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法翻译论文范文

语法翻译论文精选(九篇)

语法翻译论文

第1篇:语法翻译论文范文

商务英语课程通常是在第5或第6学期针对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目前来讲,当今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商务英语背景积累不足。商务英语翻译植根于商务背景,离开商务知识谈翻译犹如纸上谈兵。而很多开设此门课程的院校,并未在开课前学习相关商务英语课程,即便开设相关课程,商务背景专业性较强,学生学习理解起来较为吃力,相关的背景知识积累不到位。例如,学生对国际贸易知之甚少,在进行信用证翻译时感到非常困难。

(1)学生翻译策略缺乏。传统的翻译课堂教授方法诸如直译、意译、拆译、分译等,而商务题材语言形式有新的变化,常常需要调整翻译技巧。而课堂上沿袭的老方法,却难以在新题材上施展,方法和文章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

(2)教材陈旧。商务翻译是立足于新经济潮流下的学科,应当不断保持变化。然而目前所用教材无较大变化,章节设置僵化不合理。若不推陈出新,一味地照搬教材,势必脱离实际。商务英语翻译有别于普通英语翻译,其严谨性、规范性、专业性都要求译者具备相当强的实践水平。在有限的学期内,只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演练场景,模拟任务完成过程,方可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培养出合格的商务翻译人才。

2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笔者近年来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参与热情高、学习效果良好。有别于传统的讲授教学,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认知的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中学,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准备阶段、任务实施阶段、任务强化阶段。其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强调目的语的输入来完成任务;

2)创设真实任务场景,注重任务完成过程;

3)注重学生的合作、讨论等探究性学习形式。在这样的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上,学生主动去分析文章,推敲字句,总结翻译技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现、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的环节,学生建立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笔者现通过具体步骤来说明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以下是产品说明书汉译为例谈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任务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分配小组任务,小组拿到任务后开始搜索资料,初步探究。笔者将选取的材料“欧莱雅纷莹专业染发组英文说明书”(约450英文)发给小组(开学时学生自行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5~6人)因此,在课前的3~4天,班上每个同学都已经拿到产品说明书,并且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任务: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本篇翻译,下节课之前进行课堂讨论。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调动一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借鉴平行文本,得出译文。这一过程中,得出的译文不一定理想,但学生对于此类文本特点、所用方法已经有了探究,若在下一阶段加以点播、归纳,便可以进一步完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提前发给学生的任务,难度应稍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选取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增强趣味性。同时,介绍给学生一些资料检索方法如Google通配符搜索,以及一些电子资源诸如Answer(shttp://)、联译网以及巴比伦、灵格斯字典等。

(2)任务实施阶段。在这一环节,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答疑的方式来检验小组任务完成成果。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概括背景知识、累计词汇、掌握翻译策略。比如笔者提出问题1):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产品说明书?学生会结合实际回答诸如化妆品、电器等。这时候给出问题2):根据平时经验以及本篇任务可以总结一些产品说明书的特点吗?对于产品说书的特点规范性(formality)、专业性(technicality)、简洁性(conciseness)、说服性(persuasiveness)。学生在任务初探中对于说明书已经进行了大量搜索或翻译工作,对此已有所了解,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特点并给出相应的原文句子。问题3):各小组有哪些疑难句子或词汇短语等,哪个小组又能解答?这时一个小组抛出的问题是短句1applicatorbottlecontainingthedeveloper中的developer的含义如何确定。其他小组给出的解答包括发展瓶、开发商瓶、敷用瓶等。这时候,笔者将先前介绍过的信息搜索法演示给学生,跟学生一起找到最好的译法为敷用瓶。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其他的专业词汇如operatingmanual、instruction、directionforuse一并积累。学生找出的疑难句子包括shakevigorouslytoobtainanevenmixture(.用力摇晃使其充分混合),此处将名词mixture翻译成混合,用到“词性转换法”这一翻译策略,此时补充更多句子如Therewasasuddenfallinthetemperature.Thisisanovelofplotandstructureandcommitment。当小组之间讨论完毕,一位同学自愿做最后的总结,总结该篇文章的难点以及所用到的翻译策略。笔者做补充并且点评小组表现。

(3)任务强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选取同一类型、所用策略相似的平行文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规定时间内交至教师邮箱,并且在译文后附上翻译总结。比如本次染发说明书任务后笔者布置了简易衣橱的说明书翻译,内容安排主要侧重训练学生专业词义检索、词性转换翻译策略。任务后笔者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篇译文在课前作简短总结。

3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在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计划、组织、监督、评审的重要作用。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在于教师计划是否科学、组织是否有效、评判是否公平。合理地选择资料,提前布置好任务,周密地组织讨论,整个活动才能保证有序开展。事实上相较于传统课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平时要广泛涉猎寻找任务素材,多研究班级讨论案例,寻求更好的方案。

(2)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参与、体验,获得经历,提高应用能力是任务型教学的意义所在。通过分小组讨论、小组互评、个人总结等方式,学生能积极投入到任务型课堂的建设中来,主动而非被动地、探究式而非填鸭式地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学生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巡视,对于羞涩、不愿开口的学生积极鼓励,引导启发学生投身任务写作。在这里,笔者发现适当地开展小组竞赛,根据小组表现,给予个体一定的奖励,是进一步巩固激发成果有效办法。

(3)任务的合理性。任务型教学的实质在于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而任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既定目标能否达成。任务最好立足于当下,关乎学生实际生活。如果能关注当下资讯,细心观察,能得到不少启示。比如笔者本文中所选的“纷莹专业染发组”,源于对班上女生染发的观察;又比如说,在合同翻译时,选取雇佣合同范本来作为任务,契合学生当下实习找工作所需。课后,有学生笑称翻译文章后自己成了染发小能手。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任务便有了生命力,学生便有了动力,事半功倍。

