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亲情作文范文

初中亲情作文精选(九篇)

初中亲情作文

第1篇:初中亲情作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研究根据贵州省部分地区的一个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调查,对部分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而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培养建议。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合作、规范、自我牺牲等。亲社会行为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乡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乡村初中生在偏僻的农村生活和上学,他们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群体,其社会化过程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对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家庭条件、性别、民族差异的分析

对乡村初中生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总体上都呈负偏态分布,亲社会行为表现趋于良好,助人、规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中,规范行为表现较为突出,这表明规范与道德在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学生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把家庭条件分为差、一般和好三类。研究表明,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规范行为表现上,家庭条件差的初中生显著优于家庭条件好的初中生,但是在其他方面与家庭条件的关系无显著差异。规范行为上的显著差异,可能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在其行为上较为主观控制,存在自卑心理,行为表现较为保守慎重,只有通过遵守规范和规则来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尊重以及赢得更多的朋友和伙伴。研究还发现,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学生和离开家庭父母另外住的学生在助人、规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乡村初中生女生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男生赋予阳刚之气而女性温柔贤淑、体贴关怀等性别行为特征,虽然研究被试为初中生群体,但这种文化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发展。也有可能是因为女生的移情能力和同理心高于男生,所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丁芳(2000)的研究发现,即当移情水平较高时,女孩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显著多于男孩[1]。李红霞(1996)对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调查也表明,初中女生的亲社会性发展好于男生[2]。不过亲社会行为具有很多种表征,范围较广,在不同维度上,男女性别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表现是情理之中的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根据生态心理学的理论探索被试自身多方面因素。

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差异分析发现,汉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规范行为和情感关系表现较为明显。在情感关系和规范行为的表现上不一样,其原因可能是,社会约束和家庭教育以及情感表达的含蓄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情感关系的差异上也可能存在少数民族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少于汉族学生,才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情感关系方面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显著低于汉族学生。而规范行为有可能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规则和汉族学生的规则存在一定的差异,用汉族文化的规范来衡量少数民族学生的行为不免会有偏差。汉族学生的亲社会为普遍高于少数民族学生,也有可能与自然生存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及民族自卑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二、对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对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应该针对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从学生认可的亲社会行为着手,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入手建立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模式,这样才能易于操作和行之有效。

1.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维持良好的群体规范。

在初中生的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体贴、尊重、孝敬、宽恕、诚实、合作、负责、勇敢、平和、忠心、礼貌、独立、等道德情操。大多数初中学生在有利于发展亲社会行为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学习、直接训练、奖惩等方法,能把体现亲社会行为规范的价值观和信念内化,产生道德义务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2.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胜任力。

人际交往是初中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个体的利他行为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质量对个体利他行为的影响比亲子关系的质量更为突出[3]。因此,要在校园里开展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建立兴趣社团,组织集体活动,促使他们建立健康向上、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尤其要注意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

3.注重移情能力的培养。

移情是一个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识别并体验他人情绪和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来源和促进因素,具有引发助人行为和抑制攻击性行为等亲社会功能[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指出:移情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5]。培养、训练学生的移情能力,可以先培养他们的角色选择能力和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评价自己及他人行为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归因能力和习惯。因此, 移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我们要利用各种渠道训练和发展初中生的移情能力,充分发挥移情作用, 增强亲社会动机,提高亲社会行为水平。

4.注重个性发展和培养,提高人文素质。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男女有别,应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必须协调,才能有益于人格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启迪、教育,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形象为学生树立起活生生的学习榜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健康人格的认同和追求。同时,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转变一些家长不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因此,必须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彻于整个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系统。

总之,想要充分发挥教育培养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民族习惯等实际情况,选择契机,选取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参考文献

[1]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2]李红霞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调查与教育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4.

[3]卢咏莉等,·社会榜样、社会关系质量与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第2篇:初中亲情作文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情感关系,发展变化。

分类号 B844.2

1 前言

许多研究者都赞同人类从出生到死亡,为了生存、安全和幸福健康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提出,个体在终生发展过程中与多个重要他人建立了社会关系,处于一个社会网络之中,这些重要他人履行了多种社会情绪功能,并提出了社会网络理论。其中,日本心理学者高桥惠子提出了情感关系模型理论,该理论有以下三个假设:(1)个体为多个重要他人分配了不同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从重要的功能(如,寻求情绪支持)到表面的功能(如,分享情绪体验和信息)。这些功能为个体的生存和健康提供了支持。(2)个体具有由多个社会人物组成的社会关系框架,这个框架是有层次结构的。有一个焦点人物(focal figure)满足几乎所有的心理功能,起到一个心理支撑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用。同时,个体还需要其他的有限的但是数量足够多的重要他人来满足一系列心理功能,这个结构化的框架就构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结构。然而,该理论也假设当个体遇到新的适当的人物、因为分离或者死亡而失去重要他人、成长或者衰老时,这个框架也会发生转变。(3)因为个体为自己选择适当的人物,这个框架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为了测量这种亲密的社会关系,高桥惠子提出了自我报告的工具一情感关系量表(the affective relation-ships scale,ARS),用来评价青少年和成人的情感关系。

高桥惠子采用情感关系量表对13~45岁日本被试与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情侣/配偶之间情感关系的研究表明,男女被试的情感需要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对重要他人的情感需要高于男性,这一结果也得到美国文化背景下研究的证实。男女被试与这些重要他人的情感关系存在差异,初中、高中和大学的青少年对异性朋友或者说情侣的情感需要最强烈,其次是朋友,而且超过对父母的情感需要,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而且,研究还发现从初中、高中到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对父母的情感需要逐渐增加,而男性则逐渐减少。女性对朋友和情侣的情感需要从初中到高中变化不大,从高中到大学则逐渐增加;男性在这三个年龄阶段随年龄增加对朋友和情侣的情感需要逐渐增长。在研究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随年龄的发展变化时,Kim等人发现从12岁到15岁,青少年对父母的消极情感显著增加,但之后又减少。McGue等人进行的一项追踪研究也表明,从11岁到14岁,青少年与父母冲突逐渐增多,温暖性减少。

