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市规划范文

城市规划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城市规划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城市规划

第1篇:城市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发展

1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新形势下的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人们对未来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所以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必须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相关工作中必须妥善处理人类与环境、建筑的关系,坚持人性化的设计,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们的追求。城市规划除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外,还要考虑美观、节能、环保等等要求,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1]。各片区功能要互相衔接,但又要保证自己的功能,如经济开发区、旅游区、居住区、商业区等等。这就给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目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科学的合理规划

城市的规划需要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通过审核批准才能执行。然而在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中,每个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一些规划可能与政策存在矛盾,这就需要时间来论证和改善相应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房地产企业钻法律和政策的漏洞,追逐经济效应,擅自执行建设规划,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2.2规划设计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城市的建设固然应由政府来主导,然而人民群众才是城市真正的主人,在城市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按照公众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作业。但是由于缺乏正规的组织和途径,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所以相应的公众参与机制并不健全,居民很难对城市规划产生作用。导致城市建设的权利过分集中在政府手中,然而过度的集权容易导致监管不足,滋生腐败[2]。对于整个城市和社会来说,公众参与可以增加透明度,一是提升了城市建设的针对性,二是增加了公众和政府的黏性,这都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协调城市建设的方法

3.1发挥城市规划的指导性作用

目前的建筑工程市场庞大,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混合其中,整个行业具有多样性、个性化、繁杂性的特点,其竞争也非常激烈,这就对建筑的设计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何迎合市场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议题。在此情况下,建筑的设计需要依靠城市规划的指导,通过对城市规划大环境的分析,给建筑设计提供思路。在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质量和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的外形和内构进行创新,使建筑能更好的融入进城市规划的大环境中。建筑设计时城市规划中的单一构成元素,建筑设计更要求细节,而城市规划没有了建筑的体现就会缺乏合理性,所以建筑的风格、结构的设计要符合城市规划的统一要求,协调建筑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

3.2重视规划和设计的现实需求

城市的规划对建筑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并不意味着建筑设计就完全以城市规划为核心,城市规划是空间上对城市结构的划分,而建筑却需要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城市规划部门要重视建筑受制于规划的这一特性,在规划时就要考虑建筑的功能主体,同时将其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建设中,避免规划与现实的脱节。而对于建筑设计来说要努力寻求个性化和统一性的平衡,城市的规划需要站在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现实意义,将不同功能的建筑合理编排,以此凸显城市的层次感。

3.3增强建筑设计的审核

城市的规划、审批有一定的周期,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防止在开发商钻空违规开发,破坏城市的而整体规划。所以要提高对建筑设计的审核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多角度的评估和审核建筑设计,从根本上确保建筑的设计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具体的审核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建筑设计的可行性:建筑设计要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在满足建筑的质量要求的情况下研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出现造型怪异夸张的建筑。②是否与城市规划协调:要考虑建筑设计是否服从未来城市规划,满足各个城市功能区的需要。③考虑环保问题:研究建筑设计是否会对环境带来影响,以及评估施工对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3.4协调二者的融合发展

要满足建筑和城市的协调,一方面要将建筑的风格、结构等与城市其他建筑相融合,形成错落有致的结构,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上要统筹兼顾,打破单调的城市结构,以河流、公园、湿地、湖泊为结构载体,充分的展现不同城市的文化魅力,再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将建筑和城市相融合,避免因城市规划而扼杀了建筑设计的灵感和活力。总之,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微观棋子,而城市规划就是棋盘的操控者,二者一个微观一个宏观,都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4总结

新的社会需求为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共同优化创新,二者相辅相成,一体推进。总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只有科学的安排和合理的规划,加上建筑设计不断创新带来的活力,才能打造出有的特魅力的城市,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唐克然,杨一帆,赵彦超,王倩.城市设计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以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宿迁市为例[J].规划师,2019,35(10):53-59.

第2篇:城市规划范文

关键词:价值观;转变;城市规划;实践;方法

0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的价值观也在不断转变,其对城市规划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价值观的转变对城市规划的具体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城市规划方向的改变,从传统的物质结构,向更具理论性的系统发展。另一个方面城市规划更注重价值性,从一定程度上使城市规划师的地位得到提高,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观转变是循序渐进的,每一次转变相对于上一次都更加彻底,对城市规划也造成一定影响,价值观转变的过程也是对陈旧事物进行更新与批判的过程。对曾经的城市规划进行反思,城市规划的宗旨是服务大众,因此要广泛吸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与想法,在规划过程中加强沟通。规划方式与理念的出现都源自价值观转变,在对自身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使城市规划工作更加完善。新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更加方便,相关理念也更加多元化[1]。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使城市规划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渐完善。

