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范文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

第1篇: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范文

关键词:城管综合执法;城乡结合部;执法工作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13-01

城管执法保障工作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维护着城市正常运行,也能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一、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区范围逐步向外拓展延伸,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开发建设也在提速,这势必要求执法管理水平的相应提升。探究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其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兼有城市和乡村两方面的特征,其管理体制具有一定的交叉,执法管理的标准水平存在一定现实差异。二是执法管理的复杂性。一般而言城乡结合部镇域范围较大,辖区土地性质复杂,包括有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宅基地、代征地,耕地、林地。城乡结合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又比较多。如一些大型居住社区、商业设施、动迁基地,执法管理情况较为复杂。三是基础配套的滞后性。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人口大量导入,造成菜场、公交等配套服务设施出现需求缺口,加上部分自产自销的渠道不畅,造成居民需求与功能匹配存在矛盾,设施和管理的不配套逐步显现。四是管理对象的多元性。城乡结合部区域既有拥有城镇户籍的城市人口,又有拥有农村户籍的农业人口。

二、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的瓶颈、困难

(一)执法人员、装备少与辖区难点、热点多之间的突出矛盾。

目前,城管执法人员与管理现状不相匹配,管理区域大,执法人员少的现象在城乡结合部区域尤为严重,很多区域每平方公里的执法人员不足一人。此外,一些城管执法队伍的车辆、执法装备也不能适应执法执勤工作的现实需要。

(二)空置地、闲置地、代征地管理缺失带来的的执法监管难题。

在城乡结合部存在一部分征而未用代征地和一些未被征用的真空地,由于缺少监管,渣土偷倒以及乱搭乱建较为多发,给政府带来了执法管理很大压力。

(三)管理缺位以及执法、管理衔接不顺所造成的执法瓶颈。

目前,城市管理领域中往往存在执法前置,管理后退的不正常现象,以执法手段代替管理、监管,这种现象在城乡结合部更为突出。

(四)执法环境差、居民环境意识弱增大了执法管理难度。

一部分居民虽然在身份上转变成为市民,但原来的生活习惯没有随之改变。一部分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外来人员,经常处在流动之中,心理上缺乏归属感;缺乏对周边环境卫生关心和维护。造成市容违章比较普遍。同时,部分基层群众组织的缺位,未能充分发挥发现、教育、劝阻等职能。

(五)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过程遇到一定的瓶颈问题。

城乡结合部的城管执法分队执法人员情况复杂,除正式城管队员外,部分城管分队参与执法管理工作有政府购岗、社工、政府临聘、协管员等。

三、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的对策建议

城乡结合部存在问题,不仅困扰着城市管理者,也困扰着广大村民居民。这些既不利于城市统一建设管理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也不利于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影响了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此,特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增加城管执法投入,推进执法队伍整体建设。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多途径、多渠道确保城管执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保障。保持政府投入逐年稳步增加,确保市容环境管理有序。二是扩充执法人员。城郊结合部城管执法队伍按照每平方公里1人或者每万名常住人口7人的标准配置城管执法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城管辅助力量队伍,建议按与城管执法队员1比1的比例配置。三是加大队伍建设。镇政府要将加强城管分队整体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将提升城管执法水平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化现有勤务模式,逐步提高执法科技含量。

一是优化勤务模式。固化、深化、拓展有效保障勤务模式。细化等级保障、示范区创建等一系列勤务制度。二是进行设摊疏导。积极争取镇政府支持,在城乡结合部辟出一定疏导区域,在差别化管理上实现突破。三是深化岗区责任制。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形成较为完善勤务执勤网络。优化保障机制,提高人员见管率、市容巡查率和违章处置率,减少执法管理盲点。

(三)创新城管执法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治理。

一是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城市管理综合队伍,聘用社会力量,发现、教育、劝阻城管违法行为,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适应城市发展现代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二是建立健全镇政府牵头的联合执法机制。充分依托属地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综合资源优势,建立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参加的联合联动机制。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城管执法联系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的协同沟通机制,通过例会等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辖区城市服务功能。

一是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并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如建设居民集贸市场杜绝马路菜场、新增公套和延伸公交线路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采取开辟临时疏导点和定期跳蚤市场等措施,疏堵结合,解决例如百姓早餐问题和乱设摊等顽症,既能直接方便于百姓,同时兼顾市容环境管理的需要。

