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范文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全文(5篇)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

第1篇:城市道路规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技术关键点

引言

城市道路交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伴随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已经不再符合道路发展需求。在当下城市道路设计中,普遍存在缺陷与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处理,否则会影响到交通安全,造成交通拥堵。因而针对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思路与技术关键点进行探究,有极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1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

1.1注重美观环保效果

(1)在设计期间要注重发挥城市道路的环保功能。该功能强调工程设计和周边环境的正向影响,注重道路设计符合环保理念,能够有效保护道路水土结构。在此过程中,应当保证所设计的城市道路,具备优良的雨水收集、雨水排出功能,可以为周边树木进行水资源灌溉,提高道路周边的空气质量。除此之外,在设计道路工程期间为了强化环保效果,要注重落实海绵城市的设计思路,确保城市道路可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确保城市道路具备一定的雨水储蓄、渗透、过滤和净化等方面的功能,能够在干旱或是大量需水的情况下,提供储藏的雨水加以运用;针对园路广场以及停车场等区域,要尽量使用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与透水砖等材料,采用大孔隙的透水铺装方式来设计道路,从而有效吸附城市中的污染物,比如粉尘等,从而降低扬尘污染程度,增强对地表径流的过滤效果。(2)注重突显道路的景观功能。在现阶段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设计城市道路交通期间,应当重点突显道路的景观效果。在设计城市道路景观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城市空间的实际分布情况,在合适地点适当增加绿化面积,将休闲区与绿化区作为道路设计的主要目标,要保证这两类空间地区具备较宽的人行道。除此之外,在设计期间为了防止绿植妨碍驾驶员视线,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需要在站台公共区域保留部分空间,确保乔木分支合理,从而防止刮碰到大车车顶。

1.2合理规划不同道路

首先,要设计好城市快速路。城市中的快速路,主要负责为车辆提供长距离快速道路行驶服务。在设计期间,要注重将所有城内交通片区、城市对外交通有效连接起来,保证疏通效果,要保证快速路在4条以上。其次,要设计好城市主干路。主干路的功能在于连通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主干路的设计要保证具备4条机动车道、两侧分隔带隔离而成的非机动车道,以此提升道路交通能力;对于主干路的交叉口部分应适当扩建,防止发生交通拥堵问题。最后,在设计次干路方面,要注重充分发挥其集散功能。将次干路设置在公共住宅和建筑区域,从而有效提供生活服务。在设计支路方面,应当将其设置在居民住宅处,注重为人民群众的步行、自行车的行驶、公交汽车的行驶提供便利服务。

2城市道路设计案例分析

以烟台市滨海西路道路为例,该路段位于幸福片区,东起滨海观光大道,最终在夹河入海口位置设置桥梁,同开发区已建成的滨海路相连接。该路段最大限度保护了附近的黑松林与旅游环境,构建了风景优美的海岸线,该场地范围内多为林地,林地北侧为沙滩和大海,南侧为铁路与高速公路,其生态环境相对优越。因而在进行道路选线的过程中,应当努力减小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在设计该道路选线方案的过程中,其设计人员选择了紧邻沙滩,借助防护林和柳树林之间的空间进行穿越。该选线方式能够最大限度靠近海滨。由于该路段紧邻大海,在设计标高期间合理分析了海潮影响,将其高潮位设置为1.35m,护岸工程最低高程设置为4.2m,从而防止形成封闭低洼区域,便于城市排水,不会发生海洋越浪现象。为了减小道路填方对两侧的影响,将其道路纵坡坡度设置为0.1%,并在道路边沿修筑了锯齿形边沟等防护设施,从而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提升了道路的安全性与科学性。在该道路设计案例中,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貌、土地利用、道路和地块排水、植被气象等各种因素,科学设置了道路标高与坡度,具备较强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技术关键点