以往我国研究者对中国青少年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分别从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与同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亲子关系的研究最初主要侧重于亲子冲突方面。方晓义、董奇对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研究发现,随年级增长,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呈倒U型曲线发展,初二年级处于顶峰。沃建中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亲子冲突从初一到初二迅速增长。到高中阶段有所减少。近年来,石伟等人对初中生亲子关系的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随年级增长,初中生与父母的亲密性逐渐降低,且初一与初二、初三存在显著差异。张文新等人的研究发现高三青少年与母亲的亲合极显著地高于高一青少年,但与父亲的亲合无显著的年级差异。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陈会昌等人发现在日常穿着和使用青少年流行暗语上,从初一到高二的青少年存在着从接受父母权威和影响到接受同伴群体影响的转变趋势。张洪等人则发现大学生与家人比与恋人更亲密,而与朋友最不亲密,且三者差异显著。外显测量结果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但在内隐测量中,男性比女性对恋人感觉更为亲密。

然而,以往国内外社会关系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大多数研究分别对青少年各年龄段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作了一般的描述和调查分析,很少有研究综合考虑父亲、母亲和朋友在青少年社会关系中所起作用,以及这些作用的发展变化;(2)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强调冲突性,对与父母的亲密性研究重视不足;(3)青少年同伴研究通常笼统考察同性朋友与异性朋友的关系,很少分别考察这两类朋友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和作用,而对于性意识和性心理迅速发展的青少年来说。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以北京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生为被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了在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与重要他人情感关系的特点及发展变化。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选取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二、高二的学生,包括一所普通中学、一所重点中学;同时,选取了一所北京市属大学和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被试总数为677名。初二学生的有效被试为171名,男生73名,女生98名,年龄为13-14岁,其中普通中学的初中生为92名,重点中学的初中生为79名;高二学生的有效被试为153名,男生72名,女生81名,年龄为16-17岁,其中普通中学的高中生为85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为68名:大学生的有效被试为353名,男生156名,女生为197名,年龄为18-22岁,其中北京市属大学生为188名。全国重点的综合性大学生生为165名。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高桥惠子提出的自我报告的评价工具一情感关系量表(ARS)。ARS使用相同一组问题去考察被试与所假定的主要社会人物的情感关系。ARS由描述具体情感行为的陈述题组成,要求被试针对不同的重要他人来分别回答6项心理功能的题目,这些具体行为是按照以下6种心理功能来分组的:(a)寻求亲近(寻求重要他人的亲近);(b)接受情感支持(接受重要他人情感支持);(c)接受对行为以及/或存在的确定(接受重要他人对自己行为肯定);(d)接受鼓励和帮助(接受重要他人鼓励和帮助,项目7、9);(e)分享信息和经验(与重要他人分享信息和体验);(f)给予照顾(给予重要他人照顾)。要求被试使用五点量表对于每个重要他人在12个项目(即,6功能×2项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进行5级评分。该量表适用于13-65岁的被试。

2.3 研究程序

2.3.1 情感关系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测定

首先对高桥惠子的情感关系量表进行了修订。由本作者翻译成中文,然后再由两名精通英语的学生(一名的外语专业研究生和一名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生)独立回译成英文。再和英文版原作者共同仔细比较原文和回译成英文的版本,发现细小偏差后,再对中文版进行修改,直到没有歧异为止。

然后,考察了情感关系量表的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表明,ARS中文版针对母亲、父亲、同性朋友、异性朋友这四个重要他人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9、0.92、0.91、0.95;再测信度为分别为0.83、0.81、0.75、0.79;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数据与测量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对于母亲、父亲、同性朋友、异性朋友,ARS中文版的效标关联效度分别是0.36(p<0.01)、0.39(P<0.01)、0.37(P<0.01)、0.35(p<0.01)。拟合指数如表1所示。

2.3.2 情感关系量表中文版正式施测

要求被试针对母亲、父亲、同性朋友、异性朋友分别来回答情感关系量表的12道题目,这4个重要他人的12道题目的内容是相同的。分别计算每个重要他人12道题目的总分作为青少年对该重要他人的情感分数,该分数反映了被试从每个重要他人那里获得情感行为需要的强度;分别计算每个重要他人在以上6项心理功能的分数,该分数反映了那个重要他人所承担的主要心理功能。

2.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青少年各年龄阶段对重要他人的情感需要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频次分析对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的情感类型进行了描述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情感关系的性别差异

首先,以重要他人和情感关系的6项心理功能的分数作为组内变量,性别和年级作为组间变量,进行2×3×4×6(性别×年级×重要他人×心理功能)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667)=34.04,p<0.001,且女青少年ARS平均分数高于男青少年。这与以往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进一步的分析把男生和女生分开来进行。

3.2 青少年各年龄阶段对每个重要他人情感需要的发展变化

首先考察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对每个重要他人情感需要总体上发展变化。对男生来说,以重要他人为组内变量,年级为组间变量,进行4×3(重要他人×年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如表2所示。对男生来说,重要他人的主效应显著,F(3,888)=21.70,p<0.001;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F(2,296)=0.45,p>0.05;年级和重要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F(6,888)=7.51,p<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随年龄增长,男青少年对父母的情感需要随年龄逐渐减少,但没有达到显著年龄差异。而对异性朋友的情感需要逐渐上升,男大学生对异性朋友的情感需要最高,显著高于初中男生。对同性朋友的情感需要从初中到高中有所上升,然后下降,男大学生对同性朋友的情感分数最低,显著低于高中男生。男青少年在各年龄阶段,对同性朋友情感需要最多、其次是母亲和父亲,但从高中到大学,对异性朋友的情感需要逐渐增多,超过对父母的情感需要。

