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市卫生管理范文

城市卫生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城市卫生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城市卫生管理

第1篇:城市卫生管理范文

卫生监督员是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学校卫生是自全国卫生工作会后的工作重点,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已有两年,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通过自己对管理高校食堂及管理方法的探索以及和领导、同事对相关工作的探讨,对于管理工作有一些新德体会,现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多种方法展开研究,主要有:

(l))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以定量研究为主,对常德市高校食品卫生管理开展现状、

存在的具体问题、原因运用定量分析,结合一定的定性分析方法,对建立进一步完善常德市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对策运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

(2)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广泛搜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调查常德市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较全面地了解了常德市高校食品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实践考察与探索中找出适合常德市高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三、基本框架

1、强化高校食品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强化食品卫生管理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2加强监督监测工作,促使食品合格率提高

1.3完善食品安全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1.4为食品卫生的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1.5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餐饮服务环境

2、承德市高校食品卫生管理状况剖析

2.1现状

2.1.1基本情况概述

全市共有学校集体食堂214家,其中城市学校食堂48家,农村学校集体食堂85家,托幼机构食堂71家。市直管学校28家,经营场所69个。其中餐饮场所50个,商品部14个,美发场所2个,洗浴场所2个,住宿业1个。69个市直管场所全部实施了量化分级管理,有A级单位18家,B级单位25家,C级单位26家。

2.1.2目前开展的具体工作

第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实效

第二,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宣传教育

第三,扎实有效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

第四,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第五,完成重大接待卫生安全保障

第六,重点安全控制点为主要原料和调料采购渠道

2.2.3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第一,个别学校食堂荤、素菜未分池清洗;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工用具无明显标志,混用混放。

第二,食品添加剂未使用计量工具。

第三,食品留样餐次不全。

第四,食品质量控制体系推广应用不够。

第五,对高校饭堂承包商的监督和惩罚力度不够、关口靠后。

第六,高校饭堂从事食品餐饮服务的人员素质较。

3、强化高校食品卫生管理的基本对策

3.1完善并强化学校卫生工作责任制

3.2完善并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3.3完善并认真执行各项具体的卫生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

3.4建立机制,确保长效,形成学校卫生工作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局面层层监督,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

3.5加强对学校食堂承包经营的监管

3.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卫生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健康教育,注重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

第2篇:城市卫生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加坡;环境公共卫生;制度

一、新加坡环境公共卫生管理概况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其对环境公共卫生就十分的重视,它以环境整洁、优美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花园城市”。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的环境卫生管理经验或做法不一定适用于中国这样的大国,但某些管理方式或许有借鉴作用。20世纪60年代,随着新加坡广泛而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新加坡的环境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完成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洁净、绿色的城市的目标,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为了更好地管理新加坡的公共卫生环境、提高管理效率,环境公共卫生署于1968年8月重组,这次重组给公共卫生官员提供了更多的权力。另外,新加坡政府还于1968年10月1日启动了“年度公共清洁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使新加坡成为该地区最洁净的国家外,它还旨在让每一个新加坡公民都参与进来并借此教育公众保持新加坡洁净的重要性。

二、新加坡环境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

新加坡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主要由环境与水资源部下属的两大法定机构之一国家环境局(NEA)履行。国家环境局致力于为新加坡改善和维持一个干净和绿色的环境。该局设有以下部门:环境公共卫生署(EPHD)、3P(People,PublicandPrivate)网络服务署(3PND)、企业服务和发展署(CSDD)(下设五个子部门)、人力资源部门(HRD)、企业公关部门(CCD)、政策与规划部门(PPD)(下设四个子部门)、环境保护部门(EPD)(下设四个小部门)、环境公共卫生部门(EPHD)(下设三个子部门)、新加坡气象局(SDTO)(下设三个子部门)、战略发展和改革办公室(SDTO)(下设一个子部门)、环境技术办公室(ETO)、产业发展和推广办公室(ID-PO)、小贩中心办公室(HCD)(下设3个子部门)、新加坡环境研究所(SEI)。负责环境公共卫生管理的主要是以下部门。

(一)环境公共卫生署(EPHD)

