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精选(九篇)

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

第1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关键词]省级 党报集团 人才 建设

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我们以2008年12月为统计时点,从管理人才的数量、学历、年龄以及专技人才和工人技师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

(一)管理人才

集团管理人才中拥有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34人,表明管理人才中的高学历人员已占到总数的近10%;本科学历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管理人才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

35岁以下的管理人才比例最大,45岁以下的管理人才比侧占整数的近50%。46岁至50岁、51岁至54岁和55岁及以上这三个阶段的管理人才比例大致相同。

(二)专业技术人才

按专技职务高低,集团专技人才数量里金字塔形分布,即正高级为金字塔形顶部,逐渐递增,正、副高级专技人才占总数近30%。初级专技人才为金字塔形底部,占总数近50%,这种人才结构比较理想。

集团于2004年首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突出岗位聘任,在正高层面实行低职高聘。这种评聘分开机制具有较强的竞争和激励作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不掏一格选人才。

新闻出版系列为集团职称的主系列。占总数的72.5%。据统计,自新闻系列恢复专业职务评定工作以来,经全国及湖北省新闻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定,全社先后有96人被评定高级编辑、高级记者;219人被评定为主任编辑、主任记者。

集团人才总量结构分布不尽合理,主要集中在新闻领域,经营领域明显不足。以报纸发行为例,楚天报刊发行总公司作为湖北省及武汉地区网络专业化报刊发行及物流配送企业。现有员工5700余名,承担集团6报7刊的省内发行业务。报刊发行公司人员的学历和知识层次先天不足,学历高的不多,有职称的不多,仅有3位处级管理人员具有副高级专技职务,与现代营销企业的要求差距甚远,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非常紧迫。此外,楚天印务总公司职工文化素质较低。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不到职工总数的30%,公司仅有7位高、中层管理人员具有高级专技职务。

相对采编人才而言,经营和政工人才总量显得不足,特别是经营人才成长缓慢,资源相对稀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明显偏低。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种既懂经营和专业知识,又有报业、文化产业方面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交叉型人才。如报刊发行公司亟需懂现代报刊营销理念的人才,广告公司亟需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和谈判能力的广告营销、策划人才,印务公司亟需既有生产组织能力,又懂行业技术设备和成本控制的生产管理人才。

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按照编辑、印刷、发行、广告和印务为核心的报纸产业链逐步融为一体的要求。集团在培育政治家办报群体的同时,亟需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精通产业化运作的群体,迫切需要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熟悉国际规则和境外媒体运作方式,能够开展国际合作;既懂新闻业务知识,又了解市场情况,善于经营;既能掌握新闻工作技能,又熟悉投资、资本运营、财务和证券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才。

集团专技人才中拥有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68人,专技人才中的高学历人员已占总数近10%;本科学历占总数近80%,表明学历结构比较合理。专技人才各阶段比例随着年龄增长依次递减,35岁以下的专技人才比例最大,55岁及以上的专技人才比例最小,符合专技人才成长的规律。

(三)工人技师

集团拥有一批门类齐全的技师队伍,其中印刷技师人数最多。

(四)特殊专业技术人员

60年间,全社近200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其中长江韬奋新闻奖2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7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4人、湖北新闻名人奖20人(含提名奖)。

在高级专门人才方面,经过多年的积淀,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符合报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形成人才集群,其中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9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省政府专项津贴享受者11人,全国经营管理“四个一批”人才2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0人。

二、集团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60年的发展,集团人才队伍建设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按照中央关于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我们清醒地看到,集团的人才工作还存在某些不适应甚至滞后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这些问题如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我们做好宣传文化工作,影响到报纸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思想观念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媒体十分强调政治属性,管理内容集中在调控“意识形态”上,存在着重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轻管理才能和经营才能的缺陷。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集团的产业属性日益凸显。管理内容已延伸到集团化经营、企业化运作。从整体上看,集团仍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一直延用传统的人才观。主要表现:一是对引进和培养具有多学科式思维、分析、判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重视不够。导致无法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及发展策略的要求。二是对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重视不够。导致难以适应现代传媒集团的运作、管理及发展需求。三是对引进和培养企业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信息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才重视不够,直接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四是面对网络新媒体以及3G时代的到来,对引进和培养网络编辑、美工、无线经营、节目主持人以及全媒体人才重视不够。

――管理体制问题。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按事业单位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这种双重身份,造成了体制上的“三不像”,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党政机关,也不是完全彻底的事业单位,更不是真正独立的企业法人,是兼有机关、事业和企业特点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的突出特征是复杂性,由此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相当难度。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文化事业单位面临着转企的艰巨任务,将带来新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间的冲突,一方面,行政职务(或专技职务)的级别等传统控制人才手段的边际效用削弱,另一方面,适应传媒集团企业化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造成新旧体制之间在理念和运作上的冲突。

随着集团事业的发展,媒体数量

不断增加,需要相应进行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调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这需分别上报省编办或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批准。而上级主管部门在机构编制或领导职数审批方面存在着不配套现象,管得过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集团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激励机制问题。

在分配制度上。沿用按职务、职称设定分配基数,再适当考虑拉开各层面人员的分配差距的办法,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导致各战线、各岗位之间的分配差距拉不开。存在着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问题,收入倒挂,人才激励作用不明显。一些企业化运作的公司如发行、印务等,薪酬设计上没有真正体现现代企业的要求。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鉴于此,我们不得不思索这样一个理论课题,即如何从宏观上破题,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借以指导、运用于微观实践。

实践中,我们认为,首先,要从全局高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新闻事业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大力实施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构筑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辈出和人尽其才的局面,为实现省级党报集团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媒体人才发展战略,将其列为省级党报集团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媒体人才战略要使其人才总量与省级党报的发展相适应,人才结构与报业产业结构相协调。人才素质提高与报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实现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报业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互动。

第三,要立足省级党报集团的定位,细化并落实媒体人才发展战略。以人才兴社和人才强社战略为抓手,重视新闻、经营和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实现从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文化产业集团的转变,将媒体集群、整合经营、资本多元、品牌共赢和人才聚集作为锻造集团核心竞争力的五大战略。整合媒体信息资源、人才、客户、渠道、品牌等资源。强化党报更强、子媒体更壮的媒体集群战略,延伸文化产业链。

第四,要紧密联系省级党报集团的特点和实际,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任用、引入、培养、流动、绩效考评、激励保障等配套机制,形成一条完整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链。

1 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上,要强化实践锻炼特色,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除竞争上岗机制外,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通过与企业互派干部挂职、到市县挂职、参加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选派青年新闻采编人员下基层乡镇挂职等多种人才交流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培养人才。增添事业发展的后劲。充分发挥聘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好、用活这部分人力资源,逐步推行并轨管理。在人才的任用上不拘一格,突破“四唯”(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突出以业绩为依据,以品德、知识和能力等为要素的选拔条件。尝试将聘用人员中的优秀火才选拔到重要岗位。

2 在人才引入机制上,要提高人才引进_妁吸引力。采取引进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吸引优秀人才。在人才招聘和人才储备上,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将触角廷伸到北京、上海地区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一支毕业生来源多区域、学历构贱合理化、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队伍。适应媒体发展需要,在加强引进新闻采编、摄影、版面人才的同时,加大对发行、营销、产业经营、策划人才和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突破行业和地域界限,引进既熟悉新闻采编,又掌握传媒管理和经营的通才。

3 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科学合理规划,不断加大对人才队伍的整体培训力度。一要着眼于培养学习型人才。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形成干部经常受教育的长效机制。二要注重增强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分别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制定系统的培训规划,通过连续、动态的培训,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促进多层次人才建设。三要重点加强岗位培训、任职培训、专业业务培训和初任培训。实行由党委统一领导,人事部门主管,各媒体、公司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四要树立人才资本投资理念,重视培养队伍的再学习能力,加大育人投入,增加培训在集团支出中的比重,通过不断的投资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内生动力,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形成以集团为投入的主体,各媒体、公司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 在人才流动机制上,加大人才轮岗交流的力度。培养适合报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探索集团范围内的元障碍人才流动机制,在集团各媒体、公司之间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采取员工双向选择上岗和定期轮岗方式培养现有人才,实现集团内人力资源共享和人才的有序流动。这种双向选择上岗,包括记者和编辑的角色换位,记者所跑战线的重新变动,新闻、经营和行政三条战线之间部门的转换,通过这种大范围的人才流动,有效激发人力资源的活力。

