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新闻传播导论范文

新闻传播导论全文(5篇)

新闻传播导论

第1篇:新闻传播导论范文

(一)新闻传播的内涵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推动着人与社会的互动发展。作为个体,人通过新闻传播不断完成与他人、环境的交流,掌握社会语言和生存技能,了解人类世代积累的文明,从而演变为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延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个人、组织、团体都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着思想、认识上的交流,实现了庞杂的社会系统中的新闻传播活动。正是这种新闻传播活动,使得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从而促进了社会的长远发展。同时,新闻传播也起到了协调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作用。组织想要做出正确决策就需要充分了解外部环境信息,健康、有序的新闻传播能够给组织带来准确、高效的信息,但是当新闻传播活动变成了混乱而无序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二)伦理道德的功能

伦理道德是指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社会舆论等方式来维持的特定道德规范体系,包括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功能。对个人而言,能够提高自我修养、实现全面发展。对社会而言,道德调控是软调控,能够对社会群体起到批评监督作用,从而稳定社会秩序,是社会调控的特殊方式。

二、新闻传播中的伦理道德

(一)传播主体的伦理道德

新闻传播主体在信息采集、编辑和传播的过程中出现的新闻腐败、敲诈、歧视、侵权都属于失范行为。这些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第一,践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都应该如实报道,维护社会大众的知情权,提高社会媒体的公信力。第二,误导社会大众的正常生活。当新闻传播者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而随意传播信息时,社会大众的正常生活就得不到保障,甚至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和财产上的损失。第三,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凝聚力。新闻传播主体在制造了大量假大空新闻后,不但没有履行其引导舆论、有效监督的职能,反而会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造成社会的信任危机。为了规范传播主体的伦理道德,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大众、保护其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的基石,能够提高其公信力,同时要提供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真实信息,勇于揭露、批评侵犯其权益的行为。第二,客观真实的报道。客观公正的报道要求新闻传播者要还原事情的真相,在传播过程中保持中立、不带任何偏见。第三,诚实正直善良,维护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诚信正直是任何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法则,而新闻工作还要求传播主体充分考虑被报道者的感受,秉承善意,保护其隐私,避免其以后的生活受到不良影响。

(二)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

近年来,新闻传播媒介接二连三的失德事件深深的影响了其在大众心中的公信力,传播暴力、丧失人为关怀等行为不断上演。例如,三鹿奶粉于2008年被查出添加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三聚氰胺后,投放巨款与百度公司达成交易,在百度搜索中屏蔽一切相关信息,致使百度搜索中相关新闻只有十几条,而谷歌的报道却数以万篇。为了规范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遵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新闻传播媒介是支撑起整个新闻活动的关键主体,要自觉维护社会正义、揭露假恶丑现象、保守国家机密,推动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二,要为社会大众的利益服务。满足社会大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提供真实、客观、有价值的信息,是新闻传播媒体的安生立命的根本。第三,满足自身利益要求。新闻传播媒介是传播工具也是经济实体,只有满足了自身的利益才能更好的为大众服务,但是这并不代表能够歪曲新闻信息、制造空大假的新闻。

(三)传播受众的伦理道德

传播受众在对新闻信息的处理中,存在自身的需要和意志。受众的需要主要包括求真与求善两个方面,正当的需要能够提高人们的修养和文化水平。但也存在不正当的需要,会使人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受众的意志是一个选择和接受的过程,在如今鱼龙混杂的信息时代,受众需要有克服外界的干扰、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选择并接受客观真实的新闻信息。为了规范传播受众的伦理道德,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理解要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受众在解析新闻信息时,要怀有积极向上、健康正当的心态,正确理解新闻信息,这与受众的文化修养、道德观念是紧密相关的。第二,对新闻的解析要保持客观。受众是独立的个体,有自主选择权,且判断能力良莠不齐,所以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来解析新闻信息,这就要求受众不能任凭自身的经验歪曲、误读信息。第三,对受众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对受众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新闻传播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主要通过提高自身修养、组织社会教育来实现。

三、结论

第2篇:新闻传播导论范文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舆论;方便

伴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迅速崛起,并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伴随着网络新闻的出现,网络新闻舆论引导也成为各国政府的一项崭新而又重要的工作。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网络信息与新闻共享平台,它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1]。但是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十分必要,本文探讨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

