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新闻采编与制作全文(5篇)

新闻采编与制作

第1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对接各项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课程对应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考试标准,优化为普通话概述、语音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三部分教学内容。

(二)参考平台数据,做好学情分析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囿于课时限制,如果教师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发音理论,势必会影响学生练习,减少纠正错误发音的时间,因此,对普通话课程的设计必须通盘考虑,整体把握。[1]鉴于此,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学情分析。1.了解学生特质。根据调查分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有近80%的学生来自湖南方言区,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的超过一半,具有普通话基础较好、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信息化技术运用熟练等优势,也存在常见语音问题难以突破、不够自信、自控能力较差等劣势。2.了解学生需求。我校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在课堂内外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并根据反馈意见,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收到双向沟通、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三)设定教学目标,预判教学重难点课程以增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目标,以普通话等级测试为杠杆,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训练,掌握普通话语音基本理论和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别能力和自我语音辨正能力,顺利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等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职场口语交际。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预判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构建整体框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情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依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依据“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3666”教学策略,即普通话课程、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三个主要教学依据,“导、学、练、测、教、拓”六步走的教学模式,“平台、自评、互评、教师、专家、智能”六个维度评价方式和“听、辨、读、讲、访、品”六个方面的综合能力。1.以“课、岗、证”三者结合为主线,构建整体框架。教师结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的标准,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构建整体框架。2.建立六步走教学模式、六个维度评价方式,提升六方面综合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为杠杆,建立“导、学、练、测、教、拓”六步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平台、自评、互评、教师、专家、智能”六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评价,以期全面提高学生“听、辨、读、讲、访、品”六个方面的综合能力。3.教学方法多种并举。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不同,使用问卷调查法、思维导图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4.学习方法丰富多样。结合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丰富多样,包括自主诵读探究法、趣味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5.“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通过课程导学、课堂重难点讲解、线上线下深度讨论、自我测验等方式,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收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课前自主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课前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任务单等任务,在完成课前任务时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重点、应突破的难点以及应达到的学习目的,有效保证学生后阶段的学习能有的放矢。

(二)课中练习巩固

普通话学习是口耳之学。课中集中训练学生“打开耳朵用心听,张开嘴巴用脑说”。教师通过方言听辨、绕口令PK、微课学习等形式,把学生带入声母差异探究、韵母难点辨析、声调调值听辨等不同梯度的任务中,结合字、词、句、段、篇、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分层训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挑战、高效完成,全面提高其综合能力。

(三)课后拓展提高

课外活动是学习延展的重要途径,主要训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围绕抗疫、建党100周年等主题,教学团队积极带领和鼓励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系列活动,如“清明云端寄哀思——缅怀烈士”主题朗诵比赛、“抗疫有我,云端筑梦”演讲比赛、献礼建党百年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也增强了自我认知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多方客观评价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立体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平台数据、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专家评价、智能模拟测试评价六个方面,打破传统的评价单一局限,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化考核,注重学生过程能力提升,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还可增加“课外实践”申请加分项目,学生提供照片、视频、证书等佐证材料即可。

三、课程实施成效

(一)因势利导,落实“三全育人”

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挖掘课堂内外思政教育元素,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积极进行价值引导,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敢担当的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新时代新闻人,让价值引导的成分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如盐在水,达到实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良好效果。

(二)学习资源丰富,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1)学习空间广泛,包括网络学习平台普通话在线课程、普通话学习网等网站,中国播音主持网等微信公众号,以及思维导图、普通话测试等App拓展学习空间。(2)教学平台丰富,充分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除了线下课堂教学外,还通过微课等智能学习终端完成线上讨论等活动。这些移动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达成率高,普测成绩显著提升

(1)根据学生特点,实行分层次教学,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有提高,后进生跟得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逐步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2)随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实行,近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注重人文关怀,课程思政贯穿始终