环境公共卫生署通过综合的地面监测、研究和适当的防护性措施,来确保新加坡有一个高水准的公共卫生。同时,EPHD还负责新加坡的整体清洁以及确保食品零售行业有一个高标准的卫生水平。另外,EPHD在优化新加坡的人居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方法就是通过一些项目(如小贩中心翻新计划、公共厕所清洁计划)来进行优化。EPHD有以下部门。1.环境卫生局(EHD):EHD旨在创建一个市民有环保责任心的社会,努力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EHD工作的重点和焦点有两个:监测和社区参与。监测就是上文提到过的综合的地面监测,根据监测所得到的实时数据来为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制定预防性措施和防护性措施;而社区参与则跟社区发展理事会、镇议会、基层组织和居民以及国家环境局下社的区域办公室的推动密切相关。2.环境卫生研究所(EHI):环境卫生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传染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和汉坦病毒感染)和其他环境问题(如室内空气质量、军团杆菌病和真菌感染)。3.公共卫生局(DPC):将整个新加坡的公共场所的清洁由DPC统一领导,能有效提高服务的质量。这种将所有公共场所(如,道路、人行道、下水道)的清洁由一个机构单独管理的模式,解决了以往由几个不同的部门来管理公共场所的清扫而出现的缺乏效率的情况,从长远来看也提高了清洁标准。通过从其他机构逐步接管现有的清洁合同,并对公众的反馈提供更快的响应能力,DPC在不断的提高自己对公共场所清洁的管理能力,确保新加坡的干净与卫生。

(二)环境保护署(EPD)

EPD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新加坡的环境,确保新加坡人世世代代都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其主要职责有: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控以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对新加坡本岛的四个垃圾焚化场(大士、大士南、乌鲁班丹、圣诺哥)和一个近海垃圾埋置场(实马高岛)进行管理;同时,为了节约资源和垃圾埋置空间,环保署也采取措施来减少废物产生,最大限度地回收垃圾和节约能源。EPD之下又设有以下四个部门。1.放射线保护与核科学部(RPNSD)主要是负责执行新加坡防辐射法的一系列许可。2.能源效率与节能部(EECD)EECD主要通过针对新加坡居民、工厂及公共部门而制定的策略和政策及规划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来促进能源效率的利用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3.污染控制部(PCD)PCD通过监测新加坡的环境空气质量以及水体的纯度来控制新加坡的空气和水污染。同时,新加坡有害物质和有毒工业废料的管理也是由PCD负责。另外,通过中央建筑计划单元(CBPU),PCD将环境因素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和建设中来。4.废品与资源管理部(WRMD)WRMD主要负责大士、大士南废物发电厂和实马高岛的垃圾埋置场以及大士海洋垃圾站的运营和维护。同时,WRMD还通过制定政策及实施规划,来提高废物的回收率尽可能的减少废弃物。这种从源头上减少到达废物发电厂和实马高岛垃圾埋置场废弃物数量的废物处置方式,对土地稀缺的新加坡而言不仅是具有成本效益的而且也是高效一种策略。

(三)小贩中心(HCD)

主要是对新加坡的小贩中心进行管理,以确保新加坡人可以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享受到实惠的食物。同时,为了给公众和小贩带来最佳利益,HCD还负责制定、审核和实施有关小贩管理的政策。HCD设有以下部门及关键角色。1.政策和业务开发部主要是开发、检验、运营小贩政策和策略以及建立外部组织和政府机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新的混合管理模式。2.规划发展部小贩中心的规划和发展以及替换都由它负责。3.租赁管理部主要负责管理小贩中心的设施以及摊档的租期和租约等。另外,该部在日常运作中还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关系以此来加强公众参与以及管理公众反馈和媒体查询等。

