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

第1篇: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效果和体会

我科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预防监控管理模式1年多来,取得了护士与患者互利的效果,护士的风险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护士在行吸痰、拔管等操作前主动告知患者,得到患者理解和配合,患者及家属的投诉和纠纷明显下降,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非计划意外拔管由2006年342例中39例非计划意外拔管。2007年375例中28例非计划意外拔管。2008年降至6例。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由2006年79.2%,2007年84.5%,2008年92.8%。

讨论

第2篇: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PDCA循环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提出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PDCA循环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科学化、标准化的一种管理体系[1]。跌倒是指患者突然发生或非故意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应用PDCA循环,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的评分结果,制定不同的护理重点。评分≥10分,属于高危上报者,采取相应预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小儿脑瘫16例,脑卒中患者18例,脊髓损伤患者6例;选取2016年7月―12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小儿脑瘫15例,脑卒中20例,脊髓损伤患者5例,两组病员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跌倒的发生,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法。

1.2.1 P:计划(plan)对新入院病人均使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评分≥10分为高危并上报的患者,责任护士按照评估频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落实预防措施,评估单上有评估护士、质控护士、患者家属签字确认。

1.2.2 D:实施(do)

1.2.2.1 护理部定期对全院护士进行预防跌倒培训,科室再次培训使全体护士能熟练掌握如何使用预防跌倒的评估单。每位患者床头均悬挂警示标识(床头牌插入“安全警示”:防跌倒坠床),评分≥10分患者的腕带有警示标识,加强巡视,做好护理记录。

1.2.2.2 防范措施落实到位:①各病房厕所、台阶贴防跌倒温馨提示;②脑瘫儿童的病床四周加贴塑料软垫;③厕所左右加扶手;④清洁工及时处理水渍;⑤严格床旁交接班;⑥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评价宣教效果;⑦治疗师负责病人的接送工作;⑧行走训练时,家属与治疗师双人陪同。

1.2.2.3 评估频次: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再评估;转科后重新评估;手术后当班评估;住院1月评估一次;病危、大于或等于21分三天评估一次;病重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1.2.2.4 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应迅速采取应急预案,实施救助措施,向护士长汇报,24h内上报不良事件到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讨论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1.2.3 C:检查(check)质控护士对评估单及时检查,护士长观察护士工作动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病人的跌倒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有无及时动态评估,病人的依从性是否提高。

1.2.4 A:处理(action)每月召开护士会议,对于依从性差的病人及家属,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做再次计划,从而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X?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试验组的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康复医学科病区与其他病区有所不同,这里收治的大多为小儿脑瘫、脑损伤后的偏瘫患者及脊髓损伤的患者。患者本身有较多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及外在因素。因此康复医学科是发生跌倒的高危科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2]。PDCA循环管理,在康复医学科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既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也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第3篇: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血源性病原体;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nurses and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blood-borne precautions。Methods:100 clinical nurses on questionnaires. Results: The way the risk of operation are: scalpel、glass、needle scratch、 pliers、 etc。Conclusion:Soun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operation Ordinance to increase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of health care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risk of blood-borne infections.

[Keywords]Blood-borne pathogens;Risk Factors;Preventive measures

大量文献表明,医护人员为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发生的高危职业。多因诊疗、护理过程破损皮肤被病原体血液及体液污染、或针头及锐器刺破皮肤感染病原体。近年丙型、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急速攀升,护士职业血源感染风险增加,护士职业血源性感染风险因素探究及防护对策刻不容缓[1][2]。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临床工作护士100名。

1.2研究方法

依问卷形式,对护士血源性职业风险途径、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等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3.0软件展开统计分析。

2结果

2.1危险途径

问卷调研显示护士80次为锐器所伤,主要为手术刀片、玻璃、针刺划伤、钳子。见表一。

表一血源性危险因素列表

危险种类 刺伤次数 百分率(%)

