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精选(九篇)

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1.语感的内涵

提起语感,每个人都明白其意思,但要想对语感进行准确的定义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语感,笼统的说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觉,这是一种心理现象。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其对于语感有如下的定义: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不论是笼统的定义还是词典中的定义,都包含了相同的内容:第一,我们所提及的语感其对象都是语言材料;第二,其目的都是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第三,都偏重于头脑直接的反映。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语感定义如下:是语言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人的大脑中最直接的反映。该定义能直接有效地反映语感的所包含的内容。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从语感的定义来看,语感反映了学生对于教材的认知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语感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提高了,同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都会相应地提高。

因此,本文从语感培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出发,从多方面分析了培养语感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通过阅读来提升语感,通过鉴赏文字来提升语感,通过积累来提升语感,通过实践来强化语感。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感,就要从多角度,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策略方法

培养语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并结合相关的语感培养材料,总结出如下培养语感的策略方法:通过阅读来提升语感,通过鉴赏文字来提升语感,通过积累来提升语感,通过实践来强化语感。

1.通过阅读来提升语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感知语言的优美,体味文章的韵味,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材料中的知识。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语感。另外,人们获得知识都是通过视听触嗅味共同完成的。而阅读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共同作用的过程,可以进行直接的感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手段。所以,反复的朗读对于语感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同时,朗读还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意蕴美以及情味美,从而获得良好的语感。

2.通过鉴赏文字来提升语感

品味和鉴赏语言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语感,这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办法。举例说明:夏眄尊老先生曾这样说过:看到“新绿”两个字,就会让我们充满希望,感受到少年的气概;看到了“落叶”二字,便能体会到寂寥的意味和人生的无常。由此可见,品味和鉴赏作品对于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

3.通过积累来提升语感

语感的培养实质上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不能想着急于求成,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的积累知识。如何积累,办法有很多,背诵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背诵一些优美的句子,可以不断地积累知识,有效地培养语感。

4.通过实践来强化语感

所谓实践,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材料,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作为初中生,要多写作,写作是最好的实践,通过写作,加深对所学材料的理解和表达,这才是培养语感的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学习策略 教学 教师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是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乃至调控整个学习活动的内部学习方法或技巧。语文课程是一门偏记忆和基础应用的学科,以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忽视对学习策略的教学,学生学习语文也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区别,不太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随着学会学习这一终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元认知教学逐渐走进基础教育领域,随之而来的,就是针对各学科产生的策略教学,即通过课堂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实质技巧,在学习具体课程时能够灵活使用不同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堂策略教学的实施过程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一般认知能力,引导其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炼自己的心智技能,并把外在的学习方法逐步内化为个体特色的学习方式与技巧;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心智技能和他的独特的方式解决外在的一系列问题,从结果中反馈所用方式与技巧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寻求进一步有效学习的技能、技巧或对策;另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新的学习时机与分寸的把握,灵活运用一定的方法,逐步形成一定针对性的活动计谋,即一种融情境与个性一体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Jones等人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呈现阶段和应用阶段,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运用,于1987年建立了学习策略教学的六大具体步骤。Jones等人认为,语文课堂策略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分为预习语文课文、获得知识、设置目标三步,分别采用图表辅助、组织样式解剖、决定内容重点,复习内容、分类与结构化、复习词汇,提问、猜测内容、组织样式、议定阅读策略等教学策略;呈现阶段包括巩固预想、想法分类、归纳段落意思三步,分别采用同化新思想、判断,找关键词、修正想法、产生新问题、评价想法,选择重要的思想、联结组织想法等教学策略;应用阶段分归纳全文意思、评价成绩、巩固学习三步,分别采用融合信息、总结关键思想和它们的联结,加强预想、找出学习差距、引起新问题、扩充学习,新情境中的迁移、排练与研究等教学策略。他所建构的学习策略教学的六大步骤是确立单元教学重点、考虑教材组织样式和学习运用组织策略经验、决定评价学生成功的标准、开发与重点知识相关的教学策略、检查词汇和课文特征、建构教学序列等。

二、初中语文课堂策略教学的途径

学习策略教学的途径,大都与学科内容相联系,并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就应对学生的初始水平进行评价,并以此来确定不同学习的不同学习策略教学目标。一旦与学生能力相一致的适合某种任务的策略被选择使用,教师与学生就建立了学习策略教学目标和何时如何运用学习策略的教学体系。