5 在人才绩效考评机制上,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确定收入的高低。分配方式体现“、经济实体”的双重机制,体现“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双重性质。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针对集团内部事业、产业性质的不同特点,分别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和考评办法。以岗定绩,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不断改善收入结构。逐步建立与市场价格接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逐步建立符合集团特点的科学合理的以利润考核为中心的质量效益型分配体制机制。改革薪酬福利体系,对普通员工实行薪酬与岗位和绩效同时挂钩;对高层次管理人才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在保障员工的薪酬和激励机制方面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重点向有突出贡献和业绩优秀的员工倾斜,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收入。注重强化报业经营的重要地位,对集团控股的企业经营者逐步推行资产经营制相配套的年薪制和股权制,对子公司内部的职工分配引入市场机制,与效益挂钩。

第2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2020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以把抓好人才工作作为文化旅游事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来抓,以加强文化旅游行政人才、专业人才、产业发展人才为主体的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了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人才工作有明显效益人才队伍素质有所提高的工作目标。

一2020年人才工作

(一)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着力实施人才保障战略。

我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做到了党组书记亲自抓,党组成员、分管领导负责抓的良好格局,加强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的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局党组领导下的人才工作的决策研究和组织协调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党组成员、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落实相关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承担人才工作具体事务。全年在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议上研究部署人才工作达6次,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事业发展规划,把做好人才工作为工作的重点,做到与组织工作、业务工作和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通过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人才工作。

二是切实落实好人才工作具体事项。全面系统掌握全系统人才现状,全系统现有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35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70%以上。全面了解全局人才优势和不足等方面情况,掌握各个单位急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和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才问题。按照《九江市名家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向九江市文广新旅局申报名师工作室工作。在石钟山景区、鞋山景区等按照规定优化人才待遇实现了免收景区大门票。对本系统优秀专业人才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精神奖励。

(二)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二手抓。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作为重要内容;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重点开展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培训,增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事业发展产业发展的能力。

一是加强了选送人才参加省市业务培训力度。着力建立多方面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积极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展和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与江西旅游商贸学院、九江学院和九江职大保持人才培训合作机制,加大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2020年有20多人参加了在九江学院主办的为期1个月的青阳腔非遗传承专题培训。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有30多人次参加了省、市业务部门主办的文化志愿者服务专题、文物保护专题、数字化建设专题、全域旅游专题等各类培训。

二是鼓励人才在岗位上培养。鼓励年轻人员在重大文化旅游活动中成长,充分培养人才充分锻炼人才。全年有60人次年轻人员在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展示展演、创作竞赛、创意开发等领域担纲,在岗位上得到锻炼。按照人才工作的职责,由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由相关业务部门实施的非遗传承人、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场所从业人员等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达200人次。

三是健全理论研究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理论研究,从学术研究上培养人才。在文化艺术、文物、新闻出版、旅游等各个领域开展学术活动,2020年有20人次参加市级以上各种学会活动,有3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篇。

(三)优化人才选任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优化用人机制。我局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把干部选拔任用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好。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竞争环境,大胆起用高素质专业人才。2020年初,对局属机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对大部分股室负责人和基层单位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为此公开任用了一批人才担任机关股室负责人和基层单位班子成员。在选用任用过程中,坚持对单位和个人的进行考核考察、民主评议推荐、组织审核等措施。

二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把年度考核作为考查评价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年度考核,发现人才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办法加以解决。2020年3月,局班子成员带队分为3个小组对机关5个股室,8个基层单位和基层单位班子成员进行了考核。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做出科学评价,为使用人才提供依据,科学稳步实施了2020年度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职称人员聘任,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当前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专业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等。如:文化馆缺乏群文辅导、创作等人才;图书馆缺乏图书采编、数字化建设专业人才;博物馆缺乏文物保护与博物馆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产业发展人才。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年龄偏大的现象,较高专业水平的专业人才较少。

2.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优化。鉴于编制、体制等方面的规定,在事业单位中人才引进机制难以得到更好的实施。而另一方面基层单位专业人才的待遇较低,留住人才关心人才的机制有待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渠道需要得到更好的开拓,部分短小的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2021年人才工作的思路、工作重点

1.加大人才培养的工作力度,继续推动文化人才工作各项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继续加大文艺编导、文艺创作、艺术指导、图书博物、文旅产业等人才短缺的培养力度,继续完善对外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培养等多途径培训培养制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扩充知识量,更新知识内容、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创新能力,为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壮大文旅产业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制定乡土文化人才培育规划,实施本土人才培训,确保全年开展各类文化乡土人才培训不少于3次,参加培训不少于120人次。

2.着力建设2-5家文化旅游类名家工作室。按照《九江市名家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九才字[2018]28号)的总体要求,在全县文化、艺术、旅游类中打造2-3家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效应,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致力打造人才梯队,为湖口全面发展提供文化旅游领域人才保障。

3.实施“石钟山英才计划”,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积极实施“石钟山英才计划”,着力培养推荐在艺术创新、文化创意、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旅游产业上取得较大科技成果的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2-3人,并实施创新型领军人才聚集“石钟山英才计划”。

4.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提升高层次人才荣誉感。继续关心关注本系统专业人才的工作生活情况,认真落实相关的人才待遇,为高层次人才提高更好的工作环境。对优秀的专业人才依据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奖励。认真执行《九江市高层次人才享受公办景区旅游免票实施办法》,在石钟山景区、台山景区等免收景区大门票。

第3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新闻研究和新闻专业期刊将发生什么样的重要变化?根据各方面的材料和迹象,研究各方面的需求,我们可以做出如下预测和判断:

1、新的变革阶段来临,不仅要求理论支持,更要求对策支持,迫切要求新闻研究由分立型向综合型发展,由概念型向对策型发展,由业务型向产品型发展,由理论型向战略型发展;微观领域将更专业化,宏观层面将更综合化。

这里的关键词是发展,发展就意味着不是代替而是并存,不是变革而是变化。不存在后者比前者更高级的问题。

过去,新闻研究相对说处于静态阶段,对已经取得的经验给予了有力的解释,但对如何应对正在变化的现实的指导力相对弱一些,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预测与判断方面相对弱一些,对于现实的许多需要还没有作出足够的方案储备与对策支持。新的变革阶段来临,新的改革政策即将出台,这意味着规范制约新闻媒介形态与运行状况的外部规则和环境在调整。在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同时,必须着力于增强舆论影响力和实施能力,这就要以积极稳妥的改革调整措施来实现。这样的变革,不仅要求给予理论说明,更要求拿出一整套行之有效、可以直接指导实际操作的对策方案。

过去,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经营管理、新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是分立进行的,互相间的交叉协同较少,多学科相关研究较少,综合性评估研究较少。今天,形势和任务要求在分立学科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多领域、多层面、多因素、多线条的综合研究,以求在各学科面对同样问题或相关问题给出的诸多选择中评估排序,找出兼顾诸种制约因素与利益需求的可行选择,系统地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新闻研究也包括新闻专业期刊的研究模式由分立式向综合型发展。应当承认,分立型研究方式使得各学科领域间的联系较少,作为某个学科的专家可以对相关问题给出具有相当深度的解释和分析,却很少在总体层面上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对策方案。新闻生产是一个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新闻运作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采编系统、技术系统、经营系统等各个部分。组建新闻集团这样的系统工程,需要兼顾多个领域、多个层面。所谓新闻采编系统,看起来是应用了一个软件平台,实际上必然要求媒体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随之变化,就必须综合考虑采编、技术、经营各方面因素。如果停留在分立式研究状态,就难以就此有效率地给出适当选择。这就要向综合型发展,就要站在更高层面系统地、辩证地、综合地、多因素地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以求找出规律与解决办法。

所谓由概念型向对策型发展,是指过去的新闻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对概念的解释、阐释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上;现在,应向提供对策方案发展,必须更注意面向实际,为决策者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整套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方案。不管是报业集团还是广电集团的组建,都需要做大量的方案准备,都需要对面临形势和自身情况做系统复杂的研究,才能确定未来集团的基本架构、发展战略、基本产品。这样的需求,仅仅做概念型研究解决不了问题。所谓由业务型向产品型发展,是针对现在流行的新闻业务研究模式的缺陷的一种调整。过去,对新闻作品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研究怎样报道得更好,怎样写得更好,切入角度如何;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实践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业务型研究,主要关注单元是新闻作品单体或某一类作品。这在今后依然是需要的。但今天,面对激烈的新闻竞争与发行市场等对报纸的选择压力,新闻媒介会要求把刊播的报道当作特殊产品来研究,从产品研究出发研究新闻作品与报道构成,看其定位如何,是否具有专有性、稀有性、不可替代性,报道构成与需求结构是否吻合,是否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并确定如何评估其受不受读者欢迎,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解决。只有从产品角度研究,才可能确切地找准报刊改版等所需要的定位依据和调整办法,才更能得出对新闻实践有指导力、影响力的结论。