(四)3P网络部

3P(People,PublicandPrivate)网络部主要负责协调市民、企业及政府之间公共关系,对公众进行教育并引导参与社会管理。

二、新加坡环境公共卫生管理的主要特点

首先,拥有一套完整的环境卫生政策法规体系以及严格的环境卫生执法系统也是新加坡环境公共卫生如此洁净重要原因。以新加坡《环境公共卫生法》为例,它是更新新加坡卫生立法和改善公共卫生标准的一系列措施之一。目标也是把新加坡变成一个洁净、绿色的城市。由于新加坡的法律(Act)由国会通过,条例(Reg-ulation)由各部部长批准。而《环境公共卫生法》于1987年5月20日由国会通过,并于1987年6月10日由总统同意。该法旨在建立一套标准规范,以管理公共清洁服务、市场、摊贩、食品机构和一般环境的卫生相关事项。它还综合了公共卫生部门的职能,取代了1963年《地方政府综合条例》第4部分中载有维持公共卫生的规定。另外,该法是效仿英国的《公共卫生法案》、新西兰的《新西兰公共卫生法案》以及美国的《纽约市健康条例》等类似法规而制定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公共卫生环境管理的复杂性,截至2018年1月,该法已历经20余次的修订。这使得该法的规定更加详实、细致,同时也更适应新加坡的环境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该法共有12部分,其中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收集、处理都有严格规定,例如,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和不适当的处理垃圾,如瓶子和食品容器,将会被处以罚款。对在公共场所存放建筑材料废物或在建造过程中未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危险的人,也受到处罚。该法还对食品机构及摊位的设立和游泳池、殡仪馆、墓地或火葬场设立、使用、管理、经营都有严格的规定。另外,还对违反该法的行为所应受到的罚款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其次,新加坡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还得益于其先进的垃圾处理理念。从垃圾的分类来看,新加坡的小区楼下会有大型可回收垃圾箱和社区发到每家每户的装可回收垃圾的塑料袋,每个月社区和承包商会上门回收这些垃圾。此外,社区还有废旧衣物和废旧书本回收项目。从垃圾的回收来看,新加坡的垃圾回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承包商负责,每户居民每月定期缴纳垃圾处理费;另外一种是通过真空管道系统回收。从新加坡的垃圾焚化来说,由于新加坡是小国,没有土地去做填埋,现行的方式是先在四个垃圾发电厂焚化发电后将灰分送到离岛进行填埋。总体来说,这种先进的垃圾处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加坡的公共卫生环境更加的洁净。最后,环保教育先行也是新加坡能够保持优良的公共卫生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文已经提到新加坡国家环境卫生局通过3P网络部门与社会基层组织密切合作,通过教育和宣传以及一些合作项目来鼓励民众参与各种环保教育活动。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就是清洁和绿化周,该活动主要是通过参加一些社团来引领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来保护和关心环境,主要是在以下方面:清洁环境、城市花园和水、节能和资源保护。新加坡通过全面加强全民环境保护教育,从提升普通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开始,把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大、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

三、结语

新加坡环境维护和建设并重的理念,是新加坡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的一大特色。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除了要解决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满足居民对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追求。新加坡政府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司林波,李雪婷.新加坡的生态问责制[J].东南亚纵横,2017(04).

[2]吴真,高慧霞.新加坡环境公共治理的实施逻辑与创新策略———以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三方合作为视角[J].环境保护,2016(23).

[3]秦海旭,刘海滨,谢轶嵩,朱小曼,卢宁川.新加坡环保经验对南京的借鉴[J].环境科技,2014(03).

[4]夏光.花园中的国度———新加坡环境优先的发展策略[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03).

第3篇:城市卫生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条件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较为薄弱,一旦发生重大疫情,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控制,这对农村居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对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开展水平,还可以全方位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全面保障区域居民生命健康,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卫生服务,有力保障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1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必要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常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乡镇医疗机构以及村卫生室,主要是向机构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区内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因此机构的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都影响着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目前我国农村基层仍然生活着大部分人口,因此如果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将会在农村基层中造成大面积传染,严重威胁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加强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健康发展,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效果,为基层民众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行使单位为基层医疗机构,因此基层医疗机构还负责区域内公共位置管理职责,一旦输入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当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将无法及时做出控制手段。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发展效果取决于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将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推动基层卫生机构改革创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提供质量保障。

2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公共卫生意识淡薄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等原因,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单纯认为公共卫生管理就是传染病预防,导致农民在患病后不能足够重视,错过最佳治疗阶段。

2.2区域划分不合理

受经济水平与行政制度的影响,我国通常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公共卫生服务区域,但是由于行政区域本身具有局限性,在全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大部分公共卫生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中,农村公共卫生资源较为稀少,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开展具有较大难度[2]。

2.3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自身隶属关系产生变化,使得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大量非卫生专业人员,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中非专业人员与专业人员比例已经失衡。并且由于薪酬因素影响,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大多为卫校毕业生,本科学历及以上的专业人才短缺,即使经过分配进入到工作岗位,也由于各种原因先后离岗[3]。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队伍薄弱,严重影响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开展。此外,基层医疗机构检验检查设备落后,农村居民一旦患病会前往县级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诊断以及治疗,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职能逐渐弱化。

