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湘西十八洞村学习考察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到十八洞村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回来之后,将学习感悟记录如后。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有个十八洞村。村旁山中有18个溶洞,洞洞相连,深不可测。这个苗族聚居的山寨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中心地带,全村225户,939人,人均耕地0.83亩,长期陷入贫困。2013年11月3日,来到在十八洞村,在苗族贫困户施齐文家中看望,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察看了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风景优美,有“小张家界”之称。曾经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里的贫穷。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仅1668元,仅为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18.8%。而如今的十八洞村,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如同凤凰涅槃,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外国元首,“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经验从十八洞村出发,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一、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规划引领,实施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是“六个精准”解决“四个问题”。十八洞村在深刻理解上述精准扶贫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以规划为引领,通过制定全村整体发展规划、扶贫脱贫项目规划和农户个体脱贫规划等系列规划,实施精准发力。一是工作队严格遵循提出的精准扶贫“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为十八洞村制定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二是在全村整体发展规划的统领下,十八洞村结合“五个一批”制定了一系列相互支撑的扶贫脱贫项目规划。三是在全村整体发展规划、扶贫脱贫项目规划的基础上,工作组通过精准识别,根据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实际困难,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将贫困户落实到具体的扶贫项目中,为贫困户制定个体脱贫规划。

  (二)坚持党建先行,增强内生动力。花垣县委县政府以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和青年民兵突击队建设为载体,以转变观念、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为方向,形成了“党建先行,增强内生动力”的经验。一是精选驻村帮扶工作队。2014 年 1 月,花垣县委组建成立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长年驻村开展工作。工作队进村挨家串户访贫问苦,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工作,真正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二是加强村支两委建设。工作队召开选举大会,推选年轻有为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推选致富能手担任村主任、村支两委成员。配备建制专干为村主干,增配 9 名村主干助理,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筑牢了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组建青年民兵突击队。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把村里 20 多名在家的年轻人组织起来,组建“十八洞村青年民兵突击队”,帮助村里欠缺劳力的农户编竹篾条、糊泥巴墙、铺青石板,使全村“五改”工程稳步推进。

第2篇: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按照省市委安排,2018年8月到县任职。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以往工作经验负责推进了金融扶贫、E概帮、互联网+等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站位,强力助推金融扶贫。结合县委工作需要,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金融办、农商银行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金融扶贫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县推进金融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针对贫困户无劳动能力且有贷款意愿,企业发展需求,基地建设带动,光伏分红收益等多种方式,重点采取双免、带资入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村级光伏电站项目等四种贷款扶贫模式,制定精准扶贫菜单,全面开展金融扶贫。2018年对全县的贫困户全覆盖到户排查、对接,共确定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1578户,其中564户签订无贷款意愿承诺书,其他1014户全部取得了小额扶贫贷款支持。

二是强化责任担当作为,全面提高服务效能。结合“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理念,针对当前农村现状实际,以农民办事不出村为目标,充分整合互联网+乡村党建、+电子政务、+远程医疗咨询、+诉求援助等20余项业务,打造了集党务、政务、商务于一体的“E概帮”村民服务中心。 月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调研,对“E概帮” 村村民服务中心开展远程诊疗、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推进电子政务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依托互联网思维统领,指尖消费势能日益凸显。在全省率先掀起学习、运用“互联网+”热潮,率先落地了全省第一个 ,“综合发展型”县域电商模式引领龙江,享誉全国。大力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小康龙江”综合扶贫电商平台3•15展销活动。2018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6780万元。总投资5200万元的电商产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21家,截止2018年末实现销售收入4260万元。东北地区最大的天猫优品体验店落户 运营,辐射城乡的13个体验店和直销网点启动建设。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挂职锻炼期间,认识到要树立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责任,坚持向书本多学习,向领导多请教,向同事多取经。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在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果,把学习到的新观念、新方法与发展实际相结合,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思谋献策。

(二)时刻迎接挑战,创新工作方法。来xx工作8个月,使我的开阔视野,了解基层,同时深深感受到县委县政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办公制度。新环境,新体验,新工作,新挑战。我面临从省级工作平台到县域工作平台的转变,我坚持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工作,积极参与全县金融扶贫、互联网+等调研活动,注重在调研中了解掌握实情,分析研究问题。

(三)积极谋划思路,坚定发展理念。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先进的思想。不怕经济落后,就怕思想落后。有了先进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思路,有了正确的思路,经济发展才有出路。要牢固树立改革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抓住国家对东北振兴扶持力度的机遇,以开放的姿态、实干的精神化机遇为挑战,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工作建议

紧紧围绕市委提出“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思考,提几点建议。

(一)做强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优势。我市是以农业发展为主,在如何做好、做优、做强“寒地黑土”这个金字品牌上,持续发展绿色有机是敲门砖,产业发展的裙带效应是助推挤,健全的人才机制是发动机。在延伸产业链条,突出区位优势上,大有文章可做。

第3篇: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电商扶贫工作总结

20**年,为推动我县电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按照xx省商务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20**年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湘商电〔20**〕4号)及《关于开展20**年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湘商电〔20**〕11号)文件要求,xx县商粮局对照任务清单,周密安排部署,强化工作责任,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脱贫对象增加收入,认真落实全县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工作,全部完成了绩效考核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电商产业发展概况

xx县地处湘中腹地,隶属娄底市。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辖XXX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合并后有XXX个行政村,XXX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XXX万,并村后的建档立卡贫困村XXX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XXX人。

近年来,我县通过示范创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全县产业发展模式、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聚转移及电商扶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格局。目前拥有部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2家,获批xx省电子商务企业23家,已建好一个占地XX.X万多平方米,集商品贸易、物流配送、实训模拟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引进农村淘宝、邮政、供销、随手购等电商平台企业40多家,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淘宝·特色xx馆,1个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孵化企业网商XXX个,个人网商3XXX个,共建设镇、村电商服务站点XXX个,带动电子商务及其相关的信息、交易、支付、物流、展览、培训、传播等产业,实际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万余人次,行政村宽带覆盖率XX.X%,使用率达XX%,年网销额突破XXX亿元。同时我县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大特色拳头产品小型农机、竹胶板等融入“互联网+”的力度,通过电商跨境贸易做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进本地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飞速发展。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中国新闻网、xx日报、新xx网、红网、娄底日报等主流媒体和xx网、掌上xx、xx信息网等本地新自媒体竟相报导xx县电商进农村示范工作情况和电商发展模式和做法,得到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二、电商扶贫工作情况