1分析价值观转变下的城市规划状况

价值观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前进方向。若想对价值观念进行研究,就要深入了解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念对城市规划产生了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城市规划的成果也是设计者价值观念的最真实写照。对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念有一个全面且深刻的认识,才能使整体城市规划更加和谐统一,避免因为价值观念理解偏差,导致城市规划方向不明确的情况出现[2]。事实上,城市规划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它拥有久远的历史,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城市规划经过不断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构架,此构架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规划部分,通过价值换面作为理论基础,对城市规划的方向进行制定,规划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但包括城市的整体布局,还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要做到详细。第二个部分是实践部分,就是将规划的工作逐项落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城市规划工作更加具有节奏性。我国对于城市规划具有一定要求,并有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制约,在城市规划的设计过程中,除要考虑价值观念外,也要将这些法规与条例考虑进去,使我国城市规划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城市规划中可分为多种不同的层次,各个层次之间联系紧密,能够完整的体现出城市规划中的价值观念,反应出城市规划工作的不足之处[3]。

2探究价值观转变下的城市规划实践方法

价值观的转变要体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如今城市规划不再只是注重设计性,而是更加注重实用性。随着价值观念的改变,城市规划从最初的观赏性与美观性,逐渐转化为实用性与公共性。在这种背景之下,城市规划的目标也将发生一系列转变,传统城市规划目标多为最终目的,而忽略了每一个阶段的小目标制定,价值观念的转变,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城市规划的前进更具动力[4]。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规划虽然会随着价值观的更新而改变,但其宗旨与核心是不变的,这项宗旨就是对公众利益的保证。我国城市众多,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个城市都能按照核心去开展规划工作,但长远来看,以公众利益为核心是保证城市规划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价值观念的最高体现。通过多年实践,这种规划核心受到了相关城市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是需要长期使用的发展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更多的规划工作者从价值观念入手,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研究[5]。在研究过程中,还会借鉴一些其他城市的规划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制定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城市规划方案。如今我国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价值观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实践工作进行研究,然而在城市规划工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仍有一些的不和谐之处,在价值观念的引导下,规划师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都要达到一定标准。另外城市建设绝对不能以破坏生态景观作为代价,这就要求规划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多使用清洁能源,保证低碳城市生活,对于一些工厂、交通枢纽等地区进行重点规划,尽量减少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结语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更多的思想与理论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多元化的时代下必定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有些价值观念过于片面与极端,对城市规划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城市规划中的价值观念体现要进行合理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价值观念的转变,对原有的城市规划是一种推翻与瓦解,为防止城市规划工作出现偏差,要保证规划工作的核心思想不受破坏,在城市规划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结合先进的价值观念,制定出符合时代特色的城市规划方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在共同努力下使城市变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李想,初梅.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转变—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34):215-216.

[2]魏巍,冯晶.城市生态修复国际经验和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5):13-19.

[3]施萍,郭羽.基于“生动、生态、生机”理念的海绵城市规划实践—以上海张家浜楔形绿地规划设计为例[J].给水排水,2017,11(2):59-62.

[4]朱黎明,王武科,张能恭.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实践与创新—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年修订)》为例[J].城市规划,2017,41(4):81-85.

第3篇:城市规划范文

1.1信息采集与

城市环境信息不仅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局部的和整体的,还包括自然、地理、土壤等方方面面。3S技术用于城市综合管理,可以提供宏观和微观、动态和静态的综合信息,从而实时可实现综合、系统的城市环境信息采集。遥感(RS)是一种非接触式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快捷、实时、动态地获取空间信息的能力。RS技术给地形图等基本资料的快速更新和包括土地利用、道路、城市绿地等城市各种专题信息的提取与制作等工作提供更加有效、快捷、经济的手段。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和GPS的相结合使用,可以使得城市规划和综合管理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经济的更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用方便了规划方案的信息、网上公布、意见征集和动态查询,提高了公众参与度,改变了传统的单方参与模式,变单方参与为多方参与。提高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和群众基础。

1.2动态监测

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于城市空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有必要对城市发展和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和监测。城市的变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发展变化的城市而言,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尤为必要。其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监测模型,并对信息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实现对城市变化的动态监测。我们可以依靠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利用选定的监测模型,可对多源城市信息进行处理,从中找出城市发展演变的规律。

1.3城市规划管理应用

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其综合管理的基础的城市规划管理,它的核心是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对于要立案的项目,我们可以借助于GIS数据库信息系统向提供相应的信息,以此作为检查项目受理情况和工作周期的依据。在项目审批阶段,我们可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让审批人员迅速了解到施工土地的相应具体情况,以利于进一步的施工工作。总之,以GIS技术为核心的集成系统来实现整个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具体的应用如利用GIS平台上建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及信息建库3个环节衔接的电子报批系统。同时形成“一书两证”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传统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综合管理的科学性。

