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第1篇: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郾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郾归纳小数乘法计算法则,并能对算理作出解释,培养初步的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计算能力。

3?郾初步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4?郾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探究积变化的规律

乘法中因数变化了(扩大或缩小),积也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规律是小数乘小数的算法、算理基础,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深化认识是必要的。

出示表格,学生填写。

学生填写后问:观察因数和积,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将一个因数扩大1000倍,它的积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看,如果从右往左看,你又发现什么?(缩小)

二、引入新课,探究例3

1?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多媒体出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1?郾2米,宽0?郾8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1)宣传栏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怎样求它的面积?(长×宽)

(2)列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郾8×1?郾2)

2?郾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怎样算的?(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现在能否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郾2×0?郾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相关内容。

想一想,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有什么关系。

3?郾小结1?郾2×0?郾8(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说:先把被乘数1?郾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郾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缩小100倍得0?郾96。

4?郾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口答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步骤:

①先按整数法则算出积。

②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3)计算0?郾56×0?郾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三、指导学生学习例4,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郾个人尝试。

(1)怎样计算6?郾7×0?郾3、0?郾56×0?郾04?(同桌说一说,试一试。)

(2)概括计算方法。

2?郾展示、讨论。

展示作业(有代表性的做法),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做这道题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强调: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四、尝试解决问题(学习例5)

多媒体出示例5。

1?郾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郾3倍,怎样表示鸵鸟的速度?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郾列式计算。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56×1?郾3=________( )

师:积是几位小数?(1位)为什么?

学生进行竖式计算(略)。

3?郾让学生根据要求说明验算方法。

五、提高练习

1?郾计算下面各题。

0 . 7 1 . 0 5 0 . 1 8

× 0 . 9 × 0 . 0 6 × 0 . 3

计算后提问:计算要注意什么问题?

2?郾游戏:小数点想回家。

要求:根据136×24=3264,不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吗?请把小数点送回家。

13?郾6×2?郾4 1?郾36×2?郾4

13?郾6×0?郾24 1?郾36×0?郾24

第2篇: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巧妙的开头,能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并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他们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在创设《商不变性质》一节的导入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感课件向小学生播放猴子分桃的故事,遥远的花果山上特别热闹,今天因为是一年一度的分桃胜节。桃子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树下坐着一大群猴子,它们正等猴王来为他们分桃子。猴王按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们说:“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吧。”小猴子连忙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4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子却得寸进尺,试探地问道:“大王,请你大大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拍胸脯大声说:“那好吧,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400只猴子,这下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当同学们还沉浸在猴王分桃的故事中时,问道:孩子们,为什么猴王和小猴子都笑了呢?(同学发表意见后,再引导他们通过计算得出每只小猴子分到的桃子却是一样多)。猴王运用了什么知识来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在我们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就会知道了。

像这样在数学课堂一开始,让孩子们欣赏一段精彩的故事来引入数学课题,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使他们的心思一直被老师牵引着,让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化难点为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形象具体与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和优势,可以调动孩子各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解决老师难以讲清,学生也难以听懂的数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精讲,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在学习射线具有可以无限延伸这一特点时,由于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事物,所以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的理解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为了帮助孩子理解“无限延伸”一词的意思,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先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再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亮线越来越长,越来越长,最后逐渐延伸出了屏幕。在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延伸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个动态的课件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出现了“无限长”的数学情景,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巧妙运用课件,增加数学课堂密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学内容需要大量的相联信息作支撑,而每节课的时间却只有40分钟,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常不得不在课前写下许多小卡片或小纸条,上课时,教师就把这些事先准备教具直接贴在黑板上,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板书的完整性,也不符合板书的精美原则,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能在这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呈现信息方法灵活等特点进行辅助手段教学,一定能很好地处理好时间上与空间上的有限性与内容的定量性之间的相对矛盾,为小学生主动发现与探索、创新与发展争取到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得以合理优化。例如,在学习“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一节时,三位数乘法是在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需要学生利用两位数乘的基础上,自己探究归纳出用三位数乘的法则。这样一来,本节课向学生呈现的内容至少应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笔算竖式;二是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笔算例题;三是乘数是三位数乘法法则;四是这节课是计算类教学,应向学生呈现一定数量的训练题。要呈现这么多的学习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一点一点写板书在黑板上,一是黑板写不下,二是时间也不允许。