尝试监控是学习策略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对学习上的差错与错误亦是如此。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不光来自于成功的操作,更来自于对操作本身的反省和总结。人们在尝试过程中,不但对错误本身有个深刻的认识,而且也更易于认识自我,由此形成相应的对策。语言的监控对主体的元认知技巧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一些学生之所以元认知活动水平较低,主要是由于在直接影响自我指导的言语活动方面有所欠缺。如由于不善于将思维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操作性地表达出来,因而不能相应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加强言语指导与调控训练,从而大大提高其有效性。

三、小结

初中语文偏重于字词记忆、语句理解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学习策略的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有关知识接收、加工与管理元认知信息,更能够将学到的策略直接运用到平时的语文知识记忆和使用中,促进他们更加有效地掌握语文这门工具性语言。

参考文献:

[1]邓志伟.策略教学:一种新型的个别化教学.比较教育研究[J].1995年第6期.

[2]支愧云,陈永进,成广兴.元学习方法的建立.教育导刊[J].2003年第9期.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阅读 策略

一、综合分析法

初中语文课文《陈涉世家》中,关于陈涉起义原因及发动过程的理解和分析,是初中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使用了“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把握这部分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一)抓住关键词语(句)进行分析:

1、“失期,法皆斩”----戍卒们由于途中遇雨耽误了期限,按理情有可原,可是按秦朝的军法,都要杀头。这是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秦始皇在位期间建造了许多豪华的宫殿,当时的赋税很重,是前朝的二十倍;徭役兵役繁重,而且刑法严酷,全国百姓在秦王朝的残酷统治下,早已痛苦不堪。这是陈涉起义的根本原因。

(二)理清文段的脉络:

课文依次交代了起义的背景,分析了起义前的谋划,及起义前的“威众”之策。

1、背景:戍卒遇雨失期

2、谋划: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威众之策:置书鱼腹、狐鸣而呼

(三)把握其主旨:

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对起义原因及准备过程的记述,揭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实质是一场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刻画出陈涉这个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最初形象,表现出他卓越的组织才干。

(四)再看看写作特点:

作者选材详略相间,重点写陈涉谋划起义,而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等都写得简略,这样突出地表现出陈涉的非凡才略。

二、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死记硬背,不但没有让学生受到人文熏陶,反而产生了厌恶情绪,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负担十分繁重,文言文本身又很枯燥,如果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学生就不会有太多兴趣。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的纯串讲式教学模式,就会使得整个课堂从头到尾呈现出同种节奏,学生很难或很少出现兴奋点,上课开小差甚至打磕睡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习空间,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将视频、音乐、朗诵、图片等带入课堂,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缓解学生因长时间诵读而产生的疲劳,播放音乐欣赏或是为了活跃气氛让学生唱唱歌,都是可行的。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召开故事会,举行辩论赛,让学生预习课文后,自编、自导、自演出课本剧。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动起来、兴奋起来,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三、将文言文阅读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言文教学一大难点在于,除了课堂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文言语言环境,要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屈指可数的课文和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落实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学习趣味的同时;给学生适当引荐一些短小浅显的文言文课外读物,让学生自主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文言文阅读学习小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关键的地方老师给以点拨,解决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收获的喜悦,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研讨的组织中,首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问题的价值要有个衡量标准,从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的问题引向深入,将分散的问题引向课题,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并具有定的价值。要实话实说,适时地引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问题还是应该相对地有集中的指向。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五、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在《桃花源记》(初中人教版第三册)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法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10-01

1 合理筛选,让语法教学符合初中学生实际

在对初中生进行语文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相关的理论水平掌握程度出发。从他们日常经常出现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和全面的总结,同时,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初中生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分层教学的思想指导我们母语教学的实践,对语法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只有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对学生语法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提供真实准确的客观依据,这样才能比较准确科学。

从目前现代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的设置情况来看,并不十分合理。这与初中生的实际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我们知道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对此的理解难度最大。对于语素的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一定的用语经验。这样的要求显然以目前的初中生水平来说是不能胜任的。

