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

护理分层级管理精选(九篇)

护理分层级管理

第1篇: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level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ICU application effect.Methods 120 cases of ICU patients i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of different department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control group 60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observation group of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level 60.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all the indicator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dat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CU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ICU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为了提高ICU科室的医疗水平,提高护理质量与管理质量便显得极为重要。层级护理管理是一类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护理、管理有效融为一体,从而使ICU护理在整体上得到有效强化[1]。本次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科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评估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120例ICU患者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我院,进而以所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3岁,年龄均值(42.8±3.2)岁。对照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8~76岁,年龄均值(42.9±3.1)岁。另取我院ICU科室28名护理人员,包括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工作,针对患者出现的异常状况,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行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1.2.1层级的合理设置 对ICU科室相关护理人员统筹起来,进而分为五大层次,即为:护理组长组、高级护理组、中级护理组、初级护理组、助理护士组。与此同时,将全部护士统筹起来,进而分为三个组,每一组都需配置上述提到的五个层次护理人员,三组所采取的轮班制度为8h制。

1.2.2工作流程的合理制定 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进而对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制定,并将制定好的工作流程以文字的形式打印出来,在患者床边放置,以备护理人员即时查阅。需设置的流程内容涵盖基础护理内容、患者心电监护以及用药指导等。另外,需配置抢救流程。

1.2.3层级管理策略 以护士不同层级为依据,进而完成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及护理指导工作,具体内容为:①护理组长组:对于护理组长来说,主要对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加以负责,针对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能力水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措施。②高级护士组:高级护士主要需做好护理查房工作,针对中级护士、初级护士以及助理护士进行护理指导,通过“理论+实践”的指导,使下属层护士的护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③中级护士组:中级护士需对ICU监护的重要性加以认识,基于ICU抢救护理期间,需做好和医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工作,了解各类抢救仪器,懂仪器操作方法,并能够对各类抢救药物有足够的认识。④初级护士组。对于初级护士来说,主要需采取专科护理管理,同时需对初级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管理方面的考核,包括是否了解一般的检查方法,能够充分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以及护理文书书写是否规范、科学等。⑤助理护士组:助理护士需懂基本的护理操作,有足够的护理安全意识,能够认识到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对ICU科室护理管理规程制度严格遵守。

1.3判定标准

1.3.1层级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指标包括五项: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病房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每一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3]。

1.3.2采取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由患者自行填写完成,然后由评价小组收回问卷,进一步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评估。本次发放问卷120份,有效收回120份。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三项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x±s)视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评估 ①观察组中,基础护理评分为(96.49±2.21)分、健康宣教评分为(91.82±2.11)分、病房管理评分为(94.16±3.21)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96.86±2.11)分、护理操作评分为(94.86±3.29)分。②对照组中,基础护理评分为(82.92±2.34)分、健康宣教评分为(84.12±2.14)分、病房管理评分为(78.19±3.29)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86.92±2.14)分、护理操作评分为(86.37±3.26)分。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评估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46例、满意10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2例、满意15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3 讨论

ICU科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较多,大部分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在手术后期通常需在ICU科室观察一段时间,在观察期间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则会使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临床证实:针对ICU患者,采取有效护理管理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能够确保护理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另一方面能够使ICU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第2篇: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组长;护理层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5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民众的健康需求也不断的增长,护理的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现代医疗水平的要求,依据临床护理岗位的不同职责,护理人员要求也变得更高,需要更高的专业知识、不同职责的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层次的护理制度。因此,从2011年10月起,本科室把传统的护士排班模式改成了APN的连续性排班模式,采用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新模式,分组排班,并为每个护士分配相应的床位。在这个新模式中,护理组长负责带领本组的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科室中一共有17张床位,22名女性护理人员,其年龄的分布区间在25-36岁,平均年龄大约为25.9岁;22名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有2名,护师9名,护士有10名;护士长1名,这些护理人员的学历分布为:1名中专,12名大专,9名本科。

1.2方法

1.2.1采取APN的连续排班新模式

A班为08:00―16:00,期间有7名护理人员工作;P班为16:00―00:00,N班为00:00―08:00,该时间段内有4名护理人员工作,每个班均有一个护理组长。

