些应用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自学辅导”模式、“探究发现”模式、问题模式、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录像反馈教法等,抽取这些教学模式、方法中适用于本课或某阶段教学内容、任务的设计过程和思路,综合运用于田径教学实践中;确定教学总目标,根据项目特点和培养任务设计单元目标,使教学任务层次分明,利于诊断和反馈调控。单元和阶段不宜划分太多,目标不宜设置过多过细。

2.训练能力优化设计

田径专选学生训练能力是对运动训练知识与能力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设计。知识结构主要是在课程改革前提下,将课程分为理论课、教学课、训练课,制定各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如理论课主要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起源与发展、田径运动的价值、田径各项技术原理等;教学课主要使学生掌握田径有关项目技术教学方法与运用田径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训练课主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田径项目的课余训练方法与手段。实践能力结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实习组织课余训练,在实施阶段制定技术训练、综合素质训练课计划,理解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包括技术的改进、运动负荷的安排、专项能力的提高等。

3.科研能力优化设计

科研能力过程设计是根据科研具备能力、培养手段和阶段目标来设计的。田径专选学生具备的科研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文章形式反映的。正确、有效地阅读资料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基础,有目的的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做摘要,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专题分类。教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重要措施,学生能够明白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教学笔记、训练日记以及教学和训练总结是对知识的积累;阶段目标首先是学会文献综述的撰写,论文选题的确定,到开题报告,问卷设计和教学实验,一个阶段一个目标完成。

4.竞技组织与裁判能力优化设计

竞技组织与裁判是教学内容、培养方法与效果检验来进行设计的。田径专选学生的竞技组织与裁判能力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田径竞赛组织工作、田径竞赛规则、田径竞赛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田径竞赛裁判方法和田径场地设施等5个部分组成。其中规则是核心,裁判工作是主体,竞赛组织、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室保证,场地器材设施是基础;教学采用单元分散式与集中讲授式相结合的综合式教学法,结合田径专项学生和课程实际情况,在田径各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分单元安排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法的教学内容,对各单元教学中未涉及到的竞赛组织等内容,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临场裁判能力,在田径课的教学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参加计时丈量成绩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操作能力,在举行的校运动会以及相关比赛都可以让学生实践,教师主要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效果检验是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裁判,对学生的裁判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是田径裁判理论知识书面考核以及学生参加田径比赛裁判工作的表现和工作质量的考核。

四、结果与分析

(一)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体育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品德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等。田径专选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从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来做优化设计的,符合了当代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二)优化设计培养的综合能力能符合社会需求

田径专选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科研能力、训练能力、教学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健身能力。在教学能力中最欠缺的是讲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示范能力、组织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在运动训练能力中最欠缺的是制定训练计划能力、训练评价、专项技术、训练方法的运用、科学选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日趋多元,田径专选无论是从体育还是师范的层面,注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项,遵循系统性、先进性、渐进性等原则,能力培养优化设计构建的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支柱,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体育专业实践体系。

五、结论

(一)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根据对学生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的培养目标对课程改革分析进行优化设计,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内容、方法以及目标诊断、检验做出调整设计,力求田径专选学生综合能力更加突出。

(二)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方向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体系、方法手段上,优化设计是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计划,使得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竞赛组织裁判能力是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阶段目标检验的完成指向最终目标,从而保证能力培养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平,陆静,焦铁仁.田径教学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167-168.

[2] 董广新.田径教学过程优化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3(24):109-111.

[3] 王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北华大学体育学报.2010:38-39.

第7篇:田径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业余;体能训练

【分类号】G82

一、身体功能训练概述

1、身体功能训练的内涵

身 体 功 能 训 练(FunctionalTraining)历史悠久,如古欧洲的医疗体操、中国古代的导引术等,其主要功能是医学康复治疗和健身。现代身体功能训练主要起源于美国等欧美体育发达国家,是一种全新的体能训练理念、理论。由于当代欧美等国的职业体育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影响,及其在职业体育市场化的蓬勃发展和密集赛制的大背景下,对职业运动员伤病、康复、竞技状态保持及职业寿命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功能训练得到迅速发展。广义的身体功能训练是以促进人体特定功能恢复为目的,提升身体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表现的专门设计的一种身体练习,通过各种健身方法手段来提高人体的功能能力。目前这种身体练习方法手段,在国外大众健身和军队训练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在我国各健身俱乐部中也被积极采用。在竞技体育训练领域中运动训练也概括在其“活动表现”的身体练习中。有关专家和学者认为:功能训练是一种注重身体基本姿势和人体动作模式,整合各项素质用于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运动链、恢复与再生等环节系统性优化,达到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