对于女生来说,重要他人的主效应显著,F(3,1119)=35.01,p<0.001;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2,373)=3.63,p<0.05;年级和重要他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6,1119)=4.62,p<0.001。这一结果表明,女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每个重要他人的情感需要也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随年龄增长,女大学生对母亲的情感需要逐渐增多,且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对父亲的情感需要也是逐渐增多的趋势,且在三年龄阶段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对父亲的情感需要显著高于女初中生,女青少年对异性朋友的情感需要也逐渐增多。而女青少年对同性朋友的情感需要的发展趋势与男青少年相同。女青少年在各年龄阶段对同性朋友的情感需要最多,其次是母亲和父亲,而对异性朋友的情感需要最少。

3.3 青少年各年龄阶段重要他人和心理功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考察了,青少年在各年龄阶段重要他人与他们所承担的心理功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男女生分别以心理功能为组内变量,年级为组间变量,进行6×3(心理功能×年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对母亲来说,男生心理功能主效应显著,F(5,1490)=71.08,p<0.001,心理功能和年级的交互作用和年级主效应均不显著。女生的心理功能主效应,F(5,1865)=62.40,p<0.001,年级主效应F(2,373)=3.14,p<0.05,心理功能和年级的交互作用F(10,1865)=2.50,p<0.01都显著。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年龄增长,男青少年接受母亲的情感支持、接受母亲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以及与母亲分享信息和体验逐渐减少,而对母亲给予照顾则逐渐增多,但在各年龄阶段上,各项心理功能发展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女青少年则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随年龄增长,女青少年寻求与母亲亲近、接受母亲的情感支持、鼓励以及给予母亲照顾都逐渐增加,在进一步检验中,女大学生在寻求母亲亲近、接受母亲情感支持以及给予母亲照顾上都显著高于女初中生。

对父亲来说,男生的心理功能主效应显著,F(5,1490)=40.02,p<0.001,心理功能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10,1490)=2.54,p<0.01,年级主应不显著。而女生的心理功能主效应显著,F(5,1865)42.64,p<0.001。心理功能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10,1865)=2.01,p<0.05,年级主效应显著,F(2,373)=4.76,p<0.01。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随年龄增长,男青少年寻求父亲亲近、接受父亲支持、肯定和鼓励,以及与父亲分享信息和体验都逐渐减少,经过进一步检验,男大学生寻求父亲的亲近、与父亲分享信息和体验显著少于初中生,而从初中到高中给予父亲照顾略微减少,而到大学又有所增加。而女青少年又表现出与之不同的发展趋势,而且经进一步检验,女大学生接受父肯定、对父亲的照顾显著高于初中生。

对于同性朋友来说,男生、女生的心理功能主效应显著,F(5,1485)=27.33,p<0.001,F(5,1865)=37.28,p<0.001;年级主效应显著,F(2,297)=5.32,p<0.01,F(2,373)=6.12;p<0.05;心

理功能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10,1485)=3.50,p<0.01,F(10,1865)=5.66,p<0.001。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随年龄增长,男生与女生接受同性朋友的情感支持、鼓励以及与同性朋友分享信息和体验都是从初中到高中逐渐增多,而从高中到大学有所减少,而且经过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三个心理功能上,高中男女生显著高于大学男女生。女生寻求同性朋友的亲近、接受同性朋友的肯定也呈现出以上的趋势。且高中女生显著高于大学女生,而男生在这两方面上则逐渐减少,且大学男生寻求同性朋友亲近显著少于初中男生。

对异性朋友来说,男生、女生的心理功能的主效应显著,F(5,1480)=33.60,p<0.001,F(5,1860)=98.99,p<0.001;年级主效应显著,F(2,296)=4.70,P<0.01,F(2,372)=3.56,p<0.05;心理功能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10,1480)=2.61,p<0.05,F(10,1860)=2.32,p<0.05。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随年龄增长,男女青少年寻求异性朋友的亲近、接受异性朋友的情感支持、肯定、鼓励以及给予异性朋友的照顾都逐渐增加,且男大学生在接受异性朋友的情感支持、肯定、鼓励以及给予异性朋友照顾上都显著高于初中男生,而女大学生在接受异性朋友的情感支持上显著高于初中女生。

3.4 青少年各年龄阶段情感关系的类型

从不同年龄阶段和性别的焦点人物来考察青少年的情感关系类型。焦点人物的操作定义是在4个重要他人中情感总分最高的人物。根据焦点人物,把青少年划分为4个单一人物类型,包括母亲型、父亲型、同性朋友型和异性朋友型,即,分别是母亲、父亲、同性朋友、异性朋友的情感分数最高的类型;两个人物类型,即有两个重要他人的情感分数得分都是最高的,而多人物类型,即有两个以上重要他人得分都是最高的。此外,还有一种类型的被试。他们对所有重要他人的情感都很低,即对所有重要他人的最高情感分数低于3(在5分量表中),这种类型被成为孤独的狼类型(Lone wolf type)。结果见表7。

如表7所示,对于初中生来说,53.4%的男生和66.3%女生属于单一人物类型。在单一人物类型中,男生和女生中同性朋友型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是27.4%和40.8%;而同性朋友型和异性朋友型所占的比例比母亲型和父亲型的比例高。两人类型中,朋友型以及父母朋友型所占的比例比较高,而父母型比例比较低。以上结果说明,初中男女生朋友的情感需要比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更多一些。此外,还发现男生中有3名,女生有1名属于孤独的狼类型。

高中生中有63.9%的男生和55.5%女生属于单一类型。其中仍然是同性朋友的比例最高,男女中比例分别是37.5%和39.5%;而同性朋友型和异性朋友型所占的比例比母亲型和父亲型的比例高。两个人物类型中,也仍然以朋友类型以及父母朋友类型所占的比例比较高,而父母型占的比例比较低。

对于大学生来说,79.5%的男生和68%的女生属于单一人物类型。其中异性朋友比例最高,男女中比例分别是39.7%和20.8%;而同性朋友型和异性朋友型所占的比例比母亲型和父亲型的比例高。两人物类型中,朋友类型和父母朋友混合类型所占比例比父母类型比例高。