2.4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不足

虽然近年来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良好,但是相较于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和医疗设备相对落后,当区域内民众患病后通常会选择前往大型综合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较为薄弱,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最终导致区域内进行健康管理的基层医疗机构无法发挥作用,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

2.5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项目较少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向区域内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因此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苗接种、预防感染以及后期康复服务等,但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与慢性病治疗上,基层医疗机构缺乏相关服务项目,不能满足区域内人们日常健康管理的需求,这使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4]。目前,虽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为区域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但是由于管理力度较弱,健康档案信息资料缺乏准确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无法发挥作用。

3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问题对策

3.1健全农村基层医疗网络

当地政府应大力推进乡镇管理一体化,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详细记录就诊、收费、开药以及出院等环节。统一化管理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行政管理、药物流转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从传统落后模式转变为新型模式,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开展效果。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在相关法律规定下对药品做好管理工作,严格监控药品价格与其他收费项目,避免出现乱收费现象,为药品的安全性与价格合理性提供保障。

3.2强化行政管理当地政府应根据区域内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实际情况来制定推行符合发展需求的政策,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采用行政管理方式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进行管理,当区域民众需求发生变化时,优化调整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确保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3.3建设基层医疗机构配套设施目前我国仍然存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缺乏资金建设卫生医疗配套设施的问题。目前,应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优化调整布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基层医疗机构还应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断优化卫生资源,使公共卫生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确保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3.4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引发的慢性病。基层医疗机构可通过媒体宣传推广公共卫生知识,使居民更加注重身体健康,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基层医疗机构还可在机构中设置专业技术人员整合分配医疗服务项目,为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考核体系,保证基层医疗机构中各个项目运行良好,并且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服务作用。基层医疗机构在为区内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时,还应做好组织与监督。对卫生室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定期为服务提供信息统计分析,使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3.5全面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快,基层医疗机构需要适应时展需求,将传统突发事件处理为主的服务项目转变为健康教育与管理项目服务,并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发展,使居民健康水平逐渐提高。近年来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作用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公共卫生服务作为机构改革的重点内容,需要展开全面的公共卫生服务,逐渐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医疗水平,为基层医疗机构健康稳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随着老年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不断发展中进行创新,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满足我国老龄化服务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合理性和规律性上,只有掌握发展规律才能让老年患者意识到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使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4结语

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做好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有效保障区域内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必须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因此为了使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快管理体制建设,改善人力资源机制,加大政府对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快基层医疗配套设施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春梅,董博然,张春波.黑龙江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理论观察,2010(6):104-105.

[2]丁磊.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5):459-460.

[3]朱丽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把温暖送到百姓心中[N].盘锦日报,2009-05-15(1).

第4篇:城市卫生管理范文

1项目背景与现状

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负责组织实施,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的监测工作[1],目前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2016—2017年,深圳作为广东省唯一试点城市参加工作,自2018年开始,深圳作为广东省四个监测城市之一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2近5年监测工作

2.1监测网络与数据上报系统

目前,该项目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问卷调查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每个省份选4个监测城市。项目建立了国家“公共场所监测项目数据上报系统”,该系统由区级用户填写数据并上报,地市级用户、省级用户及国家级用户三级审核,完成各地数据的报送。

2.2监测点的分布及监测频次

在全市选择3个行政区开展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每年根据国家方案,选择相关重点场所按照要求频次开展监测。根据项目实施方案,2016—2017年,3个监测点按季度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每年共开展4次监测。2018—2019年,在夏季与冬季共开展2次监测。2020年,受疫情影响,开展的场所与次数都有调整,全年仅在冬季开展1次监测。

2.3监测内容

自2016年开展以来,前4年监测内容基本保持不变,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调查、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监测场所调整,并增加了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查内容。