(五)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

第2篇: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范文

一、现阶段城管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城管体制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最初城管执法机构的主要工作为街头巡逻,治理游商浮贩,同时负责督导清理市容环境卫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部门的执法领域和事项逐渐拓宽。“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现象严重,结果造成“十几顶大盖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

为了解决条块分割、执法不力的尴尬局面,国务院根据1996年《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专门、统一的行政执法机构——城市管理执法局,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以前分散于多个部门的执法权迅速集中到城管身上,城管的职能迅速扩大,成为一个综合执法部门,在部分城市,城管的执法权涉及有三百余项之多。

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广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南、江西、四川、贵州、海南等24个省(区、市)相继批准了200多个地方(主要是县级市和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相对集中处罚和综合执法的领域已从最初的城市管理逐步扩展到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物业、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领域,逐步使分散的执法力量得到整合。

(二)目前城管执法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1、违反执法工作程序现象存在于行政执法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不遵守法定的程序的现象。在个别地区,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适用法律法规不当、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等现象,一些执法人员不亮证执法;扣押物品不开具清单;个别人员仍然习惯于粗暴执法、简单执法,撕张罚款单了事,没有填写预定格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不告知当事人享有申请听证、陈述申辩的权利;先处罚后取证,重罚款轻改正;执法随意性大,没有依法办事、个别案件在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随意不执行或执行大打折扣,视法律为儿戏;也有个别执法单位不按规定办事,擅自低价处理罚没财物;同时有的地方存在执法不公正,没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在新的形势面前,城管执法队伍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城管执法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政治素质不高。极少数执法队员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不能正确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来指导工作,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执行不力,特权思想严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化;二是业务素质低。少数执法人员文化水平低,缺乏城管执法专业知识,不能正确掌握和运用法律理论和基本的法律知识,执法行为不规范,违反程序办案;三是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少数执法人员缺乏依法执法的自觉意识,在执法管理时要么乱作为,要么不作为。其次就是执法人员的政策、法律法规水平不高。由于城管职能多,涉及范围广,在全国全省又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法规,都是借用其他部门的法律法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制约,可操作性不强,导致使用法律不准确、标准不统一现象的发生;四是执法过程中存在感情大于法的现象,以致于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五是执法简单粗暴,没有真正地理解、把握,做到文明执法、服务管理,从而影响了城管队伍的整体形象。

3、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工作存在误解。日常的城管执法工作,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不可避免地,部分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存在误解和抵制。城管执法工作与群众是面对面接触,而大多数又是弱势群体,各种社会矛盾、冲突难免会集中到执法过程中,群众对城管执法人员有潜意识的抵制,致使抵触、阻挠执法的现象频繁发生。同时,一些媒体为追求卖点,满足民众猎奇心理,对于发生在城管队伍中好的事件和迹象避而不谈,往往断章取义、主观臆测,刻意引导,对城管部门进行丑化、妖魔化报道,并未真正发挥新闻监督作用,而是进行错误的舆论导向,严重影响了城管部门形象。

4、市民文明素养不高,城市意识不强。社会对城管的认同感不足,城管执法面对的又是弱势群体,所以执法过程中得不到群众支持和理解,导致城管执法难度大,主要表现一是激进式的不配合,即采取暴力抗法或各种阻碍执法的手段,执法队员经常挨骂挨打。二是消极式的不配合。当事人躲避调查、不开门,不主动提供证据材料,致使取证工作陷入僵局,找不到当事人,或确定不了违法违章建设的主体,即使在前期调查完成的情况下,仍存在法律文书送达

难的现象。5、违法违规现象反弹性大。目前城管执法还是靠“突击、整治”来实现,还没能从规范化的“法制、机制”来实现,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反弹性大。如占道经营、违法建筑、垃圾乱倒等现象,今天整治好转了,明天又可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还有“牛皮癣”、渣土撒漏等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城市管理工作还处于“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二、对策建议

城管部门是当前政府管理城市、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执行者,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这种责任会越来越突出。在现行体制下,城管执法部门如何履行好职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议如下:

(一)加强城管执法的法制化宣传。城市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建立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涉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法律规范、执法规范、行政强制规范、执行规范等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管执法要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切实使用和发挥好各项监督和执法职能,努力为城市管理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普法力度和道德文明建设,从社会部门抓起,使行政执法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城管部门重点做好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社会居民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培训;特别是新闻媒体要积极给予配合和支持,让乱设摊、乱张贴等行为是违法行为的基本概念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遵守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强化城管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行使执法权,不仅要严格遵守实体法,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征行政执法行为本身的公正、合理,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该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如调查取证制度、公开制度、公正制度、回避制度、时效制度、听证制度、陈述申辩制度、审查决定制度、处罚决定备案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城管执法机关要确定一套具体且有操作性的行政执法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如行政处罚决定程序中的简易程序应该遵循的实施步骤:表明身份,指出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权利,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制作笔录,填写处罚决定书,交付处罚决定书,备案。