1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特点

1.1网络传播的优点

一是信息量巨大。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克服传统版面限制的障碍,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接收到海量的信息有效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二是信息传播具有时效性。某事件发生后,新闻工作者只要把信息上传,人们登录网站就可立即了解新闻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三是网络结构的多样化。作为一种新型科学技术,网络传播新闻运用多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当前的信息传播更加生动,更好的吸引受众。

1.2网络传播的缺点

一是网络信息缺乏真实性。部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一己私利,将一些虚假信息到网上,不但损害了受众个人的利益,还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声誉。二是网络新闻重量轻质。当前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是多数信息空洞浮夸,缺少实质性的内容,受众无法获取有效信息。三是经常发生法律纠纷。当前我国关于网络新闻规范的法律还不健全,很多网络行为缺少罚款的约束。同时,不合理转载损害原创新闻传播者利益的的现象十分常见,还有个人信息的曝光。

2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网络新闻是舆论的引导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在传播途径上存在单向性,且新闻传播者的活动具有组织性和集体性,所以在舆论引导方面有较好的保证。但是网络新闻传播不同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其舆论引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通过网络新闻传播的途径,新闻传播方的地位变得主动,人们具有广泛的言论自由,他们积极在网上新闻和言论,并与其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并且这种交流采用的是匿名的形式,这使得很多人忽略社会责任,甚至肆意传播一些不良言论,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其次,在当前发达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新闻的虚假性得不到保障。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获得海量的网络新闻。但是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许多网络媒体为了一己私利而职业道德缺失,将道听途说的虚假言论在网上误导受众,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3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措施

3.1避免虚假新闻的产生。

网络新闻为一些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加强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首先要采取措施避免虚假新闻的产生。

3.1.1提高网络新闻传播者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当前网络新闻传播的主体是年轻人,他们相对缺少相关的专业培训,确保新闻真实性与可靠性的意识不够强。所以在日常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及责任心,为净化网络环境奠定基础。

3.1.2建立严格的网络新闻审稿制度

当前我国的网络新闻传播过程缺少严格的审稿制度,许多媒体为了争得发稿先机,对所获的的稿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就发表出来,这就为虚假网络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在实际新闻传播时要建立严格的审稿制度,记者、编辑充分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从源头行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

3.2用合理的评论方式引导舆论

3.2.1利用网络新闻评价实现现在潜在舆论的健康转化

所谓潜在舆论,是指在相当数量的受众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性意见,它决定了新闻受众的预存态度或立场。网络新闻作为一种广泛的传播途径,利用利用网络新闻评价实现现在潜在舆论的健康转化,能起到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网络新闻评价是一种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传播方式,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及时将某些良好的情绪转变为鲜明的间接,逐渐把人们的潜在舆论引向健康的发展方向,对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3.2.2利用网络新闻评论的平台形成舆论主流

网络新闻评论多数是个人见解和意见的表达,夹杂了个人的情绪,所以经常无法形成舆论共鸣。要合理利用网络新闻评论的平台,把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的媒体评论相结合,并形成对接和互动,使社会主流观念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宣扬。当然还要注意从人们感兴趣的内容和角度入手,保证舆论引导的可信性,这样才能形成舆论主流。

3.3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

受众媒介素养决定了其对新闻信息的鉴别能力只有掌握正确使用媒介知识和技巧,提高个人信息免疫力,才能抵制虚假信息的不利影响。在当前的网络时代里,人们不能一味追求个人的感官刺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自觉汲取有用的信息。

3.4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监控技术

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目前要抵制错误舆论和虚假信息,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在进行网络传播时,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有效预防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攻击等不良网络事件的发生,从而为网络信息的传播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4结语

网络新闻传播中加强舆论引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既要立新,又不能废旧。从现实的实践来看,一些传统的舆论引导还是有效的,既要务虚又要务实,既要有明确的对策,更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总之,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了,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两面性,采取相应的措施网络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新闻传播导论范文

关键词:微博;优势;新闻传播;意义;传统媒体

一、微博的定义及其发展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2006年3月,blogger.com的创始人EvanWilliams推出最早的微博Twitter。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首次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2010年,腾讯、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纷纷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从此,微博逐渐进入我国网友的视野,同时微博也彻底改变了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不仅成为了人们生活、娱乐、交际的一部分,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在新时期的全新改革。

