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护理信息范文

护理信息全文(5篇)

护理信息

第1篇:护理信息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乙等医院,设置病床位740个,共配置护士设置护士400名,床位与护士配置比例为1:0.54。其职称情况:主任护师34名、副主任护师81名、中级主管护师216名、初级护师62名、初级护士7名;护士学历情况为:本科以上23名,本科92名,专科171名,中专108名,其他学历6名;工作经验:20年以上49名、10~20年113名,5~10年87名、1~5年103名、1年以下48名。

1.2方法

我院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对护理部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调查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相关改进意见。对相关检查和调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及时查找出护理部在护理信息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2我院护理部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相关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我院护理部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工作中,总体上没用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相关人员经过不断管理创新,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我院具体情况的管理方式,开发出一套较为适用的管理系统,充分保障了医院护理质量与医院整体诊疗质量的不断提升。但调查结果显示,我院的护理信息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1信息管理内容繁杂,其标准化程度较低

我院护理人员约占医院总人数的1/3,从门诊到病房、从手术室到急诊室都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地方,护理部直接参与管理的部门约占我院所有部门的4/5左右,医院护理信息管理工作涉及到医院各个环节,范围广泛、内容繁杂。调查发现,面对如此广泛而繁杂的护理信息管理工作内容,虽然我院护理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以及管理制度,但管理信息分类还不够规范,标准还尚不十分统一、明确,现有规章制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护理信息管理的工作需要。对于建立医院护理信息管理指标体系,其内容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

2.2护理人员观念陈旧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一些现代化高科技在护理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面对高科技的发展的挑战护理人员的思想念受到考验。一些护理人员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他们没有意识到提高护理信息管理水平对护理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甚至一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护士只需要做好主管领导交代的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信息管理工作不必刻意去学习和提高。因此一部分人员对信息管理系统并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即便是系统做得再好,终究也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2.3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较低

根据调查,大部分护理人员还不能很好的使用计算机等科技设备,即便是能够进行操作也只能进行简单的文字编辑或者使用本专业的单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几乎没有能进行软件设计和系统分析的护理专业人员。2.4护理信息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足够的投入由于医院护理信息管理所设计的面十分广泛,工作难道较大,标准化程度不够高,也没有得到医院领导的充分重视,因此,在护理信息管理方面的投入还比较欠缺。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种通病,各部门在信息管理方面投入最多的依次为财务部门、药房、行政机构、最后才是护理部门。我院的护理干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医院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尽管医院的财力还相对紧张,但还是给于护理部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化信息管理设备设施。

3针对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干预策略

针对以上各项问题并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向我院护理部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需要深入开展医院护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因为标准化是建立信息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标准化程度的高度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对管理软件的系统进行升级开发,系统软件的可靠性、可移植性以及可维护性越高,软件的生命力越强,开发和升级的周期越短,成本越低廉。其次,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养,提升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定期举行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安排护理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培训课程的安排可以合理多变,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导,同时进行计算机操作、当今社会各先进医院的护理信息管理方式创新等多方面培训,在对人员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也需要充分重视对一些观念落后的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的教育。抽选出一些对计算机操作很感兴趣或较有天赋的人员着重进行软件开发的配训,并组成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小组,提高软件开发的技术力量。最后,护理部干部应该对医院护理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向医院领导提出意见,争取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上增加更多的投入。同时,医院相关领导也应该充分重视护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尽量加大对该区域的投入力度。

4讨论

第2篇:护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分级护理时数;岗位绩效管理;护理管理系统

为响应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我院于2013年确定了“以实施护士的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护理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护士服务临床,而岗位管理是对所需岗位的类别和结构进行设置,是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过程,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护理学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岗位绩效工资的实行,注重了临床实践,使收入分配与岗位职责和临床工作业绩挂钩,避免了脱节,体现出多劳多得,进行系统考核,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这种分配模式可对护士合理引导,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护理工作量统计是岗位绩效考核方面的一个难点,一方面需要保证工作量统计数据公开透明、客观真实,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护士工作的数量及质量,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繁琐、额外增加护士工作量。护理时数是指24h照护1例患者所需要的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平均时数[2]。大量网络技术、实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解放[3]。我科结合实际情况,以分级护理制度为基础,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上线的护理管理系统,采用分级护理时数来统计工作量,较好地解决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这个难题,为岗位绩效考核提供了准确、公平的考核依据。通过民主讨论,根据医院绩效方案制订出我科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和具体考核指标,本方案经12个月的运用,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本科室共设置有46张床位,共18名护士,床护比1∶0.4,年龄21~4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8名及护士8名。工作5年以上护士7人,3年~5年8人,3年以下3人。月收治病人140~160人次。