4结语

第2篇:语法翻译论文范文

关键词:广告英语;翻译标准;语言特色;翻译策略

1.广告翻译的标准

所谓的广告就是通过大量的媒介向公众和媒体传达某种商品的信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吸引读者的眼球来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广告翻译强调翻译的效果,即不仅要提供充分的通俗易懂商品信息给读者,还要要让读者有一种“切肤之感”。因此,广告翻译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翻译的效果与读者的感受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衡量广告翻译好坏的尺码。

2.广告英语的特色

由于商品市场竞争特别激烈,为了保证商品的广告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人的眼球,广告撰写者总是选择新颖别致的词汇、简洁的语句和生动的修辞,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广告英语通常有一下几个特点:

2.1词汇特色

广告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它的词汇简洁别致又富于创新。力图用最简洁、最准确的文字,为商品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读者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BornToShine.我本闪耀!(LG手机)

这则是LG手机的经典广告语,不管是英语广告语还是汉语广告语都十分完美,一下子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句式简练,却不失大气,巧妙的运用了押韵的句式,跟手机相得益彰,更为其添色不少,其创新性可见一斑。善于玩文字游戏的广告商们,会故意把人们所熟悉的字或词拼错,弄成新词。“新词不失原意,更添新义”,赋予广告极大的魅力。

2.2语法特色

2.2.1偏爱简单句

广告语言在形式上也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或对仗押韵,琅琅上口,使人耳目一新,经久难忘。所谓“优秀的商品广告无不以简短精炼而著称”。

例如:

Cocacola可口可乐

“SONY-taketheworldwithyou.”让世界陪伴你。(索尼)

Makedreamscometrue.让梦想成真。(迪斯尼乐园)

商品的商标如同人的名字,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Cocacola中文翻译为“可口可乐”,保持了原词的音节,使人一听就知道是饮料商标,有声有色,回味无穷,可以说译名的效果超过了原名,是广告商标翻译的经典。

2.2.2多用祈使句

广告语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通常有大众化、口语化的倾向。为了使顾客对商品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减少广告费用,广告作者总会绞尽脑汁,用简洁有力的形式和充满诱惑力的词语,力争达到商品宣传的最佳效果。作为“鼓动性语言”,广告英语多用祈使句,以达到行文简练又能使人印象深刻的目的。例如:

Turniton!穿上它!(彪马)

Justdoit.只管去做。(耐克)

Obeyyourthirst.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2.2.3常用省略句

省略句结构简单,语言果断有力,能使广告在有限的篇幅中传达更多的信息量,加强广告的传播效果。

例如:

Welead.Otherscopy.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

Intelligenceeverywhere.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我们领先,他人仿效”这则广告虽然只用了“lead”和“copy”两个简单的动词,却巧妙的点出其作为复印机的复印功能(copy)和理光品牌在同类产品中领先的地位(lead),可以说是构思巧妙、一举两得。

2.3修辞特色

19世纪的一位美国广告专家将广告称之为“印在纸上的销售技巧”。作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语言,广告英语经常会使用一些文学中的修辞方法,因此又被称为“半文学体”。这些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押韵、夸张、双关等。各种修辞格赋予广告简洁、生动、幽默、形象等特点,使广告语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艺术。

2.3.1双关

双关语是广告词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使某些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表面和内涵的双重意义,不仅能使广告引起消费者的联想,又能使广告语言简洁、风趣,从而达到表达的绝妙效果。例如:TheoffspringofSpring.(皮瑞尔矿泉水广告)这里的Spring很关键,有“春天”与“泉水”双关语义,意境优美。而offspring则有“后代”的意思。整句可译为“掬自春泉”,使人联想到矿泉水的清纯、洁净,富于春天的气息。

2.3.2比喻

比喻是商业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将抽象枯燥的事物与生动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能极大地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形成鲜明生动的意象,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美好的心理联想,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Acomputerthatunderstandsyouislikeyourmother.这是一则带有比喻的广告。该广告把电脑对人的理解比作母亲对孩子的理解,显得非常形象而又生动。

2.3.3夸张

夸张就是用夸大的词句来描述事物。英语广告常用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地渲染铺饰所推销的商品,但又在情理之中,使广告的形象更加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TakeTOSHIBA,taketheworld.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为宣传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形象,广告词难免“言过其实”。实际上,广告语言中夸张的运用极为广泛,以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上两个广告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巧妙的体现了商品非凡的品质。

2.3.4押韵

押韵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英语广告也常借用之,其运用语言的声音规律使广告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回环,琅琅上口,便于吟唱,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

3.广告英语的翻译方法

3.1直译/异化翻译

根据纽马克的定义,直译是指“把原来语言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语言中最近似的对应结构,但词汇则依然一一对译,不考虑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和形式,又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

Let''''smakethingsbe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

We''''reSiemens.Wecandothat.我们是西门子,我们能办到。(西门子)

以直译的翻译方法,读起来虽然可能不像母语原创文本那样流畅,但其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

3.2意译/归化翻译

意译的翻译手法较为自由、灵活,翻译过程中通常考虑到译文目标读者因文化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因而不拘泥广告原文的形式。译文从读者角度看比较地道,可读性比较强。

例如:Everytime,agoodtime.秒秒钟钟欢聚欢笑(麦当劳)

UPS.Ontime,everytime.UPS----准时的典范(UPS快递)

在某种程度上,意译虽然丧失了原文的句式结构,一些关键词的词义跟原文也有一些出入,但只要仔细琢磨,原广告的精髓或深层意思仍然在译文得以保留。

4.结束语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魅力的文体形式,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了解广告英语有利于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国产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广告翻译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第3篇:语法翻译论文范文

关键词: 科技文 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1.引言

较之其他翻译文本,科技文本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译文要求兼顾精准性和规范性,这就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情况中,作为中西方科技活动交流的主要媒介,科技论文由于其较强的专业性,使得英译工作发展缓慢,无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专业翻译者,都很难保证译文质量,致使科技文英译水平良莠不齐,这与中国的科技迅猛发展之势形成落差,提高中文科技文献英译水平是适应中国科技“走出去”形势的当务之急。

