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小数点的故事精选(九篇)

小数点的故事

第1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black-spot association clustering method, the method first calculate the accident factors and traffic accidents of correlation degree, and then use dynamic clustering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al clustering,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ing results and related degree numerical size will black-spot cause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and negligible cause,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the share of the black-spot cause analysis.

关键词: 事故多发点;关联度;动态聚类

中图分类号:U47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Keywords: accident-prone locations; incidence degree; dynamic clustering

0. 引言

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占道路长度较少,却集中了大量的交通事故,且常引发特重大恶通事故,是公路上安全行车的“瓶颈”。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成因复杂繁多,找出主要成因,有针对性的加以改善,能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减少事故发生频率,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对于某一事故多发点,其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形态不是唯一的,即使是相同形态的交通事故,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成因复杂繁多。因此,有必要结合事故记录、有关人员问讯笔录、现场调查等,确定出事故多发点的主要成因,使下一步实施的安全改善技术对策具有针对性[1]。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关联-聚类法基本思想是首先计算事故多发点处的事故因素与事故次数的关联度,再将所得关联度聚为三类,进而将事故多发点的成因归为主要成因、次要成因及可忽略成因[2],此方法主要包括两大步骤:事故因素关联度计算和事故多发点成因聚类。

1. 事故因素关联度的计算

事故多发点处的事故因素与事故次数的关联度计算包括以下3步:

以各事故因素所引发的事故数为影响变量,将事故多发点处的总事故次数作为各影响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变量。根据实际的数据拥有情况,选取适宜的时间跨度(半年、季度、月份等)对影响变量和结果变量进行划分;

然后计算结果变量与各影响变量间的关联系数,记与的绝对差值为,最小绝对差值为,最大绝对差值为(i=1,2,3,…,m;t=1,2,3,…,T),关联系数由下式计算:

(公式1)

再后对取其平均值,则得到与之间的关联度,即

(公式2)

公式中―为分辨系数,当时,分辨率最好,习惯上取[3];

m―事故因素的个数。

2. 事故多发点成因的聚类

事故多发点的成因聚类选用聚类分析中的“动态聚类法”,将事故因素关联度计算结果聚为三类,再依据各类中的组元的关联度数值将事故多发点的成因归为主要成因、次要成因及可忽略成因。事故多发点成因的聚类过程具体如下:

(1) 选择事故因素关联度的最大值、中位数、最小值作为聚类的初始凝聚点[4]。计算与(i=1,2,3,…,m;j=1,2,3,…,m)间的欧氏距离:,得到关联度距离矩阵D。

(2) 将所有事故因素的关联度值归并入与其距离最近的凝聚点中,将所有关联度值分为,,三类(i=1,2,3,…)。

(3) 重新计算,,的重心,将重心作为新的凝聚点,转到(2),直到某一步骤所有的新凝聚点与前一次的凝聚点重合,则聚类过程结束。

(4) 最终绘出事故因素关联度聚类谱系,将聚类为3类,依据各类中组元的关联度数值大小,将事故多发点的成因分为主要成因、次要成因、可忽略成因。

3. 方法的适用条件

此方法适合于针对一条高速公路具体某个事故多发点进行微观检测,对特定某个事故多发点(如某个交叉口)的成因进行分析时使用。

4. 实例分析

现结合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上的典型事故多发点―哈伊互通立交桥说明关联-聚类分析法的过程及分析结果。

(1) 道路条件及交通事故状况

哈伊互通立交位于绕城高速公路K63+844.48-K66+092段,全长2.25km,为哈伊高速公路的哈绥段与绕城高速公路相交叉而设置的喇叭形立交桥。该立交绕城公路入口分为长春(飞机场)和松北区(呼兰区)两个方向,哈伊高速公路哈绥段主线为双向四车道,匝道处均为双向两车道。

该处2004年至2006年累计发生交通事故32起,按当量事故次数由大到小排序,其在绕城公路上12个事故多发点中位居第4。

(2) 关联度计算

分析数据来源于哈双公路管理处,交通事故数据的年份为2004年至2006年,选择按照“半年”的时间跨度进行划分,整理后见表1。

按照公式1和2计算得此事故多发点的事故因素与事故次数间的关联度值:,,,,,,。

(3) 事故多发点成因聚类

选取初始凝聚点G1=0.670,G2=0.686,G3=0.723。。计算各关联度值之间的距离,计算结果见表2。

按最小距离原则对所有事故因素进行初始分类,得初始分类结果为:,,。

重新计算、、的重心,分别是0.672、0.686、0.713,再以它们作为新的凝聚点,按最小距离原则归类,结果仍是:,,,因此聚类过程终止;