1.2.2护理层级管理的具体方法

建立互利层级管理体制,在根据护理人员相对应的学历、职称、技术水平的不同,设立不同层级护理岗位,从而确立各个层级的工作职责,来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确保服务质量。具体采取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新模式,实行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制,包括护理方案的制定以及护理操作的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参与本小组护理方案的制定及评价护理质量并进行有效辅助指导,检查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护士长就负责本科室全面的相关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发挥出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相关作用及有效的挖掘责任护士的能力,使其带领本组的护理人员有效地完成本组的各项护理工作。护理组长由工作经验丰富,年资较长的护师担任。

1.3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后的评价方法

1.3.1 考核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知识水平

对本科室所有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知识水平进行定期每月培训考核,主要集中在专科常用技术操作与专科理论知识两个方面。

1.3.2评价本科室的综合护理质量

完善责任护士负责制度,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表,通过对病区的护理完成度、护理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的统计,对本科室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之后的综合质量进行评价。

1.3.3调查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

对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护士健康教育指导情况等。

1.4统计学的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然后用t检验。利用所得结果对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本科室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成绩、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以及病区的综合护理质量中的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2.1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本科室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成绩对比

在护理层级管理实施之前,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考核平均成绩为80.35;在实施之后,其平均成绩为87.76.由于P

2.2 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病区的综合护理质量分析

在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本科室病区的护理质量评价得分为80.11,健康教育的覆盖率为85.5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在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的评价得分提高到86.33,健康教育覆盖率也提高到90.67%,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到2%,由于P

2.3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对比

在护理层级管理实施之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6.11%,实施之后的满意度分别提升到91.84%。由于P

3讨论

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有利于护理质量的管理控制;护理组长对于护理人员的相关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本科室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掌握水平,使其积累更多的专科理论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而且,治疗护理得到落实,可以多元化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形象;此外,护理组长的设立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本科室病区的综合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扩大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减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理组长在医院中的护理层级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利于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安排,提高医患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其综合护理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丽芳,陈润芳,萧佩多,等.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56-58.

第3篇: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层级管理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69-02

当前医学层级管理中,各施其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建立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其一方面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等级设定不同的管理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护理人员能够享受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可以更好的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病人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让手术室的工作落实到人,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相应的职责, 这样一来,在手术中,我们就可以使每例手术能够安全、快捷、有序的进行,同时,也可以让患者接受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那么,针对于现在的状况,如何对手术室的护士进行分工才可以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们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1 运作小组的组成

手术室护理专业护士层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组成。

2 组成员的作用

2.1 护士长 。

在层级管理中,作为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核心人,是整个手术室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组织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术室护理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职能,提供资源,促进全员参与,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还应亲自检查绩效,组织实施与改进,落实工作,用自身的领导作用带动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努力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2 高级责任护士。

高级责任护士作为工作中的领头人物,通常由资历高且工作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熟悉医院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高级责任护士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作为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来说,其在工作中一般都起着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手术室工作的运行起监督作用;对手术室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起参谋作用。同时,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起内外接口的作用;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事实作用。

2.3 初级责任护士。

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层中资历最低的一层,是手术护理专科的小组成员。需要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服从组织机构分工,从基础做起,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轮转期间按阶段由浅到深参与专科小组的日常手术配合,并参与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处理护患关系,互相监督小组成员工作等。并且在高级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协同安排下完成岗位职责。

3 实施效果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有效的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以后,医院的手术室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包括手术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感染控制、急救技术、病历书写等质量考核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工作质量上实现了极高的跨度,以此带来的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使得工作更加的具有系统性。护士长把握护理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革新护理服务理念,重点加强对高级责任护士的管理,充分挖掘高级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高级责任护士作为手术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对科室管理链起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对手术医生提出的建议及需求能及时解决,参与制定各种手术配合流程指引,设置培训计划,掌握下层级护士的专业成长状况,根据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给予不同的系统培训及指导。初级责任护士在上级护士的带动下接受系统的手术室专科培训。掌握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了解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供系统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以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手术室护理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可以让其按级别上岗、责任到人,使每一名护士均能在团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成就感。