具体而言, 科技文英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英译工作多着眼于单句词语、语句或语段层面上的翻译,如何将科技文英译兼顾句法(包括语句内部的词汇和语法)和篇章层面应作为研究重点。文本类型理论及翻译目的论为探索科技文英译技巧和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2.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德国学派整合了费米尔的目的论、赖斯的功能翻译批评理论、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及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

其中,目的论现已成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该理论将翻译阐述为承载着本身的目的,并通过冲破文化障碍促进文化间交流的行为。选择翻译方法或策略的标准在于翻译本身的预期目标。目的论是建立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基础上的[1]。

赖斯将语言学的文本功能理论迁移到翻译行为的研究中,提出了功能翻译批评理论。该理论建立在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基础上,将文本分为信息型、表情型、感染型和视听媒体型四种类型[2]。

翻译行为理论是目的论的深化与发展。从翻译过程出发,曼塔利将翻译阐释为一种“跨文化合作”的行为,认为其是有自身目的并注重结果的活动,翻译过程则是文化转化关联的交流过程;从翻译参与者行为及作用角度出发,曼塔利认为翻译并不是单纯的文字本身的翻译,而是通过翻译打破语言障碍,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3]。

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是对功能翻译批评理论的补充,不仅强调翻译本身的功能,还重视翻译对原著及读者的忠诚。在此,“功能”指译文可以在目标语国家的文化体系中起到学术交流作用;“忠诚”指翻译既要忠实原著又要兼顾读者的语言习惯。这一理论给出了翻译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如哪些语句属于可以保留,而哪些属于必须保留并进行相应的改写。

综上,功能翻译理论内部主流理论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系统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技文的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的某些特征能够迎合科技文在句法翻译(包括词汇&语法)和整体篇章翻译方面的特点。

3.1词汇翻译

3.1.1动词名词化

与汉语动词使用的灵活性不同,英语中动词的形态改变有严格限制,动词名词化的方式在不影响原文意义的同时,有利于句子结构的精简。在忠实性原则指导下,科技文英译倾向使用名词化动词,以顺应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与文本特点。举例如下:

原文:……打造医疗旅游资源的品牌价值,开拓医疗旅游市场的规模,提升医疗旅游服务与产品的质量……

译文:…the building of brand value of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expansion of medical tourism marke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ourism services and products…(动词的处理在此加粗标注)

分析:原文中使用了多个并列动词,使得句子更加简短有力。翻译时应将这些动词名词化(“打造”翻译为“the building of”;“开拓”翻译为“the expansion of”等),以保证句子结构与层次的清晰性,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3.1.2渲染词的省译

为增强语气,中文科技文通常带有很多中国特色的渲染词汇,是中国人独特思维方式的体现;然而,科技英语更关注文章的周密严谨,用简练的表达突出文章的重点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将渲染词省译。举例如下:

原文:……对我国医疗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特征、类型等更加深入地讨论……有利于医疗旅游资源的合理使用,大力提高我国医疗旅游资源的市场竞争力,有针对性地创新更多的医疗旅游产品……

译文:… the discuss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ype of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China’s unique medical resources are favorable to the use of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improvement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creation of more medical tourism products…(省译部分加粗标注)

分析:原文中使用了很多渲染词,例如“更加”、“深入地”、“合理”、“大力”、“有针对性地”等,都采取了省译策略,使译文更加简洁易懂。

3.1.3术语的处理

科技论文专业性强,术语使用密度高,翻译应当关注术语表达的准确性。举例如下:

原文:该文主要运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包含网络分析法、实地调研法、SWOT分析法等。

译文: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s the main method of this paper, including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field research method and SWOT(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 analysis method.

分析: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原文中的SW OT分析法不难理解,但是考虑到非专业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在括号中将各字母的含义表示出来。

3.2语法翻译与篇章翻译

语法翻译通常融于篇章翻译中,在此将二者结合阐述。较之其他文体,科技文英译应注意的语法点主要在于主动变被动的处理。根据相关统计,在科技文教科书中,大约有将近一半的动词使用了被动语态,而汉语中更习惯主动语态的使用。因此,为了使得译文读者更容易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要对语态作适当的转换。举例如下:

原文:……制订合理的医疗旅游方案,深入挖掘我国医疗旅游的独特优势,并进行医疗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

译文:… a reasonable medical tourism scheme is developed,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medical tourism are exploited, and medical tourism product is designed and created.

分析:由于原文较长,而且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在翻译时首先进行了断句。在翻译后半部分时,将汉语中的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将汉语主动语态“制订”翻译成英语被动语态的“is developed”,将汉语主动语态的“挖掘”翻译成英语被动语态的“are exploited”,将汉语主动语态的“设计与创新”翻译成英语被动语态的“is designed and created”。这种不具备感彩的翻译方式,不但能够客观地将原文的语态特点表示出来,还能够让科技文的信息功能更加明显。

4.结语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变,更是一种具备较强目的性的交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应当使用合理的处理策略,将译文的信息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实现交际目标。科技文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以内容表达为目标的信息文本,为了将科技文的功能体现出来,需要运用交际翻译的合理处理策略,在保持原文信息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实际语体的习惯与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转换与删减,从而使得科技文翻译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杨瑛.功能翻译理论与科技英语文体翻译方法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

第4篇:语法翻译论文范文

摘要功能主义目的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中,译文的目的是译者考虑的首要因素,它决定译者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即目的决定手段。为了达到通过翻译能准确把握和了解国外军事信息的根本目的,军事术语英汉翻译,要采用目的论倡导者诺德提出的“纪实翻译”中的“字面翻译”和“注释翻译”两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 军事术语 英汉翻译 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独树一帜地阐明,目标文本的成功与否,要看能否达到预定的功能或目的。这样,功能派翻译理论就大大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赋予翻译更多的涵义。军事翻译是制定我国战略方针、防务政策以及各级指挥员指挥作战的重要依据。(方梦之,1997:347)军事术语的翻译是军事翻译的重要内容,军事术语英汉翻译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军事术语英汉翻译的目的论内涵