2研究方法

分级护理时数指护士为各护理级别患者服务的时间,利用护理系统中已有的管理、业务数据,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并通过对时数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加权,产生各类考核指标值,为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支持。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主要依赖于护士上下班时间、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护士分管患者人数以及患者护理级别变化情况。算法图见图1。

2.1护士上下班时间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可提供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排班班次设置的精细化程度决定了统计数据的精度。在护理管理系统中,可以针对班次设置多种属性:起止时间、工作时数、是否夜班、是否休假等,来实现各种管理目标,如“休假”类班次在排班时将计算工作时数(用于计算本期超时和累计超时),但在工作量统计中不算工作量。同时,采用子班次的方式可实现更精细的管理,如“两头班”通过子班次的方式,可将一半时间设置为“普班”,另一半时间设置为“夜班”,便于统计工作量时对不同时段的工作量设置不同的加权系数。

2.2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的确定

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来源于患者的各种临床事件:如入院事件确定了护理的开始时间;转科、转床事件包含了护理服务的时间变化数据;出院、死亡事件确定了护理的结束时间。

2.3患者护理级别的确定

利用我院医嘱电子信息系统的资源,通过信息平台采集患者的护理级别。患者入院后医生会开录级别护理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医生开录新的级别护理医嘱,对特殊疾病患者,医生开录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时,可根据医生嘱托确定患者护理级别。

2.4护士分管患者人数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中设置该护士固定管床、上班时间托管床位,结合该护士的资历及业务能力可确定护士上班时分管患者人数。如果患者转床或转科,则根据患者床位变化时间,结合护士排班,通过分割计算,可确定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责任护士。在具体操作实施考评中,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加入不同权重系数,所有工作量指标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公正合理,也提高了计算的速率[4]。同时,通过考核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达到了护理目标有效管理的效果。

3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应用效果

经过1年时间的实践,初步实现了岗位管理、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目标。同时管理的信息化也带来了很多优势:采用电子医嘱系统收集护理工作量次数,利用信息平台避免手工记录上报工作量因主观因素导致误差较大的缺点;且在工作时同步记录工作量,省时省力,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5];可动态、实时地了解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使护理人员的劳动力价值真正有所体现,结合科室工作效率水平、人均工作效率水平、病危病重率等方面因素,对护理单元进行绩效分配的方案更能体现出不同护理层级的特点,既能把控全局,又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岗位绩效考核直接作为报酬依据和激励的手段,其统计结果精准、公平、公正,在实际使用中很好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取酬,对优秀人员起到鞭策作用,促使团队不断提高、进步,充分发挥了目标激励、支持激励、榜样激励、强化激励的作用。

4讨论及改进

4.1分级护理时数的应用

分级护理时数的统计根据护士排班班次,结合管床和托管床位的设置,通过采集患者的床位变动情况以及患者护理级别的变动,统计出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统计数据包含了患者的护理级别信息(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士的排班信息(普班、夜班)等。护理工作量数据由电脑软件自动生成,其过程自动化、结果精确量化,还可对数据进行分类加权,产生各类不同的业务指标值,大大提高了统计护理工作量的效率。实际应用中,将护理工作量与工作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护理教学及培训等多方面挂钩,进行综合、全面的绩效考核,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绩效统计报表;还可对护理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出现缺陷及差错均有相应的扣分标准,量化后的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和奖金挂钩,奖惩分明,从而促进护士按规范及标准进行操作,大大提高护理规范操作的依从性,减少护士工作缺陷率,提高科室的护理合格率。

4.2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应用改进

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以护理级别为基础,国内目前护理分级制度是按护理工作应当完成的服务内容作为依据[6]。但同样的护理级别对专科护理的要求却存在差异,照护每名患者实际花费的工作量有一定的出入,且测得的护理工作量会因病种及科室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方法简单易行,在科室内部使用相对客观真实。而在不同科室间的比较,需进一步商榷其科学严谨性。通过调整相应的权重指数,也可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下一步通过护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融合计数工作量统计,从系统中采集工作量相对较大的项目执行记录,结合不同项目的权重系数,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将更能客观地反映护士的真实工作量。致谢感谢信息公司陈明工程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群.普外科护士绩效考核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119-120.