4 总结

总之,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的分层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措施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上已经小有所成,一方面是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专科医生的满意度,让手术室专科护士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明显的体现,发挥每一个护士在护理团队中的作用,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转变了服务理念,将以前的对待病人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水平,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程度;而对于一些资历较高的护士来说,通过这样的分工,更加强了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担负起带领及指导初级护士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其工作的潜能,临床经验丰富和护理专业知识全面,也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的加强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对工作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也为年轻的护士起到带动的作用,并创造更加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确保其护理的质量。而对于护士长来说,作为手术室护士团队的领导者,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指导者和手术室管理的核心人物,起着带动全局,影响全局的作用,是手术团队能够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由此,这也就对当前手术室各层级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岗位各施其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安排每周工作重点,锻炼思维及提高总结能力。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当注重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要善于积累工作经验,在危、重症病人及特殊病例的护理实践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中获得锻炼及成长,充分发挥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让整个手术团队满意。

参考文献

[1] 汤秀云,汤银惠,许志军.层级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9,100―101.

[2] 林岩,潘丽芬,谭淑芳,彭刚艺.手术室专业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阶段性效果评价[J].护士学报,2010,17,03:044.

[3] 叶灵芝.层级培训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实践[J].全科护理,2010,08,13:323.

第4篇: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 县级医院; 管理; 缺陷; 应对

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知识水平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医疗纠纷成逐年上升趋势,医疗机构也因医疗纠纷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现已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医疗机构应注重护理缺陷的管理和应对。

1 护理管理缺陷

1.1 护理管理人员规范化管理素质欠缺 县级医院护理管理人员是从基层临床一线选的,在工作中往往会重心偏移,护士长的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护理的组织与业务管理上,但实际上目前县级医院护士长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还欠缺。再者,后勤保障系统不完善,护士长又要花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后勤事务。抓护理质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管理。

1.2 护理质量检形式,轻质量 笔者所在医院在连续几年的“质量管理年”活动的质量评审中,年查、季查、月查时时进行,但护士长不重视检查后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或者整改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考核时根据市指定的检查内容进行评定,护士长和护士把考核视为负担,考核时搞突击,应付检查,补写护理记录等,未把日常护理工作中做常规化、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对检查过程中现存的缺陷只注重追查责任人,未注重纠正措施的落实,从而使有些护理问题连续出现,护理质量标准再高,患者也未受益,考评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护理质量和实际的服务效果。

1.3 管理不严格,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护理管理人员缺乏新的管理理念和法律知识,对新的医学模式下新的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刻[1],再加上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有的护士长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临床护理工作上,致使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加之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一些生活护理工作只能让患者家属去做,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修剪指甲等简单的护理操作。患者静脉输液记录单书写不规范,如输入的液体量、加入的药物名称、剂量不记录、姓代全名、时间模糊等。分级护理制度及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与患者实际需求极端不相符。

1.4 护士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管理存在着一定难度 县级医院护士除忙于常规治疗、护理外,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很少,无法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特别在抢救大批急、危、重患者时操作技术不过硬,应变能力差,观察病情发现问题的能力有限。长时间在县级医院工作的护士,很多抱着“撞钟”思想,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对高标准、严要求的护理质量管理不能适应。

2 缺陷应对措施

2.1 提高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素质 (1)加强护士长管理知识的学习,可采取进修、参观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使护理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2)护士长要加强业务学习,熟悉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积极应对并解决疑难问题。(3)护士长必须进行多次目标管理,建立科室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制定严格、细致的护理质控考核体系,采取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定期不定期用质量控制标准检查、督促、指导,使规范化护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全程工作中去,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2 提高护理质量,落实护理措施 在新的医学护理模式下,单纯的护理技术服务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所以要在关注患者疾病康复护理的同时,更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并在护理管理制度中体现出来,改变以往事后质控的检查方法和手段,注意护理过程的控制,即管理过程、控制过程、改进过程,把注意力从护士将工作完成的如何转到护士是怎样完成工作的,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制定保证护理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标准。把患者的心理需求融入护理管理工作之中,真正坐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医院根据发展需要和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继续教育计划,并根据不同学历、不同岗位进行教育。要求基本功训练与专科技术训练相结合,目前与长远需要相结合,重点培养与一般教育相结合。对毕业3年内的护士以在院内培养教育为重点,加强“三基”训练,按计划完成轮科上班,并鼓励她们参加各种成人大学的学习。对5年以上的护士,以自学为主,鼓励她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成大、函大的学习,并安排他们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有条件的参加短期脱产班学习或到上级医院参观、进修。对业务骨干可以脱产到部级医院学习深造。护师以上的在职教育,除参加以上学习外,重点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知识,负责科室业务或带教工作。不定时给实习护士和资浅护士讲课。努力缩小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护理上的差距,弥补因学历、职称等不足在护理能力上的缺陷。