2.4数据利用分析

利用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1-4],特别是对新增检测指标PM2.5、三苯、布草pH等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1)对深圳市公共场所细颗粒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存在年度差异和行业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深圳市部分公共场所空气中苯和甲醛污染对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虽然各场所的苯和甲醛平均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甲醛引起癌症的风险性较高(>1×10-4),苯也存在致癌风险(2.16×10-5~4.21×10-5)。(3)对深圳市住宿场所布草卫生状况调查及pH值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毛巾与床单的pH值合格率分别为62.45%与60.26%,合格率较低;不同星级住宿场所毛巾pH值比较发现,三星级以下住宿场所布草pH值合格率更差(P<0.05)。(4)对深圳市酒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工龄人员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人员在个人防护及认知情况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对个人防护的关注和认知的发生率要高于女性。

3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基本情况、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深圳市公共场所卫生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基本情况调查方面,主要在卫生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卫生管理档案不够完善,建档率偏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置不合理或未安装相关装置,未对相关设施进行消毒等;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方面,主要是噪声合格率偏低,游泳池氧化还原电位合格率严重偏低,布草的pH值结果不太理想,其他如三苯、甲醛以及颗粒物等也有不合格情况;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方面,各场所在个人健康行为、个人健康状况、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控意识等方面存在相关问题;监测系统方面,系统功能仍不完善,监测范围有限,不能全面掌握公众直接相关的健康危害因素的现状,另外公共用品用具及公共设施微生物指标等也存在不合格情况。

4对策与建议

为更好地完成项目工作,保障公共场所人群健康,现针对深圳市公共场所卫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4.1加大对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力度

建议加强对法规、标准的宣传和培训,让相关场所及时了解公共场所监督、监测和管理的新要求、新变化,有助于协调配合,保障项目工作顺利进行。

4.2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督促场所

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档案;严格按照集中通风空调系统卫生规范,做好集中空调卫生管理,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洗与检测,安装过滤装置、防虫防鼠装置等;专人管理公共用品用具,严格遵循一次一客一换的规定,定期做好对公共设施的消毒,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对室内空气卫生监测,及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并做好经常性卫生监督,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和卫生专业知识培训[5]。各类公共场所要规范经营秩序,建立健全消毒工作制度,制定日常的清洗消毒措施,严格遵守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把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降到最低,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4.3对于不合格指标,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针对公共场所噪声合格率较低问题,建议排除监测场所外环境噪声干扰后,对室内环境空调等设备运行、排气扇运行等做运行时检测和停运行后检测,对比前后结果,找出原因,及时整改。对于新开展的项目,如游泳池水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建议对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评估,解决存在问题,让监测更具操作性,让结果更具科学性。三苯、甲醛以及颗粒物等为室内空气污染常见指标,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6];微生物指标虽然超标不严重,但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公共用品用具与公共设施的污染情况,存在疾病传播隐患。对于这两类指标要寻找污染来源,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4.4完善系统功能,扩大监测范围

建议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加强数据统计分模块功能,方便数据上报和统计分析。为全面掌握深圳市与公众直接相关的健康危害因素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公共场所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普及相关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公共场所预警及风险评估,为制定公共场所卫生限值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以目前的国家监测系统为基础,把监测系统落地到深圳,建立深圳市公共场所监测系统,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增加深圳市辖区内监测点,逐步覆盖全部行政区域。

参考文献

[1]方道奎,余淑苑,周国宏,等.2016—2017年深圳市公共场所细颗粒物监测数据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11):118-119.

[2]方道奎,周国宏,余淑苑,等.深圳市部分公共场所空气中苯和甲醛污染对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8,35(11):1013-1014.

[3]方道奎,周国宏,余淑苑,等.深圳市住宿场所布草卫生状况调查及pH值检测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5):896-899.

[4]方道奎,周国宏,冯锦姝,等.深圳市酒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7):1036-1048,1052.

[5]翟和亮,陈栋,罗慧敏,等.2018—2019年六安市宾馆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1):114-120,126.

第5篇:城市卫生管理范文

医改带来的问题

市场机制单方面提高了医疗机构的经济运行效率,但公平性和宏观效率的降低,导致了消极的社会与经济后果,它不仅影响到国民的健康,也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危及社会的稳定以及公众对改革的支持程度[7]。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改革的目标是“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围绕此目标,国家制定了医疗机构不论原隶属关系,不分营利与非营利性质,原则上采取“补需方“为主的投入政策,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与调整医疗资源,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多层次需求、具有竞争活力的医疗产业结构[8]。有研究[8]总结了医改的“几个不满意”,即政府不满意,医院、医生不满意,病人不满意,城里人不满意,乡下人不满意,有钱人不满意,穷人也不满意。不满意突出表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频发,医院的正常秩序受到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挑战。2011年卫生部部长陈竺谈医改也有三个不满意地方,其中一条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路线图还不是很清晰”,表明了公众有不满,需要改革,如何改革,尚不清晰。