[2]吴剑,环晓锋,吴春燕.护理绩效奖金核算改革初探[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8):68-70.

[3]张洁.Excel在产科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10-1511.

[4]毛丽洁,余儒,贺彩芳,等.以工作量为基础的护理绩效核算方案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487-1491.

[5]吴玲,朱洁.医院绩效管理中护理部统筹护理工作量计算方法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15-517.

第3篇:护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管理

1自主学习管理

1.1日常上课

实训中心护基实验室及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每间配有高清摄像头、全景摄像头及触摸一体机录播自主学习系统。教师进行操作演示时,有时由于学生较多,因此部分学生看不清教师的操作,可以通过一体机或者投影仪大屏进行现场直播,也可以在其他实验室通过一体机进行观看;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办公室电脑进入平台随时观察各实验室动态,且可进行听课,为实训课的顺利开展提供又开保障。课后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建设视频资源库,示范录像和视听教材可传至可视化平台供学生在开放实验中自主点播学习。

1.2开放实验室

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若对某项操作存在疑惑可以对本实验室的示范录像进行自主点播学习,再次观看操作细节及易错点,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操作内容的再次巩固,也减轻教师课后操作辅导的工作量。老师或学生可通过点播相应视频课件进行评价,相关评价记录保存下来,可供师生作为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参考。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点播观看自己授课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专家点评,从而更好的对授课过程进行教学反思。在开放实验中,学生也可自主拍摄练习视频上传,指导老师通过回放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注意事项等,也可将优秀的视频推荐给其他同学进行观摩。

2教学管理

2.1专家点评

教学督导小组专家及管理领导可通过网络对任意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估,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用于教师发展和教学竞赛中,教学管理人员通过视频资源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包括语音点评和标准化评分教学反思;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点播观看自己授课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专家点评,从而更好的对授课过程进行教学反思。

2.2教师互评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把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直观的展示出来,实现对外交流、宣传、形象展示。教师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课程的点评,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新的教与学途径,为制定护理实践技能教学的改革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为学院创造性地建设教学文化提供支撑平台。

3实验室智能化管理

3.1监控系统

护基实验室及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均装有高清摄像头及全景摄像头,对各实验室进行24h实时监控和录制,可通过监控,可预防实验室用物的丢失,同时能够随时监测实验室的动态情况。在实训中心进门处设有80寸大屏,通过大屏可以实现多媒体信息管理,如通知通告、每周课表、学系简介、教学成果,根据上课内容循环播放操作视频等;同时可以通过界面切换,看到每个多媒体房间的实时动态,实现对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实验人员的全过程管理,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

3.2预约系统

护基实验室及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均设有门禁刷卡器,每学期初以班级为单位,设定班级门禁刷卡时间,在指定时间内学生可以通过刷校园卡进入指定实验室进行练习,保证了每个班级的训练空间、用物的充足。每学期末,可以通过平台统计学生使用实验室频次,也能清楚地记录下实验室使用人员、时间,从而达到督促学生按时前来训练的目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教辅人员的开关门工作量,促进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3.3呼叫对讲系统

通过配置IP对讲分机,可实现实验室和管理中心的单向对讲,管理中心和全部实验室的群呼等功能。管理中心设置在教辅办公室,若上课教师或者学生发现实验物品准备或者用物突发损坏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呼叫器之间与实训中心进行练习,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问题解决,提高了教辅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实验课的顺利开展得到了双重的保障。同时通过呼叫系统的设置,若实训老师在平台监控中发现问题,也可知己呼叫相应实验室。

4小结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核心特征和必然要求,而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验中心管理和服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丹文,柏亚妹,蒋斌,等.互联教育视阈下护理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改革初探[J].全科护理,2016,14(23):2467-2468.

