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市土地管理范文

城市土地管理全文(5篇)

城市土地管理

第1篇:城市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背景;城市土地管理;问题;建议

城市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使城市不断进行扩张和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激增,城市对于土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对土地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土地使用现状。本文主要针对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土地管理展开论述。

1循环经济概述

1.1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人作为参与者,借助当今的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对产品进行生产、使用、废弃等过程,来使经济效益得以实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使自然资源在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还实现了循环重复使用的目标,这样就避免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使经济发展向生态型方向靠拢,这就是循环经济的内涵[1]。当今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人口的激增,使得地球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得到快速的消耗,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源在大量消耗的同时,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循环经济应运而生,使人们在这种经济观念下,对于自然资源使用和经济发展方面有了很好的认识,能遵循客观规律进行经济活动。循环经济的内容就是在使用自然资源进行经济生产活动时,要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其产生的废物能得到二次或多次利用,这样就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和废物减少的目标,还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经济方面讲,就是企业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高质量、高价值的产品。总之,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有机结合,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得以实现。

1.2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原则有三种,简称3R原则,是因为这三种原则的英文形式中首字母都是R,它们分别是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从原则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循环经济的内涵。减量化原则,就是对原来的资源使用量进行减少,加强技术的使用和对各方面的调整,使产品生产只使用有限的资源,就能实现高质量生产、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目标。再使用原则就是使产品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能最大程度地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使其的使用周期比预想的长。再循环原则就是产品在被废弃后,能回炉改造成新的产品,这样就实现了资源的循环使用。

2目前我国城市用地现状

2.1城市扩张占用耕地多,存量土地粗放利用

城市向外扩张,城市才会有发展的余地。近年来,我国城市市辖区的面积正呈逐年增长的模式,城市建成区范围也在增大,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已经超过国家定额。这些城市扩张会占用大量的耕地,但是在扩张后,却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利用,有一部分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此外,被粗放低效利用的土地在城市土地中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2.2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虽然进入信息化时代,但在目前,国内的工业发展形势还是很迅猛的,工业发展就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而其他第二、第三产业用地则自然减少,所以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点都不合理,这样的后果就是会延伸出住房紧张,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交通紧张等问题[2]。并且在城市中心区,很少有服务型产业分布,这一点和国外恰恰相反,且优势地位所分布的大多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业分布也十分密集。这种结构没有将土地所在区位的优势体现出来,使土地利用不合理同时,也没有使土地利用率达到最大。

2.3开发区数量增多,且用地粗放

为了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各种开发区层出不穷,开发区的数量虽然相比之前要多,但是用地粗放,对其投入的资金不足以支撑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所以土地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一些开发商在将这些开发区的地皮使用权拿到手后,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建设,这种土地搁置问题,使得土地资源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得到利用,就造成了土地浪费问题,这一点都不符合循环经济观[3]。

3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土地管理建议

3.1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从源头控制用量

在循环经济的原则中,减量化原则也是输入端原则,就是从源头上控制自然资源的使用量,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土地资源的利用,也要遵循减量化原则,从提供土地资源的源头进行控制,使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以此,在增加土地价值的同时,还使用地者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在源头控制中,相关的政府部门起着决定作用,政府要提高土地使用批准的门槛,在土地利用规划上严格管理,从而对城市土地进行宏观管理,首先要确立土地规划相关方面的法律,在进行土地管理时,要严格依法执法,杜绝开发商行贿批地的行为,以此来控制城市扩张速度,使城市发展规模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此外,还应关注土地用途问题,杜绝大面积的占用耕地行为,旧城区的土地用途要遵循相关法律,以用途分区为依据。