不同的民族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民族精神,民族语言是在思想情感上维系一个民族整体的基本纽带。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将它独特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渗透在人们的血液里,溶解在人们的心灵中,积淀在深层的心理结构之内。[2]作为中国国家通用语的普通话,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代代传承和不断发展而积淀成的文化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普通话课程必须实行立体化的“三全育人”模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并将之融入细化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里,让学生感受到浸入式的思政教育。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非常时期,任课教师结合课程特色,组织系列云端朗诵、辩论、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注重人文关怀,教育学生做一个有温度、懂生活的高品质的人,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二)强化美育功能,提升审美能力

普通话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集中体现着现代汉语的美感,它有着优美的音韵,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典雅的词汇,灵活多样的句式,生动有趣的修辞,不但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选取朗诵材料时,除了必读文章之外,还可以寻找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的文章、诗歌等,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三)全面提升“听、辨、读、讲、访、品”综合能力

课堂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结合课程标准、普测要求、岗位需求开展“导、学、练、测、教、拓”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听、辨、读、讲、访、品”六方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英,李晓.职业院校普通话课程有效教学探究[J].汉字文化,2020(23):42-43.

[2]郭昕.“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技育,2017(26):18-22.

第2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多种媒体形式结合的融媒体时代到来。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等载体的优势集合,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全面提升的一种具体形式。这种媒体形式具备其他各种媒体形式的传播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新闻节目内容的需求。融媒体具有信息载体多元化、信息资源海量化、传播速度快等特点。随着人们对新闻时效性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新的媒体传播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新闻采编工作是对新闻信息认定、采集、加工、制作的过程,对新闻节目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新闻节目能不能正常地传播,主要看新闻的采编工作能不能做好。新闻采编就是对新闻内容的采写和编辑,[1]主要内容有采访、采集、汇总、编辑等。编辑就是对将要发出的稿子进行编写,对其进行整改。也是对整个版面进行统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决定了电视新闻能否与时俱进,跟上时展步伐。电视新闻的编辑策略、编辑技巧等方面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突破,拓展传播空间,这就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针对事件做评论,一般要求深度、角度独到。具体要求:有丰厚的新闻采访经验,有扎实的写作功底,有对新闻的捕捉能力,能够适应长期在外出差。新闻采编工作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工作的内容丰富,需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

三、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现状

当今世界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传播范围。同时,随着媒体传播形式的不断融合发展,人们对新闻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对新闻采编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融媒体形式不断发展,传统的新闻媒体开始广泛地受到影响。新闻采编工作由于长时间在传统媒体的环境下进行,导致其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当前融媒体环境下人们对新闻节目的需求。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速度相对来说也比较慢,这使得新闻采编工作无法适应现在融媒体环境下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无法满足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同时,新闻采编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有所差别,参差不齐,无法更好地满足当前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内容进行快速和大范围地传播。在融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下,新闻采编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四、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工作能力的不匹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使新闻节目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传统媒体形式下的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已经不够满足现在这个新的媒体形式,新闻的时效性不能得到保障。同时,传统新闻采编工作的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内容的多元化传播。所以,现在的新闻采编工作需要及时改革创新,从而满足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节目的制作和传播。

(二)工作平台不够丰富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平台比较少,不如融媒体环境下多种媒介传播形式工作效率高,无法获取更多的新闻内容进行筛选、编写,这就导致新闻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所以,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和改革刻不容缓。