所谓从理论型向战略型发展,是说新闻理论研究不能停留在静态、平面、解释型、纯学术型状态,必须和国家利益、国家战略联系起来研究舆论总体战略,研究在舆论总体战略指导下新闻媒介关注重点、实施重点、目标取向、衡量标准,新闻业向什么方向发展,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采用什么样的战略,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投入,要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的。这是新闻理论研究应关注的东西。要有战略思维、战略远见,对舆论总体战略,对未来面对重大问题有一种战略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指导应用层面的研究。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领域即在具体学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将更多采用定量研究、相关因素分析等方法,将引入更多其他学科的成果与方法体系,将更注重学术规范、更注重科学方法、更注重研究质量、更体现专业水准。而宏观层面的更综合化,是说新闻研究应更多进行多因素评价、分析与整合研究,应能站在全局与历史发展趋势的高度认识、分析、判断问题,作出的分析、判断应更具前瞻性与战略价值。

2、人事管理模式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新闻业务研究的运行机制与成果供给机制,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新闻专业期刊的形态和运行方式,改变新闻专业期刊的市场需求与评价标准,迫使新闻专业期刊进一步改革。

过去,新闻专业期刊的运行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政策性供给机制,新闻从业人员为了评职称给新闻专业期刊提供论文;新闻专业期刊深为要发大量新闻论文所苦,但同时也获得了稿源和读者源,甚至可说是寻租的资源。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科学院的改革进入第二阶段,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事管理模式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特别是不再设职称评委会的做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类似做法在新闻行业广泛采用,或者不再具体规定评聘职称时必须提交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新闻论文,新闻业务研究的运行机制就会改变。大家一旦不再为评职称而写新闻论文,新闻研究成果的供给机制也会发生变化,一些新闻专业期刊会由为发表新闻论文所苦转而为稿荒所苦,新闻专业期刊感到困惑又赖以生存的职能将不再重要,新闻专业期刊必然从等食吃到觅食吃,服从需要的新闻专业期刊的现行结构与形态就会变化,人们会按新的需求标准和评价方式去确定选择我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专业期刊。过去,能发表评职称用的新闻论文就是好新闻专业期刊;过去,一些人是为了评职称写论文面而读新闻专业期刊。将来,这些可能一去不复返,这就迫使新闻专业期刊更加体现编辑宗旨和多重定位,更加适合竞争需要。这对新闻专业期刊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3、新闻专业期刊的结构调整与市场细分化将加速,更多新闻专业期刊将因主办单位的判断与意愿,或因市场因素而转型。将出现新型新闻专业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公开刊号的新闻专业期刊不足50家,有内部准印证的新闻专业刊物约有300家。虽然,没有什么规定说新闻专业期刊只能以这种模式办,但在复杂因素决定下,公开刊号新闻专业期刊的同质性很强,共同特征很多,特色不明显,适应市场细分化程度低,定位针对性不强。今后,随着新闻业务研究运行机制和成果供给机制的变化,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新闻专业期刊结构调整和市场细分化将加速;诸多新闻专业期刊面对细分化了的市场将更注重特色与错位竞争。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新闻专业期刊转型,也会出现更多体现国际视野与财经管理视野的新型新闻专业期刊。

4、新闻专业期刊的财政体制将由供给制向预算制转变,办刊模式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运行方式由附属型向独立型转变,职能界定由单纯办刊型向办刊研究兼职型转变。人们在继续认为兴办新闻专业期刊是公益事业的同时,将要求一部分新闻专业期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自我供给;人们在继续认为新闻专业期刊是媒体的同时,将要求一部分新闻专业期刊成为兼具调查、研究、评估、咨询功能的智囊机构与参谋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具有公开刊号的新闻专业期刊中只有三四家期刊盈亏平衡甚至微利,这其中,有些期刊的核算口径还没有包括全部成本。绝大多数新闻专业期刊的财政体制是供给制,即完全拨款,不做独立核算;或是预算制,即确定经费数额;或指标承包制,即承包经费或亏损指标,节余有奖。今后,预算制或指标承包制将成为主流。由之,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模式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一部分新闻专业期刊被迫转型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负担自己的费用,维持基本盈亏平衡。新闻专业期刊不再是某个媒体研究机构无奈的附属物,而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媒体。但这不妨碍新闻专业期刊与新闻研究机构的协同运作,或整合为一个各具职能、协同运作的有机体,或直接增加一部分调查、研究、评估、咨询功能。

5、新闻研究所运行模式将发生明显变化,新闻研究的运行方式也将由手工作坊式向工业生产式转变,由自身需要型向市场满足型转变。

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院所的办所模式的变化值得充分注意。不管是在承担国家研究课题方面还是在从市场寻找课题方面,这些研究所已经成为竞争主体,更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新闻媒体所属的新闻研究所(室)的运行模式有很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痕迹,新闻研究运行方式也主要呈现为手工作坊式,自己寻找确定课题,自己研究,最多三五个人结合。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新闻研究所的职能和运行模式也会相应变化,必须成为竞争主体。新闻研究的运行方式也将发生明显转变。一是由手工作坊式向工业生产式转变,即流程化、程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地进行新闻研究;会出现更多的协同研究,有些大型研究课题可能会由一方做结构设计,然后分解,由多方按所确定的结构、标准完成。二是由自身需要型向市场满足型转变,即从为满足主管单位需要或学术需要做一点研究,转而为满足市场需要和价值实现需要进行研究;市场满足型研究要考虑成果会不会被市场所接受。

6、新闻研究将更多引入、利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的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新闻研究成果的体现方式将更多地呈现为非论文、非发表状态,新闻研究成果的学术、对策价值将更多地被市场发现,新闻研究成果将开始有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新闻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纠纷将出现。在这个领域,知识将进一步实现价值,智慧将催生产业。

新闻学概念体系和方法体系也是在吸收诸多学科成果基础上形成的,但面对迅速变化了的形势和任务显得不能完全满足新闻实践、新闻竞争对新闻研究的要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形态、媒介基本技术、宏观管理体制、政策规则、微观组织体系、投融资体制等方面正在发生变革,要求新闻研究能反映、解释、支持、引导、预测、规划这样的变革。这样的需求迫使新闻研究必须引入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及法律科学的概念、方法和成果,必须把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规则体系纳入新闻研究资源和参照系,必须更多地以统计学等为基础。比如,资产重组、传媒集团组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和对策方案设计,就必然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等诸多领域,不这样切入,所做的研究和对策方案就离现实太远,就不能满足使用方的现实需要,就不会被纳入决策,就不会被社会重视,也就不能产生相应的价值。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研究要涉及特定媒介的发展战略和实际运作,新闻研究成果就不再只是以为主要体现方式,而更多地呈现为非论文、非发表状态。新闻研究成果可能就是传媒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案,可能就是一个传媒经营资产的剥离方案,或是传媒经营资产的重组上市方案。这类对策方案、操作办法虽不供发表,仅供媒体或更大范围决策层参考、采用,但都是研究成果。今后,并不一定是才意味研究行为完成、研究成果形成。除去在具有公开刊号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还有第三个标准,即被决策机构采用,纳入决策或产生重大社会经济价值。《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检查、鉴定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免予鉴定:1.收到的反映足以证明项目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2.获得省级评奖一等以上奖励的;3.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成果为党政领导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采纳井取得明显效益的;4.涉及到党和国家机密并获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这些方案如果不被视为新闻研究成果,是一种眼光的狭隘和标准的偏颇。

同样因为涉及特定媒介的发展战略与实际运作,新闻研究成果的学术、对策价值将更多地被市场发现,这种发现不一定是评奖、发表,而可能是市场购买;这个市场包括媒体内部、行业内部和全社会。因为这样的方案会影响特定媒体的竞争能力与经济收益,新闻研究成果将开始有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操作方案会要求保密,一些重要的设计会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未来五年,新闻研究知识产权纠纷可能会出现。未来五年,在新闻研究领域,从正面意义上说,知识将进一步实现价值,智慧将催生产业。

7、将有更多高知识、高方法、高能力的人才进入新闻研究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目前新闻研究人力资源投入主要为经验型、资深型、兴趣型的状况,新闻研究队伍将有质的改变,由此,引发新一轮的人才与研究成果争夺,多种学科背景与经历的人才将成为新闻研究机构关注、争夺焦点。

应当承认,新闻研究领域虽然不乏高知识、高方法、高能力人才,但不是各媒体人力资源投入重点,一般而言,新闻研究队伍不是媒介最强的部分。如果市场发现新闻研究成果的价值,必然促使一批高知识、高方法、高能力的人才进入新闻研究领域,这些人的知识储备、方法储备、能力储备将大大高于目前新闻研究队伍的平均水平,他们更多地充当战略决策者的智囊和参谋,更多地从事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对策性、方案性研究,他们的研究可能直接促成传媒集团的形成与重组。过去,进入新闻研究领域者往往是资深记者、有兴趣者或者因工作需要安排进入;今后,可以预测,报业集团和作为竞争主体的新闻媒介将会把更多精兵强将投入新闻研究领域。这样,新闻研究队伍就会有质的改变,就会产生争夺新闻研究人才的需要,具有战略思维和对策思维,具有很强判断能力和方案设计能力的人才更是人们争夺的重点。