我县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摆在重要位置,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严格按上级部门对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工作的考核要求,细化电商扶贫工作规划(包括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

逐步提升农村产品商品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供销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抓紧实施各项电商扶贫工作,今年实现“农产品进城”交易额9XXX万元,“工业品下乡”交易额XX.X亿元。帮助贫困村网销农产品XXX万元,帮助贫困户网销农产品XXX万元。

(一)精准对接扶贫对象,加快网销农产品整合与开发

1.以全县XXX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对象,积极组织开展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和扶贫示范网店建设,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新建XXX个贫困村村级电商服务站和xx个扶贫示范网店,新建扶贫服务站点及网店功能完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为站点提供完善的运营保障,具备农产品收集上行功能,物流快捷方便,“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交易额均较好,呈增长趋势。至11月底,新建服务站点下行年总交易额达300多万元,上行年总交易额达30多万元;扶贫示范网店年交易总额达xx0多万元,进一步活跃贫困地区的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带动本地经济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青树坪镇归古村陈富贵、花门镇石龙村赵向民、井字镇长湾村胡岳杯等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系统培训后成功开办扶贫网店,年纯收入突破8XX元,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2.积极组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飞腾公司、湘滇公司等电商平台和企业采集标准化农特产品、非标准化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信息,建立商品信息库,同时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生产加工标准近XXX个,整合开发适合辣酱、淮山、豆豉、干笋、豆皮、红薯粉、盐辣椒、霉豆腐、荷结皮、土豆片、小鱼仔、木瓜丝等网销农特产品XXX个以上;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生产加工标准10多个;注册“家湘宝”、“灵妹几”、“辣外婆”、“水封坛”等本地农产品商标,SC认证10多个,并均进行了产品包装设计。督促指导灯塔米业、江园辣酱等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与电商企业合作,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和网上销售,培育建立生产基地和小作坊式加工厂10多个,为贫困村提供技术、信息、网上购销等服务,加速实现永丰辣酱、青树淮山、豆豉、蛋白桑、中药材(艾叶)等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

3、积极开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县人民政府与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着手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质量认证和溯源体系,已给xx湘军永丰辣酱有限公司等1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定制300多万枚个性化防伪标识码,通过农产品溯源系统将农产品从原料采购到农产品的采收、到消费者购买等一系列生产、流通过程的信息记录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云平台数据库,生产企业把二维码标签贴到产品上,实现了企业信息全流程展示,并将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管信息与检测报告以二维码的形式提供给消费者扫码查询。整个系统稳定可靠,设备运行正常,企业反响良好,同时为x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和科学有力的决策依据。

(二)拓宽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进城网上交易

1、大力开展网销“一县一品”活动。我县积极通过知名电商平台、各种新闻媒体将地方农特产品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加大农产品入驻阿里、京东等大平台力度,新开农产品线上店铺20多家,开展网销“一县一品”的宣传推广营销活动,塑造网销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我县20多类本地农产品成功入驻阿里巴巴“特色中国·xx馆”,年网销额达200多万元;9月22日,我县江园辣酱食品有限公司“侯府家”牌永丰辣酱成功入驻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淘乡甜”官方旗舰店,使我县这一百年老字号在大型电商平台一炮打响,网上日均销售100多单,双“11”当日销售2000多单。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xx威龙食品公司、xx湘春酱菜园、xx省白马食品公司等3家生产企业提供包括淘宝代运营、微商代运营、阿里巴巴诚信通代运营在内的全网营销推广活动,每天至少有100单以上的本地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电商服务中心和我县贫困村甘棠镇祠堂湾村合作开展电商精准扶贫,使该村的红薯片和中药材花粉蜜在短短几天就网销一空,线上众筹猕猴桃取得成功,8月底就全部预订完毕。与洋潭农业合作社线上线下合作推广无花果,所产无花果销售XX%,剩下XX%则制成干果销售一空。我县连财种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农商通86077平台积极开展“一县一品+扶贫农小店”上线推广工作,通过“政府引导+平台落地+大众参与”的合作机制,在全县xx个乡镇开展专项培训,确保项目参与人员掌握业务技能,流程,标准,使得项目有效高效落地,选取2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设“扶贫小店”,销售贫困村、贫困户产品,并聚合全县电商力量帮扶推广,销售,真正使得“电商扶贫小店”为贫困村带销路创效益,实现电商精准扶贫助农。

2、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微(电)商扶贫培训和团队建设工作,由县商粮局、人社局和各乡镇、经开新区负责协调指导,通过电商企业带动农民通过利用微信平台等自媒体进行销售,以销带产从而逐步带动县域农产品的规模化和商品化。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微商销售团队F2C工厂”的模式,通过微信平台直接到消费者手中的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带动家乡农特产经济发展。湘滇电商、飞腾电商等有一定规模的电商企业在全县XXX个乡镇和经开新区进行农特微商培训及团队建设,全年共培训微商人员1200多人(其中参训贫困户200多人),共涉及50多个贫困村,开设个人实名微店或网店1200多个,培育出农特微商村级负责人200多人。如石牛乡树山村罗改乡、沙塘乡沙塘村贺登峰等贫困对象在电商企业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开办个人实名微店,成功蜕变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农产品销售“微商达人”,月均纯收入1XX元以上,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其次是引导电商企业及微商团队通过对接广州、深圳、江苏、北京、长沙等各地xx同乡商会,在老乡们的推动下更好的推广xx县域特色农产品。同时与各大湘菜馆合作,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互惠互利、和谐共生,通过这种产销一体式的产业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更直接真实的体验。

