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护理带教范文

护理带教全文(5篇)

护理带教

第1篇:护理带教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士64名。根据实习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名,均为女性,在儿科的实习时间均为30d。试验组本科学历10名,大专学历14名,中专学历8名;平均年龄(19.36±0.45)岁。对照组本科学历11名,大专学历11名,中专学历10名;平均年龄(19.63±0.57)岁。2组实习护士的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为首次参与临床儿科护理实习工作;(2)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不愿参与者。

1.2方法

1.2.1试验组:实施按需带教方法:(1)要求实习护士在进入科室开始实习之前,每人详细填写一份科室自制的实习护士基本情况及自身需求的问卷,通过问卷结果掌握实习护士的基本情况及需求[3]。(2)按照实习护士所在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实习目标,结合儿科临床实习带教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儿科实习带教计划[4],并适当调整内容,以便满足实习护士的要求。(3)挑选符合要求的带教老师,安排合适的实习班次。(4)与实习护士进行积极的沟通,舒缓实习护士内心的焦虑情绪,培养其责任意识,加快其对儿科护理工作的适应速度。(5)根据带教工作的实际情况,适当满足实习护士的要求,尽量做到人文关怀。(6)带教老师定时安排小课堂进行统一授课,系统地讲解儿科的常见病症及对应的临床特征表现、护理措施等知识[5],加强实习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培训。(7)注重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针对实习护士各自的学历层次有所不同的情况[6],实施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例如:中专生、大专生应该注重积累专业护理知识,扩大知识层面;本科生应该更加注重临床基础护理实际操作的训练,将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加以运用到实践中。1.2.2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带教方法:实习护士进入科室开始实习之前,安排一位资质高的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跟班带教,即实习护士根据带教老师的上班的班次前来上课,学习带教老师所在工作岗位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实操技能。

1.3观察指标

儿科实习结束后,统一对实习护士进行出科考试,比较2组实习护士护理理论及护理技能实操成绩。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儿科护理带教方法进行调查,以满意、一般、不满意为评分标准,共收集了64份问卷,比较2组实习护士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

试验组实习护士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实操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

试验组实习护士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5,P<0.05)。

3讨论

第2篇:护理带教范文

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1年4月于本院内科进行实习的2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28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名,两组护生均以内科为本院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对照组的14名护生中,男性1名,女性13名,年龄17-24岁,平均(21.2±1.1)岁,文化程度:中专3名,大专8名,本科3名。观察组的14名护生中,男性1名,女性13名,年龄17-23岁,平均(21.1±1.2)岁,文化程度:中专2名,大专9名,本科3名。两组内科实习护生的个人基本资料数据方面的比较显示,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的护生以常规的带教程序进行带教,于护生入科之初对其进行内科的大概介绍,将预期的带教内容和制定的知识大纲进行全面讲解,然后在每个护理内容及程序带教前进行预习内容的温习,带教过程中注意对知识的全面讲解,带教后对施教内容进行思考问题的布置。观察组则以连续性全方位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即对每位护生首先进行综合知识掌握面的评估,并对其学习能力进行有效评估,然后对每位护生均采用连续性的带教程序的制定,即由特定的带教教师全程化对护生进行指导带教,在带教的过程中不断根据护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带教内容和形式的调整,使其全称契合护生的学习需求,另外,注意在带教过程中对带教知识面的拓展,即不仅仅将特定知识进行有效带教,且将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全面施教,引导护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使其进一步提升其自我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然后将两组护生带教前与带教后出科前的内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3.评价标准。(1)内科护理理论知识的评估采用考试评估的方式进行,考卷的内容包含内科护理的各个知识点及相关延伸性知识,总分设定为0-100分。(2)实践操作评估则由护理部人员与带教教师共同进行,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的评分标准进行,且其评分也设定为0-100分。

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护生带教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带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均高于带教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教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带教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自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三、讨论