8、新闻研究与新闻现实的结合方式将更为多样化,将出现更多订货式研究需要,将出现更多跨媒体、跨地区、跨实体的联合协作,将完成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课题。

目前,新闻研究与现实的结合方式是新闻研究主动型,即主要是新闻实践者或新闻研究者自己发现研究课题、因学术兴趣提出课题或由同行提出课题,然后投入研究。随着改革任务的加重,一定会有订货式研究需要。比如,怎么组建搞跨媒体、跨地区的新闻集团,怎么确定发展战略和操作策略,新闻媒体的管理者或新闻行业的管理者会希望新闻研究机构调查研究,提供对策方案,评估这种改革、重组对媒体运行和社会运行的影响,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对实施舆论总体战略的作用。这样,新闻研究将以新的方式和现实相结合,表现之一就是出现订货式课题研究,由某需求方提出甲方要求,约定提交成果的时间、形式和标准。这样的转变发生后,将出现更多跨媒体、跨地区、跨实体的联合协作研究。目前,人们对报纸和广电是分别研究的,今后的研究会超越现有的媒介形态。现在很多传媒集团里已经分别拥有报纸、网络、杂志、出版社,有的还有了电视制作机构。如何在集团层面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改善信息复用指数,就必须开展跨媒体研究。今后,还会跨地区实施研究,因为随着宏观政策可能允许报业集团跨地区办报,必然带来跨地区开展新闻研究的需要。一些研究课题很可能会由两个以上新闻媒体的研究机构共同实施。一批有较大行业影响和社会影响的课题也会协作完成。

9、社会各界将会对新闻研究有更多关注和投入,企业因自身发展需要会提出对新闻研究成果的需求,会因此投入力量独自或与新闻研究机构共同研究,从而促使新闻研究走向社会化。

新闻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在行业内运作,人力、资金等研究资源投入也主要来源于行业内部,所以人们把新闻研究视为行业型研究。高校所做的新闻研究的影响也主要是在新闻行业内。随着社会各方面由关注新闻内容到关注新闻传播行为,进而开始关注新闻传播行业存在的机会与发展空间,必然产生对新闻研究资源与研究成果的关注,产生参与新闻研究的需要,会出现企业投入力量参与、支持新闻研究的事例,企业可能是从新闻行业内部挖人来研究,也可能是与新闻研究机构共同研究,从而促使新闻研究走向社会化。

第4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请您填写完毕后将问卷电子版于2018年11月18日(周日)前返回至邮箱xianjirongmeiti@126.com(邮件标题标注“省名称+县名称”)。如遇任何问题,请电话联系18523029。

需要您注意的是:

若贵县已经设立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一实体机构(指将县域内所有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的统一管理部门),请贵县融媒体中心相关的负责人填写A卷。

若贵县暂无设立融媒体中心,请贵县宣传部内负责媒体工作的同志填写B卷。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2018年10月26日

A卷(请已建立融媒体中心的县填写A卷)重要概念:

县级融媒体中心:指的是将县域所有媒体资源(包括新闻资源、平台资源、人才资源、财政资源等)加以整合、指挥调度新闻报道工作和舆情监管工作、促进党的声音在基层传播的统一管理部门。

县级报纸:指的是在县级区域发行的,以该地区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地方性报纸,后简称为“县级报纸”。

县级广播电台:指的是主要面向县级区域进行广播,以该地区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地方性电台,后简称为“县级广播电台”。

县级电视台:指的是主要面向县级区域进行放送,以该地区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地方性电视台,后简称为“县级电视台”。

县级新媒体平台:指的是“县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包括县一级(乡镇级别的除外)的以媒体属性为主的网站、“两微一端”、入驻第三方平台、融媒体APP等新媒体平台,不包括定位为政务功能或商业属性的新媒体平台以及各种自媒体平台。

一、 基本统计量(一) 基本情况1. 本县省、市、县: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县。

2. 本县的人口总数为___________万人。

3. 本县的人均收入为___________元/年。

4. 2017年本县财政总收入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5. 2017年本县财政总支出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二) 宣传及媒体部门情况6. 本县宣传部在编工作人员有_________人,其中负责媒体融合工作的人员有_______人。

7. 2017年本县对宣传部的财政拨款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8. 2017年本县宣传部的财政支出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9. 本县网信办在编工作人员有_________人,其中负责媒体融合工作的人员有________人。

10. 2017年本县对网信办的财政拨款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11. 2017年本县网信办的财政支出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12. 本县电视台在编工作人员有___________人,其中负责新媒体业务的人员有______人。

13. 2017年本县对电视台的财政拨款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14. 2017年本县电视台的财政支出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三) 媒体资源15. 本县县级广播电台共有___________家。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电台名称

成立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全天收听率

16. 本县县级电视台共有___________家。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电视台名称

成立时间(年/月)

主管部门

全天收视率

17. 本县县级报纸共有___________家。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报纸名称

成立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是否有发行刊号

发行量

(单位:万份)

订阅数

(单位:万份)

18. 本县县级新闻网站共有___________家。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网站名称

上线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平均更新间隔时间(单位:小时)

平均月访问量

(单位:万人次)

用户数

(单位:万人)

注:若县级新闻网站有注册登录功能,则填写用户数;若没有注册登录功能,用户数一栏则为空白。

19. 本县县级微博账号共有___________个。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账号名称

平台类型

(新浪、腾讯或其他)

上线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平均更新间隔时间(单位:小时)

粉丝数

(单位:万人)

20. 本县县级微信账号共有___________个。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账号名称

上线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平均更新间隔时间(单位:小时)

粉丝数

(单位:万人)

单次推文最高阅读量(单位:万)

21. 本县县级新闻客户端共有___________个。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客户端名称

上线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下载量

平均更新间隔时间(单位:小时)

用户数

(单位:万人)

22. 本县的县级新媒体平台建设中,是否有入驻其他第三方平台的情况?(如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知乎、各视频网站等等),如有,请如实填写下表:

第三方平台

账号/栏目名称

设立时间(年/月)

所属单位

平均间隔时间(单位:小时)

粉丝数/关注数

(单位:万人)

二、 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一) 技术支持23. 本县融媒体中心正式建成时间为:___________(年/月)

24.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平台:___________(如选B,请跳至第33题)

A. 是

B. 否

25. 本县融媒体中心的技术提供方为:___________

A. 新华通讯社

B. 本省报纸主导系统

C. 本省电视台主导系统

D. 成都索贝公司

E. 北京新奥特集团

F. 北京中科大洋公司

G.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26. 本县融媒体中心可实现以下哪些功能:___________【可多选】

A. 实时调度(大屏指挥)

B. 移动采编

C. 素材共享

D. 多端分发

E. 舆情监测

F. 数据分析

G. 社会服务

H. 智慧城市

I. 电子政务

J.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27. 本县为融媒体中心建设配备了以下哪些硬件设备:___________【可多选】

A. 物理空间(融媒体指挥中心)

B. 指挥大屏

C. 采编设备

D.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28.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组织了技术方面的培训: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至第30题)

29. 上述培训开展的频率是:___________

A. 一周一次

B. 一月一次

C. 半年一次

D. 一年一次

E. 融媒体中心建成后有一次

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30. 融媒体中心技术提供方是否为本县提供了后期维护服务: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至第32题)

31. 上述后期维护服务将持续多长时间:___________

A. 半年

B. 一年

C. 两年

D. 三年

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32. 请根据当前融媒体中心相关技术实际应用情况,在符合实际情况的框中打钩√。

融媒体技术实际应用情况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较符合

完全符合

现有融媒体技术总体上能够支持融媒体中心工作。

现有融媒体技术能够支持融媒体中心的采编报道工作。

现有融媒体技术能够支持融媒体中心的舆情监管工作。

现有融媒体技术能够支持融媒体中心的数据分析工作。

(二) 平台运营33. 本县融媒体中心的新闻线索来源有:___________【可多选】

A. 融媒体系统抓取

B. 上级任务安排

C. 基层通讯员投稿

D. 中心内部策划

E. 转载县外资讯

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34.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建立了选题会制度: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至第36题)

35. 本县融媒体中心召开选题会的频率是:___________

A. 一周一次

B. 两周一次

C. 一月一次

D.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36. 本县融媒体中心如何组织新闻报道团队:___________