三是利用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农产品。我县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七品网、邮乐购、供销e家、淘宝·xx特色馆、湘中优选等本地电商企业,入驻xx实体商超和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电商扶贫特产专区”,采取产品预售、认养、众筹、社群等多种模式进行“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收效,在各大“电商扶贫特产专区”农产品销售额共达1200多万元。我们还积极组织电商企业参加食餐会、农博会、网购节等各类农特产品展会,今年元月,县商粮局组织电商协会会员单位50多家企业举办了“首届电商扶贫年货节”;3月,县商粮局组织20多家电商企业参加了锁石镇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暨电商精准扶贫展销会,组织全县电商企业开展电商扶贫“春风行动”农民工招募大会;4月,组织近10家企业参加了“20**义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8月,组织20多家企业参加了的荷叶荷花文化旅游节暨电商扶贫产品展销会;9月14日-17日,组织10多家企业参加在长沙举办的“国际餐饮食品博览会”;9月27日-29日,组织30家企业参加在娄底举行的“第八届湘博会”;11月9日-15日,组织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及电商企业共40多家参加在青树坪镇举办的“xx(湘中)农产品博览会暨电商扶贫论坛”;11月17-24日,组织5家企业参加在长沙举办的20**中国中部(xx)农业博览会,开设“电商扶贫特产专区”,通过各类展会的传播和线上线下结合,共帮助贫困地区销售特色产品1000多万元,并结合“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的电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强化扶贫工作机制,完善电商扶贫落地体系建设

1、按照电商扶贫绩效考核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中已落实电商扶贫资金XXX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XXX万元,统筹融合资金XXX万元),专项用于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我县进一步强化电商扶贫工作机制,安排人员定期督促各电商扶贫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实施到位。

2、大力加强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建设。一年来,我县强化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在为当地农特产品上行功能完善,为贫困户代购生产生活资料,叠加金融和助农取款服务,工业品下乡物流整合,以及完善便民政务、农技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实际运营状况良好,成效十分显著。全县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实现产品下行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一是充分发挥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专业团队在开展品牌注册、统一包装、网络推广运营等服务等方面的实战经验,提高地方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的水平。通过开展代运营和运营自有区域性B2B2C电商平台,开发推广湘中农商和“自邮帮”物流众包平台,支持微商及“实体店+电商”的商家和个人在平台开店,通过一段时间运营逐渐实现良性循环,推动农特产品进入轻松大流通时代,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难题。同时积极组织参加相关农特产品展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推广xx农特产品和助推xx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指导督促村淘、邮政、随手购、惠民供销、厂家网、农村科技合作社、86077等电商平台企业进一步规范全县300多个村级网点形象,统一设计、制作,做到形象规范、美观。增加为贫困户代购生产资料、代办缴费购票等本地生活服务功能,叠加与商业银行合作金融和助农取款服务,收集当地特色农产品信息并通过网上销售,加快工业品下乡物流整合,完善服务网点代买代卖交易台账和特色产品网络销售记录。三是要求各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村级服务站点负责人的培训力度,调高其服务水平与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村级服务网点的物流台账和便民政务,以及民俗产品、农技和就业服务,基本做到每天有登记,月月有小结。组织电商企业挖掘整理农特产品,加强品牌培育、商标注册、产品包装等增值服务的功能。

第4篇: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对智力支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长期的实践表明:抓好智力支边扶贫工作,作用重大,意义深远。说作用重大,以2006年工作为例。仅在这一年,各中央组织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各类专家1270人次就智力支边扶贫工作进行了考察,为贫困地区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144条,帮助落实扶贫经济项目101个,引进各类项目资金和捐款近5亿元,培训各类技能型人才2.5万人,建立希望小学210所。这些成绩,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认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说意义深远,毕节试验区就是一个成功典范。20年来,毕节试验区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和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开展智力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使试验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其实践与成就表明,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发挥智力优势直接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既是派参政议政的有效形式,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有效探索。智力支边扶贫工作是各级政协、各派、工商联和所联系的人士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履行职能的一个创举,不仅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各级政协要进一步深化对智力支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解放思想,提高觉悟,坚定信心,切实增强搞好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责任感,用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热情、更足的干劲抓好工作,努力把智力支边扶贫工作推向新的高度,跨越新的水平。

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和突出工作重点。在调整工作思路上,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原则,自觉把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纳入整体扶贫计划之中,使之成为国家扶贫的组成部分,作为各级政协、各派和工商联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智力支边扶贫工作步入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轨道。另一方面,要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结合实际,切实制定好今后3—5年的智力支边扶贫工作总体规划,把着力点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在突出工作重点上,一方面,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组织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就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把群众多年想办又能办到的大事办实办好。要注重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要进一步调动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一方面,要“走出去,请进来”。近些年来,各级政协、统战部门都与上级派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争取了许多外援。比如: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来铜讲学,并将印江县堰塘小学作为联系点,联系帮扶长达10年之久,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赞誉。各地建的“希望小学”,大多数都是各级政协、统战部门通过上级有关派、香港慈善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筹资兴建的。铜仁地区各级政协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联系面广、智力密集的优势,不断利用各方面的关系,加强与各派中央、省委及其派成员的联系,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帮扶合作关系,把他们的力量更多地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另一方面,要不断整合内部资源,壮大自我发展力量。除铜仁市外,全区八县一特区虽没有派组织,但基层工商联组织健全,团结了一大批有实力、有影响、有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各地都拥有一大批无党派人士,其中有不少层次高、影响大、联系面广的代表人物,他们是铜仁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完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持。

第5篇: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金融扶贫空间 商业利益 途径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脱贫攻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下必须解决民生问题,在两会期间这一问题被着重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我国政府对“脱贫攻坚”问题的重视程度。在“脱贫攻坚”问题的解决中,我国当下贫困地区存在的产业机构单一、信用环境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金融扶贫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与风险,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对拓展金融扶贫空间的途径进行相关研究,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扶贫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够较好的对我国贫困地区施行金融扶贫,我国政府就必须解决一系列影响金融扶贫工作展开的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如下。