在这种情况下,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张数学图表,教学时把这张图表在电脑上分三步进行分层显示出来:第一步是开始在复习两位数乘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电脑显示图表前面两行,让学生借助复习里面的竖式,回忆两位数乘法计算法则,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同步显示出两位数乘法乘的顺序。第二步是电脑显示出第三行进行导新,让孩子根据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自己来探究三位数乘法,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板书的时间和空间问题,而且两位数乘法法则为三位数乘法的学习暗示了学习方向,达成了知识的正迁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第三步是当学生借助两位数乘法法则,通过实践尝试,初步探究出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后,需要结合实例来抽象概括三位数乘法计算法则时,电脑再一次显示刚才的图表,让学生结合实例摹仿两位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概括形式,自己尝试着完成三位数乘法计算法则的归纳任务,电脑进行同步显示三位数乘法计算法则。接下来利用这张图表组织学生把三位数乘法与两位数乘法进行比较,电脑同步闪烁强化认识加深理解。最后本节课的训练题也通过电脑显示的形式出现,并进行及时反馈。这样,黑板上只需板书重点内容:三位数乘法的笔算例题和相应的训练板演。

四、虚拟现实生活,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第3篇: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提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8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手段,设计有效提问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无意义,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维,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就只剩下了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也就难以达到深刻。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有效,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要提的问题。

一、试探性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试探性的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在学生学习新知时,教师通过试探性的提问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与进度,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教学“认识负数”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学习情境(图片展示):某游乐场举行了一次冰雕展会,在展会现场,整个冰雕展区的温度为零下15℃。

师:请问零下15℃一般可以如何表示呢?

生(齐):用负数表示。

师:你们是从哪知道这个信息的?

生1:天气预报。

生2:我是从“零下”这个词语知道的。

师:真棒,看来大家对负数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负数吧!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零下15℃一般可以如何表示呢?”这个试探性的提问了解到学生对负数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教师把准教学脉络奠定了基础,使课堂的展开更顺利。

二、引导性提问

正确理解数学信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理解困难时,教师要善于通过引导性提问的设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领学生步步深入,从而获得对数学信息的真正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整数乘整数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没有直接教学生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学习规律。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很快探究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即可先将小数看成整数计算,再点上小数点。

师:小数乘整数时,为什么乘数的小数位数跟积的小数位数一样?

第4篇: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自主探究熟练地用加法算出乘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3.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展示、相互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受数学之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算式卡片。

学具准备:珠子若干、纸船、练习纸。

教学重点: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能熟练地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发兴趣,复习乘法有关知识

1.师:小朋友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头)你最喜欢这部动画片里哪个人物?为什么?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2.师:羊群与灰太狼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看……

(出示课件)村长慢羊羊对羊群说:“我要去别的森林里上课,你们在家要好好复习乘法的知识,不可偷懒。”

师:我们来看看,喜羊羊带领羊儿们在复习什么乘法知识。

3.自主完成习题。

(1)出示复习题1,看图列式。

师: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可以怎么算?乘法算式中的2代表什么?4表示什么?在2×4=8中,各部分都叫什么?

