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业培训总结范文

美业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美业培训总结

第1篇:美业培训总结范文

这则故事蕴涵的道理之中,有一点就是礼仪培训的重要性,戴维斯在那个瞬间表达的不仅仅是自尊和军队礼仪,更在无形中担任了一个培训师的角色。

什么是培训?为什么要培训?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管理训诫行为。它是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

既然培训如此重要,培训师的角色自然必不可少了。

培训师通常是培训讲师的简称,是通过示范、讲解、演练等手段达到学员或增进知识,或提高技能,或转变心态,或养成习惯的学有专长的人员。她与我们经常遇到的老师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是――教师通常面对的是成年或未涉世的学生,培训师通常面对的是已经涉世的成人。教师善于总结理论,培训师则善于把四海皆准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去。

笔者在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日益蓬勃的中国美容业与培训师之间的关系,培训师在中国美容业处于何种地位,他对一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会产生何种促进作用?我们依次来梳理和思考。

1

在百度搜索栏分别输入“培训师”或“美容培训师”,出现的结果是――

培训师 4,390,000篇,用时0.001秒;

美容培训师 470,000篇,用时0.005秒。

常识与关键词的传播,往往可以看出某种事物的影响力。可见美容培训已经风生水起,培训师正在美容业快速拓展舞台。

随着美容经济以每年15%的速度迅速增长,美容培训师在美容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种种现状逐渐浮出水面:相当一部分美容从业人员缺乏规范的统一培训;许多美容化妆品企业不重视培训,也没有相应的培训机构及缺乏培训师资队伍;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的美容手法;各连锁美容院内服务项目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

纵观成功美容企业,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培训机构。除了提供内训外,还对外提供培训服务。除了传播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间接取得传播利益外,还能直接取得相应的培训收入。其中中国的海尔大学、美国的惠普商学院等企业培训机构,都是通过将营销在内的知识对外共享,从而创造了营销利润。

在美容业说起美容培训,大家不由自主地会想起与美容服务相关的美容培训机构,感觉得这是在说哪个美容学校;提起培训师,大家就联想到美容导师或开展销会的讲师,前者未必是专业培训师,后者也避免不了业务推销员的嫌疑。

首先,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在广泛的意义上,培训师在美容企业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角色,而在美容行业却偶尔处于一种不尴不尬的位置。

一个合格的企业培训师,往往能够结合美容经济、技术发展和就业要求,开发针对该企业各工种的培训项目,以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对企业的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美容业发展初期,许多企业的培训师由创业者或部门经理兼任,培训师没有严格的定义;后来美容业开始引进大众性质的培训师,起到的激励作用远大于执行效应;此时不少小型企业开始邀请大型美容企业的知名培训师去布道,各品牌企业也将产品培训作为一项内容进行打包处理,对其商或加盟商的员工进行自家产品的培训和营销督导;如今,美容业的相关培训师多了起来,但却呈现出新的参差不齐状态。

据权威部门统计,全国现拥有专业培训师能力的职业培训师人数很少,而我国职业培训师的需求缺口达30万人以上。比较好的国际培训师每小时收费最高可达5万元。培训师已被列为紧缺人才,正悄然成为新兴的“金领”职业。

美容行业同样如此,只有重视培训的企业,才会让培训师走上前台。选择和引进什么样的培训师,怎样管理培训师,如何与培训师合作?是美容企业建立培训体系必须面对而且需要尽快探究的问题。

培训师是员工知识、技能、态度的提升者。主要有三大目标:帮助员工提升与其相关的知识技能水平,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其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传播企业所倡导的文化及价值观。对一个普通的美容院,培训可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价值;对于大型美容企业,培训则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效益。

一个优秀的企业培训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管理、经济等方面较高的专业知识。

二、对主讲的课程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特别是实际工作的任职资历。

三、具有专业培训经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组织教案等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在课程中充实新的理论和案例。

五、具有较强的课程实施能力,能调动课堂气氛,设计并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游戏等方法有效实施授课。

六、有从事咨询顾问等方面的工作经历,有条件接触大量的实务案例,从而开阔教学思路,确保课程的实用性。

具备以上条件并不能完全证明你就是一个卓越的培训师,培训师的策略是否与企业发展相吻合,契机是否恰到好处,也很重要。培训方法包含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案例研究法、模拟与游戏法等。培训毕竟不是忽悠术,培训课程设计一般要具备五个要点:

首先,培训师要有优良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其次,培训师要有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

第三,培训师要有丰富的案例。

第四,培训师要对课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讲师不是大师理论的复述者。

第五,培训师要用专业的授课技巧,来引导学员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不是独自演讲。

2

日本企业曾风行 “辅导员制”:新员工进来时,企业安排一个老员工当辅导员,一对一辅导。这个新员工如果有问题,辅导员要负50%的责任;这个新员工如果很出色,辅导员也有50%的功劳。老员工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很快就“克隆”到新员工的行为体系中。早在明治维新时代,日本为了赶上欧美步伐,曾大量雇用外籍讲师来发展日本经济、工业、制度和学问。

中国企业蒙牛的企业文化里有句名言:“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一时传播甚广。

尽管培训的优越性在传媒上的文字比比皆是,但在中国美容企业,培训的“快餐文化”和“风险意识”却屡屡存在,成为不少企业的瓶颈之一。

对培训不以为然的美容从业人士认为:企业不可能让某个员工呆一辈子,长期培训的成本太高;同时,员工不可能一辈子服务于某一企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若把培训当作福利,企业不一定会尽力做好,甚至不愿意做好,免得为他人做嫁衣,给竞争对手培养人才;而员工本人也不愿意认真地参加培训,没有投入就没有动力,反正不花钱,认真不认真都无所谓。这样一来,整个企业的培训就陷入了一个误区,钱是花了不少,事却没有做好。于是大家认为,培训师水平不行,或者纯属忽悠骗钱。

此外,部分美容企业即使投入培训,也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误区之一:培训是知识的增加,与行为、态度无关

误区之二:培训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素质,培训师是为学员服务的

误区之三:培训的目标就是育人,与企业文化没多大关联。

有人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二八原则”,总结美容企业培训的诸种生态――

80%的老板重视培训,但只有20%的老板对培训进行了预算和投入;

80%的部门主管认为培训是人资部的事,20%的部门主管认为培训是自己的职责;

80%的员工认为学习重要,但只有20%的员工是心悦诚服的参加每一次培训;

80%的人认为培训是无用的,20%的人认为培训是万能的。

80%的内部讲师经过专业训练,但只有20%的讲师是胜任的;

80%的内部讲师是被逼的;20%的内部讲师是自愿的;

80%的内部讲师是应付的,20%的讲师是尽心尽力的;

80%的企业讲师讲课是免费的,20%的企业对讲师给了课时费;

80%的内部讲师认为是为别人做嫁衣,20%的内部讲师认为是提升自己。

……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发现,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作为资本和财富转换形态的人的知识和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但是它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形成,组织培训就是这种投资中重要的一种形式。