(一)金融服务供求对接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当下贫困地区本身对于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出现复杂化趋势,但我国当下金融扶贫工作中往往并不能够较好的实现匹配的金融供求,这就造成了金融服务供求对接的问题,影响了金融扶贫工作的较好展开。在引发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中,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逐步脱离贫困地区市场、农村现有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匮乏、我国长期处于的小规模与分散化的经营模式都对我国当下金融扶贫工作中金融服务的对接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为此我国政府必须对金融服务供求对接问题予以重视[1]。

(二)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冲突问题

在我国当下的金融扶贫服务中,由于金融扶贫服务本身很难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这就使得我国当下大部分金融扶贫服务属于政治化活动,这种政治化分为较浓的金融扶贫服务并不能较好的满足我国贫苦地区的发展脱贫需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由于金融扶贫服务本身与社会期望的低风险、高回报式的投资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出现使得我国金融机构不愿意进行这方面的投资,这也就造成了我国有针对性金融扶贫服务的缺乏,如何能够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将金融机构吸引到金融服务领域来,是我国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2]。

(三)风险对信贷投放的制约问题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两点问题外,我国政府还必须对信贷风险隐患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制约问题予以解决,这样才能够保证金融扶贫服务的较好展开。具体来说,我国政府近些年一直通过发展扶贫贴息贷款的方式为金融扶贫服务提供信用补充,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贷风险造成的信贷投放问题,但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在金融扶贫服务的政策性保险、贷款风险补偿金、续贷周转金都方面我国政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而我国当下贫苦地区本身缺乏进行信贷的抵押物,就进一步造成了贫苦地区享受金融扶贫服务的困难。此外,我国很多贫苦地区人们的教育水平较低,本身不存在信用意识,这就使得这一地区的金融机构容易受到不利对待,进一步造就了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服务中畏贷、惜贷问题的出现[3]。

三、拓展金融扶贫空间的途径

上文中我们对我国当下金融扶贫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拓展金融扶贫空间的途径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金融扶贫服务的相关发展。

(一)借鉴国内外成熟的金融扶贫经验

为了能够较好的对我国金融扶贫空间的拓展进行探索,我国地方政府需要借鉴当下国内外地区的金融服务经验,例如,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小额贷款模式、日本的的农协金融扶贫模式、甘肃的“双联惠农”贷款模式等,都能够较好的作为地方政府金融扶贫空间拓展途径的借鉴。这其中,孟加拉国本身属于世界范围内较为贫困的地区,但其建立的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制度,有效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这一功能的实现与这一模式本身的透明性、层级性与小组贷款制度有着较大的联系,这也使得贫困人口能够一直享受贷款,直到脱离贫困;而在日本农协的而金融扶贫模式中,日本农协通过指导生产、集中采购销售、信用事业以及共济和社会福利的方式对农村的贫困问题进行解决;而在我国甘肃的“双联惠农”贷款模式中,由于我国甘肃地区是我国贫困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就使得甘肃本身对于金融扶贫服务的理解较深,而在甘肃推行的“双联惠农贷款”中,存在着贷款额度大、担保简易、期限灵活以及贷款利率低等多种优势,这也使得“双联惠农贷款”自诞生起到今天造福了无数甘肃贫困人民,这些国内外先进的成熟金融扶贫经验都值得地方政府借鉴[4]。

(二)创建多层次农村地区融资渠道

在金融扶贫空间拓展的中,我国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创建多层次农村地区融资渠道的方式,推动我国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服务的发展。具体来说,我国地方政府可以从加强信贷主体培育和帮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两方面进行多层次农村地区融资渠道的创建。在这其中,在加强信贷主体培育和帮扶工作中,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信贷辅导、政府部门推荐与金融机构遴选、建立培植档案等方法为贫困民众制定具体的融资方案并提供配套金融扶贫服务;而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方面的问题中,地方政府可以在借鉴国内外成熟金融扶贫经验的同时,健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推行小额信用贷款,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创建多层次的农村地区融资渠道,进行金融扶贫空间的较好拓展[5]。

(三)健全金融扶贫协调配合与衔接联动机制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金融扶贫空间的拓展,我国地方政府还需要建立起金融、财政、发改、税收等部门参与的扶贫开发协作制度,这样才能实现对成功的金融扶贫服务经验与做法的较好总结,而通过这种总结也将较好的对金融扶贫服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一工作中地方政府还应从信贷市场、金融服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集中连片地区“金融一体化”,以此健全金融扶贫协调配合与衔接联动机制,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对金融扶贫空间进行拓展。

(四)构筑贷款风险保障网络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金融扶贫空间的拓展,地方政府还需要构筑其贷款风险的保障网络,这样才能够较好的辅助我国贫困地区民众的脱贫致富。在具体的金融扶贫服务的贷款风险保障网络的构筑中,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计政府扶贫开发担保资金的方式为金融扶贫服务提供信用保证,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社会资本入驻金融扶贫服务中;地方政府还可以创建不以盈利为目的担保公司,为金融扶贫服务提供服务;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信息披露与共享,也能够辅助贷款风险保证网络的构筑,在这种信息的共享中,企业与农户能够实现互保互助组织的建立,并实现双方的风险共担与共同成长,这在金融扶贫空间的拓展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6]。

四、结论

在我国当下的金融扶贫工作中,虽然很多方面的问题都影响着这一工作的较好展开,但只要设法对金融扶贫空间进行拓展,就能够保证金融扶贫工作的较好展开。

参考文献

[1]王鸾凤,朱小梅,吴秋实.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06:99-103.

[2]罗晨.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参与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

[3]黄承伟,陆汉文,刘金海.微型金融与农村扶贫开发――中国农村微型金融扶贫模式培训与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09,09:93-96.