(2)出示复习题2,读写乘法算式。

“开火车”形式读乘法算式,选择一道乘法算式工整地写在练习本上。

(3)完成复习题3,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上面其中一道乘法算式的意义吗?这道乘法算式的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表示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怎么写出乘法算式的积?(看乘法,想加法,算出加法算式的和即求出相应乘法算式的积。)

[设计意图:在看图列式、读写乘法算式、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等练习中互动交流,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熟练解决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也为下节课让学生用加法算式求得相应乘法算式的积作铺垫。]

二、创设闯关情境,进行乘法逐层练习

(出示灰太狼抓到懒羊羊图)师:在大家复习乘法知识的时候,懒羊羊没参加,尽睡懒觉,这不,被灰太狼抓住了。他边哭边呼救,村长、喜羊羊等赶紧来救他。

(出示课件)灰太狼:没那么容易,我设了重重机关,你们要闯过我的所有关卡,才能救出懒羊羊。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羊群闯关吗?(愿意)

第一关,昆虫身上的乘法问题(教材第50页第10题)。

师:你对七星瓢虫了解多少?(出示七星瓢虫的资料)

师:看图,你能写出哪些乘法算式?这些乘法算式表示什么?

第二关,送信(教材第50页第11题)。

(出示课件)灰太狼:“刚才的一关是小意思,算不了什么,看我的第二关卡――送信。要是你们送错了,嘿嘿,懒羊羊就成了我的涮羊肉了。”

师:一道乘法算式可以有多种描述方式。为避免送错信,咱们先整理一下,比如,哪些算式或说法可以写成3×6或6×3?

师:好了,现在我们对乘法算式理解得更透彻了,可以出发了。小朋友把邮件贴在黑板上相应的房屋下面。

全班交流,课件演示送信。重点说一说为什么3+3+5和4+6送不进去。

第三关,解决问题。

师:哇,这关好险哪!不过我们仔细观察,认真辨析,最终还是闯过了这关。接下来,请看第三关,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要求做4只小老鼠需要多少个三角形和圆形,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交流得出,用乘法算式解决同数相加的问题更简便。

第四关,设计乘船方案

(出示课件)灰太狼:“哼,难的还在后头呢!”

第四关,设计乘船方案:12人乘船,要求每条船上坐的人数相同,你有几种乘船方案?

师:这关我们合作攻关好不好?4人一组,用12个珠子表示12个人,轮流按要求将12个珠子放在纸船中。每摆出一种方案,组里的记录员及时写在记录单中,争取人人参与。

小组合作后全班交流。

师:合作的力量真是大呀!你们通过合作设计出这么多乘船方案,村长还夸你们了呢。(课件:不错,不错!)

第五关,智慧城堡

(出示课件)灰太狼:“这么多关都闯过去了,看来我要使出绝招了。”

师:小朋友们,最后一关,第五关:智慧城堡,敢挑战吗?

[设计意图:创设闯关情境逐层进行乘法的练习,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情绪高涨。此环节设有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题型多样,内容全面。通过闯关激趣完成乘法的练习,能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展示、相互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回顾总结,畅谈感受

(出示课件)小朋友帮助羊群把懒羊羊救出来啦!灰太狼垂头丧气地说:“哎,没想到小朋友这么厉害。”

第5篇: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

【摘 要】在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得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教学中所设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学习效果

在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得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教学中所设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情境教学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首先,我们在课前应该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2、5的倍数特征》这个内容时,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熟悉场景。课件出示一组秋季趣味运动会图片,谈话引入并介绍今年新增的有趣的项目:五人两足游戏和两人三足游戏。这两个项目背后分别隐藏了5的倍数特征和2的倍数特征两个知识点。这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想了解的项目,给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和优先学习的权利,愉快地接受新知。

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7的乘法算式”的话,学生说:“我家有7张椅子,他家也有7张椅子,一共有14张椅子,算式是7×2=14。”“二(1)班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5排,每排有7人,一共有7×5=35名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搜集了有关的感性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生成了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二、在讲授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启发式教学。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师在教学某一具体问题时,始终应用了师生对答的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

第二,在讲授新课时,要注重教学给学生学习方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

第三,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三、重视精准点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小学的数学有较强的系统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原有知识的复习,提高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数学问题的关键,实现对小学生有效启发和精准的点拨。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教师可通过指导“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的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让小学生自己通过验证来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点拨小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进程,适当巧妙地点拨,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和顺畅,也提高了小学生活跃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设置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然后通过师生的讨论让小学生不断获得启发,最后他们自己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四、精选习题,把握适度。