功能主义目的论将希腊语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理论中,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原则”。根据目的原则,一切翻译行为均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目的原则可以解决意译还是直译,动态对等还是形式对等,灵活翻译还是保守翻译等让人进退两难的问题。即某种翻译任务的目的要求的可能是直译,可能是意译,也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策略,这是随翻译所服务的目的而定的。

翻译活动的目的可能与翻译人员有关,但在更多情况下,与翻译活动的发起人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军事术语英汉翻译的发起者,通常是我国的军事相关部门,译文的受众是我国军事部门工作人员,他们想达到“知彼”之目的,即了解国外军事信息,以增强我国军队和国防实力。因此,军事术语英汉翻译的发起人,要求从译文中获得准确无误的源语信息。

可以看出,在军事术语汉译的过程中,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和目的是不同的,因而,原文期待源语读者作出的反应与译文期待译文读者作出的反应不一致。原文是要“指挥”其受众行动,译文则是要其受众“了解”原文这种情景。因此,军事术语英汉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准确无误地传达源语的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尽可能完全了解英语军事术语所承载的全部军事信息。

三 字面翻译

目的论的倡导者诺德借鉴了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并根据其“目的加忠诚”的翻译原则,提出了翻译中“纪实翻译”(或译为“文献型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和“工具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两大译法。

所谓“纪实”,是指为译语文化的读者如实记录原文文化交际互动的情景,强调源语文化;所谓“工具”,是指以原语文化交际互动为模型,作译语文化交际互动的工具,强调译语文化。可见,纪实翻译的目的是要用译语语言再现原文作者与原文读者的交际情景,包括原文的语言特征和文化特征。因而,纪实翻译能够如实反映源语信息,而这种翻译方法所形成的译文,能够满足军事术语英汉翻译的目的之需要。

诺德根据“纪实翻译”译文再现原文特征的程度,将其划分为“逐字对译”、“字面翻译”、“注释翻译”和“异化翻译”四种类型。其中,“逐字对译”翻译经常用于对比语言学或语言百科全书中,而“异化翻译”主要是用于小说的翻译,这两种翻译方法与军事术语的内容和体裁不符。因此,军事术语英汉翻译应采用纪实翻译中的“字面翻译”与“注释翻译”策略。

“字面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就是要按照译文语言的语法规则,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思,译文仍保持原文的文体风格和文化特征,以再现原文的措词。也就是按字面直接翻译出原文的含义,亦即通常所说的直译。字面翻译(直译)是将英语军事术语翻译成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译名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语言形式,包括结构、用词、修辞手段等,同时要求译文简明易懂,为译语读者所接受。这种译法是军事术语英汉翻译比较理想的方法,如:weapon fire control(武器发射控制),artillery combat action(炮兵战斗行动)。“直译的主张就是反对歪曲了原文。原文是一个什么面目,就要还它一个什么面目。”(茅盾,1984:352)军事术语的字面翻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字面翻译要确保忠实、准确再现原文。军事术语如实地反映了英语国家进行军事训练、军事指挥和军事战略战术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在世界军事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了解国外军事信息对我国军事部门是绝对必要的。根据军事术语英汉翻译的目的论要求,译者要忠实准确地传递这些术语的信息。例如:

(1)strategic ballistic missile(战略弹道导弹)

strategic ballistic missile 只能翻译成“战略弹道导弹”,而不能翻译成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导弹”或“战略导弹”,因为ballistic(弹道)明确了导弹的发射方式是“弹道”,即按照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因此,ballistic一定要准确地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出来。

第二,字面翻译不等于死译。字面翻译绝对不是要主张死译,译者在翻译时要有相对的灵活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译者要根据军事翻译的范畴来选择词义。尤其对于那些既有普通意义,又有军事意义的词汇,如operation一般常用的意义有“运转”、“操作”、“实施”、“作用”、“业务”、“工作”、“手术”等,而在军事术语翻译中,就要译为“军事行动”或“作战行动”。“所以直译时必须就其在文中的意义觅一个相当的字来翻译,方才对。”(茅盾,1984:343)这就要求译者在选择词义时,要准确选取其军事相关含义,以满足译文读者的要求。另一方面,译文要尽量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字面翻译不可过于追求形式上的逐字相对,因为这样往往会破坏语言的明确性和正确性,进而也会损害译文的准确性。(雷海宗,1984:577)因此,硬性的直译应当尽量避免。例如:

(2)Ministry of Defense(国防部)

(3)maximum firing range(最大射程)

如果把“Ministry of Defense”按照字字对译的方法译成“部的国防”,这会让国人根本无法理解,准确性更无从谈起;如果翻译成“国防的部”也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还是“国防部”既简练又精确。相应地,“maximum firing range”这个军事术语由三个单词构成:maximum(最大的),firing(射击),range(射程)。如果过度直译或死译,那就是“最大的射击射程”,这显然也不符合汉语语言表达习惯,译文冗余部分太多,远不如改为“最大射程”。可见,如果过度直译,或死译,读者的注意力将为生硬的语法或多余的字句所困扰,中心的思想反倒容易被忽略。(雷海宗,1984:577-578)如此看来,太直反而不直了,也会失去原意。真正的直译,不外是要用最恰当的中国话来表现原意。(艾思奇,1984:435)