1.4模拟分析与预测

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急需要定性的分析,又需要定量的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城市规划的定量分析更进一步实现。城市发展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些以前没有的具体数据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城市管理中3S技术成为了城市环境演变模拟和预测的有力工具。GIS数据库在城市交通方面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现状路网密度、出行距离和时间、交通可达性、公交服务半径进行合理性评价,结合专业软件能进行城市交通的规划预测、出行分布和流量分配,开展交通环境容量影响评价。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对道路的勘测设计,利用该系统可以迅速实现对路线所经过地区相应的地形、地貌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三库一体(影像数据库、矢量图形库、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可以进行道路方案的仿真表现和环境模拟,更新和改变了传统的规划和分析模式,这也是城市规划和分析的一大进步。

1.5现状评价与分析

城市的发展变化,对于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对于城市环境的分析与评价,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也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S技术在城市规划、城市工程建设、城市环境维护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S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将城市的大量信息储存在庞大的数据库中。针对具体问题,只要选定主要的因子,通过模拟和模型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就能够大致了解到问题的基本状况,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2结论

第4篇:城市规划范文

关键词:概念性规划;城市规划;应用

城市规划设计必须要保证整体的规划具有科学性和高效性,加强对规划设计阶段的重视力度,才能更好地让规划设计与现实基础相结合,有效推动城市化进程。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多采用传统的规划体系,盲目照抄其他城市建设经验,忽视了自身城市的发展特点,影响了城市规划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在城市规划设计程序当中加入概念性规划这一技术,将城市建设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整体的规划水平和时效性。

1概念性规划的概述和作用

1.1概念性规划的概述

概念性规划是指结合传统的城市规划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造,保证城市规划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概念性规划较传统的规划设计而言,更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指导现实规划设计,是连接建设规划和发展规划的桥梁。通过创新的理念在宏观上对城市的发展和规划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具体的指导,打破传统规划设计的思想固态,重视城市规划的时效性和科学性,有效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也弥补了过去我国城市规划中不足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城市规划的流程和体系。

1.2概念性规划的作用

(1)保障规划的有效性。概念性规划设计重视与现实建设相结合,提高整体规划的有效性。当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引进概念性规划,可以有效规划整体布局,通过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提供科学、及时的数据,为决策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在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下,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体系,使城市规划进程管理严谨高效。(2)提出前瞻性的参考意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将概念性规划技术纳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利用科学合理的思想来进一步优化我国城市化进程规划设计内容,并为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方向指导和科学技术支撑。(3)能找出一些忽视的问题和易发生危险的因素。概念性规划通过对比不同城市的规划设计,以及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规划,可以制定出更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的科学方案,并通过与其他城市进行数据对比和方案的参考,更有效地推动城市规划设计的进一步优化。以下是广州市、哈尔滨市、石家庄市、杭州市的概念性规划内容的具体对比(见表1所示)。

2概念性规划运用于城市化建设的内容及方法

2.1概念性规划的内容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进程中缺乏时效性和及时性。由于政府政策的改变或者是个别产业以及大企业在该城市落户,而打破原有的规划设计,从而造成部分地区乃至大面积城市规划结构发生破坏。当政府部门进行重新规划时,可能会丧失最佳发展机遇,错过了加快城市发展的时机。而将概念性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中后,可以及时观察我国各项政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演变情况,采用多规合一的方法来进行概念性城市化建设。多规合一的方法是指在市级政府行使权力,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林地与耕地的保护、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等各类城市规划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利用多规方式来确保城市的保护性空间以及边界的开发和城市规模等多项空间参数的有效规划和一致性,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来有效控制“多规”,有效保证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城市规划水平和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等多目标的有效开展。将一个城市的多个规划进行有效结合,以实现我国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个蓝图,让城市规划更具有城市特色。见图1所示为多规合一的概念图。

2.2概念性规划的方法

概念性规划的方法主要采用途径分析法、多方案比较法、区域分析法、结构研究方法四种。(1)途径分析法选择目标。通过途径分析法,可以确认城市规划信息目标和寻找目标所需要的方法。不同于其他传统的规划方法,概念性规划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规划者对城市有充分的了解,并对现场考察后再进行科学理性的判断,在理论知识基础上提出发展目标,且规划前不会设立具体目标。以表1中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在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后,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进行探究选择达成目标的方法,其主要采用途径分析法来分析城市整体布局和国家的政策建议,从而确认结构性的目标和选择途径,通过有效的规划,研究新的发展动能来加快城市化进程,通过组合不同的资源来促进城市规划整体结构的形成。(2)多方案比较法。多方案比较法是我国许多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常用的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规划方案和策略,让决策者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判断,做出合理的选择。由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成果很大部分决定于概念性规划设计的好坏,因此在概念性规划中要更加重视多方案比较法。(3)区域分析法。区域分析法是要求设计者扩大城市规划的范围,站在局外来观察城市未来发展和找出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运用区域分析法可以有效梳理城市化规划过程的工作思路,找出忽视的区域,让规划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区域分析法可以让城市规划更具前瞻性,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的发展。(4)结构研究方法。在概念性规划中采用结构研究方法,可以判断城市的规划设计结构是否最大限度发挥出城市功能,并决定城市结构是否需要有效调整和重新构建。应用该方法时要对城市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分析。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见图2)。