二、微博的优势

(一)操作简单,使用门槛低

微博操作简单,对于用户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用户只需要下载并安装相应的手机App或用网页进入相应的界面,注册一个账号或使用手机号、微信号、QQ号等常用的社交账号完成注册和登录,就可以在微博上信息和接收信息了。对于新闻传播者来说,微博扩大了他们的受众范围,使他们的受众从传统的“看报一族”扩展到了新时代的“上网一族”。

(二)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

微博传播模式相当于“1-N-N”即为微博的转发功能,信息的接收者在接收信息、阅读信息之后可以对该信息进行转发,然后信息接收者的好友对该信息也有转发的可能性,理论上可以无限传播下去,这种模式可以瞬间让无数人同时获取信息。当一个吸引人们眼球或有价值的信息在微博上时,该信息便会像网一样撒开,不断扩大其影响范围。在2016年8月的“王宝强离婚事件”中,王宝强通过新浪微博个人账号离婚声明,自8月14日零时到8月17日下午14时,相关博文转发数高达67万+,评论数高达271万+。并且,该信息的传播还扩大到了各个社交网站,甚至成为了一段时间内人们进行人际传播的主要内容。

(三)增强了媒体和用户的互动,使用户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如今,受众不再只是被动接受媒体传播的资讯,而是主动性反馈意见。当一些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件发生时,专业新闻从业者包括所有微博用户都可以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在微博上发表或者转发即时信息,使身处于不同地方的微博用户对该事件有较强的现场感;微博用户还可以利用微博的评论功能与专业媒体从业者进行互动,对该事件进行及时的反馈,增强了微博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2017年5月14日,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仪式,央视新闻在新浪微博上48小时不间断直播,让微博用户对该事件产生较强的现场感,并且通过在评论区留言,增强了微博用户对国家大事的参与感。

三、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意义

(一)新闻信息的生产主体发生变化

微博的出现使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呈现多元化,即无论是专业机构还是业余用户都能够成为新闻信息的生产主体,并且这些新闻信息的主体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新闻信息生产者的职能呈现多元化,即新闻生产者不仅仅是把关人、信息的制作者,有时还要成为个人主页的主持人、推销员。

(二)创造了全新的媒介产业经营模式

虽然传统媒体具有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公信力,还有专业的团队,但微博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传播渠道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当传统媒体利用自身成熟采编团队这一核心资源,再借助微博平台进行传播和及时与受众进行互动,两者有效结合,实现了资源互补、取长补短。因此,微博促使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经营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比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新闻媒体都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官方账号。

(三)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垄断

微博赋予了用户更多的发言权,让每一个用户都有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现场记者,利用微博迅速、及时地进行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因此,传统媒体面临着微博用户带来的时效性压力,微博以用户数量大和分布广的优势与传统媒体抢占第一现场,打破传统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垄断,使传统媒体很难再隐瞒事实、歪曲真相。微博用户对传统媒体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传统媒体在微博用户的监督下更加严谨地对待新闻传播工作。2017年2月,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在报道时,错将重庆磁器口归属地说成成都,字幕也误把重庆磁器口打成了成都磁器口。这件事件在短时间内引发了众多微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次日,朱广权在节目中接受批评并道歉更正。

四、传统媒体应该如何运用微博

就目前而言,传统媒体应该充分认识到微博对于新闻传播的重要性,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灵活地利用微博这个新的新闻传播渠道,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位置,重新定位自己,立足于专业和真实,从而与业余的新闻生产者拉开差距,以慢制快,以真制假,以深制浅,以综合性胜过碎片化。由于微博拉近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并且增强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因此传统媒体应该更加重视受众对新闻传播的作用,当传统媒体能够以自身的“魅力”在微博上发展一大批固定的受众时,该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也会随之越来越大。在微博平台上的新闻信息将面临多次被受众转发的可能,所以传统媒体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传播的新闻信息负责,对自己的受众负责,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8-117.