第三,字面翻译不能加入译者的主观判断。军事术语英汉翻译属于军事翻译的范畴,译者在汉译时要密切注意其在军事领域中的专门词义,不要不顾专词专用,张冠李戴,要特别恪守严谨作风,不容丝毫的主观随意性。(刘宓庆,1998:334)因此,翻译此类文本时,要力求忠实,不要自作主张,另起炉灶,而要从思想感情到行文用语,步步紧跟原文。(冯世则,1984:523)

例如,有译者将smart mine译为“智能地雷”,笔者认为,这种译法不妥,翻译成“灵巧地雷”更为妥贴。smart在英语中意思是“机智的”、“精明的”、“敏捷的”、“聪慧的”、“雅致的”等,这些含义中虽然个别和“智能的”有些接近,但不能等同。军事术语汉译的要求就是要准确,不能说相当于汉语的哪个词就套用哪个词,在smart mine这一军事术语翻译中,译者没有遵循字面翻译的忠实性原则,而是自作主张,加入了个人的主观意见,不是对原文的客观理解,这是译者在汉译军事术语时尤其要注意的。如果没有其它因素的制约,译者的基本职责,就是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再强调一句:是传达原文的意义,而不是译者的意义,也不是译者理解的意义――除非译者的理解与原文的意义相吻合。(孙致礼,2007:15)

1 注释翻译

“注释翻译”(Philological Translation)是指按字面意思翻译后,译者为了达到翻译的目的,另在文中、脚注、尾注或术语表中,对一些难点增加必要的解释,以说明源语或源语文化的一些特性,使译文读者更好地了解按字面意思直译出来的内容。(Nord,2005:63)部分英语军事术语有很强的专业性,或蕴含源语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有一些可能是我国军事读者不熟悉的军事知识,此时,译文读者很难通过字面翻译了解其全部含义,因此,要想译得准确,就必须弄清术语概念周延的完整性,使译名能准确地表达出该术语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使译词和原词的意义范围相同,必要时还要加上相应的注释。(石永强,1996:78)

注释翻译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文内注释翻译和文后注释翻译两种。文内注释翻译,是指译者翻译时,直接在译文中加入对相关军事术语的注释,以使译文读者准确理解军事术语的内涵和外延。这类注释一般较短,以不影响正常行文为准。例如:

(4)minor tactics(小部队战术)

(5)active tracking((雷达)主动跟踪)

(6)60-day launch window(60天最佳发射时机)

文后注释翻译,是指有些译文由于其专业性很强,或背后蕴藏很多背景文化知识,译者不能在行文中用寥寥数字就能解释清楚,因此译者会把这些注释放到文后。这样译者就会有更多的空间把想要说明的知识点阐释得更详细确切。例如:

(7)Colt revolver (科尔特左轮手枪*)

(*塞缪尔・科尔特在大约19世纪中叶发明的一种手枪,故名。他设计了一种能容弹数发,并能够通过释放压下的扳机而转动的转轮。因此,一发子弹发射后,下一发子弹随之便与枪管成一直线。其口径为11.4毫米。美国陆军在墨西哥战争中首次使用这种手枪。)(邓万学,2002:90)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译者在进行注释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客观的原则,不能增加译者不太客观的理解内容,以免误导读者。比如,译者在注释美国F-16战斗机的时候,就只能解释其外形、性能、特点等,一定不能加上诸如“其性能基本相当于我国歼-10战斗机”等不太客观的评价,因为军事术语英汉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国外军事信息,F-16战斗机到底能不能和我国的歼-10战斗机相抗衡,要让读者了解了相关信息后,自己去评价,译者不能先入为主。译者的职责是要准确翻译,传达信息,而不是进行主观评价。

四 结语

总之,功能主义目的论要求译者要根据译文的功能或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军事术语英汉翻译有了明确的翻译目的,即准确如实地了解英语军事术语所承载的军事信息,这样,译者要采取能够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即字面翻译和注释翻译方法。目的论是实用性很强的翻译理论,其翻译原则适于指导军事术语英汉翻译实践,避免翻译的盲目性。目的论的应用,为军事术语英汉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军事术语英汉翻译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Nord Christiane,张美芳、王克非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2] 方梦之:《军事翻译》,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胡志敏、贾遂山:《对军事英语汉译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4] 石永强:《谈谈军事高科技术语的翻译》,《语言与翻译》,1996年第3期。

作者简介:

邬枫,男,1976―,河南信阳人,河北大学教育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文学,工作单位:河北金融学院教务处。

第5篇:语法翻译论文范文

四川翻译技术沙龙第三次活动

试论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原则

易·归妹:翻译目的研究

庞德《在地铁车站》中译之商榷

中医翻译的局限性及翻译特点

浅谈括号在科技文献翻译中的妙用

交通工程英语的特征及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中的顺应因素研究

浅析科技俄语的词汇特点及翻译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技变译策略

英语科技论文冠词用法及译法分析

论出版系列的职务职称及英译

图式理论与视译中的顺句驱动

汉语思维方式对汉法翻译的负迁移

雪莱《西风颂》翻译对策略论

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扭曲和流失

俄语语义研究及其历史发展阶段

国内唐诗英译研究回顾与反思

俄语科学语体中的无施动者结构及其译法

准固定语在汉西翻译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伊·谢·阿列克谢耶娃文本类型理论述评

安托万·贝尔曼的翻译批评理论探究

我所了解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

四川省翻译协会2014年会暨翻译学术交流研讨会

翻译家研究模式建构:维度、内容与方法

论海峡两岸名词术语一致化的发展与展望

工程英语翻译中容易出错的术语及缩写

《选集》英译中主流诗学对译者的操控研究

加注与改编:《尤利西斯》汉译的个案研究

比较文体学视角下的《生死疲劳》双语平行文本析读

吴经熊《道德经》译本中的“天下”观念剖析

从贝尔曼到本雅明——两会报告法文翻译之所思

冠词与数词的对比研究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交际翻译在俄汉航空科技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论童谣的语言特色及英译——兼评何德兰的《孺子歌图》

《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的对比赏析——基于功能对等

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翻译看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

