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贸易术语论文精选(九篇)

贸易术语论文

第1篇: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关键词:出口风险;贸易术语;规避

一、货物损失的风险及规避 出口货物要经历生产、存储、运输、报关等过程,最终到达目的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货物损失的风险。货物损失的风险既有自然灾害带来的,也有人为原因带来的意外损失的风险。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国某公司按C.I.F.条件向中东某国出口一批货物,根据合同投保了一切险。货物在海上航行过程中遭受暴风雨的袭击而使货物受潮受损。这里的货物受潮受损就是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货物损失的风险。 《INCOTERMS 2000》对各种术语的解释中都提到“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转移,按笔者的理解,该“风险”指的就是货物损失的风险。如FOB 、CIF及CFR术语买卖双方的风险转移的界限都是货物越过船舷。在采用这三种贸易术语时,卖方都要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货物损失的风险。也就是说,在货物越过船舷前发生的货物的损失,责任由卖方承担。在上面的案例中,货物受潮受损的发生是在货物在海洋运输过程中,也就是在越过船舷以后,发生了因受潮带来的货物损失。按C.I.F.术语的解释,此责任不由卖方承担。

在实际业务中,如果货物受潮受损是在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内,则可由买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但如果假设案例中卖方签订合同时采用的DEQ贸易术语,那么货物在海上航行中的货物损失的风险的责任方就是卖方。对于这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绝大多数卖方都有一定的预计。如何通过贸易术语的合理选择来避免这种风险?很简单,清楚地了解每种贸易术语风险转移的界限。

一旦选定了某种术语,作为出口企业如果认为自己承担了相应的风险,而且由风险引起的货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则可以投保相应的保险。如果日后真的发生损失则可找保险公司索赔。如上面的假设,贸易中采用了DEQ术语,卖方如果觉得货物在航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比如那段航程路途较远、途经的国家政局不稳定、气候变化较大等等,他可投保相应的保险以规避货物损失的风险。 对于货物损失的风险,虽然采用不同的贸易术语卖方承担的风险不同,但只要是可以预见的、在保险公司投保范围内的,出口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投保来避免损失。因此在选择贸易术语时,笔者认为出口企业不一定要货物损失风险相对较小的E及C组术语,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各种贸易术语的具体解释,分清在不同的贸易术语下自己承担到何时为止的货物损失的风险。必要时投保相应的保险,并在商品价格中适当加上相应增加的金额。

二、经济政策变动的风险及规避 国际贸易涉及到两个及以上的国家,因此给出口企业带来影响的经济政策就包含两个方面:国内经济政策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

国内及其他国家的出口退税率、关税政策、国家贸易保护政策、汇率政策等等的调整和变化都会给出口企业带来风险。例如,出口企业采用DDP术语成交其必须负责进口清关,而一旦进口国调整了进口货物的清关报关的相关政策规定,出口企业一旦对新政策不熟悉就可能耽搁货物的到货时间,甚至可能造成无法顺利完成贸易合同的履行及安全收汇。 出口企业规避政策变动的风险重点在于随时关注及熟悉国内、国际相关政策,能较准确正确地预见政策变动的趋势。要做到这点,尤其是要熟悉其他国家的政策,对一个出口企业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贸易术语的选择时,出口企业一方面尽可能避免选择自己承担的政策变动风险过大的术语(这也是大多数出口企业不愿选择DDP贸易术语的原因)。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应该清楚在选定的贸易术语下,自己承担的责任中哪些是受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同时这些责任也是存在潜在的风险较大的责任。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对这些责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就可以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例如在大多数贸易术语下出口企业必须负责出口清关,出口企业必须对本国的国家管制制度如进出口许可证制度有很熟悉的了解及预测。因为国家管制的具体措施如果发生改变(如原来不需要申请许可证的商品变为了需要申请许可证的商品)会直接会影响到出口清关得程序、速度及费用。

而出口企业一般不会选择DDP贸易术语,因为要出口企业要负责进口清关,对方国家的清关的具体政策及政策的变动出口企业不好把握。 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贸易术语,经济政策变动的风险都不可 能完全消除。出口企业都必须做到尽可能熟悉相关的国内和国际经济贸易政策。商场如战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三、商品价格变化的风险及规避 商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变动直接影响到出口企业的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出口企业签订贸易合同之后,商品需要经历的从备货到最后交货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出口企业品价格,最终会关系到订单能否达到预期利润。这些因素也可以说是在既定的出口价格下,影响出口企业品成本的因素(出口费用可以理解为出口成本的一部分,而成本越低利润也就越高)。

出口企业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等。因此商品的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流通费用、外汇折算汇率的变动等都会影响出口企业品的成本。例如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直接影响到收汇时的实际折算的人民币总额的减少,带来了出口企业品价格的实际下降,减少了出口企业的利润。 对于此类风险,最好的办法是准确预测及降低成本。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采取“硬币”结算……这些出口企业可以采用的规避价格变化风险的普遍做法没有涉及到价格术语的选择,在这里不再赘述。而贸易术语是出口价格的组成部分。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恰当的贸易术语来规避价格变化的风险。如在国际油价变化比较厉害的时候,出口运费的变化也随之剧烈。出口企业如果不能正确估算运费,或不想承受高油价时的高运费,出口企业可以选择不含运费的价格术语(如EXW,FOB),把运费变动的风险转移给买方。因此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对于出口企业觉得自己不好把握某些影响出口企业品价格的因素时,可以简化计算价格的步骤,剔出一些不好掌握的变化因素,把相关的风险转移给对方。而自己只需把可以预见的成本控制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四、出口收汇风险及规避 在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中,笔者认为最大的风险就是收汇风险。是否能安全收汇可以说是决定整笔业务成败的关键。随着当今世界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如何规避收汇风险也更加成为出口企业洽谈及签订合同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贸易术语的合理选择与规避收汇风险有密切联系。前面谈到,贸易术语总的变化趋势是E组→F组→C组→D组,卖方的义务负担和货物损失的风险逐渐减轻。但收汇风险的变化趋势则基本上是相反的,即按E组→F组→C组→D组,卖方的收汇风险逐渐增大。以EXW术语为例,卖方将货物从工厂(或仓库)交付给买方,即完成了交货。收汇方法一般有发货前付款和发货后付款。对于发货前付款,对出口企业来说一般较稳妥的做法是买方支付预付款。但这属于商业信用,而且目前很少有进口商爽快地提前支付所有货款付款,最多发货前付清所有款项。而如发生一些意外变化如市场价格有变动,客人则可能对付款大打折扣,虽然这时货物尚未转移给买方却极可能出现货按客户的要求做出来了而买家却不要货的情况。