钳子 3 3.75

玻璃 8 10.0

手术刀片 9 11.2

手术缝针刺伤害 11 13.8

注射器针头 16 20.0

输血(液)器的针头 33 41.2

2.2环境风险

医院血源性职业风险因科室工作紧张度与劳动程度的差异,护士所面对的风险亦不同,其风险发生率由高至低为:急诊科、普通外科、手术室、产科及内科与感染性疾病科。

2.3防护意识

护士防护风险意识低,加之业务不熟练、操作不当提高了受伤机率。伤后未正确及时进行补救,忽视了血源性传染严重性。一些护士不戴防护用具,忽略洗手,且未进行乙肝接种。皆护士易为血源性传染风险因素[3]。

2.4医护人员的风险部位

按风险程度依次为:手指、手掌、手背、脸部、眼睛、脚部。

3讨论

3.1加强护士自我预防意识

3.1.1强化护士职业防护教育

研究表明,护士普遍存在防护意识淡薄,操作戴手套仅14%。所以,强化护士职业教育首推为降低血源性风险伤害有效措施。可举办相关防护讲座,给予有关感染现场传授,引用各类典型血源性感染事例,对护理人员感染状况展开宣传教育,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预防意识,严格遵循护理职业操作规范,实现护士自我预防目的。

3.1.2普及护士职业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为洗手、戴手套。护士接触所有病人血液、体液时务必戴手套,且严格遵循针刺伤预防原则。于医疗护理操作之后,必须彻底清洁双手。护士被刺伤时,务必马上挤压伤口且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以碘酒及乙醇消毒;若严重受伤,必须同医院感染管理科取得联系,做好监测。

3.2加强行政管理

3.2.1卫生行政机构需拟定对医护人员职业预防管理的有关政策

我国相继出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制度,健全了医护人员职业预防措施,保障了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可因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预防研究起步晚,不具医护人员职业预防立法条件,若能完善对医护职业感染与防护的管理法规,则为临床医护者最大喜讯。

3.2.2医疗机构增强对医护职业风险的关注

加大血源性风险人力、物力及财力投入。制定相关防范制度,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科学管理,把职业防护列为质量检查范畴、提高其执行力。需构建职业风险报告系统,医护人员遇血源性感染风险时可向相关部门上报。

3.2.3职业防护管理的规范制度为减少针刺伤发生率的保证

组织医护进行针刺伤风险预防学习,规范医护工作操作流程、构建危险因素上报机制、针刺伤登记管理机制与防治效果追踪机制。

3.2.4增加急诊室编制、免费注射有关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有效率达96%~99%为防止HBV感染、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并且疫苗对丁肝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提倡医务人员乙肝表面抗原为阴性的皆接种乙肝疫苗。

参考文献:

[1]肖利伟.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及预防分析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38(6):385-386.

第4篇: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兵训练;训练伤;发生原因;预防对策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根本途径。新兵刚到部队,由于身体和心理素质不够成熟,随着训练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如不注意防护,往往容易发生训练伤,所以,扎实做好训练伤的伤治工作是新训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固然有偶然因素,但与教育、管理、医学监督等预防措施不到位和训练不科学等因素密切相关。

        1发生原因

        1.1身体及心理素质较差:部分新兵年龄较小,骨骼发育尚不完全成熟,协调性不够,肌肉韧带力量薄弱,受到高速牵拉使易发生损伤;部分新兵心理和生理年龄都还不成熟;有的新兵入伍前很少或者没有进行过体育锻炼,短期内还不能适应部队的高强度、紧张的军事训练;有的新兵思想过度紧张,甚至对训练怀有恐惧心理,对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课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动作难以做到位,使军事训练伤的危险性增加。

        1.2组训不科学:平时训练计划性不强,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随意增加训练强度、难度或长时间进行单调性训练;遇到上级检查或考核时,临时突击集训,随意超时、超强度、超负荷训练,使部分士兵训练时的动作协调性与准确性降低,从而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1.3带伤带病训练:由于基层新兵连队队部人员少,新兵骨干为了出成绩,提高政绩,营造军事训练的“热闹气氛”,经常让轻伤小病人员以及刚出院或半休、身体虚弱人员参加训练。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安排,常常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1.4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动作不规范:按照规定在每次军事训练前应先进行热身运动。但少数指挥员忽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训练时部分指挥员要求不严,未做到训练项目的示范动作,未讲解训练注意事项和要求,致使参训士兵动作不规范。另外,训练场地不够规范,有的训练器械固定不牢等,这些都常常是军事训练伤的直接诱因。