4 讨论

本研究采用情感关系量表考察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随年龄增长,青少年对母亲、父亲、同性朋友、异性朋友情感需要总体上的发展变化,这些重要他人所承担的心理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发展变化。以及在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情感关系类型。研究发现,男女青少年对父母、朋友的情感需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且,随年龄增长,个体的情感需要并没有减少,而是在不同年龄阶段由不同的重要他人承担了不同的心理功能,有不同的中心人物,形成了不同的情感关系结构。这些与以往在其他文化背景中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中个体情感关系存在普遍性。但同时,研究也发现了一些与以往研究不一致的结果,这说明我国青少年的情感关系特点和发展变化也受当代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具有跨文化的差异性。

4.1 青少年在各年龄阶段对重要他人的情感需要的发展变化

研究发现,男女青少年在初中、高中和大学,总体上对同性朋友的情感需要最强烈,其次是对父母的情感需要,但从高中到大学,男青少年对异性朋友的情感需要超过了对父母的情感需要。女青少年在各年龄阶段对同性朋友的情感需要都是最强烈的,其次是对母亲和父亲的情感需要比较强烈,对异性朋友的情感需要最低。这一方面表明同伴对青少年的影响已经逐渐超过父母的影响,另一方面与以往在其他文化中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以往研究发现,在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日本青少年对情侣的情感需要最强烈,其次是朋友,而对父母和家人的情感需要低于对情侣和朋友的情感需要。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对当今中国的男女交往仍然产生影响,男女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多地与异往特别是在初、高中阶段不被中国父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观念所接受。父母和教师干涉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高中生与异往,认为与异性朋友交往就是谈恋爱。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父母和学校对性知识、性观念的介绍和讲解也非常有限,因而中国青少年的性意识的萌芽和发展可能也会缓慢一些。而且本研究中的青少年被试在回答对异性朋友的情感需要时也会有所顾忌,因此,本研究中的中国男女初中生、高中生对异性朋友的情感需要都低于对父母的情感需要,尤其是女孩受这种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更大,因而,虽然随着年龄增长,性意识的发展,对异性的情感需要逐渐增加,但仍然在4个重要他人中对异性朋友的情感需要最低。同时,我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也使现在的儿童青少年更少有机会了解异性,更好地与异性同伴相处,而这些对处于性意识、性心理和身体迅速发展的青少年来说,都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他们更好地社会化和适应将来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后的研究应该更多地探讨青少年与这两种性别的朋友交往的特点及其各自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其次,研究还发现,随年龄增长,男青少年对父母的情感需要逐渐减少,但并没有达到显著的年龄差异。而女青少年则随年龄增长对父母的情感需要逐渐增加。这其中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父母有责任管教孩子,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负有主要责任,而以往的研究也发现,中国母亲比西方母亲更专制和控制,同时也比西方母亲更关心和保护孩子。而且中国实行的“一孩化”政策,父母对孩子保护和关心更多,这种控制和保护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在

情感上过多的依赖。而女青少年随年龄增长对父母情感需要逐渐增加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以上这些结果表明,中国社会以及家庭的结构和组织发生了变化,但同时一些传统观念和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

4.2 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的重要他人与心理功能的关系及情感关系类型发展变化

研究发现随年龄增长。男青少年接受母亲的情感支持、接受母亲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以及与母亲分享信息和体验逐渐减少,而寻求父亲亲近、接受父亲支持、肯定和鼓励。以及与父亲分享信息和体验这些心理功能也逐渐减少。然而,男青少年对母亲的照顾则逐渐增多。从初中到高中对父亲的照顾有所减少,但从高中到大学则逐渐增多。而女青少年则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女大学生寻求与母亲亲近、接受母亲的情感支持、鼓励,以及接受父亲的肯定、对父亲的照顾显著高于初中生。这些发现与上述青少年各年龄阶段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总体上的发展变化是一致的。即男青少年依赖父母承担某些心理功能逐渐减少,而女青少年则对父母在某些心理功能上的依赖还随年龄逐渐增多。但是,各年龄阶段的差异并不显著,而且男女青少年对父母的照顾都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父母在青少年情感关系发展中还承担一定的功能。另外,由于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就是要孝顺和照顾父母,因而本研究发现男女青少年对父母照顾都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多。

研究还发现,随年龄增长,男女青少年接受同性朋友的情感支持、鼓励以及与同性朋友分享信息和体验都是从初中到高中逐渐增多,而从高中到大学显著减少。女生寻求同性朋友的亲近、接受同性朋友的肯定也呈现出以上的趋势,且高中女生显著高于大学女生,而大学男生寻求同性朋友亲近显著少于初中男生。随年龄增长,男女青少年寻求异性朋友的亲近、接受异性朋友的情感支持、肯定、鼓励以及给予异性朋友的照顾都显著增加(p<0.05),而与异性朋友分享信息和体验从初中到高中逐渐增加,然后从高中大学有所减少。这些结果表明,从初中到高中,中国青少年依赖同性朋友承担心理功能的情感需要逐渐增多,但到了大学,男女青少年在某些心理功能上更多地依赖异性朋友。本研究也发现同性朋友类型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到大学,异性朋友类型的比例最高。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随年龄增长,男女青少年最重要的他人逐渐从同性朋友向异性朋友或情侣转换,这一结果与以往在北美和日本进行的研究是一致的。这一结果表明了青少年情感关系特点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普遍性。

本研究发现,初中生中存在“孤独的狼”这种特殊的情感类型,其中男生3人(4.1%),女生1人(1%)。这种情感类型的青少年对4个重要他人的情感需要都很低,他们通常会报告“我不需要任何人因为我自己能做任何事”或者“我是个独立的人”,而这些人也经常会感到孤独、抑郁、生活满意度很低,而且以往研究还发现,“孤独的狼”在社会适应和学校适应方面表现出困难。因为其他情感类型的个体都有一个或多个重要他人来满足情感需要,提供情感支持,但“孤独的狼”却没有任何这样的重要他人来给予他们心理的支持和满足情感需要,因而,一旦遇到重大的生活变故或者挫折打击时,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甚至崩溃。因此,父母和学校应该对这类青少年给予足够重视和关注,对这类被试与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是将来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3篇:初中亲情作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55-02