2.4 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避免风险 管理缺陷是由于护理管理人员缺乏新的管理理念和法律知识,对新的医学模式下新的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刻造成的。在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存在着极大的纠纷隐患。护理管理人员应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减少护患纠纷。护理记录做到规范、准确、及时及真实。护士要系统完整地收集和填写资料,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3 讨论

对于基层县级医院的护理管理,护理部要加大对护士长管理知识的培训力度,努力转变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加强对全体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制定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考核标准体系,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护理理念,才能使护理管理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第5篇: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6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13-01为了研究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当中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效果,将本院急诊科中的4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对效果进行评价,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中,共配备相关护理人员40名,其中女性38名,男性2名。年龄为21-46岁,平均年龄(27.16±5.55)岁。职称分别有: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8名;护士20名;助理护士2名。工龄分别为:>8年有13名;在5-8年期间有10名;在2-4年期间有9名;5年有13名;在3-5年期间有5名,占;在1-2年期间有9名;

1.2方法

1.2.1护士层级的划分该层级的划分主要从护士的工龄、入科的时间以及综合性的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将所有的护理人员分成5个不同的层级。Ⅰ层级:所从事临床方面的护理工作在3年之内,入科的时间在1年之内;Ⅱ层级:所从事的临床方面护理工作时间在3-5年之间,入科的时间在1年之内,或者从事的临床方面护理工作在3年之内,入科的时间在1-2年之间,同时具备Ⅰ层级所具有的核心能力;Ⅲ层级:所从事的临床方面护理工作在3年之上,入科的时间在2-3年之间,同时具备Ⅱ层级所具有的核心能力;Ⅳ层级:所从事的临床方面护理工作在5年之上,入科的时间在3-4年之间,同时具备Ⅲ层级所具有的核心能力;Ⅴ层级:所从事的临床方面护理工作在8年之上,入科的时间则在5年之上,同时具备Ⅳ层级所具有的核心能力[1]。

1.2.2护士岗位的划分把急诊科中的40名护士工作人员按照岗位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这样4个不同的行政管理架构。其中,责任组长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护师以上的职称,工作的工龄在5年以上。入科的时间在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力,通过开展民主推荐以及理论以及技术方面的专业考核之后进行优录用,本次研究中共评出责任组长有5名,而后备组长有3名,任期时间为1年。

1.2.3责任组长职责划分责任组长具有行政方面管理权利限制,主要工作就是开展沟通协调,按照不同的需要,对本班的工作人员开展适当的调配,属于本班的护理质量整体负责人,对危重情况的患者在抢救方面的工作进行组织和指导,主持开展护理查房,对疑难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根据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本组的护理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责任护士则是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具体执行人,需要对上层工作人员领导做到服从。与此同时,在责任护士中,还需要开展两次的选拔,将综合性能力较强的护理工作者进行有效选拔,主要对抢救区的护理工作负责,对于综合性能力较弱的护理工作者,他们主要对留观区的护理工作负责[2]。

1.2.4层级培训的划分制订出不同层级在核心能力方面的具体培训计划,其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基础性的知识和基础性的技能、基础性专业知识内容和相关专业性的技能、临床护理方面的思维判断能力、专业性护理教育和护理操作培训、护理工作中的协调组织在应急能力这样5个方面。将基础性、专业性的知识内容以及操作技能作为具体的重点培训内容,从Ⅰ层级开始,先后逐步开展一定的晋升,一直到将教育和培训、护理协调组织中需要的应急能力作为具体的重点培训的Ⅴ层级。对Ⅴ层级护理人员开展培训一般由护士长进行,组长则是对小组内的成员开展培训[3]。