由舒尔茨的理论可以得到一条实用的真理,那就是:如果把培训当作一种投资,如何让投资收支平衡,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藏。如果一个美容机构的老板或管理者认识到这一点,在内部打造和从外部引进合理的培训师,必将对其企业的发展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这种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但一定是一个高明的经营者所能预见的现实。

3

10年前有一部电影叫《女人的天空》,讲的是培训空姐的故事,多名性格、经历各异的女空乘人员,在岗位培训中与管理严格著称的考官产生诸多令人发噱的误会和矛盾。从中,她们也各自领悟到自身的不足,增加了才干,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美容企业的某段培训进程和上面的电影情节极其相似。从理性上讲,培训师是一位优秀的企业教练,一位特别的导师,一位知心的咨询师,一位知情的顾问,一位精准的评估师;从感性角度讲,培训师是一位左右逢源的主持人,一位演戏入戏的演员,一位统筹策划的导演。

一般而言,美容企业培训方法分为――

微笑式培训(Smile Training)以人为中心,通过各种特殊事件,用富有激情的演讲以及对参与者进行表扬,让参训者感觉培训过程非常有趣。

上手培训(Hands-On Training)新手首先对自己以后需要执行的工作进行观察,然后通过长时间与经验丰富的师傅或同事一起工作,达到消化、吸收和掌握各种技能的目的。

工具式培训(Instrument Training)通过标准化的评价工具,获得与自己技能有关的知识和信息。

以学习目标为基础的培训(Objective--Based Instuction)包括结构化的、指导性的培训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为了更好地执行某一工作,任职者必须学习哪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企业内训:请培训师给员工进行系列的培训。

公开课程:企业可以派送相关岗位的人员去学习相关的短期课程,既可以节省企业的培训成本,又能够让受训者接受更好的培训。

专业培训班:类似的就有人力资源MBA班、总监班,这些高端的长期性培训班,有一套成体系的专业知识,因其利用业余时间开课,更好地方便了在职者充电。

在企业具体流程和发展阶段里,时间性强的阶段培训又分为很多类别,笔者仅从其中甄选出常见的几种予以梳理:

新人培训:企业招聘新人后是培训课题的确立时机,每批招聘的新人结构均不相同,培训师要从每批新人的知识结构、原从业背景、阅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确定培训计划。

新品上市培训:企业各类新品在上市之初多被赋予一定的战略地位,是企业年度产品策略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以新品为培训课题的确立契机,应考虑到新品在公司产品线中的战略地位、各品牌的同类型号、市场的接受程度、各品牌的推广重点及新品上市可能面临到的阻碍等进行分析,结合企业、市场内外因素进行新品深度培训,以形成统一的宣传口径及新品推广的共识。

新概念培训:各品牌的宣传在终端体现在概念炒作上,当企业及竞品推广出新的概念时,深入剖析各品牌的推广概念有助于服务人员和营销人员形成共识,提升终端的市场竞争力。

促销活动培训:为了确保促销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必须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应涵盖当时的市场环境、竞品动向、主次战场的划分、企业促销的意图、促销手段、应急方案、目标任务及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培训形成最有效的终端资源整合,为促销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突发事件等危机培训:企业在进行服务或销售时,难免会遇上各种突发事件,如媒体对企业的负面报道、竞品的反季节促销、竞品在终端突然发难等等,面对此类突发事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专题培训,稳定员工的工作信心。培训师在培训时应强化信息的沟通与到达,努力使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朝最小化发展,有时突发事件的合理应对,反而会促使团队精神的空前集聚和企业智慧的最大释放。

新制度执行的培训:企业新制度的出台一般都有一定的背景,为了确保新制度的执行,应在执行前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让每个人理解制度的每一个细节及目的,达成共识,放弃抵抗情绪,自觉自愿地遵守新制度。

综上所述,培训师不仅要具备出色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企业发展的使命感。除了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服务和营销技能外,还应承担信息沟通、达成团队共识、形成团队竞争合力的重要使命。

第2篇:美业培训总结范文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第3篇:美业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培训 美国企业 培训理念 培训投入 培训方法 培训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要使自己的员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人力资源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这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美国企业从很早就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坚信人力资本才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

一、中美企业对培训理念认识及培训投入的差异

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决定了他们对培训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愿意将多大资源投入到具体的培训中去。国内很多企业的决策者对培训工作漠不关心,他们对员工的培训大多持有一些错误的观念,例如:培训无用论或培训浪费论等。很多企业把培训作为一项成本,而不是一种投资,认为培训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认为现在高校每年毕业生都很多,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完全可以到市场招聘,投资培训实属不必要的浪费。而美国企业则把培训作为一项投入而非成本,把员工培训看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投资。因此,美国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也较比我国有很大差别。从1991年以后的十年里,美国企业用于职工培训的投资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到02年已占到全美教育投资的一半。1982至2001年的20年间,企业培训方面的支出从29.5亿上升至193.0亿,增长了555%。2007年美国培训市场的投入已达到585亿美元。虽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企业培训市场已从2007年的585亿美元萎缩至2008年的562亿美元,但是从大体的趋势上看,仍然呈现出上涨的状态。而对单个企业而言,公司一般拿出其销售收入的1% -5%或工资总额的8%-10%用于培训工作,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和领导发展的费用高达10亿美元。而在我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处于很低的水平。据08年的一项统计报告表明,培训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却有48.2%。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对员工培训仍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中美企业培训内容的差异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的企业培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企业对员工培训的内容仍然比较狭窄并且缺乏一定的实用性。许多企业习惯于将培训理解为传授从事工作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因此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就更重技能教育轻视文化认同。培训内容的狭窄一方面反映企业对素质培训还缺乏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企业培训管理者的课程设计能力较差。另外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培训内容也缺乏一定的实用性。比如近些年电子商务在市场上很流行,许多企业便开始举办电子商务学习班,而类似于这种培训并不适合每个类型的企业,也不能适合企业里的大多数员工。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的另一特征就是追求表面形式,许多企业界人士为能拿到mab进修证,不惜花费很高的费用,然而这到底对企业有多大意义却很少有人问津。

而相比较而言,美国企业培训的内容则比较广泛,涵盖的领域较多,从新员工的适应性培训到员工健康计划几乎无所不包,不仅教授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还注重员工个人发展,如:福利、就业适应问题等等。从总体上来说,美国员工的培训内容由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美国企业对员工素质培训非常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如注重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观、企业理念、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较高的追求目标。美国戴尔公司的培训内容涉及企业文化定位、技术技能、领导艺术及挖掘员工潜能等各方面的课程,而ibm的基层经理在走上新岗位的第一年则要接受80小时的课堂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的历史信念、政策、习惯做法以及如何对员工进行激励、赞扬、劝告等基本管理技能;部门经理还要接受有效沟通、人员管理、经营思想、战略计划等方面的培训。而国内企业则主要停留在员工的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阶段,对企业第三层次的素质培训仍处于初始阶段。另外,美国大多数企业的培训内容都能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而并不是盲目的选择不实用、不适合的培训内容。