        1.5宣传教育不到位:军事训练前,卫勤防护和安全教育未落实;军事训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新兵缺乏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知识等,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伤预防知识的教育等,也是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1.6争强好胜:新战士年轻气盛,人人都有不服输的劲,生怕训练成绩差,让人看不起,于是有的新战士便不顾及、不讲究方式方法,一味“硬拼”,使训练强度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负荷,再加上要领不熟悉,动作失调、变形,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预防对策

        新兵训练初始,切忌求快求高,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循序渐进,按照先易后难,先弱后强的原则,各种项目穿插进行,切忌进行超负荷训练。在新兵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做到劳逸结合。

        2.1健全组织,适时检查指导:卫勤部门要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对军事训练伤预防工作进行计划指导,并协调军训、管理、宣传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开展工作,并对军事训练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适时对新战士的训练伤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训练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训练场地达标情况,训练伤发生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指导。一是检查各级对军事训练健康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指导部队真正把预防军事训练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制定科学的军事训练计划和与之相适应的军事训练健康防护教育计划,并检查组织落实和监督情况。二是检查训练设施情况,指导部队不断完善训练设施建设,杜绝带故障使用,及时整改训练场地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三是检查保障工作是否到位,指导部队加强对一线保障人员的培训。

        2.2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防护措施

        2.2.1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心理疏导,根据新入伍的战士不同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情况,搞好分类教育和个别疏导,帮助其克服对高难度训练课目的胆怯、紧张和恐惧,调整其心态,锻炼其意志,增强其心理素质。训练前要讲清动作要领,使新战士消除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从而减少或避免训练伤的发生。

        2.2.2防护常识教育。新兵开训前,组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军事训练伤的知识讲座,是新战士学习有关的人体生理解剖、运动生理学等知识,了解发生训练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2.3安全常识。通过黑板报、安全训练小手册等形式大力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教育新战士自觉遵守训练场纪律,训练操作规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令行禁止。使大家在训练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每一训练场所都能自觉做好训练伤的预防。

        2.3科学组训,循序渐进:一是训练要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大纲》的要求,针对新战士的接受能力,身体心理素质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要从少到多,先易后难,螺旋式渐进,避免长时间进行单一动作训练,不搞突击达标训练,严禁超强度训练。二是训练开始前,要引导新战士做好热身准备,热身训练应以身体做出汗为宜,并做好四肢及其他部位的活动,已增加关节的灵活性;训练结束后,应积极组织新战士进行身体放松活动,以使其体温、心跳、呼吸恢复正常水平为宜,防止出现肌肉酸疼和其他疾病,尤其是大量运动后不能立即停止。三是要为新战士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训练期间要加强新战士的膳食调剂,保证新战士能够获得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以使其及时消除疲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四是卫生部门应派医务人员经常深入训练场巡诊、送医送药、救治伤病员。管理部门协助卫生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训练中的问题。

第5篇: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管理; 防范措施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s; Risk management ,precautionary measure

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外科无疑是医疗行业中最具“高科技、高风险、高难度”特征的专业。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风险无处不在,且后果严重[1] ;因此,手术室风险管理是外科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各类风险,已成为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是医院质量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2]。下面就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现状和风险管理进展进行综述。

1 手术室的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

资料统计显示,发生“手术不正确”(包括手术对象、方式、部位、侧向错误)是手术室的最高风险[3-4]。分析手术室的各类风险因素是防范与处理风险的前提。

1.1 人员因素

①责任心不强或违规操作导致工作失误。如:手术物品准备不足:-术中器械物品缺失,操作不规范,或手术室物品挪作他用等,有的还造成严重后果。②护士经验不足导致执行不力.如:如麻醉苏醒期间病人意外坠床;摆放损伤组织或神经,插气囊导尿管损伤尿道,棉片裁剪过小造成点数不清等。接受手术的病人中高龄、年幼、危重、体弱比例增加,有的甚至同时接受多器官手术[5]。手术室护士若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不足或滞后,也致风险增加。