根据各类关联度数值的大小关系,可知即匝道处车道数突减与匝道1处曲线半径过小为该事故多发点主要成因,即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与车速过快为次要成因,即夜间照明不足、路面破损与恶劣天气为可忽略成因。

(4) 现场调查结论

此处的匝道处与哈绥公路相比车道突然变窄,驾驶员很难察觉此变化,使得由哈绥公路驶来的车辆驶至与匝道交叉处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匝道处线形为竖曲线终端连接270°急弯,视距条件不好,驾驶员驶过此处时如果车速过快,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其次,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较快,匝道处缺少有效的减速设施;缺少警示标志,部分标志指示意图不清晰,且存在施工时设置的标志,对现状交通并不起警示作用,反而影响了驾驶员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肖慎, 过秀成. 模糊聚类法在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2, 2 (3): 40~43

傅立编著.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2

高惠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93~306, 218~250, 295~306

第2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数字故事叙述;少河⒂锝萄В幻教逅匮

一、引言

数字故事是集图片、声音、知识、情感于一体的故事讲述方式,它将传统的故事讲述艺术同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保留原始故事特色的基础上,在传统的故事讲述中添加了现代媒体元素,使故事情节的衔接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数字故事叙述兼具传统故事共享性和现代媒体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

二、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数字故事叙述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当中,以下是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展现了数字故事叙述如何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以及调查研究学习者和教师对数字故事叙述方法的评价。

(一)数字故事学习对象

本次数字故事叙述研究的学习对象为黑河市第六小学6年级全体英语教师,以及6年级l班的40名同学,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独立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数字故事叙述实施前调查

在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制作之前,对6年级1班的40名学生做了数字故事学习前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卷40份,有效问卷39份。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对于数字故事的学习兴趣、小组协作学习、制作数字故事时的困难和个人爱好等方面进行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数字故事的学习兴趣方面,绝大多数同学(87.5%)对讲故事的这种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愿意去制作数字故事,并且想将自己所学知识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制成故事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但在问卷调查中也同时发现,有少数学生(22.5%)不喜欢数字故事学习的方式,他们虽然对数字故事不是很了解,但是可以尝试接触;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中也发现,有45%的同学认为在数字故事叙述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例如硬件设施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以及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等;在选择数字故事制作的方式方面,有90%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数字故事,并愿意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此次问卷也发现,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有不同的优势,作为教师要在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数字故事小组分工,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三)数字故事准备与学习

在进行数字故事叙述学习前,首先用案例介绍数字故事的概念及制作方法与过程,该班级的师生之前从未使用过数字故事进行教学,然而,学生却对数字故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数字故事制作之前,笔者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了解到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用电脑打字,对Power Point软件有基本的了解,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使用PPT制作数字故事基本没有困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很难理解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抽象理论,因而在将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学习之前,教师要作出数字故事叙述范例,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数字故事叙述的相关内容,以及让学生掌握使用PPT制作数字故事叙述的流程。

(四)数字故事制作过程

1.师生协作,选择故事主题

利用数字故事进行英语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所以教师在选择故事主题时,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风格和现有的英语水平等,确保选择的故事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此外,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故事主题,这样数字故事叙述教学方法就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字故事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2.分组协作,搜集数字故事材料

教师对班级所有同学进行分组,确保每一个人都有学习任务,在作品的制作过程当中,要保证班级全员参与。分工小组在选择故事主题之后,学生要通过图书馆或者网上查询文本、图片和声音等相关资料,为更好地制作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数字故事制作

在确定分组和选择故事主题范围之后,每个数字故事叙述小组的成员要根据选定的数字故事叙述主题搜集相关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材料,然后将搜集的文本资料编制成详细的故事脚本,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绘制简单的故事情节版画,并对故事情节进行串联,然后故事小组根据故事情节表演、配音,使用PPT或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并加入适当的视频、图片和背景音乐等。

4.作品展示及评价

本次研究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共制成作品20份,在数字故事作品完成之后,每组要将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在课堂上展示给班内同学和老师,学生数字故事作品的展示不必局限于班级内部的展示,还可以将制成的数字故事叙述作品上传至互联网或者是娱乐论坛当中,将数字故事叙述扩展到班级以外的区域,增强数字故事叙述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这个多媒体互动平台,共同讨论、欣赏数字故事叙述作品。