三、中美企业员工培训方式差异

现代培训方法虽多,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非全部适合企业培训之用,而且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环境和不同的培训资源都决定了培训方法的应用。培训销售人员仅仅靠书本上的理论讲授无法达到提高销售技能的目的,培训生产作业人员仅仅靠课堂讲授,培训出来的学员也难以胜任具体工作。我国企业培训手法上还比较落后和单一,大部分企业还是以讲课为主,偶尔进行讨论,但是对于多感官的学习,多重的运用方式还是相当不足的。培训方式仍然是属于静态,单向教学,以听为主。究其原因是培训组织者缺乏对培训的专业知识、对培训的内容也知之甚少,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培训方式的单一也导致了员工对于企业培训的被动状态,大多数员工都表示不参与公司提供培训除了内容不合适之外更重要的是觉得培训方法很无聊,没有创新。

而在美国,培训方式虽仍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但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和计算机化的培训形式却在逐渐增加。美国企业迎接信息时代对计算机技能培训的现状调查显示,37%的美国企业提供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培训使用课堂教学方式占了74%,其它的模式有完全计算机化、远程教育等。另外,根据成年人学习的特点,美国企业常用的培训手段有录像教学、案例研究、光盘多媒体教学、课堂指导、商业游戏、亲身体验、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自学、公开的讨论会、角色扮演、录像、虚拟现实的活动。

四、中美企业培训效果评价差异

美国企业非常重视对培训效能的评价。尽管美国企业相互之间对培训绩效的评估方式、评估指标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着眼点均落在了知识能力、技术水平、员工工作行为的改变以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等方面。为提高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美国企业常常把培训的结果与员工的报酬、职务晋升、职业生涯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国内企业则往往忽视对培训的考核,更轻视对培训结果的有效应用,对培训成绩优秀者的奖励力度亦不够,培训结果应用于员工职业发展的规划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也是导致国内企业员工消极面对培训的原因。

五、总结

美国一直走在培训市场的前列。美国企业员工培训一直可谓世界企业员工培训方面的典范,尤其在近二十年内,伴随着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我国企业培训工作也随之不断完善,然而,从以上与美国企业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的方方面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起步较晚,科技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则是对培训认识上的偏差。过去50年中,我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甚至军事领域都迅速腾飞,成为世界的领头羊,然而在这种优势环境下,我国企业员工的培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问题就在于管理者和员工对于培训认识的偏差从而导致对培训的不重视。因此我国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首先应从认识理念的调整开始,注重对企业员工文化素质及文化认同的培养,之后再配合相应的培训内容,运用新科技、新手段,才能将我国企业培训工作推入另一个高度,真正发挥人力资本对企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于长洲,中美企业培训比较及启示,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2】杨运东,殷建平,西方企业的员工培训及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第3期

第4篇:美业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 健美操专项课程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24-02

健美操专项课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对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现状进行研究, 有助于健美操专项课程持续、稳定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训练专业10、11、12级健美操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健美操论文和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沈阳体育学院训练专业10、11、12级健美操专项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4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有关专家和任课教师,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材料。

2.结果与分析

2.1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基本情况

2.1.1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担任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人,讲师2人,职称结构合理,3名教师均为硕士学位。3名教师中只有一人教龄在5年以下,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上好课程的重要保障。

2.1.2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履行职责的行为等基本素质;系统地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健美操运动训练与教学、成套创编、竞赛组织、裁判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探究心理,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1.3 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

由表2可以看出,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总学时为720学时,理论部分74学时,占总学时的10.3%,包含了基本理论、教学、训练和裁判等。技术部分438学时,占总学时的60.8%,有体能、规定动作以及流行课程,授课内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实践教学180学时占总学时的25%,包含了准备部分实习、组织训练和创编表演,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2.2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分析

2.2.1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理论教学分析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大纲规定了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美操运动概述、基本动作、健美操创编、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方法等,教学形式:①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②理论与技术相结合进行讲解。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对科学锻炼方法、运动处方制定等内。

2.2.2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技术教学分析

技术部分是健美操专项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健美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学时比例的分配都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保证学生能够较好掌握所学动作。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技术部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竞技健美操,占总学时的24%,而通过实际调查得知,学生对于竞技健美操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自身能力限制了竞技健美操的学习。排在第二位的是流行课程,主要包括:街舞、踏板操等内容。

2.2.3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实践教学分析

由表4可知,在实践教学部分准备部分实习占总学时的9%,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基本动作掌握情况,口令、手势的运用情况,带操能力。排在第二位的是授课实习,主要锻炼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能力。排在第三位的分别是组织训练和创编表演,分别占总学时的3%。

2.3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调查

2.3.1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查

通过调查,目前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阶段,教学分为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四个阶段,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培养了学生掌握的动作的能力,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2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评价方法调查

由表5可以看出,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评价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中,技术和理论成绩占了70%,而学生的实践能力评定仅占了20%,这也正反应了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矛盾,社会需要应用型复合人才,而学校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目前共有3名教师承担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3.1.2 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选择与时数分配基本合理

3.1.3 学生基础较弱,但学习动机明确

3.2 建议

第5篇:美业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地方产业; 农民工培训; 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 F3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91-0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的一号文件再次指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因此开展地方特色产业培训与农民增收致富有着密切联系。

一、黎平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黎平县位于贵州东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总人口有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万人,农村劳动力27万余人。是中国侗族人口聚集最多的山区农业县,也是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区。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深厚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激励后人的黎平会议精神,加上县委县政府在决策上高瞻远瞩,目前农业上已建成油茶、茶叶、优质米、香糯米、蔬菜等几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2009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0.27亿元,农民纯收入2598元。其中已建有茶叶基地8.6万亩,所产茶叶在历年的全国评比中多次荣获殊荣,2010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黎平县侗乡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侗乡福牌“毛尖”茶参评茶样,在“中国名茶”评选活动中再获金奖。油茶基地在现有面积的基础上正不断扩大(计划到2025年可发展到80万亩)。作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区的黎平,乡村文化旅游服务及相关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2009年共接待游客93.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905万元。然而在本县日益发展的现代型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中,对劳动者观念的转变、劳动技能的提高也随之而来,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在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市场需求上下功夫。为该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真正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实效。

二、黎平特色产业发展有待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一)“两茶”产业的发展需要更新技术、壮大队伍。“两茶”是黎平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据初步测算,四大优势茶叶产业的建设,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50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将拉动交通、运输、包装、饮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保持和促进四大优势产业带的农村稳定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分季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更新知识,扩大农民技术队伍,培养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骨干队伍,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农民队伍,带动广大农民致富。

(二)乡村旅游服务需要人与自然协调。作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景区的黎平,在现代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依然保存着深厚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素有“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之美称。在“走旅游兴县”战略的推动下,旅游服务及相关产业取得了蓬勃发展,游客络绎不绝,经济效益也逐步凸显。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旅游业的发展应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基础,优美的生态环境与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应该是一脉相承,要让旅游者感受到的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三)县域工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2010年黎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黎平工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积极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改造升级。目前黎平有大型木业有限公司、工艺品有限公司、侗乡米业、洪州高纯硅冶工业等地方产业,该县工业企业改造升级对劳动者技能的提高也作出新的要求、高的标准。

