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护理临床教学范文

护理临床教学全文(5篇)

护理临床教学

第1篇:护理临床教学范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急诊科;护理教学;教学质量;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作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对护生临床护理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态度、临床综合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1]。常规的临床实习教学侧重于学员基本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护理本科生基础知识扎实临床能力薄弱的特点,缺少整合急救知识技能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其面对疑难疾患时,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评判性思维等临床能力,不能在临床实习环境中迅速做出决断并及时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因此存在着教学时数与教学容量相矛盾的情况。新的临床教学需求催生新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帮助本科实习护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2-3]。本研究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对急诊科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模式进行改进,探讨在特殊的环境及有限的时间内,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带教模式对急诊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7月—2019年5月来我院急诊科实习的78名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18年7月—12月实习的护理本科生为常规组,共38名护生;2019年1月—5月实习的护理本科生为改进组,共40名护生。两组学生实习时间、轮转区域相同。两组学生临床实习均由具有急诊临床带教资质的老师完成。

1.2方法

1.2.1常规组。按照常规的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模式:1)由急诊科护理本科生总带教老师进行整体带教管理;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统一安排理论培训及操作示范;根据临床带教老师班次情况,进行临床带教老师分配和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习排班。2)临床带教老师负责对本科实习护生进行临床实习指导,包括急诊工作流程介绍、临床技术练习与讲解、急诊常见病护理知识讲解、急诊常见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培训;3)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总结、出科考核。

1.2.2改进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质量改进带教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临床教学问题分析:根据学生对临床教学的反馈意见,对急诊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根据现有的问题,针对性进行教学模式改进。2)计划阶段:①设立急诊带教专职岗位,负责护理本科生急诊科临床实习期间教学管理工作。②改进急诊科带教计划,结合急诊工作特点及护理本科生实习时间、临床学习需求,把临床带教计划渗透到带教任务中,以确保本科实习护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③实行区域护理本科生临床导师制:确定临床实习导师准入资质,选拔护理人员担任区域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导师,负责护生在各区域临床实习的全程临床教学。④临床实习导师/带教老师培训:由急诊护理教学组人员对临床实习导师进行临床带教方法与技巧培训,不定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予以指导。3)执行阶段:①入科教育,让护生全面熟悉急诊科室文化,使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心中有数,有条不紊。②由区域临床实习导师根据教学计划完成临床实习带教任务,结合护生学习需求,实施个体化施教,积极解答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帮助护生解决临床实习问题。③采用多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护生急诊基础理论与专科操作的同时,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帮助护生建立起临床护理思维,扩展知识面、巩固基础;培养护生应急应变能力;发挥护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其临床综合分析能力4)检查与处理阶段:①实行周总结、出科总结,及时了解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②实行教学双向评估制,临床实习导师/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生对老师的双向评价,根据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模式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

以出科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综合能力评分以及学员教学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出科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为护生出科考核实际得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6.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以(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次共纳入78名本科实习护生,其中常规组38名,包括33名女护生和5名男护生;改进组40名,女护生36名,男护生4名。常规组年龄在21~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92±0.53)岁,改进组年龄在21~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20±0.72)岁,学历均是本科。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学历均没有差异(P>0.05)。

2.2两组教学效果比较

常规组和观察组出科理论考核得分无差异;两组技能考的得分和综合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3讨论

3.1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改进组出科技能得分(96.00±1.50)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采用持续教学模式对急诊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能够提高临床教学效果。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4-5]。持续教学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方法,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研究显示[6-7],采用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临床带教老师能把“带”与“教”切实落实到实处,能够弥补急诊护生临床教学管理体中的缺点与不足,提高急诊护生临床教学效果。在急诊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护生实习积极性、主动性更强,知识、技能的掌握度更好,急诊临床能力更高。

3.2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本科实习护生教学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改进组临床综合能力(92.68±1.79)分、实习积极性(19.28±0.81)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中的一项重要步骤,是帮助护生整合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重要途径[8]。本研究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以护生为中心,结合急诊科专科特色,根据不同区域患者及工作特点,设计不同的诊疗情景,采用病例讨论、情景模拟法培养本科实习护生在不同的临床情景下发现、解决问题以及应急应变能力,促进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思维与临床能力同步发展,达到了改善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提高提升质量和教学满意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欣,张欢,张慧.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环境对职业自我效能及职业认同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3):167-170.

[2]郭采霞.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8):148-149.

[3]李唯砚.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意义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4(11):188.

[4]周雅静.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提高急诊科护理带教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222-223.

[5]单世君,张艳,许华.PDCA循环法在E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作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5):1293-1294.