第4篇:新闻传播导论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生产;新闻传播;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快速进入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对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以手机、电脑、平板电脑为三大终端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拥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以后,这给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冲击。本文将结合张家港电台在新媒体形势下媒体融合、升级的经验和做法,浅谈新媒体对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的影响。

1新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新媒体兴起之前,很多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都还是停留在“新闻生产就是一群训练有素的专业新闻工作者面向全社会生产、传播信息,或者说一个机构面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层面,认为新闻媒体、新闻生产机构都是具有垄断地位的,新闻是记者坐在办公室等、或者是记者到对口单位要来的。这种新闻生产方式,完全没有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生产的新闻内容大多很刻板,对民生的关注不够,这为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受众迅速流失埋下了伏笔。新媒体兴起之后,彻底打破了新闻生产的垄断格局,如前所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发送任何信息(包括新闻、言论)。比如,在很多重大的突发性事件中,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发出新闻的往往不是记者,而是事件的当事人、参与者或现场亲历者。再比如,有很多因各种原因而不为人知的事件、真相是被新媒体揭开的,而不是传统媒体。很多时候,电视台的记者都是通过微博、微信才知道哪儿发生了什么,然后再跟进。基于新媒体的兴起,本土民间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某些数据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官方媒体。很明显,新闻生产已经从少数社会精英的专业化行为变成了泛社会的全民行为,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面对这种局面,张家港电台的做法是在保证传统媒体运行的基础上拥抱新媒体。第一,果断成立新媒体事业部,在该部门设立新媒体新闻中心,对新闻记者进行新媒体应用技术及新闻业务能力培训,专门负责新媒体内容的生产与对接。第二,在新闻生产上,要求记者必须做到“一事两稿”,一稿用广播语言,一稿用新媒体语言。第三,新闻获取上,同时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粉丝爆料通道,节目中随时进行讨论,定时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第四,每周召开新媒体会议,对所生产、的新闻内容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正是基于这种新闻生产策略和对受众对新闻需求的把握,张家港广播的微信公众号在清博指数全国县级电台排行榜上一直位列前三,多次排名第一。

2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兴起之前,传统媒体对实际受众数量的把握是笼统的,媒介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只能起到参考作用,无法令人信服。所以,作为传统媒体,无法真正了解到自己的新闻传播效果。但是,传统媒体对自己的受众忠诚度、新闻传播效果还是比较自信的。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才真切感受到了受众流失的严重程度。以张家港电台为例,新媒体兴起之前,张家港电台的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主要基于三种形式: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和户外活动。在实际应用中,热线电话因为技术原因解决不了音质问题,所以,除了《政风行风》类节目接受听众的咨询外,其他节目基本上不采用这种互动方式,所以无法从热线电话接听数量来把握节目传播效果。短信平台的出现,是基于热线电话的不安全因素,但因为客户端收费操作不方便等原因,除了点歌类节目,其他节目的受众参与程度也不高。与前两者比较,线下活动是电台检验其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却也存在受众分散,目标受众定位不明显等不足之处。基于这种情况,受众基本处在互动厌倦的状态。此时,新媒体出现了,人人捧起了手机,而不是到点就打开收音机、电视机。随着微博、微信的盛行,这些一贯被动接收信息的受众,一下子变成了信息消费者和生产者,他们纷纷离传统媒体而去,一些网民甚至还开创了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聚合等于一身的平台。此时,传统媒体在新闻接收方面不得不把受众转变为用户,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1)受众从消费者变成了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2)信息接收方面也从统一转变为私人定制;(3)从受众反馈转变到用户体验。于是,新闻机构也从单一媒体开始向融合媒体转变。现以张家港电台在新闻传播方面的转变为例战略论述。第一,在部门设置方面,把原来的新闻部与新媒体事业部合并,成立全媒体新闻部。这个部门生产的新闻,表现形式要求图、文、音频、视频多样化,传播渠道要求多位一体,广播、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共同,必要时做到错时,互为补充。总之要求做到“全覆盖”。第二,对记者编辑进行新媒体技术培训,要求新闻部的记者、编辑是全能的:写、拍、编、播都是一个人完成,采、写、编、评样样都会。要求记者编辑学习、研究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实际案例来分析新媒体传播特点和规律,最重要的是要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以“开放、平等、互动、合作”精神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第三,把摄像机架进电台直播间,要求主持人化妆,衣着服饰按电视台主播的形象要求出境。节目全程通过调频、互联网、手机客户端进行音、视频同步直播,受众既能看到主持人和访谈嘉宾,还能与主持人、嘉宾直接进行实时互动。全媒体传播模式使原有的新闻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度转变,当然也对一线新闻记者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通过传统方法如会议、文件、线人等获取新闻线索的同时,要善于从网络、博客、微博等媒体和自媒体上获取新闻线索。同时,记者要逐步实现文字、图片、视频等的全媒体报道,使新闻一次生产,多次多媒体传播。采访之前,记者就要考虑用何种方式报道,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而在撰写文章时,也要考虑编辑的。第一段往往是最适合在微博等平台上的短消息,第一段加第二段是适合在网站上的报道,后面的文字则是开始介绍背景、经过,适合纸媒等需深度报道的媒体使用。