三、对培训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创业典范。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民工培训战略以来,在各行业中涌现出许多技能型和创业型的典范。各级党委、政府和培训机构要以培训为契机,大力宣传参加培训的意义,并邀请乡土人才、创业典范讲授亲身经历、经验,以此调动参训人员学习积极性,激发创业斗志,促使一批素质高、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职业农民和专业农场主群体产生。

(二)把握培训季节、破解招生难题。由于农民工培训具有其特殊性,培训对象大多为有培训转移愿望的成年劳动力。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同时让学员们在学习期间不耽误生产、生活,培训机构应把握培训季节,破解招生难题:一是抓住初、高中毕业时机进行培训,让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接受惠农政策的熏陶,掌握一技之长,为其就业、创业增强信心,指引方向。二是利用农时关键环节进行培训,这个时候可以普及更多的新技术,解决当前生产突出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三是把握农民工返乡过春节的机遇进行培训,让他们把学习技能的必要性灌输给本土农民,同时也可以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三)结合县域产业、科学设计课程。随着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动力也在不断增强。培训机构应结合地方的产业,合理设计课程。应立足地方产业和农村实际,围绕农村需要和农民需求,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如结合黎平县特色产业的需要,可以举办茶叶加工、木材加工、侗族刺绣、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侗乡特色食品、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培训,让农民工尽快掌握技能,为地方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结合地方产业培训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高产业意识。虽然农民工培训时间较短暂,但这种久违了的教师与农民工面对面、推心置腹的交流,可以转变农民保守、滞后的观念,提高产业意识,为农民朋友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二)就地就近转移、构建和谐社会。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培养大量实用人才。这就保障了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转移,解决了“留守”问题带来的家庭烦恼、社会隐患,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小康。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其文化科技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增加其收入,深受农民欢迎。培训机构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灵活运用并不断创新适合本地的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助推农村经济增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宣传党的政策、巩固执政之基。国家对“三农”工作可以说是日益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惠及农业农村的政策。培训机构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在宣传了党的惠农惠民政策,让党的“阳光”撒向民间,“雨露”滋润心田。使老百姓更加坚定信心,为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不息。

总之,农民工培训是一项惠农惠民工程,任重而道远。各培训机构应本着“既要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也要让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更加幸福”的原则,立足农村、农民实际,结合地方产业进行培训,转变农民观念,提高产业意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第6篇:美业培训总结范文

一、企业发展需要抓职业经理人培训

小蓝鲸美食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小蓝鲸”)现有18家连锁店,分别设在全国4个省、市、自治区,总资产1.65亿元,员工有4500人(其中包括吸收的1360名下岗职工、7名下岗劳模、5名下岗军嫂),连续三年营业额位居湖北省第一(其中2002年营业额193亿元,税金1098万元)。

小蓝鲸的企业发展理念是:“举健康旗、打品牌战、走连锁路、炒特色菜”。“举健康旗”,即采用电脑配餐,建立环保蔬菜基地,让顾客在小蓝鲸进餐吃出健康来;“打品牌战”,即在著名专家的指导下,于1997年将企业名称由“小南京”改为“小蓝鲸”,并注册,现已是湖北省著名商标,无形资产超过5000万元;“走连锁路”,即确立了直营、托管和特许三种发展模式,现有8家连锁店,10家加盟店,引导员工把餐饮业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炒特色菜”,即明确菜肴特点应是健康、美味、环保、时尚,现在正尝试差异化连锁模式,用特色赢得顾客,致胜市场。

近年来,小蓝鲸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其中部级的有“全国十佳连锁酒家”、“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华餐饮名店”、“全国餐饮百强企业”等10余项,省市级的有“湖北餐饮新字号名店”、“湖北省著名商标”、“武汉突出贡献企业”、“武汉明星企业”等8项。

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餐饮企业迫切需要各类餐饮人才,尤其需要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热爱本职工作的餐饮职业经理人。小蓝鲸现有的经营管理人员,有相当部分人要么有能力没理论,要么有理论没能力,要么有能力有理论但没有意愿。去年,全国有400家企业要求加盟小蓝鲸体系,按每家40万元的加盟费,可增加1.6亿元的收入,但小蓝鲸放弃了这些加盟企业,为什么呢?因为缺少人才。所以,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如果没有培训支持,如果不建立学习型团队,就很难再扩大,甚至会有垮掉的危险。武汉餐饮业位居全国四强之一,餐饮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但一直以来,武汉餐饮经理人主要是到北京、上海等地参加“餐饮职业经理人”培训,这种态势制约了武汉和湖北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武汉和湖北餐饮业急需建立自己的职业经理人孵化基地。

2002年8月,经小蓝鲸聘请的顾问、武汉大学专家余杭教授推荐,小蓝鲸与国家经贸委武汉经理学院取得联系。近几年,武汉经理学院在以书记、院长叶远胜教授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人才创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环境美校”的三句话办学理念,“成教、普教、培训、中外合作办学”的四种办学形式和“与国内名牌大学合作的本科教育,与专科学校合作的专科教育,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各界沟通的函授教育,与海外大学联手的品牌教育”的五种办学方式,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使学院的软硬件建设、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得到超常发展。如果有着雄厚经济实力的小蓝鲸与有着雄厚教学实力的武汉经理学院合作,一定能在武汉创办全国最好的餐饮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孵化”出能够面对21世纪市场竞争的优秀餐饮职业经理人。经过双方反复、认真地商谈切磋,终于于2002年10月底对联合办学达成一致意见,国家经贸委武汉经理学院小蓝鲸分院正式成立。

二、企业抓职业经理人培训应注重特色

企业抓职业经理人培训的教学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学,应该具有自身的特色。小蓝鲸分院按照武汉经理学院“特色强校”、“精品教学”的理念,针对市场的需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三点三性”的职业经理人教学方针。“三点”即瞄准行业的热点,制造经营的亮点,解决工作的难点;“三性”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行业特点的针对性,学以致用的操作性。采取请专家和行家编写“活页”教材的方式,组织学员系统的学习了餐饮战略管理、餐饮市场营销、餐饮企业文化、餐饮财务管理、餐饮人力资源管理、餐饮服务心理、餐饮创新管理、餐饮营运管理、餐饮英语、中国饮食文化等12门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构成了餐饮管理的基本框架。此次培训,最大的特色是将众多餐饮管理知识进行了整合,并融入了小蓝鲸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针对性强,内容丰富。

此次培训在师资上,除聘请武汉地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专家、教授外,公司的主要领导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都上讲台授课,组成了强大而且颇具实践特色的师资阵容。这些老师在授课时,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因人因课的运用了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电化教学法,并在学习管理上注重调节学员情绪,注重后勤服务,注重跟踪反馈,有效地提高了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企业抓职业经理人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此次小蓝鲸分院的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由于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特色突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员们普遍反映,这次培训,既有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实际案例的探讨,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学到了许多管用的知识,确实是受益匪浅。

第7篇:美业培训总结范文

今年,红河州启动了“美丽家园”建设行动,通过一系列改造工程,把更多的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到城乡居民身上,以改善居住条件和美化生活环境为根本,让家园更美丽,让群众生活更舒适。