1.2 管理因素

①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加。如:聘用制护士比例日益增加,护士年轻化、流动性大,造成手术室人员经验不足或技能不高[6]; ②制度建立后不严格执行或以经验代替制度,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对婴幼儿、躁动者,没有针对性约束措施,易发生意外伤害。(3)培训制度落实不力,导致操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带教失控造成未经灭菌器械用于手术等。④物品和设备管理、使用不当,严重影响手术质量。如:特殊器械、手术物品(如人工韧带、瓣膜、关节或固定器材)准备不完善等等,造成手术延误;设备性能掌握不好,导致手术风险;手术器械核对和管理不规范,导致异物残留体腔;标本管理不善[16],责任心不强导致标本丢失等。

1.3 环境因素

手术间空气洁净度不达标,造成手术感染。如:湿式清扫措施未落实、参观手术人员太多、在手术间折叠或抖动敷料、空调净化系统未定时清洁、检修等等。

以上3种因素中,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员素质提高和规范化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根本。

2 手术室的风险管理原则

手术室护士作为病人手术的参与者、配合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在预防和处理护理风险以及规避或阻止手术病人风险中起到核心和关键作用。

2.1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成立手术室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高级职称护师、高年资护士组成,成员必须精通业务、掌握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价、熟悉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流程。工作重点在制定工作程序、流程和质量标准,发现护理缺陷和漏洞,建立相关预案。如手术病人接送流程、特殊病人防护、意外事故应急、批量伤员救治、麻醉突发事件抢救等,提高护士风险预控能力。护理部建立质量跟踪系统,组织各种检查或留言本、征询医生意见、召开手术协调会等,实施全程(网络)监控,保证渠道畅通及信息反馈的及时。

2.2 健全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实时上报风险事件建立护理零缺陷管理制度,制定年度风险管理计划、专科培训考核计划;制定专科操作程序/流程及评价标准、常见风险防护预案和公众意见汇集制度等;如制定《关于器械物品清点有误的处理程序》《手术室停水停电的应急预案》《关于骨科内固定材料的管理规定》等,提升护士应急操作能力。落实“手术风险事件”上报制。

除常规对发生的差错、事故必须呈报外,更强调对护理缺点、问题、意外事件、投诉或纠纷等的实时呈报,其目的:一是得到职能部门技术帮助,制定更缜密的补救措施;二是为风险管理组织进行全院性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寻找对策,杜绝类似事件。这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预警作用.

2.3 落实护理风险教育计划,提高风险意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教育计划,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效果。教育护士不仅要正确认识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风险,还要会预测随着时展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严谨慎独;工作中认真准确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若无把握,切不可盲目行事,使护士从思想上提高风险意识,树立正确风险观。

2.4 强化护士素质教育,提高防风险“免疫力”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成正相关。抓好护士的素质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免疫力”。素质教育,要延续终身。要鼓励在职教育、自学为主,在自学过程中提倡自学内容与工作目标相结合、实践技能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个人习惯与规范制度相结合;开展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专科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悟性与岗位要求实施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专科,将人员进行分组,定期轮换,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开展新项目,要预先组织学习有关新知识,制定有关管理制度或规定,保证新项目安全实施;结合风险苗头或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防患于未然。

第6篇: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是护理学的基础理论;护理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护士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主要力量。

护理管理在防止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构成了医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①积极、主动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是以预防为主。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及隔离技术是切断微生物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内容和基础,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因此,加强护理的基础质量,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落实护理工作的消毒隔离制度,既是护士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②直接的操作者角色:医院是各种病人聚集的地方,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护士与病人接触最频繁、与病人的距离最近。一方面,能最早发现医院感染,护士起到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操作者作用;另一方面,如消毒隔离、无菌观念薄弱或者护理操作不规范,则易造成医院感染。③直接参与医院感染的管理过程:护理部主任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之一,通过参与委员会的各项管理活动,并在医院感染科业务指导下,对医院感染中与护理相关的工作进行具体管理,实施并监督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划、计划、标准和实施规则。