3.1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要点

首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人员在开展道路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要求:①在道路规划期间加强现场调研,掌握规划区域的地形特征、地貌特征,综合考虑分析城市建筑、周围山岭、附近河流水系对城市道路产生的影响;②道路规划需要同具体的设计规范高度结合,规划期间的各项参数,应当全部符合规范要求;③道路规划应当统筹协调好道路和附近地块之间的关系,注重二者之间的规划衔接。其次,对于城市中平台地段与新城区的道路,需要全面分析好道路交通网络。在此过程中,需要先处理好城市的排水、排涝工作,注重调查分析道路附近地块的使用性质,研究其土方情况;合理控制道路的设计坡度、坡长等相关参数,减少地块后期的开发与使用成本。再次,要注重分析道路设计,对附近地块建筑和附近居民的影响;所修建的道路应当保证能够为周边建筑使用提供便利,尽量减小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防止出现社会问题。最后,针对有条件的城市地段,为了便于道路两侧在后续开发期间开展建筑布置与使用工作,要尽量保证道路坡度不超过3%。除此之外,对于冬季降雪量较大的地区,其道路坡度应当不超过4%;其最小坡度在降雨量较小的北方城市,可以控制在0.1%左右,要在道路中设置好双箅雨水口,同样可以起到良好的道路排水效果。

3.2道路横断面设计技术关键点

(1)完善相关交通政策与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控制机动车的增长,提高交通网络的密度与运力,减少大马路的修建数量,增加公交专用车道数量,提升公交道路占比;要控制好商业区与CBD区域的车位数量,鼓励群众使用公交出行。(2)完善当下规定中对于横断面各部宽度的标准。当下规定中对于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要求太过严格,比如人行道宽度规定最小为2m,但在实际情况下某些行人稀少的道路,1.5m的宽度足以符合使用需求。经过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进一步减小车道宽度,依然能够确保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为此设计人员应当针对一些不影响交通安全的部位宽度,在设计时应当适当调整其道路宽度,不应该设置最小值,而是要给出一定的范围。(3)注重改进横断面板块布置方式。现阶段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板块布置规定太过单一,在分配上并不合理。在道路规划控制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按照该城市的具体特点,科学分析该城市地形、交通组成、路口渠化形式、植物绿化品种等各项可能会影响断面形式的因素。要切实保护好非机动车与行人的路权,设置不同红线标准下的断面形式。

3.3道路交叉口设计技术关键点

(1)要科学控制好道路交叉口展宽段的宽度。针对一些中小型城市,在设置其道路交叉口期间,要严格按照规划来控制其交叉口宽度;要在施工图纸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其交叉口车道数量问题,应当及时同交通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确保路口直行车道数量不少于上游车道数量即可。否则建设宽度过大的路口,会导致行人步行过街难度增大,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2)要做好安全岛的设置工作。首先,对于道路中的三岔路口不宜设置大型安全岛,只需要考虑到行人过街即可;对于四路及以上的交叉路口,在设计安全岛期间,需要充分考虑到交通量和行车轨迹等问题。除此之外,道路当中应当多修建二块板与四块板样式,在中央绿化带区域修建,从而不会占用行道空间,还能起到良好的绿化美观效果。(3)注重交叉口的标线设计。现阶段我国交叉口标线设计太过简单,不利于发挥其引导性功能。可以借鉴德国的交叉口设计方式,保证每个行驶方向都具备标线指引,确保全部车辆可以根据规定轨迹行驶。对于非机动车道,需要使用不同色彩予以引导,确保交叉口范围内交通合理有序,尽量减少路通冲突点。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根据不同城市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道路与绿化景观,做到统筹兼顾,以此提高道路交通设计水平及质量,促进我国道路交通运输事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淼.城市道路系统复合通道可行性研究[J].交通与运输,2020(增刊1):11-13,23.

[2]胡大江文/图,于伟云文/图.浅谈对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探索[J].道路交通管理,2020(1):38-39.

第2篇:城市道路规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噪声污染;特征分析;城市道路交通

引言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水平也在不断上升,相应的,城市道路交通中以私家车为主的机动车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这导致了城市交通道路中噪声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研究显示,在我国中型大型城市尤其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中,截止至上世纪末就有超过城市人口三分之二的居民的生活环境存在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问题,在进入新世纪这几十年中,此类现象的发展趋势更是越来越高。加强交通噪声管理以强化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1交通噪声管理对环保的意义