医患关系紧张产生的原因分析

有研究表明:产生问题的社会根源在于医疗卫生市场机制。医院必须有经济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获取经济效益超过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医疗机构出现逐利倾向,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并引起广泛不满[9,10]。但还有研究认为:医疗行业不存在市场失灵,存在的是市场扭曲。看病难、看病贵,是因为竞争不足而不是竞争过度造成的;是因为市场化还未真正建立,医疗仍属于垄断行业[11,12]。因此,把所有问题归咎于市场机制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医患双方对医院职能认知不清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院的职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从间接卫生筹资变为直接卫生筹资。公众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的医院职能转变认知错位[13]。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原来的职能是救死扶伤、护佑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革后这个职能并没有改变,同时又增加了一个职能就是直接卫生筹资、发展医院、发展员工,应对入世以后外资医疗资源的冲击。医生给自身定位仍然是白衣天使。而患者心目中,医院变成了具有盈利性质的企业,患者是以消费者的心态来就医,视自己是上帝。同样是患者,往日是靠天使护佑的羔羊今天变成了上帝,医生们无论从心理活动还是从行为习惯都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应对。医患双方对医院职能定位出现了错位。

2错位突显了管理理念和管理队伍落后

一方面,我国多数医院院长及其管理队伍缺乏系统的科学管理理论与知识培训,对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知之甚少,只靠经验管理和粗放经营,导致不少医院管理效能低下,经营管理不善,运行成本较高,服务形象不佳,不能保证医院服务宗旨和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受人员编制和用人格局的限制,在综合性医院的实际工作中,专家教授、科室主任,技术骨干等专业人才担当管理者,时常被繁杂的行政事务所纠缠,使他们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之中,既不能发挥专业人才的特长,又影响医院整体管理效率。不能把医院形象塑造、就医流程重组、全过程质量管理、服务流程规范化、医患沟通标准化、消费者满意状况研究、工作效率和效益统一等卫生管理专业化的工作做到位。简言之,医院管理队伍的非职业化,已成为制约我国医院改革、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9],已成为综合性医院持续性发展的障碍[14]。

3医患矛盾的根源是卫生人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些医院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够,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观念。主要问题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医院仍然沿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不同专业、层次的人员都在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难以反映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业绩贡献。这种考核制度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有失公允的薪酬分配制度很难起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11,13]。另一方面,部分医院为提高经济效益,对医护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但对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发展,对医院的公益性和赢利性不能准确把握,对市场规律认识不足。第三方面,卫生管理者的战略目标不清晰,没有清晰的思路和路线,缺乏可资借鉴的标杆医院,卫生管理人员培训无从下手,造成明显的管理效率低下,人力资源的整体效应未能有效地发挥[15]。4.4激励措施重物质轻精神,忽略了医院的形象和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医院将物质当作对员工进行激励的唯一手段或者最重要的手段,金钱往往成为医院激励员工的砝码,加薪成为解决人的问题的一种主要手段。单一的物质激励改变了个人生理、心理状况,迫使工作者身心偏离正常运作状态,产生焦虑、沮丧耗竭与工作倦怠等。这些医院往往忽略了整体的环境建设、医院文化建设,人才对医院的认同感不足导致离职率居高不下[16]。

解决问题的思路

针对公众,要尊重历史和现状,合理引导,提高认识。针对医院要立足适应市场需求,努力发展卫生人力资源,循序渐进,谋求发展。

1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医院职能和自身定位正确。社会要正确引导公众认识医院发展的历史和过程,正确认识当前医院的职能[1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入WTO是全体国人共同的选择。公众必须明白疾病的诊疗过程是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和疾病斗争的过程,是面对疾病求医问药的过程,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不是普通商品消费过程,不能把自己摆在上帝的位置上。

2卫生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主动地转变思想,重新定位,虽然患者不是上帝,但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不能丢。医院应该大力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就医流程重组、服务流程规范化、医患沟通标准化、消费者满意状况研究等卫生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14,15],持续不断地改进,适应社会的需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