3.2存量土地内涵挖潜,防止建设用地增加

此建议遵循的是循环经济中的可利用原则,就是对土地进行多次利用,使其的使用周期得到延长。为了适应更多的人群,为了满足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土地规模已经不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所以城市要向外进行扩张,但是扩张的土地是有限的,所以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长期以往,还是会出现土地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城市要从内部解决此问题,对城市中的存量土地进行有效的挖潜,将浪费的土地资源全部利用起来。所谓的存量土地是指处于优势区位,却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而又分布不集中比较零散的土地,要加强对其的利用,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土地置换或者土地规划的方式来使其的用途得以明确,将其与周围的土地集中起来,重新进行功能的配置,使其的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总之就是使城市土地的使用空间增大,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重复使用[4]。

3.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循环使用

此建议遵循的是循环经济中的再循环原则,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使土地资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得以多用途使用,也就是使其可以循环使用。在土地进行下一用途的使用时,要查看土地的质量问题,根据土地质量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用途,比如耕地在质量达不到种植标准要求后,可用作质量要求相对比较低的建设用地。从根本上讲,土地的可循环利用的前提就是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所以城市应该将商业区,居民居住区与工业区,还有农业区的用地结构合理安排好。

4结束语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土地管理遵循三个重要原则,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节省了用地成本的增加,还保护了环境,相关人员要遵循三个原则,对城市土地使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使城市土地使用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郑晓俐,乐晶.循环经济下的城市土地管理[J].池州学院学报,2010(04):38-40.

[2]鲁佩琛.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7(03):234.

[3]胡国军.“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国际研讨会”图片报导[J].上海国土资源,2016(04):2-3.

第2篇:城市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关系

1概述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城乡规划的实施都是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服务的,从本质上讲,虽然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与城乡规划的实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作贡献。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想要推动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对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进行合理的协调管理。

2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管理

2.1土地规划管理的作用

我国虽然国土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国土开发程度有限,对已有的土地规划的合理性不足,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为了能够对我国的国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将土地资源的作用彰显出来,我国政府制定出相关的条例对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进行约束。目前,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的重点就是结合现实需求来对土地进行管理,有效地提高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规划地区带来更好的经济发展。此外,相关部门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时,还需要注意开发方案的合理性,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将土地资源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2城乡规划体系

相对来说,城乡规划体系的独立性较强,结构较为完整,在城乡规划体系中,地方性和区域性是该体系中十分关键的特征,在进行城乡规划工作时,一般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都是根据相关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完成规划管理方案的制定工作,但是这可能会对相关工作的可行性造成影响,因此,相关的规划单位还需要对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考虑。

3二者现有矛盾分析

无论是对于强化土地管理工作还是城乡规划实施工作的开展,都属于我国特有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的人口出现了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现象,使得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迅速,虽然这一趋势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时也为城市的交通等方面带来了一定压力。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相关的单位就需要合理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和城乡规划实施的实际工作中,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使得我国的城镇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人口也不断向城市迁移,使得农村劳动力变少,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对一些闲置或荒废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并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土地规划管理方案,但是在进行土地拍卖时,由于相关的拍卖人员只注重土地的经济效益,导致我国出现了天价土地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城乡规划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而土地规划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虽然这两种工作都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但是这二者的宗旨出现了差异,并且形成了矛盾。目前,在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缺点:首先,在对耕地和非农业用地进行控制管理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并未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控方案,导致我国耕地保有红线有被突破的风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快,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些地区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征用了自身的农业用地,使得土地的性质出现了转变。再有就是一些地区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时,对各种土地进行盲目征用,并且由于相关的征用单位并未赔付相应的补偿款,导致被征收了土地的农民产生不满情绪,对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4协调二者关系的对策探究

4.1规范土地征用程序

解决盲目征用现象,就需要对土地征用程序进行完善,提高土地征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需要完善相应的补偿机制,并对土地征用为农民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分析,再根据农民的具体损失来进行补偿。并且在对农民的损失进行分析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土地征收对农民造成的间接损失进行分析,避免农民出现不满情绪。其次,还需要对土地征用进行市场化管理。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征用,在征用土地之后,相关的开发单位还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征用方案,以此来保障土地征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在对农民的土地进行征收时,还需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土地征收工作并不是要放弃农业发展,而是要促进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避免农民放弃农业,导致农业经济水平降低。