交通噪声是城市中一个主要的污染源,根据资料显示,城市中的噪声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于交通噪声,而且噪声污染还呈现出恶化趋势,高于70dB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强的把不良影响,长期接触噪声,人们容易出现听力损伤,甚至是头晕、头痛。如果受到严重的噪声影响,还会导致房地产、商业大厦、工业厂房等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见交通噪声对于环境的危害极大,采取有效的噪声管理措施,将噪声对于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对于保障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已经对部分城市道路交通的噪声污染现象进行过调查与研究,并进行综合性的治理。时间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范围内加大道路交通的投入建设力度,并对原有道路进行大规模的修整与改造,进一步提高机动车车辆质量,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有所加强[1]。在全国范围的30座大型城市的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调查研究中显示,北京市噪声情况位列第二十八位,且在几个直辖市中噪声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环境污染对于人们的危害极大。其部分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从总体趋势来看,北京市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已逐渐呈缓解迹象,表格中提及年份前几年交通噪声平均值在70多dB(A)及以上波动,各个年份的交通噪声指数均超标。直至后几年在政府加强了对于机动车的质量监测以及运行路段及时间管理,以及进一步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较之前有所改观,数值有所降低,基本达到符合国家标准的水平,但环境保护问题仍旧非常严峻。

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产生原因

从生理的角度上来说,噪音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妨碍人民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音是各种频率的声音随机组合,城市道路交通噪音通常是指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过程中超过该国家标准而产生的噪音。据了解,国内城市的环境噪声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噪音,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对人们的健康状况产生了威胁。另外,影响交通噪音的另一个最为主要因素是交通量。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其噪声值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交通噪音音律和累计百分率的统计,其音阶水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交通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噪音等级基本上不会改变,各统计评价参数的标准差异也减少了,交通噪音的波动也减少了。汽车噪音的频率成分也与车辆所行驶的速度有着一定的关系,伴随着车辆行驶的速度的不断上升,高频噪声的增幅大于低频噪音的增幅,同一速度变速齿轮越低,交通噪音越大,这是由于低速发动机的旋转速度越高。城市道路的行驶速度一般是不能够太快的,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之下,由于车辆在拥挤时变速器所在的档位比较低,随时都要加速,所以,此时的交通噪音与车辆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值要高的很多。

3.1道路交通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道路交通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速度跟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对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监督体系不到位,导致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对于在禁止鸣笛路段不能按喇叭这一规定不够敏感,也就一次次加大了噪声污染的产生,环境保护问题越发严重。

3.2汽车鸣笛而产生的噪音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噪声源之一是汽车噪音,由于汽车噪音源中就属汽车在鸣笛过程中制造的噪音最大,因此,这是造成城市道路交通噪音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即便是道路区间、时间、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鸣笛声也要比正常运转过程中的所制造的噪音高出两倍。因此,汽车喇叭声音占超过汽车噪音标准的70%,这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

3.3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由于不同车型的重量和车辆的自身情况不同,城市公交和卡车发生的噪音也不同。其中,城市公交车和卡车发生的噪音也是主要的消声源之一,在没有标识的情况下,汽车发动机的排气噪音是由发动机排气门的周期性开闭引起的压力脉冲引起的,轮胎噪音是由轮胎和公路间的的接触产生的噪音,轮胎道也叫噪音,它由轮胎直接发出的噪音和轮胎激励的车体震动产生的噪音构成,公交车和货车本身就很重,乘客和货物量也很多,这两种车型也是城市道路交通的产生噪音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

3.4城市道路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在各大路口、建筑物间的主干道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支线道路建设的情况无论在速度还是在质量方面均不满足经济飞速发展下对道路交通的要求,且在道路布局规划方面出现整体低效的现象。这一情况的产生导致原本应由支线道路承担的交通压力不仅没有被分流,反而进一步增大了主线路的交通拥挤程度,从而导致机动车道路时常出现堵车现象,也加剧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噪声污染,对于环境的危害越发凸出。

4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管理对策

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危害极大,在明确噪声污染原因后,应当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减少噪声污染,提升环保质量,以满足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

4.1建立健全城市道路规划布局体系

通过加快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设、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的布局放式,可以有效的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适当地调整一下主干道路、支干道路等以及的相关交通线路的长度和宽度,使其适应所在区域的道路交通状况。鼓励居民出行采用低碳化、便捷化的公共交通系统,用以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实现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噪声类法律法规,制定精细化的噪声分级规范[2]。除此之外,还要健全道路交通警察等执法管理部门管理体系,充分运用新兴科学技术,保障道路交通维稳工作有条不紊,确保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4.2完善居民生产生活降噪措施,提高城市环保性

