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

第1篇: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

引言

中职学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与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定制性”,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应依据社会实际需求,来科学合理的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而开设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初衷也正是基于此点。中职学校应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利于快速高效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

1.模块化教学所具有的优势

第一、在模块教学中,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模块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就业针对性。因此,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会感到困难较大,而应用模块化教学,其重点即为可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划分为许多的模块,并进行分步学习,有利于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第三、由于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存在个性与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不同,而应用以往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难以较好的满足此种差异性。但是应用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应用教师、教学设备、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而这样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出“可选择、多元化”的设计特点,能够让学生较好的展现自我的个性,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

2.1设计出具有实用性教学大纲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应用课程模块化教学,必须按照模块化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的教学内容、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标准来设计出具有实用性教学大纲,再编制出相关的教案。理论知识教学大纲,应重点围绕知识的实用性以及等级考试涵盖的考试内容来展开,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原则;实际操作知识教学大纲,则要按照职业岗位与学生专业水平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实际操作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2.2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模块化之后,在公共必修的模块当中,能够让所有教师来进行统一授课,一起来对此模块的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如此一来,即可在教学当中进行开放式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而在选修模块当中,教师在教授此模块所有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当中,能够让教师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技能,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另外,中职学校应安排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当中进行工作岗位的学习与培训,也可邀请企业当中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培训讲座与实训指导,让教师在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当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效提升。

2.3构建任务指引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应用实际案例来进行学习指引,在教学的实际案例当中合理的导入模块知识点,并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出相关的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高效的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并依据此模块的目标任务来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相关任务的指引下,来自主学习此模块知识;并在教师适时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紧密结合实际案例与任务指引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高效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2.4应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

在教学当中,应尽量选择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如此一来,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在应用案例时,必须围绕该模块的知识点来展开,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例如excel2010模块,应用案例时可建立与编辑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表,在这个现实生活的案例当中涵盖了以下的知识点:文本的输入、合并和拆分单元格、数据排序等方面,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可由学校安排所有的教师统一编制教案与课件,并尽量达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应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较好的学习效率。

2.5应用模拟岗位的教学方法

应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必须有效的接近技能岗位,可应用现场案例教学方法,来为学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模块,可安排学生以拆装计算机的现场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用性教学方式,既可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也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计算机的实用性技能。

2.6构建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

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对于模块化教学当中所有的知识模块,可应用分模块的课堂考试的方法:教师在教完一个模块之后,围绕相关的知识点来设计整体性案例,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来完成,围绕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来进行课堂考试,学校采用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在进行等级考试时,必须将教学与考试分开,通过考试来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公正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能够持续关注实际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客观全面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能够立足于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合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当中来发现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考核学生职业化办公技能水平时,可应用例如参加计算机操作等级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来进行考核,通过计算机类的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论与实作的两类考核,能够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在计算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技能。

3.结语

总之,将模块化教学导入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所具有的部分问题、并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实际能力,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欧跃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04:82-84+88.

[2]洪晓青.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3.

第2篇: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0引言

本文所指的模块案例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围绕一个教育主题设计与总结出来的系列性教学实例。“做中学”科学教育主题模块案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科学知识起点水平等,结合“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选取接近学生生活的科学教育主题,开发成的主题模块教学案例。

宝山区在2005年加入了上海市“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试点与推广的行列。几年来,在“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引领与市科协的指导下,一直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发展之路,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总觉上不了一定的高度。2009年,在深度反思与透析项目组运转情况后,我们发现“项目组教师学科出身多样化;科学知识结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教学内容开发、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合理解决及课题研究等教学创造力”是使宝山区 “做中学”科学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们希望以“做中学”科学教育模块案例开发为途径,丰富科学教育专业知识、夯实 “做中学”科教理念、激发教师教学创造力,同时也在区域内积累与共享教学资源。

1模块案例开发的目标

给教师搭建一个专业发展的推动平台,合作舞台、与学习梯台。即通过模块案例开发激发与培养教师 “发现与挖掘生活化教育主题、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环节、随机应变的课堂管理艺术与精深的课题研究”等教学创造力。

2模块案例开发的内容

依据国家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教育要求,遴选幼儿园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儿童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现象、物品等蕴涵科技因素值得深入探究的主题,结合“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开发成一个个能培养学生有关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方法与科学思维的原创模块教学案例(内含主题介绍、教学活动内容、实验材料、学生前测卷、后测卷、学习任务单、实验记录单、形成性评价、相关课件等)。

3 模块案例开发的要求

3.1 教学内容方面

(1)一份模块案例应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且有相应的系列课时组成部分。

(2)模块案例的主题要符合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接近学生生活。

3.2 教学活动设计方面

(1)引入科学探究过程时注重了解学生已有的想法,即前概念,搭建的“脚手架”能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

(2)安排足够的实验环节,观察和讨论的机会,以逐步加深学生对核心的科学概念的理解。

(3)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和使用推理模型

(4)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记录方式。

3.3 对教学过程的支持方面

(1)给教师提供明晰和足够的背景信息、相关课件及实验材料等。

(2)有明晰和足够的支持教学各个环节的指导内容,包括教师的关键问语。

(3)对有关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能提出预警。

3.4 课程的扩展方面

(1)为学生进一步扩展探究和阅读提供资源(书籍名单、参考资料、网站等)

(2)为学生提供和语文、数学、艺术等其他课程相联系的机会。

4模块案例开发的准备

4.1 开展教师培训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走出去、请进来;案例学习、实验室参观、示范课录像观摩与评课等),一方面让老师们进一步加深对“做中学”的理解、感悟,熟悉“做中学”模块案例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让教师们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评价,获得真实和灵感,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产生新的工作激情,实现自我提高。

4.2 给教师提供在开发过程中需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1)案例主题:怎样发现适合孩子探究的科学教育主题?

(2)教学目的:希望孩子们从这个主题的科学体验中获得什么?

(3)科学活动:孩子们在学习时适合做哪些活动?

(4)科学概念:这次科学体验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操作技巧:孩子们将应用哪些操作技巧?