护理管理在防止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基于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和所具有的重要性,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如下:⑴组织者的作用:①加强组织领导: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成立医院感染护理监控网组织,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担任组长,科护士长和部分护士长担任成员,每个科室设1名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该护理监控网络组织负责逐级督促检查护理人员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情况,体现层层负责;②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计划与措施,制定各项消毒隔离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制定落实规章制度的奖惩措施,使护理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法制化。⑵实施者的作用:①定期监测:依据规定、要求和标准,定期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定期对检查结果进行动态分析、评估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②落实消毒管理的“四定”:定人负责、定期消毒、定时检查、定期监测。按常规监测各种消毒液的效果,监测中心消毒供应室或手术室压力容器的理化性能,监测特殊区域及治疗室、换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的空气培养情况;③加强易感宿主、危险因素和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老年病人脏器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减弱,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对微生物的易感染性高及免疫力低下等病人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是护理重点关注的对象;中心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产房等特殊区域及ICU、CCU、PICU、NICU等是医院感染高发区,是护理重点监测的部分;④规范重点部门的布局与设备:在手术室、大面积烧伤病房、移植病房(骨髓、器官)等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供应室、手术室、产房等应严格区分“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在手术室、传染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等应使用感应龙头或脚踏式开关充足的洗手池等设施,严防交叉感染。⑶教育者的作用: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意识教育(自我防护意识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②重视做好病人及探视者的健康教育:护士有能力也有责任向病人和探视者宣传预防疾病和医院感染等知识,尤其是需要隔离的病人,以取得他们的合作,主动自觉地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

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管理体系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护理管理是该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科的有效合作与协调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管理体系。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管理体

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管理内容

加强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护理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工作内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⑴医院感染的预防: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证明预防比治疗更具主动性、积极性。①加强护理工作的基础内容:基础内容包括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等基本工作手段和基础护理等基本工作内容。②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在病房护士长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的业务指导下,病房监控护士负责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并进行管理效果的质量控制。③作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病房监控护士应协助医师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率。⑵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处理:处理包括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实施措施并反馈效果。例如,针对输液反应,立即逐级汇报,启用输液反应登记表,并指导、协助科室进行采样监测,会同感染科、药剂科、设备科、供应室等部门商议寻找感染源处理对策,及时控制输液反应。⑶医院感染的控制:感染科、护理部分别定期将监测结果和质量检查情况反馈到各病房,并协助病房制定针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然后监督执行。⑷开展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护理部、感染科共同负责对全院护士的教育,包括岗前教育、专题讲座、学术研究会等。护士长、监控护士负责对科室的护士、护工、清洁工、配餐员、病人、陪护及探视者进行教育。

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护理管理的任务是研究护理工作的特点,找出其规律性,对护理工作诸要素(人员、技术、信息等)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程棣研,主编.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第7篇: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兵训练;训练伤;发生原因;预防对策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根本途径。新兵刚到部队,由于身体和心理素质不够成熟,随着训练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如不注意防护,往往容易发生训练伤,所以,扎实做好训练伤的伤治工作是新训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固然有偶然因素,但与教育、管理、医学监督等预防措施不到位和训练不科学等因素密切相关。

        1发生原因

        1.1身体及心理素质较差:部分新兵年龄较小,骨骼发育尚不完全成熟,协调性不够,肌肉韧带力量薄弱,受到高速牵拉使易发生损伤;部分新兵心理和生理年龄都还不成熟;有的新兵入伍前很少或者没有进行过体育锻炼,短期内还不能适应部队的高强度、紧张的军事训练;有的新兵思想过度紧张,甚至对训练怀有恐惧心理,对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课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动作难以做到位,使军事训练伤的危险性增加。

        1.2组训不科学:平时训练计划性不强,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随意增加训练强度、难度或长时间进行单调性训练;遇到上级检查或考核时,临时突击集训,随意超时、超强度、超负荷训练,使部分士兵训练时的动作协调性与准确性降低,从而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1.3带伤带病训练:由于基层新兵连队队部人员少,新兵骨干为了出成绩,提高政绩,营造军事训练的“热闹气氛”,经常让轻伤小病人员以及刚出院或半休、身体虚弱人员参加训练。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安排,常常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1.4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动作不规范:按照规定在每次军事训练前应先进行热身运动。但少数指挥员忽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训练时部分指挥员要求不严,未做到训练项目的示范动作,未讲解训练注意事项和要求,致使参训士兵动作不规范。另外,训练场地不够规范,有的训练器械固定不牢等,这些都常常是军事训练伤的直接诱因。