在临近街区的居民楼与道路之间加装声音屏蔽装置可有效地降低沿街道路交通对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其实际降噪效果也受高度、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加大道路两旁绿化带、花坛内绿化面积,绿色植物具有吸收音波、降低噪音的功效,这样在降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同时,还具有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的作用,并且能够提升城市的环保性,有助于构建生态环保型城市。

4.3提高管理人员和司机的环保意识

要想解决城市交通的噪音污染,首先要引起有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事实上,管理人员对交通噪音污染认识的界限也是造成严重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必须要加强责任感,要实质性地管理交通噪音。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司机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能够彻底的意识到这种交通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造成的危害,并且对驾驶员自身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危险的问题,具体解决的措施是可以通过人民很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说:以环保公益广告,出租车上的环保类广播节目以及电视台等方式来进行宣传,确保人们能够强化环保意识,注重采取环保措施,提高环保水平。

4.4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加强监管

除上述基本管理方法外,还要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规定,控制交通噪音,从大的角度来看,国家的有关部门要根据城市的发展程度来限制交通噪音。一旦要具体到一个城市,就必须要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并受到相关的制度规定,分析城市以及各地区的落实情况,按照具体交通噪声声源对城市建设和司机行为进行要求,全面监督这一规定的实施,确保从源头上实现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多方面控制城市交通噪音的污染。

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了常见的噪音污染之一,对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以及日常作息动态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简单的介绍北京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情况,着重的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对于最大程度地有效降低噪声污染产生的危害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致逐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情况。

参考文献

[1]杜军,余龙清,袁博.城市道路改建工程交通噪声预测与分析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2):112-113.

第3篇:城市道路规划建议范文

1快速路功能与作用

城市车流量逐渐加大,给城市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快速路的推广逐步展开,作为保证市内机动车能够快速通过当前路段的重要保障道路,要适时与城市交通网中的其他道路相融合。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的骨架,连接其他道路,保障城市交通顺畅。快速路大大提高了城市交通流量,确保机动车辆的快速通过,从宏观来看,有效提高了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同时,利用快速的建设,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缓解其他道路交通压力,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整体上提升城市交通网的出行功能。除此之外,合理建设快速路,还可以对城市道路进行有效扩容,对外境车辆起到分流的效果,使得外境车辆在完成交通转运,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缩减城市运输时间,提高其效率。

2快速路设计的原则

在进行城市快速设计时,要进行科学合理化设计,遵循建设规则,保证其能真正起到缓解市内交通的作用。从整体上对快速路进行规划,结合城市特点与其他道路分布,进行合理布局,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准确把握快速路的建设位置、周边建设环境以及现有道路的分布和车流量情况,使得快速路可以在不改变原有交通路线的前提下,为城市交通提供便利。同时,还应注意建设安全、设计美观与切实可用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采用科学的设计标准,提升城市交通能力。

3快速路设计的要点

3.1结合道路建设位置、施工时间及服务对象确定

其职能与特征进行城市快速路设计时,要考虑不同城市的交通特点,在不同区域进行科学布局,并结合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合理分配交通资源,其重点在以下几个区域。

3.1.1商业区商业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区域之一,对土地使用情况有着极高的要求,要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展重要商业活动,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效果。在此区域进行快速路设计时,要注意其人流量大的区域特点,对人行与机动车行驶道路进行合理分流,可以根据城市特点适当增强轨道交通,分担地面交通流量,减轻该区域交通规划压力。

3.1.2居民住宅区城市住宅区具有人群较密集、出行流量较大、通勤生活频繁的特点,也是城市交通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道路设计类型,对这些区域的道路规划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所以科学规划该区域快速路,以提高交通便捷性为前提,缩减人们出行时间,缓解城市通勤高峰时的道路压力。3.1.3通勤交通区相比较以上两个区域,该处的人流聚集较少,所以在进行快速路规划是,可以注意该区域的绿化的重要性。

3.2构设计应用

3.2.1设计原则在进行快速设计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设计人员在进行规划时务必考虑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布局。综合设计原则、建设材料选用、作业施工便捷等方面,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做到从该区域道路施工特点出发,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优化施工设计,大大提高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同时也要考虑设计的经济投入。