A. 融媒体中心统一调度

B. 各媒体平台独立组织(如选B,请跳至第40题)

37. 一般而言,本县融媒体中心统一调度的新闻报道团队由___________人组成。

38. 上述团队的成员来自哪些机构或部门:___________【可多选】

A. 融媒体中心

B. 报纸

C. 广播电台

D. 电视台

E. 网站

F. 新媒体平台

G. 网信部门

H. 社会编外人员

I.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39. 上述团队一次采访需要收集以下哪些新闻素材:___________【可多选】

A. 文字

B. 图片

C. 音频

D. 视频

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40.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建立了新闻素材共享机制: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至第42题)

41. 本县融媒体中心共享新闻素材的方式有:___________【可多选】

A. 融媒体系统

B. 电子信箱

C. 网盘

D.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42.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会对一则新闻报道进行多平台: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至第45题)

43. 本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多平台的新闻报道多为以下哪些题材:___________【可多选】

A. 党政动态

B. 新闻资讯

C. 社会民生

D. 便民服务

E. 文化娱乐

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44. 本县融媒体中心对一则新闻报道所进行的多平台包括以下哪些平台:___________

A. 网站

B. 微信公众号

C. 微博

D. 第三方平台

E. 融媒体APP

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45.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针对融媒体报道模式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___________

A. 是

B. 否

46. 本县融媒体中心的舆情收集方式有:___________【多选】

A. 借助舆情监测系统

B. 人工收集

C.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47. 本县融媒体中心的舆情处理方式有:___________【多选】

A. 上报网信部门

B. 直接报送舆情所涉部门

C. 督促相关部门进行舆情处理

D. 对舆情处理情况进行权威

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48.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对舆情响应及处置工作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___________

A. 是

B. 否

49.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开展了网评员组织工作:___________

A. 是

B. 否

50.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针对网评员工作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___________

A. 是

B. 否

(三) 经营管理51. 本县融媒体中心设立在以下哪个部门下进行管理(即该县融媒体中心的实际管理部门为): ___________

A. 县委宣传部

B. 县网信办

C. 县级报社

D. 县级广播电台

E. 县级电视台

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51. 本县是否出台了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 ___________

A. 是

B. 否

52. 本县是否设立了统筹融媒体发展的领导小组: ___________

A. 是

B. 否

53. 本县是否设立了融媒体发展统一管理部门: ___________

A. 是

B. 否

54.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有机构番号: ___________

A. 是

B. 否

55. 本县是否为融媒体中心建设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如部门之间的调整: ___________

A. 是

B. 否

56. 本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经费来源是: ___________

A. 单位拨款

B. 政府拨款

C. 自筹资金

D. 投融资

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57. 2017年,本县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的财政投入为___________万元。其中,技术方面的投入为_________万元,物理空间方面的投入为___________万元。

58. 相较2016年,2017年本县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的财政投入:___________

A. 增多了

B. 减少了

C. 不变

59. 本县是否出台了融媒体中心管理办法: ___________

A. 是

B. 否

60. 本县是否出台了融媒体中心工作规范: ___________

A. 是

B. 否

61.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建立了内容把关制度: ___________

A. 是

B. 否

62.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建立了评估督查制度: ___________

A. 是

B. 否

(四) 人才队伍63. 本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共有___________人(包括在编和不在编的工作人员)。

64. 本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性别分布为:

性别

人数

65. 本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年龄分布为:

年龄

30岁以下

30岁至49岁

50岁以上

人数

66. 本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学历分布为:

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专科

本科

硕士

博士及以上

人数

67. 本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分布为(可续表):

专业

人数

新闻传媒

影视

中文

经济管理

计算机

行政管理

艺术

教育

其他(可续表)

68. 本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编制构成为:

编制

正式在编全职

正式在编兼职

非正式在编人员(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等)

人数

注:“正式在编全职”指的是有正式编制且全职负责融媒体中心工作的人员;

“正式在编兼职”指的是有正式编制,负责融媒体中心工作的同时兼任其他职位的人员。

69. 本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人均收入为___________元/年(请精确至百位数)。

70.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建立了统一的薪酬制度:___________

A. 是

B. 否

71.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建立了统一的绩效考核制度: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至第73题)

72. 本县融媒体中心的绩效考核指标有:___________【可多选】

A. 工作数量(如采编发数量)

B. 工作质量(如优稿数)

C. 外推效果(如外推供稿数)

D. 传播效果(如阅读点击量)

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73.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建立了人才引进机制: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至第75题)

74. 本县是否曾经依照该人才引进机制引进过县级融媒体建设人才:___________

A. 是

B. 否

75.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建立了人才培训制度: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至第79题)

76. 本县在相关业务培训上的财政投入平均为___________元/年(请精确至百位数)。

77. 本县的相关业务培训形式有:___________【可多选】

A. 集中授课培训

B. 专题讲座

C. 参访座谈

D.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78. 本县的相关业务培训的频率平均为:___________

A. 一周一次

B. 半个月一次

C. 一个月一次

D. 一个季度一次

E. 半年一次

F. 一年一次

三、 县级融媒体传播效果79. 2017年,本县融媒体中心向部级、省级、市级外推的稿件总数为___________份,其中被采纳的部级稿件有___________份,省级稿件有___________份,市级稿件有___________份。

80. 2017年,本县融媒体中心被国内主流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腾讯等)转载的稿件总数为___________份。

81. 2017年,本县融媒体中心完成上级指派的报道任务共___________个。

82. 2017年,曾经来到本县融媒体中心进行考察的县级单位共___________个(精确到十位数)。

83.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与周边地区融媒体中心或相关部门开展合作: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至第86题)

84. 与本县融媒体中心开展合作的省市县共___________个。

85. 本县融媒体中心自行策划并开展的融媒体报道活动共___________个。

86.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组织过基层文化活动: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至第88题)

87. 本县融媒体中心共组织过___________个基层文化活动。

88.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建立了基层通讯员(宣传员)制度:___________

A. 是

B. 否

89. 本县融媒体中心是否开设了新闻线索报送渠道:___________

A. 是

B. 否(如选B,请跳过第90题)

90. 本县融媒体中心开设的新闻线索报送渠道有:___________【可多选】

A. 邮箱

B. 微信群/QQ群

C. 融媒体系统

D.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问卷到此结束,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B卷(请尚未建立融媒体中心的县填写B卷)重要概念:

县级融媒体中心:指的是将县域所有媒体资源(包括新闻资源、平台资源、人才资源、财政资源等)加以整合、指挥调度新闻报道工作和舆情监管工作、促进党的声音在基层传播的统一管理部门。

县级报纸:指的是在县级区域发行的,以该地区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地方性报纸,后简称为“县级报纸”。

县级广播电台:指的是主要面向县级区域进行广播,以该地区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地方性电台,后简称为“县级广播电台”。

县级电视台:指的是主要面向县级区域进行放送,以该地区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地方性电视台,后简称为“县级电视台”。

县级新媒体平台:指的是“县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包括县一级(乡镇级别的除外)的以媒体属性为主的网站、“两微一端”、入驻第三方平台、融媒体APP等新媒体平台,不包括定位为政务功能或商业属性的新媒体平台以及各种自媒体平台。

一、 基本统计量(一) 基本情况1. 本县省、市、县: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县。

2. 本县的人口总数为___________万人。

3. 本县的人均收入为___________元/年(请精确至百位数)。

4. 2017年本县财政总收入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5. 2017年本县财政总支出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二) 部门管理6. 本县宣传部在编工作人员有___________人,其中负责媒体融合相关工作的人员有_______人。

7. 2017年本县对宣传部的财政拨款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8. 2017年本县宣传部的财政支出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9. 本县网信办在编工作人员有___________人,其中负责媒体融合相关工作的人员有______人。

10. 2017年本县对网信办的财政拨款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11. 2017年本县网信办的财政支出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12. 本县电视台在编工作人员有___________人,其中负责新媒体业务的人员有______人。

13. 2017年本县对电视台的财政拨款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14. 2017年本县电视台的财政支出为___________元(请精确至百位数)。

(三) 媒体资源15. 本县县级广播电台共有___________家。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电台名称

成立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全天收听率

16. 本县县级电视台共有___________家。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电视台名称

成立时间(年/月)

主管部门

全天收视率

17. 本县县级报纸共有___________家。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报纸名称

成立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是否有发行刊号

发行量

(单位:万份)

订阅数

(单位:万份)

18. 本县县级新闻网站共有___________家。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网站名称

上线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平均更新间隔时间(单位:小时)

平均月访问量

(单位:万人次)

用户数

(单位:万人)

注:若县级新闻网站有注册登录功能,则填写用户数;若没有注册登录功能,用户数一栏则为空白。

19. 本县县级微博账号共有___________个。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账号名称