五、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策略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得新闻内容的途径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新闻节目的高质量制作和传播。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具备对新闻的敏锐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新闻内容。同时,信息内容传播的方式和平台越来越多[2],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具备在各个传播平台资源共享,多交流、多合作的工作能力,以便使新闻内容更高效率地传播,保证新闻节目的高质量制作。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内容的种类要求也有明显的提高,如时政新闻、娱乐新闻、经济新闻等,这就要求现在的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具备对多种新闻高质量、高效率收集的能力和手段,从而保证能够满足当下观众对新闻内容种类的具体需求。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还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促进新闻的快速、广泛传播。新闻采编在新闻制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有不断提高新闻采编工作质量,才能使新闻制作质量日益提升。在融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还要注重新闻策划内容的创新,这就要求新闻策划要有独特的个性,要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策划新闻选题。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报道和传播的内容及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要想在庞大的信息潮中能够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就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努力提高自己的撰写能力,不断丰富信息资源,从而保证新闻节目的内容丰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为新闻传播的途径扩展和效率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电视新闻要想在当下媒体大融合的环境下有所发展,就应该加强新旧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双方的优势,尽快建立联动,进行资源平台共享,从而实现双赢。全面建设信息平台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这种全新的新闻采编模式不仅充分彰显传统媒体行业的创新步伐,也有利于消除新旧媒体之间的隔阂,明确二者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互助关系,从而促进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电视新闻制作只有顺应时展需求,创新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因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及时引进新型工作理念,创新新闻采编,才能使电视媒体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媒体形式不断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新闻内容将从以前传统的单一性向着多元化、交互式的模式全面发展,这使得新闻采编的制作模式、内容核心也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将带来对电视新闻采编组织结构、工作效率、策划组织相关体系的挑战以及变革和创新。只有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为电视新闻节目做好相应的采编工作,保证新闻节目的快速、广泛传播。[3]

六、结语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融媒体的发展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此大背景下,要求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有创新精神,主动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好新闻的采编、筛选工作,从而保证新闻节目的正常制作和广泛、快速地传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还要确实了解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和大众对新闻内容及形式的需求,认识到当今世界新闻的传播方式,多交流、多合作,加强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要转变之前传统的单一性比较强的工作思维,朝着多元化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

参考文献:

[1]窦永通.媒体融合背景下采编工作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报业,2020(18):96-97.

[2]李雨村.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及创新举措[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8):62-64.

第3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一、“互联网+”对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积极影响

无论是广播新闻采编还是电视新闻采编,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让采编工作变得更加立体更加多媒体化,还能够弥补很多传统媒体的不足,给采编工作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很难保证时效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互联网就能确保时效性。此外互联网的应用,能够给新闻采编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在原有载体的基础上进行扩充。

二、“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发展的新特点

(一)对象平民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扩散。和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相比,能看到的受众也越来越多,拥有的受众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要调整采编策略,坚持平民化的发展方向。因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受众不再是简单的听众,而变成了更大范围的互联网受众。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多种渠道通过互联网来搜索并关注相关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关注这些服务对象,关注更多的普通民众,这样才能够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例如,东方卫视推出了《东方大头条》这个电视新闻节目,受到了很多百姓的关注。随着服务对象在不断扩大,采编对象也朝着平民化的方向发展[2]。

(二)制作方式多样化

采编工作者在新闻传输时,采取的大多数都是文字或是图像音频的形式。而在“互联网+”时代,要以全新的策略来吸引更多的受众。这个过程可以引入直播形式或是动画等不同的方法。例如,2004年凤凰卫视就推出了手机电视台。能够直接和受众互动交流在线直播。这种全新的节目形式吸引了很多受众,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三、“互联网+”时代新闻采编技巧的创新

(一)创新采编方式

当下“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发展速度之快令广播新闻猝不及防,因此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广播新闻采编技巧就要有创新。首先就是要进行采编方式的创新,在采编方式方面,既要保留传统媒体的优势,同时也要融合新媒体的特点,对新闻采编途径进行拓展,把新闻采编效率提高。不同的观众对新闻内容的要求各异,为了满足其多元化需求,增加受众,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增加收集新闻信息的渠道,深入调查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进行独家报道新闻内容优势的建立。另外,与新闻受众进行互动,增加受众规模也需要借助网络媒体渠道开展民意调查,增加互动活动。通过全新的采编方式的利用,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新闻采编的发展要求。

