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市交通运输范文

城市交通运输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城市交通运输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城市交通运输

第1篇:城市交通运输范文

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许多中小城市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1.城市规划缺乏系统系统性科学性

部分容易堵车的城市大多是总体规划缺乏必要的功能分区,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工、商、农、学及居民出行等因素,造成城市人流跨区出行,行程较远,形成交通量增加。同时在一些中小城市,住宅小区和临路的商业街的细部规划中,部分商业门面直接面向主要干道,经营者占道经营,人行道上违规停车,造成行人走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走快车道的现象。再有就是主城区停车场规划过少,私家车大多靠路边停车,出现了道路越修越宽,行车也越行越堵的局面。堵车的现象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交通运输效率低下。交通拥堵,停车场地缺乏等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交通运输的快捷性,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

2.交通管理职责不统一

目前城区车辆管理单位涉及到交通、交警和城管。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营运车辆的资质和营运行为管理;交警负责所有车辆的驾驶人驾驶资格、车辆户口及行车行为管理;城管负责城区停车场管理。城区车辆管理职责分散,造成城区交通几个单位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打游击”、“躲猫猫”,车辆违章行驶和停车的行为屡禁不绝。

二、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对策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环境,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二是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减少公共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三是要引导人们积极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要想真正实现低碳运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城市科学规划,减少城区通行拥堵

要重视城市综合规划,通过合理科学规划,实现城市交通运行快速通畅,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首先城市的总体规划中要对城市合理分区,区域内合理规划商业区、住宅区以及医疗、教育、农贸等功能,减少城市内人流跨区域流动。其次是科学规划城市道路,城市主干道与支线道路交叉,采取辅道引入的方式,尽量减少红绿灯交叉口;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应该加强与交警、电力、通讯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预留各种管线铺设功能,建设上要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交通拥堵;城市主干道两边,不得建设临街门面。合理规划城区停车场,要增加老旧商业区、住宅小区停车场数量。在城市四郊要规划建设一定数量停车场,郊区和外地车辆进城时停靠郊区停车场,城区内出行使用地铁、公交或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科学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站和公交首末站,实现公交与铁路、公交与出租、公交与班车等便利换乘。在主城区,要提高停车收费标准,限制城区使用私家车出行。

2.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同,吸引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规划公共交通资源,综合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首先是帮助出租车公司加强电子商务建设,引导出租车公司利用网络组建电召平台,市民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上网,通过网络预定车辆,或即时打车,方便群众出行。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公交的投入,将老旧公路、出租车逐步更新为油电混合、油气混合及纯电动车等节能环保车型。同时,增加车辆的密度和班次,合理规划路线和换乘中心,扩大公交覆盖面,方便乘客转车,使市民坐公交车出行更加便捷舒适。第三,提高车辆的舒适度和客运服务水平,购置舒适性更高的公交、出租车,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同时,加强对公交、出租车驾驶员的培训,提高司乘人员的服务水平,使市民出行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合并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责,提高交通管理效能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该重视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从城市实际情况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和考核办法,加强部门履职情况考核,提高交通管理效能。将分散在交通、交警和城管等部门的公共交通管理职能,统一合并到交警机构,这样可以更加明晰部门职责,有利于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因为交通警察既可以管理车辆又可以管理驾驶员,既可以管理营运车辆,又可以管理非营运车辆,既可以管理驾驶员,又可以管理非驾驶员,其管理的力度和方式更加有力。合并职能后,将营运汽车的营运证功能合并到行驶证内,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功能合并到驾驶证内,也大大减少了车主和驾驶员的负担。

4.大力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要想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城区公共交通基本情况、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等信息是政策主体制定正确的政策、执行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保证信息的完备性和通畅性,直接影响着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交通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发展ITS智能运输系统,提高对交通信息的全面掌握和综合利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成为新世纪交通管理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公共交通运输与管理应实现智能化、社会化和信息化。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都陆续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和道路监控系统,也展开了对于相关系统的自主研发力度,取得良好效果,应该在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中加以借鉴和推广。

三、结语

第2篇:城市交通运输范文

一、可持续交通运输的要义

可持续交通运输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运输活动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不断降低。2.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交通运输对土地和能源的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3.供需平衡的可持续性。运输供给能够满足不断增加的运输需求,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

4.经济与财务的可持续性。运输资产能够良好地运行,运输产业能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5.社会和人文的可持续性。交通运输能够惠及所有地区,实现不同区域和成员间公平对待。