对于发货后付款则风险更大,即使采用L/C这样普遍认为相对较安全的属于银行信用的收汇方式,则同样存在收汇风险,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收汇风险更大。因为当货物在工厂(仓库)交给进口商后,出口企业已经没有什么物品及单证是客人必须要的。如果客人信誉不好的话就可能通过指示开证行恶意挑剔单据的不符点以拒付货款。虽说对出口企业来说采用EXW术语,在13种贸易术语中其承担的责任和货物损失的风险最少,但选择了这个术语却使卖方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最早,也使其承担收汇风险最多。这也是出口企业为什么一般不选择EXW贸易术语的主要原因。采取FOB时也存在类似的收汇风险,此时由买方负责安排运输,他可以联系自己比较满意和熟悉的船公司来运输。买方满意的船公司当然可能是客人觉得船公司服务比较到位、航行较快和船期较准确的船公司。但买方也有可能选择其熟悉的,容易给其提供通融的船公司。因此虽然即使采取L/C结汇,提单正本交银行,买方不付款就不可能取得提单提货。但一些不讲信誉的船公司可能允许进口商不用提单正本而仅凭其他相关证件或担保文件提货。这时出口企业的物权凭证——提单,但其重要性已大大降低,银行全套单据则也就成为了可要可无的单据。

整套单据招拒付的风险也就更大。这也是采用FOB术语出口企业常常遇到的风险。可以看出,越早把货物交给对方出口企业承担的收汇风险也就越大。 收汇风险无论如何都是存在的,但出口企业可尽量选择收汇风险小的贸易术语,也就是应该尽可能把自己控制物权的时间延长。从规避收汇风险的角度来看,在《INCOTERMS 2000》中的四组贸易术语中出口企业应该尽可能选择 C和D组术语。 总之,出口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术语可以尽可能地规避贸易风险。

第2篇: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本案例中买方没有得到保险人的理赔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对保险可保利益的使用上出现了不同的理解。买方认为在CIF术语下保险由卖方办理,但是保险单的被保险人应该是买方,所以才会要求保险人对其进行理赔。而保险人认为被保险人只有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时才可得到赔偿。根据CIF贸易术语对保险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都是卖方作为投保人按照买卖合同中规定的保险金额和险别向保险人办理投保手续,交纳保险费,因此,保单上注明的被保险人名称应该是卖方,也就是说,此时保险利益的所有人是卖方。但卖方履行其交货义务之后,办理结汇时,要将保险单背书转让给买方,其后保险标的如果在运输途中遭遇保险人承保范围内的风险并导致货损时,由买方持保单和所需有关单证向保险人的理赔人提出索赔。换句话说卖方办理保险只是相当于替买方办理,实际保险单的被保险人应该是买方,因此才会有卖方只需购买最低险别的规定。在本案例中,发生货损的地点是在出口国工厂至装运港之间也就是在出口国国内,还没有到达装运港的船上,卖方还没有完成交货义务,应该属于卖方可保利益之内的范围,卖方在此时还不能将保单背书转让给买方,只有在卖方交货以后,才可以将保单背书给买方,实现保险权利的转让。在运输方式上,CIF贸易术语只适用于海运及内河运输。而在案例中提到的运输方式为“门到门”运输,该方式属于集装箱运输货物交接方式的一种,而集装箱则属于典型的适用于多式联合运输的运输方式。《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中针对国际贸易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多式联运专门引入了FCA、CPT、CIP三个贸易术语,其中CIP与CIF尤为相似,对于案例中的情况如果选择CIP贸易术语更为合适。我方作为案例中的出口方所在地四川省地处内陆地区,装运港在浙江宁波港,要实现集装箱的门到门运输必然要经历长距离的内陆公路运输才可以将货物运往装运港。在合同中规定使用的CIF贸易术语对我方来说要承担从工厂到装运港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这对于长途运输来说我方要承担较大风险。因此,此时可以考虑使用EXW贸易术语,该术语对卖方来说只需完成在工厂装上运输工具即可,需要承担的风险是所有贸易术语中最小的,货物的出口报关、进口清关都由买方来完成。如果从降低我方作为出口方风险的角度考虑EXW(工厂交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案例反应的问题

(一)在运输方式上的问题和建议

在该案例中一个重要的分歧主要出现在CIF贸易术语到底是否适合使用在多式联合运输中,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规定CIF适用于包括海洋运输在内的水路运输中。而案例中由于使用了集装箱,集装箱是典型的适用于多式联合运输的集合运输工具。案例中使用集装箱进行“门到门”的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使用,也就是常说的多式联合运输。案例中的出口国发货人的仓库地处于内陆省份,因此去取货时必然涉及到公路运输或者是铁路运输,而离开出口国装运港之后的国际段运输又涉及到海洋运输这样的多式联合运输选用CIF就容易引发争议。CIF贸易术语的产生主要是针对海洋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的,当集装箱这种新兴的运输载体出现后,改变了传统的海洋运输一统天下的运输方式格局,并迅速成为了使用最广泛、认可度最高的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尤其在适用于多式联合运输方面的优势更是其他运输方式根本无法比拟的。为了适应新兴的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必然要对原有的贸易术语进行改革和完善,正式在此基础上《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CIF的基础上引入了CIP贸易术语,该术语即继承了CIF贸易术语的各种优势,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CIF贸易术语只适用于海洋运输的局限性。因此,本案中对于贸易术语的选择应该选择CIP,而不是CIF。

(二)运输合同与贸易合同风险转移不同步的问题

针对本案例中使用的是CIF贸易术语而言,作为出口方的卖方来说要同时受到两个合同的制约。一个是卖方和买方之间的贸易合同,出口商作为贸易合同缔约的一方要承担从工厂一直到装运港货物装上船之前所有的风险。另一个是出口方与承运人之间缔结的运输合同,在该合同项下出口方作为托运人委托承运人办理运输。本案例中,货物发生损失的地点是在工厂到装运港的途中发生的,在该区域发生损失属于出口方已经将货物交给了承运人之后,按照运输合同的约定,出口方已经将货物交给承运人,交货之后发生的货物损失应该由承运人承担。与此同时,在贸易合同项下,对于发生货损的区域出口方没有完成将货物交到装运港的船上,也没有实现自身的交货义务,同时要承担货物损失的风险。而出口方承担此风险却有其不合理之处,发生货物损失的区间货物已经交给了承运人,并且处于承运人的全面监管之下,出口方只是形式上的监督,这对于出口方来说极不公平。因此,在此区域发生货损之后,出口方在承担贸易合同项下货物损失的同时可以要求承运人赔偿其损失作为补偿。