人文素养即是新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我国在近几年大力推行人文教育,其中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础。新课改着力培养学生的素质,而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素材,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正确的观念,能和社会更好的融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探究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的内涵分析以及现状

何谓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简单的来讲就是人类的自我关怀,即对人类尊严、价值追求的关心和维护,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心灵的完整性。还包含人的自然情感、道德情感、审美理性以及宗教理性的统一,对人类留下来的精神文化珍视传承,全面的发展理想人格。现如今,人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责任感淡薄,缺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奉献精神。

2、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核心就是人文素养。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给人建立了精神的底子。这个任务,现如今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来。”其重要性在于形成正确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它能通过各种的人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人格、气质、道德和思维方式,让中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1、从教材中挖掘人文情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元素。还有着大量的人文情感,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感情体验以及学生的个人性格、品质都不同,也就形成了同样的文章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初中语文教材资源,用其中的人文情怀来影响和感化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累和训练。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自主的将自己的感受积极的表达出来。 例如,在上朱自清《背景》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于父亲的感人视频或者播放歌曲《父亲》,渲染教学背景,引发学生对于自己父亲的思考,体验来自父亲对自己深深地爱以及付出。让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流露的同时能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让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可以感染到每个学生。同时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主的去接受人文的熏陶。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渗透人文

人文的培养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无法相割裂。因为,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设置来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渗透着人文性,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跟学生交流沟通,借助问题能有效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能有效的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能及时的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推动课堂发展,促进学生进步。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含的思想,在教学中设置问题,“作者所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古仁人的悲喜感情与外物是否无关,是否跟个人遭遇有关?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结合作者的资料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不存在的的人物。”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再加以不从说明,在讨论中学习,人文素养的学习也孕育在其中。

3、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模范引导作用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和传播者,其个人的情感素质、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因此,教师的师德教育不容忽视,只有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才能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和积极的引导,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具备亲切,宽容等性格品质。其次,教师对待每个学生要公平公正,做到不偏差,要给学生最大的尊重,欣赏每个学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从生活学习人文素养

文学从来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很多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的人文精神以及内涵,都是作家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从而更好的去了解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结合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找到与文章中类似的情感体验,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的展开活动。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最好的素材。因此,应该在语文学习中跟社会联系。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观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事情看待问题,避免学生逃避问题和不正确对待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

5、增加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

语文教学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仅学习课堂中的知识就可以,课后应该多加学习和进行巩固,加强巩固和学习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实践,在实践中得到进步。例如,在《我的母亲》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同学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同母亲之间发生小故事,然后发起“给母亲的一封信”活动,表达对母亲的爱,或者对母亲小小的建议。然后自己制作小礼物,给母亲一个惊喜。最后指导学生将这次经历写成文章。通过这次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还培养了学生孝敬、关怀的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中人文知识的讲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自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为新时代时代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第4篇:初中亲情作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能力;培养途径

审美体验能力其实就是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的一种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所以,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通过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中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以熏陶学生文学情感,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而健康的情感。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情境,提升审美兴趣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学习活动中,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强化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因此,在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审美兴趣。

以《丑小鸭》这篇阅读为例。本篇阅读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经典作品,文章将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理想的人比喻成丑小鸭。故事中折射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人性的尊重;对挫折的抗争;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为深化学生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如:播放《丑小鸭》相关的动画视频,将文本内容以真实、生动地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美”与“丑”的对比,如:“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与“过去他遭受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高兴。”通过文章细节的对比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有效指导,强化审美感知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通常会忽视对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以强化学生阅读中的审美感知。

教师在讲到《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表达过母爱的伟大,而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文阅读中。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我”当做自己,以此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有助于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另外,文章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细节。如:“文章写了母亲的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突出了母亲怎样的品格?”、“文章写到‘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哪?”通过以上指导让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走进阅读。

三、阅读体验,培养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阅读内容、多种阅读体裁,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与艺术美。如:人物、自然、结构等,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各种各样的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第一种:人物美,就是指通过外貌、心理、行为、事件等描写展现作者高尚情操的一类阅读,借助这类阅读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作者的审美理想,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感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驱动学生向其学习。如《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等。第二种:自然美,通常是通过对花草虫鱼等一些自然景物的描写包含学生深刻的情感与健康的审美情趣的一类作品。如:《济南的冬天》、《大自然的语言》等,是一种人性化的自然美,通过这些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另外一种就是:结构美,指的是一些结构严谨、精妙的阅读作品,如:以时间为序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以空间为序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借助这些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提升。

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亲情作文范文

初中生写事600字作文素材一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它给予了我们启迪与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白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其中,我认为最珍贵的是——亲情。

我的亲人有很多,但与我亲情最深的是爷爷。

爷爷他风趣幽默,是一个老顽童,干什么都喜欢与我争,包括抢看电视。一天,我放学回家,因为明天是周末,就没有先做作业,而是打开了电视机。

我看得正入神,突然,电视转到了体育频道。我往后一看,看见爷爷手里握着遥控器,双眼挑衅地看着我。见此状况,我想把遥控器抢回来。爷爷见我来势汹汹,拔腿就跑。就这样,我们祖孙俩就展开了一场“夺遥控器大战”。经过一番“战斗”后,双方都损失惨重。不过,我还是有收获的,凭着非凡的弹跳力,遥控器被我抢到手了。我继续看我的电视剧,爷爷只得在一旁干瞪眼。我看完电视剧后,将遥控器给爷爷。他就鼓着腮帮子,用大眼睛瞪着我。我也瞪大眼睛注视着他,然后祖孙俩一起大笑……

我和爷爷之间的关系一会儿是敌人,一会儿又和好如初,是忘年交朋友。高兴时,爷爷会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零食送给我吃,和我一起散散步,畅谈人生;不开心时,不发一言,把零食藏得踪影全无,视我如空气……和孙女一样大,这是我爸爸妈妈常常给爷爷的评价。

正是我和爷爷之间不固定的关系,才会使我和他之间的亲情最深,才会给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我觉得生活给我带来最珍贵的财富是亲情。