(6)材料:将需要哪些材料来组织这个活动?

(7)建立联系:怎样将该活动同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联系起来?怎样将它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8)教师作用:做些什么来辅导学生的这次科学经历?

(9)课堂总结:怎样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并把整节课贯穿在一起?

(10)课后评估:怎样知道学生学到了些什么?

5模块案例开发的步骤

5.1 讨论

探讨并确立计划开发的模块案例的主题及课时设置与内容安排,咨询相关学科专家关科学知识点的精准度。

5.2 设计

讨论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安排与分配编写任务。咨询相关专家主题模块的教学点与实验点,通过交流、讨论、修改、整合,完成第一稿的方案设计。

5.3 实践

配备实验材料,完成第一轮的试点教学,并组织组内教师共同评课,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

5.4 修改

修改案例,进行第二、第三轮的试点教学,交流、讨论、再修改等。

5.5 分享

整理多次实践修改后的模块案例,与其他教师分享,并收集其他教师的教学反馈,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及下阶段的课堂实践、模块案例开发提供支持。

6教师在模块案例开发中教学创造力的体现

6.1 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案例

通过实践,教师亲身体会开发出一个原创的经得起推敲的模块案例的基本环节和步骤:确定主题——预设活动方案——付诸实践——反思和调整——再实践(多次)——整理成案例;感受到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的趣味性与成就感。两年来经过大家的合作努力,开发出了《纸》、《水》、《走近叶子》、《万花筒》、《玩具车动起来》、《我们周围的材料》等六个“做中学”主题模块案例。

虽然这些主题模块教学案例还不够精细、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实践、讨论、修改,但教师们已逐步进入了关注学生生活、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探究活动的模块案例开发、推广、积累的良性轨道中。

6.2 能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课是“做中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所在,也是模块案例的实践平台。在模块案例的开发与实践中,我们对案例开发者即上课教师要求:课要充分体现“做中学”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改进提问方法、创新引导策略,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对听课教师要求:听课时要深层思考;评课时要解剖到深处,消化优点,针对不足的地方要找出病因,开出药方。如好在哪个环节?不足在什么地方?如果是你会怎么组织?怎么引导?怎么提问?理由是什么?等等。

如虎林路小学陈颖老师执教的《水》模块案例《谁不见了?》一课中,通过上课与评课使老师们就 “做中学”课中如何真正做到以幼儿的能力培养为宗旨,给予幼儿充足的科学探索时间并及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提问方法等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通过模块案例的教学实践与研讨不仅开发了执教教师的潜能,更汇聚出了所有参与设计、听课、评课教师们的智慧。我们从课的质量提升中看到了老师的创造与改变。

6.3 能创造性地实施课题研究

“做中学”模块案例设计与课堂实践这两个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归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申报与系统有效地研究。2010年教师们申报了18个课题,有从解决“做中学”课中生成性问题方面进行研究的课题、也有如何把握学生前概念,提升“做中学”科学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等。在模块案例开发过程中教师们带着课题听课、积累教学实例;带着课题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带着课题上课,验证实施效果;带着课题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在2009、2010年上海国际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论坛中宝山区“做中学”项目组教师论文累计获市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成绩名列全市各试点区前列。

7实践后的反思

组织教师进行“做中学”模块案例的开发就如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一样,期间会有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出现。如提炼出了主题模块中的科学概念却设计不出适合学生探究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觉得很完美的一个教学环节到课堂教学中却实施不下去了、费了很多心思设计好的案例却遭到了组内教师的批判与质疑------所以想要通过模块案例的开发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关键要保证教师参与模块案例开发的积极性,不要因失败因困难而气馁,要推动教师迎难而上,不断开拓与创新。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需保持的是:

(1)一个模块案例的开发必须通过一个开发团队共同完成,既能迸发出集体的创造智慧,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案例的质量。

(2)在实践中给予教师必要的支持,如邀请相关学科专家诊断概念准确性,当大家意见分歧时请“做中学”科学教育专家进行必要的分析引导。

需改进的是:

(1)把模块案例开发设为一个项目,使教师有项目归属感与责任感。

(2)建立网络案例资源库,把教师的开发成果更大化的共享,也利于教师接收到更多的意见建议。

“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为了实现理想的教育,就要努力造就理想的教师”,而教师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是润物细无声,慢慢开花、慢慢结果的。通过宝山区“做中学”科学教育模块案例开发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模块案例开发是帮助教师更深的领悟科学教育的魅力,更好的提升教学创造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美] Gary R .Morrison 等. 严玉萍译.设计有效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 [美] Robert A .Williams等. 朴玉译.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

第3篇: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模块化教学过程;模拟真实环境;模仿实际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大学毕业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各高校均提高了各自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目标,而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目标是:希望通过系统和形式多样的实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我校现今的大学计算机应用教学采取“1+2+X”的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要求学生至少学习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两门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采取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加强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但需要学生自身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愿,因此难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必须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教师控制、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依据真实的案例、围绕案例发展而展开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具有过程的开放性、信息的对称性、思维的多元性与创新性等特征。此教学法在20世纪初由美国哈弗大学开创以来,已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国家不同领域的教育实践中,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案例教学法

2.1国内研究状态

国内在案例教学方面早在2004年就有了相关理论研究,但真正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是在近两年,如北大法意网

站,针对法律法规及各种案例,另外还有规模较小的医学类网站。

2.2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由教师分发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小项目,让学生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该环节很好地起到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但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直接进入实践环节,开发的项目规模相对较大,在缺乏相关引导的情况下,学生突然面对这项工作显得手足无措,无的放矢。若能运用当前运行的真实项目,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开发环境中,以高度开放与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与观摩,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营造学生的兴趣,并能在较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学习任务。而使学生有效开发编程的方法是:学生有机会与真实的对象交流,看源代码,学习多种不同的编程思想、方法、经验和技巧;学生能参与真实的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有机会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能处于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和适度的压力,以学生为中心的编程环境。这使得实践环节非常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