第3篇:护理带教范文

1.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平均(31.84±5.97)岁。学历:中专1名(0.7%),大专32名(20.9%),本科117名(76.5%),研究生3名(2.0%)。职称:初级职称97名(63.4%),中级及以上56名(36.6%)。带教年限:小于5年66名(43.1%),≥5~≤10年54名(35.3%),10年以上33名(21.6%)。

1.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机会和意愿

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

1.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时间安排的需求

35.9%认为每季度组织一次培训比较合适,43.1%认为每次培训的最佳时间为1h,28.8%选择2h。

1.4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结果显示,88.9%希望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理论培训,79.1%希望采取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进行教学实践培训。

1.5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内容的需求

结果显示,对培训内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临床护理教学技能培训、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教学管理培训,排在后3位的是护理教育学、护理文化、护理伦理学知识。不同学历、职称和带教时间的带教老师对各条目培训需求程度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2.1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教学重中之重,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其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着主导性作用,其整体素质和带教水平是影响护理学生临床训练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带教队伍,而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是快速提高带教老师整体水平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将师资培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将封闭式教学变成开放式教育,提高老师的积极性。统计显示,临床带教老师非常重视临床带教工作,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本次研究对象中带教时间小于5年66名,占43.1%,这部分带教老师担任教学工作时间短,更迫切希望接受能够解决他们临床带教工作具体问题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能力。目前各个医院针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有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表示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需引起医院和学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充分地利用医院、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改变老师教学理论、转化老师角色,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2.2科学安排培训时间,保证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可持续进行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面对和处理复杂、动态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临床护理教学任务,超工作负荷造成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果,如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带教老师没有时间为教学做准备、与其他工作人员协作时间减少等。如何安排培训时间更容易让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接受培训,这是保证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可持续进行必须考虑的问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更容易接受定期的短时培训,每年2~3次,每次1~2h为宜,集中解决他们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帮助培训者制订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内容,以增强培训效果。

2.3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效果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而新时期继续教育的重点不是新知识的传授而是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课堂多为填鸭式,老师被动地听课,接受培训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不明显。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员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看出,由于专题讲座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成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最期望的理论培训方式,高萍等报道,通过邀请专家开展教育学知识的讲座提高老师的授课艺术。其次,是信息资料共享,研究显示,带教老师更愿意接受实践培训方式,79.1%的带教老师期望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77.8%选择案例分析和操作示范,71.9%希望进行经验分享。可见,灵活多样的实践培训方式是带教老师所迫切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带教老师对培训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2.4以临床护理教学能力为主进行培训,加强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

第4篇:护理带教范文

1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

1.1带教老师方面

1.1.1带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带教能力有待提高。一般医院会选择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带教能力的老师带教,但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如老师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再加上带教老师多未接受过教学理论培训,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灵活多样、因人施教开展启发式教学和鼓励护生参与[2],使护生被动接受知识,其创造能力和个性很难得到发展。

1.1.2教学时间与精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护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儿科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同时由于儿科自身特点,如护理工作繁琐,护理工作随机性较高,较难掌握与患儿沟通技巧,且儿科患者住院天数相对较短,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快,工作量相对较大,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加班加点是常事,有时上完夜班碰到紧急情况也要继续工作。而带教老师很难抽出时间耐心讲解护理操作方法等知识,致使护生无法很快进入临床角色。

1.2护生方面

1.2.1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工作热情。现在很多护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及奉献精神,实习时积极性不高,有的还抱着“毕业后我不会去儿科”的心态。另外中专护生年龄小,没有意识到工作压力,更有受当前医患矛盾影响,思想压力大,准备放弃护理专业,工作时往往比较懈怠。

1.2.2专科理论知识缺乏,进入临床角色慢。护生在学校理论学习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而入科实习前又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缺乏认识;真正接触患者后往往不知所措,不能及时进入角色,或刚进入角色后又要到其他科室实习。