3.2.2路面构设计在进行城市道路施工时,作业中多使用的是沥青混合材料,因此,在对道路路面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中层和下层的设计,能够有效提升道路的使用质量。尤其是针对特殊情况下的道路施工设计,适当增加外加剂的用量,来确保城市道路中、下层的稳定性。在道路设计中常分为主、辅线,以高架桥来说,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桥梁的耐久程度,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尽可能避免因作业问题造成道路质量的损耗。

3.3道路平、纵、横断面方案

进行快速路规划设计中,应从全面出发,对该处的交通需求进行合理预测,结合建设用地的施工条件,设计路段和节点,其中包括节点功能分析和渠化方案、公交车道规划及停靠方案、慢行特别是障碍设计等。在道路设计方案中的竖向部分应对控制因素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施工技术标准、结合附近功能要求以及该地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要满足道路防洪防潮标准、管线铺设标准,此外也要注意车辆行驶净空及控制高度要求。结合道路沿线的控制标高和净空标准,进行竖向设计,详细说明其控制因素及道路纵坡、坡长和竖曲线半径等。在进行道路横截面规划设计是要考虑以下内容:

3.3.1人行系统的设计在城市快速路设计中,除了舒缓交通外,也要力求人们出行的便捷性,减少行人与车辆的冲突,合理组织规划人行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与城市的道路规划相结合;②充分考量人们的出行习惯、过街人行流量及流向,按照人流密集的地点和方向设置,同时考虑人们绕行的距离;③与快速路周边的建筑的功能、布局相结合;④可以考虑在快速路上布置立体过街形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3.2接到分类设计指引在城市快速路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空间特征和人群活动特点,将快速路周边的街道区域划分成五类:住宅生活区、商业区、办公区域、城中区、休闲区域,根据每一种接到类型进行功能组织,设置特定指引。

3.3.3街道空间设计指引对于街道整体设计而言,要充分协调快速路与周边交通功能以及公共空间功能的使用情况,对街道空间进行重新布置,特别是机动车街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和建筑前区的城市交通主要功能空间的合理指引,明确其位置。

3.3.4街道要素设计指引对于街道整体环境的设计规划,关注点要置于街道使用人员的切身体验,针对道路铺装、周边绿化、道路智能设施等街道要素作出设计引导,明确空间尺度和设计要求。

4快速路设计措施

4.1互通节点的使用

某交叉口处,矗立着高架桥(路)与高速的互通节点,在交叉口东北侧,高速路从其东北侧穿过,在交叉口东侧是收费站及互通节点,以交叉口为支点,其南部就是拟建的高架桥(路),向西为风景区,交通极为便利,如图1所示。方案设计:①为构造“快、高”一体化的快速连续流道路,可将高架桥(路)主线与高速路互通收费站衔接在一起,以确保交通流无缝衔接。②地面道路作为货运交通,客、货运分离需要在收费站站前广场完成的,要使高架桥(路)与高速路互通衔接。③构建便捷连接通道,减少高速路出口向景区方向的交通延误。

4.2合理方案设计

对城市的快速路的设计规划,应首先保证该处的通行能力,结合现有城市交通网络构造形式,进一步优化改良,完善城市整体交通网,大大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进行设计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对快速路设计区域开展全面详细调研,其包括设计路段的设计位置、整体布局,更科学的规划道路建设。为了切实解决当地的机动车长距离交通道路、过境交通问题,要提前定位快速路的设计选址,后进行详细的道路设计,从而构成优良的交通布局,减缓短距离交通对快速路的影响,最大程度的加强快速路的整体交通能力。同时,快速路的设计要积极融入城市的整体交通网建设中,不能只考量快速路的设计便利性,从整体出发,规划与快速路交互的有关道路,包括周边短程街道、公交专用道等,缓解道路拥堵现状,缩短城市人员出行时间。在进行辅路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公共交通道路,在提升城市道路运转能力的同时,减少市内交通对快速路的影响。使得城市的快速、慢行道路各取所需,避免交互干扰。除此之外,还应对市内公交停靠站问题进行合理考虑,可以采用港湾式规划站台布置,减少公交对社会车辆的干扰。同时也要考虑人行流量、公交乘客的影响情况,故在设计站台时,充分考量人行横道的规划,确保更科学合理地提高道路的交通功能。利用现有智能设备,从整体上提高整体指引能力,科学调配交通流量,保障城市交通的合理运转。当今不断完善的交通设备,为全面建设城市道路动态系统、实时追踪交通量各处出行流量信息提供便利,从而保证为驾驶人员提供全面的交通路况,使他们可以根据交通现状,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分散交通流向,减缓交通压力,避免了高峰期车辆拥堵的状况,使得出行交通流量更均衡。利用这种布置可以从源头把握交通现状,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交通资源,如图2所示。