但是,由于参与实践的学生以大班为单位,时间短,任务重,难以真正实现在实际教学环境。为此,在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计算机开发编程的特殊性,我们提出建设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其中3M即是模块化教学过程(Modularization)、模拟真实环境(Mock)、模仿实际项目(Mimicry)。

作者简介:王小玲,女,中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数据挖掘技术。

3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

3.1系统指导思想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平台来辅助教学的课程不在少数,但平台仅着眼于基础,提供的是静态信息,对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研究不足,缺乏支撑学生交互性、自主性学习的环节及场景设置,无法使学生从互动性的、真实性的实践中学习与拓展,难以满足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

故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该系统支持学生即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其他时间,利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互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案例学习环境中。学生既可积极参与交流,协同作业,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与观摩不同的编程思想、方法、经验和技巧,并完成自己的开发编程任务。3M的思想包括如下几类。

(1) 模块化教学过程(Modularization)是指根据案例的功能需求与系统需求。一方面将教学过程划分成模块,另一方面将案例项目划分功能模块。这是因为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不同于其他专业或领域,它涉及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只有将问题细化,才能逐个解决。

(2) 模拟真实环境(Mock)是指模拟真实的编程环境。由于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的构成都比较复杂,有许多学生在此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与时间,造成其难以及时快速地进入编程角色。

(3) 模仿实际项目(Mimicry)是指学生通过观摩、浏览网络平台提供的项目分析、模块划分、代码编写等整个案例开发过程(提供讲解),仿照一个或多个或全部的案例模块进行编程。也就是说,若某学生选择实现一个模块的功能,则平台将下载除该模块以外所有的代码,以便学生可以快速地构成自己的系统环境,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该模块的编程。这样可以使学生灵活地学习多种不同的编程思想、方法和技巧,由此积累重要的编程经验,做到将问题各个击破,又相对统一。

3.2系统设计功能结构图

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3.3系统功能分类与说明

(1) 案例教学系统

案例教学系统提供基于流点播的自主学习功能,基于Web的异步资源提交和阅读等功能。其中授课点播功能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建议,学生通过网络向服务器请求特定视频数据流的播放,自行选择案例内容,视频和授课讲稿的同步播放。该系统讲授案例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开发技术和工具,用软件工程方法分解功能模块,通过案例的模块、代码段逐个训练学生的知识点。模拟编程让学生进行实时

图1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功能结构图

浏览和交互演练,根据案例中提供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识别资料,“进入现场”思索、总结,理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辅导答疑系统

辅导答疑系统分为实时答疑和非实时答疑两个子模块。实时教学模式下的交流工具有基于文本、基于音频和视频、基于电子白板的实时交互。在这里,学生可以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学习的疑点、难点、方法与技巧等的实时讨论,交流学习的心得和体会。非实时教学模式下的交流工具有电子邮件和论坛。在此学生与教师可以在相应的课程中提出讨论的主题,大家参与讨论。

(3) 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对系统的各项资源进行管理,其中的资源包括:编程技术文章、精选控件及软件、源代码、案例,这些资料是可供学生学习和下载的。系统集中所有案例建立案例库,提供系统使用的典型性案例,每个案例具有多种语言形式,并可通过搜索引擎,可按语言、模块在库中进行搜索,具体的页面介绍案例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步骤,方法和重难点。随着系统的完善,也可添加视频,演示案例的功能和效果,并可把案例按功能拆成各个模块,比如登入模块、注册模块、数据显示与更新模块、电子商务模块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4) 环境服务系统

环境服务系统提供系统参数设置、模块选择功能。若学生要模拟案例教学时所学案例进行开发,可学习观摩及下载应用程序开发环境的相关软件和设置方法,为学生快速建立起开发环境提供支持,由此激发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项目开发。学生也可通过模块选择来选择案例中的某些模块开发,构建自己的应用项目。

(5) 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分为系统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不同角色各自拥有自己的权限。系统管理属于技术层面的管理,具有网络课程的最高管理权限。系统管理员可直接在服务器或远程客户端对整个网络课程体系进行安全维护和升级等。

教师可进行基于Web的相关文献资源管理,非实时答疑的版面管理。

学生管理提供学生的学习管理,基于Web的个人资料管理和学习笔记管理等。

3.4案例教学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3.4.1案例解析

学生可以选择特定的案例或案例中的模块来学习,通过网络向服务器请求特定视频数据流的播放,在播放课件的同时进行视频讲解。该模块讲授案例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开发技术和工具,用软件工程方法分解功能模块,通过模块、代码段逐个训练学生的知识点。

(1) 案例演示

主要对案例的功能进行演示,展现该案例实现了哪些功能,具有什么特点,以便学习者在随后的学习中注意这些功能的实现方法。

(2) 案例开发过程

主要对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进行分解(需求分析、系统建模、界面设计、模块开发说明、系统实现与编译等),结合视频、文本、图例等方式介绍各阶段的完成的内容、方法,实现的目标。

(3) 代码分析

可以按功能模块对代码进行分割,根据功能来分析代码实现的方法,各模块的入口参数与出口参数的作用等。

3.4.2异步教学资源提交和阅读

通过基于Web界面的“服务器-客户端”形式对教学资源进行异步的提交和阅读。

3.4.3模拟编程

主要让学习者实现交互式编程演练,如在客户端输入某段代码到服务器,服务器将其组合到整个代码中,在服务器运行,返回结果(包括结果界面其相应的处理数据),与远程登录相似的功能。

让学生进行交互演练,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在系统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比较熟悉的小模块进行练习,以巩固学习效果。

3.5系统案例库的建设

为了达到案例教学目标,案例库的建设非常重要,这是能否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因此案例按以下几个指标建设:

(1) 齐全性。案例覆盖整个课程,突出其重要章节,注意模块的划分,以文字的方式(或解说方式)分析为什么如此模块化的原因;不同的模块即使功能相同,也尽量使用不同的编程方法;对于每个案例采用多种开发语言设计。在数量上要尽量多。

(2) 典型性。所选案例必须具有普遍性、代表性,能通过该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这个行业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问题。这是对案例所选材料的基本要求。