2、身体功能训练的理念

根据美国著名康复专家格雷 .库克“训练动作能够完善肌肉,而训练肌肉不能改善动作”的观点,在身体功能训练中注重动作而不是肌肉;稳定性和灵活性是功能训练的基础,在功能训练中着重解决的是身体的不对称、不平衡、不协调;稳定性和灵活性也是人体动作模式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功能训练强调构建正确“动作模式”的控制力和精确性练习,强调训练中本体感受器的参与,在负荷与速度的变化的过程中完成动作;功能训练同样注重机体的主动恢复和再生训练,认为休息和训练同样重要。

3、身w功能训练方法手段的运用特点

身体功能训练方法手段在训练中的运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训练中更强调躯干核心肌群、拮抗肌和大肌肉的均衡发展,而不是强调某一具体动作中的四肢肌肉力量的过分发展;强调脊柱力量的控制、平衡和稳定性;强调能量在动力链上的有序传递,注重多关节肌群的协调和均衡,使全身肌群参与一体化;强调在外载负重的力量训练前用自身的力量进行训练;在训练关节灵活性前训练关节完整性;在训练主要肌群前训练协同肌;在训练力量耐力前训练绝对力量;在训练速度耐力前训练速度本身;在强调各种功能器材的应用,而不拘泥于单关节的力量组合器械;强调训练后及时的恢复放松和进行再生训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我省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为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在网上查找与之相关的期刊、杂志、硕博论文等,对相关的政策、法规、宣传、新闻等时事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并做好分类, 全面了解当前亲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的状况。

2、访谈法

对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走访,了解训练中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为论文提供现实的资料支持。

3、逻辑分析法

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概括、总结、分类,结合走访调查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演绎、比较等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资金支持的影响

经费是物质保障,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资金支持是弥补政府拨款严重不足的重要支撑, 积极倡导田径业余训练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对家庭的健康科学生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力宣传社会资金的融入。 现代化的田径训练是科学的训练,是科技的挑战,是资金支持的体现。 此外对教练员的工作强度、工作的成绩应有相应的资金对应,解决教练员的家庭经济来源,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2、现代化科技的影响

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相互制约, 相互发展,共同促进。 在具体的训练中,积极吸取外界的精华,将田径运动的新的研究成果尽可能运用到训练中。 打破原有的传统的训练模式,靠感觉、靠经验,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严重的影响着训练效果的实施。 要有先进的科技训练器作为训练辅助手段,进行科学的技术诊断,避免出现损伤和疲劳。 学会用科技来训练,向科技要成绩。

3、后备人才的影响

田径业余训练在当今社会处于少年与青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衔接不起来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它的快速发展。 不断挖掘青少年运动员的内在潜能, 把提升后备力量的培养放在了很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上,青少年田径后备力量的不断壮大,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程度,现代化的科学训练是各个国家所向往的。

4、环境因素的影响

4.1 训练环境的影响

在具体的训练中会出现器材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器材更新慢。 走访得知,有的起跑器根本就不能用,每次训练使用时,都要提前维修,以保障训练的正常进行;有的上力量的杠铃杆两头的固定是坏的,每次上力量都得多人保护,严重影响着训练的效率和训练的成果。

4.2 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是运动员永远的港湾,一定程度上是运动员的精神支持和物质保障,家庭的大力支持,家庭的和睦相处,是运动员认真投入训练的基础。 社会的发展时刻影响着田径运动的发展,从而影响田径业余训练的训练成果,国家要给予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法规、宣传等等。

结束语

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是学校运动训练内容之一,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措施。通过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好又有田径运动专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全面发展学生身体,提高田径运动成绩,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体育强国的目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必须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使各系统的机能能力及身体素质获得明显发展和提高,以适应田径运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婧. 潍坊体校青少年中长跑项目训练安排特点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4.