(三)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树立法大于权,法高于权的观念,就能对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起着示范,导向和转化作用。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和自由裁量权的关系,坚持合理性原则,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录用城市管理行政执行人员要严格标准,公开竞争,择优录用,让那些素质好,懂法律和专业技术的人进入执法伍队中,把那些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去,形成“强者上、平着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竞争机制。加强执法人员的自律,要通过教育克服不健康的执法意识,在执法中避免为小集体和个人谋私利等多种不正之风。要坚持纠正在执法中吃、拿、卡,要等有损执法队伍形象的行为。要加强外部监督,创造条件开通纠风专线,实行流动纠风检查与新闻媒体联办行业纠风专栏,根据群众举报,查处行业违纪违法案件。对于搞权钱交易,与不法分子勾结,失职渎职,损害公共利益,敲诈勒索,侵害经营者合法利益的人员要认真查处。对典型违法案例要进行通报,公开处理,以严肃城管执法纪律。

(四)疏堵结合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切实关注弱势群体、扶助弱势群体,以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和谐社会。政府应对地区弱势群体进行广泛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确实属于弱势群体的,要积极扶持,采取以疏导帮助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办法。执法部门也要视情况而进行执法工作,尤其是监督执法的有关部门,不能见问题就一味地“扣分”,要替基层执法人员解决难题、减轻压力、协调关系,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城市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对象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城管部门应该建立何种机制,采取何种方式,使用哪种手段,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现实难题,重“典”轻“情”行否?显然不妥;重“情”轻“典”能否?在某种程度上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以民为本,坚持执法为民,努力加强执法管理能力建设,讲究执法办案艺术,一切从城市管理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自觉地把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落实于城市管理执法实践,才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第3篇: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范文

【关键词】城市文化 城市管理 执法环境

浙江历来拥有“文化之邦”的盛名,历史悠久,文化昌盛。进入当代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受惠于物质经济的飞跃发展,传统文化又融合了现代文明,形成了如今浙江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深远的文化积淀打造了浙江城市的独有特质,城市元素的内涵也有别于其他地域。正是基于如此特质,对浙江地方城市管理规范的制定以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推进提出了更高要求:尊重浙江城市元素所具有的人文特征,充分考量地域差别,调整城市管理方式手段,改善城市执法工作环境,最终实现有序社会的公益目标。

定位地方城市文化特色,完善城市管理体系

城市文化与城市管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城市文化体现在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素养等决定其观念、行为,进而影响城市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又通过市民的道德规范、文明程度、文化修养、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决定着城市管理措施的实效。①良好地定位地方城市文化特色,才能让城市管理执法更贴近群众生活,减少社会矛盾,增进政府与群众的相互理解,创造和谐环境,笔者认为这也是提倡“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目的之一。②

汲取城市文化内容,健全地方城市管理法律规范

地方城市管理既包括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也包括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既包括公共设施等硬环境,也包括管理制度等软环境。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文化的产物,都属于文化范畴,城市管理规范实质上就是文化管理规范。③主管部门履行城市管理职责,具体表现为依循浙江省地方城市特点制定城市管理规范,并充分汲取地方文化内容,将执法工作、维持社会秩序、城市保护与文化延续相结合,尊重地方城市居民的文化习俗,宣扬良好文化传统,引导城市文化健康发展。

加强地方城市管理立法的文化保护作用。在江郎山、西湖入选世界自然(文化景观)遗产,古运河又将继续申遗之际,应适时地调整城市管理规范,参照世界遗产公约相关规定,将不适合地方文化保护的措施、规范予以修改、废止,并增加有效管理的新条例。

尊重地方文化习俗,提高规范适应力。浙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城市都延续、保留着传统习俗,一些当地的文化礼仪、生活方式以及非法定庆典、假日,都需要在城市管理规范中得到应有尊重。然而当前,地方城市管理法律规范对此鲜有涉及,且缺乏应变适应能力,导致条文适用后就产生排斥反应,更得不到被管理者的良好执行,增加执法人员的执法难度,加剧了与民众的矛盾冲突。因此,地方城市管理规范应适当增加执法工作的灵活度,为地方文化习俗创造一定发展空间,在满足法定条件前提下,适用特别性执法措施,适应地方文化发展需求,提高城市管理规范的适应力。④