(3) 激发性。它包括两重含意,一是资料识别,二是问题思索。案例具有足够多样的资料,尽量复杂一些,避免过分单纯,以培养学生的资料识别力。并且资料具有真实感,包含工作气息,使学生能“进入现场”思索、总结,理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引导性。这是对案例质量的要求。通过案例的研究与解决,将学生引到第一线,引到最新的理念与知识领域中去。

3.6案例教学的过程设计

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4个阶段:

(1)“个”的阶段。对作为案例的项目进行分析解释,了解应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开发技术和工具,通过案例的模块、代码段逐个训练学生的知识点,说明该项目的整体开发过程。

(2)“类”的阶段。对案例所属于的“类”进行分析模仿,归纳同类项目的特征。

(3) 获得一般性的实践经验。

(4) 评价阶段。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自我工作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学习和进步等项目进行整体评价。

重复该过程,使学生从“个案”到“类案”不断循环,编程能力和经验获得螺旋形提升。

4总结

通过本文对该案例教学系统进行了深入的说明与分析,不难看出该系统对以后学生计算机的教学培养模式会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它来实践教学过程,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素质、编程的基本技能;可以引导学生熟练使用主流开发工具,熟悉主流技术体系单元测试,了解软件开发的规范和开发流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彻底实现我校学生的计算机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卫国,谢华.基于Struts与Hibernate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6(4):26-28.

[2] 马立丽,赵喜明.案例教学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J].今日科苑,2008(2):263.

第4篇: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模块化 教学案例 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68-02

《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集基础性、工具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目前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两部分来完成教学,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将学习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成为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现状

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遇到许多问题,比如:一个教学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授课过程中无法兼顾,导致基础好的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础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学习信心。还有常规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很不理想等。根据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

2 模块化教学研究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1]。这是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文章研究的模块化教学是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最基础部分,是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基础,把该学科的教学内容编辑成为一个个小的知识点,根据各个知识点的相近性组合成知识教学模块,然后再通过各个教学模块的组合来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过程尽可能达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2]。这种模块化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具有独立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先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再调整教学知识模块的组合,从而满足各专业各层次的教学需求。

2.1 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时间都基本由学生自己掌握,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制定解题计划,能够很好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模块化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找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2 模块化教学的内容

《计算机基础》按照模块化教学设计,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应用(Office)和计算机网络三个大的知识模块。然后再细化成一些小的教学模块比如文件的操作、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文档使用、毕业论文排版、Excel公式应用和网络基础等基本教学模块,再根据专业不同可以选用一些邮件合并、Excel公式及统计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图文排版等知识模块。

《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方式设计为:(1)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和资料,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查看相关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合作,当然也可以寻求教师帮助,最终解决问题,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和答疑的作用。(3)学结,最后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模块的理解和应用,最后教师做补充点评和汇总点评。

在模块化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亩使学生能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协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3 模块化教学的案例

在模块化教学中,每个知识模块都提前准备好一个或几个功能齐备的教学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领学生逐步学习如何完成该案例,最后要求学生再动手完成案例中实现知识点的学习。比如邮件合并教学模块,上课时先展现出平顶山学院6 000份新生录取通知书,让学生思考自己怎么完成该录取通知书的制作,从而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建立空白文档,插入“录取通知书”艺术字效果,写入录取等文字信息,排版字体、字号效果,排版段落中的行间距、首行缩进、对齐方式等,然后页角插入校徽,再加上“20**年新生录取通知书”的水印效果,最后使用录取信息Excel文档(只有姓名,院系,专业信息,其它信息已删除),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录取通知书的制作。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仅完成预计知识点的学习,还会在互相比较谁做的更漂亮中自己摸索着加入一些其他知识元素,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课程最后留20 min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加深学生知识点的使用和学习。

学生通过这些教学案例的学习和动手实践,提高了学习兴趣,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通过自主摸索、协作学习,实现了对教学任务的自主完成。

2.4 模块化教学的效果

模块化教学能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运用教材知识编制教学案例的能力,带动学生深入探索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块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能力。模块化教学符合教学改革大方向,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

3 结语

模块化教学在课程开始是展示教学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然后告知学生本次课的教学和学习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达到预计的学习效果;课堂最后带领学生自评、总结,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模块化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是讲授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欧跃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4):82-84.

[2] 魏英.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32(3):105-106.

[3] 张兰芳.高师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43-45.