(五)数字故事叙述实施后调查

1.学生问卷调查

在评价小组数字故事叙述作品之后,对于数字故事在少儿英语教学中应用后的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40份,有效问卷40份。问卷发现有绝大多数学生80%对数字故事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表明数字故事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将近75%的学生认为数字故事可以有助于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数字故事制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创新实践能力(82.5%)和信息搜索能力(84%);本次数字故事制作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95%的同学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他们提出的建议和观点能被小组采纳到数字故事制作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责任感;在数字故事的实施过程中,有83%的学生能够对遇到的许多困难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也说明数字故事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展示作品时有75%的同学会认真观看他人的故事作品,并对数字故事对儿童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表示认同;数字故事作品的创作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90%的同学可以从中发现和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把自己的优势应用于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

2.教师访谈分析

在数字故事叙述的作品完成之后,对黑河市第六小学的英语教师做了简要的采访,他们对于数字故事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师访谈发现,数字故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本次数字故事叙述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遇到了许多多媒体制作技术方面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时,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心,他们通过主动寻求家长、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或者是上网采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次对教师访谈发现,数字故事叙述方法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发展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力等综合能力都会得到全面提高。

(3)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次访谈也发现,数字故事叙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数字故事制作要求学生亲自撰写故事脚本,并选出自己喜爱的角色,设置故事情境,增添故事内容,串联故事板,绘制情节版画,演绎故事情节,所有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动手实践,为了创作出既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数字故事,学生需要发挥创新性思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和团结协作学习,因而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第3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数学;故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一、科学筛选故事,链接数学教学内容

科学筛选故事是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科学地筛选故事,链接数学教学的内容。对故事的选择,要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如在教学“升与毫升”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初步了解“容量”的概念。再如,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们讲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小猴子摘桃子。”故事内容如下:“又到了秋天,小猴子又该去地里摘桃子了。它摘了6个,结果在路上不小心丢掉一个,被小松鼠捡去了,那老师问大家,现在小猴子手里还剩几个桃子呢?”同学们回答:“5个。”“为什么是5个呢?”学生有很多种回答,但是总体而言是少了一个。这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板书数字6和数字5(写6-1),最后写6-1=5,在写的过程中边给学生讲述减号和等号的意思,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加减法运算知识。

二、有效讲述故事,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故事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教师有效地讲述故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让学生能够走进故事,在故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讲 “间隔排列”的知识点时,可以讲述相关的故事。在课上,教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和小乌龟一块儿来排队了,大家可要留心要帮助小乌龟找到自己的位置哦。”师:“有25只小乌龟在排队,为了保证排队时队列整齐,它们请来了小鱼帮忙。已知每两只小乌龟中间有一条小鱼,那它们一共需要请多少条小鱼帮忙呢?”接着,要求学生分组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走进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学生得出很多结论,有的说23条小鱼,有的说24条小鱼,有的说25条小鱼。通过一系列讨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探讨小乌龟间隔排列游戏,让班级中女同学和男同学分别扮演小乌龟和小鱼的角色,真实地体验间隔排列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而得出间隔排列中的数量关系,即排列在两端的物体个数减去1 ,就等于排列在中间的物体个数,并举例让学生熟悉这一规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30只乌龟排队,需要多少条小鱼帮忙呢?”

三、合理续写故事,延伸数学课堂内容

数学教学中的故事续写就是指“举一反三教学法”,“一”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的故事;所谓“三”,就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故事,从中总结出一定的数学规律,然后将这一规律合理地运用到类似的故事中,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对这一知识很陌生,教师通过讲解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分苹果的故事来引入分数的概念。故事大意为:“白雪公主将7个苹果中的三个分别分成3、6、9份,然后3个小矮人分别取其中的1、2、3份……”然后让学生思考白雪公主这样的分配方式是不是不公平。学生通过激烈讨论后,得出白雪公主的分法是公平的,因为虽然分配的方式不同,但是小矮人得到的苹果份数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续写故事也就是新编故事,将故事的主人公或者是事件换掉以后再进一步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总之,将故事与小学教学有机融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有效地开展教学,用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4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1.故事性原则。数字故事要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和真实性特点,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数字故事的价值,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

2.艺术性原则。在数字故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艺术性原则,将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创新艺术创作方式,使图片或者字体的展示能够更加富含艺术效果。