(二)提高新闻线索的搜集效率

在“互联网+”时代,与传统新闻传播不同的是,人民群众不再是单一的新闻受众,同时也可以参与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这使新闻线索的搜集效率得到提高,新闻采编的工作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挖掘新闻内容,同时要对群众提供的素材进行筛选,挖掘其深层新闻价值。另外,新闻采编要对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在进行新闻节目的制作时要考虑群众的喜好。所以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注重专业素质的提高,要注重自己的观察力,具备独特的新闻视角,不能盲目跟从,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只有提高了采编效率,才能得到一手新闻,提高新闻受众的关注度,否则一旦新闻报道滞后,就失去了先机,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加强后期处理技术

除了上文所介绍的新闻素材的搜集工作,后期处理也是新闻报道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更加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采编内容的质量一直是新闻传播所追求的重点,在对各种形式的新闻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时需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在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不要掺杂个人主观情感和思想,不要用肯定事态结果的词汇,并且在报道敏感话题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在播出新闻内容前,要对其进行反复检查,保证所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才能播出,要对广播新闻在受众心中的美好形象进行强化,要把传统媒体的优势突出出来,促进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策略研究

(一)亲民化的采编策略

在时代需求的推动下,采编工作者在寻找新闻素材时,要朝着平民化的方向靠拢,要优先考虑到人民群众,坚持亲民化的路线。只有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才能在此基础上传播民生疾苦,关注更多人的切身利益,这样制作出的采编内容,才符合生活实际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所以在采编创作时,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大众沟通交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讲大众关注的事,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新闻的亲切感,新闻内容的传播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情感的传播,新闻采访也就变成了情感的交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更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新闻节目。

(二)采编方式多元化

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抓住时代特征,不断调整采编方法,不断创新。要让采编方式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要把呆板单一的工作形式变得更灵活、更生动,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的快速转变。这需要采编工作者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实地探访或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研究,把握当前的流行趋势,认识到传统的传播形式和网络媒体的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优点,利用优势把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这个过程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提升采编工作能力[3]。

(三)现代化的采编设备

当前的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信息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就要求新闻部门引入更多先进的采编设备,采编人员快速掌握新的采编技巧,在新旧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搭建起新平台,使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得到更大拓宽。就当前的采编现状来看,新闻信息传播技术依然较为落后。主要原因是采编设备比较陈旧,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因此要从采编设备入手,不断更换新设备。针对当前很多受众利用智能手机来获取新闻信息内容的特点,采编工作者应该多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这是一条新兴起的快速把新闻作品推送给受众的最有效的平台,新闻信息的价值自然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四)精细化后期制作

在互联网时代,采编工作者必须要制作更加精良的内容,才能够吸引受众。这就给采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后期制作要求。无论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都要重视后期制作。要快速反应,在得到素材的第一时间进行整合,确保内容的真实性。之后再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和设备,精细化加工这些新闻内容。多多学习借鉴中央电视台等部级新闻媒体的制作手法,采取动画、视频、图像、文字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制作,尽可能地让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力求每件作品都大气自然、生动活泼,整体提升所服务媒体平台的制作质量。

五、结语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人员应当考虑到“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认识到新时代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个过程中要牢牢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特征,合理利用新时代的优势。在了解受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采编内容创新采编方式。采编工作应当坚持群众路线,制作内容之前也应当考虑到群众需求。制作过程中要利用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制作的质量,确保新闻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大勇.“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应对措施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24):149.

[2]黄剑明.“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及应对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7(12):197-198.

第4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兴媒体在媒体行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广播电视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当前市场环境的影响下,要求广播电视工作者应不断提高采编技巧,实时变幻新闻的展现形式,拓展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资源,发挥其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一、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的概念

新闻采编工作内容包括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新闻采编通过收集新闻行业热点,将其重要的信息汇总,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新闻记者通过采访获取第一手材料,而新闻编辑是对采访内容进行后期制作,经常以书面材料和视频的方式呈现,编辑新闻避免内容混乱,内容简洁、画面清晰,才能吸引广大听众。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现状