4.2切实注重土地资源协调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为了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就需要在对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引起重视的同时对城乡规划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从根本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协调管理。为了达到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工作平衡发展的目的,还需要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之间的衔接引起重视,提高衔接的合理性,将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优势完美体现出来。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土地的资源利用率,还需要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是建立在土地规划管理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管理进行协调是提高我国国土资源利用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4.3强化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实施交流

虽然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宗旨存在偏差,导致这二者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但是无论是对于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还是城乡规划工作来说,这二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为了保证二者的和谐开展,对这两项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提高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在对土地规划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城乡规划工作,保证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4切实注重“多规合一”推进工作的开展

无论是对于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还是城乡规划实施来说,“多规合一”并不是这两项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所谓的“多规合一”主要就是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利用来构建出统一完善的空间规划体系,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提高我国的国土资源利用率。因此,为了使“多规合一”能够顺利的开展,就需要对区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科学细致的整理,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来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5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发展建设来说,提高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协调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率,并且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还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127HuabeiNaturalResources华北自然资源论文

参考文献:

[1]欧阳来禄.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初探[J].居舍,2019(13):8.

[2]齐婷婷.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关系的探讨[J].居舍,2019(13):16.

[3]陈春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智能城市,2019,5(04):75-76.

[4]彭玉如.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相关性[J].管理观察,2019(04):75-76.

[5]庞正崎,陈姿先.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22):183.

第3篇:城市土地管理范文

一、城市开展土地公共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基于狭义角度来分析,土地可以称之为陆地,在城市土地定义中,城市土地主要是用于城市规范范围中能够具备功能与用途的土地,同时,也能够实现城市理想化建设,以及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用地。在城市土地中,无论是公园道路城市建筑,还是居民用地建筑、住宅建筑、工厂建筑,都需要经过土地的利用规划与开发规划,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地具备相应的功能,需要开展资源规划与资源配置,从而让城市土地具备较强的整体性与规划性等特征。当前,很多人认为土地资源是用之不竭、无穷无尽的,对于土地资源不够珍惜,但是实际上土地属于自然构成的,在生活中无法被移动,每一个土地都具备自己独特的地貌象征与土壤象征,虽然城市土地具备一定的持久性与耐用性等特征,但是土地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那么土地资源会越来越匮乏,由此,只有开展城市土地公共管理,才能够全面保证土地资源的优化与配置,从而实现城市土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二、城市土地的属性

城市土地除了拥有自然属性,还具备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等三方面特征,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需要我们加以规划与管理,这样才能够让城市土地资源永远不会衰竭,促进城市土地经济的更好发展。

(一)社会属性当前城市土地具备社会属性功能,因为土地属于不可移动的,任何一块土地都拥有自己明确的目的以及归属地,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存在地块之分的说法,这也形成了一定的土地社会属性。同时,土地也拥有相应的社会权、拥有权,任何国家、任何区域中的土地是不能够侵犯的。

(二)经济属性城市土地具备一定的经济属性特征,土地自身存在的价值能够被社会群众所认可,并且城市土地相较于农村土地,具备更多的土地开发经济实力。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所有权为国家所有,而居民对于土地具备一定的使用权,这也导致较多的商业地产商在城市土地中建设建筑物,并且实施出售的行为,这些都让城市土地具备较强的经济属性。

(三)法律属性城市土地具备一定的法律属性,处于商品经济发展模式之下,土地属于一种有价值的资产,当前我国落实的是地权部分权益转让模式,这些都需要经历特定的法定程序执行,并且需要立法作为重要的支持,让城市土地具备一定的法律属性。正是因为城市土地具备以上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等特征,更需要对城市土地实施公共管理,让城市用地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分析其中蕴含的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经济发展趋势,间接性的、或者直接性的构成价值,以此来保护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土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城市土地公共管理中,需要让商品经济规律与土地经济规律做出分类,充分展现出我国的市场调节效果,对城市土地开展更加规范与合理的规范。同时,在经济飞速发展模式下,需要全面展现出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改变当前城市土地供不应求的现状,以此来产生更多的社会生产力。