教育学家莫洛佐夫曾经说过:只有具有一定困难的学习情境,才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每授完一节课,对于练习题(作业)的设计可不能掉以轻心,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代表性和启发性。使练习题(作业)真正做到由掌握知识向培养能力方向转化。

例如,在讲授完人教版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计算”这一节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以下练习(作业):

(1)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12.5平方分米,高7分米。求它的体积。

(2)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厘米,高5分米。求它的体积。

(3)在一个边长是7厘米的正方体中切出一个最大的圆柱体。求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通过以上三道练习的设计,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解题合理、思维严谨的良好习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第6篇: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块)

方法2:×3=++====(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块)

用乘法算:×3=++====(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设计点评

第7篇: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

数学教学中的习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出色的练习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的目标,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然而,在时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圣贤之语遭遇了尴尬。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该送给孩子一份怎样的精美之礼呢?

2011版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我们在进行练习设计时应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要真正读懂学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适应学生发展的数学练习,才能送给学生一份有价值数学作业,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做到扎实有效。读懂学生包括读懂学生的情感,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需要。

一、读懂学生的情感,是指练习设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否认真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作业的态度,而要让学生乐于作业,就要求作业内容有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从而优化自己的认识活动,促进学习。”作业设计时,我们应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情性的数学练习,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比如计算能力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一个小朋友出一个数字,其他小朋友找出得数是该数字的算式卡片。又如在二下学习表内除法后,开展“24点大PK”活动,利用加减乘除算出24,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也很有帮助……这样的练习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也敢于挑战自己,课后游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二、读懂学生的基础,是指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层次性,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在教师精心设计与安排作业的过程中,全体学生都应得到练习的机会,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有所得,有所悟。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笔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一)基础练习,感受异同

第一层次:第一组练习:(巩固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 )个( )相加 ( )个( )相加

加数算式:( )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 ) 乘法算式:( ) ( )

或( ) ( ) 或( ) ( )

这组图形结合的练习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又渗透了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较简便的优势。

第二组练习:(感受乘法简便的必要性。)

写算式比赛。如:9个7相加 (比较:有同学9×7或7×9,也有同学7+7+7+7+7+7+7)

现场采访,你怎么写得这么快?(我用乘法表示的)

电脑演示两种方法:7+7+7+7+7+7+7逐字出现,你们看,电脑老师也写得累死了。(再次让学生直观感受用加法表示比较麻烦,用乘法表示比较简洁。)

你们发现了什么?(求几个几相加,乘法表示来比较方便。)

现在我们就用这种好方法再来比赛。10个1相加;30个4相加;9个 相加

写到现在,关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你想说什么?(用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简便)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较简便的优势。这种乘法概念本质的体会,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学生在比赛中充分感受到用加法表示太麻烦的状态下,主动建构,迫切需要运用新的乘法运算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比赛使学生能更深刻感悟体会到乘法运算的优势,易于突破难点。

(二)提高练习,学以致用

第二层次:小欣赏(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着规格是4*6,猜猜看,它里面可能是怎么放的。

小结:我们发现了观察顺序不一样,乘法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横着看,表示4个6相加;竖着看,表示6个4相加。但它们都能用……6×4=24 或4×6=24表示。

继续猜猜:

(三)拓展练习,开放思维

第三层次:大欣赏(学生自主解决乘法问题,拓展思维)

利用主题图,提出乘法问题,并列出乘法算式。

过山车:2×6 小火车:3×4

小椅子:3×3 桌子:3×1,

摩天轮,4×5=20,5×1=5

你们都提好了,*老师也来提个问题。这里显示的是摩天轮一半的一半,那摩天轮是不是只有5个箱?