阿Q误入东瀛国——井上红梅译《阿Q正传》丢失的东西

从“经世致用”到编译“夷图夷籍”:魏源的编译活动考察

论4G领域通信术语的汉译及科技术语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西方科普读物中译方法研究——以《时间简史》译介失败为例

以物传情以情动人:基于评价理论的汽车广告翻译研究

论中西语文差异如何对应中西文化与中西翻译理论与技巧的差异

中国式表达的文化译述探究——以有关文学艺术片段为例

日文文献翻译的几点思考——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语义翻译论、时间语义值与事态句翻译——以英语现在时状态句的汉译为例

探究中文在政治文献外翻中的重要性——以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翻译为例

第6篇:语法翻译论文范文

关键词: 功能派翻译理论 翻译教学 理工科学生

一、引言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赫尔兹・曼塔里(Justa Holz-Mainttari)、汉斯・弗密尔(Hans Ver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为代表的一个翻译理论分支,是“迄今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译学流派”(谭载喜,2004:255),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一支劲旅”(杨晓荣,2001)。该派理论自1987年被介绍到中国以来,译界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据考证(卞建华、崔永禄,2006),功能派翻译理论起源于译员培训,我国学者对其引进除综述、评价外,借鉴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翻译批评和翻译策略研究,而运用到翻译教学则少之又少,相关论文论著寥寥无几。本文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出发,联系高校理工科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探讨功能派翻译理论对这一特殊群体翻译教学的意义,认为功能派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目的和翻译功能,重视译者的社会性,符合理工科英语翻译教学期待。

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和译文功能,因此又称为功能目的论。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其对教学的意义,因此下文将分功能派理论和功能派翻译教学理论两部分来阐述。

(1)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起源于翻译对等论盛行的20世纪70年代,其产生预示着翻译理论从静止的语言学研究类型向重功能、重交际的翻译分析途径转变(Munday,2001:77)。四位代表人物中,尤以弗密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和诺德的功能主义途径(functionalist approach)著称。

弗密尔在同行赖斯的基础上发展了“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Vermeer,1996)。其论述也早于曼塔里的“翻译行为论”,但两者可以说是同一理论,都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原文的行为。原文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协商,作,不同的目的产生不同的译文。“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三大原则:(1)目的原则。弗密尔(1996)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为了相应的目的而产生,为特定的目的而服务。翻译的目的涵盖了时间、地点、环境、交际媒介,更为重要的是它将译文接受者考虑了进来。(2)连贯原则。连贯原则是指翻译必须在目的语读者的环境中是可以理解的。翻译的任务即在已知目的语读者的知识背景和环境条件下得出一个对目的语读者来说有意义的译文。(3)忠实原则。忠实原则是指译文和源语文本之间的语际连贯。在“目的论”看来,翻译是把之前的信息(源语文本)再现(目的语文本)。那么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关联。“目的论”的这三大原则是按等级排列的,目的原则居首,语际连贯又重于语内连贯。另外,弗密尔还认为,翻译的本质主要由目的和委托/要求(commission)共同决定,在衡量翻译行为时,充分(adequacy)比对等(equivalence)重要。

弗密尔目的论的一大优点是它允许同一原文在不同的目的下可能存在不同的译文。但也正是这一点受到了一些学者批评,认为目的理论对信息来源的原文本重视不够。诺德、弗密尔的弟子,在老师及几位功能派前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功能翻译观,探讨了以翻译为目的的语篇分析理论,把原文分析列入了理论范畴。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主要立足于翻译培训,认为功能主义途径的三方面对译员培训十分有用,即翻译要求,原文本分析和翻译问题的分析(Nord,1997)。这三方面也正是诺德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目的论”和“功能主义途径”理论的阐释打开了翻译理论的新视角,使翻译理论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2)功能派翻译教学理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起源于译员培训,因此在翻译教学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见解(杨萍,2008:121-122)。首先,它强调译者的社会作用。翻译被看成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着手翻译前,译者须充分领会翻译目的和委托/要求,在发起人,委托人,原作者,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使用者之间进行协调和沟通。其次它还主张翻译要首先明确译文的功能,然后才是源语文本的分析,这实质上可归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翻译教学模式。即翻译前,老师先让学生明确翻译在目的语使用和文化层面的预期功能,如译文的受众,译文文本的传播媒介,译文生成的动机,译文文本接受的时间、场合等。这样做是因为交际情景可以决定文本的语言和非语言特色,而清楚地了解译文文本的使用场合和应达到的目的与高质量译文的产生息息相关。下面笔者将重点阐述功能派翻译理论对高校理工科英语翻译教学的一些启示。

三、对我国高校理工科学生英语翻译教学的认识

“翻译教学”,或“翻译的教学”(translation teaching)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大学者,尤其是翻译方向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清华大学教授罗选民(2002:56-57)对其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翻译的教学”是大学生翻译教学的通用术语,由“大学翻译教学”和“专业翻译教学”组成,前者针对的是非外语的人文社科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本文探讨的对象将缩小到理工科专业学生。

“理工科专业学生”涵盖大学生,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翻译教学作为他们英语学习的一部分,意义十分重大。事实上,不论是他们在校毕业论文的撰写,还是学生毕业后在公司从事相关工作,涉及外事联系,合同翻译等,无处不见翻译的重要性。因此很多理工科专业学生感慨,“语言就是力量”(Language is power.)。对英语,尤其是翻译学习热情高涨。另一方面,理工科专业学生在我国高校学生人数总和中占绝大多数,其中有一部分在学习阶段,除了有良好的专业成绩外,也奠定了夯实的语言基础。在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通晓英汉双语且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前景十分可观。