对于词的难点来说,主要表现在对于词的构成方式的理解。对于这方面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内容:一方面是知识本身的难度,这牵涉到了语素方面的知识;而另一方面还是脱离了学生本身的水平,由于初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较差,因此对于这类知识的掌握存在的了一定的难度。初中学生辨析词性的难点是虚词,特别是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困难更大。这是因为他们很多人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因此是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很少使用虚词。往往“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往往只能意会”就成为了对于虚词的主要意思。这显然不符合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与水平特点。

2 静态的语法教学和动态的语法教学相结合

吕叔湘先生在书中写到: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和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语法教学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态的,一种是动态的。静态的语法教学指的是在交际活动语言结构中没有融入到教学的过程汇总,是对语言结构本身进行的相对静态的分析教学方式;而动态的语文语法教学是指的是将交际活动语言结构融入到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如果使用语言的结构,以及它的功能进行教学和应用。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既包含静态的教学方式,又包括动态的教学方式,是以静态的教学方式为主的,包括分类和格式,这就使得语法的教学脱离的语言的交际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运用静态教学方法进行语法教学的同时,结合动态的语法教学方法,把语法教学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让语法实际的用到现实的教学中去,取得真实的效果,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要重点的把握语法教学的实际应用教学,突出语法的读写教学重点,让学生可以在仿句的训练过程中得到语法能力的提升。

3 阅读教学与语法教学有机融合

当前的语文课本是中学生手头所拥有的最直接最直观的教材,而其选的文章也大都能代表普通话的语法规范。这其中自然就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讲解。例如词的性质(实词、虚词等),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同时,看看大家是怎样运用语法手段的。例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社戏》)只有有了一定的语法基础,学生才会明白句子的主干是“清香吹来”。什么发散的清香?“豆麦”和“水草”所发散的清香。“豆麦”和“水草”是什么关系?“豆麦”和“水草”是并列关系。“朦胧”这一词语用得好,好在何处?“朦胧”这一词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新鲜、生动,写出了月色与水气水融的情状。如果学生能这样分析,那他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更透彻、深刻了。

从目前整体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对于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来说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语法知识讲授过程与整个课文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如果我们将语法知识讲授过程与整个课文教学整合起来,这样会对学生语法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课文教学是以各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于语法的学习更具有真实性,更能体会整个情景,同时提高了整个学习的效果。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对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对于突破课文理解的难点,深刻把握课文主旨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在修饰语的选用与锤炼上很见功夫。例如其中的一段: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作者用了许多修饰成分(包括定语和状语),如“不停”、“极力”、“那样”、“稍”、“忍不住”,用得十分贴切而有表现力,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这些修饰成分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既了解了定语、状语的相知识,又能切身体会到飞蛾弱小的身躯中蕴藏的坚韧强大的生命意志带给作者的震撼和启迪。

4 结语

语法教学对初中学生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尊重教育规律和语法教学的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改进教学方法,做到随文而教、重在点拨,真正把“精要、实用、好懂”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永兵,张会平.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语法复杂度—— 一项基于课堂话语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3):22-27,37.

[2] 李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下中学语境语法教学[J].教学研究,2010,33(1):74-77.

[3] 申蕾.在中学艺术生英语教学中探索语法翻译法的运用[J].群文天地,2010(14):199-200.

[4] 夏卫华.浅谈中学语法教学的情景教学策略—— 对一节语法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10(10):12-16.

[5] 杨建春,张期梦.2008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对中学语法教学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2009(2):87-89.

第5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所谓德育主要指的是思想品质教育,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渗透到每一位初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实行德育的渗透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既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意义

1.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初中生年龄大都在12~15岁,这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所接受的德育将会对他们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很少有中学会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而语文这门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可以将德育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能从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2.陶冶初中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承担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任务。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初中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又一次沐浴在教材中折射出的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中。如,鲁迅,为了改变国家危难的局面,毅然选择弃医从文,在他的身上无不体现出优良的个人品德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语文教师通过对初中生进行类似的思想教学,则能使他们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鼓舞,并使其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加伟大的贡献。总体而言,这也对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1.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名篇课文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生的心智整体上还是不够成熟的,因此对身边的人、事、物的看法也不够全面,而且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要借助课堂教学对学生开展德育。而借助教材中的一些名篇进行教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以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为例,主要讲述的是父与子之间的一种爱,其文章结构围绕亲情所展开。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后去寻找相关的故事或者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一些感人故事。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又能让中学生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借助语文课文进行了有效的德育渗透。