弥勒市总工会围绕党政所谋,职工所需,工会所能,实施了帮扶救助、职工维权、素质提升等行动,为“美丽家园”的建设添砖加瓦。

帮扶遍城乡

弥勒市巡检司镇拉里黑村委会三家村小组是市总工会的挂钩联系点,从挂钩联系开始,工会领导即带人到三家村进行摸底调查,选定了20户困难户和工会、俱乐部职工结为帮扶对子,发动机关干部积极捐款,为困难户送去了20床盖被和6000元生产帮扶金。

2012年,市总工会协调到经费2万元,用于三家村进村道路改扩建工程。原有的进村道路较为狭窄,路面高低不平,弯道较多,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群众增收致富。改扩建工程对原有道路改进改直,狭窄路段进行加宽,有效改善了路面状况。目前,这条进村公路已投入使用,为三家村“美丽家园”的建设插上了翅膀。

市总工会健全完善的困难帮扶援助体系,已覆盖到弥勒的城镇和乡村。

弥勒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毕晓红曾在乡镇担任过镇长和书记,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对群众深有感情,她曾总结说:“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有三心,一是心态上的阳光心,二是对工作的火热心,三是对老百姓的柔情心。”

“三心”的温暖不仅带给了农村群众,更带给了企业职工。

2013年7月30日,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郭连德提着大米和食用油,来到全国劳模刘筱发遗属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刘筱发是江边林业局老一辈职工的先进典型,1959年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大会”。7月26日,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郭连德为刘老的遗属送上慰问金,并表示刘老为江边林业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新一代林业人,希望家属保重身体,安享晚年。

9月30日,市总对已建档的21名癌症患者和8名患尿毒症职工进行国庆前的走访慰问,他们来到东风农场管理局的陈君、虹溪中心学校龙潭小学的郭宝秀等职工家中,进行了“全覆盖、无遗漏”的专项走访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10 . 3万元。

2013年9月前夕,正是各路莘莘学子奔向校园的时候,弥勒市荣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李家红是幸运的,她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本科,并且成为工会“金秋助学”的资助对象,领到了5000元助学金。今年,弥勒市总工会共资助了52名困难职工子女,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像李家红的孩子一样领取5000元的有9人,其他43人各领到3000元,补助金额和受助人数都创下历年新高。

拖白煤业公司的困难职工子女刘某则是另一位幸运者,市总女工委员会响应市妇联倡议的“春蕾爱心桥”活动,与煤业公司困难职工结成助学对子,为在弥阳中学就读的刘某提供助学金1200元;市总工会还积极向州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申报,争取到8名州级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职工生活困难户名额,已有5人成功结对。

市总工会还开展了“阳光就业”援助行动,工会干部来到红河学院,核实了当年即将毕业的10名弥勒就读学生情况,并推荐4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参加州援助中心组织的公务员笔试面试培训。如果他们能够通过笔试和面试进入公务员岗位,基本就能让各自的家庭脱贫。

2012年,弥勒市总工会连续5年获红河州总工会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并在当年云南省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云南省工会工作优秀县(市、区)”称号。

从下岗工人到创业导师

市总工会建立健全了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工作的长效服务机制,及时做好贷后跟踪走访和服务工作,做到创业人员100%还款。其间,涌现出了杨向东这样的创业典型。

“购物到福瑞,方便又实惠”,这是弥勒市民家喻户晓的一句广告词。福瑞超市在弥勒共有10个分店,遍布市区主要街道和小区。超市里品种齐全,价格实惠,是当地响当当的零售品牌。

它的创始人,就是杨向东。

1988年,杨向东进入弥勒百货公司工作,先后干过仓管员、营业员,1999年企业改制,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杨向东把家里的房子作为抵押,贷款15万元,跑到香港、澳门、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考察现代商业零售模式,在昆明考察了柏联广场和沃尔玛,并写出了2万多字的考察报告。

1999年,他与朋友合伙承包了弥勒喷泉百货公司,并在弥勒创办了第一家超市——兴全盛超市,生意兴隆人山人海,在弥勒轰动一时。

从那时开始,杨向东经营超市的原则从未改变,那就是诚实守信,物美价廉。直到今天,大到高端的礼品盒要检查标识是否齐全,小到生鲜柜一棵蔬菜同样要查看是否新鲜。

其间的2011年,杨向东得到来自市总工会“贷免扶补”的创业帮扶资金支持,让企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从2003年独资开了第一家福瑞超市起,10年时间发展壮大到10家分店,营业面积达到6400平方米,年销售额突破2400万元。尽管功成名就,但杨向东对下岗工人特别有感情,并在超市里优先招聘和录用,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66人,特别为11名下岗工人和3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尤其让人铭记的是,致富后的杨向东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不断回报社会。从1999年至今,他共扶持了15名贫困学生完成初、高中学业,现在,一人考取西南师范学校,一人考取沈阳化工学院。他正积极筹划设立“福瑞助学基金”,用于资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多年来,杨向东捐赠给母校、山区贫困学校、抗旱救灾等资金10多万元。一名贫困生动情地说:“要是没有杨叔叔支持,我是无法完成学业的,我将来进入社会后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为“美丽家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013年5月,市总工会和市人社局及时成立了“一活动一工程”领导机构,制定了《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一活动一工程”。随后,相关活动陆续展开。

第8篇:美业培训总结范文

1月初,六名南方航空集团(下称南航)的飞行员连续数日在南航广州总部大楼前静坐,要求南航批准他们辞职的要求。四个多月前,他们以工作超过负荷为由提出辞职,但未获批准。

这是持续数年的飞行员危机的又一次爆发。

2006年6月,东方航空公司(下称东航)的七名飞行员申请离职未果,曾在东航上海总部大楼前绝食抗议,引起舆论大哗。

2007年5月,东航云南分公司飞行员郑志宏因辞职遭单位索赔1275万元。经劳动仲裁,最后判赔70万元。

自2005年以来,类似的劳资纠纷在东航、国航、南航等三大航空集团和各地方航空公司屡屡发生,劳资矛盾不断激化,甚至发生了种种过激行为。蓝鹏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起淮估计,现在全国已经辞职但没有走成的,至少有200名。“这些人都不能正常飞行,还有回老家种菜的。”这使得本已供不应求的飞行员市场更显捉襟见肘。民航总局为此几度出台政策和规定,但效果有限。

究其根源,一方面是中国民航市场近年来迅速膨胀,另一方面是飞行员培训市场因体制痼疾而无法及时满足,导致飞行员缺口愈来愈大。

从2000年以来,中国民航市场的客货运量分别以年均16.1%和13.6%以上的增幅猛涨,特别是2004年,客货运增长高达38.4%和26.3%,甚至有飞机因飞行员不足而不得不在停机坪“晒太阳”。

危机还在继续扩大。按照民航总局“十一五”计划,全行业将净增725架飞机,五年间需要补充9100名飞行员。为此,民航总局要求国内在此期间,每年至少培养2000名飞行员。但业内认为,以中国现有的飞行员培训能力,缺口达3000名以上。

北京泛美国际航空学校(下称泛美航校)遭重罚,是这一系列危机中最新的一起事件。1月11日,新任民航总局代局长、党委书记李家祥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批评泛美航校在培养飞行学员飞行训练中造假、伪造飞行经历。据民航总局披露,泛美航校伪造了85名学员的培训飞行时间,并安排其毕业。民航总局已勒令这85人全部回校补课,补足飞行小时。