理工科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十分重要,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相比(更不用提英语专业),尽管理工科学生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但这一群体的英语底子相对薄弱。传统翻译教学的“金科玉律”,即严复的“信达雅”只是美好愿景,难以企及;其二,高校学习的目的之一即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准备。因此,鉴于理工科学生日后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更注重效率、效益,这也反映在翻译上;其三,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工作中面临的翻译社会性更强。无论是国外学术文献还是工作中技术资料的翻译,目的都十分鲜明。因此,翻译时,译者应在构成翻译这一行为的各要素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综上所述,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被赋予了一些特殊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四、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与理工科学生英语翻译教学

翻译是一种技能,又是一门学科,不是英语学到一定水平可以自然掌握的(蔡基刚,2003:61)。因此随着大学英语教改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高校针对非外语专业学生,除了加强基础英语的教学外,开始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笔者于今年上半学期承担了学校理工科专业大三英汉互译(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教学设计中,联系学生选修翻译课动机,采用了德国功能派翻译教学理论。期末考查成绩和笔者对部分学生的调查证明课堂效果较为明显。下面将功能派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总结如下:

(1)注重翻译理论的讲授

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但传统的翻译课基本围绕翻译技巧讲解,老师认为翻译理论晦涩难懂,因而在课上往往避而不谈。这样的效果往往是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在独立开展翻译实践时,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他们无法从本质上认识文本,进而不能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方法、策略,往往事半功倍。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胜任高质量翻译的任务。

(2)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

国内传统的翻译课一直采取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具体说,即上课时老师先讲授翻译技巧,联系一些独立的词、短语、句子来阐明技巧的应用,然后再回到篇章。而且篇章的分析一般重点放在原文的风格,作者的语言偏好等内在因素的说明。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原文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把翻译限制在语言层面,忽略了翻译的社会性,忽视了真实条件下翻译的特征,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实用教学的目的。而功能派翻译理论主张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不足,能督促译员在影响翻译行为的各因素间进行协调,最后得出有效译文。

(3)加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文化”不仅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约定俗成的风俗和习惯,它也反映在语言上。在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选择的语言或语言的喜好倾向都不一样。刘学明(2006)教授通过自己多年的翻译教学经验,总结了英汉两种语言在习惯用法上如综合语和分散语、聚集和流散、形合与意合等十二种宏观差异。只有真正掌握了两种文化,并能在两种文化的语言习惯用法中游刃有余才能译出好的译文。

(4)要在翻译教材、译文评估标准和方法上进行改革

在翻译教材方面,目前我国翻译教材繁多,但专为理工科专业学生设置的几乎没有。现有的很多科技类翻译教材也往往遵循传统的编排模式,重微观技巧,例证不新,涉及面较窄;理论常常与译界最新观念脱节。其次,对学生译作的评估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态度。传统的翻译评估一直遵循“纠错”模式,老师和学生注意到的只是个别语言层面的错误,而忽略了从宏观翻译目的和功能出发来考虑译文的充分性。功能派学者认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译文目的功能失误,译文在目的语语境下决定功能的各因素失误,文本失误及语言层面的失误,而这四种失误的严重性依次降低(Munday,2001:83)。由此可见,在强调译文“充分”多于“对等”的理工科翻译教学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固有的翻译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改革,以使定性评估能更好地反作用于翻译实践。

五、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主张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与传统的“求信论”并不矛盾。恰当地将译文“充分”标准应用于理工科类翻译实践事实上也就是对原文的忠实。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国际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入,能在双语间自由转换且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仍很匮乏。因此,今后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大翻译人才培养的力度。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我们要重视教学改革,在功能派翻译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加强传统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Munday,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2]Nord,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 Explained[M].Manchester:St Jerome.

[3]Vermeer,H.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M].Heidelberg:TEXTconTEXT,1996.

[4]卞建华,崔永禄.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于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

[5]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

[6]刘学明.汉英习惯用法对比研究及应用[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

[8]穆雷.中国的翻译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第7篇:语法翻译论文范文

关键词: 翻译理论;功能目的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1翻译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关系

翻译理论是基于翻译的规律和性质,从大批杰出的翻译作品中由翻译研究者总结得出的总结翻译本质和原则的理论和方法。商务英语翻译所适用的理论为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了和商务英语翻译相关的一系列原理和方法。所以,商务英语翻译课堂可以将翻译理论作为一个指导的方向,用该理论来启蒙并提高他们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认识,通过向他们讲述商务英语翻译活动的本质来加深他们对其的理解,同时以此引导他们学会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翻译成策略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从课本的理论中寻找适合自身的又实用性的翻译技巧。当然,运用翻译理论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将理论实践到日常的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可以翻译各种类型的商务英语文本,利用现有的资源提升知识水平并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2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改善方法

2.1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商务英语是一门还在不停发展和进步的以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学科,而商务英语的翻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商务英语具有专业性、商业性等的特点,因此翻译者自身的文化基础、语言能力、文化交流意识和一定的价值观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商务英语的沟通效果以及商务英语的翻译质量。商务英语的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的转换,也不是只依靠翻译的规则就能译出优秀的作品,这对译者自身是有一定要求的。

2.2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善的方法

商务英语基于商务和语言两方面的专业用途的英语,将现代英语的功能与商务专业的交流结合在一起。相较于普通的英语,商务英语与其功能目的等方面有差异外,在词语用法、语法、篇章上与普通英语也有差别。同时,由于商务活动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商务英语的交际目的十分明确。考虑商务英语的各项特点,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时要多角度思考,保证翻译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3功能目的论对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功能目的理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理论指导方案,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翻译教学:实务与翻译》一书就是初步将功能目的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依据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

商务英语翻译的语用特征、文本类型和译文的用处决定着教学的内容侧重和方法的选择以及译文质量的评价准则,这也是为高校的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确定了教学方向。