融入文化理念,引导城市文化健康发展。法律规范主要功能不在于禁止,而在于引导。社会指引功能,是法治国家制度规范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应实现的重要效果。因此,城市管理法律规范应在尊重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文化理念,引导城市文化健康发展,这也是浙江省城市管理“十二五”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浙江省传统人文特色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兼备,以精致和谐为主,并且两者彼此支撑,互为补充。在设计浙江省城市管理法律规范时,应鼓励、倡导这类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浙江省传统人文特色中确实存在着颓废的精神状况和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这些人文缺陷形成了负面文化,对于这方面的文化习气,需要通过城市管理规范进行遏制、教育,达到去其糟粕之效。

提升文化意识,优化城市管理执法效果

实践中,城市管理执法工作面临着较多障碍急需寻找破解良方:客观上,由于地方情况复杂、多变,即使同一区块也因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文习俗,城管执法工作涉及社会各层面,新的社会群体又不断产生,导致执法对象多元化。主观上,浙江省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长期文化尊重、文化保护、文化发展不足,执法方式简单、粗暴,自由裁量时对比例原则、公平原则重视程度不足,加之相关部门对城市管理规范宣传力度不大,导致城市管理执法遭遇重重困境。

笔者认为,在城市管理法律规范逐步推进、完善之时,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如何适应浙江省文化大发展的需要,如何正确对待民众人文习俗,是决定浙江省城市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统一我省地方城市管理执法程序。执法人员应时时提醒自己文明执法的同时要严格执法,正视手中权力,注意执法方式,坚持执法刚柔相济,了解并尊重民众文化习俗,不能激化矛盾。尤其是要严格执法程序,杜绝暴力执法,以高效、公正的执法效果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目前,浙江省亟需颁布一部符合浙江省情的城管执法行为规范。对城管执法原则、程序做明确规范,有助于执法者和执法对象全面理解执法程序,减少因模糊不清造成双方的冲突,逐步形成遵法、守法、执法的良性关系;同时特别执法规范又能够避免“大一统”抽象规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极大地限制了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幅度。借鉴杭州市城市管理成功经验,将针对文化领域管理以及涉及文化事宜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整体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统一的执法程序、执法模式,降低因自由裁量权滥用造成权利侵害的风险,保证城市管理执法能够符合我省文化发展需求。

认识文化差异,丰富城市管理执法方式。大量外来人员来浙定居、工作的同时,为浙江带来了不同的异域文化,在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来往交互,必然会产生摩擦和冲突。维护城市正常秩序的城市管理法律规范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不能不考虑被管理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只有在厘清地方文化中蕴含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前提下,才能在法律规定的裁量范围内采取最为有效的执法措施。

当然,城市管理规范立法目的的实现还需要执法人员拥有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理念,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才是实现有效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不断丰富知识面,持续进行地方城市文化培训。通过丰富知识面,才能更好地理解城市中各种不同人群的文化习俗、思想理念;通过参观学习、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强化执法人员文化意识;注重尊重被管理者的文化习俗,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鼓励非政府组织和市民广泛参与,善用文化工具改善执法环境。城市管理要充分重视民意,充分发扬民主,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最广泛参与,充分吸收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城市管理主体单一,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非政府组织和市民较城市管理机构更了解地方城市文化特征。比如老区改造、沿街建筑物外立面管理、户外广告设置问题,应充分听取被管理者意见,确保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效果更符合地方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

当然,地方文化保护与城市管理执法关系并非单向,城市管理执法困境的解决也需要善用文化工具作为媒介,改善我省城管执法环境,引导和谐健康文化风气形成。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地让市民了解、理解、支持城管的工作,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广告牌等各种文化媒介的宣传效应,开展多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法律意识,让群众了解城管相关法律、法规,让被管理者理解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改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

(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系2012年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理论支撑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ZDZC13)

注释

①马纯红:“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法律规范”,《船山学刊》,2007年第4期,第207页。

②王海文:“城市管理文化的实践研究”,《城市管理前沿》,2009年第3期,第37页。

③张秀仕:“从中西城市文化的比较看构建和谐城市管理的途径”,《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78页。