在市场人士看来,泛美航校的问题固然源于航校违规操作,而归根到底,反映出的仍是飞行员市场短缺的痼疾,以及背后的种种体制之结缠绕多年,至今无解。

“泛美事件”背后

据《财经》记者了解,民航总局要求泛美航校从2008年1月1日到11日停训整顿,并要求重整教学大纲,不合格人员全部下岗。目前泛美已经在整改后恢复训练。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泛美的问题“只是小问题”,在其他航校也多少存在,怎么解决飞行员短缺,才是大问题。

泛美航校是国内首家运营的民营航空训练学校,成立于2003年11月,注册资本7770万元,股东为四名自然人。学校有石家庄、包头和邯郸三个飞行基地,目前拥有49架飞机。学校号称全面借鉴欧美培训大纲和教学、运营体系,全程采用英语教学,并为此招募大量外教,高峰时达60余名。

按规定,学员在泛美航校经过14个月的培训周期,完成六个执照的考试以及252小时的飞行小时数(若为航空公司的学员,则完成232小时,其余20小时可在公司培训),即可毕业;培训费在55万元到58万元之间。2004年9月1日,泛美航校正式开学,第一期学员是由海航和东航分别委托培养的32名飞行学员。

此后,各期招生迅速推进,招收人数较第一期翻倍,各为60人。至2007年10月,最新入学的第十期学员开始学习。绝大多数学员为航空公司付费委托培养,包括南航、海航、吉祥等逾十家航空公司。

然而,学校承诺的14个月培训期,从第一期开始就未能兑现。2007年4月17日,第一期学员终于在学校石家庄飞行训练基地举行毕业典礼,并交付雇主航空公司。此时,距离他们入学已有两年半的时间。“等待”二字是泛美学员在学校培训期间最频繁听到的词语。

一位学员不满于课程的拖延和对飞行机会的漫长等待,在网上发帖说:“看着自习室窗外,停机坪上一动不动的DA40和DA42,心里又恨又爱。”据这篇网文称,学员在两个月内只轮到两三次飞行的情况时有发生,逾期不能毕业更是常态。

文中还抱怨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混乱,学员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学员对学校所推崇的外教教学亦时有微词,认为外教“十分散漫,由于个人原因,经常无端调整课程时间,延长课程总跨度”。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泛美航校的一位在校学员指着这篇文章称,“这是我们的心声。”

即使是被学员批评的外教,亦有人对学校颇多抱怨,称由于空域管制、天气状况和固定航班等限制,使他们无法投入良好的状态。学校也陷入不停地招外教,又不停地流失教员的恶性循环之中。

对于各方指责,泛美航校的高层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力陈在中国办一家民营航空学校的诸多困境。据这位高层透露,学校使用的小飞机需要缴纳21%的进口税,高于大飞机的成本;由于训练起落频繁,飞机起降费用高昂;此外,还有来自航油供给方面的成本压力。在政策方面,航校在选择基地、飞行保障、空管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满足民航法规的要求。

事实上,这位高层没有明言的是,最大的困难来自空军对飞行空域的限制。“申请航线需要空军的允许。如果航校的航线是空军的主要训练航线,肯定会受到限制。空军一飞,航校就不能飞。每一次飞行都要报空军批,包括飞行航线和高度。如果空军有什么活动,航校的航线必须马上取消。”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据悉,空军对石家庄地区空域管得特别严,大部分地方都不让飞,泛美主训基地已搬至包头。

由于决定权高度集中,且信息不透明,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为了获取必要的飞行时间,各航校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灰色成本”。此外,天气因素也会导致很多适航机会失去。以泛美航校为例,航校位于石家庄、包头和邯郸的基地,经常出现恶劣天气或空气污染,减少了很多飞行时间。

中国在国内培训飞行员的机构,目前有隶属民航总局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营的北京泛美国际航空学校和深航投资组建、2007年9月19日挂牌的深圳鲲鹏国际飞行学校,以及中美合资的青岛九天-斯巴腾国际飞行培训学院有限公司等。其他诸如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是与航空公司合办培训中心,在国内上理论课,去国外进行飞行训练。另外,也有航空公司与国外飞行学校联合培训。

民航总局飞行标准司的一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中国在航校管理上是开放的,国有、民营、合资都可以,但审批依据《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规则》,对人员、航空器、设施、训练课程和科目、考试都有一套详细的要求。

但由于空域的限制,中国飞行员的瓶颈并不能通过增加航校就可以解决。

空域管制困扰中国民航发展由来已久。据悉,前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曾为此专门上书国务院,称“民航的发展受到空域的制约,希望改变一下体制”。但收效甚微。

留不住的飞行员

对任何一家航空公司而言,培训飞行员都是一个财务、时间成本极高的工作,而现在,很多国有和传统航空公司遭遇的主要问题是,辛辛苦苦培训多年的飞行员在新进航空公司的高薪诱惑下,人心浮动。

一般来说,学员在航校要经过14个月左右的培训才能毕业,花费至少50万元。毕业之后,飞行员还要在航空公司经受严格的锻炼,至少要再经过五六年才能升为机长、独立飞行。整套培训费用基本上都由航空公司支付。因此,一旦有飞行员要跳槽,牵扯问题极为复杂,航空公司通常会拒绝辞职申请或要求高额索赔。

这一问题,自中国民航业向民营开放以后越来越突出。2003年,民航总局批准设立鹰联、春秋和奥凯航空。截至目前,中国已有五家民营客货运公司。这些民营航空公司在2005年投入正式运营后,因为没有飞行员储备,开始从国有航空公司招揽其急需的机长人才。飞行员辞职事件也从当年凸显,有关赔偿金的争论屡见不鲜。一些航空公司对飞行员流动规定了1%-3%的比例,但现实流失要严重得多。

至今,东航在其兰州、西安、武汉等分公司的飞行员,已有数十人辞职离开。一位东航高层解释说,主要原因是东航过去几年实行“上海保卫战”,将很多地方公司的飞行员调到上海总部工作,却没有解决他们及其家属的户口和两地分居问题。“东航前两年对飞行员关心不够,与其管理有关系。”他说,“(飞行员)来了以后,投诉无门,只能一跑了之。”

虽然大公司有很多优点,比如“开大飞机有保障;飞机维护、保养和后勤保障制度完善,安全性好”,但民营航空公司开出的高薪仍令飞行员们趋之若鹜。一位南航中层说,南航给机长的年薪60万元,但民营航空公司开价是100万元。

一位国航飞行员表示,长时间的飞行令人疲惫。根据规定,飞行员每月飞行时间不能超过100小时,三个月不能超过270小时,一年不能超过1000小时。“国外一般每年飞五六百小时,但我们基本上每年900小时,非常疲劳。规定连续工作七天,必须有两个连续的休息日,但直到去年,都没有执行过。最近,民航地方局查得比较严,所以才得以执行。”