        1.5宣传教育不到位:军事训练前,卫勤防护和安全教育未落实;军事训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新兵缺乏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知识等,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伤预防知识的教育等,也是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1.6争强好胜:新战士年轻气盛,人人都有不服输的劲,生怕训练成绩差,让人看不起,于是有的新战士便不顾及、不讲究方式方法,一味“硬拼”,使训练强度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负荷,再加上要领不熟悉,动作失调、变形,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预防对策

        新兵训练初始,切忌求快求高,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循序渐进,按照先易后难,先弱后强的原则,各种项目穿插进行,切忌进行超负荷训练。在新兵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做到劳逸结合。

        2.1健全组织,适时检查指导:卫勤部门要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对军事训练伤预防工作进行计划指导,并协调军训、管理、宣传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开展工作,并对军事训练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适时对新战士的训练伤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训练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训练场地达标情况,训练伤发生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指导。一是检查各级对军事训练健康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指导部队真正把预防军事训练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制定科学的军事训练计划和与之相适应的军事训练健康防护教育计划,并检查组织落实和监督情况。二是检查训练设施情况,指导部队不断完善训练设施建设,杜绝带故障使用,及时整改训练场地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三是检查保障工作是否到位,指导部队加强对一线保障人员的培训。

        2.2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防护措施

        2.2.1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心理疏导,根据新入伍的战士不同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情况,搞好分类教育和个别疏导,帮助其克服对高难度训练课目的胆怯、紧张和恐惧,调整其心态,锻炼其意志,增强其心理素质。训练前要讲清动作要领,使新战士消除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从而减少或避免训练伤的发生。

        2.2.2防护常识教育。新兵开训前,组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军事训练伤的知识讲座,是新战士学习有关的人体生理解剖、运动生理学等知识,了解发生训练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8篇: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ICU科在医院、护理部的领导下,科主任及护士长的直接指导下,进一步巩固三甲建设成果,结合本科临床实际,制定本科护理计划,以护理质量为中心,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医风建设。

1、树立护士良好职业形象,要求护士规范着装,使用服务用语,在岗爱岗,责任心到位。

2、新老护士团结协作,做好传帮带,发扬团队精神。

3、病患反映的好人好事,及时给予表扬。

二、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1、完善科内护士各班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标准,实行上级护士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下级护士工作。护士长每星期组织一次护理查房,分别针对一般、疑难危重等不同病种。

2、针对ICU无陪护、探视时间短等特点,抓好基础护理,坚持危重病人床头交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结合ICU十大安全目标,做好各管道的标识、护理工作。

4、定期组织护士业务学习,以临床随机培训考核为主。

5、利用晨会选择在院的一个病种及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护理常规的学习,有效提高当日护理内涵质量。

6、开展QC活动解决护理问题。

7、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定期检查护理质量,根据院三级质控及科室一级质控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跟踪,提出护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8、每月召开科室的患者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分析会,公示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对于不良事件、风险评估、会诊、压疮等情况,及时进行跟踪验证,及时修订防范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三、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及水平满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需要。

1、制定科室的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月逐级落实。

2、做好科室护士的能力培训,做好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及培训;组织科室的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学习。

四、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加强全员安全教育。

1、针对全院及科内出现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分析讨论,提出防范措施。

2、强化ICU护士的“慎独”精神,强调用药安全。

3、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的培训、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特护单的内容,确保护士及时、客观、真实、完整地完成电子护理记录,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4、针对科室存在问题,制定护理质量监控奖罚措施,提高护士各班在岗的责任心。

五、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能。

1、鼓励科内护士参加各种学历教育。

2、加强低年资护士基本技能操作培训。

3、重视专科护理人员培养。

4、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分批选送科内护士去进修ICU专科护理技术。

六、认真落实军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认真学习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深刻领会每句每字的深刻含义,通过医院评审工作,使各项护理工作达到军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标准。