[6]金清河,卢阳阳,温小金.持续改进模式对急诊科护生带教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9,36(2):55-57.

[7]陈玉婷,汤淑敏,祁智,等.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对急诊带教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8):968-970.

第2篇:护理临床教学范文

1.1专业能力

临床实习阶段护生主要进行基础护理的实践,同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专科护理进行学习。临床护理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护理知识,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护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用医学术语对病情进行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指导护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充分的评估并给予治疗处置、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药物相关知识宣教等。

1.2教育教学能力

实习过程中护生要接触丰富的病例,了解前沿临床知识。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典型病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互动的讲解,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详细示教。学生入科前,各临床科室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根据核心能力培养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进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学查房、业务讲座的内容。这就要求临床护理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应用多媒体的能力等。

1.3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沟通能力、亲和能力等。当前医疗市场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9];实习护生自身存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护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实习过程中遇到繁琐的实际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往往会出现挫折感。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教师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才能带领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良好的沟通和亲和能力,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及时发现护生的心理波动,并疏导护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护生对专业工作的认同感;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能使临床护理教师合理安排日常护理工作和护理临床教学,实现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共赢。

1.4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制定教学目标、重点,结合临床工作和教学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面对患者及家属对实习护生工作能力的质疑和维权。这就需要临床护理教师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评估护生的工作;对日常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有敏锐的判断力,合理安排协调日常护理工作与护理临床教学的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发生。

2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实习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实习医院建立护理教研体系专门负责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医院自护理部到临床科室分别设立内、外、妇、儿、五官等护理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并设立教育学院对护理临床教学质量全程监督。医院制定教研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护生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对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相关管理和培训。

2.1定期业务培训

实习护生入科前,有教学任务的临床科室,按照实纲要求制定本科室的实习教学计划和具体内容、题目,并上报教育学院统筹安排。实习教学计划和内容确定后,在护士长支持下由教学秘书组织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分别准备具体的教学内容。临床护理教师作为临床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为护生提供前沿的临床知识,但综合专业理论知识、人文学科知识不足,对疾病相关知识点缺乏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突出的、系统的、互动的讲解能力。因此实习医院和科室定期组织临床护理教师进行专业和教学相关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各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均应按照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实习带教,规范入科教育、业务讲座模式,规范实习护生考试及评价模式。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更好的了解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合理组织教学,更好地传授临床知识。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直观,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灵活多样的展现给学生,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及多媒体使用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熟练应用于授课中。科室常用技术及最新进展培训,可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好的适应临床教学的要求。

2.2合理应用评价体系

第3篇:护理临床教学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生;临床实习;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作用分析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临床护理专业人才的关键。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只重视操作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管理是护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1]。我院实施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以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的程序及方法,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临床实习的180名护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男6例,女84例,年龄19~24岁,中专42例、大专48例;对照组90例,男8例,女82例,年龄19~23岁,中专40例、大专50例;所有学生实习时间36~45周,进入临床实习前学习内容相同;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方法:①建立完善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由护理部、教学质量控制组、护士长组成教学组织管理小组,制定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包括实习安排、岗前培训、业务学习等,由教学质量控制组进行教学工作[2]。②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由教学组织管理小组制定本院的护理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人员及带教老师职责、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上报院长审批通过后实施,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及盲目性。③加强师资力量。教学组长和带教老师的选拔根据公开竟聘、资格审核、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并进行系统培训,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的带教队伍。④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并严格实施。本院的教学计划分为院、科两级,院级制订总的教学目标、教学安排,科级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室教学计划。⑤加强督导。教学质量控制组每季度对所辖区域及科室进行教学督查,全面了解教学实施情况和学生实习情况,并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保证全院教学按规范顺利进行。⑥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每月召开一次实会,组长收集学生的意见,并向教学质量控制组反馈意见,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学生实习中的问题,掌握各科的教学情况和临床护士的工作状况[3]。1.3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学生教学管理后综合能力情况,包括护理操作、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技巧、自我防护方法等内容。②教学效果评价采用统一理论测试表,其中理论知识35分,操作技能35分,应用能力30分,总分100分。③统计教学质量满意度,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情况。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9.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情况比较。观察组在综合能力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2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观察组在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操作技能及护理总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讨论护理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教学管理是保证护理实习有序、规范、高效进行的关键环节,对提高护生操作技能、提升护生应变及沟通能力、规范教学内容、提升院整体护理水平有重要意义[4]。临床护理教学质控小组是整个护理教学管理的核心,通过制定系统化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使整个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护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护理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其次,开展选拔优秀的师资力量,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为后续教学目标与效果评定设立了标准;再者,每位护生给予院级、科级分别培训,不同实习科室按计划和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完成,直至实习结束,每位学生都应完成所有教学计划内容,并进行考核。在教学的同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定期访谈学生及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反馈体系,对护理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综合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教学效果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教学质量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充分证明通过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施,使得护理学生能够提升实习效果,做到从理论联系实际走向独立工作,提高综合临床实践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韦东晴.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对护生临床实习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5):701-702.