第4篇: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范文

一、分析检查阶段取得明显成效

我局自学习实践活动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全局上下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调研阶段的成果,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思想实际,深入学习*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会议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二)充分发扬民主,征求意见广泛深入。在前一阶段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广泛征求了基层单位、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认真查找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走访座谈155人,召开座谈会8次;其中,沿街商户36人,乡镇代表23人,县直部门单位55人;党代表2人,人大代表8人,政协委员1人,其他调查对象30人;共查摆问题20条次,梳理汇总为普遍性问题4个,集中性问题8个,一般性问题4个,个别问题4个。促进了全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共识的形成。

(三)高质量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多层面接受分析评议。坚持把形成高质量分析检查报告作为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环节,在充分运用调研和民主生活会成果,扎实做好“四对照、四检查”的基础上,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并书面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根据“四评、五议、两公开”的要求,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认真评议,进一步征求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四)坚持统筹兼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为继续加强学教活动宣传氛围,投资万余元在办公区绿化带内设置高标准宣传牌8块,在两座办公楼之间设置近70平方米的大型学教活动宣传牌1处。同时,见缝插针,分别在办公楼大厅、活动办公室设置设置宣传标语、学习园地和查摆整改问题一览表,使我局学教活动氛围更加浓厚。二是自主创新,积极实施了“三让、四员”工程。“三让”,即让班子强起来,让党员红起来,让城市靓起来;“四员”,即“以构建和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者为落脚点,强化以人为本,当好‘服务员’;以充分发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为着眼点,提高协调处置能力,当好‘协调员’;以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为拓展点,提早准备抓好落实,当好‘预报员’;以树立良好形象为着力点,加强宣传教育,当好‘宣传员’。“三让”工程的实施、“四员”活动的开展把我局的学教活动推向了,班子结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近一步的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热情得到了提高。营造了人人争当优秀、个个争做学教活动排头兵的浓厚氛围。三是工作分工明细、责任到人,相继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配档表》和《查摆整改问题一览表》,明确了活动层面、活动内容、完成时限、责任人和查摆整改问题牵头领导、责任人、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开展进度,形成了全局抓学习、部门抓整改、人人得提高的良好局面。四是全面开展“察民情、送温暖”活动。元月份,局领导班子成员满载慰问用品,先后深入到卞桥镇镇北村和温水镇围沟一村开展迎春慰问活动。给困难党员和贫困群众送去现金、大米、面粉、花生油等慰问用品。在天寒地冻的数九寒天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共慰问困难党员和特困群众20户,发放慰问品价值达15000余元。五是两促进、两不误。正确处理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做好当前执法工作的关系,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执法事业发展,把确保城市环境整洁、有序和为民办实事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狠抓作风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确保全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我们班子建设状况良好,团结务实、高效廉洁,有思路、有目标、有干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检查分析阶段,我们通过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征求意见,领导班子集体对照检查、个人深入反思等举措,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摆问题,找出以下不足:

(一)学习有待进一步强化。学习制度不够完善,学习内容还不够规范,存在重干轻学、学用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理论中心组学习往往因工作需要不能每次都如期进行;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理论政策学习的多,但在实际的执法中运用的少。

(二)统筹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掌握局情民意不透彻,个别环节工作措施还不够到位,有时工作落实不十分到位。主要体现在统筹协调、部门联动需加强,考勤制度、值班制度、特别是高峰出警制度需强化贯彻落实。

(三)创新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创新观念不够,创新举措少,缺少典型培养、总结提炼和对外宣传推广。主要体现在全面调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性、提高一线党员模范太带头作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提高。

(四)部分制约科学发展因素有待进一步破解。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尽管我们年年被评为全市先进,执法业绩和执法成效在全市名列前茅,多次被各级领导表扬,但在执法上档次、上水平方面与先进市县相比还有待提高,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执法领域延伸方面,拓展不足,还没有达到无缝隙、全覆盖、还没有形成24小时的执法意识;在行政执法进社区、进村居方面的推进步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快。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和分析,主要归纳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琐事多、执法环境差、很多问题又处在社会矛盾的交织点,工作千头万绪,各位班子成员分管的工作任务都比较重,大量的时间用在抓具体工作落实上,影响了学习的经常性和规范性。同时,大家又清醒地意识到,理论学习抓得不紧、学得不深、效果不太理想,最根本的还是主观原因,主要是个人思想重视不够。

(二)以人为本的观念树得不牢。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研究不够,思考不多,对干部职工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了解比较少。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个别成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解得还不够很全面,执法观念、执法方式尚未完全真正转变,部署工作、研究问题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未能自觉地运用党的基本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思想不够解放,手脚放不开,政策运用的不活、不准、不到位,队伍管理不严、不细、不规范,进而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