1.2.3临床操作不熟练。由于儿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操作时往往有家长在旁边,护生在操作时往往有很大心理压力,显得紧张、胆怯,很多家长怕操作失误拒绝护生操作,从而使护生失去很多锻炼机会。同时,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更新,护生学习这些新的操作理论知识又要有个过程,更不要说去具体操作了。

1.3社会因素方面

现在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是一个患儿几个家属,对护理的要求很高,对护生缺乏信任感,有的甚至会主动选择服务对象。而现在医疗纠纷很多,医患矛盾很突出,医院放手的积极性也不高,使实得护生在学习期间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少。

2对策

2.1加强带教老师选拔、考核工作,强化其表率作用。优化带教老师的选拔程序、选拔标准,选择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对选拔的老师医院内进行定期培训,除了教学目的、内容、讲课方法技巧等的培训外,还要注重心理学知识培训;同时,鼓励其外出参加各种护理培训班,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带教水平。要加强对作者简介:何梅,女,本科,护师。其的考核力度,新业务、新知识更新情况,教案质量情况,对考核优秀者优先评优评先等。

2.2加强对护生岗前培训,增强其责任心、使命感。对刚入科的护生,前几天重点让其了解儿科环境,熟悉病房护理工作流程、责任划分,熟悉儿科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强调爱岗敬业精神等。结合儿科情况让其先系统复习儿科护理学理论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意识的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服务要求提高了,医患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2.3以护生为本,提倡更加人性化的带教模式。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改变为教而教的旧模式,而要多与护生沟通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3]。在带教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启发护生去学习,查房时,结合具体病例,有针对性地讲解。尽可能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先让其把操作过程说一遍,不对的地方及时更正,充分理解操作要领和操作细节,操作时做到放手不放眼,必要时在旁进行协助,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及时改正,而不是把护生当作工具使唤。为解决其理论知识不足的缺陷,每周定期开办知识讲座,同时讲座要有情景性,设置各种护理工作中情景,如何处理,如何应对,提高应变能力,学会与患者及其家长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总之,护理临床带教是将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转化的重要过程,带教老师要不断改进带教方法,创新带教模式,从心理上多与护生沟通,提高其职业光荣感、使命感,提高其学习和理论操作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护生专业水平,培养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伍小庆,吴利平.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55.

[2]陈利涛,蒲小红,甘秀妮,等.影响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带教因素分析及改革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324-326.

第5篇:护理带教范文

1.1交接班的改变

交接班的方式改为一对一交班,责护老师带领自己的护生只交接自己责任包干的患者。不仅是指对每个患者交班,而且指护生之间一对一交班。由于排班模式的改变,所以直接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减少了由于传递而带来的信息流失。

1.2实施个案护理

所谓的个案护理,就是针对某位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式。笔者选择从监护室刚刚转出,病情虽然稳定,但是基础护理比较多的患者采取个案护理,以增强实习护生对某个病种的实习程度,在护理此类相关疾病时不惧怕,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有质量,及时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及病情进展,有效解决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

2护理目标

2.1对病情观察更直接

实习护生每日将患者的饮食、两便情况以及心理报告给自己的带教老师,加之基础护理工作开展以来,病情的观察更为直接,每个细小的敏感的问题都会与医师交流。因此护士发现病情变化多了,及时了,加强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2.2融洽了医患关系

医院的经营、管理者应留意患者家属的问题,重视家属的需求。管理患者的过程中无论从护理、治疗还有生活等方面,患者和家属都能给予理解和感激,融洽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对于部分家属而言,他们感到实习护生优于自聘陪护的护理。同时,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患者的恢复更快,而且减少了陪护费用,降低了陪住率,减少了医院安全隐患。

2.3实习护生收获丰富

实习护生熟悉了专业特色,感觉不再是单纯的治疗护士,易于从实习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到护理实践当中;实习护生实施包干制后,有重点的护理自己的患者,沟通的融洽度有所增强,健康宣教的次数增多。护理服务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直接带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患者表扬同学的情况多了。另外,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也在提高。

3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