[4]刘静.河北省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6篇: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江西省农商银行在推进改革发展中有何经验启示?存贷款总额突破1万亿元背后的具体情况如何?产权改革全面完成后可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

《银行家》:首先祝贺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全面改制为农商银行,全面完成全省农信社产权改革目标。江西省农信社历经65年发展历程,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殊为不易。回顾历史,您认为江西省农信社65年发展历程对今后农商银行的发展有何经验启示?

孔发龙:从1951年新中国江西第一家农村信用社在南昌县沙湖成立,到2004年5月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组建成立,再到2016年底江西成为全国第五个全面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革的省份,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历经65年风雨沧桑,在一代代信合人的艰辛创业与光荣传承中实现了改革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江西省农村信用社65年艰难曲折的改革发展历程,我们得出的最重要的经验和启示是:

坚持加快发展,始终是农商银行的首要之务。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65年来,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全省机构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做到发展意识不淡化、发展干劲不松懈、发展势头不减弱、真正靠发展巩固基础、靠发展破解难题、靠发展开创未来。

坚持支农支小,始终是农商银行的发展之基。定位决定地位,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企业成功的基础。65年来,农村信用社在长期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的过程中,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人缘地缘优势,奠定了信合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分神,牢牢把握“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下移重心、下沉力量、下倾服务,做深、做实、做精、做细、做透本土市场,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断巩固和提升竞争优势。

坚持深化改革,始终是农商银行的动力之源。改革才有出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终将被时代所淘汰。65年来,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几经更迭,走过了一段艰辛探索的改革历程,自2004年成立省联社以后,全省农村信用社沐浴改革春风,才迎来了最好发展时期。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发展不停步,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改革红利释放潜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

坚持行稳致远,始终是农商银行的长久之道。行稳才能致远,稳健经营是金融企业基业长青之根。65年来,由于管理不规范、经营不审慎,农村信用社曾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少数单位甚至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历史教训极其深刻,良好局面更应珍惜。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坚持严守风险底线不懈怠,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固本强基、提质增效”工作总要求,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平衡,在有效防范风险、确保质量效益的前提下加快业务发展。

坚持文化传承,始终是农商银行的企业之魂。文化铸就灵魂,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65年来,老一辈信合人发扬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沉淀孕育了农村信用社弥足珍贵、代代传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坚持艰苦创业精神不失传,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引领作用,不断丰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培育和塑造促进企业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农商银行的立足之本。加强党的领导,是改革发展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障。65年来,无论发展道路怎么艰辛、管理体制如何更迭,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从未动摇过党对农村金融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经济金融方针政策,较好地完成了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支持地方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不放松,牢牢把握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新内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银行家》: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江西省农商银行近年来仍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在2017年1月实现了存贷款总额在全省金融机构中率先突破1万亿元。在存贷款总额突破1万亿元背后,江西省农商银行重点做了哪些工作?对社会和公众来说,又具体意味着什么?

孔发龙:作为“江西人民自己的银行”,江西省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实行扩大投放与精准投向并举,着力增加“三农”、小微、扶贫、民生等薄弱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走出了一条支持地方发展与实现自身发展的合作共赢之路。自2008年以来,江西省农商银行存款、贷款余额一直稳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业务发展速度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农村信用社和全省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在江西省农商银行存贷款总额率先突破1万亿元的背后,有着覆盖全省乡镇2400多个营业网点的强力支撑,有着28000多名员工的团结拼搏,更有着江西4500多万人民长期支持的浓情厚意。

始终坚持支农支小。不忘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一脉初心,不断探索创新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信贷的可获得性,新增贷款重点向涉农和小微贷款倾斜,全力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至2016年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分别超过80%和50%,并以占全省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省80%的农户贷款、40%的涉农贷款和30%的小微企业贷款,成为全省最大的“三农”金融服务提供商、小微金融服务集成商、普惠金融供应商,成为服务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建设的“金融样板”。

深入对接区域发展。坚持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积O融入国家、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运用金融杠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融入赣江新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战略,充分发挥网点众多、机制灵活等优势,主动服务、积极创新,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16年,赣江新区和原中央苏区所在区域农商银行贷款增幅均高于全省农商银行贷款平均增幅。对接服务江西生态立省战略,出台支持绿色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绿色信贷作为优化信贷结构、实现战略转型的基础,把信贷项目对节能和环境的影响作为前期审贷和加强贷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撬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江西绿色崛起。2016年末,全省农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60.91亿元,主要投向能效融资、清洁能源融资、绿色装备制造供应链融资、环保金融、碳金融等方面。

持续推动金融创新。紧跟国家改革创新方向和区域创新举措,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策应农村金融改革方向,率先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至2016年末,全省12家试点农商银行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占全省市场份额的79%。策应省委省政府重大金融创新举措,全面推动开展“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业务。至2016年末,江西省农商银行“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占全省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3%和60%,贷款总量和增量均列全省金融机构首位。策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联合工商部门试点并全面推广“诚商信贷通”,为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支持优惠政策。至2017年1月末,24个前期试点农商银行累计发放“诚商信贷通”贷款11亿元,到期贷款本息收回率均达到了100%。

积极践行普惠金融。认真恪守“江西人民自己的银行”的庄严承诺,大力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240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每个乡镇,占全省银行业机构网点近半壁江山,在全国率先消除乡镇金融服务空白点。全力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向行政村延伸,设立农村金融服务便民站1.4万个,布放电子机具1.5万台,率先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全面实施“一停、一减、一降、一免”措施,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服务费用,主动为客户减费让利,2016年为客户减免金融服务成本近2亿元,减轻融资成本47亿元。

《银行家》: 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后,农信机构纷纷响应,江西省联社的金融扶贫之路具有什么不一样的特色呢?