1.3判定标准将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以及分层级管理模式开展前后护理的质量作为本次研究的判定标准。有效满意度=满意+较满意。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施分层护士管理前后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得分用X2表示,结果比较用t检验,以P

2结果

开展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所有的患者以及参与本次研究的医生工作人员,均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评价,比较详细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3讨论

第6篇: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 连续性排班;护士分层级管理;优化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5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6-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群体的素质及需求在不断的提高,而现代医学模式也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作出相应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范畴均出现了质与量的改变,但护理资源无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扩充,这使得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显现出人力资源使用及配置上的缺陷,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临床护理工作量的需求,导致护理质量降低[1]。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试点科室开展连续性排班模式以优化护理分层级管理,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试点科室2011年开展连续性排班模式分层级管理后的全体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开展该模式前同期的全体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分别随机抽取该科护理人员22例、当职医生25例与住院治疗患者9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以及当年具有完整病历资料及考核评估结果的病例150例。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31.75±6.48岁;对照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4岁,平均32.04±6.57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APN连续性排班分层级管理方法

1.2.1 APN连续排班 分为A班7:30-15:30,P班15:00-23:30,N班23:00-8:00;全科护理人员分为2个大组轮流值班,每组内设1位护理组长;A班值班人员为1位护理组长+3位责任护士+1位助理护士,P与N班值班人员为1位高年资护士与1位低年资护士搭配。

1.2.2 分层级管理 对全科护士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经验及责任感进行考核,并综合参考资历与职称等情况,分级管理建立阶梯型管理梯队。具体分为4级:护士长,开展、管理全科的护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协调各组情况,督查、考核护理人员状况及护理工作落实情况;护理组长,对本组的急危重症以及疑难杂症等所需护理级别较高的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并对下级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对本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对助理护士进行工作指导并下达护嘱;助理护理,遵从医嘱及上级护嘱完成本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中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两年该科护理质量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其中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分为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实施、文件书写、病房管理等4项评估指标[2]。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估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质控缺陷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3 讨 论

APN排班模式是在以患者为核心的现代医学护理理念指导下,为适应护理模式转变而开展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对现有护理资源的统筹规划、分层级管理,将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并有机的整合,形成团队力量,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及护理人员之间、医护之间的协调及配合;而梯队性结构也有利于人才培养,通过以老带新、以高带低,逐步的将护理技能、经验向下传递,保持团队整体护理能力的稳定与逐步提高[3]。

同时将排班时间进行弹性化调整,降低交接班的次数以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减少频繁交接带来的护理缺陷与隐患,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与处理也更为妥善、安全,也有效的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有助于消除患者担忧、提高患者的信任感与依从性;护理人员工作量均衡,保障在护理高峰期有足够的护理资源可以调用[4]。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估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质控缺陷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进行护士分层级管理优化,能够将现有护理资源充分利用,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每个成员的工作压力及承担责任,保障其精神状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及各方面满意度,有效减少护理质控缺陷,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美文,郑秀先,马泽萍,等.实行连续性排班与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前后护患满意度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296-1298.

[2] 彭刚艺,李亚洁,李荼香,等.连续排班模式对护士工作压力影响的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07-409.

第7篇: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

四川省绵竹市中医医院外科,四川绵竹 618200

[摘要]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科室的所有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不良情况发生次数及护理质量评定。结果 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较实施前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护理质量评定均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在完成护理任务的同时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进而达到最佳护理管理目标。

[

关键词 ] 层级模式;护理管理;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12-03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患者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改变,护理工作范畴逐渐扩大,护理目标亦随之改变,而整体护理仅存于形式、护士职责不明确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在我国目前的护理工作中仍显著存在[1]。作为护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之一。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作用,做好各环节的护理服务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2-3]。近年来,该院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科室的所有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管理改革,大力开展分层管理,护理层级管理亦在临床各个部门逐步使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结合实践取得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科室的所有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科室配置的护士人员总数为21人,护士长1人,高级责任护士5人,护理组长4人,初级责任护士5人,助理护士6人,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3±1.2)岁,文化层次分类为本科8人,大专12人,专科1人。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