第5篇: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把握教学需求与学习需求是案例建设的关键。前者是指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哪种类型的案例,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评价形式,以更方便地实现教学目标;后者是指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需要哪种类型的案例,采用何种学习形式与训练方式,以更方便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而这两种需求又相辅相存,二者共同作用形成案例建设的双重需求。2012年,我们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8所分校的86名教师和104名学生进行了调研。被调研教师分布在不同职称层次和不同教龄层次,被调研学生集中在工商、物业、物流等财经类专业,所选样本相对分散,差异较大,数量较多。问卷中设计了关于“案例建设组织、案例内容、案例格式”等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我们整理调研结果,得到以下重要信息:1.关于案例建设组织案例编写的组织,按编写人员数量可分为单独编写与团队编写,按参与对象不同可分为教师编写、学生编写与师生共同编写,其中有以学生编写为主教师协助辅导的方式,有以教师编写为主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基于电大的分级办学模式,我们可以将开放教育案例编写的组织方式分为省校与分校教师共同编写和分校与学生共同编写两种方式。前者是省、分校教师共同协作完成,省校教师相对有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而分校教师更接近学生,更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实际需要,二者结合能取长补短。后者是师生共同完成,而这些学生都有与教师面对面的机会,这种方式更具有亲和性,更容易组织与指导。调研显示有41%的师生主张由省校组织并由省校分校教师共同承担编写工作,25%的师生主张由分校教师组织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个案编写组。案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还需有力的组织保障。35%的师生主张案例经费应由省校单独承担,31%的师生认为应由分校单独承担,有17%的师生认为可由省校和分校共同承担,有10%的师生认为不需要经费,可将建设案例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环节,有7%的师生认为可采用争取其单位资助等办法。2.关于案例形式需求案例展现的形式,按规模大小可分为综合性大中型案例和专业性强的小微型案例,前者涉及的管理问题多而复杂,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理论与方法较多,后者涉及的管理问题少,运用少量理论知识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按案例呈现的特点可以分为学习型案例和分析型案例。前者是指案例问题已经分析解决,只需学习者延展或举一反三即可,相对容易掌握。后者只提供相应的案例背景与一些问题,也许并没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需要学者深入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在识与原理,选择恰当的分析工具来解决问题,难度比较大。调研显示,82%的学生希望能提供综合性大中型案例,学习这种案例可以开拓知识视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或可借鉴现有的案例问题解决方法来解决公司实际运营管理过程遇到的同类似的问题;67%的教师希望有专业性强的小型案例,在授课时这种案例与知识点结合较紧密和明显,使用方便。另外学生对学习型案例的需求大于对分析型案例的需求,而教师对两类案例的需求基本一致。学生认为学习型案例已经把问题分析全面了,只需举一反三,而对分析型案例,还须查阅资料,深入分析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更具有挑战性,但更需耗费时间。课题组还了解到,86%的师生认为学习本土特色案例将更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和更具实用价值,认为在本土案例教学与学习中,可以结合本地企业和行业学习案例。师生对不同类型的案例需求比例详见图3。3.关于案例呈现格式案例呈现格式没有统一标准,但应考虑教学环境与学习对象。案例格式关系到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好的呈现形式更有利于案例教学、学习与质量监控,更容易实现网络化与程序化。普通高等教育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面授来弥补案例格式的不足,但远程开放教育不具备此特点,因此对案例格式的要求更为重要。案例呈现的格式有的比较简单,只提供一段简单的陈述性的文字,有的比较复杂,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或一些干扰信息,文字量相当大。在调研中,师生普遍认同“引言、案例背景、主体内容、结尾和案例使用说明书”这种案例格式比较科学且有条理,特别是“案例使用说明书”包含的五大块内容:教学目的与用途、启发思考题、分析思路、理论依据和学习计划,是指导远程教育学员自主学习的好帮手。

二、案例建设基本构想

1.发挥系统优势,组织案例编写广播电视大学具有较好的系统办学优势,分级的管理模式更适应案例建设工作的开展。省级电大应在案例建设中承担组织与管理的职责。我们将财经类案例分为工商、物流、物业等多个模块,由省校各专业责任教师担任模块负责人,负责各模块案例编写的指导、终审、案例选题等协调等工作;每个模块设定相应的案例选题,如工商案例模块设定企业文化、战略等选题;各分校选定案例选题后成立案例编写小组,负责案例的素材收集、整理与编写工作。事实上案例编写也是实践教学,因为调查和编写案例的过程,也是师生研究企业实践与经验的过程,是实践知识和理论应用验证思考的亲验性体会和学习的宝贵机会。[3]案例编写组织包括两方面,一是案例建设织织结构设计,二是案例建设工作流程设计。前者是案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分清管理层级与管理职责,才能做到各司其责,各尽所能。后者是案例建设工作的质量保障,只有遵循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才能有序开展案例建设工作,确保案例建设质量。(1)案例建设的组织结构。案例建设应以项目形式驱动进行三级管理。最上层是案例项目组,由省级电大教学部门专业负责人承担组长,其主要职责是总体组织与协调,汇总案例并组织专家评审、反馈修改意见,组织再修改,确定成品入库案例、经费预算与结算等。中间层为模块组,由省校课程责任教师承担模块组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制订模块的“案例建设选题指南”,指导分校师生选题,协调分配选题,确定编写教师,指导并监控编写。最基层为编写组,由分校教师或与学生共同组成,其组长应为分校专业教师或课程教师,主要职责是挑选适合的案例选题,进行成员分工,组织案例素材,进行案例设计等。(2)案例建设的工作流程。项目组将案例按专业进行分块管理,模块组从项目组中领取所需要负责的案例模块,并设计各模块选题,编写组从模块组领取案例选题,并制作案例。模块组应指导编写组制作案例,编写组将制作好的案例提交到模块组进行初审,模块组将初审合格案例提交到项目组进行终审,将不合格案例返回编写组重新修改,项目组将终审合格案例入库。案例建设的组织、流程与工作职责详见图4。

2.明确编写原则,确保案例质量基于调研与访谈,我们确定以下四条远程开放教育的案例建设原则。(1)符合远程教育特点原则。开放远程教育财经类专业案例库的建设一定要依据远程开放育办学特点,以“123”教学模式[4]为指导撰写适用现代远程教育的特色案例。这就要求案例内容具有易学、实用、精练、趣味、结合专业特点强等特点,符合开放教育广大在职学生的需求特征。(2)结合地方本土特色原则。各省级电大开放教育财经类专业学生大多长期扎根于本土,服务地区经济。且地区经济文化相对具有本土特色。因此,为学生提供具有地区本土特色的案例,让学生能真实感受案例背景,会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3)宁缺忽滥原则。案例建设应重在质量,不得抄袭、改写他人案例,不得随意杜撰案例。所有案例应有原创性、针对性、完整性等特点。(4)双重需求原则。案例建设目的是服务于广大师生,切实提高电大教学质量,如果所编撰的案例不适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这一双重需求,且在实际工作中无实际意义,那么不仅将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将对广大师生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3.规范案例格式,服务广大师生案例格式对案例编写的质量影响很大,如果不按照科学的案例格式编写,将难以把握案例编写的各个要素,或对要素意义的理解出现偏差,更有可能导致要素的丢失。另外可能导致编写人员各自为政,形成不同的版本,将影响后续的案例入库管理。再者,科学而统一的案例格式将容易实现案例教学软件化、程序化,有利于案例教学软件的开发,方便远程案例教学与质量监控。我们确定以“引言、案例背景、主体内容、结尾和案例使用说明”[5]为格式,其中使用说明又分为“教学用途与目的、思考题和教学计划”。第一,撰写引言时要求点明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主要决策者、关键问题等信息,尽量简练,一般用一段文字即可,要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撰写案例背景时应介绍案例所在行业、公司、相关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内容翔实充分,能有效辅助案例课堂讨论分析。第三,编写主体内容时,对于大中型案例宜分节,并有节标题,要求陈述客观平实、不出现作者的评论分析,决策点突出,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节标题分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另外为便于读者理解,可利用脚注形式说明相关的专业词汇或行业术语等。第四,在撰写案例结尾时,应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写法,比较通用的写法有三种:一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二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三是自然淡出。关于“案例使用说明”的写法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撰写教学用途与目的时,要描述本案例所适用的专业、课程、对象。阐述教学目标,哪些知识点要求理解,哪些要求掌握,哪些要求应用应详细说清楚,类似如教学大纲。第二,设计思考题时,不单纯提问,而且要有启发学生思维,提示学生思考方向的作用,特别是远程教育模式下,这一点非常重要。思考题的题量以2-5题为宜。第三,编制教学计划是远程案例教学的特色,学生的学习计划应包括预习案例某些要点,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确定学习小组分工等;教师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分校教师组织案例教学。