平台类型

(新浪、腾讯或其他)

上线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平均更新间隔时间(单位:小时)

粉丝数

(单位:万人)

20. 本县县级微信账号共有___________个。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账号名称

上线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平均更新间隔时间(单位:小时)

粉丝数

(单位:万人)

单次推文最高阅读量(单位:万)

21. 本县县级新闻客户端共有___________个。请据实填写详细情况(可续表):

客户端名称

上线时间

(年/月)

主管部门

下载量

平均更新间隔时间(单位:小时)

用户数

(单位:万人)

22. 本县的县级新媒体平台建设中,是否有入驻其他第三方平台的情况?(如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知乎、各视频网站等等),如有,请如实填写下表:

第三方平台

账号/栏目名称

设立时间(年/月)

所属单位

平均间隔时间(单位:小时)

粉丝数/关注数

(单位:万人)

二、 融媒体中心建设难点23. 目前本县是否有建立融媒体中心的打算:___________

A. 是

B. 否

24. 你认为困扰本县建立融媒体中心的难点有:___________【可多选】

A. 财政能力有限

B. 人才储备有限

C. 重视程度不足

D. 机构融合困难

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25. 请根据本县具体实际,在符合实际情况的框中打钩√。

融媒体建设发展展望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较符合

完全符合

本县有必要建成融媒体中心。

本县有能力建成融媒体中心。

本县重视融媒体建设工作。

本县建成融媒体中心将面临困难。

本县建立融媒体中心主要面临着财政能力有限的困难。

本县建立融媒体中心主要面临着人才储备有限的困难。

本县建立融媒体中心主要面临着机构融合方面的困难。

当前新闻宣传工作表现良好。

当前舆情监管工作表现良好。

问卷到此结束,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一、调研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准备调查、就业期望调查两大类,包括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收集招聘信息渠道、对就业地区的选择、薪酬的预期、求职时间等18个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

二、调研结果统计及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准备调查。

你是否有明确的就业计划? 13.1%的毕业生对于职业定位只有模糊的想法,甚至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数据显示,近54.9%的学生“说不清”自己“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32%的学生“不了解”或者“很不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工作。

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导致的结果显示,仅37%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59%的学生对未来表示迷惘和担忧。大学生就业难一直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依靠政府、高校的力量外,更需要每个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建立和发展,变被动就业为终生主动就业。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没有主动探索个体职业发展的意识,仍以“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为目标,“走一步看一步”,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从2015级学生开始,我院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大一学生必修课,院系层面经常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类活动,希望能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

1、对就业地区的首选选择?对就业地区首选是合肥市,占36.1%,紧随其后的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达29.5%。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党政领导班子为了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每个学期都带队,“走出去,请进来”,开拓实习与就业基地。从本次调查来看,建议今后多走走合肥和东部沿海城市,打开就业市场,满足学生的就业地区需求。另外,考虑到我院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安徽省,那么选择“户籍所在城市”、“安徽其他地区”、“蚌埠”以及“合肥”的安徽地区合计就达到了58.1%。中国有一句古语:父母在,不远游。这一代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完全可以理解他们选择离家近的工作。而且,这样的选择正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只是,家乡的发展能否与大学生对未来的期许相匹配呢?这只能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这一层面才能根本解决得了。政府应当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因为“中小企业才是大学生的就业主渠道”。

2、你最希望到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 17%的学生最希望进国企,7.5%的学生希望进“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46.5%的学生选择“民营企业”。而从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吸纳的毕业生数量最多,达到51%。”

与此相对应的是, 60.5%的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薪酬的预期是“2000元-3000元”;14.6%的学生预期是“1000元-2000元”。依然是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2016届毕业生数据,“91.92%的毕业生初入职场工作的薪酬约在2000元-3000元”。由此可以看出,我系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求职定位的偏差,在人才市场上处处碰壁。因而,在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应该讲明就业大趋势,以本系历年来的翔实数据,引导学生制订合适的就业计划,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后择业。

3、如何看待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问题?数据显示,69%的学生并不在乎专业是否对口,关键要有发展机会。笔者认为,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应当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但从就业角度来看,这一选择无可厚非,说明毕业生的就业态度比较务实。据调查,“仅三成毕业生从事与专业对口工作”。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属于初次就业,能力的培养比专业更重要。如果是真的喜欢自己的专业,建议先就业,在就业过程中坚持对本专业的学习,在机会来临时,“再择业”。

4、你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最为合适? 34%的学生希望是完成论文之后开始找工作。根据学院的安排,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六月份,因而选择“论文答辩后”和“毕业前2个月”选项的在时间上其实是叠加的,达到了38%。按照惯例,各大企业校园招聘一般从10月份开始,集中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校园招聘时间,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实验论文以及找工作的时间。

2018年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

为促进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掌握当前职工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在分局党总支的领导下,由办公室牵头对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结合各级领导谈心对话和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职工思想动态作了客观实际的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情况如下:

一、职工基本情况

(一)人员构成情况:行政编制17人,实有17人。其中:局长1人,总支书记1人,正处级监察专员1人,副局长2人,正处级调研员1人,副处级监察专员1人,副调研员1人,室主任2人,室副主任2人,其余5人;2人为无党派人士,其余16人均为中共党员。

(二)年龄构成情况:平均年龄39岁,年龄最大54岁,最小为27岁。

(三)干部交流情况:现在职17人中,交流干部3人。

(四)夫妻两地分居情况:根据了解掌握情况,现有职工中已婚14人,未婚3人。已婚职工中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有5人。

(五)家庭收入情况。

1.已婚职工中,夫妻二人均有相对稳定收入的有8户。

2.已婚职工中,除有相对稳定收入的有8户外,其余6人的配偶大多在企业打工,据了解收入较低。

3.分局职工中,适龄未婚3人。

(五)离父母较远的情况:职工中,除4人居住地离父母(含岳父母)较近外,其余13人,离父母都较远(100KM外),其中:4人父母(含岳父母)均在省外。

二、当前职工主流思想状况

(一)职工队伍稳定,思想主流较好。工作积极性较高,对所从事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及单位在关心职工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

(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能通过自学为主,并通过总支和各支部组织集中学习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职工的政治素质有所提高;职工对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党性党风党纪满意,整个分局呈现和谐气氛。

(三)倾听职工心声,畅通诉求渠道。为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化解内部矛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分局建立了以年度“我为分局谋发展”的主题会议为主,通过定期谈心谈话的沟通等长效机制倾听职工心声,同时长年设置“意见箱”,让领导和单位多渠道、多方位的了解实际情况。

(四)职工业务能力自信。全体监察人员业务能力能够满足目前工作需要,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三、目前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关注收入待遇。虽然通过年内几次调整工资,但仍与分局驻地政府部门之间存在不小的收入差距,职工思想有波动,工作中仍有思想情绪。

(二)工作压力较大。一是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与薄弱的煤矿安全基础之间矛盾比较突出,职业风险高;二是严厉的法律法规与当前煤矿生产不正常、投入大产出不稳定、隐患较多之间的矛盾,造成严格执法难予实施;三是人员少,煤矿较多,工作任务重,工作节奏快,正常休息(如公休假)不能保证。

(三)家庭困难较多。出差较多,夫妻两地分居、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造成职工思想不稳定。

四、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了对职工的思想教育,营造和谐的环境。结合目前的工作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缓解释放压力,进一步增强职工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及时了解职工的困难,在政策条件范围内,为职工创造一定的条件,改善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

(三)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执行相关政策,实现同地同待遇。

第5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广西西林县有一个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的“首富村”,它的领头人就是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鲁维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广西电大开放教育09秋农村行政管理学员――吴广林。他为了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提出“变耕田为耕水,变移民为渔民”的发展思路,几年间,把一个人均年收入300元的库区移民村,变为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的西林县“首富村”。吴广林曾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十大突出贡献人物、西林县级优秀共产党员、西林县党员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同时在广西,还有一个远近闻名全国绿色小康村――广西巴马县燕洞乡龙田村,带领山村走进富裕的是他们的村支部书记,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杨顺良。他2009年秋毕业于广西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法学专业,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出了“务工”经济与“山弄”、“商贸”经济相结合的农村发展道路,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继2006年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后,2008年龙田村又获得了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区城乡清洁工程文明示范村等荣誉。

法律尊严的捍卫者

有这样一名基层法官,扎根基层14年,共审理3000多起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引发上访,被群众戏称为“三无法官”,他们说,“案子到陈法官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被誉为“真情为百姓、公正建和谐的基层好法官”,她就是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陈燕萍。她是88届江苏电大图书管理学专业毕业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走上了司法工作岗位,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法律工作者成长为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园区法庭副庭长。2010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陈燕萍“全国模范法官”称号,并召开了陈燕萍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全国法官向她学习。