2.将古诗词配乐进行德育渗透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可以带我们进入美好的时空,让我们忘记烦恼,使我们的精神永远处在一个五彩斑斓的境界。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熟记品评古诗词,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有意识地将古诗词进行配乐,将枯燥的语文课变成音乐课,在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也使德育实现了潜移默化的渗透。

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一首中秋词,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了,这是一首中秋月兼思念亲人的典范。初中生如果通过传统方式先背诵上下阕,再逐字逐句解析,那么其难度可想而知。而通过配乐的形式进行深层次的德育教学,在音乐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背诵记忆,还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苏轼在中秋佳节,因望见一轮明月而产生的思念之情,此时学生的内心也将受到强烈的感染。

3.通过大声朗读课文进行德育渗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由于每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同,以至于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作为教师也要为此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冬天的百草园的描写就十分优美,通过大声地朗读,细细品味其中一系列动词的使用,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百草园以及三味书屋的不同感

情,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德育在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只停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鉴于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应得到深入的推广。不过对于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还有待完善。因此,语文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入挖掘和发现,才能将对学生的德育加以深入的贯彻和执行。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绝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一定要有德育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建设强大的国家与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学生教育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学习其他拓展性学科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关键学科。但长久以来由于课程内容的繁多和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初中语文教学逐渐走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困境。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立足于教学者和课本。一方面教师主导了课堂,控制着教学的内容和进程,例如老师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教学习惯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式,就某一课设置固定的问题和答案并布置固定性的作业和任务。另一方面将教学局限于书本,按照书本课程的安排使学生机械性地接收知识。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思维的重要环节,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使得学生因课堂的枯燥和单调而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无法真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想象力的发展。由此看来,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二、如何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是指要将教师和学生同时纳入教学的主导位置,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教学前后和教学过程中双方在互动中的调节和平衡来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行为,使得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课堂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尽可能地在学习中获得思维和价值观念的全面平衡发展。本文即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如何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1.课前准备

在课前准备的环节,主要还是需要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悬念式和开发式的引导,这同时也与老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直接挂钩,需要老师进行认真备课。一方面,老师可以围绕即将学习的内容对其背景、作者等进行一个趣味性的介绍。通常来说,与现实生活较为接近的故事性叙述和生动化口语化的讲述是比较能够吸引学生的。同时,在讲述中将一两个悬念性的问题留给下一课,将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教学中老师为了使学生能够预习课文而提前设置相关问题,可以将这一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通过互相提问和回答来完成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能够更加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交换。

2.课中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地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2.1互动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际上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互动式教学的重点即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授课,将学生纳入教学行为当中来。这里的互动性即包括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一般老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将课堂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例如朗读文章、开放提问和相关介绍等。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总结和表达,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成为“老师”,即通过互相问答的方式来达到交流和互动。

2.2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有趣味性的方式,也是最能够提高学生热情的参与方式,这也是语文教学所特有的。这种教学方式即邀请学生通过表演来对故事情况进行还原从而完成对该课程的学习。例如,一些节选的小说或者戏剧就可以直接转换成表演的剧本,甚至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改编。这种新鲜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课文内容本身,而且通过对人物角色的把握、对台词语句的熟悉、对环境氛围的感知、对思想情感的体会,学生会更加记忆深刻并得到更加深入的学习。

2.3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教育中已经基本普及。色彩、图画、声音等多种多样的效果是激发学生热情、凝聚学生的注意力的有利手段。不同于板书的枯燥和费时,老师可以提前做好PPT来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课程相关的影片等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3.课后引导

课堂的结束就等于学习的结束吗?当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会通过布置一些课堂作业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的作业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想要让学生走出书本,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老师应该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来帮助学生扩展阅读范围,提升文学素养。另外,写作也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老师对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后布置作文任务来完成,但单一的作文也会让学生产生疲倦甚至厌烦情绪。所以在写作方面,老师更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环境,鼓励各种体裁和主题的创作并进行有利引导。比如学生可以自愿朗读自己的文字,也可以将自己的故事进行改编或者表演出来等等。这不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信,也是促进思维活跃的有益方法。