4.3快速路两侧发展

为了避免强交通干扰对快速路两侧用地的交通影响,可以适时结合规划路段两侧的不同区域的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其用地分配,结合有关支撑系统,最大程度减轻快速路对规划区域的影响,故还应对快速路两侧进行合理规划。两条快速路交互而造成的强交通干扰,会促使单元内的用地特点有较大的差异出现。邻近快速路两侧的建设用地和远离快速路的内部规划用地在交通便捷、功能空间使用感受、内部建设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建造方面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规划时要考量该处核心区的公共服务功能特点,更科学的将地块划分为商务办公区、商业区、居民住宅区三个功能区域:①沿快速路两侧布置商务办公功能的建筑;②远离快速路的中心设置商业或主题娱乐功能区域;③远离快速路内部地块布置公寓高端住宅功能。

4.4快速路的交通疏导与“缝合”

综合交通规划规划提出“东西畅达、缝合南北、快慢分离、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策略。提倡绿色交通优先,鼓励慢行交通,保证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努力实现低碳绿色的交通发展。强化东西向主轴的通行能力。交通枢纽及周边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与周边环境围绕交通枢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周边环境,开展商业联合开发。枢纽节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模式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综合体,通道-商场型,节点式地下城。结合各主要节点、地铁站、高层建筑,目标建设综合多层次的地下空间,满足现代城市开发建设的需求。地下空间开发以地下商业、地下车库、设备空间为主,公共空间下地下空间开发以地下步道、地下街、下沉广场、地下广场、地下市政设施为主。地上缝合———过街天桥,避免行人与车辆平面通行,降低道路的事故率;地下缝合———地下步行系统。

5结束语

现今城市快速路设计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快速路的设计规划涉及因素诸多,施工作业极具复杂性,对参与的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养要求。特别体现在进行城市快速路设计的过程中务必遵循一定的设计方法,作为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性、增加自己的设计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快速路设计的质量需求,进而保障道路设计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马俊梅.城市快速路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192-194.

[2]熊雪明.南昌市天祥南大道快速路工程软基处理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2):20-22,7.

第4篇:城市道路规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工程;材料;铺装

我国许多城市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遭遇暴雨天气时,往往会使城市产生内涝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规划及合理的设计,对传统较为单一及具有较高局限性的排水体系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效果。而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有效地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规划的需求,也是我国民众健康生活的保障。

一、海绵城市理念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强调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从源头入手,有效减少甚至消灭城市表面雨水径流,再通过传导调蓄等手段,将至少70%的自然降雨水量就地进行消纳利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建设,与传统自然排放模式下超过80%的自然降雨通过径流自然排出的要求不同,自然雨水降雨量的径流要控制在40%以内[1]。通过控制这一指标,能有效地减轻雨水径流对城市地表的冲刷作用,并且能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及重复利用,不仅能有效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能极大地降低城市出现内涝的可能性。此外,通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重复利用,能从侧面缓解当前城市居民较高的水资源使用压力。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中的应用