4.案例形式多样,兼顾双重需求通过调研发现,师生对案例形式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教师倾向于小微型案例,而学生倾向于大中型案例,师生共同倾向于本土型与学习型案例。因此在案例编写中要兼顾双重需求,在编写大中型案例时,不仅要考虑案例的综合性,也要注重对单个知识、理论与原理的应用,同时考虑案例应具有分拆功能,可以分拆应用于课程的章节教学,在编写本土案例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特点,要让学生对本土特色有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把学生完全禁锢在本土,要让学生开拓视野,吸收新的知识与信息。

三、结束语

第6篇: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的七个基本能力,即中英文文本录入能力、Windows操作系统及Internet操作能力、Word文档编排能力、Exce数据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Powerpoint演示文档制作能力、Fontpage网页制作及能力、办公软件能综合运用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作风和责任心,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设计

2.1课程主要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7+X”模块,其中7是7个基础知识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设计若干案例,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案例1认识计算机,案例2中英文录入,案例3计算机病毒防治;模块二:操作系统与网络,主要包括:案例4系统基本操作,案例5文件资源管理,案例6计算机管理,案例7互联网接入与冲浪,案例8收发电子邮件,案例9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载;模块三:Word文档排版,主要包括:案例10撰写招聘启事,案例11制作电子报刊,案例12设计求职简历,案例13群发通知,案例14编排毕业论文;模块四:Excel电子表格处理,主要包括:案例15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如图1所示);模块五:PowerPoint演示文档制作,主要包括:案例16制作公司庆典演示文稿;模块六:Fontpage网页制作,主要包括:案例17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模块七:办公综合运用,主要包括:案例18社会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X为职业岗位特色模块,不同的专业其岗位特色模块的内容不一样,此模块是为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岗位角色而设计的,各类专业特色案例为:医药卫生类:药物使用说明书、化学公式;人文社科类: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计分系统、行政公文;经济贸易类:财务管理系统、市场营销分析报告;制造技术类:电子产品说明书;水电交通类:汽车类产品使用说明。

2.2授课计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安排在一个学期内授课,平均每周4课时,授课计划如下:认识计算机(2课时),中英文录入(2课时),计算机病毒防治(2课时),系统基本操作(2课时),文件资源管理(2课时),计算机管理(2课时),互联网接入与冲浪(2课时),收发电子邮件(2课时),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载(2课时),撰写招聘启事(2课时),制作电子报刊(4课时),设计求职简历(2课时),群发通知(2课时),编排毕业论文(4课时),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6课时),制作公司庆典演示文稿(2课时),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6课时),社会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2课时),职业岗位特色案例(6课时),综合练习(4课时),共计60课时。

3教学组织

3.1教学模式。(1)案例驱动,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动手操作性很强,在教学中,应采取以学生做为主体,以案例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中做、在做中学,学生边做老师边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知识;(2)全程训练,推行三步递进训练方案。三步递进的训练是同步训练、自主训练和拓展训练。同步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过程考核,实行能力达标机制。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模块都实行考核达标机制,学生要提交指定内容的作业。

3.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围绕以下六步进行:(1)展示案例:教师展示案例,讲述工作任务;(2)提出问题:教师说明学习情境,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与资讯,提出实施计划;(3)讨论分析:教师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学生形成工作计划,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教师综合评价,确定实施方案;(4)实操制作: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学案例的制作;(5)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各组提供文档,汇总保存;(6)归纳总结: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完成知识的迁移。

4考核测评

4.1能力达标。能力达标即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标,主要包括七个模块的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考核学生七个模块的应用能力,能够实时反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合理调节教学实施的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一个能力目标都要达标。

4.2期末成绩评定。总分(100分)=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平时成绩=汉字录入+学习表现(主要指作业情况和考勤情况),期末考试成绩采取上机方式进行,考试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综合知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电子作品,教师根据作品给出成绩。

4.3社会认证。社会认证是指学生通过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内容一致,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中级)考试认证,能够表明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为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基础。因此,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中级)认证。

第7篇: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运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重点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航空公司的运营管理问题,它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如何通过《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运营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教师不断总结和探索《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步骤,进而提高《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的形式紧密地追踪行业前沿动态,不断地吸收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过程当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最终形成了该课程的十大核心模块。[1]模块一: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与战略,主要介绍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特点和航空公司战略制定。模块二: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介绍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的特点、流程及方法。模块三: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介绍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模块四:航空公司航班的系统运行,主要介绍航空公司航班的系统运行要素、过程以及航班延误和解决办法。模块五: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以价格管理、航班座位控制管理、座位超售等为视角介绍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模块六: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主要分析航空公司的成本结构特点以及控制成本的措施。模块七:航空公司主要财务决策,主要介绍航空公司资本运作中融资、财务战略制定、资本结构、飞机融资和资本运作等问题。模块八:航空公司的服务与质量控制,分析航空服务产品要素、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特性以及航空公司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模块九:航空公司信息化建设,主要介绍我国民航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航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模块十: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介绍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