3.创新性原则。数字故事的设计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创新原则,改变以往单一的故事论述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媒介,使故事更加富含感染力和创新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数学故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明确数字故事主题。数字故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明确数字故事的主题。在数字故事主题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明确两个方向。教师首先要明确数字故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使数字主题能够在满足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不断提升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数字故事主题的设计数字故事主题的设计要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学生十分喜爱的内容或者近期学校内发生的事情、举办的活动等等。比如教师可以以“幸福生活”为主题,选择一些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或者古代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等,故事内容以短小而内涵丰富为宜,无需过长,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设计合理而明确的主题,能够为数字故事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数字故事的开展是数字故事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对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知识的理解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数字故事主题明确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搜集素材和故事内容,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从网络中获取素材,并对信息和素材进行整理和进一步的加工。教师可以将2-4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进行故事的排编活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实践参与热情,在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思考、共同合作和共同答疑的过程中,实现数字故事的创编活动,展现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应用能力。

3.实施作品汇报评价。在学生创编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评价,互相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学习他人的优秀作品经验,以此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获得更多的经验和领悟。作品分享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公投选举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故事奖”等奖项,给予优胜小组的成员鼓励和表扬,增加数字故事创编的乐趣。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对本次实践活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共同思考并解答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5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幼儿 数学启蒙 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第6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 事故率 灰色预测 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U4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248-02

目前,对事故率的预测中,大都是采用预测,建立事故率与时间的关系,不能从事故发生因素方面考虑事故的发展态势,或者只定性分析事故发生率与各因素的关系,预测精度低,且方向大都为隧道、飞机飞行或高速公路等,没有专门针对城市道路事故率预测的文章。

基于以上现状,为提高城市道路了事故率预测准确率,针对城市道路事故发生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将灰色预测方法和回归预测方法两种算法的优势组合的预测模型,在充分挖掘城市道路事故率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高预测精度。

1 原理

城市道路事故率预测是采用恰当的预测方法对城市道路已有的事故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从而将预测到的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数等结果应用于城市道路管理与决策中。城市道路事故率的变化包括有规律性和由不确定的未知因素导致的随机波动部分。表示为如下模型:

其中,

为城市道路总事故率,表示有规律部分,表示随机部分

使事故率具有随机性和规律性的原因为城市道路事故率与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相关,考虑到城市道路事故率的变化特点,只采用一种预测方法描述的误差将增大。本文采用灰色预测与回归预测方法组合的方式预测城市道路事故率。

2 组成

2.1 灰色预测GM

灰色预测是指利用GM模型估计预测系统行为特征的发展变化规律,估计计算行为特征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刻,研究特定时区内发生事件的未来时间分布情况等等。主要为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实质上是将“随机过程”当作“灰色过程”,“随机变量”当作“灰变量”处理。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设已知参考数据列为

,做一次累加(AGO)生成数列

其中,

求均值数列

则灰微分方程如下

相应的白化微分方程为

由最小二乘法,求使得达到最小值的。

求解方程得

2.2 回归分析

关于交通量大小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定性分析如下:(以交通饱和度衡量交通量大小)饱和度小于0.2时,车辆处于自由流阶段,交通量小,车头时距大,同向车辆干扰小。随着交通量增多,交通事故数有降低趋势。0.2~0.4时,车辆处于稳定流状态。车头时距减少,事故数增加。0.4~0.5时,交通量继续加大,交通处于不稳定流状态,事故数进一步加大。0.5~0.6时,交通处于饱和流状态,交通密度大,车头间距小,交通事故数有降低趋势。大于0.6时,交通处于阻塞流状态,车速很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比率进一步降低。

结合城市道路交通量大的特点,建立城市道路事故率与城市道路交通量的一元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具体如下:

一元多项式回归方程的模型为

式中,1,2,3,k为回归系数,是随机误差项,假设,则。

若对y和x分别进行了n次独立观测,得到如下n对观测值

这n对观测值之间的关系符合模型

这里,是自变量在第i次观测时的取值,它是一个非随机变量,并且没有测量误差,对应于,是一个随机变量,它的随机性是由造成的,。

对于不同的观测,当时,与是相互独立的。

用最小二乘法观测

的值,即取估计值,……

,使与的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

2.3 组合模型

组合模型即分别采用代表随机部分的灰色预测模型和代表有规律部分的一元回归模型对城市道路事故率预测,再用二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每个模型的权值,于是得到组合的城市道路事故率预测模型,即:

其中:

――组合模型事故率

――灰色模型事故率

――回归模型事故率

分别为回归系数

2.4 补充说明

当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不全时,通过对已获取的数据进行插值,实现交通量和事故的一一对应关系。此处采用多项式插值,主要插值方法如下:

已知函数在区间[a,b]上有n+1个不同点处的函数值),求一个至多n次多项式

使其在给定处与同值,即满足插值条件

称为插值多项式,称为插值节点,[a,b]称为插值区间。

3 结语

目前关于事故率的预测,从笼统的事故率预测到将事故细致的分为隧道、飞机、公路等多种类型,精度逐渐提高。预测模型也从原来的一种方法变为多种方法融合,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本文在以往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城市道路交通量大的特点,对城市道路事故率分别采用灰色模型和回归分析分别进行预测,之后通过二元线性回归方式将两者融合,得到最终的预测模型,有效减少误差,提高精度。同时,针对数据量不足的情况,采用数据差值的方法,扩大数据范围。该文方法具有普适性,既可用于其他交通事故率的预测,亦可作为事故死亡人数的预测,可靠性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预测的精度要求将越来越苛刻。只有不断的创新预测方法,实现不同方法的交互融合,才能满足预测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7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在幼儿园中会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我的孩子能说会唱,就是数学不行。”家长的忧虑和烦恼也困扰着我:果真是孩子天生少了学数学的细胞?还是幼儿生来只喜欢唱唱跳跳难入数学之门呢?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不是单纯的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获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兴趣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一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二、请幼儿担任故事中角色并提供操作机会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可以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三、启发同情心、调动积极性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第8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一、教学中引入数字故事的重要意义

我们的数学教师都知道小学生形象思维好,抽象思维差,所以,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想着要尽快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可是孩子的成长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太过于急于求成,加上又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就会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字故事,教师可以借助故事的趣味性、形象性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导入新课,为后面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另外,数字故事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学生识别条件、分析题目和推理的能力,增强师生的互动。

二、课堂教学中数字故事的具体应用

1、借助数字故事来创设教学情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稍微复杂一点的题或抽象一些的知识,学生刚看到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不想深入。如果我们引入数字故事,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景,使他们更专注一些,理解起来容易。比如,我在讲“圆周率”时,给学生讲了法国数学家格洛阿的故事,他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和对朋友的了解,成功破获劫杀他朋友的罪犯。他的朋友鲁柏,死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块饼。而饼在他们的生活中就要做“派”,同π一样的发音。他还知道了自己的朋友当时没有出去过,由此,他就猜测可能是3楼15号的房主,结果一查,果然是。学生一听,就对这个“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好好探究一番。这节课,他们不仅知道了我们的这个圆周率是怎么来,有的学生还记住了他小数点后的十位数,非常了不起。这不得不说就是这个数字故事的功劳。

2、用数字故事讲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对一些数学知识的介绍,通常是以文字为主,再加上一些插图。这部分内容尽管有一些插图,可是学生学起来还是觉得深奥,对这部分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我们能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运用数字故事来进行单独讲解,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的心理压力,还能够增强这部分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我的房间》这个数字故事。让这个充满趣味的数字故事,带着小学生去认识正方形面积的形成以及计算方法,真正弄清它的来历,以便学生与正方形的周长清楚地区分开来。此外,播放完《我的房间》这个数字故事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想想其他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与此是否一样,这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会更深入地看问题,同时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3、用数字故事来总结复习

学习新授课时,学生感觉新鲜,有一种挑战的感觉。而复习时,则常常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d趣。

第9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事故多发点;累计频率曲线法;鉴别

Abstract: Taking the Anhui province highwa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oad traffic accident-prone locations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base data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finds out the Anhui province highway traffic accident prone locations by using the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 method, and at the same time finds out accident black spot, the traffic accidents segment number and total course changes during 2006~ 2010.

Key words: accident prone locations;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 method; differential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工程背景

安徽省某公路全长102.7 km,原设计为行车速度80 km/h混合交通、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路基标准宽度24.5 m,2002年建成通车。该公路全线交通条件良好,主要道路设有中央分隔带和硬路肩。但是良好的道路条件造成机动车车速加快,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不易控制,机动车与机动车间的正面相撞、侧面相撞及追尾事故率较高。另一方面,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淡薄,极大地影响了交通安全。在一些安全设施缺失、标志标线匮乏、交叉口视距不良的地段,极易引发交通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将这些事故多发点(黑点)找出来以进行治理。