(三)相关合同性质的问题和建议

第3篇: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关键词: 《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辞书功能 术语辞典 英文辞书学

贸易术语是什么?要了解掌握术语的用法,相关人员必然要接触一本国际商会权威出版物:《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英文名为INCOTERMS)。这本典籍的确可以使人明白贸易术语的内涵、作用、效力等,却缺乏明确的释义语句。本文借语言学辞书学理论充分挖掘该典籍的辞学工具书用途,使其更能从语言上让读者明白贸易术语的具体定义。

一、《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史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最大的区别在于贸易手续更加繁琐。为了顺利完成交易,出口商与进口商双方必须经过多轮磋商;在每一轮磋商与每一次交易过程中,使用贸易术语可以大大简化进出口商双方的沟通程序。每一个贸易术语,都是对一笔交易中多个贸易条件的概括,如FOB,即概括了一笔交易中的国际远洋运费,保险费由进口商负责,而内陆转运费,单据制作等责任由出口商负责等多个贸易条件的职责划分及费用和风险的划分。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黎孝先,1994),鉴于此,国际商会(简称ICC)于1936年出版第一版的《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用以规范每一个贸易术语的具体涵义。这一版INCOTERMS仅收录了九个术语。之后,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日新月异,INCOTERMS几经改版,目前的最新版本是INCOTERMS2010,共收录11个贸易术语。

对贸易术语的解释,世界上至少存在三套不同的释义通则,INCOTERMS是其中之一,另外两部释义通则分别为美国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和国际法协会的《华沙—牛津规则》。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国家的贸易对象,到底适用哪一套术语释义通则,还要看具体每个进出口商的所属地区的习惯做法,我国一般推荐选用ICC INCOTERMS。

既然ICC的INCOTERMS并不是具备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力的律法典籍,只是一本释义通则,那么,其外贸术语工具书的职能就非常明显,因此,将此书的职能向“术语词典”延伸,有何不可?

二、从辞书学角度分析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

1.收录词条及释义

INCOTERMS 2010共收录11个贸易术语,之前的版本收录了13个贸易术语,2010版删除4个贸易术语(DAF、DES、DEQ、DDU),又新增了2个术语,DAP和DEQ。也就是用DAP取代了DAF、DES和DDU,用DAT取代了DEQ。

为了解释每个贸易术语,国际商会对每个术语进行A和B各10项释义。如果借用英语辞书分析中大词条和小词条的计算方法,那么,INCOTERMS 2010共有大词条11个,小词条220个。

2.英语释义细析

为了解释每个贸易术语,国际商会在2010版里沿用了为每个术语进行A和B各10项释义的方法。每个术语项下都分成了A和B两大系列释义。A指的是卖方义务(THE SELLER’ OBLIGATIONS),B指的是买方义务(THE BUYER’OBLIGATIONS)。每个系列项下各细分为10个小点(A1-A10,B1-B10)。这些释义以国际贸易程序步骤的顺序排列,方便业务员查阅和操作;每一项释义语言风格简洁,易懂,非常具体,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例如EXW术语项下A1的释义是:The seller must provide the goods and the commercial invoic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contract of sale and any other evidence of conformity that may be required by the contract.Any document referred to in A1-A10 may be an equivalent electronic record or procedure if agreed between the parties or customary.意思是:卖方必须按照销售合同提供货物和商业发票,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用以证明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其他任何凭证。所有在A1-A10条款中提及的文件,(均)可采用经当事人协定或约定俗成、具有同等作用的电子记录或者手续。

这个释义字字珠玑,释义清晰,既竭力解释了术语的涵义,又规范了术语使用。该项狭义上指向贸易双方签订合同和执行合同这一贸易行为。作为双方开展贸易的第一步,只要贸易中买家卖家经谈判确定了适用的贸易术语为EXW,并在合同里注明“双方贸易所用贸易术语遵循ICC INCOTERMS 2010”,那么,双方就会受到这一释义的约束。

贸易术语的使用被称作“国际惯例”,并不是律法,但是,一旦被写进贸易合同,依照各国的相关合同法规,便会对合同各方起到约束作用。但是,正如我在前言里提到的,INCOTERMS 2010具有很明显的辞书功能,因为整本《通则》详细解释了每一个贸易术语,还有图解版说明这些贸易术语的具体使用方法,具备了辞书的“定义”、“描述”和“规范语言使用”三大职能。

2010版在释义上还增加了GUIDE NOTE,即对每个术语的解释增加了一项“使用说明”,使得每一个术语都有一个明确的总结性说明,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晓“什么是贸易术语”。如CIF的使用说明:This rule is to be used only for sea or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CIF means that the seller delivers the goods on board the vessel or procures the goods already so delivered. The risk of loss of or damage to the goods passes when the goods are on board the vessel. The seller must contract for and pay the costs and freight necessary to bring the goods to the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这段英语原文的意思是:CIF术语适用于以国际远洋运输或国内内河运输为货物运输方式的贸易。CIF的意思是卖方船上交货,货物的运输风险于货物装运上货船甲板后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卖方必须负责签订装船合同并支付运费……

这段使用说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读者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具体的操作要求。但是,这段话如果作为CIF的定义,则略显不足。我自己刚入行时,自觉迷茫,虽说很清楚具体的操作要求,可是不明白CIF到底是什么。如果,在这段说明前,再添加一个名词定义会更好:“CIF,即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这一术语既是对货物总金额组成的描述,又是对买卖双方在运输和风险责任的划分。货物的总金额包括了成本,保险费和国际远洋运费的总额,货物的运输风险于货物装运上货船甲板后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实际上,所谓的贸易术语,国际惯例,每一个术语都具备这两层含义,一是指明价格成分,二是明确买卖双方所承担的货物国际运输段的费用和风险。