三、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意义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关键时候,这一阶段培养起来的兴趣对个人的成长道路具有长远影响。这里的兴趣不仅包括对我们民族的语文和文学的兴趣,更包括阅读的兴趣、创作的兴趣、思考的兴趣。

第7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内涵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育的关键。语文教学不可能全面传授所有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语文的平台,通过对语文的词语、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我国的语文学科有过“大语文”“词章”“中国文”“国文”“国语”“语文”等名称,语文学科名称的转变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重点的变化,从古代的以文言文教学为主到以白话文教育为主的变革。但不论学习的内容如何,语文基础知识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不论是诗词、文言文、白话文,对字、词、语法的了解是学习这些知识的前提。

语文知识大致包括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内容,而基础知识大致包括语言、语法、文字、词汇、修辞、句子、标点、逻辑等内容。在语文知识的框架中,阅读和写作都包含对文字、修辞、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合理、灵活运用,而文言文、文学常识的学习以文章为框架,文章的学习也需要基础知识。因此,语文知识是一个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体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以后的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理由

(一)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双方都以考试为目的进行教与学,只注重诗词的背诵、写作的训练,对字音、字义、字形等基础知识关注不够。初中生不能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提笔忘字、对字的运用方式不能灵活掌握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对“的”“地”“得”的使用不能正确掌握,把“再接再厉”写为“再接再励”,忽视对句法、修辞、逻辑等语法知识的教学,学生不能掌握复句的概念,对修辞的作用认识模糊,有的甚至不能在阅读、写作中正确理解、使用标点符号。教师这样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知识根基便不牢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将十分被动,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将相当困难。

(二)将基础知识教学与语文能力训练相分离

教师以程式化的方式讲解语文知识,以练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将语文基础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文章、写作等知识的讲解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讲解所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去分析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通过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实现两者的同步提升。

三、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策略

(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时期,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情感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学常识比赛、成语竞赛、常用字书写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其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这样动态、活泼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

教师可以对语法、修辞、标点、逻辑等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其概念、不同的语法、修辞、标点的作用有所了解,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训练为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训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与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中渗透着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便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掌握。教师讲解课文,不能只注重分析文章,而应结合语文基础知识讲解课文,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语法和逻辑的作用等。同时,应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实际来讲解基础知识。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注重对学生欠缺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写作中常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等,在教学中对所涉及的字词、修辞、语法等进行补充,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其使用能力。

(四)把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

语言、语法、文字、词汇、修辞、句子、标点、逻辑等基础知识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例如,对句子的学习,需要掌握文字、词汇、标点、修辞等,句子的运用也涉及逻辑、修辞,它们彼此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将各类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使语文课堂成为知识丰富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合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第8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

0引言

对于教学方法来说,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但最终的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将合作学习应用到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1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的教育和认知教育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以情感因素为前提促进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一般使用的方法有三点:一是通过语言来指导学生学习,二是以情绪感染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三是影响学生的行为[1]。借助这三点,在情感上与学生达到共鸣,从而不断完善人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作学习是通过不断完善情感内容,使人情感上升到新的境界。也可以说合作学习是一种情绪机制,以人的思维能力的发挥作为核心内容,以保证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实现功能。

从各个角度分析初中语文教育问题,从理论、实证两个方面揭示初中语文的现状,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依据。将初中语文教育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有关初中语文合作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对提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语文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得到初中生道德建设的关注,将发展语文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结合初中生具有的情感,创新各种途径的建设思路。

2当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存在的不足

当前初中语文的合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存在着发言形式单一化的现象[2]。小组派出的某位代表是在全班进行展示,代表着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因此,各组必然会选择优秀的学生参与其中。于是较为优秀的学生每次都会作为代表发言,这样就使其他学生边缘化,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而且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随意将同排的学生进行分组,导致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并没有深入到实质当中。同时,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创设大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积极性消耗过大,导致学生以应付的形式去实践,没有从根本上执行,从而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另外,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合作学习的策略方案,但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兴趣不大,导致合作学习教学的不成功。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满足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利用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3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3.1合作朗读使用在文章朗读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其主要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然后再对文章进行朗读,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另外,合作朗读还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朗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涵义,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这篇文章朗读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朗读,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接着再对文章进行讲解。这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使学生明白诗句的含蕴,领悟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从而增强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使学生之后学习诗歌更为轻松。