二、影响交通运输可持续性的因素及表现

交通运输是一个有明显负外部性特征的行业,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经济活动在给另一方带来损失或收益的同时,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获得相应的报酬。交通运输的负外部性是负外部性问题在运输活动中的具体化,其核心是运输经营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如污染、噪声、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衡量交通运输的负外部性可以用外部成本这一概念。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运输系统与非再生资源(如环境系统)作用所产生的外部性,如环境污染等。交通运输与环境之间产生的外部性是由于交通运输行业在从事运输服务时,没有考虑它应当对环境的影响(如尾气排放)进行相应的补偿。第二层次是运输系统内各部相互作用产生的外部性,如交通拥堵。除此之外,交通运输对土地资源、能源的占用和利用效率等也是影响其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汽车(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越来越严重。人们在享受交通运输发展所带来利益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它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全世界每年有350万人因环境污染而过早死亡,其中就包括来自交通运输导致的空气污染,23%与能源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交通部门。美国CO2排放来源主要有三:工业生产,加热、冷却、建筑电力和交通运输。在英国,大约85%的CO2排放来自交通运输。在北京,45%的PM2.5排放来自移动源,这也就意味着,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事故。交通运输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伴随着交通运输活动的进行,也会产生大量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损失非常高,在发达国家仅公路运输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一般达到其GDP的1.5%-2.5%,全球每年超过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据统计,2018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3万余人,伤25.8万余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13.8亿元。

3.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交通运输外部性的重要表现,它所造成的外部成本也很高。澳大利亚奥尔本市对公路外部性的统计表明,在交通运输外部总成本中,由噪音和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外部成本约为4%,由交通事故引起的外部成本大约为30%,而交通拥堵引起的外部成本则高达66%。由于交通拥堵产生的经济损失占美国GDP的0.7%,欧洲GDP的2%,亚洲GDP的2%-5%,在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城市甚至占到GDP的10%。根据《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北京居民平均每天通勤拥堵44.98分钟,按每人年拥堵时长达174小时计算,折合经济损失约8400多元。交通拥堵所产生的成本中,时间损失是主要的,另外还有多次制动和启动造成排污量增加及由于拥堵造成的交通事故损失等。

4.交通噪声。运输活动对居民生活的另一重大影响是噪声污染,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噪声,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噪声不只是扰民而已,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公开的《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报告曾经指出,噪声不仅会让人烦躁、睡眠质量变差、头晕,更会引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如今,噪音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危及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个杀手。根据2018年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统计数据,涉及噪声的举报占比为35.3%,仅次于大气污染,排第2位。特别是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噪声尤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三、建立可持续交通运输体系的路径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命题。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性是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关键要素。党的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同时,也指出要推进交通发展,实现交通强国。建立可持续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强国建设的主旨所在,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可持续交通运输体系,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交通运输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核心,整合运输资源,优化运输结构,优先发展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资源节约型运输方式和交通工具,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和衔接,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布局合理、数量适宜、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不断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基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科学规划交通运输发展。2019年9月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是交通行业共同的行动纲领,强调以集约利用资源、提高综合交通网效率为目标。因此,要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科学规划交通运输发展,努力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体系。要加强交通与资源、环境的统筹规划,突出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彼此协调发展的问题。把握交通运输在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对资源使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并遵循交通运输在客流、物流方面的规律,加强统筹规划,打破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壁垒,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配置交通运输资源,强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配合;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2.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节约型交通运输工具。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发展节约资源(土地和能源)、环境影响小(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技术先进的交通工具。加快发展高速、重载技术和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及现代物流技术,推广运输技术与装备的标准化与国际化。积极采用先进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充分利用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提高运输工具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损耗。

3.优化运输结构,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工。不同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在土地占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空气、噪音)等方面明显不同,同时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营组织和成本支出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如:有的适合短距离运输,有的适合中长距离运输,有的适合大宗货物运输,有的则适合小批散货运输。优化运输结构,就是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运输结构转变;同时,发挥价格等手段的作用,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作,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

第3篇:城市交通运输范文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

交通运输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交通运输发展的速度直接影响到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交通需求的不断扩大,交通运输的社会成本越来越高,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土地利用以及交通事故所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与国外不同,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是由政府向银行贷款建设的,建设高速公路,不仅需要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压力。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哈尔滨市的城市地铁在建成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的市内交通压力,但因其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地上和地下施工相结合的方式,占用了大量的街道,造成了市内交通拥挤、塞车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这种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给经济发展增加了阻力。