第4篇:护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延续护理;移动医疗;护理信息;综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居民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1]。同时,传染类性疾病如艾滋病、肺结核等防治依然严峻,职业病和地方病长期存在。为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拓宽了医护人员的健康服务形式。《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指出,推进网络医疗信息整合,提出创新服务模式[2]。互联网、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推进护理信息化、提高护理工作品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互联网也成为病人及家属相关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3]。移动医疗是通过移动医疗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的一种模式,如在疾病监控、自我管理、健康促进、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

1移动医疗的概述

关于移动医疗没有明确的定义,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ealthcareInformationandManagementSys⁃temsSociety,HIMSS)将移动医疗定义为: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掌上电脑(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5⁃7]。移动医疗概念的提出象征着电子医疗开始从传统的桌面健康平台转移到无线移动医疗平台。移动医疗的形式包括手机应用程序(APP)、云平台、远程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高度信息化、高速、高效、低医疗费用和更多个性化服务的特点[8],为疾病的延续护理提供了新途径。

2移动医疗信息平台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延续护理主要由医院承担,通过常规延续护理模式(如上门随访、定期复诊等)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病人是一个整体,单一的回访不能有效解决病人身心、营养、照护、康复甚至多病共存的健康需求[9]。因此,多学科、跨团队协作对病人采用全程无缝对接的移动医疗信息化延续护理服务成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钟彩棠等[10⁃11]研究表明,病人出院后对延续护理需求较大,43%病人选择移动网络平台,28%病人选择电话随访。Wang等[12]研究表明,使用移动应用程序作为慢性病病人的干预措施可以使病人感受自己疾病处在安全状态,且医护人员实时关注着他们病情。移动医疗信息技术在慢性病、术后应用较为广泛,产后及儿科等专科领域应用较少。Black等[13]研究采用电话随访远程监测心力衰竭病人的血压、心率等症状,有效降低了病人的再入院率,提高了生存质量。孙鸿燕等[14]研究对肿瘤科182例病人或家属使用APP的情况进行评价,其中92.31%的病人下载APP并积极使用软件,7.69%家属下载APP并使用,使用APP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未使用者。

2.1APP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前,APP作为移动医疗的主流形式被运用到疾病的延伸护理过程中[15⁃18]。王朋朋等[19]研究发现,在延续护理中使用APP软件时医生与病人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交流;建立健康档案,再由组建的APP延续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延续护理管理,以编写高血压相关知识、APP内容发送、随访观察的方式管理病人,可以使病人获得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指导。岳爱学等[20⁃21]研究借助微信或公众号平台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病人健康相关行为及疾病认知水平进行干预,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病人疾病知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艾敏等[22⁃23]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居家护理APP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饮食控制,结果显示应用居家护理APP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和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

2.2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胡婷婷等[24]研究表明,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平台实现了有限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可提供实时动态的医疗服务,可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信息共享互联,满足病人的个性化延续护理需求,实现糖尿病有效管理。王琳等[25]研究建立“云病房”管理心律失常病人,包括建立便捷式心电图监测、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库;通过“云病房”可提供54979次的回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发现需再入院病人,病人满意度为100%。孙宏梅等[26]研究利用信息平台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延续护理干预,结果表明信息平台可以提高病人的哮喘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

2.3远程监测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远程医疗为利用移动技术在医院出院和常规临床随访之间的过渡期远程监测病人恢复提供了机会,该应用将为以病人为中心、成本效益高的出院后护理方式的转变提供初步证据[27]。夏炜妍等[28]研究发现,物联网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可以降低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薛召等[29]研究利用远程随访管理系统对30例肝移植受者提供出院后2周的居家延续护理服务,结果表明病人对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接受率为81.08%,应用掌握率为100.0%,护理团队和肝移植受者对视频交流方法、延续护理模式、咨询或指导内容的满意度均较高。

3效果评价

移动医疗信息平台在疾病延续护理中的评价指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日常活动能力、影响因素、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一项Meta分析显示,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质量等多项量表评价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水平,借助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病人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30]。杨燕等[31]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护理可以有效降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导管排出或导管相关感染。王笑笑等[32]Meta分析研究综合评价了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定期复查、规律用药等7个方面,分析发现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提高了脑卒中病人的锻炼、复查、用药和控制烟酒的依从性,并提高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4存在的问题