二、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再现一些客观场景,把学生带入到案例场景当中,以研讨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2]在案例教学当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既可以找出成功的经验,又可以得出失败的教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或与别人的交流探讨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维度。案例教学方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先进行细致的材料准备,针对不同的问题选定特定的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展开反复地讨论或者辩论,形成思想观点、知识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进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和授课当中,需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加大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案例库的建设,经过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了以下典型案例。案例一: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低成本取胜之道;[3]案例二: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南航借力天合联盟;案例三:新加坡航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开发解析;案例四:国航航班延误事件纪实:航班延误的原因与治理;案例五:资本运作大师:海航集团的资本超优势运作;案例六: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材库存管理模式分析;案例七:春秋航空公司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解析。

三、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学习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可以对该课程进行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设计和安排《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航空公司的主要运营业务和相关岗位工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加深对课程的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双向选择面。《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实习可以选择一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航空公司为主要的实习对象,以该单位的运营过程为主线,对实习单位的性质、任务,运营目标的建立及运营长期、短期计划进行全面的了解;熟悉该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与战略;掌握该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的内容;熟悉该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的相关职能部门及岗位工作;了解该航空公司涉及到的主要财务决策;熟悉该航空公司的服务与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实习,基本掌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观察,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整理报告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结合实习内容撰写综合实习报告。

四、结束语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要充分注重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理解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在民航系统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知识上,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的形式构建学生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能力上,通过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就航空公司运营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综合能力;在综合素质上,通过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满足航空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本红,吴桂平.航空公司运营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张永莉.航空公司收益管理课程的专题化、综合化、实践化[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2,30(4)57-58.

第8篇: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全人教育理念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精深的专业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道德操守。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逐渐被接受。革新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设置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并明确列入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从全人教育角度看,该课程应该是宽口径的,即一个多种人文学科和会计相结合的教育。人文学科中,如伦理学、心理学、法律等对学生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前期,穿插部分人文学科的主要理念,并在后期会计道德困境教育中具体应用这些知识。本校基地班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自大一第二学期开始一直延续至大三下学期,每学期16课时,既能使庞杂零散的教学内容形成相对集中的模块,又减轻了学生每学期的学习与考试压力,最重要的是,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具有明显的持续教育优势。

深化教学内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比较多、比较散,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尝试模块教学和专题教学,笔者认为,就目前来讲,至少可分为五个模块:模块一:基本理论篇。主要包括道德、伦理、公德、职业道德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内涵、会计职业和会计职业道德思想的历史发展与重大意义、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内容规范与基本要求等。旨在使学生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与范畴,树立对会计职业的崇敬与热爱之心。模块二:财经法规篇。主要包括会计法律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规范、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规范,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以及法律责任。可利用违反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缺陷的典型案例,从侥幸心理、后怕心理等进行案例教学,旨在全面地多方位地教导学生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以更好地遵守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模块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注册会计师执业中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冲突,以及解决问题和应对冲突的一般举措等。模块四:CFO与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个人理想与责任,将学生个人理想与会计工作岗位和职业责任联系起来,通过案例或“道德与人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经济犯罪防控”等专题讲座,与学生探讨个人理想与职业责任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树立“先做好人,再做好事”的基本理念,以及一般会计人员和CFO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应对方法,比如怎样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等需要职业判断时保持公允性,怎样与领导、下属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进行沟通,既能坚持原则又能较好地解决问题等。模块五: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企业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与意义,国内外标杆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优秀企业注重商业伦理建设的内部管理方案与最佳实践,会计人员应对和处理有关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方面的负向信息的主要举措与解决方案等。以上五个教学模块内容涉及面广,既彼此独立,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这种教学内容在设计上的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模块一和模块二的内容是后三个模块的学习基础,旨在从伦理、心理、法律和会计学视角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理论素养;模块三和模块四分别针对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人员和CFO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及应采取的应对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重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职业道德困境的能力;模块五则紧扣当前热点和重点,从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等更宽广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理念。力求形成一个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集中体现全人教育思想。随着资本市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与变革,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可能不断增加,因此还应根据现实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当前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先进理念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案例研讨、专题讲座、小组辩论、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实训、实习、参观等实践教学嵌入到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为学生播放国内外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影片或纪录片,比如《生死抉择》、《暴风雨中的忏悔》、《监守自盗》(InsideJob)、《Enron及WorldCom会计丑闻》等等。这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深受学生喜爱,且可加深学生印象,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建立丰富的教学案例库,重视道德困境案例教学。首先,应结合不同的知识模块,选择可理解且启发性强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案例主要应来自真实事例,以增强实践性和说服力;在案例的选择上还应注意正反案例相结合,且以正面案例为主,不能只关注少数负面案例。其次,应结合课程内容,以案例或情景教学方式将现实社会中会计人员遭遇或可能遭遇的复杂问题和矛盾冲突再现或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研讨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进行职业道德的自我矫正,及时修正不良思想和动机,找出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道德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道德困境的能力。必须指出,案例教学应该实现互动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建议上课前一周就将案例发至学生,要求学生事先阅读和思考,课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讨论或辩论,课后还可要求学生撰写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报告,引导学生对案例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鼓励和帮助他们在本学术领域期刊上公开发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建立职业道德教学实践和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防止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避免“布道式”的说教,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应结合不同教学模块努力开展各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应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或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优秀注册会计师或会计教育与实务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以及法院或监狱的工作者等走进课堂,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为学生传经送宝,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和会计实务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去,在博物馆、反腐倡廉基地、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事业单位、法院甚至监狱建立道德课程实践和实习教学基地,将部分教学内容搬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说服力。

最近,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笔者带领基地班学生到湖北荆州江北监狱进行现场法制道德教育,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法律的尊严、自由的宝贵,以及坚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进一步领悟到了朱基总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这十六字箴言的深远涵义。当前我国社会各界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不少,并非会计教育所独有的。在目前市场经济伦理秩序初构和调整的大环境下,高校会计教育应当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将育人与成才并重,充分重视和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