(1)新闻标题循规蹈矩。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现状之一是新闻标题循规蹈矩,不少广播电台新闻工作,制定的标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台制定的新闻标题不新颖,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够,而且标题过于浮夸,并未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失去了新闻节目制作的意义。由此可见,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标题必须以新闻事实为基础,体现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可以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此外,在拟定新闻标题过程中,应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利用发散性思维,拟定新颖的标题[1]。(2)过度追求新闻采编工作利益。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新闻媒体平台也不例外。目前不少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了生存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经常忽视新闻信息本身,更多地注重经济效益。例如:广播电视在节目采编制作中,一再追求节目收益和点击率,不重视其社会服务功能,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节目收益作为主要目标,降低了采编内容的质量。广播电视节目中插入的广告内容越来越多,具有严重的商业化模式,背离了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主流媒体的作用,缺乏群众价值导向,不利于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良性发展。(3)新闻采编工作理念滞后。我国民生前沿信息来自广播电视新闻,观众通过新闻获取信息,与以往的新闻信息相比,新闻采编人员渐渐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所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始注重对采编人员的培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密切联系群众生活,广播电视节目采编工作内容与时俱进,多体现民生,不宜偏离传播导向,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提升策略

(1)强化新闻采编队伍建设。新闻采编内容应与时俱进,严格把关广播电视节目新闻质量,对新闻采编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个人素养,优化采编工作,学习创新意识和采编技巧,保持高质量的采编服务。例如:吉林地区,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训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完成,提升采编人员的策划、创作以及制作等专业知识能力,制定摄影、撰稿以及编剧等培训项目,训练节目创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奠定基础。(2)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广播电视新闻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时效性,其二是客观性,优秀的新闻节目可以真实体现信息的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工作职责,发挥新闻的时效性,提高新闻的速度,可以有效地吸引观众关注。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采编工作时撰写稿件,必须注意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同时语言表达必须精炼,提高撰写稿件的速度,也将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今后的工作重点。(3)采编工作要有灵活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播出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采编内容。若采编内容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在新闻播出后吸引观众关注度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但是采编内容必须以事实材料为基础,从多角度分析新闻信息,在把握新闻内容准确度的同时,对新闻信息进行灵活处理。(4)积极寻求切入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开始关注群众的民生问题,广播电视节目也必须贯彻以民生为主导的采编策略。落实好采编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收集群众关心的话题,了解民情,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根据群众的实际生活内容,设计项目的内容,采取各具特色的播报方式,所以采编设计的内容要通俗易懂,新颖独特的视角、灵活多样的语言,让群众了解新闻的核心信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今新闻采编成为广播电视节目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现状,主要有新闻标题循规蹈矩、过度追求新闻采编工作利益、新闻采编工作理念滞后三个方面,提出了强化新闻采编队伍建设、提高新闻的时效性、采编工作要有灵活性、积极寻求切入点等,促进广播电台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采编;优化途径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无论是采编方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变化,如果新闻采编人员对于这样的变化应对不足,就会出现新闻敏感度不够、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导致新闻采编工作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进而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一、媒介融合视角下新闻采编的特点

1.受众成为重要的新闻信息传播者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是传播新闻的主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通受众可以运用客户端软件进行信息传播,受众已经成为融媒体时代重要的传播主体,新闻传播主体出现扩张性变化。

2.信息资源复杂多变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的扩张性能为新闻采编带来的好处是海量新闻信息的出现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大量的选择空间。但其缺点在于,大量的新闻信息良莠不齐,很难筛选或辨别,新闻采编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由此可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要提升甄别新闻信息的能力,并从中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二、媒介融合视角下新闻采编面临的问题

1.自媒体成为传播的重要力量

自媒体善于发挥自身的特点,拥有多元化的新闻信息收集渠道,同时从编辑制作到流程十分容易和简单,具有很强的新闻信息时效性。凭借这一优势,自媒体迅速发展,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媒体市场。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与中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核,虽然能确保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与真实性,但在时效性方面落后于自媒体。