4.1信息安全

保护信息安全是所有移动医疗平台面临的问题[33],且现阶段的移动APP、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平台等研发公司都是商业公司,通过医疗信息平台的诊疗如何保证用户个人隐私,数据是否存在泄露的风险,加强该领域的监管尤为重要。我国已成立了移动医疗委员会负责相关事宜,但仍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就平台中的信息安全、用户权益、权威性评价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34]。

4.2功能应用

移动医疗信息平台的研发要求研究人员需要了解一些具体的医学知识,而临床专家和病人的参与会给研发带来很多好处[35]。但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有报道临床专家直接参与移动医疗平台设计[36],未能结合各类患病人群的特点,导致应用未能贴合实际,方案设置不够合理,缺乏针对性与使用,干预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延续护理工作质量。建议结合各类人群护理形式、内容等方面,探讨更为合理的理论模型,使其应用设置更为合理,以期达到干预效果[37]。移动医疗信息化的有效性研究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较单一,仍需大样本、多中心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在病人延续护理中的效果。因此,建议提供移动医疗应用环境、提高病人使用依从性、大样本探究有效性是病人移动医疗信息发展的关键问题。

4.3多学科协作

第5篇:护理信息范文

1.1建立比较完整的人员档案

信息化管理系统通常涵盖护士学历、所学专业、继续教育、所获奖励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保证护理管理人员对每个护士的详细情况都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可以准确地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在提升科学化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查询困难、资料保存不完整等方面的不足。

1.2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标准

通过对标准结果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动态对比、统计、总结等,找出护理质量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及时反馈,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制定出相对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1.3使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

护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中医护理常规、业务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工作量表、质量控制登记本、护士排班表、难免和带入褥疮填写和上报、护士长手册、住院病人的入院评估、一般护理记录单、危重护理记录单、出院指导等内容,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规范,将具体的规范标准填入系统中,对需要进行归档的内容在系统中进行详细归档,不需要归档的内容储存在管理系统中,以便随时调用,从而有效提升护理管理工作效率。

1.4使临床护理更加标准化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把患者的详细信息和医务人员工作站、药房、功能科、病案室、办理出住院处等通过网线进行连接,省去了护士的医嘱单、输液单、发药单、治疗单等单据的转抄过程,避免了抄录笔误的产生。同时也使得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动态化管理,节省了护士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5提高了管理系统间的交流

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构造出一个方便护理人员进行交流的平台,此平台把不同科室之间、护理部和科室部门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医院通过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把各种操作程序、规章制度、学习资料、护理信息等内容公布到局域网中,各类通知性文件等都可以放置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极大地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时间,让其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服务。

二、信息化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建立站点

要构建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首先要建立护士工作站,护理人员只需要在工作站中输入个人所特有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和工作站进行连接,和工作站连接后,就可以直接查看患者的医嘱信息,降低了因为医嘱记录而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而且,实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根据科室中的不同信息进行交换和共享,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工作站来查看护理科室人员的安排情况和护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平衡人力资源分配。首先,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避免了因为医疗情况中的字迹潦草,无法识别和记录错误情况的发生;其次,把以往需要人工抄录的时间节省出来,让护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进行交流和沟通。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更好地体现出医院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建立信息化的门诊管理方式

通过使用叫号机对患者进行就诊安排,是门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体现。首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避免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因为受到突然干扰而导致护理工作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其次,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疾病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需要就诊的科室。另外,在进行信息化门诊管理的时候,还需要对药品的发放、样品化验、申请单检查等方面进行设置。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同时也使得管理流程更加简单。

2.3建立信息化病房状态管理模式

在护理中心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和病房的状态信息。在患者未来之前就可以提前安排好所需的床位。同时,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可以通过网络记账的模式进行实际自动划价。在处理医嘱方面也非常简单。建立病房护士站,可以对病房内贵州出入、血压、脉搏、大小便、体温等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及管理。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病房护士站不仅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

2.4管理护士的档案和绩效

教学带习、科研论文、档案管理、绩效考核是护士绩效管理和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人员只需要使用查询、删除、增加等比较简单的操作按键,就可以实时更新护士信息。同时,使用网络管理模式有着非常好的移植性。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连接院内局域网,就可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信息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同时,绩效考核可以实时收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发生的护理事故,在进行同类操作时,可以根据记录护理事故的情况对工作护士进行及时提醒。在护理人员晋升时,可以通过调取候选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科研论文,进行综合性评测,从而决定其是否具有晋升资格。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