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郭惠绮毕业于中央电大2004级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现任深圳罗湖海关副关长,是远近闻名的巾帼标兵,是让走私分子闻风丧胆的缉私英雄。参加海关工作以来,郭惠绮虚心学习,练就过硬的查私本领,成为全国海关旅检系统一颗耀眼的“查私明星”,她利用自己丰富的查私经验,总结成“查私指南”,并被命名为“郭惠绮工作法”在全国关区推广。她所带领的队伍共查获各类违规走私案件6300余宗,案值达1.2亿元。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官,文惠新20年公正高效地审结了1700多件案件,自2005年至2008年连续4年无一上诉案件,当事人服判率100%。身为少年刑事审判庭庭长的她被失足少年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文惠新2001年毕业于广西电大法学专业,2010年1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为文惠新记一等功、全区“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并记个人二等功。2010年,她又荣膺全国先进工作者。

新时代的知识工人

这已经是李斌第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了。作为上海电气集团首席技师、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的他,1985年毕业于上海电视大学机械专业。学徒期间,他就熟练掌握了车、钳、刨、磨、铣,金属切削加工全套技能,这个岗位他一干就是30年,完成了从初中文化技工到大学文化专家的转型,是具有工程师和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型工人,已成为全国同行公认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他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的荣誉无数:全国十大杰出工人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新中国建国60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劳动模范,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模范等。

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徐强的手中,一个直径达2米的庞大齿轮的加工精度可以达到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左右,这就是被业界公认的我国齿轮加工的最高精度――“徐强精度”。十几年前,他进入沈阳鼓风机集团,立志要成立一名优秀的复合型技术工人。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并在沈阳电大攻读了开放教育金融学专业。如今,徐强已经是沈阳鼓风机集团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人大代表。2006年,他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中华技能大奖,200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光是水电五局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摩洛哥塔乌高速公路项目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路桥建设专家。这位2010年的全国劳动模范怀揣要做一名优秀水电施工技术人员的梦想,走进了水电五局。作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指挥员,他带领团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从普通技术员到总工程师,再到项目总经理,从国内到国外,光用精益求精的工程,得到了国外工程业主的认可,为中国工程在国际上的形象做了漂亮的注解。

荣获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的朱雪芹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中3名农民工代表之一。她是上海电大2007年工商管理专业的学员,现任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1995年,她离开家乡江苏睢宁农村来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打工,从缝纫工成长为车间主任、工会主席、劳动模范。上海普陀区工会以她的名字成立了一个工作室,职责就是维护农民工权益。从“打工妹”到“新上海人”,朱雪芹用自身经历向世人证明了新时期农民工的形象――积极向上,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

第6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一、海洋经济人才的现状

(一)我国海洋经济人才培养的现状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洋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海洋科学、海洋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建立了众多研究开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目前,我国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大连海军舰艇学院、上海水产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湛江海洋大学、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河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等[2]。其中涉及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学校已达18所,海洋科学类专业年招生人数约800~1000人。形成了由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等不同类型构成,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等不同层次结构的海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科研人员数万人,其中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28.8%,拥有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各占30.6%和24.9%;获得博士学位的占9.0%,获得硕士学位的占20.5%,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的共44.1%[1];但除高校和科研院所外,海洋人才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仍然稀缺。以国家海洋局为例,专业技术人才中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计4686人,占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53.2%。其中,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比例为1∶1.8∶1.5[3]。目前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招生人数比扩招前增加了约2~3倍,但远低于其他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扩招数量。对中国这样一个海洋大国来说,区区数千人的海洋科学专业学生是难以与之相称的[4]。

(二)宁波海洋人才的现状分析

宁波拥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等一批海洋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家[5][6],分布在海洋化工、海洋装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工程、海洋能源矿产等领域,拥有海洋高层次科技人才约2000人[5][6]。在甬高校中,海洋经济人才约有500人,数量不多,其中专业分布呈现单一、不平衡的特点,以理工居多,占总数的3/4以上;从年龄上看,以中青年为主,其中31-55岁占到2/3强,30岁以下和55岁以上各占15%左右;在职称分布上,以中、高级为主,其中正高级占15%,副高级占40%,中级及以下占45%;在学历结构上,以硕士为主体,占总人数的2/3,此外博士约占20%,学士约占10%。

二、影响宁波海洋经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宁波海洋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对海洋经济认知度较低,重视程度不足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是当前新闻媒体的热点,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高校教师群体中关注新闻媒体海洋经济报道的人数占70%以上,但了解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人数仅占42%,而在何为海洋经济的调查中,有2/3以上的受访者难以全面地回答海洋经济的范畴,有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对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并不了解。上述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对于海洋经济的认知度普遍较低,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市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一个窘境,即广大基层人员对海洋经济的认知程度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要求相距较远,难以匹配。从而也反映出目前在我市高校中,海洋经济发展受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尚难建立起从上至下的完备的发展体系。

(二)人才引进政策竞争力不足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科技为后盾,在海洋经济人才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国内各省市也采取各种政策优势吸引人才,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凭借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抢夺人才竞争的制高点。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影响宁波高等海洋经济人才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待遇、职业发展、工作和生活环境、区位优势以及家属子女保障等,如下图:

第7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关键词 企业网络新闻;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 153-0012-02

网络新闻发端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发展还不到10年的时间,而企业网络新闻的发展时间则更短。但网络新闻包括企业网络新闻在内,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这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有利的网络传播环境。据2006年中国出版研究所组织的有关“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相关结果显示,我国国民网上的阅读率在1997年为3. 7%,而到了2005年则增加到了27. 8%,7年间增长了7.5倍,平均每年增长率达107%。然而,包括企业网络新闻在内的网络新闻的发展空间巨大,在未来的时间里还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据新华网报道,截止2008年2月份,我国网民数达2. 21亿人。同时,200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约为11.7亿人次。这里,我们所研究的是企业网络新闻在未来的发展总体趋势。毋庸置疑,新闻的中心地位更加明显,搜索以及交互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之中,另外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这些不难看出,企业网络新闻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增强。

1 企业网络新闻概述

企业网络新闻,是指企业在互联网上通过Internet技术对最新发生、发现或正在发生的企业日常情况、产品信息、行业动态以及任何与企业相关的事实的报道。企业网络新闻,是基于Internet技术的,必须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达到企业传播企业新闻信息的需要。网络传播具有时效性、大容量、多媒体、交互性、开放性、易检性等特征,这些特点给企业网络新闻传播给予了以往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企业网络新闻传播者或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网络新闻的运作和整合问题等。

2 企业网络新闻的发展趋势

2.1 专业化和个性化

企业网络新闻无论是与传统主流媒体还是综合门户网站都是有所区别的,因为其受众是特定的,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者、职工、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消费群体等。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企业门户网站的建设应该朝着专业化的领域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网络新闻自然会更加注重在专业领域之中新闻信息方面的深加工,并且进行相关的分析以及预测,从而为上述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在网络化时代里,每个人都更加具有个性化,企业网络新闻的受众也由过去地被动选择阅读相关的新闻信息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和选择。所以说,企业网络新闻将会朝着为这些特定领域受众量身定做的方向来发展。

2.2 整合营销传播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营销大师舒尔茨在整合千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并进一步发展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该理论指的是企业在其经营的过程之中,通过由外向内的战略观点作为基础,未能够与厉害关系者来进行较为有效地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来作为主体而展开的一种传播战略。这种战略被称作IMC。

毋庸置疑,企业网络新闻在企业整合营销传播之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其也是企业在实施这种传播时的一个重要的平台企业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从4P到4C,再发展到整合营销传播,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三者相互融合的过程。如今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企业网络新闻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2.3 企业整体品牌的建设

在一家企业之中,搞好网络新闻建设、建好网络品牌,是企业整体品牌的组成部分。截止2008年2月底,我国CN域名注册量已突破1 000万大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参与全球化地竞争,网络品牌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整体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成为了竞争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外500强企业如果想在世界上站稳脚跟,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强企业网络新闻的建设,将成为企业品牌整体形象提升的一个关键所在。

3 企业网络新闻的发展策略

3.1 宏观层面

建设好企业网络新闻,从宏观方面的改革应从企业组织构架入手,尤其是对企业高级管理层的调整。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搜集和是维系一个组织发展的关键点。企业组织传统构架所表现出的没有专门的高管人员负责新闻信息管理的状态,很难适应新时展的需要。所以说,我们的建议是在企业的高管层来设立一名“信息总监”,其具体的职责是来进行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各种信息的整合以及沟通等。作为信息总监,其自然是要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之中的,要统合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工作以及品牌建设的相关工作。