[2]陶巍巍,张新宇,丁淑贞.实习前临床护理综合训练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及临床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0):452-454.

[3]韦润.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问题与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2,5(10):165-166.

[4]陈玉英,黄漫容,黄燕梅,等.规范临床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93-95.

第4篇:护理临床教学范文

临床实习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的第一站。生疏的环境,复杂的操作技术和患者的不信任使他们迷惘、畏缩,不能很快地进入实习角色。例如,学生遇到的第一关是技术性较强的操作,如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等,学生心理极想动手操作,但又怕操作失败遭到老师的批评和患者的不满意,心里充满了胆怯。临床带教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激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采取评判+鼓励的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解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临床中我们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法,手把手地教各种操作,放手不放眼。鼓励学生在与患者交流中进行操作,即使操作失败也不埋怨和批评,而是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把学生当作朋友、姐妹,摒弃了学生即是“学奴”的传统观念,强调老师带有极浓的情感成分教学,通过带教老师的眼睛、嘴巴、双手、心灵、精神、乃至整个躯体行为传送给学生,使学生立刻被感染、被激动,从而意识到我的形象,我的声音、我的操作、我的角色在升华,突破了自身的被动性,从而顺利走出心理困境,找到良好的自我感觉,为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对“激发兴趣”做了精辟的阐发:“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发现,实习学生往往只注重技能操作的学习,轻病情观察护理的学习,错误地认为,只要学会了注射就能胜任护士工作,对于疾病的观察和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全面掌握和了解护理专业的特点及其重要性是临床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大胆尝试研究性带教,采用了护理教学查房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护理教学查房前要求学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带教老师把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分成若干个小课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完成四个作业:①叙述患者的临床表现;②找出护理问题;③书写护理计划;④治疗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病房,了解病情,自觉学习,认识到护理观察在疾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求知欲和创造潜能。通过学生间作业完成的相互交流,从不同侧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比局限于教师说教的方式效果明显。

3激活自变量,应对“实习疲软”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决定着人的行为或心理变化。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在长期的临床带教中,我们发现实习疲软是每一个实习学生必有的心理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护理技能操作和综合工作能力,临床实习对学生的兴趣和刺激越来越小,特别是护理工作的性质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不安心护理工作,出现攀比、厌倦等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实习疲软”。要刺激学生的自变量,治疗“实习疲软”必须不断地增加刺激砝码。我们在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同时,在带教中注重体现新颖,不落俗套,让学生亲身感受护理的重要性。例如,安排学生参加特护患者,聘请有亲身体会的患者为临时教师,讲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此外,每轮转一个科室都进行出入科考试,带教老师和护士长书写实习评语。护理部每季度举行全体护生理论考试,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的考题均在一张试卷上,根据学历答题。鼓励专科生、中专生作本科生的试题,以此让学生自己找出与本科生的差距,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实习。

4发掘内激力,开发创新思维能力

临床教学不但是传授书本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地方,而是进行知识迁移的场所。在教学中我们体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指导和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主动地获取者和受益者J。临床带教老师如果把所有知识点都讲解的天衣无缝完美无缺,这恰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堵住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需要激情。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学历层次,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如中专的学生,年龄小,思维单纯,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欲差,属于“雏鸟喂食型”,最大的弱点是不会主动学习。于是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并尽量做到自问自答,老师只是引导启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必要时从书中找答案。而本科专生学习的独立性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好,针对这一特点,在个案病例中,提出一些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患者临终时,设定怎样客观评价临终关怀的效果,怎样做临终治疗更科学等。这种开放式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和参与,不仅发掘了学生潜在的内激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5篇:护理临床教学范文