请你想象一下,像这样摩天轮的一半,会有几个吊箱,(用手势)半个(5×2或10×1);现在呢,整个摩天轮?(5×4或10×2)

利用单元主题图提问,对二年级的学生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单元主题图的利用,既充分体现尊重教材,但在解读教材过程中又进行了拓展升华。对摩天轮进行了加工处理,渗透分数的思想,需要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读懂学生的需要,是指练习设计要具开放性。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价值的数学应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价值的数学应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有价值的数学应对未来学生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我们在进行练习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真正全面发展。

(一)开放的练习设计是指设计能对抽象知识加深理解的实践作业。实践作业为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采用生动活泼的实践作业,学生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来。开放的练习设计包括操作性实践作业和调查式作业。

1.设计操作实践性作业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在学习单位后,可设计让学生回家后用米尺量一量自己周围物体的边的长度是多少,并把数据记下来,看谁量的数据又多又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实际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设计观察探究类作业

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内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数学教材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给学生通过观察、尝试,提升社会参与意识。如认识毫米后,教材让学生调查当地7月降雨量。设计以下练习:

介绍降雨量的相关知识:降水量指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单位为毫米。

2012年7月杭州的降雨量是( )毫米。

2012年7月北京的降雨量是( )毫米。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有锻炼了能力,而且能使了解社会当下,把单调的作业变得富有丰富,有活力。

第8篇: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小数乘整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2.达成目标:

通过完成教师的作业、微课视频的观看及学习任务单的完成,唤起对小数及整数乘法相关的知识回忆,经历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优化、比较、尝试等方法,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积与因数小数位数的联系,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3.学习方法建议:

(1)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2)经历知识产生过程,获得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学习群组平台与同伴分享方法,共同学习、提升能力。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二、学习任务

摩拳擦掌,回忆学过的小数知识,完成基础练习。

请大家登录“一起学习乐园”平台,完成老师的复习作业。

看图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展示自己想法。

夏天买3千克西瓜需要花多少元钱?

我的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8×3表示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 0.8×3 吗?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你会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吗?

观看微课视频,利用网络学习群组进行同学交流。

(1)交流内容:①谈谈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②说一说:在微课视频中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2)根据微课资源,修正竖式1。

(3)根据主题图解决问题:

冬天买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元钱?(先用加法计算,再用竖式计算)

观察猜测验证,发现规律。

(1)我观察: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 )小数 ;两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 )小数。

(2)我猜想:三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 )小数;四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 )小数。

(3)我验证:

(4)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用:根据 1234×67=8267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34×67= 1.234×67=

0.1234×67= 123.4×67=

(6)练一练: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①0.18×5= ②0.217×18= ③1.25×8=

思考:当得数末尾有零时,我们该注意什么?

(7)观看微课视频2,修正总结理顺学习思路。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汽车的油箱里有25千克汽油,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 6.8 千米。中途要加油吗?

(2)小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3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到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

(3)以自己的实际生活为题材,编写一道用小数乘整数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完成在线测试,反馈学习困惑。

(1)登录“一起学习乐园”平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线测试”的 5 道题目。

(2)在百度收集有关小数乘整数的相关资料存入云平台,准备课上展示交流。

四、困惑与建议

我对自己自主学习的评价:

我的疑惑:

我的建议:

我们的想法:让思维飞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翻转课堂,核心思想是学习个性化和知识内化的交互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我们的设计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支持是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云计算、云存储的实现,以及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一起学习乐园的引入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推进。因此,我们团队根据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和可实施的条件,设计出适合我校学情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制作出配套的学习资源。

学习任务一是在网络平台支持下,通过完成作业,实现对旧知的回顾和复习,为接下来的学习起到驱动作用。

学习任务二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过程。我们注重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给孩子一个足够大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飞,并让学生经历尝试写竖式的过程。

学习任务三是学生观看微课程环节,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自己的探究思路进行梳理内化,让微课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看后让学生利用学习博客群组进行交流,优化计算方法。学生间的交流可以更大力度地内化知识。在微课一的引领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和理解的算理进行尝试性的竖式计算,通过计算为接下来寻找积与因数小数位数的规律打好基础。

第9篇: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

1、出示屏幕或挂图

结合自学提纲展开自学研究:

(1)从图上得到了哪些相关的信息。

(2)"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可以怎样列式?