这自然是中国民航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结果。据悉,中国2004年有1279条航线;2006年增至1336条,净增57条航线。航班增长更为迅猛。这从飞机数量的增长上可见一斑,据业内人士称,近两年,每年飞机数量的增长都接近150架。

《财经》记者获悉,由于业内飞行员短缺,目前基本按飞行上限制定工作量。飞行员在飞行前还要做有关航路数据、资料、天气、航线等各种准备,飞行回来亦有很多繁杂事务。

但是飞行员的流动不像其他行业一样可凭个人意愿。国航将飞行员视为国有资产,东航、南航也为转会设置了高额索赔的屏障,一些绝食抗议事件即由此引发。

南航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南航“培养一名机长要花上千万美元”,“从‘大一’的费用就全包,包括去国外培训两年。回国以后,还要让他们用模拟机训练,这种飞机一个小时要500美元,还要让他们用空飞机进行训练。”因此,南航六名飞行员提出辞职后,南航提出辞职飞行员要交300万元赔偿费,但遭到拒绝。

摇摆的转会政策

目前,类似纠纷出现后,最常见的解决途径是诉诸劳动仲裁和法院,往往耗时年余甚至更长。民航总局对行员流动的态度,则几经摇摆。

2004年,民营航空出现之初,民航总局曾推动将飞行员的地方性执照改为全国性执照,使飞行员的流动成为可能。民航总局规定,新设航空公司必须拥有三架飞机,并按一定的人机比例配备飞行员。由于培训一名成熟的飞行员至少需要四五年时间,民营航空公司初期的解决办法,就是从其他航空公司挖人。

东星航空总裁兰世立说,该公司已通过这种方式聘用了近60名飞行员,以机长为主。此外还有约60名飞行学员在培训阶段,亦将逐批毕业。“我们一开始就预订了20架飞机,所以,在飞行员储备上准备较早,目前不缺飞行员。”

同年开飞的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则面临飞行员短缺的问题,甚至被迫将飞机闲置于机场,等待飞行员到位才能开飞。

在东星航空的60名飞行员中,有13名来自东航武汉分公司,他们均经过了四五个月的劳动仲裁,最后共向东航赔付929万元才完成转会,其中代价最少的一名飞行员赔了40万元。但兰世立告诉《财经》记者,这样的价格已是过去时。

兰世立称,公司的兴趣主要是能独当一面的机长,目前赔偿价格平均在300万元左右,其中包括210万元的转会费和根据各地生活标准不同而给的安家费。

大量的人员流失让国有航空公司忧心忡忡,担心一旦放开会引发更多飞行员离开,因而强烈反对放开允许飞行员流动的政策。压力之下,民航总局很快下发了新的规定。

2004年10月27日,《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 保证飞行安全的通知》规定,“对辞职的飞行人员,其飞行执照交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民航地区管理局暂存保管;飞行纪录和航空人员健康记录本由用人单位封存保管六个月后交所在地的民航地区管理局暂存保管。待条件成熟时,积极研究交相关协会保管的办法。”这一规定使得飞行员流动变得非常困难。

2005年5月,民航总局等五部委又出台了《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 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规定招聘飞行员的航空公司,不仅要支付70万-210万元不等的转会费,且必须征得原单位的同意。

此政策出台后,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成了一纸空文,法院也逐渐将此五部委文件作为审判标准。新文件收效有限,只要原单位不同意,矛盾双方就陷入转会僵局。

2007年下半年,由于民航业发展迅速,一些大中型机场超负荷运转,60座机场的设施容量饱和或接近饱和。民航总局开始实行全行业的宏观调控,并宣布在2010年以前暂停对新设航空公司的审批。同时规定严格控制新成立航空公司运力增长,严格控制飞行员超时飞行等。

瓶颈难破

但政策的收紧,并不能抵挡中国民航即将到来的飞机交付高峰。

据2007年9月民航总局公布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民航将净增725架飞机,为此需要补充飞行员9100人,业内估计缺口达3000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一位领导对《财经》记者表示,以购机数量来算,一架飞机配八个机组,即至少16人,这样下来,每年需要2000名到2500名飞行员。波音公司的预测则更高,认为如果考虑到退役飞行员的数量,中国未来20年需要5.5万名机长。

美国目前有20万名飞行员,其后台培训资源十分丰富,仅佛罗里达州就有100多所飞行学院。而目前中国只有五所正式挂牌的航校,且90%的飞行员来自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该校成立于1956年,总部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截至2007年2月,共有171架飞机,已订购即将交付使用的另有60架。以往该校每年培养约600名飞行员。2005年扩招后,生源翻倍,目前每年也仅能完成培训1000名到1200名飞行员。

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航空公司设立的培训机构另觅他途,将学员送国外培训,以应对严峻的短缺问题。《财经》记者获悉,通过此渠道每年培训至少200人-300人,多的时候300人-500人。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由于国内空域限制成本高,在国外培训费用跟国内差不多,而后者回来后,外语、独立操作能力、素质都高得多。”

一些国外航校也加入了培训中国飞行员的队伍。2006年2月,美联航获得中国批准,在美联航丹佛培训中心,为中国的航空公司飞行员提供培训。

第9篇:美业培训总结范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局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是:全年新引进项目累计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到账外资1500万美元,市外民资2亿元。截止目前,我局累计完成工商注册外资5898万美元,市外民资1.06亿元。

二、主要工作职能定位

一是组织好全市综合性招商活动。不断提升客商的层次和签约项目的转化率,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市场化招商,参与并推进产业链招商,形成有特色的招商体系。

二是做好对招商人员的培训指导。积极研究招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对各镇(区、街道)招商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工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是强化对重大项目的招引服务。注重对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及上市企业投资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联络对接,在招引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上求突破,促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充分发挥驻沪联络处的作用。切实加大与上海等城市政府部门、领事机构、商务机构、科研院所、专业园区的合作交流,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宣传推介,推进实质性合作共建。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抢抓项目信息。广泛搜集信息。通过领导招商、驻点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方式,全面捕捉项目信息,不断拓宽信息渠道,提升信息层次。目前,我局搜集的项目信息共有56条,其中外资项目信息27条,总投资14.18亿美元,内资项目信息29条,总投资199.3亿元。科学甑别信息。对项目信息建立科学的研判机制,联合发改委、商务局、环保局、国土局等多个部门,对项目信息进行科学评判,辨别项目的真伪度、对资源的依赖度、对地方的贡献度,去伪存真,去粗留精,大力实施招商选资,在政府与企业实现双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注重让百姓望得见蓝天、看得见碧水、享得了实惠。及时报送信息。充分运用“招商引资信息平台”这一现代媒介,即时上传报送项目信息,及时更新项目信息,使领导及时掌握项目跟踪推进情况,打破时空界限、部门壁垒、层级限制,重大项目信息可与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实现“零距离”沟通、“一键式”服务,化解瓶颈制约,统筹面上资源,科学高效有序地推进项目。高效对接信息。对各镇(区、街道)可整合利用的土地、闲置的产房、产业发展情况、项目需求等与招商引资有关的信息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可公开的及时通过我局招商网站和各类平台进行推介与。我局搜集到的项目信息,根据各个主体的产业发展定位、特色园区建设、功能配套等情况进行有效对接,全面统筹,按需推荐,确保投资方与载体方切合度最高、满意度最高、落地率最高。