三、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经济原因浅析

(一)全面掌控城市土地规划中的不确定因素当前,人们在规划、运用城市土地的时候,其所用到的模式和土地的外部属性有着较大的联系。其中外部属性包含了直接属性与间接属性,在直接属性中主要是利用土地过程中,对第三方构成的影响,而间接属性主要是对土地价值方面产生的影响。针对不一样的社会主体来说明,城市土地外部属性中包含了正面属性与负面属性。比如,在正面属性中,包含了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可以改善公共环境、实现建筑物的兴建,这样不仅能够对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较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兴建高楼大厦过程中,会影响居民居住的采光,甚至是居民的出行,这都属于消极属性内容。如果不对城市土地用地进行合理的公共管理规划,缺乏标准的执行方案,那么完全会被城市土地中周边居民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最终会降低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由此可见,政府需要科学开展城市土地公共管理活动,这样防止浪费更多的社会资源,让城市土地能够最大程度服务于群众,避免出现一些消极影响。在城市土地公共管理过程中,需要规划详细的方案与规则,并且要设定相应的城市用地使用细则与管理规定,最大程度消除城市土地独立用地中包含的外部属性。我国在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具体调侃中,需要明确规定与要求城市土地中的外部属性,并且要实施详细、全面地来介绍城市土地用地的条款,在内容中涉及的内容要多方面的,比如,城市土地使用权人可能会受到的限制,如,外檐立面标准、通道建设标准、消防标准、绿化标准、密度标准、建筑高度标准等,以此来限制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不合理因素。对于城市土地的利用模式,需要结合群众对于生活的需求来进行设定,而投资城市土地经济,也需要结合商人的预估价值来设定,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以此来创造更多的城市土地收益。

(二)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规模性生产在城市土地用地中具体包含了行政机构用地模式、特殊用地模式、科教文卫用地模式、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模式、仓库用地模式、交通运输用地模式、工业用地模式、居民用地模式等。通常来讲,绿地模式、公共设施用地模式、生活居住地模式、城市工业用地模式属于最为关键的要素,但是在实际的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出现无效利用的情况,这些最终都会让城市土地资源呈现出短缺的情况。比如,旧城区的普遍存在,会降低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因为老校区中不仅占地面积非常大,其居住率与容积率也比较低,规范科学地用地规划,还会影响城市的美观。同时,当前还存在城市住宅用地供应不科学的情况,当前房地产行业处于一个碰撞的状态,在房产行业中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虽然城市居民数量非常多,但是房产过剩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很多城市资源无法被合理利用,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开放商只追求经济效益,构建了较多的高尚小区,但是这些小区的单价超出了人们的消费预算。我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是人均耕地才达到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无法解决城市土地资源问题。由此,要想对城市土地合理开展公共管理,需要实现社会经济与居民经济的协同发展。首先,需要集中节约建筑成本,实现居民空间的集中化管理,构建更加开放的居民社区,这样既能够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够让居民环境较为标准、统一,获得理想的公共管理服务与配套设施。在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需要把企业与居民的空间集中起来,构建聚集性经济,借助于聚集性经济来引入规模化经济,这些都需要以城市土地规划、利用作为重要的基础。

(三)提供合适的公共物品在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经济原因分析中,需要不断提供合适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主要是借助于私人买卖来提供的一种供给物品,基于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公共物品,比如,环境保护设施护栏设施、景观设施、公用设施、道路设施等,这些都需要把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支撑。政府有义务来保护这些公共物品,借助于相应的公共管理手段、调控手段,基于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对土地开展合理的策略,在满足公共产品供应的过程中,实现土地资源的理想化运用。其次,在城市土地规划与资源优化过程中,公共管理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调控模式,能够对城市规划方案做出调整与修改。同时,城市规划也属于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内容,政府需要有效控制、合理组织、科学设计城市土地方案,借助于公共管理职能来实现城市的健康化发展。