1.2 方法

1.2.1 层级管理方法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层级管理模式,规范层级管理程序,使各层次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待遇及权限。要求各层次护理人员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不折不扣完成护理任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努力提升护理质量。首先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共同参与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的编写、实施及完善工作,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相关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安全措施、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岗位工作职责等,将各项护理工作责任到人,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根据护理人员职称、护龄、基础知识、专科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应急能力及组织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本着“能力优先,利于工作,利于个人发展,利于团队建设”的分层原则,从工作能力出发对护士进行合理的分层次使用以充分发挥各层级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形成梯度,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5个等级[4-5]。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规范实施护理人员考核、审核、培训及分层选拔等工作,确定不同层级护理岗位人数。

1.2.2 各层次护理人员职责在护理过程中,根据不同层级的需求确定各类护理人员的职责,通过反复专业培训提升护理技能,逐步完善层级管理制度。①护士长统筹安排所有护理工作,主要负责病区的行政管理工作,同时参与对护理人员考核及培训,指导临床护理业务;②高级责任护士由专业知识过硬、护理技能扎实及具有一定业务技术指导及管理协调能力的主管护师及有能力的护师担任,职责即带领本组护理人员严格遵照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指导护理人员进行较大难度的护理操作及运用护理程序,如发现存在相关问题,及时与患者及责任医师沟通,有效改进护理措施。此外,还需参与病房的管理工作,督促相关护理规章制度的执行;③护理组长负责带领小组进行护理工作,在准确评估护理效果的同时协助高级责任护士详细了解患者病情,以此制定实际可行的护理目标,监督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服从上级护理人员的安排,及时向上级护理人员汇报情况;④初级责任护士由取得注册护士资格、熟悉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掌握护理基础知识的护士担任,负责解决常见的护理问题,同时按照护理工作流程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协助专科护理任务的完成;⑤助理护士由刚毕业未取得护士执照的护理人员担任,要求在护理组长和初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护理,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同时进行一些非技术性或低技术性的护理工作,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病房的整齐、清洁及舒适,送患者检查和外勤工作[6]。

1.2.3 培训与考核采取专题讲课、示教及自学等方式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要求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培训结束后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报告撰写能力、操作技能及绩效考核进行评价并如实记录,于每季度初发放给护士,护士根据自身的考核结果书写护理工作总结,并于季度末提交给护理部,护理部组织护士进行层级培训,同时以科室为单位对成绩优异者予以表扬[7]。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后科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其中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包括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与家属满意度及基础护理质量。

1.4 统计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施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与家属满意度及基础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各层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降低安全隐患

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护理。高级责任护士亲自参与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过程,同时督促初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工作,从根本上对基础护理工作进行层层落实,保证各项护理工作顺利开展。表1显示,实施后跌倒、饮食不佳及睡眠不足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与以往报道一致[8],表明通过各组工作职责重组和细化,可使健康教育及护理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从而降低护理安全隐患。

3.2调动各层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层级护理管理有助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进而调动各层级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项护理活动由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进一步激发了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热情。分工职责在每次独立工作中极大的提高了各层级护理人员的自豪感,使其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3.3 提高各层级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高级别护理人员拥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强,且能与他人有效沟通,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高级别护理人员会密切关注低级别护理人员,关注她们的护理操作、遇到突发情况的解决以及贯彻整个护理过程中的沟通环节,指导她们的薄弱护理环节[9]。在这个从上到下的过程中,高级别的护理人员必定会特别有责任心地教导低级别的护理人员,同时低级别的护理人员必须对学习对患者负责,进而大大增强责任心。

3.4 提升各层级护理人员自我成就感

层级护理管理鼓励责任护士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及时评价自身护理质量,准确评估遇到的护理问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开出护嘱指导下级护理人员并参与执行,下级护理人员对制定的护理计划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保证各项护理特别是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得到真正落实,使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护师的传、帮、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

3.5 提高各层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高级别护理人员带领低级别护理人员,在解决老护理人员出路问题的同时使其具有专业成就感,优化了护理结构,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而且也减轻了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创造了更加好的学习环境[10]。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业务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在这个互利互惠的过程中,都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较快和较好的帮助落实医生的治疗方案。

4 小结

层级护理管理属于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提升护理质量。表2显示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护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充分体现出层级护理管理的优越性,提示层级护理管理使护理工作无缝隙,体现连续性,在尽量减少交接班次数的基础上优化现有人力资源,激发各层级护士潜能,调动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提高责任心,提升成就感,进而减少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层级护理管理充分体现出护理管理的动态性及灵活性,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的创造性,激励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增强护理人员的成就感,增加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体现“一切为了患者”的护理服务宗旨。

[

参考文献]

[1]陈玉珍,林艳香,冯青嫦.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J].医院护理,2008,7(12):70-71.