初中生写事600字作文素材二

寒假像一首歌,它美妙的音乐常让你回味;寒假生活像一首诗,诗行的内容总让你陶醉;寒假生活像一串葡萄,每一粒果实都有不同的滋味。

大年三十夜,外面灯火通明,各种烟花在天空中齐放。有的像流星飞过,有的像百花齐放,有的像一把伞,还有的像一颗颗闪烁着的星星。“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是谁家的鞭炮放得这么大声啊!”“当然是我家的咯!”我得意扬扬地说。放完鞭炮后,我们就开开心心地进屋吃年夜饭了。

哇!一盘盘色香俱全、香喷喷的饭菜摆在了桌上,看到我眼花缭乱,直流口水。其中酸菜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饺子因形似元宝,有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还有蒸年糕,象征着收入、职位或小孩子都一年比一年高。另外还有让人食指大动的川味香肠和让人秀色可餐的腊肉等等。我们全家举杯欢庆,互相说着吉祥话,我们都在欢声笑语中吃得满嘴是油。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现在已在播出春节联欢晚会了。我们全家人坐在沙发上,高兴地看着春晚。春晚里的思乡歌,让我想起有些游子每逢佳节,不能与亲人团圆。里面的小品既让我们笑得前俯后仰,又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今年春晚的相声都有创新,特别是《这事不赖我》,能说是“长辈听得懂,笑翻年轻人。”最引人注目的是由蔡明、潘长江演的小品《想跳就跳》,可谓是春晚十分搞笑的节目。

在这短暂的寒假,不仅可以享受节日气氛给我带来的快乐,还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美食。

初中生写事600字作文素材三

春天,漫天遍野的木槿花开了,然而伴随着木槿花开的却是一份坚强。

我向来不喜欢花,因为他们太娇弱。

一次,过生日。母亲送了我一颗木槿花种。我很疑惑,便问“为什么送我这个。”母亲道:“木槿花和其他的花不一样,你种种看也许它会改变你对花的偏见。

被迫,不情愿的把种子埋在了院子的一个角落里。

时过已久,母亲问我:“木槿花怎么样了?”不好说已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便随口答道:“好得很,只是还没开花罢了。”

过了不久,邻居家小兴土木,把一些破旧的家具,建材和木板都丢到了院子的一个角落里。

秋天,我站在院子里,感叹道:都说了花向来是比较柔弱的,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种凄凉,也许那颗种子早就死去了吧,

第二年春天,漫天遍野都开遍了鲜花,可是一阵风吹雨打后,一些花儿却已经受不住,凋落

我看着这一切,不禁冷笑起来,不经意的一瞟。

院子的角落里,建材堆中,有一朵淡紫色的小花迎风飘舞,走近一看,似乎是去年种下的那棵木槿花。

我愣了,想不到,在那些柔弱的花中竟还有这样一种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傲然开放。

花海中,我似乎闻到了一阵花香,那是木槿花独有的味道。我也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就是这样的一朵小花,改变了我十三年对花的看法。

带你在绝望的青春窗口看到春天——这是木槿花的花语。

这一刻,木槿花,我懂了你。

 

初中生写事600字作文素材相关文章:

1.初中写事作文600字左右素材

2.初中写事作文600字至900字素材

3.我的同学初中写事作文600字素材

4.初中生600字作文素材大全

第6篇:初中亲情作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阅读;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是诸多初中生难以取得高分成绩的题目,语文阅读理解题不仅需要初中生对材料有很好的理解与领悟,还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帮助初中生快速、准确解答阅读理解题。笔者从阅读题目,先看要求、阅读材料,把握中心、阅读词句,推敲答案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

1.阅读题目,先看要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的第一步就是审题要明,阅读题目,先看要求,精准审题,把握解题窍门、答题要领。在阅读题目的时候,要仔细分析题目,分析题目要求,把握题目关键信息。阅读理解题目时,从总体把握阅读题目要求,知道阅读题目及其要求,然后带着阅读问题和要求进行阅读,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提高阅读题目解答准确度,收获阅读解题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在阅读题目的时候,要牢牢把握题目关键字眼,带有目的性的搜索信息,尽可能的和阅读材料嫁接关系,带着要求和问题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提高答题准确度,同时避免漏题现象。

如,在阅读《背影》时,笔者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练习1-5题,看清楚阅读题目,通过审题,把握答题要求。(1)文中的“我”已经20多岁,北京来往已经2-3次,但是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行为是否赞成? 为什么?(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3)“这时我看见她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和“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请你说说两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4)文中描写父亲的外貌“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订做的“皮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文中写到了“我”的三次流泪,其实三次流泪的含义不同,请仿照1、3处的批注,在2处也加恰当的批注。初中生通过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在把握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开始阅读。

2.阅读材料,把握中心

在把握阅读要求基础上,阅读材料,全文阅读,把握文章中心和主旨,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寻找题目答案。笔者建议学生综合应用“顺读法”与“倒读法”,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主旨,把握阅读材料中心,带着阅读要求和问题阅读,更容易集中阅读注意力,把握阅读材料中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从整体内容进行理解,不断概括和总结材料中心思想,分析材料中每一段落和每一句话,归纳总结材料大意,分析理解材料主旨、内涵、中心,理清材料思路,提炼材料主旨,阐明材料中心。因此,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第二步就是要阅读材料,把握中心,为材料标段,归纳材料大意,梳理材料中心思想。

如,在阅读《背影》时,学生先行浏览阅读材料,看到材料包括9段落内容,节选自朱自清《背影》。这一选文是初中语文的常考篇目,表达了父母对子女倾注的心血,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流露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通过阅读选文,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感恩。

3.阅读词句,推敲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具有一定的发散性与开放性,初中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要牢牢把握文章主旨和中心,围绕文章中心思想,结合理解题设置要求,嫁接阅读材料与理解题,解题时与材料主旨内容挂钩,与材料中心思想联系。但是,有的初中生在解题时,无从下手,胡乱选择一番,是阅读理解解题的大忌。还有的初中生在解题时,因语文组织不规范,答题不认真,难以用简介的语言表达意思,导致语文阅读理解失分。初中生在解题时,要在把握阅读材料中心基础上,提炼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推敲组织答案,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词句,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第7篇:初中亲情作文范文