作为初学者和外贸业务员必备典籍之一,INCOTERMS不仅有其约束行为的职能,而且具备明显的术语释义和使用指南的功能,也就是辞书功能。像词典一样,INCOTERMS可以供读者查阅每一个术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那么,在每一个术语的释义上,再适当添加一个必要的定义(definition)势在必行。

3.辞书功能评析

“宗旨是否明确,收词是否全面,立目是否合理,义项是否分明,释义是否精确,注释是否完备,术语是否标准,参见是否严密,例证是否典型,检索是否便捷”,根据陈楚祥的“词典评价标准十题”(陈楚祥,2001)评价INCOTERMS(2010),这确实是一本很实用也具有很好的规范作用的术语词典。

第一,宗旨明确。该书标题确定了辞书功能:ICC OFFICIAL RUL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中文译名为《贸易术语解释通则》。“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意为“贸易术语释义”或“对贸易术语的理解”,换言之,就是像词典一样,对贸易术语进行释义。因此,我认为,该典籍宗旨明确,具备辞书功能。“通则”二字则体现出该国际商会对该书所收录术语的解释具有权威性、唯一性和规范性。

第二,收词全面。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中,《通则》是包括内容最多、适用范围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一种。从1936年第一版收录了9个术语,到1995年修订版的13个,又到2010年版的11个,《通则》所收录的术语和所做的必要的增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既收录了国际贸易市场里所用的术语,又进行了必要的衡量取舍,把容易引发纠纷和误解的术语剔除,对术语的使用起到了推进和醇化作用。

至于其立目的合理性、义项的分明度、术语的标准化、释义的精确度和注释的完备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作为一部供世界各国立法和执法机构参照的典籍,它还具备非常严密的逻辑特征。但是,《通则》页数不多,英文原版统共只有128页,内容里并没有参见,也无应用例证,目录很简单,检索并不便捷。

三、与普通英语辞书的比较

我试图论证《通则》的辞书功能,那么,将之与其他英语辞书比较,《通则》的辞书功能显而易见,而且其术语的定义与规范功能非常强大。但是,作为辞书,相比之下,它的参见、例证和检索功能是不足的。我宁肯相信,这是一个疏忽。

就参见、例证和检索功能三方面来说,相比国际商会的另一套出版物UCP600,《通则》明显不足。同为国际商会出版物,UCP6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配有一整套的案例和实务指南,有足够的参见,例证。检索功能非常强大,一般都有两个目录,一个是纲要目录,一个是细则目录,检索非常方便。《通则》却没有这些。

综上所述,ICC INCOTERMS既是通则,又是术语释义,与各国合同法规互补,是入行新手的行话辞典,其辞书功能显而易见,作为术语解释通则,我觉得,其辞书功能远远大过于其行为规范功能。但是,就现有版本来看,该出版物从设计到排版,更多地强调其作为通则的功能,而作为辞书,作为术语辞典,尚存有较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ICC rules for the us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erms,ICC,2010.

[2]陈晶莹.《2000年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释解与应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4]黄建华.双语词典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

[5]李荫华.英语词典初探.商务印书馆,1985.

第4篇: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 贸易术语 国际商务活动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在我国加入WTO后体现的尤为明显。随着发展的持续,互联网的出现使我国与国际的交流更加频繁,出口贸易企业也越来越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成为了这些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本文就英语贸易术语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对企业的发扎究竟有何帮助,为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何谓贸易术语

实际上,术语仅仅是应用语言的一个小分支,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身的专门用语,这便是术语。贸易术语又被人称为价值术语或者贸易条件,其诞生于国际之间的长期贸易交流,用一个简单的缩写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或者明确双方的责任、风险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贸易术语最早见于19世纪,当时国际贸易呈快速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愈发频繁,贸易术语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但由于国际贸易的双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双方的语言、文化、习俗等等均存在极大差异,对贸易条款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导致双方经常对贸易内容产生误解,进而导致双方交易的失败,严重者甚至引起了法律争端。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现象的频繁发生,一些国际组织联合学术机构与商业团体对部分规则进行了解释与统一,形成了各方普遍认可的定义。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接受并使用这一定义,在随后的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因语言而导致战争有了明显改善,国际贸易术语也由此展开了发展。至今为此,一些过时的术语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如今保留的贸易术语是真宗有效、与时俱进的,同时,国际贸易管理的内容也处于不断修改之中。

提及贸易术语,那么也不得不说说信用证。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指银行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基础上,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或客户自己主动凭规定单据向第三者或其置顶房进行付款或承兑和支款,或承兑和支付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信用证之所以能够受到各国际贸易企业的广泛认可,并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方式,关键便在于其银行信用,o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们都能及时受到所需款项与货物。但要满足这一点,还需要对信用证的内容进行正确理解,反之则会对买卖双方造成严重影响。在信用证上,充斥着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术语,能否准确理解这些国际贸易术语的具体含义,成为了企业国际贸易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贸易术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在当今商务活动中,有关交易双方责任权力义务的划分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敏感的问题。因此,准确地运用贸易术语对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利于合同内容的商洽与订立

贸易术语发展至今已经过百余年时间,每个贸易术语都有其特定含义,并且这些贸易术语均已是成熟期,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与接受,成为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专用语言与模式。因此,国际贸易双方只需要通过贸易术语,便可以快速、简单地确认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对于相关责任、风险、费用的具体承担情况。此举不但将双方的交易进行了简化,更是大幅度缩小了合同商洽与签订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对双方快速达成合作协议有着巨大帮助。例如,按装运港船上交货条件( FOB )成交同按目的港船上交货条件( DES )成交,由于交货条件不同,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就有很大区别。

(二)利于双方对价格的核算

上文曾讲到,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顾名思义,贸易术语中的内容主要为价格构成因素。因此,贸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必须清楚应使用哪些专业术语对装卸费、把哦哦先飞、运费、增值税、关税等一系列花费进行核算。这同样也使双方的交易更加快捷、迅速。

一般情况下,在出口国国内交接货物的贸易术语,由于卖方只需要承担较小的风险、费用与责任,因此商品的售价相对较低,如装运港船边交货(FAS)、工厂交货(EXW)等;相反,在进口国国内交接货物的毛哦艺术,由于卖方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费用与责任,而这些风险因素则势必要加到商品的价格上,因此,相比前者,后者的商品售价会明显提高,有时甚至超出极多。