3.2采用合作阅读法应用到文章阅读中

合作阅读指的是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内容,接着进行小组讨论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开展合作阅读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交流与讨论、整理与分析。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进行《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如文中杨志与吴用的“智”表现在哪里?吴用智取生辰纲的计谋存在哪些不足?等问题的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再进行全面总结。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分析课文的重点,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与讨论,有效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给了学生一次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得到提升。

3.3采用合作学习法应用于课文讲解中

课文的讲解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发挥出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3]。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使用合作学习方法,对重点内容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使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教学时,由于这篇文章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谈论,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学生通过交流与互动,理解作者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写出了他心中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与剥削,社会风气良好,人们生活和乐的理想社会。以此让学生增加对文章的印象。

3.4将合作批改应用到作文批改中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负责学生作业的批改,这种单项的交流方式使教师的压力逐渐增大,且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将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入到作业的批改中,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还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作文《我心中的黄河》当中,教师可以开展互相合作批改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互批改,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作文,发现作文中的好词佳句,并对其进行赏析。如有位同学写道:“黄河它穿高山,绕平原,飞峡谷,跃丘陵,呼啸奔腾;浇灌着沃田万顷,簇拥着工厂如林,接纳着四十多条支流,拥抱着无数峻岭高山,气势磅礴。”学生发现这一句写的较好,就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学生就能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那么怎么才能使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教师在文章朗读中进行合作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文章阅读过程中采用合作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文章的涵义;在课文讲解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增加对文章的印象;在作文批改时采用合作批改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耀红.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09:56-59.

[2]江春茂.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2:76.

第9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对于初中语文课来说,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在当前语文课改中,阅读教学改革力度最大,然而,就目前来说,语文阅读教学并未因其重要地位而得到相应的关注,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程式化的教学步骤

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带领学生欣赏语言,领会情感,不是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进行遣词造句,怎样布局谋篇,而是把完整的情节肢解成好多部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所谓的零碎的知识点,把原本完整的情节变成了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这样的程式化教学阻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严重抑制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形式化的教学手段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都把多媒体教学当作一个标准,甚至是在教学观摩中也把是否运用多媒体教学当作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因而丰富多彩、标新立异的课件就成了教师们争相追求的结果,这必然会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舍本逐末。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体现在几幅好看的画面上。教师应该做的是启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而过多的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得教学变成了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艺术化的阅读教案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太迷信于教学设计和规范的教案撰写,在教案上可以说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甚至连学生的想法都一一设计好,可惜这都是异想天开。这样的课堂,就像是教案的复印机,忽视了真实课堂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如此,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参与文章的阅读,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优化阅读教学:

1.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进入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果能够运用好多媒体进行情境再现,就能够很好地弥补学生经验不足的缺点。例如在《变色龙》这一课中,如果学生不了解变色龙这种动物,不知道它并不是自由地改变颜色,而是出于本能,被动地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就不会真的理解奥丘梅洛夫的可怜和悲哀,对人物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可笑”上,如果能够放上一段变色龙的视频,就可以很快让学生理解奥丘梅洛夫被称为变色龙的原因。这样的导入形象、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进行阅读学习。

2.自主阅读,注重自由想象

自主阅读就是让学生做到能读、会读,做到自由阅读,同时还要给学生留出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教师不做各种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沉浸在读书中浑然不觉,心灵得到舒展,精神得到升华。比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阅读的美好气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阅读,感受作品中所展现的美好画面,并记录自己对文本的见解,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得到锻炼,并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山河的美好。

其次,创设平台,让学生互动交流,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尊重学生的表现欲,还要在交流中倾听,通过精细辨别,真诚而热情地参与。《小石潭记》第二段和第四段的描写让人记忆非常深刻。学生对于作者的“乐”与“忧”做到了基本理解,但是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的情感是“乐”还是“忧”呢?学生就拿捏不准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3.读、思、论、写相结合

读,就是大量阅读,以读为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情和对文章的体验。思,就是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学会质疑,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养成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论,就是讨论、交流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辨析、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写,就是多加锻炼,语文强调的就是实践,必须要让学生尽量多加练习。在课堂上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多写,多加练习。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不应该有急功近利的想法,而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以新课标来指导阅读教学,要真正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