关键词:家族;泛家族企业;新创企业;民营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家族创业的广泛性和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挤身于社会经济发展大潮流中,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据全国工商联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民营企业超过9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1%;而在这些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是一种最主要的创立形式。因为在企业创立初期通常面临着资金短缺、信任缺失、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创业者往往会选择以资本和利益为纽带,与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或与同道朋友的泛家族成员共同携手投资创建新企业。

二、两种创业模式的共同特点

创业者无论选择全家奋斗还是朋友合伙的模式,都有助于创业初期获得一定的融资便利和较低的成本支持。在融资方面,靠向亲朋好友借钱起家往往是我国家族企业融资来源的最初渠道。据调查,我国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依次是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其他亲属、金融机构和同事,来自于本人劳动经营积累和亲友借款资金开办的私营企业达到了72.6%。在新企业刚组建经营风险偏大的时候,家族资金的介入实际上承担了风险投资的作用,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类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及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能够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聚集创业资本金。如“吉利”的起家,就是由身处创业者云集地浙江的李书福拢聚兄弟、族人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逐步创办起来的。

在新创企业运作成本方面,亲戚朋友共同奋斗的家族式运作无疑带来了更低的运营成本。在我国特定经济环境来看,经济体制环境剧烈变革、信用环境有待建立,依靠家族资金和家族成员的劳动力与关系网而创立的家族企业,家族关系成为最现成的非正式组织资源,成员以低于市场薪金水平为企业服务,不仅有利于前期降低生产、协调和信任成本,也帮助企业降低了交易成本。我国许多成功的私营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曾或多或少地借助过这一形式,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例如天通股份公司成立的初期,潘建清能全心拓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因为有父亲潘广通在背后默默制定公司制度的支持。另一案例是由吴斌朋友七人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之初因资金不足,采取搭伙共同奋斗的模式,办公、会议、吃饭、睡觉所有的活动都在同租的小屋里进行,终于靠团队协作的低成本启动,实现了锐尔生物科技公司的创办和发展。

三、两种创业模式的差异比较

在我国家族企业初创时期,选择全家奋斗或朋友合伙的不同创业方式,在信任、对模糊产权的容忍度、和选择的灵活性方面却有所区别。

在信任方面,基于血缘、亲缘纽带的亲戚的信任关系相对更加稳固,创业初期血缘关系的存在,能够稳定合作关系。如马克思・韦伯所说:“在中国,一切信任、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关系上面”。我国的信任度较低,信任的形成与合作扩展的基本条件便是彼此之间的关系特征。有家族观念的约束,信任度一开始就能达到一定水平,而朋友合伙创业中如果单靠双方有限的信任关系作为合作基础就不够牢靠。例如“超级解霸”的发明人梁肇新最初创办豪杰公司的时候,带有“反家族情结”的梁并没有想让妻子加入,而是叫上了几个平日里志趣相投的同事、朋友参股,可后来在合作中发现,他们不能真正和他一心一意创立事业,直到后来任用妻子王周宇,才使企业开始走上正轨。梁肇新认为,在目前国内创业环境还不理想的情况下,只有自己的家人才可能不计得失共度难关。朋友创业中的二元结构是相对脆弱的,二元结构需要双方具有相当的信任和包容性,这比起父子、兄弟、夫妻等有亲戚关系的创业者稍有劣势。

在模糊产权的容忍度方面,全家奋斗和朋友合伙的创业者也有所不同。家族企业创立初期普遍存在着产权模糊的问题,对于产权模糊的容忍程度亲人之间是大大高于朋友的。最典型是案例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四兄弟在最初创业时,兄弟们不计较位置和利益,只在良种场领一些微薄的生活费,把资金不断滚动投入,才特别有助于企业在创立初期成长壮大。如果他们过早地明确利益规则,反而容易患得患失,难以形成共同目标。在产权第一次明确划分时,兄弟四人也并未按创业初期各自作用的大小和出资来衡量,手足亲情起到了关键作用,划分资产没有惹出争执。新兴家族企业大多在产权上模糊不清,一般以共同利益淹没个人利益,而亲情纽带往往高于资产纽带,所以家人创业比起朋友合伙对产权模糊的容忍度更高。

在选择的灵活性方面,朋友合伙创业是更灵活的。朋友组建的合伙团队既不像亲戚合作那样会受到创业者能力、素质等问题的局限,在责权利的划分及管理上,又比父子、兄弟等亲戚创业更多几分理性和约束。在较好地实现合伙人团队的权利配置和利益分配问题后,朋友合伙的企业可以灵活地选择配合角色、实现资源互补。例如,富力地产的两位董事长实现了“联席董事长”、“双老板制”的配合,有着政府工作经历的张力负责前期拿地、工程开发及管理,香港大学数学系毕业的李思廉则负责财务和销售,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华帝燃气的七位创业者也突破了家族式创业与合作模式所必须满足的约束性条件,在文化认同、资源互补、目标一致和合作资格相匹配的条件下,灵活实现了朋友合伙创业的无缝组合。

四、家族与泛家族创业特点总结

我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特色的传统亲缘关系为家族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以血缘或哥儿们义气为纽带的家族或泛家族企业在成立初期,有着销售任务导向、产权和控制权的高度统一、责权利体系还不够明确等特点。全家奋斗或朋友合伙的家族企业,有助于解决创业之初的资金问题和推动企业低成本快速发展,并在信任、对模糊产权的容忍度、和选择方面有着不同的灵活性。在新创企业创业初期,家族企业特有的凝聚力掩盖了其它方面的弊端,家族逻辑超越了利益至上的商业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M].中信出版社,2011.