(三)利于解决双方争议

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若出现失误,因某种或某项规定没有进行明确,导致双方的交易产生大量争议,若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必会对双方企业造成严重打击。在此情况下,国际贸易术语的作用又得到了体现。国际贸易术语的一般解释已得到了国际贸易企业的广泛认同与使用,可以说已成为国际惯例,双方出现争议时只需要通过贸易术语便能轻松解决,实现贸易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利于其他业务活动的开展

国际贸易活动涉及的不仅仅是买卖双方企业,船运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均有参与。国际贸易术语的出现使得这些业务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开展,为这些机构开展业务活动和处理业务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客观依据和有利条件。

三、结束语

在我国,商务英语的发展有较好的商务环境,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方面的英语术语,英语术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英语专业知识,提升英语术语水平,学习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商务英语成为海内外企业贸易沟通的桥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贸易术语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会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晓梅.贸易术语选择的恰当性与贸易风险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09(5):55-57

第5篇: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Incoterms2010,,影响,对策

 

2010年9月27日,国际商会正式推出《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10),以取代已经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使用了近十年的Incoterms 2000,新版本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

一、Incoterms? 2010 与Incoterms2000的对比

自从1936年国际商会制定出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之后,此项在全球范围内被采用的合同标准就经常性地更新换代,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步调一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考虑了免税贸易区的不断增加,电子沟通在商务中的不断增多,以及被更加重视的货物运输中的安全和变化等问题。

(一)新版本的主要变化

1、术语分组的变化

Incoterms 2000将贸易术语根据开头字母划分为E,F,C和D组,共13种,且卖方对买方的责任大小依次排列。新版本整合为11种贸易术语,且按照所适用的运输方式划分为两大类,即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七种以及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四种。具体列表如下:

 

第6篇: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外贸函电 教学方法 福步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外贸函电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将英语与外贸业务相结合的课程。通过介绍外贸实务中常用的各种英文业务函件、传真等写作格式、大量的贸易术语、各种表达方法和外贸易各环节的具体做法,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熟练掌握对外贸易业务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及表达技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外贸业务工作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笔者总结了一些外贸函电的教学体会,希望对外贸函电的教学有所帮助。

1外贸函电教学存在问题

(1)教材内容与实际外贸业务脱节。 市面上大多数教材开篇都是讲传统的书信格式,对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传真和电子邮件,很少有涉及;建立业务关系的信函即外贸业务中常说的开发信,邮件内容太长,缺乏基本的写作技巧,起不到开发客户的作用,误导学生;在交易磋商环节,往往会涉及到寄样及样品费、寄样费和开模费等问题,但教材中没有提及;没有针对不同询盘的回复技巧;履行合同中,卖方在订舱后会收到船公司SO文件,但教材中没有出现SO文件中常见的术语如:截关日ETC( ESTIMATED TIME OF CLOSING)、截柜日期(CY Closing DATE、截提单补料日期/时间SI CUT OFF date/time等。此外在收款环节,教材中也鲜有提及催款函的写作。总之,目前很难找到一本完全和实际业务相符的教材。

(2)双师素质教师缺乏,教学方法不当。从事外贸函电教学的老师,很多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 要么是教基础英语的老师,要么是教国际贸易的老师。教基础英语的老师对外贸业务不熟悉,把函电当英语精读上,侧重词汇和句型讲解,忽视写作技巧传授与专业技能培养;教国际贸易的老师对英语可能不是特别熟练,学生参与性差 ,缺乏学习主动性。

2外贸函电教学方法探讨

如前所述,外贸函电教材内容陈旧,高校双师教师缺乏。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论坛如福步外贸论坛进行外贸知识及英语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福步外贸论坛不同于我们的外贸教材,它是工作在外贸一线的业务人员在遇到问题时发帖和交流的平台,因此,论坛里提到的问题及一些经验的分享对没有真正从事外贸工作的高校教师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将论坛中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案例及真实的邮件往来运用到课堂,可有效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以催款函为例,笔者是这样组织课堂教学的。

(1)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上福步外贸论坛查阅关于如何回收货款的资料。

(2)案例导入:出口印度一批五金产品,通过D/P收款,单据寄出去一个月后,没有收到货款,现在我公司的开户行得到客户银行的通知,客户拒绝赎单,怎么办?

(3)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因为之前学生学过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并且做了课前的资料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讨论出了客户不付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客户想等海关拍卖时低价购买;

②客户要挟降价;

③客户不想要货了;

④客户资信很好,但因为资金周转问题,暂时没钱支付货款。

针对以上原因,学生又提出解决方案,如退运、和客户进行沟通及让客户先付一部分货款提货等。

(4)布置写作任务:根据以上讨论结果,教师布置写作任务:

①如果退运,请客户协助;

②和客户讨论降价的条件;

③先让客户支付一部分货款,余款等货卖出去后再支付。

(5)介绍函电相关知识:教师介绍相关术语及核心句型,并以PPT展示,供学生写作时参考。

(6)操作练习及展示: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完成信函撰写后,以 PPT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 。

(7)教师点评:在每组学生展示后,教师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8)参考样函展示:教师展示在实际工作中的样函,让学生参考。

再以开发信的写作为例。因为很少有教材中涉及到开发信的写作要领,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福步论坛中外贸高手写的开发信的写作技巧,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虚拟外贸公司并做公司简介,查找客户信息。课堂上在教师讲解了开发信写作常用短语及句子后,布置学生以外贸公司的名义给他们所找的客户写开发信。

在以上教学方法中,学生从课前的准备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他们从福步论坛中得到的信息是外贸从业者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

参考文献

[1] 赵向阁,熊晓轶.网络资源在外贸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福步外贸论坛为例[J].中国商贸,2010(29).