(四)以人为本意识还不够强。执法为民意识还不是很强,因工作繁忙而深入群众少,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回应不够及时,对民生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疾苦关注还不够,对群众合法权益维护还不够很完全,对社会和谐稳定重视程度还不够很深,保障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待加强。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是:

(一)抓学习,重教育,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树立学习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的思想。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坚持每周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实行学习情况通报制度,要求班子成员认真制定和落实学习计划,将学习情况在班子会议上通报,将学习成果拿到班子会议上进行讨论。用学习实践成果指导工作,破解难题。

(二)抓规范,重民主,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实行集体领导和班子成员分线负责相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组织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重要工作情况通报会、班子成员谈心等活动,加强沟通协调,增强合作意识,努力形成既有集体领导、又有个人分工负责,既有认真履职,又有横向协调、主动配合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抓服务,强监督,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紧紧围绕执法建设这个中心,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研究制定规章制度,倡导立说立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切实改进作风,树立勤政为民的好形象,确保工作有布置、有调度、有检查、有落实。实行执法中队干部向班子成员看齐、执法中队队员向执法中队干部看齐。

(四)抓制度,严管理,加强领导班子纪律建设。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促进执法管理。开展思想作风纪律建设活动,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加大群众监督力度。进一步制定完善机关科室和执法中队日常执法工作运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会议制度、执法督察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和高峰出警制度等。强化执法工作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落实能力建设。

第5篇: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范文

一、活动目的:

提高全民城市意识、人人参与城市管理

二、组织机构

成立城市管理宣讲团

团 长:喻XX

成 员:XX XX 高XX XX 李XX 姜XX

何XX 周XX 颜XX 文XX XX 李XX

肖XX 黄XX XX 张XX 郭XX

三、主要任务

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通过与社区携手共建,阵地延伸,整合社会资源。以发放服务手册、除四害药品,与居民群众开展面对面、互动式的宣传活动等为主要形式服务社区。以创建门前三包示范社区和病媒生物防制示范小区标准为要求,大力开展城市管理知识、法规和除四害常识的宣传,促进社区居民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构建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筹备

1、宣讲活动的组织,联系社区。 责任人:XX

2、活动方案及宣传资料制定、准备。 责任人:李益民、XX

3、讲课教案准备。 责任人:XX

4、负责宣讲活动物资的购买、装袋准备、发放。 责任人:XX

5、媒体记者联系、拍照。 责任人:XX

五、活动组织

1、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 责任人:XX

①签名展板制作、运输、摆放、回收。 责任人:XX

②市民签名引导。 责任人:XX

2、免费发放除四害药物、纪念品、宣传资料活动。负责人:XX;工作人员:XX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宣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组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和法制意识。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迅速将宣讲活动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城管进社区工作方案模板二:为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执法工作更加贴近市民生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经研究决定,现就我局组织开展XX年度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思想,全面履行城管综合执法职责,动员社区管理部门、广大群众和驻德化各单位,共同加强社区管理和建设,切实解决城市管理社区层面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坚定不移地执行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旅游宜居城市的工作目标,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成立德化县行政执法局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周XX

副组长:涂XX

成 员:潘XX 陈XX 刘XX 黄XX 苏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潘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做好进社区各项活动的工作协调等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宣传进社区。大力宣传城市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增进社区居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支持,局法宣股负责做好本次进社区活动的宣传工作指导。

(二)管理进社区。协助社区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发动社区做好辖区内的门前三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重点做好:

1、指导、协助、督促社区及小区物业及时清扫道路,清运生活垃圾,清除小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宣传栏、楼道等设施上乱涂、乱画、乱张贴等;

2、协助社区管理部门及时取缔小区内擅自设置的摊群点;

3、指导协助社区和物业管理加强小区出入口管理,履行门前三包职责,及时查处小区出入口前乱摆摊点、车辆违规占道行为;

4、及时查处社区内违法建设、擅自砍伐树木、侵占绿地、损坏市政设施等违法行为;

(三)服务进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协助组织社区文化娱乐、法制教育、美化绿化、扶贫帮困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巡查进社区。建立城管执法队伍定点联系社区制度,定期巡查社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情况。

四、工作措施

(一)制定责任联系制度。以执法中队为责任单位,每个中队负责联系25个社区,并确定专门执法队员作为联系社区的直接责任人,与社区建立日常联系制度,向社区居民发放便民联系卡。