3.1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所有的理都是为实践服务的,翻译理论也不例外。功能目的论指出,翻译后文本的质量评价不再是由教师的主管意见决定,正如“诗无达诂,译无定本”这句话,翻译其实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的质量是取决于译文的可用性和实用性。因此,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要立足于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过程,还要注意学生们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不仅只用于商务和语言的交流,还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别。某种程度来说,商务交流是基于特定的语言进行的一种跨文化的沟通,一旦缺乏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整个交流活动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这也是预期目的无法实现。

3.2转换翻译教学模式,注重信息和交际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商务英语需要翻译的文本大都是信息型、呼唤型、表达型的文章,翻译时要求做到准确的将信息再现并保留其功能性和交际性。因此,一定要联系实际的翻译工作需要来进行翻译语言技巧的翻译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考虑到商务英语应用的实际情况,因此,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有关技巧和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必须要注重翻译的信息和交流功能。作为翻译理论的直接展现形式,翻译的技巧性需要在翻译的文本中直接表现出来。在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中,要将信息型的文本翻译作为终极目标,突出商务英语翻译的功能和交流性。实用性教学方式是现今贴合实际情况的新型教学方式,商务英语翻译实用性教学结合了翻译的实用性特点,把语言的技能和专业的商务知识融合到一起。功能目的理论可以直接全面的引导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具体可以表现在教学定位、目标确立、教学内容、翻译技乔、模式转换等方面。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要将学习者作为主题,将社会需求作为终极任务,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翻译技巧并弥补他们的不足,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信息并进行翻译重现,体现出商务文本的作用。我国当前的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一定要紧跟时代需要,将功能目的论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在实际中遇到问题才能灵活应对。

4结语

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本就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配合,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中也是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新时期下,为满足商务英语翻译的需求,翻译的教学必须要加入功能目的,将原始材料作为源文本,面对不同类型的商务文本要用多元化的翻译标准。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还要注重学生们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要提升他们的翻译技能和自身素质,培养出高品质高水准的优秀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博宇.浅谈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8):59-60.

[2] 李辉.对任务驱动下的翻译教学"5A"模式应用的思考――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1(4):35-36.

第8篇:语法翻译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将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及策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各类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对听、说、写、译等能力分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没有适合公共外语的翻译教材,平时也没有检测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便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需要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试图讨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以飨同行。

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三、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 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4.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一教师课堂讲解一学生课后做习题一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是进行翻译训练的绝好材料。因为翻译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减少英语语言点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文辅导材料自学,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

第9篇:语法翻译论文范文

关键词: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文学翻译批评

1.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

功能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此学派杰出的贡献者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威米尔(Hans 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赖斯1971年出版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她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标准之一,提出把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从而形成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因此,从一开始功能翻译理论就是翻译批评理论。后来,赖斯的学生威米尔彻底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基本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即翻译方法、策略、内容的选择由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曼塔利建立了行为翻译理论。而后,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对所有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写成了《目的――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此书系统地概括了整个理论,并针对功能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忠诚原则,完善了功能理论。她给翻译的定义如下:翻译是能发挥某种功能的目的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预期或被要求达到的功能得以具体化。(Christiane Nord1991:28)

2.功能理论的基本原则

目的论指出,“目的原则”是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原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的过程,结果决定方法。(Christiane Nord 1991:28)赖斯和威密尔认为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原则。除了目的原则外,目的论还有两个法则: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连贯性法则指译文必须与目的语文化和交际环境相一致,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忠实性法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一致。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都从属于目的原则,而忠实性法则又从属于连贯性法则。如果目的法则要求原文与译文的功能不同,则忠实法则不再适用;如果目的法则需要译文不通顺,则连贯性法则不再适用。(仲伟合、钟钰1999:48)功能派还提出了翻译充分性(Adequacy)的问题,即:译文应当充分满足翻译要求,译文相当于某个特殊目的要翻译充分。

除了目的原则以外,功能翻译理论的另一大支柱为“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这一原则由诺德提出。仅以目的原则为依据,翻译可能会走向极端不忠实。为了弥补这一理论缺陷,做到对读者负责,诺德提出了忠诚原则。忠诚原则不同于对等论中的忠实,忠实是指原文与译文对等;而忠诚是指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多边关系,忠诚原则就是要力求这几种关系在译文中达到一致。(文军、高晓鹰2003:40)

翻译有三个特性:目的性、交际性和跨文化性。功能翻译理论中的行为翻译论特别指出了翻译交际行为的互动性和文化传递功能。一部成功的译作不应仅是对原文语言的一种摹仿,而应该是一部传递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工具书。原文与译文在接受环境、读者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原文中一些异域文化的特殊现象,译者应该作必要的阐释,如此更有利于译作实现其翻译目的。功能翻译理论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强调译本的文化传递功能,这对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有推动作用。

3.功能翻译理论用于文学批评的优势

功能翻译理论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它使我们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评价整个翻译活动: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使我们可以从宏观上给译者、译作以总体的评价;忠实法则和连贯法则为译本微观细节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它使翻译批评超越了以往“信达雅”、“直译”、“意译”层面上的机械对比,从而使翻译评论者可以从更宏观、动态的视角给译者、译作更客观的评价。

功能翻译理论超越了以往以译文对等或以译文是否完美为标准的狭隘评价译文的窠臼,突破了常规模式;它尊重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对整个翻译活动进行描述并分析,而不是强加给翻译各种各样的规定;它给译者制定最低度的标准,引导译者如何去做,而不是像传统翻译理论以最高限定标准为准则;它给译者更多主动权,将译者从“奴仆”的地位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主体性;功能翻译理论把整个翻译活动放到一个宏观的空间中去,以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为准则,多角度、动态地分析译文更能给译文、译者以客观、系统的评价。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

[2]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M].Amsterdam,1991.

[3]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陈刚,胡维佳.功能理论适合文学翻译吗[J].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2004,43―45页.

[5]桂乾元.翻译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石春让.翻译的目标及其实现[J].外语教学.第2期,2005,87―90页.

[7]王秉钦.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8]文军,高晓鹰.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第11期,2003,48―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