2.受众需求出现新变化,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

在融媒体时代,年轻人是媒体信息的中坚力量,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表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很大的不同。当前,对于新闻素材的编辑与制作,新媒体不再使用单一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图表、视频、音频、图片等的综合运用,努力迎合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当今时代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传统媒体单一无趣的内容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得到关注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媒体面临传播力与影响力下降的局面。

三、媒介融合视角下新闻采编工作的不足

1.新闻敏感度不够

在与新媒体的同台竞技中,真实性与权威性是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受众了解国内外新闻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真实度较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有的新闻采编人员失去了对新闻的敏感度,使得新闻采编质量不高,在媒体的市场中竞争力明显不足。没有新闻敏感度,采编人员在大量的新闻素材中不能获得重要的、有价值的及受众感兴趣的信息,不能抓住新闻的重点,无法进行深度报道,导致新闻报道质量下降,内容的权威性

2.职业素养不高

在媒介融合时代,与自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专业性更高,对新闻内容的审查也十分严格,新闻报道的质量也应该更高。但有些新闻采编人员在工作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3.没有树立为受众服务的意识

新闻信息采编人员要具备受众意识,要为广大受众群体生产优质的新闻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但部分新闻采编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不同的媒体会有自身的工作定位,并且形成了比较固定的采编方式,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采编工作的最后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审核,至于是否满足受众的需求则不是很在意。在媒介融合视角下,新闻采编工作如果没有为受众服务的意识,就会缺少影响力和关注度。

四、媒介融合视角下新闻采编工作优化策略

1.多渠道收集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敏感度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幅提高,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媒体采编人员要顺应时展,及时做出改变,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更好地融入新媒体发展中。新闻采编人员可以通过微信、抖音、微博、论坛等渠道得到新闻素材,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开展新闻报道。大多数新媒体上的新闻都很简短,流于表象,没有深度报道,受众很难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这对于传统新闻媒体来说,是展示采编工作能力的机会,满足受众的需求并对新媒体的新闻信息做延伸报道,对新闻信息展开深度挖掘,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及权威性。在媒介融合视角下,要想让媒体的竞争力及影响力得到提升,就要提高新闻敏感度,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采编能力。受众对新闻的感知度在快节奏生活中有所减弱,但快速传播的信息可以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要积累更多的新闻信息,养成多渠道获取信息的习惯,认真分析受众对新闻关注的特征分布,并收集能引起关注、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及时开展新闻的深度报道。新闻采编人员要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开展实地调查,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担当起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后制作的新闻报道,在影响力与深度方面是其他媒体不能比拟的。

2.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性

从事媒体工作要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与自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相比,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从这一点出发,新闻记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性。第一,发生新闻事件后,记者要第一时间深入新闻现场收集新闻素材并做深入报道。第二,记者要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出发,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开展新闻信息的编辑与制作,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与权威性。第三,记者要不断进行思考,优化新闻采编的内容与方式,提高新闻制作的质量,创造新闻精品。第四,在采编工作中要努力学习新技术、应用新工具,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媒介融合时代,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新闻信息的编辑制作与播出,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效率。

3.掌握受众需求,转变新闻采编方式

新闻采编人员要增加为受众服务的意识,对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要对新闻采编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媒介融合趋势。当前,没有价值、枯燥的新闻已经引起受众的反感,他们需要生动有趣、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意识,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为目标,对新闻采编模式进行创新。要了解受众接收新闻的特点与需求,就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加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充分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例如,年轻一代不太喜欢枯燥、刻板的说教与长篇大论,而是喜欢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新播报道,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新闻节目中加入浓厚的生活气息、温馨亲切的画面,将新闻信息有效地串联起来,增加新闻的亲切感与感染力。

五、结语

多渠道收集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敏感度;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性;掌握受众需求,转变新闻采编方式,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优化,能让采编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不断创新采编模式,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度与职业素养,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提升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扬.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策略分析[J].时代报告,2020(08).

[2]赵仁童,石鑫.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4).

[3]康艳,劳怡.基于媒介融合视角下创新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策略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