3关于新媒体对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的影响的思考

不可否认,新媒体的确具有较多优势,但事有利弊,任何事件有它好的一面,就必然会有另一面,网络媒体也同样存在许多不良问题,值得思考。比如,网络媒体把关不严,容易给虚假和不健康的信息传播提供可乘之机,并且容易成为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有些新闻工作人员在竞争中不择手段,违背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不惜失实甚至泄密等。再比如,网络媒体注重信息的传播,缺乏新闻语言的严谨性。由于网上信息传播快速、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往往会出现新闻质量下滑的现象,无论是文字措辞还是信息的准确度方面,都缺乏传统媒体的严谨性,数量提高了,质量却下下降了。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新闻记者应时刻保持质疑精神,思考态度,从现象中找到真相。“公民记者”一般都缺乏约束,他们传播消息的自由度高而规范度低,容易出现虚假信息;对“新闻事实”的过度挖掘容易导致当事人隐私信息泄露,发生“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事件。职业新闻记者需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秉持职业道德操守,深入调查研究,对信息进行专业考核取证,坚持真实、客观报道。新媒体形势下,新闻记者必须重新定位,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生存和发展。总之,不管新媒体如何发展,报道事实、追求真相、传播美好、揭露丑恶永远是新闻记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闻记者既要改变和适应,也要不变和坚守。首先,新闻职业道德不能变;其次,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不能变;最后,质疑精神不能变。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兴起尽管对传统的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对传统媒体功能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最终拓展了传统媒体未曾拓展的领域,导致注意力资源重新分配。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使传统媒体居安思危、不断前进,使其经营更有针对性,同时它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新媒体时代,各大媒体谁也取代不了谁,它们将会各显神通、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第5篇:新闻传播导论范文

关键词:新闻传媒;市场经济环境;管理分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新闻传媒工作进行管理,首先要明确新闻传媒工作管理的特点,需要在尊重传媒行业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同时要注意市场化管理对新闻传媒工作在资金、运行方面的全面监管,目前各大新闻传媒都在通过自己对新闻市场的理解和相应的资源运转从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支持,包括获得社会性投资以及商业化的管理运作团队等,但是,新闻传媒管理工作仍然是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战线,在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满足人民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方面展开,凸显其更大的价值。

1市场经济对新闻传媒管理的影响

1.1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管理的难度增大

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有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传媒与经济市场没有直接的联系,因而在管理层面也较为单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实施,生产者与消费者要靠市场机制进行连接,市场成为了配置资源的唯一方式,这意味着新闻媒体行业也要加入市场竞争,具有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属性,这对于长久以来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经营的新闻媒体行业而言具有很大的影响,其需要自负盈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完善的经营理念和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管理理念,这大大增加了新闻传媒管理的难度,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政策照顾,新闻传媒行业管理的内容变多、难度加大。

1.2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行业产业属性与管理任务相悖

众所周知,新闻媒体行业以传播新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受到市场竞争因素的影响,现代新闻媒体行业逐渐脱离了传统产业形态,加入商业化运行的行列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传统意识形态的冲突,在这一趋势下,新闻媒体行业需要建立更多的管理机构,进行诸如财务、成本、人力资源等内容的管理,而盈利的模式也使得一些新闻媒体人改变了以往的态度,将新闻媒体作为发财和牟利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新闻传媒管理的有效落实。

2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媒管理的对策

2.1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

传统的观念下,新闻传媒管理主要建基于对社会文化与文化传播功能方面的管理,突出其价值属性而非社会经济属性,因此管理工作较为单一,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新闻传媒行业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社会经济领域,因而管理理念需要进行全面革新。众所周知,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做到新闻传媒管理的现实发展,明确管理职能是极为重要的。要转变管理人员的陈旧观念,明确主人翁的职责和大局观,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头脑,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建立正确的多样化观念,新闻传媒管理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必须明确新时期新闻传媒管理的概念,时刻着眼于新闻传媒管理工作长远的发展规划,树立品牌化意识。正确认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管理舆论,规范对网络信息内容与敏感信息的甄别。同时,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要求新闻传媒管理的管理者紧跟中央脚步,积极传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树立政府形象,避免低俗的内容出现(比如广告和未经确认的信息的转发等)。理想的新闻传媒管理应该是积极响应民众呼声,以官方的态度解决问题,而不是推诿和避而不答,做到良好的包容度和问题解决能力,如此才能在公众心中保证政府的公信力,更进一步发挥新闻传媒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2选用合适的管理人员,注重服务功能