企业管理层设立信息总监之后,自然要配备相应的人员,那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执行层。在此,我们讨论的是企业网络新闻方面的相关工作。每个职能部分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分工,比如记者部的主要职责是来进行企业新闻的采写,编辑部则是主要从事编辑整理,技术部则要对网站的运行进行全面负责,信息副总监测职责是来对企业网络新闻的工作进行全面地管理和组织,同时还要对新闻信息的来进行审核。每个部门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内工作,按部就班。应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企业记者、编辑等会成为企业中的一个固定的职业。与此同时,大学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可以结合企业网络新闻进行积极尝试,校企联合,培养既懂得经济,同时又懂新闻的复合型人才。

3.2 微观层面

第一,要对企业的新闻中心工作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可以设立一个独立的新闻中心,有条件的则可以给予一个独立的域名。在企业之中,还要配备新闻传播者,这样就能使得新闻能够及时更新。如中国500强企此首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立“中国石化新闻网”。

第二,完善企业新闻搜索服务功能,加强交互功能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使新闻信息得到及时沟通和反馈,并且能够让受众在浏览网站时可以得到一种容文字、图画、音视频等为一体的“视觉大宴”。

第三,企业网站新闻中心新闻列表的设置不要以单一的标题形式出现,应以标题加导读的形式出现。网络时代的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是一种积极的选择,设置导读可以达到更好的提示作用。

第四,企业的网络新闻传播要积极配合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战略,为其服务。企业网络新闻的报道内容,除了日常的生产以及生活之外,还应该包括广告、公关等各个方面,要进行一元化地整合。

第五,把企业网络新闻的建设作为企业网络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来看待,以实现企业整体品牌的提升。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中外500强企业要利用好企业网络新闻这个平台,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提升企业品牌和实现企业目标。

第8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闻报道;华尔街日报体;方法技术

作为新闻人,我接触“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是在2007年。编辑告诉我,用“华体”表述新闻,稿件反映的主题用软着陆的方式,娓娓道来,故事性很强。这五年多来经常使用该体写作,总结经验后认为,采用“华体”有一定规律,即:人物选择必须精准、主题素材必须丰富、主题升华必须巧妙。掌握这些规律,就能用好“华体”为报道添彩儿。

“华体”(也称DEE格式)是《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它首先以一个与报道主题有直接关系的小人物开头,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非常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一、人物选择必须精准

从“华体”的报道格式看,用小人物引出报道主题并在结尾处升华主题是其特点之一。所以,选准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小人物是“华体”写作的前提。笔者认为,在“密切相关”的框架下,所选人物还必须具有代表性或独特性。

代表性,指该人物能够代表最大范围的人群。如,报道惠民政策出台并取得实效,一些报道者常选择官员和专家作为切入点,这些人物虽有一定权威,但其代表的人群有限,远不如“张先生”和“李女士”等直接因政策受益的普通群众有代表性。

独特性,指人物与报道主题有独特关系。如,我撰写消息《职工夜校书声朗朗20年》时,在众多人物中选择了一位叫宋天义的老职工,20年前夜校成立时他在台下当学员,20年后他在台上当教员。他见证夜校发展过程、在夜校中成长,所以他这个人物就具有独特性。

二、主题升华必须巧妙

“华体”结尾处要回到开篇时的人物,并以人物的故事、语言和行为等为素材进行主题升华。将主题升化到期待的程度,首先要选好升华所需素材,人物的故事、语言和行为等林林总总,报道者应找到与主题报道紧密相连又拓展延伸素材。还以《职工夜校书声朗朗20年》为例,在结尾处,我这样写道:与铺架夜校一同成长的宋天义信心满怀地说:“公司不久就将去阿尔及利亚铺架了,我也要去那里的夜校讲课,当一回‘外教’。”人物的这句话延伸了报道主题(这个海外项目当时要上,项目经理都培训了半年,但后来又下马了)。实事上,这也是“华体”升化主题的最巧妙方式——新闻虚笔。新闻虚笔,是一种以虚写实的高级叙述技巧。它是指对看来不很重要的衬托,而实质上它却正是报道者精心设置的能够成为有力升华新闻主题的重要表述手段。

接下来,我给大家读一下《职工夜校书声朗朗20年》的姊妹篇,年度好消息《职工夜校的文化之光》,进一步感受“华体”是怎样讲故事的。

编者按:

2008年6月21日,本报头版头条刊发的消息《职工夜校书声朗朗20年》,介绍了十九局集团六公司铺架一公司连续20年开办职工夜校、培养技术精英的故事。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又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那么作为“传承军旅文化、践行企业价值观”前沿阵地的职工夜校又演绎着怎样的精彩呢?

职工夜校的文化之光

“咱是搞铺架的,当然要继续培育安全文化。”

“优良传统不能丢,军旅文化更应传承。”

“产业调整升级,创新文化必不可少。”

……

日前,当笔者再次走进十九集团六公司铺架一公司职工夜校时,职工们正争先恐后发表对“文化强企”的理解。51岁的“老铺架”宋天义,并没像3年前那样在台上讲课,而是认真记录着大家的发言。

夜校还是那所夜校,只不过随工程迁址到了黄河畔。较三年前,她更加与时俱进了,左侧剪报窗里贴满了“六中全会精神解读”,正前方“我在企业有责任”七个大字是十九局集团党委正深入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名称。

办公室主任赵兴贵说,老宋很久没讲课了,原因很简单,他的几茬徒弟在“职业生涯导航工程”和“导师带徒”的帮助下,都已成了业务尖子。“技术和安全培训现在由他们主讲。”顺着赵主任手指的方向,笔者看到几张年轻自信的脸庞。

“老宋,你的徒弟都当师傅啦,感觉不错吧?”

老宋憨厚地一笑说:“别看这几个孩子都只有二十五六岁,但他们学历高、悟性好,特别是能吃得了咱铺架人的辛苦,有出息是必须的!”

老宋如此自信是有根据的。铺架夜校这3年多来,在注重业务培训的同时,尤其加强了职工思想文化建设,持续开展了“铺架雄师论坛”、“党员讲堂”、“老兵故事会”和“理想与困惑畅谈会”等活动,润物无声地使青年员工一致认同和自觉践行企业价值观,争岗敬业职工。同时,夜校也走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为尽快修好设备,毅然直接将双手伸进零下20多摄氏度油料中排障的28岁小伙儿卢少辉,已成长为铺架一公司党委书记;1985年出生、常规和高铁铺架设备维修技能纯熟的杨明军光荣地当选“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

“夜校从技术培训向文化培育的转型实践让我们受益良多。”六公司副总经理兼铺架一公司经理张少峰说,通过把厚重的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和强动力,团队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不仅连续斩获锦赤铁路、白音花三号矿、林白铁路二三标等多项工程,且效益可观,连年成为是“上缴款大户”。

采访结束前,笔者稍稍翻开老宋的笔记本,上面两行工整大字分外醒目:安全文化、军旅文化和创新文化,都得建立在勇担责任基础上,我们都应做“担责任、做贡献”的职工。这就是见证和坚守铺架夜校23年的老兵对“文化强企”的朴素观点。

第9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2012年度,企业技术中心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企业的中心开展工作,既注重GDP的增长,更在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做文章,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造血能力不断增强,并在**省第14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筑企业第二批)认定中获得通过,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2012年度,技术中心开展的具体工作与公司发展相结合,以服务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为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审查,在建工程技术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技术标编制,技术交流与培训,专项方案评审与讨论会,信息化运行及完善,工法的研发与申报,专利的研发与申报,标准编制等。具体工作如下:

一、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情况

根据集团实际施工情况和发展需要,08年度,技术中心共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约389份,现场技术监督与指导约395人次,协助各项经部 或直属项目部解决各类施工难题约35次,组织或参加各类专项方案评审会约28次。确保在建工程项目基本正常,没有发生一起由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工程技术质量和技术安全事故。在经营配合工作中,编制技术标书51份,其中轨道交通工程11份;市政公路工程30份;房屋建筑工程10份,成功协助公司开展自主经营与外地市场的开拓。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公司已部署的网络平台,主要从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安全及制度保障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完善。

08年度,公司开始运用宏润网络协同办公系统,技术中心作为其中一部分版块,充分利用宏润OA平台。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标电子版文件上传,实现公司内部信息的交流,达成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中心已在公司网站上设立了单独的板块,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分别设立:中心简介、科技要闻、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研发动态、培训研讨、论文专著、工程实例、案例分析、交流论坛等内容。

三、企业在技术中心人才策略方面的情况

1、人才储备方面另外,在技术中心的带领下,集团2012年度城建建工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通过评审人数68人,高级职称人数9人。

至此,技术中心中专5人;大专9人;本科33人;硕士:6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研究员:2人 ;中级职称:8人 ;初级职称:22人,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占中心职工人数总数的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