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载体及重要推动力,城市道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有效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2]。我国针对城市道路积水问题,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将路面的积水引导流向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许多城市道路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规划足够的绿化带,因此很难满对于道路积水的消化需求。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结合项目现场实际情况,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例如,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针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绿化带进行优化调整,设置排水沟、雨水口等设施。将海绵城市理念具体应用在绿化带的优化改造中时,需要重点加强绿化带整体设计的优化、排水设施的规划,合理选择满足现场实际需求的植物进行配植,保障城市道路绿化带中的植物能有效地存活且健康生长。此外,可以将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心处设计为浅碟形,对引导过来的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并通过在其中布置砾石、砂石等过滤材料以及在下方增加渗水管,对净化过后的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不仅能提高雨水渗透速率,而且能有效地对雨水进行收集及重复利用[3]。此外,为了充分满足城市道路对雨水积水的排水需求,绿化带的设计优化方案需要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优化,可以通过在绿化带两侧设置花坛石等提高雨水的引导排入效果。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材料选择之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所使用的施工材料,是道路路面结构的主要组成元素。因此,城市道路路面的材料选择,需要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首先,要想有效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实际价值,在城市道路设计及建设过程中要正视道路路面施工材料的选择工作。其次,在选择城市道路路面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必须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雨水渗透效果的基础上,突出城市道路路面施工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最后,选择城市路面施工材料时,必须对城市道路的渗透要求有一个具体的了解,结合城市道路具体的功能需求及特征要点,保障所选择路面施工材料的实用性、合理性。例如,选择城市道路车行道路面施工材料时,通常选择沥青这种承受能力强、实用性较高的材料。同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可以选择一些透水性较强、承载能力较为优良的沥青材料,对城市道路的车行道进行铺设。此外,在具体进行城市道路路面施工时,不能在渗透区域设置防水层,以免阻止雨水通过渗透作用渗入该区域的土壤中而影响雨水滞留处理效果。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铺装中的应用

在城市道路中,人行道等重要活动区域是行人来往活动以及休息停留的重要空间,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这部分区域面层往往需要进行铺装设置,因此,加强人行道等活动区域的铺装工作,不仅能提高这些区域的质量,还能有效保障群众日常来往的安全以及通过区域时的舒适度。城市道路铺装规划设计质量不仅影响道路工程建设质量,而且影响城市道路实际使用的功能性及舒适性。因此,针对铺装区域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时,需要结合有效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提高铺装区域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程度。例如,在铺装区域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利用透水砖等透水铺装材料,提高铺装区域雨水的渗透效果。此外,对于铺装区域铺装材料的使用规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认真落实。对人行道开展铺装施工时,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生态排水技术,达到有效提高人行道路面排水性能的最终目的。许多城市为了有效地对城市道路的年径流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结合城市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落实具体的控制标准,对当地城市道路施工设计工作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

4、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应用

在城市道路工程中设置下沉式绿地的根本目的是对自然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及合理的利用,不仅能有效地避免城市道路出现路面积水问题,还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雨水利用率。通常,在城市道路中设置下沉式绿地时,下沉式绿地的高程要比城市道路低5~25cm,通过设置相应的高程差提高下沉式绿地收集雨水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整个绿地的雨水渗透效果。例如,在城市道路设计规划过程中,需要对道路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在现场施工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规划一些下沉式绿地。值得注意的是,设置下沉式绿地时,需要对绿地的蓄水量进行有效的预估,保障绿地的蓄水量能满足当地最大降雨量下的蓄水及渗水需求。此外,可以在下沉式绿地中设置一些小型湿地生态群落,不仅能有效地丰富道路两边的景观效果,提高人们对于城市道路的满意程度,还能通过合理的搭配植物提高对于雨水的净化处理效果。

5、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种植设计之中的应用

植物的种植设计作为城市道路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4个方面。首先,在对城市道路绿地进行植物配植设计的过程中,应仔细考虑绿地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并认真规划绿地的实际使用功能,严格按照绿地植物种植设计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绿地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及美化功能等,开展道路绿地的植物配植规划设计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在对城市道路绿地植物进行搭配设计时,应注意需要满足绿地中雨水设施设置对于植物的功能需求,根据现场绿地环境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植,强化城市道路雨水利用系统的功能性。再次,在对城市道路植物进行搭配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规划,可以使用本土植物,构建具有较强地域代表性的植物群落。最后,在对城市道路绿地植物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视植物群落与城市道路空间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证群落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较高的稳定性,避免植物与植物之间因为生长习性不同阻碍彼此健康生长。例如,在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考虑城市道路两旁绿地对于排水、渗水、蓄水的实际需求,在充分考虑设置排水设施相关指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搭配。此外,在对植物种类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及景观效果,应保障道路两旁绿地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植物景观,提高城市道路的观赏性。同时,应考虑植物自身的颜色、生长速度及植物根系的深度,提高植物群落景观效果的基础上,保证植物能健康生长,避免由于相互竞争而导致部分植物死亡。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重视程度,许多城市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具体政策规范,为加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相应的技术依据[4]。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及建设的应用涉及许多不同的环节,因此需要不同部门有效地进行协调沟通,共同提升海绵城市的建设水平,提高城市道路的排水及蓄水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对于雨水的利用效率,还能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娟,郭玲玲.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17):134-135