孔发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江西省农商银行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战略部署,把金融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扶贫重点对象,以扶持“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先导和杠杆作用,积极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切实加大对贫困片区和贫困人群的信贷资源投入,全力支持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为江西精准扶贫工作注入金融“活水”。

为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推进,江西省联社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推进,并制定了精准扶贫规划,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精准扶贫贷款投放不少于300亿元,其中25个扶贫重点县扶贫贷款净投放不少于180亿元。2016年初,江西省联社专门制定出台了精准扶贫指导意见,提出了19条扶贫工作具体措施,8月份又在赣州市会昌县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在做好工作规划与部署的基础上,江西省农商银行积极抓落实、出实招,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网点分片包干责任制。全省农商银行1083个责任网点的分片包干全部落实到位,占全省金融机构责任网点总数的72.54%,实现责任网点对乡镇全覆盖。同时,全省农商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全面对接、应贷尽贷。2016年,全省农商银行已完成对58.2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调查,对有信贷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10.8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授信。

江西省农商银行坚持问题导向,从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找准精准扶贫着力点和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适合贫困户特点的贷款产品,积极争取扶贫贴息、风险补偿等配套政策,让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创新推出了“政府+银行+创业贫困户”的创业式扶贫信贷模式,对创业类贫困户采取“授信管理、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管理方式,创新推出了“扶贫和移民产业信贷通”“扶贫小额信用贴息贷款”“产业扶贫信贷通”等贷款品种,助推脱贫致富。创新推出了“产业+精准贫困户”的就业式信贷扶持模式,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其他经济组织,给予优先授信、利率优惠、期限灵活等政策,通过支持其发展,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创新推出了“银行+地方优势产业+精准扶贫”的受益式信贷扶持模式,用信贷资金和扶贫资金为贫困户投资优势项目,如支持光伏发电等收益稳定型的产业,以投资收益帮扶贫困户特别是劳动能力丧失贫困户增收、脱贫,形成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扶贫新模式,提高脱贫实效。至2016年末,全省农商银行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98.9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0.39万户。

《银行家》: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业务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农商银行相对其他银行网点多、人员多,线下传统业务占比相对较大,新形势下江西省农商银行将如何应对?

孔发龙:长期以来,遍布城乡的网点作为农商银行最主要的服务渠道,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落实国家支农政策、拓展自身客户资源、提升客户体验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也是农商银行赖以生存发展的坚强基石和核心所在。随着金融业的深化发展,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新业态的快速推进,使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时效性、便利性和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电子渠道对物理渠道的金融服务替代性越来越强,物理网点的功能作用将会被不断削弱。同时,物理网点资产占用大、人员成本高的特点,导致物理网点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农商银行点多面广的传统优势很有可能逐步演变成发展的劣势。面对新形势,江西省农商银行积极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综合服务的变革趋势,加快优化服务渠道,实现“线上线下”渠道优势互补,全面提升获客能力。

一方面,加快升级线下物理渠道。提升网点服务功能,⒌ヒ淮⑿钔点全部升级为综合型网点,提高网点综合效益。优化网点布局,对城区业务量少、发展潜力小、服务半径重叠的网点,采取撤并、搬迁或改造为自助网点等措施进行优化,提高投入产出比。加快自助网点建设和自助设备布放,促进柜面业务向自助设备转移,提高电子银行替代率。改善网点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客户服务体验,更好发挥网点的获客渠道和重点服务作用。

另一方面,全面创新线上网络渠道。开发建设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e百福”互联网金融平台,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丰富银行卡应用场景,重点围绕“交易+生活”支付生态圈,加快推进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的行业应用,开发娱乐、教育、医疗、养老、旅游、餐饮、购物、缴费等领域的快捷支付产品,提升客户用卡体验,提高客户粘性。创新服务手段,探索基于微信的移动“微银行”服务,灵活推送金融服务。

《银行家》:2017年是江西省农信社全面改制为农商银行后的第一年,当前形势下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孔发龙: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对于江西省农商银行来说则是开启改革发展新征程的起始之年。总体上看,当前江西省农商银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一方面,挑战依然严峻。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省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有效需求增长乏力,金融业继续依靠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业务扩张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压力将持续向金融机构传导,风险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新兴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并加速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另一方面,机遇无时不在。江西省农商银行业务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业务经营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改变,且江西省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持基础和条件没有改变,良好的自身业务基础和地方经济发展基础成为全省农商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支撑。近两年来,江西省农商银行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改革发展思路,为加快发展积蓄了更大的内生动力。同时,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带来了庞大储蓄资源,农村产业升级带来了巨额资金需求,农村土地流转催生了资产格局重组,处处蕴含着金融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面对当前日趋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克服工作盲目性,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更要看到机遇,克服悲观情绪,坚定必胜信心,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机遇,主动把握和用好机遇,在抢抓机遇中发挥最大优势和潜力。一是借好“势”。紧跟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把握城镇化建设新机遇,融入互联网金融新变革,适应金融市场新业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在支持地方经济的同时促进自身业务加快发展,实现金融与经济的“两轮同轴、发展同步”。二是稳住“位”。努力保持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农信社和全省金融机构的平均水平,确保主要业务指标实现两位数以上中高速增长,确保市场份额基本稳定,持续“坐稳”存贷款总规模在全省金融机构排名第一的位置。三是提升“质”。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防风险的综合平衡,实现做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增强效益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四是添新“力”。深入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向业务创新要空间、向资源整合要效益,培育新动能、增添新动力、谋求新发展。

《银行家》:江西省联社提出了建设“五型”银行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江西省农商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战略规划卓有特点,请您具体阐述一下该战略规划。

孔发龙:随着江西省农商银行产权改革全面完成,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新期待、更高的新标准和更为艰巨的新任务。立足建设现代商业银行这个办行方向,江西省联社提出要大力推进区域领军型、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型、管理规范型、和谐共享型“五型”银行建设,朝着打造历久弥新、行稳致远的“百年老店”目标继续前进。

巩固市场地位,着力打造区域领军型银行。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抓经营,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稳固和扩大全省最大金融机构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江西最大的“三农”金融服务提供商、小微金融服务集成商和普惠金融服务供应商的地位。