[2]杨学萍,谢金莲,李爱珍.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8) :394-395.

[3]Donelle M B,Katjleen K C, Katjleen B, et al.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in holistic nursing literature[J].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 2009,18(3):207-211.

[4]周玉华,许美卿,魏晓玲.连续性排班模式与层级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62-64.

[5]何玉华.护理层级管理在门急诊护理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学,2011,17(18):1096-1098.

[6]李赛梅,岑小浴.护士分组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1(7) :105-107.

[7]刘雪琴,彭刚艺,李漓.结合医院实际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24-26.

[8]邓香君,李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09,23(9):2333-2334.

[9]黄盈盈.层级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303-304.

第8篇: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病房护理;层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护理质量是关系到患者康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2年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科室。

1.2 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方法

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选择。科室护士长对符合任职所需资格的护士进行统计,经过相关考核推荐之后民主投票通过,最后报院护理部审批通过,确定护理人员的不同层级。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层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以此作为层级确定的依据,设立不同的层级护理岗位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能级,设立了不同的层级护理岗。本次试验中护理人员层级组成为高级责任护士4名、初级责任护士8名、助理护士12名。

护理活动过程中采用层级护理模式,层级分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4个层级管理模式。医生、护士、患者作为一组。科室护士分两组,每组由1名高级责任护士、1名初级责任护士、2名助理护士组成,每组护士分管15-27张病床[1]。

高级责任与初级责任护士分为一组,实行全面负责制,轮流休息。每天医护一起大交班后,高级责任护士随本组管床医生一起查房,通过此过程熟悉患者的状况。查房完成之后根据患者当天情况带领和指导本组的护士一起完成本组患者的护理、治疗、各项检查、健康指导等;并负责督促和检查本组患者的护理质量[2]。

1.3 质量评价管理体系

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质量的评价的标准参考吕伟波等关于基础护理终末质量指标。质量评价管理的内容与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压疮以及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另外,还包括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事故、护理差错以及医患纠纷发生数。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随之提高了患者满意度(P

3 讨论

3.1 层级管理模式较好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上进心

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实行的是统一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职务、年龄以及技术水准方面的差别。很多临床科室的护士都不安于本职工作,想离开临床调到辅助科室工作,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护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同时还造成了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与护理质量的降低。在大多数医院存在的高级护理人员的异常分流不但造成了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还给护理人员的上进心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很多护理人员缺乏职业成就感,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进入恶性循环,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和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平庸。而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赋予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专业的尊重,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促使他们增强上进心,为晋升更高一级做好准备。

3.2 较好的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是关系到患者康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只有能够切实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才是科学有效地护理管理模式。实行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分工更加明确,本组护士对自己的患者比较了解,也容易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关系,能够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同时,在对患者的病情具有清醒认识和全面把握的前提下,还可以从更大程度上避免工作中的疏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对护理人员进行层级管理的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建立了护患之间更加深厚的感情,护理质量也会随之提高。上级护士须对护理小组差错事故承担连带任,也可使组内成员更能相互协助共同提高工作质量[3]。对护理人员进行层级管理的结果表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较传统的护理人员管理方法具有明显优势,是大势所趋,值得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这一管理模式的理念是先进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对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具有清醒认识,制定合理的实施细则[4],在不断的应用中进行探索,以使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本次试验结果已经让我们初步感受到这种先进模式带来的实际效果,相信在不断的改进中能探索出更符合我院护理工作特点的成熟管理机制[5]。

总之,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护理资源管理的动态性、灵活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协调性,激励其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彩霞,梁柳梅,刘杏仙.病房护理人员层级管理策略初探[J].中国护理管理,2011.