2.务实招商活动。统筹安排全年招商活动。年初,我局即对全年的招商引资计划进行安排,根据项目投资的时段性、区域性特点,做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全市综合招商与各主体专题招商相结合,二产招商与一产、三产招商相结合。精心组织各地招商活动。3月13日,我市在上海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共有80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其中高端人才引进及合作项目18个、产业合作项目62个,签约投资总额内资90.47亿元,外资1.7亿美元。3月21日,我市在深圳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共有42个项目在会上成功签约,投资总额内资142.6亿元人民币、外资2亿美元。3月28日,我市在杭州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共有41个项目集中签约,其中高端人才引进与合作项目17个,产业合作项目24个,投资总额为内资23.5亿元、外资1.65亿美元。4月11日,我市在苏州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共有45个项目集中签约,其中高端人才引进与合作项目15个,产业合作项目30个,投资总额内资达27.3亿元,外资达9200万美元。通过这几次推介活动举办,一个崭新的“高铁时代新”的形象已完美聚焦了长三角、珠三角投资商的眼球,五大新机遇的叠加效应正在进一步放大,并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同与响应。近期,我局还将组织做好赴北京、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地的招商推介活动,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切实提高招商活动成效。从招商活动的准备到具体活动的组织都更加务求实效。一是提升质态。确保客商的层次和签约项目的真实性,所邀请的客商必须是有投资意向、有签约项目的客商,或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上市公司和央企投资部经理、集团公司副总以上或中、小企业董事长、总裁或总经理。签约的项目以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为主,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客商已来如考察、洽谈、达成合作意向。二是严格把关。各镇(区、街道)所上报的客商及签约项目必须经主要负责人把关后签字上报;牵头主办单位在会前对客商邀请、签约项目情况通过电话与客商进行逐一核实,在会议当天再次进行确认,确保到会率与真实性。三是做优细节。活动中的签约项目,原则上都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上台签约,以示对项目的重视和客商的尊重;在活动的组织上,从与会对象的着装到具体的流程都进行了细化优化。四是考核通报。对每次招商活动的客商邀请、签约项目情况进行考核通报,注重对台上签约项目的后续跟进,推动早日落户,对落户率进行动态跟踪与统计,总结成败得失。

3.做精招商培训。加强对全市专业招商人员的培训,坚持共性培训与个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把提高素质和能力落实到各个培训项目和培训环节上,通过季度专题培训、EMBA专业院校进修、先进地区(单位)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培训,全面提高招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邀请专家行家每季度进行集中授课。以打造创新型、知识型、专业型招商干部队伍为目标,每季度举办一次全市范围的招商引资干部培训班,邀请国家商务部、省发改委、沿江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开发区负责人、市直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及重大招商引资企业高层作专题知识讲座,帮助招商人员掌握国家产业政策,知晓产业发展动态,了解相关领域知识。鼓励各(区、街道)选送招商人员至高等院校(EMBA班)进修。根据招商人员的需求,原任职情况、学历层次和拟培养方向,选拔部分优秀的招商人员赴对口的知名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EMBA班)进行封闭学习进修。进修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实地考察调研、业务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参加学习进修的招商人员制订详细的学习培训方案和目标责任考核细则,强化对招商人才的培训培养。择优选派招商骨干至发达地区(单位)挂职锻炼。以两月为一个周期,从全市专业招商人员中选派业绩突出的招商干部,到省市相关职能部门、上海及周边的发达地区或成熟的工业园区挂职锻炼,掌握最新的经济政策、最前沿的投资讯息和最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挂职锻炼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效项目信息和有价值的建议,积极寻求上海自贸区建设和发展中的新机遇,大力推动与张家港、嘉定合作园区共建工作,以更加敏锐的思维和积极的姿态承接上海、苏南产业的梯度转移,力争有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开展招商专业知识及实用技能培训。注重招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招商引资专业知识的培训,强化对市情的学习了解,全面掌握的产业特色、资源状况、交通区位、市场空间、劳动力资源等有关市情资料,确保在对外招商的过程中,能够对我市情况特别是优势条件进行全面准确、深入细致的推介说明。开展商务礼仪培训、谈判技巧培训、职业能力拓展训练等,全面提升招商人员的招商技能。1月17日,举行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暨招商人员培训会议,对我市2014年度新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进行了重点解读,建立了全市招商引资信息平台,明确了招商引资保证金制度,下达了市级机关各部门招商信息任务,从主体到部门,从组织到实施,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与体制。2月15日,召开全市招商人员出征动员暨培训大会,为即将奔赴招商主战场的人员加油鼓劲,并邀请孙建中教授作了题为《政府如何成功高效招商引资》的专题培训报告,从理论到实战,全方位拓展了招商人员的眼界与思路。3月14-17日,我市组织主功能区及部分机关部门招商人员赴上海自贸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专题业务培训,不断加大接轨上海自贸区的力度。

4.深化面上指导。2013年,市委市政府决策将我局部分招商骨干力量充实到主体功能区去挂职锻炼,既是接地气,也是推动面上的招商引资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这批招商力量在各个主体,充分发挥了引领与带头作用,不断放大自身人脉资源广、信息渠道多、招商经验丰富的优势,成功推动了一批项目的洽谈、签约与落户,各个招商主体逐步凝练出一支支精锐的招商精英团队。在我局人员的持续努力下,今年又推动了一批项目的持续深入洽谈,如香港亚太集团总投资40亿元的科聚新材料项目,上海市潼天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铜材设备制造项目,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73亿元的触摸显示屏项目,苏州方昇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的OLED光源材料项目,大连佐源集团总投资10.5亿元的精制糖生产项目,中海油、中固海、香港客商投资15亿元的油气总部经济、仓储贸易基地项目,天津致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硬岩隧道掘进机(TBM)装备制造项目等。

5.优化项目服务。招商引资,服务是关键。项目信息获取人,就是第一服务者,服务意识的强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局十分注重对项目招引的服务,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一条龙、一个标准不走样,确保项目既落得了地,也生得了根,还会形成葡萄窜效应,引来一个,带来一批。例如,由本人招引的东升石材产业园、浙江三农等项目,虽然已经成功落户,但是我还是坚持一个月至少到企业去一次,实地了解企业的建设进展情况,尽自己所能,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及发展中的一些难题与瓶颈制约,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忧,解企业之所难。

6.聚焦重点指标。今年,全市招商引资的考核机制体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革,对我局来说,与以往不同的是,招商项目指标考核只计算新引进项目的注册、到帐数,老项目的到帐数不再列入考核,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从以往外资项目的落户情况来看,除房地产项目外,能在当年实现注册、到帐的外资项目较少。面对挑战,我们克难奋进,变压力为动力,聚焦任务,科学分解,细化落实,做到人人肩上有压力,千斤担子大家挑。目前,我局已实现注册外资5898万美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96%,市外民资1.06亿,占全年目标任务的35%。到帐外资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我们正在加紧推动硅砂提纯项目本周到帐1000万美元,推动创辉石业项目近期到帐16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