2 事故多发位置鉴别概述

事故多发位置的定义是:由于道路、交通设施、交通环境等因素本身的作用,导致行驶状态急剧变化,而在一定长度、交通流量和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或特征与路段其他正常位置相比明显突出的某些位置(地点、路段或区域)。对事故多发位置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国内更多的是使用“事故多发路段(点)”一词,国外则多称为事故黑点。事故多发位置的鉴别研究包括几部分的内容:资料收集、鉴别、原因分析、

改善对策和后评估,如图1所示。

图1事故多发位置鉴别的工作流程图

3 事故多发位置鉴别所需数据

道路事故数据涉及许多方面,按记录对象划分,完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为事故和环境2个方面。事故方面的数据包括事故地点、事故对象、事故形态、事故类型、事故结果和事故原因等,是对所发生事故的描述。环境方面的数据包括了除交通事故涉及者(人、车、车载物体)之外的交通外部因素,它涉及道路设施、交通设施与管理、天气气候条件、照明条件、路侧环境、交通环境等多个方面。事故数据是道路安全分析最基础的数据,而环境数据对安全分析则是非常关键的数据。事故数据的用处在于发现事故,而环境数据则能引导交通安全工作者找出事故潜在的根本原因和所应采取的改善措施。事故数据的采集内容、要求和方法是由使用的目的决定的,来源包括交警的事故登记、保险公司、医院、专项调查等。

4 事故多发位置鉴别方法和指标

4.1事故多发位置鉴别方法

国内外在鉴别事故多发点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4.1.1 事故频率法

该方法选取一临界的事故次数做为鉴别标准,如果某路段的事故次数大于临界值,则被认为是事故多发点。该方法的优点是计算与选择方便、一目了然;缺点是当若干地点事故次数相差不多时,难以作出客观的判断,即该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地点的道路环境条件及交通条件差异,可能导致将非事故多发点当作事故多发点进行改善。因而该方法只适用于鉴别小型的交叉口或道路系统。

4.1.2 事故率法

本世纪4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普遍开展了交通量调查工作。在鉴别事故多发点时,具有了交通量数据,因此,在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中提出了事故率法。对路段而言,该方法以每年百万车公里的事故次数作为评价标准,交叉口则以百万车的事故次数作为评价标准。当路段或交叉口的事故率超过某一可接受的临界值时,即被认为是事故多发点。由于考虑了交通量与路段长度的影响,该方法要优于事故频率法。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导致2种情况:具有低交通量、低事故数的路段拥有高事故率;而具有高交通量、高事故数的路段拥有低事故率。

因此,当以它作为唯一标准进行事故多发点鉴别时,同样也可能导致将非危险路段当作危险路段进行改善,或滤掉了更为危险的路段。

4.1.3 矩阵法

该方法把事故次数和事故率结合起来作为鉴别事故多发点的标准,水平轴代表事故次数,垂直轴代表事故率。每一路段在矩阵中用一矩阵单元表示,矩阵单元的位置则表达了路段的危险程度,最危险的路段具有最高的事故次数和最高的事故率,在矩阵中为位于右下脚的单元。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矩阵的大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确定,同时兼顾了事故频率法和事故率法;缺点是只表示了路段的危险程度,而不能对低事故次数高事故率的路段或高事故次数低事故率的路段作出本质的区别,只是简单地将其看成是非事故多发点,同时也没有考虑临界值与严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

4.1.4 当量总事故次数法

如果将严重程度不同的事故统一对待,只进行事故次数的简单累加,往往造成判断的失误。例如,拥有同样事故次数的2条路段,其中一条路段的事故死亡人数比另一条路段的事故死亡人数高,很显然,具有高死亡人数的路段的危险性也要高。如果不考虑事故的严重性,将判断为两者具有同样的危险性。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判断事故多发点,鉴别时应考虑事故的严重性,为此提出了当量总事故次数法。该方法通过一些计算方法赋予受伤及死亡人数一定的权值来计算事故的严重程度。由于该方法没有考虑交通量和路段长度,也存在与事故频率法同样的缺点,同时权值的确定对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

4.1.5 质量控制法

1956年,Norden等人提出了质量控制法。该方法不同于以上各种方法,首先它假设各路段的事故次数服从泊松分布,然后将路段的事故率与相似路段的平均事故率作比较,而不是与所有路段的平均事故率做比较。根据显著性水平确定事故多发点的综合事故率的上、下限,如果所考察路段的事故率大于上限值,则被认为是事故多发点。本质上讲,质量控制法是一种基于假设的理论性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要比传统的统计方法好,但它没有确定事故多发点改善的优先次序,也没有考虑事故的严重性程度。

4.2 安徽省某公路事故多发位置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