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几点思考

1、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实现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首先应对现有的交通体制进行改革,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输发展的制度成本,提高运输系统交易效率,以适应现代化交通运输模式。可以先在部分地区进行综合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践和制度创新试点,特别是要鼓励跨区域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合作,通过这些实践逐步积累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的经验。当区域交通运输改革取得成功,获得充分的实践经验之后,逐步把海、陆、空交通管理政府职能部门实现横向合并,中央统一归交通部管辖,在各省、市和自治区地方政府组建综合交通管理部门,管理范围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同时,还要对行业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最终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的现代监管治理结构。

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

当下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仍然局限于自身的行业范围内,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充分协调。要想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发展,就应该加强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统一性。达到这个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充分分析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不仅包括交通运输量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也包括运输结构和区域经济的活动特点等的适应性,还包括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空间上的合理配置。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才能够充分对交通运输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只有相对准确地把握区域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行组织状况,才有可能实现区域交通运输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4篇:城市交通运输范文

信息技术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不断地深入发展使其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将在另一种意义上说明信息技术将垄断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如今人们只注意到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将垄断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一些偏远的、通讯设施不完善的地区人们出行的目的大多数都是进行信息传输,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时间观念逐步增强,这将意味着现代的通讯方式向社会化进行转变,当通讯技术手段信息传输的效果优于交通运输时时,大部分的客流将会从原始的交通运输转换成信息传输,这就意味着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收到了信息技术的制约,另一层含义也就是信息技术垄断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据相关统计,随着年代的增长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使用量不断提升,这一现象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即是好的现象又是不好的现象。近几年,我国大兴公司出国进行会议的人数不断减少,这是因为大型企业在进行会议时多采用远程视频来会面,这将减少了出行的人数。近几年,随着电话电脑的不断普及,人们之间的交往将会采取电话沟通,电脑交流或使用电子邮件,这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改变城市之中的交通客流量。我国就业结构的改变减少了交通运输的客流量,城市交通运输的客流量基本上取决于城市的就业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城市的GDP中的比重不断提升,这就意味着城市的就业结构要发生转变,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大多数转向信息技术产业,这就影响了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为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前景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制约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

2.信息技术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影响

2.1信息技术对我国交通运输的积极影响

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发站也将不断向前发展。适用范围也在逐步的扩大。信息技术使用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将有利于建设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在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将不断提升,智能化的交通运输将满足人们的需求,智能化的交通运输即采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交通运输进行管理,特别是在智能识别系统中以及只能交通的系统中将不断被应用。这将有效的将交通、行人、道路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化为一体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这将有效的环节大城市中因交通运输所带来的困难。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将有利于智能交通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提升交通信息传递速度,这对于建设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管理有着不可估计得作用,是我国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这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将有利于改善交通领域的发展状况,这将提升了交通运输的效率,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具有积极影响。

2.2信息技术对我国交通运输的消极影响

信息技术的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使用将使交通运输领域的要求变得更高。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理念已与现代化的节奏脱离,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说在一定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弊端。现如今一些交通运输管理单位在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时投入资金过少,尤其是我国的交通运输停靠站较多,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落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咋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然而目前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仍有些不足之处,而且资金的使用不到位,这一系列的困难对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信息技术已形成模型。然而比起其他的国家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在交通运输领域领域的发展也不够充分。因此要不断完善我国信息技术促进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

3.结语

第5篇:城市交通运输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体系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碳排放会带来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低碳节能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构建低碳经济模式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述

简单来说,低碳经济就是环境污染轻、能源消耗少、碳排放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通过技术、制度、产业等方面的创新来减少碳的排放,从而缓解当代的能源危机,降低经济发展对于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从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最为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中低排放、低消耗以及低污染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同时,为了确保低碳技术的实施就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与制度进行支撑。此外,低碳经济的实现还涉及到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最终使低碳的理念深入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类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三、低碳经济的体系研究