【关键词】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护患沟通;语言技巧;职业素养;综合素质

临床护理教学是提高护理学生临床技能及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名护理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知识了解的增多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纠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1]。临床护理教学除了要对护理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注重对其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2]。近些年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患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危重患者较多,临床护理工作复杂繁重,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应急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在对护理学生的教学中,强化护患沟通教育,现将其实践及体会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科实习的60名护理专业学生,年龄21~23岁,平均(21.02±0.85)岁,男5名,女55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实习学生为28名女性,2名男性,年龄21~23岁,平均(20.98±1.12)岁。观察组实习学生为27名女性,3名男性,年龄21~23岁,平均(21.04±1.18)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护理学生接受常规护理教学。常规护理教学包括护理查房,与医生及与患者间的交流教学。观察组护理学生在常规护理教学的基础上同时接受护患沟通强化教育。强化护患沟通教育的具体措施如下:(1)在护患沟通中强化语言技巧的应用: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护理学生首先要做到尊重患者,称呼患者时尽量用“您、老人家”等称呼,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体验到医院温馨的人文环境。礼貌用语可以体现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加患者的好感度及信任度。比如有的患者经历呼吸机甚至气管切开等治疗,内心十分恐惧,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信心不足,这时护理人员言语上的安慰能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在护患沟通中强调肢体沟通等非语言技巧:呼吸内科有些患者反复发病,住院期间难免会有焦虑烦躁的情绪。护理学生要学会宽容、多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向患者作出解释和交代,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适当的微笑与同情等面部表情会给患者以安慰,可以拉进护患之间的距离,患者更容易配合诊治。良好的仪态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医护人员要做到着装整洁、面带微笑、阳光自信,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比如,当患者呼吸困难难以表达时,轻轻抚摸患者给予适当的安慰,在精神上给予鼓励,缓解患者的不适。气管插管在呼吸内科是一个常见的操作,由于插管时的不适,患者经常会躁动挣扎,此时护理人员轻拍肩膀、眼神交流等身体接触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

1.3评价指标

1.3.1患者对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由患者填评价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护理质量、医护配合、病情掌握情况、临床护理中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采用李克特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满意、还可以、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种满意度,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1.3.2护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由学生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加深对疾病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护患沟通的信心、临床护理患者综合能力的提高。采用利克特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满意、还可以、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种满意度,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1.3.3由护士长及护士长助理组成检查小组,同期考核两组学生对所管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包括两组学生对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诊疗方案、阳性体征、治疗目的及效果的掌握情况,每项满分25分,总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两组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观察组学生的护理质量、医护配合、病情掌握、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尤其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满意度最高。总体上,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对教育方法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度调查包括对疾病理论知识的理解、护患沟通的信心、护理患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学生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学生对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诊疗方案、阳性体征、治疗目的及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价成绩较观察组更高(P=0.000),见表3。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人体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在各年龄段都有发生,老年人居多。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4]。漫长的疾病诊治过程,使得患者对疾病及诊治有一些了解,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对于未进入或刚进入临床的护理学生来说,临床知识匮乏,很难获得患者的信任,护患沟通存在难度。因此呼吸内科护士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护理技术之外,还要不断的学习并总结沟通技巧,注重护患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5-6]。呼吸内科疾病病种较多,有些护理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工作,仍然只重视专业知识及考试成绩,没有意识到临床中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而且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患者心理状况缺乏了解。作为带教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从课堂学习到临床工作学习的角色转变。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专科操作比较多,包括吸氧、吸痰、雾化吸入、胸腔闭式引流等。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关注这些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比如吸氧时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禁烟防火及通风的重要性,取得患方的积极配合。而且是吸氧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气道干燥及出血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呼吸内科老年危重患者较多,病情重而且变化快[7-8]。护理人员需要多巡视观察病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医生共同采取有效地救治措施。因此,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强化护患沟通教育非常重要。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除了需要对临床技能进行强化,同时需要增加与护理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等知识。科室定期组织各位带教老师进行护患沟通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规范教学流程,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本科带教老师教学经验如下:(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临床技能是良好的医患沟通的前提。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复杂,有些学生专业素质不够,在患者询问病情时无法正确回应。比如患者询问护士,“我呼吸困难加重了,能否增加我的吸氧浓度?”此时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一种疾病适合的吸氧浓度,才能正确回答患者的问题。因此,带教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复习理论知识,不断把呼吸内科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技能操作方面,带教老师应在操作前详细讲解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带教老师进行示范教学,护理学生作为助手完成操作,待学生完全掌握后,方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监督下进行实践操作。(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患沟通意识。带教老师要培养护理学生的敬业精神,带领学生们刻苦钻研业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护理人员要提高个人修养,在护患沟通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力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9-11]。(3)在护理学生操作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4)规范教学流程。严格遵守参观学习-实践-总结并纠错-再实践的教学流程。(5)采用任务驱动结合经典案例教学法强化护患沟通教育。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设计成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完成各个任务的方式[12]。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护患沟通教育为教学目标,选取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13-15]。带教老师精心挑选护患沟通的经典案例(包括失败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法能够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点评学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护患沟通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对护患沟通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分析临床问题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