第8篇:初中亲情作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D-0018-01

“课标”强调教师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灵活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的渗透”。“课标”的这一基本理念决定了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能动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尝试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德育巧妙渗透

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是死板、单调地向学生灌输所谓的道德价值观念,有时不仅获取不了预期效果,还很可能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致使他们产生语文学习“啰啰嗦嗦”、“枯燥无味”的错觉,这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活动将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渗透道德教育时,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为学生创设与其相符的教学情景,以此情景作为诱发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有效载体,相信,如此可确保良好德育教育效果的轻松获得。对此,笔者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文时,一开始笔者尝试利用“母亲日常生活中对我们进行着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们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对我们深厚的爱”这一言论导入新课;可是,纵观学生脸上漫无表情的状态,笔者猜想他们平时肯定经常被动聆听上述说教性质的“母爱教育”,因此变得有些麻木。想到此,笔者决定转换一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母亲》的钢琴曲,在缓缓流淌的乐曲中深情朗诵了歌曲的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伴随着笔者抑扬顿挫的朗诵以及静静流淌在教室的曲调,学生们慢慢陷入了沉思的世界,有些女学生甚至眼里含着盈盈泪花。笔者知道,这一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带回了与各自母亲亲密互动的美好时光,使他们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意。如此,既轻松实现了母爱教育的巧妙渗透,同时,这一课堂导入方式又使学生在教材文本学习前对其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与大致了解,从而为其有感情地学习课文、提高学习效果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情景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巧妙渗透

通过分析教学实践发现,在特定教学情境的熏陶下,学生有时会在强烈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树立积极、科学的价值观念;可是,随着教学情景的结束,学生们很容易将课堂上习得的某些价值观念抛之脑后,现实生活中我行我素。鉴于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实现情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巧妙结合,即:在结束语文教学任务或者活动后,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认真分析与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堂上学到的正确价值观念灵活运用,进而实现以科学价值观念正确指导现实生活的德育渗透目的。同样以《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文为例,学生感受到了母亲对作者真挚无私的爱,同样推己及人联想到了母亲生活之中对自己的无私奉献与关爱,自己应当在日后的生活中关怀与呵护母亲。可是,等到这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们又回到了琐碎的现实生活,难免与朝夕相处的母亲产生一些细小的摩擦,这就需要在必要的时机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点拨与引导。有一次在浏览学生的作文时,笔者发现班上某一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今天因为一些小事又与妈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本想狠狠关上房间的门,以此向妈妈宣告我内心强烈的不满,可是,突然回想起之前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又联想起了妈妈平时对我事无巨细的照顾与呵护,我决定还是站在妈妈的角度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想象一下,假如我是妈妈,我会怎么做阅读之后,笔者在学生的日记中批示:“有人说‘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一种爱’,相信你的妈妈不管做了什么,都是以爱你为出发点的。看到你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分析一件事,老师感到非常欣慰!同时,老师也极为肯定你良好的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因为你能将在语文课堂上的所学所得灵活运用在指导日常生活之中,望再接再厉!”如此,就将之前在课堂上创设的德育情景同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了极为紧密的结合,有利于良好德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与高尚道德情操的树立,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一举多得。初中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初中语文学科德育资源,如此,方能在促进初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素养稳步发展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促使学生实现德与智的平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亲情作文范文

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由于如今的初中情感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关注,而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还应该体现出老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怀,这样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情感上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一些能够表现情感课文,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很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有助于提升语文学习。

一、找出文章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

一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当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的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努力的去寻找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如在学习《童趣》这一课时,文中在描述作者儿童时就用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语句,这些词就可以透漏出稚气的童趣色彩。由于课文中孩子和学生年龄差不多,所以就会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而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就要让学生主动去领悟文章的内涵,并且积极地和学生们讨论各自的儿童生活,然后慢慢回想起和文中类似的生活经历,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为课文的进一步讲解做好铺垫作用。

二、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

想要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这就需要在课堂上运用到设置悬念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课文《桃花源记》时,老师可以进行层层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比如在讲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之后,老师可以设下这样的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呢?”然后再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分组讨论。而在得出“忽逢桃花林”的结果后,来是有可以设置下一个悬疑,就如“桃林是怎样的?它的前面又是什么呢?”然后学生又会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阅读理解、讨论等,直到对文章有一个很深刻的了解。其实像这样的设置悬念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转,从而达到学生情感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文学情景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一般都是用文字来传达情感的,并且这些情感也大部分是依靠着特定的情境而产生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就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向学生们展现一些相关的场景,让学生们慢慢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就如在学习《春》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春天的景象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们更为生动的感受到春天的美,然后把提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去观赏多媒体上出现的图画,同时品味着文章中的优美句子,感受着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愉悦情感。

四、对文章进行渲染,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老师在讲述课文的时候,应该多用一些丰富的面部表情、动作、语言等来对文章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的对文章中的任务印象深刻。就如说在学习《海燕》这篇课文时,老师应该将文章进行示范性朗读,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当老师朗读到这了就可以用激愤的情感,不仅要注意声音的大小、节奏、重点词的突出等把作者创作时的激情表达出来,还要营造出一种很悲壮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立刻进入到情境之中,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之情。

五、关注文章细节,启发学生领悟情感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将文章中的主要情感表现出来,而且在课堂上还应该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解答,让学生们学会主动的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并且也会使得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逐渐上升。就比如说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文中有讲到“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从这两句话中,老师就可以将“排”和“捞”进行对比分析,提问学生它们的运用有什么区别?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结合文章上下文进行反复思考,使他们学会独立的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到文章的意义及社会背景。

六、用真实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语文教学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此老师可以用灵活的方式利用课本中的场景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内心情感上引起共鸣。就比如说在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虽然这些语言很平常,但是却很能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而当老师讲到这儿时,就可以像学生提问,“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是这样对你们的啊?”这样的方法就能让学生回想起母亲对他们的种种场景,并且让他们亲身体会出母亲对他们无私的关爱,学会感恩父母。那么这就是用课文中的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还能体会出语文教学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在语文中能学习到真正的情感。

七、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方法。这种情感教育虽然说是一种教学手段,其实这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中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虽然如今语文的情感教育还不属于成熟时期,但是我相信通过教育者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就能够让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变得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李泽云.浅谈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