(二)落实巡查服务机制。联系社区的直接责任队员,每周至少巡查和走访一次责任社区,做好巡查记录、社区签到制度,及时处理并反馈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每半年在社区开展一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或便民服务活动;定期向社区通报城管执法工作情况,以中队为单位做好城管执法进社区年终总结工作。

(三)建立工作台帐。各中队要建立统一的工作台帐,台帐内容包括社区的基本情况、联系社区直接责任人和工作动态,台帐记录做到及时、准确、真实。

(四)定期检查考评。局督查股每季度要对执法中队进社区工作开展情况检查考评一次,及时掌握和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考评结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执法工作进社区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拓展工作范围、树立文明执法形象的需要,更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各执法中队要加强与社区(村)的协调,寻求支持配合,认真细致、高标准地抓好每个工作环节的落实。

第6篇: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范文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在适应城市的发展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齐抓共管机制尚未形成。

1、综合整治靠突击。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在城市创建的目标下,遇有重大活动时,往往习惯用“运动式”的方法搞城市管理,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整治,短期内能取得立杆见影的效果。这期间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推诿扯皮少,市领导及相关单位也大力支持,一旦阶段性创建任务完成,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揽机构来组织落实长效管理,形成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局面。

2、基层政府管理城市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城市管理点多面广,尤其在现场、现行方面,管理重心太高,往往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作为城市管理主要责任人之一的区(街办)、社区、城中村(组),没有管理城市的具体责任和压力,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投入到基层城市管理工作中,致使管理脱节、断链,城市管理网络不健全。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很多违章占道现象背后,都有街办、村组、驻街单位的背景。如我市某街道办事处和村组的干部,有的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带头违规“种房”、违章占道经营,甚至带头向政府提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部门查处时,他们一面以照顾困难名义为违章者说情开脱,私下又支持违章者与职能部门对抗,使城市管理工作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

(二)执法难度大。

1、执法手段单一。根据《行政处罚法》和部分行政法规的规定,违章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依法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从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具有上述行政强制措施权的只能由法律设定,而且只有司法机关和工商、税务、海关等少数行政机关可以实施。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了各类行政处罚,但对违章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后续监管措施,没有赋予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任何有效手段。

某年5月26日,某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在审议《某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议表决稿)》时,专门就是否取消有关“暂扣物品”的相关条款进行单项表决,最终删除了建议表决稿中“可以暂扣其经营的物品和装盛器具”内容;而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仅设置了实施罚款和责令清理、改正的行政处罚措施。

现实的执法情况是,违章者对执法人员的管理根本就不理睬,罚款没钱,责令清理、改正我不干。执法人员没有什么办法强制其交罚款或强制其清理,也不能暂时限制其自由带回机关处理。这样一来,除了做工作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加以管理。

2、执法效果不佳。目前,我市违反市容环境、秩序的违法行为出现以下特点。第一,普遍性。违法违章现象大量存在,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第二,动态性。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性质上的不确定,没有规律可以掌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第三,反复性。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违法行为呈现出多发性、反复性和经常性,被纠正或教育后,又重新开始,始终得不到彻底解决。这些情况,使得我们的执法人员穷与应付,疲于奔命。

3、执法人员安全无保障。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教育,要求执法人员决不能与群众发生冲突,决不允许发生打架等暴力事件,起到了较好效果。但是,不法商贩、“钉子户”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以来,我市就发生情节严重的暴力抗法15起。实际上全省乃至全国各大中城市和鄂州市的情况大同小异,甚至更严重。由于城管执法机关自身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手段,发生暴力抗法时,只能

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由于多种原因,一般都是按普通民事纠纷处理,很多都不了了之。在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遭受威胁,有的甚至殃及家庭;有的受伤的队员几乎都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给其身心带来了极大创伤,造成在日常执法过程产生了畏难情绪,而违法行为者却越来越目无法纪,无视执法人员,从而形成了“加大执法力度,就造成暴力抗法,一暴力抗法执法人员就松懈,一松懈就乱,一乱就紧”的怪圈。这种情况下,城管执法人员只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出事,执法效果可想而知。

(三)执法环境差。

1、违章行为当事人认识上有误区。他们没有意识到城市管理法规也是行政法规体系的组成内容,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一样,违反了要承担法律责任。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中碰到最多的申辩理由是:“我又不偷不抢,在街边摆东西谋生,犯什么法!”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导致不主动配合执法,有时纠缠、拒绝、阻碍甚至少数“钉子户”暴力抗法的事件不断发生。