[2]李铠同,吕江峰,王进.试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2):54

[3]王超.试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12):62-63

第5篇:城市道路规划建议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设计;技术

在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我国的城市交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交通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促使在大多数城市中都存在着交通堵塞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当下,随着小型汽车的不断涌入,城市的交通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人们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就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对城市需求管理策略和交通管理系统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对城市交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在规划城市交通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交通的需求量、交通的发展趋势及应注意的事项等,以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对应的管理策略,从而使道路发展达到有效的实施。

1.1优先发展策略

城市交通设计规划技术应始终与道路实际系统相联系,在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者应抓住道路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交通的出行优势进行有效的利用。如在大多数城市交通运行的过程中,人们应首先考虑利用率高、污染低、能源消耗少等优良的交通出行方式,这样不仅对城市道路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还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道路系统中,人们采取优先发展的措施对道路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2控制发展策略

随着交通需求量不断地增大,道路交通网络已达到一定的负荷水平,持续地运行对交通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面对此类问题,人们应该对道路交通实施方式采取有效的控制发展策略,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运行的状况,以防止交通系统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如对交通运输效率低、污染大、能源消耗较高的一些交通出行方式可采取一定的控制或限制,适当控制大型货车的出行数量、控制小型汽车的出行速度,从城市道路的具体情况上采取有效的改善策略,以缓解城市道路压力。同时,人们对城市交通采取相关策略的时候,应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评价,并结合可能造成的正面影响,处理好控制发展策略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

1.3禁止出行策略

在道路交通运行的过程中,随着交通车辆的逐渐增加,为了避免道路系统达到饱和的状况,道路交通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形对车辆出行采取一定的禁止策略,以促进道路规划更好地实施管理。例如,在城市某些重要的通道路口或极易出现交通拥挤的路段中,实施交通工具单双号通行的策略,或者在某些重要的时段对车辆采取禁止通行的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交通拥堵的现象,对道路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案。但同时,禁止通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管理者在实施时应对此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以达到客观评价的标准。

2、交通系统管理策略

在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交通系统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应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探讨,加强交通系统的管理。

2.1交通节点管理

在城市道路中,交通主要节点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范围,应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在对交通节点设计管理方案时,可根据不同的节点采取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如对交叉口进行交通管理时,可首先采用信号灯的设计方案,同时在对交叉口进行道路设计时,可增加道路的车道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于车辆的转向设计,即可充分利用信号灯的优势,通过设计信号灯的配设问题,从而使车辆在绿灯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通行,以达到安全通行的目的。道路节点的设计在城市交通中是比较重要的管理区域,不仅要求设计者的设计方案合理有效,还需要增加对道路的使用率,因此对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主道路管理

城市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中城市主干线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一大重要部分,采取有效的技术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现状,增加交通运输量。城市主干线主要是以某条道路为中心,并由此展开网络布局的交通系统,其主要用途即是能够最大化地提高交通干线的运行效率,提升道路的通行效果,以达到交通运输最大化。因此,交通主干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体现城市道路的发展潜能。目前,城市道路中常用的交通主干线管理方式有单行线、公交专用线、自行车专用线等多种交通线路,明确的交通通行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2.3区域交通管理

在城市的交通系统中,区域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中的最高形式,需要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与关注。在交通实施过程中,区域交通管理主要是以提高区域范围内所有车辆运输效率为主的,希望达到运输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在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区域管理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创新化来运行的,主要是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管理设备,从而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例如,目前使用的区域交通管理形式有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其能够为车辆导航、规避应急路段或者突发状况,为安全交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结束语:在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运行过程中,合理的道路规划及有效的管理技术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交通工程项目应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且人们应结合相应的设计技术完善道路网络系统,以合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诸多的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当下,大部分城市也以开展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但其设计方案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交通的先进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迟宇峰.浅析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5:1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