3概念性规划的具体应用

3.1监督体系的构建和机制的健全

利用概念性规划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帮助政府部门健全监督机制和管理方法,提升监督部门的责任意识。并有效引导城市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当中,通过设立相应的听证会等方式,让广大市民通过政府设立的听证机构来了解城市现阶段的规划设计和方案,让群众能够切实了解政府的政策方向。

3.2构建城市特色

城市有自身的特色才能吸引投资和人口的迁入。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有效挖掘城市的特色文化,形成城市特色。概念性规划的运用可以有效防止一些城市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拆除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物建筑而破坏城市原有特色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案将传统文化建筑与人文景观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促进人、自然、建筑的和谐共生。

3.3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

城市建设的规划目的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舒适的环境,因此城市规划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意见和弱势群体的诉求,积极解决住房紧张、城市拥挤等问题,为城市发展和规划做出有效布局。

3.4推动“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

城市规划部门必须统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空间资源,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的合理布局,探索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通过有效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和监管机制来协调“多规合一”工作,节约审批流程,加强城市空间管控能力,积极推动城市开展“多规合一”工作。

4结语

如何增强我国城市化建设与概念性规划的契合度,进一步加强概念性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和效果,这是我国城市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难点。城市规划部门必须重视概念性规划对于城市化规划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概念性规划的使用效果,使城市规划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要求、高质量、科学严谨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亮昭.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与相关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8(4).

[2]李智.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6).

[3]何佳龙.概念性规划设计应用探析——以龙岩中心城区主城区北部为例[J].福建建材,2020(12).

[4]李燕山.现阶段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4).

第5篇:城市规划范文

在信息、经济都呈现一体化的今天,一份缺乏差异化定位的城市规划,在面对把自身行为价值准则建立在效率优先基础上的政府,难免会出现当建设项目不符合城市规划时,城市规划会被认为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当出现城市建设过热、经济发展过热等问题时,城市规划又会被认为缺乏科学性指导。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城市的建筑会通过它的体量、规模、结构、装饰及细部设计,如实地反映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技术水平等社会综合发展状况。城市竞争力的五大特征,系统性、动态性、相对性、开放性与差异性决定了缺乏差引人注目的定位,将从规划上重挫城市魅力指数,削弱城市竞争力。城市规划设计不是T型台上的服装设计。不能因为这季流行红色,所有的品牌都爱用红。几个月后流行紫色,又一阵风地满眼尽是紫。这种盲目跟风的设计理念,短期看是紧跟了潮流,表面上能快速向国际顶尖城市靠拢;但从长远看,则会造成城市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脱轨,本地居民丧失归属感和认同感,外来人员感受不到这座城市的特别魅力。

二、实施差异化城市定位的步骤

在当今媒体形式暴增,资讯传播量暴增、竞争巨大的环境下,不能引人瞩目的差异化将被视为不存在差异。回顾上文中九五期间我国对城市的定位,之所以得不到认可,在于忽略了受众心智存在不可逆特性。心智是一个人的心思与智慧,从市场营销的趋向和角度上说,心智是受众蕴藏在内心深处,对待各种产品理性而又明智的看法或价值认知认同的程度;当人们的内心不认可、不接受一个事物时,再多的宣传只会造成事倍功半。心智的特性影响着人们接受或者忽略向他们提供信息的方式,结合传播心理学对受众心智的研究,实施城市定位步骤具体如下。步骤一,调研,找出和竞争城市在受众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上的优势和弱势。而不是要为了和竞争城市区隔,去创造出一个消费者或投资者心智上并不存在的概念。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价值观是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是建立在全体市民的基础上的,市民的参与度多少与调研的准确度成正比。步骤二,在竞争城市SWOT分析中,将差异化精简提炼。按照我国目前对城市性质三大基本分类(①中心城市;②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③特殊职能城市)、十一种小分类,定位用词要重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能独特凸显个性,弱化共性。步骤三,落实差异性定位。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中通常只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和论述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重点多只关注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指标,缺乏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度。要落实差异性定位,应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城市的空间体形、建筑风格、色彩搭配这几方面做出具体细化。步骤四,宣传差异性定位。评判差异化的感受产生在受众心智中,心智的容量有限、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使得人们接收资讯时痛恨复杂,喜欢简单。所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示环节,考虑到公众参与的公开性,用词描述应聚焦通俗易懂。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