[2] 李爱珍,杨学萍,谢金莲.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

[3] 周素良,马迪迪,李伟芬等.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10.

第9篇: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 护理层级管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144-02

护理服务质量是医院对护士的一种考核模式,其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缺乏理想的方法,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至关重要[1]。为了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中的作用,本文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工作的80例护士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工作的80例护士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有40例,其中男2例,女38例,年龄18~27岁,平均(18.4±1.6)岁;对照组有40例,其中男3例,女37例,年龄18~28岁,平均(17.4±2.1)岁。研究中,两组对其护理管理模式等均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入选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根据医院情况采用轮班制度,一般以8 h轮班一次为主[2]。实验组采用护理层管理,根据我院护士情况,如护士的职称、文化程度和临床经验等成立相应的护理层级岗位,并将这些护士安排在不同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层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4个层级,从层级大小依次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不同的层级之间护理工作明确。其中,护士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责任就是对全科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并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上报给医院相关领导,并针对这些问题拟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护理组长则主要肩负着本科室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患者护理方案的拟定、护士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并对护士日常中的查房表等进行制定,并及时向护士长反映患者相关情况。责任护士和患者直接接触,其主要责任就是根据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等叮嘱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项目,如护理方法的实施、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患者的健康指导和生活中的日常护理服务等;助理护士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主要是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对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服务,如陪检、护理查房、用药护理以及无创操作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管理前后理论考试成绩、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3]。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管理前后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本科护理管理前得分为(65.81±16.73)分、专科护理管理前得分为(58.85±15.77)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管理后,实验组本科得分为(91.52±18.55)分、专科得分为(88.74±19.11)分,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护理管理前后理论考试成绩比较(x±s,分)

2.2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

实验组采用护理层级管理后基础护理治疗评分为(97.32±1.34)分、健康教育评分为(96.01±1.32)分、护理文书评分为(96.21±2.03)分、护理操作评分为(96.18±2.35)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为(95.45±0.6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护理管理后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4.54±0.76)分、护士对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5.63±1.2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5.78,P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显得至关重要[4]。近年来,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服务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研究中,实施护理管理后,实验组本科得分为(91.52±18.55)分、专科得分为(88.74±19.11)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

3.1 护理层级管理对护士及护理工作的作用

护理层级管理能够明确医院护士的管理工作,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等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护理层级中通过设置不同层级的护理管理层级关系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均有着明确的工作要求,能够让护士各司其职。在护理层级管理中,上一层护士能够对下一层级护士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指导,这样能够使得护理更加具有针对性,避免了不同层级护士之间工作交叉,造成护理过程中盲目性等。护理层级管理能够有效地调动护士之间的主观能动性,护理层级管理中采用“责任制”将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和患者的护理效果等直接挂钩,能够有效分析护士在工作中的不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解决,能够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6]。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护理层级管理后基础护理治疗评分、健康教育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3.2 护理层级管理对患者的作用

护理层级管理是近年来医院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这种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让护士和患者之间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医患关系,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使得患者能够及时将自己存在的问题向医师倾诉,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有效地调动患者自身自愈能力,从而使患者在遇到相关问题时适应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同时,护理层级管理能够促进医师和患者的沟通,能够使医师的工作得到患者的肯定和认可,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对我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8]。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管理后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4.54.±0.76)分、护士对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5.63.±1.27)分,均高于对照组(P

护理层级管理使医院的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人文化、科学化,通过完善医院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医院的的形象,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发展[10]。但本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实验中护士例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研究中对护士、患者相关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时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护理层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服务中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玉英,陈泽红,梁丽军,等.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09,25(814):9-10.

[2] 苗丽娟.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C)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质量[J]. 当代医学,2009,15(10):22-24.

[3] 刘云,王丰瑞,郝瑾袢,等. 加强医院护理环节质量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118-119.

[4] 陈勇. 强化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94-3495.

[5] 王东禹,李佳慧,姜楠. 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与护理管理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66.

[6] 周书义. 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18.

[7] 常永红,毕玉美,邓亚玲,等. 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95.

[8] 李爱珍,杨学萍,谢金莲,等. 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0,24(22):2038-2039.

[9] 周书义. 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