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打造质量效益型银行。始终把质效作为第一标准,在稳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明确质量和效益的导向,探索建立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水平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专业化、精细化和集约化水平,坚持走资源消耗少、质量效益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推进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型银行。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主动适应现代银行混业经营、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全面推进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手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打造动能转换新引擎,寻求业务发展新蓝海,推动农商银行从“单一信用中介服务商”向“全面金融服务供应商”转型,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7篇: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为契机,以“志智双扶”为抓手,审時度势、高瞻远瞩,以电商促发展、以发展促扶贫,找准位置、抢抓机遇,开放胸襟、拥抱时代,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积极推动全县消费扶贫工作。

二、工作进展

截至2020年10月,全县活跃网商总数达到1898家。以中药材、山货特产、农副产品为主要网销产品的电商产业正在形成,电商(含微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从业者不断增加。2020年1月至今,开展电商实操和直播培训500余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灵活就业10000多人,固定就业2000多人,孵化和转化电商网点30余家,预计全年完成农特产品上行交易额两亿元。

三、消费扶贫开展情况

2020年1月至今,通过购买包保的镇前进村笨鸡蛋、笨鸭蛋、大煎饼等农特产品,累计消费4000余元。通过购买包保的镇村的蓝莓等农特产品,累计消费6000余元。指导联首网商采购小沙河村蜂蜜6000元,八里村贫困户蜂蜜10000元,村合作社蓝莓2000元;村小斗商贸有限公司采购农户和贫困户甜玉米、土豆干、豆角干、蘑菇、山野菜、松子等农特产品100余万元。老农夫在拼多多开设的食品旗舰店实现线上销售保鲜参、干参等农特产品1000余万元。社区体验店实现线上销售人参、蒲公英茶、刺五加茶、蓝莓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财森到社区体验店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300余万元。吉珍庄淘宝旗舰店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400余万元。贝贝特产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300余万元。小两口特产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180多万元。合仙菇特产实现线上销售人参、木耳等农特产品300余万元。道地特产在拼多多实现线上销售保鲜参、蘑菇等农特产品200余万元。联首网商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3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线上销售山野菜、松子、鹿产品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镇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线上销售松子、核桃仁、榛子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蒲公英等农特产品3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苏子油、松子农特产品60余万元。镇合作社销售葡萄酒5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蒲公英茶、人参、等农特产品20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蒲公英根、核桃、贝母等农特产品10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蘑菇、松子等农特产品3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松花江野生鱼干10余万元。

四、消费扶贫典型经验

1、2020年3月9日,通过开展“战役助农、县长来了”直播活动帮助县镇食品有限公司在疫情之间销售松子、榛子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带动灵活就业20余人,固定就业7人。食品有限公司发展不忘贫苦百姓,在县工信局和镇政府的指导下,为镇20户贫困发放电商扶贫帮扶资金10000元,每户500元。

2、2020年5月14日,通过“大美、县长直播”活动,累计实现销售保鲜参7万多棵,销售额突破40万元,通过直播营收,为县镇贫困户发放电商扶贫帮扶资金8万元。

3、2020年8月5日,通过中国第四届线上蓝莓节直播直播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帮助农户和贫困户销售蓝莓20余万元。

4、计划2020年10月17日,在县道地药材交易中心举办国家扶贫日暨县电商产业扶贫和科技致富帮扶大会,通过电商协会为全县56户贫苦户发放电商扶贫帮扶资金28000元,每户500元。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电商人才匮乏,大多数年轻人缺少创业斗志,毅力不强。

2、优势电商平台入驻门槛较高,我县网销农特产品缺少相关资质和认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标准化程度不是特别高。

3、供应链易断,缺乏网销农特产品种养殖大户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

第8篇: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的要求,以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为中心,以实施产业扶贫为主线,以整村推进为平台,进一步改善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扶贫工作由阶段性任务向长期性任务转变、由解决绝对贫困为主向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为主转变,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市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任务目标。经过3年努力,力争到2010年贫困地区基本达到“一高四新”的任务目标,即努力提高42.5万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由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提高到1500元以上,巩固扶贫成果,缩小地区差距;综合实力有新增强,市重点扶持地区GDP总量年均增长14%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全市贫困地区基本实现“户户通水”和“村内通硬化路”的目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新提高,贫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逐步提高,新建、维修、改造贫困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和成教中心;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争取通过3年扶持,扶贫重点乡镇在各县(市)、区年度考核中位次普遍前移,100余个重点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三)工作原则。

1.坚持产业扶贫与救济扶贫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通过产业扶持实现增收,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2.坚持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产业扶贫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优势产业+农户”的模式,采取整村推进方式,建设专业村、特色村,夯实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基础;社会扶贫工作由县(市)区为主,重点安排领导干部、部门、企事业单位联系贫困村、户,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个人资本参与扶贫开发。

3.坚持重点扶贫区域与非重点区域相结合。将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村确定为扶贫重点乡镇、村;重点乡镇、村以市里为主扶持,省扶贫工作重点县由省、市两级共同扶持,非重点区域的扶贫工作由所在县(市)区自行安排。

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对扶贫重点村的产业项目,市给予适当资金扶持,对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由市有关部门给予适当扶持。同时,充分调动低收入人口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二、重点扶持区域

根据贫困人口分布和扶贫开发的现状,上报商河县为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将原扶持的平阴县洪范池镇、安城乡,长清区双泉乡,历城区仲宫镇高而办事处,章丘市文祖镇、曹范镇、垛庄镇,济阳县仁风镇、孙耿镇、回河镇列为市扶贫工作重点乡镇;将平阴县孔村镇李沟办事处、东阿镇太和办事处、孝直镇东山办事处,长清区万德镇武家庄办事处、马山镇漩庄办事处、张夏镇诗庄办事处、孝里镇马岭办事处,历城区仲宫镇四道沟办事处、西营镇枣林办事处、柳埠镇突泉办事处、彩石镇宅科办事处,章丘市官庄乡闫家峪办事处,济阳县新市乡江店办事处等区域相对集中连片的210个村列为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共涉及1县、10乡(镇)、732个重点村、17.5万户、63.5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7.64万户、26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全市低收入人口总数的60.9%。