七、做好科室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1、认真做好新进科人员、实习人员的管理,按照入科室的培训、在科间传授技能、出科时的考核的流程进行培训,教、用相结合,注重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做好入科室的培训及科室的带教,选择有能力的护士担任临床带教工作,得到实习生的好评。

2、做好20xx年ICU护理科研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工作。

八、做好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护工作。

1、针对重症医学科的专科特点,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建立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每月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有效地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及暴发。

2、做好医生、护士、护工、保洁员、实习生的培训工作,执行好手卫生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9篇: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儿童;计划免疫;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18-01

1 一般资料

2012年1-12月到本院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5822例次,年龄0个月~7岁。按照江西省计划免疫程序进行接种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

2 儿童心理特点分析

2.1 社会因素:

首先,现在绝大部分儿童是独生子女,平时受到长辈们的过分宠爱、呵护,使部分儿童养成娇气、任性、爱哭闹的性格特点。其次,家长们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识欠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方式、方法和程序的了解程度不够。

2.2 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婴儿期对母亲有着强烈依恋感,避开和拒绝陌生人,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主观感觉和要求,主要表现为焦虑、啼哭、寻找亲人。幼儿期情绪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见到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衣,手拿注射器,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抗拒和躲避行为。学龄前期初具个性特点,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喜欢受到表扬,智能发育更完善,好奇、多问、好模仿,言语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容易受工作人员的言语影响。学龄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情绪相对稳定,亦喜欢受到表扬,好表现自己,对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似懂非懂。

2.3 个性气质因素:

不同的儿童个性差异很大,其心理特点也很不相同。

3 心理干预方法

3.1 创造温馨和谐环境以稳定儿童情绪:

预防接种门诊环境尤其重要,接种环境以卡通化的特色布置,周围张贴一些色彩鲜艳与宣传预防接种有关知识及画面,能够让儿童看懂、听懂,提高儿童的认识,缓和儿童对陌生环境的紧张不安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接种。设置有候诊室、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各室应保持通风、空气清新,尤其冬、夏季要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

3.2 做好宣传,取得家长配合:

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是接种顺利进行的关键。接种前必须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及免疫接种程序等,使家长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争取家长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

3.3 与儿童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

计免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接种完毕后的儿童,集中在观察室,不再进入候诊及接种室,防止他们哭闹影响别的孩子,保证接种顺利进行。

3.3.1 婴儿期:

从接触开始就以微笑、抚摸、闲聊、哄逗等表情语言或予其喜爱的玩具分散其注意力,当注意力转移后即给予接种,接种时及接种后继续哄逗他们开心或嘱咐家长安抚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接种。

3.3.2幼儿期:

先与他们亲切闲聊,称赞长得漂亮、穿得好看,使他们对工作人员产生亲切感,给他们留下热情、和蔼、耐心、亲切的良好印象,并带其观看其他儿童接种时的勇敢表现,减轻他们紧张恐惧情绪,接种时表扬他们勇敢,接种后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使其今后的预防接种能更好地配合。

3.3.3 学龄前期:

应以表扬、鼓励等方式取得儿童的信任,同时给以讲解相关易懂的计划免疫知识、预防接种的好处等,并用浅显易懂语言耐心回答他们的提问,让他们明白预防接种的目的,尽可能促使儿童主动参与配合。一般不需采用威吓及强制手段,对不合作儿童多采用示范法,必要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结合适当的强硬措施,注射后则要表扬鼓励,不伤其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3.4 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随着现代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以及“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深入贯彻执行,要求计划免疫门诊接种护理人员应该是多元化角色,不仅要求掌握良好的业务技术,还要求护士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问题,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善于与儿童沟通;要有爱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应变能力;要仪表端庄,穿着整齐,对来注射的每一位儿童多鼓励、微笑服务,热心接待每一位儿童及其家长,把每一位儿童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应用不同心理护理,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改进注射措施,接种动作稳、快、准、接种的准备时间不要太长,做到安全注射,尽量减轻和消除注射时的疼痛刺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