作者:李燕媛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第9篇: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 高校教育 课程建设 岗位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

高校传统的课程内容及结构决定了其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高职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听MP3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师这节课讲的内容。可见,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建设以培养高职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及课程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进行及正在进行课程改革,但有很多改革是闭门造车,只注重于形式。写几本教材、搞几次实训、做几个多媒体课件就认为是进行了课程改革,这种改革没有结合行业实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也得不到预想的效果。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对软件技术专业各课程进行了系统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里以《Java企业技术》课程建设为例,来探讨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过程。

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高校课程建设总体思路是:与企业合作,分析与课程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岗位,确定课程目标;请行业专家参与,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建立课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分解与课程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工作技能,以真实项目为载体遴选课程内容;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教材及教案、课件、案例等教辅材料;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企业参与的课程考核方式。下面根据总体思路介绍课程建设的过程。

一、确定课程目标

通过与企业合作、通过职业岗位调研、岗位分析,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根据确定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特别是学生的能力目标。《Java企业技术》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级应用项目开发流程及方法,具备企业级分布式应用开发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软件开发的从业素养。

二、建立课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

针对飞速发展的软件技术,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建立在行业专家参与的基础上,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遴选机制,通过定期派教师下企业调研、顶岗实习,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对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收集行业专家往届毕业生对本课程的反馈意见等途径,确保培养目标定位(适应的职业岗位)准确,然后运用“逆向倒推法”对职业岗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最后确定教学内容。

三、课程教学内容遴选过程

以《Java企业技术》为例,说明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中课程教学内容遴选过程。

1.分析岗位指向

《Java企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培养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级分布式应用的开发技能,同时注重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通过调研,确定本课程岗位指向为J2EE工程师(如具有J2EE工程师岗位能力,就同时可适应Java高级程序员、动态网页设计师等岗位)。

2.确定岗位工作任务

运用“逆向倒推法”对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人员职业岗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岗位工作任务为:开发客户端应用来接收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业务取向的用户的请求信息及用户的输入信息,开发服务端应用响应不同用户的请求及输入,结合后台持久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返回结果给客户端及维护后台数据。

3.分解岗位工作任务

通过调研、运用“逆向倒推法”对企业级应用开发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典型的企业应用三层分布式结构由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中,表示层是用户和系统交互的接口,接收用户的请求信息,并显示由业务逻辑层处理数据的结果给用户;业务逻辑层进行业务处理,包括接收输入,处理、维护后台数据,应答客户请求等;数据层存储系统持久数据。

4.分析各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企业级应用开发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完成各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知识、技术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岗位工作任务与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本课程选择当前最为实用的Java企业技术几大核心技术:JDBC、JavaBean、RMI、Servlet、JSP和EJB等作为教学内容。

5.选择教学项目

“DUKE在线银行”案例是典型的企业级分布式应用项目,选择此项目贯穿整个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载体。安排综合实训项目:物流信息平台,让学生经历企业级分布式应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达到具备项目开发、团队合作、文档编写等能力与素质的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组织

遵循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软件开发活动为导向,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建立模块化课程结构,实现“教、学、做合一”。根据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选择典型案例贯穿整个课程,同时将案例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并分配到课程的相应模块中,作为训练学生单项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选择合适的综合实训项目,按照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测试提交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设计、编码、文档编写、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训练,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教学内容组织整体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遴选机制,本课程把JDBC、JavaBean、RMI、Servlet、JSP和EJB等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基于工作任务划分模块,建构模块化课程结构。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强调任务、案例驱动教学模式,选用了“DUKE在线银行”典型案例为载体,并把整个案例分解成几个子项目恰当地分配到课程的各个模块中,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训练。第一次课就给学生分析“DUKE在线银行”实例要达到的目标,后续的每一课完后,学生就能实现本实例的一部分功能,本课程学完后,一个完整的“DUKE在线银行”就完成了。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开发一个实际项目的技能。

课程安排综合实训项目――物流信息平台,让学生经历企业级分布式应用软件开发全过程,提高学生设计、编码、文档编写、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

整个课程由七个教学模块和一个综合应用模块组成,分别是:JDBC模块、JavaBean模块、RMI模块、Servlet模块、JSP模块、会话Bean模块、实体Bean模块和物流信息平台综合应用模块。一个案例“DUKE在线银行”贯穿7个教学模块。课程模块化内容结构如图3所示。

2.教学模块内容组织

每个教学模块由若干个子教学模块和一个独立实践案例组成。每个子模块包含5个教学环节内容:任务陈述、知识点陈述、示范案例、指导练习、点评与扩展。

(1)任务陈述。陈述子模块要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要达到的预期教学目标和掌握的职业技能。(2)知识点陈述。陈述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要用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3)示范案例。能运用“知识点陈述环节”的知识解决的一个与本环节目标相似的案例,由教师来完成本案例。(4)指导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知识点讲解环节”的知识来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工作任务。(5)点评与扩展。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过程,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点评,掌握不够的地方进行再讲解,陈述扩展的知识和技术。(6)独立实践案例。学生运用本教学模块中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独立完成与本模块教学中案例相似的工作任务,以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

3.实践性教学设计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设计采取纵向递进,横向拓宽的方式进行。分为课堂演练、独立实践、综合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4个环节。课堂演练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教师的示范与演示,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独立实践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完成单个小例子的验证,是某一知识点的单项训练;综合项目实训是软件设计能力的综合技能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设计、编码、文档编写、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毕业设计是软件设计能力的综合运用,为就业做最后的热身。

除第一环节外,第二、三、四环节形成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技能训练的最低要求,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第二层次是中级技能训练,通过模仿进而设计实践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第三层次是高级技能训练,通过给其自由设计空间,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总结

通过以上联合四大步骤,再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基于榜样的教学方法,辅助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方法、课堂教学与学生创业中心结合的方法。并设计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企业参与的课程考核方式,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就完成了。《Java企业技术》这门课程的教材结构也就确定了。通过这种方式建成的课程,既能满足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又能达到对高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