四、结语

第4篇:城市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空间扩展;土地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与发展,各个种类的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之下,也出现了很多层面上的变动,在此当中,房地产行业的开展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房地产行业在开展的环节当中,要求运用到较多的土地资源来进行对应的开发工作。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之下,本文就城市空间的扩展以及土地资源控制的形式与方案,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期望能够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建议或者是意见。

1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最先由居住较为密集的部落所慢慢演变而来的,最后由于部落的扩张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1]。构建成了以聚居地为核心,向周边不断延伸扩张的聚居地。聚居地除了有对应的建筑物以外,还构建成了以提供人类生存的各项商易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娱乐场地,这样的一种聚居地我们将其称之为城市。就城市由最开始面貌,转变到之后固定的状态,其中其空间层面上出现的改变我们将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作是城市空间扩展[2]。在现代都市在发展的环节当中,城市空间扩展的机理大致都是一样的。在此当中,在城市空间拓展的过程中,借助土地资源开展对应的扩大,并就扩张土地开展销售与监督控制,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将其称作是地资源管理。

2当前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现如今在中国城市发展的迅速的时代背景之下,其空间拓展层面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与发展。在这样的一个土地使用面积不断增多的情况之下,城市空间拓展借助对于土地资源的大量的运用,实现了城市的扩展与发展。现如今就城市空间拓展以及土地资源控制,总体的进展情况相对较好。伴随着城市空间拓展的加速,土地的利用率不断的变多,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与发展。现如今,城市空间的快速拓展,对区域经济的进步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3]。城市进程在深入的环节当中,借助对固有土地资源的使用,以此来实现城市扩张的目标,最终将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不断的开展。现如今政府单位对城市空间拓展与相关的土地资源控制层面上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3空间拓展与土地管理的策略与政策

3.1建立交通和设施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

城市自发拓展环节当中,伴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与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对公共基础建设的要求也逐渐增多,当实现到一定程度上之时,由政府将基础设备当作是公共建设基础来提供给居住民。这样的一个观念的优势在于,先有需求后有服务,投资的风险系数降低,很难出现基础设施建成之后没有需求的尴尬情况。但是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带来的利润基本上都被业主与开发商所拿走了。政府无法借助上盖物的经营权出售以及沿线土地的销售来平衡投资,政府投资大多都是“一次性”或者是“阵发式”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借助政府规划垄断权信息层面上的优势,在规划建设的地区率先依照非城市建设用地递减的收购土地使用权。在借助建设基础设施,主要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开发。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所有或者说是主要的经费来源就是通过出售这样的一些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借助“熟地”与“生地”之间价格上的差异来实现建设资金上的平衡,这就是发达国家当中所倡导的TOD体系。在中国这几年以来还发展出一种借助行政垄断权的绝对优势,通过行政或者是其他城市功能的转变,让新开发区域的市政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基础设施一同构建起来,更深一层的提升“生熟”地价差,与此同时取得空间要素整改投资的新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SOD模式。

3.2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根据土地供应规划控制近、中、远期的土地开发供应总数,切实地将现有的土地存量盘活,严格把控土地资源的使用形式,将极为有限的土地资源控制住,以免出现放低产开发过量的情况,尤其是商业用地、娱乐设备。全年土地供应总量的确立要求建立在中、远期调控的基础之上,依照城市建设的需求再来将其确立下来,而不是进行平均主义。只有近、中、远期相切合,严格管理控制土地供应,才可以让土地市场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确保政府从土地批租当中取得更多的利润。再者就是,要求我们构建起用地规划指标体制。在构建用地总数控制标准之后,还要求构建起包括交通、市政基础建设、公用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开发区建造、预留用地等各个专项标准。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确保城市建筑的科学性,让其在城市土地资源供应规划当中充分体现其调控的正面影响。