第7篇: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关键词:CIF,相对优势,道德风险,灵活应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今,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地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和国际市场连成一片。因此,对国际贸易术语进行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讨论在出口中采用CIF 贸易术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如何对其灵活应用。

CIF:即英文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port of destination)的简称—即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当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有必需的费用和运费,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发生事件而引起的任何额外费用,自卖方转移至买方。然而,在CIF术语中卖方还必须为货物在运输中灭失或损坏的买方风险取得海上保险。因此,卖方须订立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但买方应注意,在CIF术语下卖方只须按最低责任的保险险别取得保险。如买方要得到更大责任保险险别的保障,他需与卖方明示地达成协议,或者自行安排额外保险。CIF 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本术语只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

这一价格术语习惯上又称为'到岸价格',按照国际贸易惯例的一般解释,在C.I.F.条件下,买卖双方的具体责任如下:

卖方责任:(1)负责租船或订舱,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期限内,将货物装上船并支付到目的港的运费,装船后通知买方;(2)负责货物装上船以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3)负责办理保险,支付保险费;(4)负责办理出口手续,提供出口国政府或有关方面签发的证件;(5)负责提供有关货运单据,包括正式的保险单据。

买方责任:(1)负担货物装上船以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2)接受卖方提供的有关货运单据,并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3)办理在目的港收货的进口手续。

分析采用CIF 术语和其他贸易术语(如FOB,CFR)出口时对买卖双方之间的风险划分是一样的,即风险都是从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开始转移,只是在CIF 术语下需要由卖方承担办理运输和保险的责任。在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中,因为由我方自己办理运输和保险,从而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

1.在出口中采用CIF 贸易术语具有的优势:

1.1船货衔接方便

远洋运输,由于距离远,受自然条件(如台风、海啸等)的影响大,往返时间长,有的要两个月以上才能往返一次。单一船舶公司从中国港口启运的某条远洋航线的货船不多,有的甚至每月只有一个航班。采用CIF 术语有效地解决了船货衔接问题,因为卖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货进度安排装运。这一点明显是于卖方有利的。。而且卖方通过对装船、通关等作业流程了解和控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运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可供选择的运输公司比较多,当一家船公司无法安排舱位出运时,可以立即找到另外的船公司运输。所以船货衔接的风险要小得多,并且还可节省码头的仓储费用,缩短收汇时间。

1.2掌握货物的实际控制权

选择CIF术语出口时,卖方一般都会找自己熟悉的资信好的著名船公司装运货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来说由于是我方自己办理货物运输,对我国的船运公司和货代的资信比较了解,可以有效地规避运输中的道德风险,从而无单放货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即使出现单证不符,买方不付款赎单的情况,也不会落到款货两空的境地。另外,对于因承运人或货运的责任造成的风险追索起来也比较方便。在当前海事欺诈案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口采用CIF 比较安全。

1.3提高贸易的灵活性

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而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都不由自主地卷入了相互间的外销价格竞争,随着我国加人WTO ,彻底打破外贸垄断体制,实现国内国外贸易一体化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出口贸易,相互间的外销价格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我国的许多产品价格已处于“临界点”,有时因微小价差而影响对外成交,因为现在各出口企业都加强了成本核算管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了降低出口成本,扩大出口,出口企业不得不精打细算,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内部挖潜,当货价起伏较大时,谁控制了运输便对谁较为有利。当货价大涨时,CIF 条件下的卖方为了避免在价格高峰从厂商购进货物,可以尽量拖延装货交单的时间;相反遇到货价跌落,CIF条件下的卖方则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由供货商那里购进货物,赶紧租船付运。其次,卖方一旦买进或准备好货物就可以及时安排装运,以免占用资金。

1.4更好地防范运输风险

现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降低成本已受到了出口企业的重视,运保费的高低也成了影响我方对外成交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CIF 术语下,由于是卖方自己负责办理保险,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装运进度统筹安排备货、装运,及时为货物投保,保证作业流程上的相互衔接;另一方面,当运输过程中出现货物运输风险时,由于卖方在买方付款之前掌握着保险单据从而方便向承运人或者保险公司索赔。

可见,在出口中采用CIF 贸易术语具有许多优势,所以我国的出口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优先选择CIF 术语订立出口合同,从而更好地维护我方利益。

2.在具体应用CIF术语时,还必须做到灵活运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时刻注意风险防范优先考虑CIF 成交

商场如战场,贸易的风险无时不在,而国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风险大的特点。在客户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贸易风险,外销员应首先考虑按CIF 术语报价成交,L / C(信用证付款) 付款,尤其是新客户更应如此。如果客户有顾虑,要做好有理有节的细心解释工作,尽力争取L/ C 付款,CIF 术语成交。因为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中,由于有些出口企业防范贸易风险的意识不强,业务环节的把关不严,上当受骗的案例实在太多了,由此导致出口企业蒙受重大损失而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倒闭的实例也不少。有的外销员一直出口业绩很好,曾是企业的创汇创利能手,但往往由于采用的贸易术语和付款方式不当,加之出口环节中的疏忽,有时一笔业务出问题,就给整个企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过去的业绩再好也无济于事,这样既毁了外销员个人的前程,也毁掉了一个企业,这种教训深刻而惨痛。。因此,无论出口企业还是外销员本人都必须把防范贸易风险放在首位,尽量争取采用较为安全的CIF 术语和L / C 付款方式对外成交,并在每个出口环节中严格把关,严格按L / C 的要求交单议付,以便减少和避免贸易风险。

2.2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灵活运用CIF 术语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是对外贸易的一个较重要的工作环节。客户的资信调查可委托咨询公司、往来银行进行调查咨询,也可通过客户已有的购销渠道间接了解,更重要的是在从小到大的业务交往过程中不断熟悉和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

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后,在出口业务中就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贸易术语对外成交。在出口国内外市场上价格较平稳的常规商品时,若客户租船订舱的运费低于我方运费且国际原油价格趋于上涨,则采用CIF术语成交为宜。。出口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的商品、鲜活商品、季节性很强的商品以及交货期紧的商品,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趋于下跌时,卖方最好坚持采用CIF术语对外成交。

2.3胆大心细、捕捉一切贸易机会。

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除了某个时期的特殊商品供不应求外,大多数商品都供过于求。任何贸易都会有风险,关键是如何正确把握,真正做到胆大心细。对于新客户一次交货金额较大的订单,且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时,优先考虑采用CIF 术语成交,若客户执意坚持采用其他贸易术语成交,卖方也可通过各出口环节的细心工作,辅以投保卖方利益险来满足客户的要求,这样既可防范风险,又可多捕捉一些贸易机会。

【参考文献】

[1] [美]查尔斯.希尔. 国际商务(第五版)[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丁梅生,文静. 出口时采用FOB好还是CIF好—我国贸易出口中FOB和CIF术语的应用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6(4).

[3] 赵清梅.CIF价格条件下的投保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5).

[4] 贺政国,朱珠一.FOB、CFR、CIF术语的利弊分析与运用[J] .对外经贸务,2001(12).

[5] 赵清梅.CIF价格条件下的投保问题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5).

[6] 刘丹丹.CIF术语在两种国际贸易惯例中的不同释义[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9) .