[2]王长浩. 河北省业余体校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与预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8篇:田径训练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8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5-000-02

摘要研究与探索江苏省田径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对推动江苏田径后备人才建设,促进江苏田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提高我国整体田径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薄弱项目人才培养与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是江苏省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建立现代训练指导思想、强化教练员队伍与后备人才建设是江苏田径立足全国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江苏省田径现状发展对策

在江苏田径运动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战绩。周春秀、陆斌、江帆、林向前、孙雅薇等人都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亚洲乃至世界田径比赛,其中,周春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以2小时27分06秒的成绩获得女子42公里马拉松铜牌;陆斌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以10秒25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金牌,江帆在2011年,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13秒47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他们成功地证明了江苏省田径在世界田坛范围内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2014年,随着青奥会的成功申办,世界将赋予江苏田径新的责任使命,这对检验江苏田径后备力量提供了一次重要契机。本文根据目前江苏省田径运动发展态势,客观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不仅对促进江苏田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江苏田径后备人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积极备战南京青奥会,为江苏田径长期立足全国并形成健康的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江苏省田径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径赛项目水平优于田赛

从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与第十一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成绩的分布情况看,虽然江苏径赛项目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其田赛水平与其他省、市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如:链球、撑竿跳高及全能项目上,一直以来人才匮乏的现象比较严重,反观跳高、跳远及标枪等项目也勉强与其他省、市地区的同期水平相持平,毫无优势可言。目前,江苏田径运动水平在全国领先的地位正随着其他省、市地区田径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而受到挑战。

(二)女子项目水平高于男子

一直以来,由于受举国体制的侧面影响,阴盛阳衰的现象在我国体育运动中普遍存在。尤其在田径项目上表现的更为突出,从江苏体育代表团近二届参加全运会田径比赛所取得的成绩看,女子项目运动水平远超男子,这不仅是江苏田径在未来发展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田径所面临、且必须攻克的一道重要难关。如何使江苏田径运动项目水平均衡发展,需要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及科研人员为之付出多方面的努力。

(三)青少年水平不亚于成年

对照历届青少年省运会与全运会田径比赛成绩可以发现,青少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的水平相差不大,这并不代表江苏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已具优越性,反之,我们应该正确的理解和清楚的认识这一现状背后的隐性问题,这说明在江苏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与培养中存在着拔苗助长的现象,这对其成年后运动成绩的再度提高将产生极大的阻碍,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四)理论研究滞后于运动实践

从理论上讲,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从目前江苏田径的科研状况来看,出现了理论研究滞后于运动实践的发展态势,这非但不能给运动实践提供有力的科学参考,而且也降低了科学化训练的重要价值,因此,要建立正确的科研理念,进一步加大科学研究投入,真正意义上实现用科学研究指导运动实践的重要工作,促进江苏田径运动的合理发展。

二、江苏省田径运动发展对策

(一)加大对江苏省田径薄弱项目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科学化训练程度

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是体现科学化训练的程度重要标志,首先要正确理解“三从一大”的训练思想,把握好训练量与强度的比重,处理好恢复和训练这两个关键问题,使运动员的训练符合训练规律和专项特点要求。其次,必须加大对薄弱项目人才的培养力度,从选材、训练到输送要形成一套系统、长效的培养模式。此次之外,要根据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提高训练的质量与效果。

(二)完善江苏省田径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与能力,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质量

教练员是影响体育事业发展十分重要的因素,应进一步强化教练队伍的建设质量,使江苏省田径界尽快涌现一批“复合型”优秀教练员。重点项目的教练员要不断接受不同的培训,包括各方面专家对教练所进行的专业岗位培训,完善教练员队伍的执教水平与能力。同时,要增加同一项目教练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使理论联系实践。此外,教练员应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庸者下、能者上”,大胆吸收一些富有创新意识,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年轻教练员。使江苏田径师资队伍从根本上得到长足的进步。

(三)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应是江苏省田径未来发展的突破重点

田径是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在身体强壮程度上与欧美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那么,江苏田径的契机和切入点又在哪呢?从历届江苏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成就上看,技能主导类项目是江苏田径的优势项目。江帆、孙雅薇等人也充分证实了跨栏跑以及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应是江苏田径未来发展的突破重点,同时在其他薄弱项目上借鉴其他省、市地区的成功经验,在技术训练上狠下苦功,以此来弥补身体能力上的不足。要彻底转变“重体能,轻技术”的落后观念。

(四)建立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现代训练指导思想

随着田径运动的蓬勃发展,运动员将面临着更多的参赛机会,比赛期越来越长,准备期和调整期大大缩短,马特维耶夫的传统周期理论已难以适应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教练员对传统周期理论进行研究、改进和完善,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多个中、小周期组织训练。近几年,国内许多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参赛次数平均可达10余场,这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比赛经验以及连续比赛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建立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训练指导思想,促进江苏田径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整体提高。

(五)开辟多种渠道,拓宽路径,稳抓田径后备人才建设

金字塔式的田径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体现了人才成长的数量、质量层次与等级的变化规律。从启蒙阶段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训练水平的提高,把前一个较低培养层次的优秀者选拔到较高的培养层次中。这样各级人才数量从多到少,人才质量从粗到精,人才层次从低到高,逐级选拔,最后产生佼佼者。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应借鉴其它项目,开辟多种渠道,选好人才、练好人才、出好人才,为备战青奥会,奥运会以及增加运动员运动寿命提前打好基础。

三、小结

江苏田径运动水平在全国领先的地位正随着其他省市及地区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而受到挑战,为此,一定要研究实质。首先,要解决好江苏田径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从点滴落实,使江苏田径运动水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迈进,其次,要根据目前江苏田径运动的发展态势,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形成一套系统、长效、健康的发展模式,为江苏田径立足全国奠定实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志雄,王保成.奥运战略与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培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1.