3.3建立完善的土地储备和土地储备金制度

为了将土地的国有化落实到实处,禁止非法借助政府开发带来的土地增值牟利,政府要求要有大笔的首期资金来购入现有的土地。政府有着充足的土地储蓄是开展土地供应规划调控的重要条件。它让政府可以实时地把控市场供求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调控形式,借助正确的调控形式。土地储备金是为了储存土地所构建而成的基金,这笔资金的来源可以分成:银行放款,政府拨款,土地收益,资金自身的利润。构建起良好的土地储蓄体系之后,政府在土地利润上依照对应的比重将其分成两个环节来运作:首先,一部分资金被吸收到土地储备金当中,用来支付征用土地资源的经费;另外一部分土地收益当作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新的土地管理形式要求先在既得利润相对较少的新区域开展。老城由于地租级的差距相对较少,并且都已经基本构成,能够暂且延续之前的政策。

3.4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

就土地资源的计划与运用,要求我们的政府充分地将宏观调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政策的形式管控土地市场贸易,保证城市土地市场交易的健康开展。就土地一级市场而言,政府要求开展对应的垄断措施,把土地资产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针对土地二三级市场要求适度的进行对应的政策上的放宽,强化我们的土地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借助供地规划、价格、税收等相关的形式对土地资源的转让开展宏观的调控与管理,保证土地市场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地价控制是政府开展宏观调控的关键构成环节分,在房地产价格出现暴涨的趋势之下,政府应当多分出一些土地资源,以此来抑制土地价格的上涨。但是在房地产价格一直下降或者是处于低迷之时,应当减少土地资源的供给,以此来防止价格的不断下跌。政府就土地市场应当要有一个准确的判定,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地产行业稳定的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对我们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3.5积极引导土地供应时机和空间分布

土地批租的时期以及总量要求依照城市的发展计划来开展,在对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开展精准定位的基础之上,科学的规划土地批租的时期表,严格管理其总量,以免发生供过于求与土地价格下调的情况出现。在土地供应规划层面上,要求秉承与城市建设共同进步,政府收益最大化的准则,以此来加深城市空间的扩展,实现城市建设的全面进步与提升。政府在土地批租作业当中要求充分体现其引导的作用,控制好土地批租的时间点以及其空间布置。土地供应要求与城市的经济与环境之间协调好,批租用地可以为城市的进步带来推动力。在时间期间以及空间层面上相对较为集中,与基础设施构架相切合,以此来体现其规模效益,以此来让投资方与政府之间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在基础设备构建的层面上,要求我们的政府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高效的提升其价格收益,而且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资金投入,构成产业规模效益。政府在提供批租土地资源之时,要求我们对土地开发的特性有较为准确的计划,这样一来开发商就可以依照自身的喜好或者是需求来进行对于投资的选择,以此来保证我们的政府与开发商之间都处在一个相对较为主动的地位。

4结论

城市空间拓展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要求以及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所制定出来的有效手段,在土地资源稀缺的状态之下,不仅要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还要保证经济发展与各个基础设备建造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要求开展对应的空间拓展,对土地资源管理开展科学的编制与规划,以此来编制合理的控制计划与方案。在进行城市空间拓展的环节当中,要对城市的切实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在依照城市的未来发展标准编制适当的土地资源控制计划。

参考文献:

[1]宋宗喆.近三十年郑州市城市空间扩展与整合研究[D].郑州大学,2017.

[2]葛敏.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及调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第5篇:城市土地管理范文

1.1施工前管理改善工程的地质结构,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认真调查土木工程工程的现场地质,室内配比的实验和土工的实验要先做好,有了合格报告之后再进行大面积的开展。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土木工程桩位的设计图,依据室内配比的实验和土工的实验实施,先试桩再对单位喷粉量合理的计算,加固优化软土地基结构。充分检验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及和合格性,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规整,确保施工的各类机械设备能顺利安全运行,并科学的组装施工的各类机械设备,及时对设备机械调试,保证尽快运行,发挥最大的作用。