针对现今许多从事新闻传媒管理的人员没有专业基础知识或者知识不全面的问题可以做如下处理解决。新闻传媒管理部门需要对原有的内容运营管理人员进行资格考核,如果达不到标准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能力培训,在类似的培训中帮助其树立成熟的管理观念和形成科学的思维、熟练的方法。同时,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实习,内容运营管理人员应该要达到以战略发展的眼光看新闻传媒管理的层面。减少对新闻传媒管理狭义的理解。一言一行都要有现代新闻媒体的态度和角色定位,只有符合其角色定位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做到引导公众舆论、传播积极健康的新闻信息,以政务新闻的窗口——政务微博为例,其进行管理的方式体现在对本地生活的密切关注和与相关政策的研究、宣讲,始终做到联系党中央与普通群众的角色,不偏不倚的传扬党的相关决议和提法,同时分享具有现实意义的正能量句子或文章,使得民众的关注真正起到实效。另外,新闻传媒管理要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功能,积极响应民众的要求。

2.3加速媒体融合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新闻传媒管理工作随着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因而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由于其角色定位不同,因而在管理程序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新媒体与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相互有利、彼此依存的,可以说二者缺一不可,电视新闻媒体是国家和社会新闻资讯的集中平台,新媒体需要依赖电视媒体的资讯才可能实现其轻量化体验的要求,而电视新闻媒体也需要新媒体的广泛受众和良好的传播影响力来帮助其实现新时代下的良好发展。在如今互联网信息流量的冲击下,新闻传媒管理工作需要处理的信息容量不断扩大,诸如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等不同运行形式需要更好的建立立场融合、协调管理的管理方法。新闻传媒管理工作者深刻的了解电视新闻媒体自身的立场和舆论导向性,比如今日网络舆论一片哗然的“江歌案”,电视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就刊发言论“江歌案中的法律事件和道德事件”以及“都在骂刘鑫,但陈世峰呢?”鲜明的表达出了与网络新媒体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占据舆论导向的正确方面,杜绝一边倒的批评现象,中肯的表达出了当代电视新闻媒体在“正视听、明事理”方面的作用,而不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对舆论环境一味的附和或者打压。

2.4采取更为成熟稳健的发展路径

新闻传媒管理要想形成更加成熟稳健的发展就必须要实现去娱乐化这一步骤,前述已经提到过,娱乐化的运作方式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影响力方面都与新闻媒体的运作方式格格不入,作为社会的信息平台,新闻传媒管理的作用不只是促使新闻媒体真实的信息,同时也要达到良好的互动,而娱乐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化倾向,可以说是陷入了群众路线发展的盲区,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去娱乐化有助于实现新闻传媒管理更加成熟和稳健,首先要做到在内容上进行去娱乐化,作为政府及社会信息的官方平台,不转发、不评论与政务无关的社会事件,不参与娱乐事件的讨论,不加入任何有负面立场或者不良表述的内容运作之中,保证新闻传媒的事实属性和严肃性,在信息时要做好信息真实性的确认,同时与本地民生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应该作为的首选,而避免诸如追星或者其他与新闻传媒定位不符的内容出现。

3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新闻受众群体的逐步稳定,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获得长远发展,新闻媒体管理的作用将得到更大的重视。而与此同时,不仅新闻媒体行业自身要做好准备,积极明确和建立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和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同时具备优秀的管理体系,加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下管理方式的变革。从以上的分析可以预见,这将是新闻媒体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现代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良好互动的必由路径,将极大地促进新闻媒体的新闻传播能力,更加良好的服务人民和社会,实现良好的政治内生态,促进区域人文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永林.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的管理分析——评《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J].新闻爱好者,2017(8):103-104.

[2]王晓伟.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的管理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4(10):153-155.

[3]都薇.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的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27.

[4]刘艳娥.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传媒改革的制度安排与改革路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5]裘正义.传媒市场取向与中国新闻改革中观思路的若干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22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