[2]刘明,冯晓玲,李双军.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及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2):57-61.

[3]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第9篇:田径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田径运动 人才培养 体育竞技

一、田径运动的简介

田径运动是体育竞技运动当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主要分为田赛和径赛两大类。其中田赛主要是指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类以及投掷类项目,例如跳高、跳远、撑杆跳、铁饼、标枪以及链球等;径赛主要是指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类以及跑步类的项目,例如竞走、跨栏、接力、马拉松以及中、短距离跑等。从田径运动的项目可以看出,它是现代竞技体育中占有是非重要的地位的,而且在各种大型赛事以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田径运动也是赢得奖牌数量较多的一个项目,由此可知无论是是从竞技水平以及观赏程度上来说,田径运动都是一项极具魅力的体育运动。

二、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田径管理体制不健全

田径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制约田径运动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的田径管理体制是田径管理机构设置、权限划分、田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以及制度的总称,是实现田径运动总体目标的组织保证。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体育工作都是由政府包办。这样一来就行成了政府既是管理体育的主体,又是办理体育的主体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尤其是田径运动走向职业化的道路,从运动员的选拔、训练、比赛甚至与生活作息都有政府的介入,从而压制了社会各界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功能以及宏观调控的作用。

(二)田径训练水平不高

田径运动的训练水平是运动员取得佳绩的重要保证。在田径训练当中强调的是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的运用,通过合理的运动技战术将运动员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以便于发挥运动员的内在潜力。而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运动员掌握、提高以及完善这种技战术的运用能力,但是从实际训练的效果来分析,目前国内的一些省市区的基层训练指导员很难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对运动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这些教练大都是专业运动员退役后直接进入到教练员的行列,这些退役的运动员虽然具有十分丰富的田径运动经历以及比赛经验,但是对于田径运动专业的理论知识、科学的运动规律、先进的训练方法以及运动学方面都缺乏深入研究,不具备较深的理论功底自然也就无法从本质上提升田径运动员的整体水平。

三、促进田径运动发展的对策

我国要想从一个体育大国发展成为体育强国,就需要对各个体育项目进行群方位的发展和提高,使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而其中尤以田径运动最为重要,以下就对促进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对策进行详细探讨:

(一)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科技含量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领域都离不开科技的应用,这其中也包括田径运动的训练工作。对于提高运动员训练科技含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可以分为训练的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以及科学化训练现和对策的研究两大部分。其中对于训练的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化研究虽然在国内已经有所涉及,但大都局限于一些描述性的研究,真正具有实践性以及创新性研究并不多,所以需要向专项化、应用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我国的田径运动训练方面,应该进行科技的投入,能够从实际上帮助教练员解决一些技术性难题,例如田径运动员的营养补充与体能恢复的问题、心理调节问题、关键性技术的掌握和改进等问题。通过运用现代高尖端科技从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到体能恢复,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以及田径远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训练结束后的体能反应。

(二)大力发展以赛代练的模式

以赛代练的培养模式就是将训练和比赛的有效结合在一起,让运动员通过比赛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以及调整。伴随着世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大型的比赛越来越密集,这对于运动员来说训练的时间就会相应的减少,这就使得一些运动员很难在如此密集的赛程中调整好自身的状态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所以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提升田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就需要对传统的训练方法进行革新。通过以赛代练的模式让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比赛节奏,将其视为专项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使运动员的田径水平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需要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让运动员不断地积累比赛经验强化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使我国的田径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综合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各项体育赛事在世界赛场上不断地取得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可体现,我国的体育事业呈现出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虽然面对如此蒸蒸日上的局面却需要认清形势、进行合理定位,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田径运动在个别项目上已经有所突破,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田径运动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所以要想提高我国的田径水平,就需要对当前整个田径运动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长远目标的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促使我国田径运动稳固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淑奇.我国田径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2]沈丙妮.中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李剑.中国田径运动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