低碳经济是一个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完整体系,无论采取的是何种发展模式,其中都必然会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完整的低碳经济模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作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实现最重要的是要在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减少碳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只有研发出了低碳技术,并推广运用于经济发展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因此,技术创新毫无疑问是低碳经济体系当中的基础。低碳经济体系当中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能源、建筑、信息化以及交通等多个方面。首先,由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能源的优化,构建低碳的能源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发展。在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一是要开发新能源,通过以更为清洁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新能源来代替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学能源,从而在源头上减少碳的排放;二是要在能源利用上进行技术革新,通过提高利用效率来减少能源使用的总量,从而达到降低碳排放总量的目的。其次,建筑也是当前碳排放较高的一个领域,在我国建筑领域具有很高的能耗,而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建设绿色建筑才能有效减少建筑中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低碳施工工艺的发展等。再次,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与通信技术深刻改变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面貌,许多经济生产部门都实现或者正在实现信息化的转变。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支撑,其在全球碳排放量中的占比在逐年提升,成为了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通过对于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创新,来建设信息化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的排放。此外,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创新还可以使其他领域的碳排放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如可以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等来实现这些领域中能源利用的优化。最后,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相关研究显示,城市交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当中仅低于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通过技术创新,发展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等,是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发展低碳交通,实现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二)作为发展手段的碳交易。在《京都议定书》当中,建立市场机制,将二氧化碳排放权当中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一个新途径,这就是碳交易。碳交易无疑是以经济的手段来发展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为节能减排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碳交易的发展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交易市场,通过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使得各种类型的碳交易产品可以在市场进行规范的交易与有序地流通。同时,还必须加强碳交易产品的开发,如将其与金融衍生品结合起来,开发出碳金融衍生品。此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碳交易市场模式,通过环境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来推动各类碳交易产品的交易。(三)作为核心的低碳城市。城市无疑是当代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城市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的巨大,在碳排放上也要远远大于农村地区。建设低碳城市是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所在。低碳城市的建设涉及到社会、资源、经济、环境以及人口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低碳城市的发展需要低碳能源、绿色能源的支撑,从而在满足城市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同时解决减少碳排放的问题;需要对于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淘汰高能耗、高排放,对于环境污染和破化严重的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减少碳排放;在城市当中,还需要通过倡导和推行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等方式来改变城市中人的行为,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当中。(四)作为保障的政策体系。低碳经济必然会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损失,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冲破的重要阻碍。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作为保障。从而对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惩处,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保护和激励。通过科学的政策导向,为各个行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在政策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税收这一经济手段的作用,对于在节能减排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从而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当中。同时,还需要通过科学地设置碳税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交通运输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交通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在低碳经济的理念下,对交通运输进行科学的规划,构建起合适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交通运输中的低碳目标得到实现。(一)优化交通运输行业结构。由于综合运输系统当中,各种运输方式的结构不够合理,导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在众多交通运输方式当中,航空运输以及公路运输的能耗较高,而且其发展迅速,客货运量大,而耗能低的铁路以及管道运输的占比在下降。这表明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结构并没有很好地与低碳经济适配。为此,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必须改变公路、水运、铁路以及航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缺少合作的局面,推动各种交通运输之间的合作。从而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整合,实现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优化组合,构建起低碳的综合运输体系。在完成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实现对于各种的运输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客货运市场信息和交通运输资源信息的准确对接,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以免由信息不对称导致交通工具空载,增加无效排放与能耗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低碳化发展。(二)推动新能源运输工具的研发和使用。燃油型汽车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为动力来源,其在发挥运输功能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碳。因此,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无疑是交通运输行业中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相较之下,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压缩天然气汽车等新型交通运输工具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也具有更低的能耗,可以大幅度削减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所以,在交通运输行业推行低碳经济就必须加强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并做好其市场化应用的工作。从而将交通运输行业当中传统燃油型汽车的数量逐渐减少,提高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比重,并逐渐实现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三)以低碳经济的理念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在城市发展当中,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维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城市交通的规划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关系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该以公共交通为主,构建起以地面公交与地下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交通网络。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来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一方面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此外,还应该推动城市交通当中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共享单车,共享电动汽车等为补充,满足部分城市居民差异化的出行需要。(四)通过约束及激励机制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为了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交通运输工具,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将能耗和排放检测仪器设置于通运输通道密的地方,通过智能化的仪器来收集机动车辆的排放以及耗能数据。同时制定排放与能耗标准,对于超标排放的交通运输工具,可以对其所有企业或个人征收碳累计税,从而推动超标排放交通运输工具的淘汰。而对于积极配合低碳交通发展的个人与企业,可以适当给予节能减排碳补贴,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建设当中。同时,为了激励市民选择低碳的交通工具出行,还可以通过交通一卡通来记录市民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对于经常使用低碳交通工具的市民给予补贴。

五、结语

总之,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缓解环境问题的作用。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转型。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军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调研世界,2010(8):26-28.

[2]武明.基于低碳经济视域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111-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