1.2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管理

1.2.1表层处理法管理在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的方式就是强化一些地面表层极软弱的部分,然后再进行施工,通过地质排水强化处理软土的表层,加强材料的设置,提高地表的强度,大大提升组织结构能力,达到加固处理、预防塌陷的目的,对于软土表层质量比较好的,并且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在土木工程施工填土之前,进行排水沟挖掘土地表层,让水分引导留出地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土地表层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干燥程度,有利于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开挖沟槽进行排水之后,可以将沙砾石块填埋进去,使地基底座更加强筋,提升透水透气性,软土地的构成材料得到改善,地基架构更坚固,为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调整和改善软土地质的特性,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可以在土层中加入一些韧性材料或者沙砾石块垫层,垫层所起到的作用有:①进一步提升了地基的承载力,由于各种垫层的抗剪强度比软弱土层高,因此需要提高土承载力,以免破坏软土地基。②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沉降量,如条形基础在基础宽度及深度范围中的沉降量,大约占总沉降量的一半,运用分布严密的垫层取代上部软弱土层,可以大大减少这一部分的沉降量。垫层针对应力具有一定的扩散作用,进而致使下卧层软土的压力变小,这样一来回减少下卧土层的沉降量。③提高软土层排水固结速度,由于垫层材料的透水性很好,当软弱土层受到压制后,垫层能够充当良好的排水面,可以让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增强垫层下面弱土层固结的强度,以免出现地基下软土塑性破坏的不良情况,从而使整个土木工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上部的地基的软土层较薄,并且含水量较高时,可在软土地基之上铺设一层一米厚度的砂垫层,不仅使软土良好固结,砂垫层还可以用作排水层,合理的调整土层水分。如果软土的表层土壤是粘性非常强的,就可以在软土的表层土壤里加入一些混合添加剂,土层粘接力得到提高,并且有效改善了土层的压缩性,整体的地基性能提高上去,使软土结构更加密实。如果软土地基不均匀,容易造成侧向变位,并且会出现不均匀的局部沉降现象,就必须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增添和敷垫,利用抗拉力和抗剪力使地基能够均匀支持填土的负荷,尽可能的控制侧向变位和局部沉降现象,施工工程中的机械设备可以安全持续进行施工。

1.2.2爆破和抛石排淤法管理爆破和抛石排淤属于新型的加固处理方式,爆破加固技术方式是炸药爆炸之后,利用其张力的作用令泥沼软土地基改善结构,排除松散的土壤和淤泥土质,用强度比较高的材料进行填充,这种软土地基的处理加固方式的操作有很严格的要求,操作者需要有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并且耗用的成本费用较高,还有一定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起施工环境的严重污染。抛石加固技术方式是将大片石料抛出,利用产生的挤压力进行排淤,比爆破加固技术方式的操作更加方便,成本相对来说低廉,所以这种方式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软土积水洼地地基中被广泛适用,但同时也需要严格依照规范进行,加强施工规范性管理。

1.2.3竖向排水法管理在本工程中软土层地基厚度大、均匀粘土地质使用竖向排水处理技术,在强粘性的底基层中设置垂直竖向排水柱,短距离排水强化地基固结排水,全面增强综合抗剪性能。通过纸板材料或矿井排水,振动沉桩、袋装打入、水射、螺旋钻入方式等开展良好设置,这种施工方式,是将处理目标放在填土坡面下,全面强化地基从而更加的稳定。

1.2.4换填法管理在工程中暗沟区域、杂填土区域和低洼水源地区域等软土地基很浅的地区,采用换填法加固地基,利用挖掘方式,把地面下面的软土土层挖掘掉,然后在挖掘空出来的区域填埋土质性能稳定、压缩性很低、高强度和承载能力很好的碎石材料等。在换填土层的时候把每个层面都进行压实操作,目的是保证换填之后的土层可以保持很好的含水量和压实度,使其满足工程建设规定的各项指标数据。

1.3施工观测管理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地基的稳定和沉降进行动态观测管理,施工现场中地形变化大、条件差及设计问题较多、土质调查点附近均应设置有观测点,在施工期间通过各观测点对施工进行同步跟踪观测。观测后,整理记录好观测结果,并绘制出成果曲线,以指导工程下一步的设计和施工。

二、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