第8篇: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关键词】外贸英语 教学技能 教学内容 复合型人才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上岗即能操作、具有良好商务沟通能力的实用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员希望步入国际贸易的行列。由于英语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主导语言地位, 外贸英语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广泛研修的一门热门课程。但是很多同学在研修这个课程前, 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 他们不了解通用英语和外贸英语之间的区别, 也不知道本课程设立的目的,错误地认为外贸英语就是外贸知识加通用英语的简单组合, 而忽略了对外贸英语本身特点的把握, 进而影响了他们自身外贸业务实践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的综合培养, 而造成一方面很多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商务英语人才, 而另一方面大量商务英语的人才又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尴尬局面。

课程设立的目的

大学设立外贸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打造既懂英语又懂外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据对国际经济法律师所作的统计显示, 尽管他们在中学和大学学过十几年的英语, 但“90%以上不能用英语上国际法庭与外商争辩, 看不懂或者说、写不好国际经贸英语文书”,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外贸英语的文体风格和与外贸相关的知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单纯的语言训练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 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的是既有娴熟外语技能又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集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外贸英语设置的主要目的。

外贸英语的特点

外贸英语和通用英语之间有很多的不同, 它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1.外贸英语词汇特点

(1)不太使用词义灵活丰富的用语: 比如buy用purchase(购买)等替代, 使用的通常都是一些词义单一、意义比较明确的词汇,这样可以避免歧义。

(2)存在大量一词多义的现象: 我们平时熟悉的许多词语, 在外贸英语特定的领域中, 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credit(信用证、信用、信贷等)、average(平均的、海损、平均价格)、bond(债券、关栈)等。

(3)存在大量的术语: 任何一个特定的领域, 都会有这个领域特定的词汇和术语, 外贸英语也不例外。在产品质量、价格、包装、商检、运输、保险、支付等各个领域中, 都有大量的术语。 比如保险中的术语“particular average”(单独海损)、 “constructive total loss”(推定全损)等, 他们不仅有固定的含义而且有固定的结构, 是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形成并在相关行业中得到了公认和使用, 已经成为了习惯用法。这些贸易术语言简意明, 容易记忆, 使用非常方便。通常都是某个词组的缩写, 而且含义特别丰富, 也涉及到了很多边缘学科知识。

(4)有大量的缩略词: 缩略词在外贸英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在外贸中广泛采用的国际商会所制定的《Incoterms 2010》(《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十一个贸易术语, 采用简短的概念和外文缩写来表示商品价格的构成、所售货物的交货方法,由哪方负担运费、保险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由哪方承担货物损坏或灭失的责任等。在外贸其他领域中, 用英文缩写表述的做法比比皆是。

(5)有大量的古体词: 这些古体词是由here,there和where与after,at,by,from。in,of,to,under,upon, with等介词共同构成的副词性的复合词, 如“herein”、 “thereof”、 “hereafter”等。

(6)直接使用外来词: 外贸英语吸收了很多法语、拉丁语的词汇。比如: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 法语), de facto (事实上的, 拉丁语)、de jure(法律上的, 拉丁语)、del credere(保付, 意大利语)等。

(7)有大量的形象词语:这些词语通俗易懂,富有吸引力。通常从字面上能了解该词的实际意义,富有形象的效果。例如:red clause credit(红字条款信用证)、L/C at sight(即期信用证)、bottom price(底价)等。这些词语的含义直接而形象, 便于记忆。

2.外贸英语语句特点

(1)正式、礼貌、严谨。这主要是因为国际贸易是非常正式的场合,为了促成贸易的成功, 外贸人员必须要注意书面和口头用语的正式和礼貌, 做到严谨得体。避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模棱两可的语句, 以免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而导致法律纠纷的发生, 使买卖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

(2)有些说法需要固定的结构。外贸合同和众多的文书都是非常正式的文件,为了避免歧义或者误解, 尽量采用非常规范的方式来表述。比如在表示“如果”、“假如”等意思时, 大多使用“given that…”、 “provided that…”等。表达“按照”、“根据”等意思时, 又大多采用“as per”等。

(3)在较为正式的外贸文件及洽谈中往往多用长句、复合句、复杂句。外贸文件一般是用来界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正式文件,必须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指示,所以在句式方面会大量使用长句、复合句和复杂句。外贸正式文件中使用的句子往往连绵不绝,盘根错节。一个句子中包含一个、几个从句,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单词构成一句话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在合同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例如以下句子: 10-15 days prior to the date of shipment, the Buyer shall inform the Seller by cable or telex of the contract number, name of vessel, ETA (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 of vessel, quantity to be loaded and the name of shipping agent, so as to enable the Seller to contact the shipping agent direct and arrange the shipment of the goods(货物装运日前10-15天,买方应以电报或电传通知卖方合同号、船只预计到港日期、装运数量及船运人的名称。以便卖方经与该船运人联系及安排货物的装运)。

(4)语句的时态非常有特点。在外贸英语的正式信函中,常用一般现在时或者现在进行时态代替将来时。如:We are sending you our latest catalogue covering our products (我方将寄给你方我方最新的产品目录)。

为了体现礼貌和尊重,在外贸英语洽谈中会使用动词的一般过去时代替一般现在时,以期体现语气的委婉和商量的口吻。如:With your sales ability, our superior quality and low price, it was not so difficult for you to sell 5,000 sets of equipment every year(以贵方的销售能力,我方产品的质优价廉,每年销售五千套设备没什么问题)。借助于这种委婉的表达,买卖双方可以礼貌、含蓄、得体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愿望,提出请求或建议, 达到交易双方各自的预期。

(5)虚拟语气在外贸英语中的使用。虚拟语气主要是用于表示假设、愿望、建议和请求。使用虚拟语气,往往可以给对方留下美好印象,进而为进一步的洽谈留下余地,有利于交易的达成。如:We would recommend you to accept this offer as soon as possible(我方建议贵方尽快接受该发盘)。

(6)被动语态的使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是十分广泛的。被动语态的使用具有结构紧密、语义准确、表达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在外贸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不必说出施为者,能够起到突出贸易信息、提高论述的客观性、少带主观色彩和增强可信度等作用。如:Since many orders from our regular customers are rushing in, prompt shipment cannot be guaranteed after the end of May(由于本公司长期客户的订单很多,到五月底前, 我们都很难保证即期交货)。