(3)你能用哪些办法计算出结果?

2、交流得出:

(1)夏天西瓜的单价是每千克0.8元,冬天西瓜的单价是每千克2.35元。

冬天西瓜的单价比夏天贵得多。

(2)0.8×3(板书)

追问: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小数乘整数)

(情境创设以有效为目的,不在于多么花哨,看是否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就行了。)

(3)交流算法: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根据的回答情况,板书出以下两种不同的想法:

想法一:连加法:0.8+0.8+0.8(利用乘法的意义)

想法二:把元转化成角。0.8元是8角。

8×3=24(角),24角=2元4角,2元4角=2.4元

想法三:用竖式计算。

(学生通过提前预习,或父母已教过,所以当孩子提出用竖式计算时,要让这些孩子多说说,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如孩子不提出来,可由老师提示。0.8×3,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

比较

0 . 8 0 . 8

× 3 × 3

2 . 4 2 . 4

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数位对齐,末位对齐)

哪一种方法更合理些?

(这个预设是考虑学生在学习小数加减法以后产生的负迁移,事实也证明确有不少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备课时已经准备,在处理时也就比较顺手。)

刚才我们都是把0.8看成了8角,想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你认为哪个更合理?

仔细观察、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时,因数是一位小数,积也是一位小数。)

3、现在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吗?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交流:列出的加法算式是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再一次感知小数乘整数时,因数是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

4、0.211×5会用竖式计算吗?

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观察上面每题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因数中有四位小数,那么积有几位小数?

(进一步突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另外这个环节中要加强的一点就是将小数都看成整数进行计算,因为这是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首要环节。)

【片段二】验证,归纳

1.是不是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有这样的关系吗?我们通过举例来验证一下。

(1)出示4.76×12、2.8×53、103×0.25,提问:按照大家刚才的猜想,这三题的积分别应该是几位小数?

(2)用计算器算一算,看计算结果与猜想的是否一样。

(3)自己出一些题,进行验证。

(这里面比较开放,让学生自己出题再验证,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如果出现乘积末尾有0的情况,可以跟孩子说明,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只是小数末尾的0可以化简。)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验证,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中的小数位数?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通过让孩子们自已总结,进一步强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突出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联系。)

【反思】

这两个片段侧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思辩,优化知识进行建构。可以想像,"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学生,再进行一定量的巩固练习,学生的技能掌握肯定是比较牢固的,效果也肯定是不错的,而且也节约了很多时间。但是这样教却是以牺牲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为代价的。纵观我们以往成功的教学,绝大多数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自主建构知识,接纳、重建的过程,是把新知通过比较迁移等方法纳入自己已有知识体系中的过程,是重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①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②同伴间相互评议的机会。③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环境。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算理、形成算法、建构计算策略。所以可分三步走:自学交流、辨析建构。

(一)独立探索,初次感知。

对于书本上的第1个例题0.8×3,我们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算一算。在学生自学思考计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交流想法。对于书本上的竖式计算,如果有学生提出来,可以让孩子们介绍你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没提出来,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提示。在这个环节要引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竖式该怎样写?二是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而对于书本上的第二个例题,则更加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交流,并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

(二)猜测计算,交流辨析。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乘整数中积的小数位数都是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的?为了解决孩子们心中的这个疑惑,我们让孩子们完成"试一试",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计算。从而通过计算来验证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二是适当补充题目。因为这里的三道题目只涉及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可适当补充一些三位小数或四位小数的题目,让孩子们通过计算进行验证。到此为止,如果孩子们还不能信服的话,可以让他们自己再举出一些例子进行验证。在孩子们自己出题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小数末尾是0的现象,这里老师要说明的是: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还是一样的,只是小数末尾的0可以化简。

(三)归纳整理,建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