三、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一)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继续按照“一乡一业”、“多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规模化、产业化的思路,重点培育商河大蒜、浅水藕、布艺加工,济阳富硒西瓜,平阴食用菌、鲜食地瓜、优质果品,长清波尔山羊,章丘薄壳核桃、优质小杂粮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建设浅水藕、食用菌、设施林果、大棚菜等设施农业2.7万亩;发展优质鲜食地瓜、小杂粮、脱毒大蒜、中草药等特色种植5.4万亩;发展核桃、板栗、苹果等优质果品基地8万亩;新增奶牛、肉羊、生猪等家畜15万余头,肉鸡、肉鸭、獭兔等家禽300万只。

(二)加快产业化经营进程,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培育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搞好主导产品的加工转化、市场开拓,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3年内培育扶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60家,初步形成大蒜、浅水藕、食用菌等10余个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链条。

(三)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积极开发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针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开展订单式、援助式、输出式等培训,实现以培训促就业,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规划3年内扶贫地区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5万人,其中技能扶贫完成3000人;农业科技带头人培训8万人次。对实现培训转移的人员提供一次性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每人不超过800元。按规定需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参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技能鉴定补贴标准给予补贴。

四、认真做好部门与社会扶贫工作

由水利部门牵头,认真开展并基本实现全市贫困地区“户户通水”。由交通部门负责,规划新修柏油(水泥)路781.5公里,使我市扶贫重点地区457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和村内一条主干街道路面硬化。由教育部门负责,新建、维修、改造乡镇中小学、幼儿园和成教中心,增加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大中心学校的设施投入。由民政部门负责,加大对农村乡镇敬老院改造升级力度,提高集中供养率,基本实现贫困地区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由卫生部门负责,新建、维修、改造贫困村村级卫生室,配置医疗设备仪器,完善城市医院支援贫困地区医疗事业制度,逐步普及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由文化部门负责,不断改善村级文化基础设施,为广大村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和空间。由建委等部门负责,对100个重点村进行统一规划治理,硬化村内主要街道,绿化、美化、净化村内环境,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项目计划,确定补助标准,使贫困地区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五、不断加大扶贫投入

要立足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以财政资金为主导、金融资金为支撑、社会资金为辅助、农民投资投劳为主体的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争取到2010年,完成扶贫总投入10亿元,其中产业扶贫7亿元,部门及社会扶贫3亿元。

(一)适当扩大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规模。市财政每年安排市级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元,3年安排9000万元,集中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种、养、加、销等产业扶贫项目。

(二)抓好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要设立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其规模要与扶贫任务相适应。商河县、平阴县按市和县2∶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其它县(市)、区按1∶1比例落实配套资金,有条件的县(市)区配套比例也可适当提高。争取3年县级配套资金达到7000万元左右。

(三)有效整合部门资金。市发改委、建委、经委、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交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围绕产业扶贫,以贫困村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增加对扶贫重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扶持力度,做到产业扶贫到哪个村,部门资金整合到哪个村。

(四)积极争取金融资金和工商资本支持。利用国家放宽农村银行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时机,积极争取更多的金融信贷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扩大扶贫投入的来源渠道,以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积极引导民间、外资等工商资本参与扶贫地区资源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乡村公益事业建设。

(五)充分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改善农民自筹资金的管理形式,年度扶贫计划不再单独下达农民自筹指标,鼓励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管理,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管理。认真抓好项目选择、计划下达、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后续管理等“五关”,努力提高产业扶贫项目的建设质量。要进一步严格产业扶贫项目程序,由镇村提报,县(市)区审核,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各县(市)、区扶贫重点乡镇要严格执行市里下达的年度项目计划,认真组织产业项目的实施,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各级扶贫办、财政局等要认真抓好检查督促等工作,项目完成后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验收,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受益一片。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工作力度,围绕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推广良种、栽培管理、防疫、农产品加工转化等适用技术成果。市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抓好贫困乡村干部群众及科技带头人的培训工作,积极扶持一批有规模、科技含量较高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和科技扶贫示范村。各级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要组织科技扶贫服务队伍,要按产业深入乡、村进行面对面的现场科技服务,努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科技服务质量。

(二)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要严格按规定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扶贫资金使用公示制,做到计划公开、使用公开、账目公开。严格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提款制,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可按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30%—50%下拨项目启动资金。对扶贫开发项目发生的数额较大的购买性支出要实行政府采购。要加强审计、社会和舆论监督,严防资金挪用和浪费。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行为及其他违规行为,要如数追回违规资金,调减下年度拨款,并依法对相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县(市)、区要按项目计划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安排落实扶贫办的工作经费及必要的设备购置费用。对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县(市)、区,要按照1∶1的比例扣减市级扶持资金;对配套资金落实较好、任务完成好的县(市)、区,要加大下一年度扶贫资金扶持力度。

第9篇: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按照县委要求,我积极参与县委中心组学习脱贫攻坚方面知识。详细通篇自学《扶贫论述摘编》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反复精读,领会精神实质,现结合自己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实际情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精读深学总书记重要论述,领会精神实质。

指出脱贫攻坚要做到七个强化,强调五个方面的扶贫。在多次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强调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认识等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对于脱贫攻坚工作,反复强调,多次明确指出脱贫方向,足见中央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程度。到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党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言必行,行必果。扶贫工作已不仅仅是一项政策,而是全体党员干部的一项政治任务,对此,我们的认识一定要高度统一。  

二、以总书记扶贫开发重大战略思想统领脱贫攻坚工作。

要进一步做好精准文章,把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贯穿到脱贫攻坚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切实做到精准识别认定、精准落实政策、精准监测管理。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针对扶贫领域不严不实问题,全面查找问题、坚决有力整改,以更严更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坚持更加严明的目标标准,确保如期高质量实现稳定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问责,确保脱贫攻坚落地见效。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把脱贫攻坚纳入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对帮扶单位、包联领导实行“双线考核”,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突出解决作风不实、数字不准、效果不好等问题,进一步激发责任意识、强化担当精神、增强工作热情,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成绩,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