外贸英语教学内容及技能研究

外贸英语是英语在外贸中长期使用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针对以上特点,在外贸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研究, 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外贸英语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能在外贸领域娴熟地使用英语。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大量难易程度不一的外贸英语教材。这些教材在普及和传播外贸知识方面,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有些教材太过于关注外贸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外贸英语作为实用性英语自身的特点,对于英语语言本身的关注度不够。学生学完该课程后,依然无法胜任具体的外贸活动,缺乏相应的语言能力。所以,有必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加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1.坚持使用汉英双语并以英语为主传授外贸知识

外贸英语特点鲜明,术语众多,句型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可想而知。在串讲知识时,应用双语、以英语为主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比较容易对外贸知识有个总括性的认识。

2.加强英文原版文献的阅读

外贸在国际社会中已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国际组织在外贸各个领域都制定了很多规范性的协议和条约。这些文献文字使用规范,信息量大,可以充分体现外贸英语严谨、得体、规范的特点,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外贸知识,把握外贸特点,进行高层次的文书写作, 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日常教学, 应该要求学生阅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Incoterms 201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以及各种英文合同文本等规范性文件。

3.加强时政性和法律性文件的学习

贸易活动深受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与法律联系紧密,受政治和法律的影响较大,所以有必要在课程中,引进时政性的国家文件和法律纲领性文件的英语译本,让学生能够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服务于国家、社会、人民、遵纪守法的人才。

4.重视案例在外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外贸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须有实际的操作能力。近年来, 案例逐渐成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使理论联系实际, 便于吸收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加强课堂提问, 重视师生互动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主体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教师都只是辅助因素,这样的因素构成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应明确外贸英语课堂上师生的不同角色,加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方面, 提问教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相应章节内容, 用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 发动学生主动思考, 参与课堂讨论, 加强思想认识和知识的理解。

6.多媒体教学在外贸英语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录像、立体教材、网络资源等来学习外贸英语, 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直观化。现在网上资源丰富, 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以达到长效学习的效果。

7.增加社会实践课程

让学生参加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外贸知识、外贸技能和英语能力得到真正的融合, 更好地体现课程设立的目的。这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体现。

结语

外贸英语是个新型的课程, 它与通用英语有很大区别, 有自己独到的特点,所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 需要很多与通用英语教学不同的思路和做法。新的全球贸易形势、新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都对外贸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素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实用型外贸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

[2]廖瑛,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张炜.外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卢珺.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J].安徽文学,2008.

[5]曹霞.浅析外贸英语的特点[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第9篇:贸易术语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其实践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案例,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案例教学 实际应用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人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应用性强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处理国际问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其中涉及到贸易术语的使用,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各环节,如交易磋商、租船、投保、报验等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所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国际贸易中都有具体的操作环节,即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的实践应用工作。 2、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惯例、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等,这些国际惯例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接纳、使用。因此,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必熟悉这些惯例和法律。 3、涉外性 《国际贸易实务》中所介绍的都是涉外贸易,它的做法与国内贸易不完全相同。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洽谈对象均为国外的交易商,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贸易合同的签订过程,申请开立信用证的过程,填写各种单据的过程以及到银行结汇等环节)都要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来完成交易。 《国际贸易实务》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对应的中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先导。在传统的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性,这种常规教学法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于实践的结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在明确教学目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重点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为设计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案例的分析、鉴别,学生可以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施 1、案例的准备 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根据案例教学实践,在编写教案时,已经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案例收集在内,这些案例要涵盖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货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等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此案例时所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查找、仔细阅读相关资 料。 2、案例辨析与讨论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通过案例辨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首先,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人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 其次,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激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贸易术语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贸易术语中CIF是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贸易术语,而它的特点之一“象征性交货”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讲授,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已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但受载船只离港1个小时后,因触礁沉没。第二天,当卖方凭齐全、正确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证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证和付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案例讲出来后,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 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可以掌握在该案例中,卖方是否有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卖方在轮船触礁沉没时是否已完成交货任务。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按CIF成交的合同,只要卖方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交货任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已灭失,买方也不能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本案例中,卖方已把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完成交货任务。因此,从这点看,买方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CIF贸易术语下,按时提交合格的单据,是卖方完成交货任务的证明。因此,在CIF贸易术语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这是象征性交货的特点之一。 另一方面要看发生触礁沉没风险是在装运港船舷风险划分之前还是之后。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在CIF下,卖方只负责风险划分之前的一切风险。而本案例中,轮船是在离港1小时后触礁沉没,所以这一风险应由买方自己承担。所以买方以货损为由拒付货款也是不合理的。 通过老师的对案例的解释、引导,同学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学生对CIF条件下“象征性交货”的理解豁然开朗。 3、案例的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思 路、讨论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问题 1、甄选合适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 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案例教学必须适应国际经贸易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如在贸易术语方面的案例选择上,传统的案例主要是FOB、CFR、CIF术语,但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变化,现实业务中FCA、CPT、CIP货交承运人的术语使用越来越普遍,在教学中必须反映这些术语的案例。又如,实务中涉及到班轮运输情形下利用提单进行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的内容,在这类案件中选取一些进行讨论和讲解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明确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要为学生设计、构造一系列典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和诱导性的案例,所有案例最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如在讲述“货款的支付”一章时,有这样一个案例:中方某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消的信用证,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中方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义务,对此,你认为中方应如何处理为好?对于这样一个案例分析题,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如什么是信用证,什么是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什么是保兑,什么是保兑信用证以及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保兑的信用证各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等都不知晓的话,就很难对该案例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就此教师必须先讲解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加入案例。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案例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因人、因课程性质而异,主要有讨论法、讲解分析法和练习法,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三种方法的运用应有所偏颇。换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讲授“商品的品质”时,由于该节理论性不强,内容通俗易懂,所以采用指导练习法,即在学完该节的品质表示方法知识和理论内容后,列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书上的案例材料,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又如在讲“价格术语”一章时,由于内容繁多,学生很难一下子通过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对实际问题做出回答,所以就采用讲解分析的方法来讲述该章的案例分析题。讲到一种价格术语时,先把该价格术语的定义、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讲解清楚,然后即席引入一个案例,来说明以上所讲内容。对于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案例,如在讲授“出口合同的履行”时,由于内容综合,针对该章的案例分析也较复杂,这时,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最大的优越性还是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在课堂上融学习、思考与表达为一体,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且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