2、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部分市民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当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实施必要的处罚时,经常有一大帮围观群众,出于“同情弱者”的简单心理,乱“打抱不平”,乱起哄,喝倒彩,甚至还指责执法人员欺侮老百姓,彻底否定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动,助长了违法行为人的底气,形成了不利于城管执法的社会氛围。给城管执法部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不高。一些市民的环境卫生习惯较差,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讲文明、树新风的观念还十分淡薄。一些干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不高,不少人只抱怨不参与,只指责不自责,袖手旁观而不身体力行。

二、对策建议

(一)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1、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有必要按照“统一指挥,条块结合,部门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成立政府的非常设机构——城市管理委员会,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协调性和动员性,是创建指挥部的常态化。由市长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委员。在区、街道两级参照市模式,街道城管委还吸收驻街较大单位分管负责人参加。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市、区城管局和街道城管科。委员会虚实结合,通过相应的规定,厘清各方面城市管理职责,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条块之间、上下之间与城市管理相关的横向关系全面贯通;制定城市管理的目标计划,决策城市管理中带共性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城市管理法规的覆盖范围;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案件移交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运作高效、配合密切的城管执法联动机制,从宏观上、源头上解决城管执法职责不明、配合不好、保障不力的问题,为“大城管”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2、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网络”的模式,以及“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区街负责,交叉任职,双重领导”的原则,市级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市城市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相对集中城市管理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归并相关行政管理职能,使之具有统筹全市城市管理和执法的能力。

3、发挥街道、社区基层城市管理的重要作用。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明确城区各街道办事处为城市管理的主要责任单位,促使他们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日常城市管理上来,负责本辖区城市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社区(居委会)、城中村村委会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组建工作专班,切实负责本辖区的日常城市管理工作。各驻街单位也应按照确定的范围和职责,承担相应的城市管理任务。同时,将城市管理的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各区、街办和市直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发挥“人民城市人民管”的作用。

(二)建立执法保障机制。借鉴长沙、宜春等城市做法,在公安局内整合成立城市管理警察支队,专门配合支持城管执法。其主要任务是把维护治安秩序与预防和处理暴力抗法结合进行,他们并不直接参与日常的城管执法,而是根据执法需要,派警察跟随执法,发生暴力抗法时,由警察根据情况或当场处理,或带离现场,或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以有效制止暴力抗法事件发生,震慑违法者,既提高执法效率,保障文明执法的效果,同时又能保证经营户平等竞争,守法经营。在审判工作方面,城管执法机关有不少需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能否迅速有效的执行,直接关系行政处罚的权威与效果。同时,随着城管执法工作的加强,所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也呈上升之势,这些都需要法院的支持。可以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法院行政庭、执行局为主,统筹安排,简化手续,加强城管执法案件的强制执行力度,并对城管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指导,减少因执法行为不规范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保障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坚持疏堵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必然有供给,像修鞋,修自行车、缝补衣服、卖早点等,很难根本杜绝。从事此类经营活动的人员和接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工人和收入不高的普通市民。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从现阶段城市发展水平及人们的经济状况出发,研究疏堵结合的长效管理办法。可采取“三不”和“三分”的原则来处理,即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群众生活秩序和治安的前提下,区分行业,区分区域和地点,区分时间进行规范管理和疏导。

1、区分行业:如将修鞋、擦鞋、修自行车、缝补衣服等群众生活需要的服务项目,开展“送市场、送方便”等活动,纳入社区服务体系,由社区进行管理。对非法食品加工设摊,占道卖盒饭等则坚取缔。

2、区分区域和地点:如在人口众多,农贸市场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地方,由街道利用空置土地设置临时性的农贸市场,引导游动摊贩进场经营。在小区里适当设置一些小型公共广告栏,疏导小广告,减少管理工作量。

3、区分时间:针对早点、夜市等饮食摊群卫生状况差、出摊占道、油烟噪音扰民等问题,我们正在研究疏导管理的办法,按照统一开市、闭市时间等“8个统一”的要求,对城区早点、夜市进行定点规范,既可兼顾困难群众就业需求,方便市民生活,又可缓解执法人员与个体经营者的矛盾。

(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个国家法律化程度不仅取决于依法执法的力度,更主要通过国民的法律素质及守法自觉性来体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

1、树立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需要城管执法人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倡导文明执法,不断

加大执法宣传力度,树立城管执法新形象。

第7篇: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范文

围绕全国一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群众满意”目标定位,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群众满意城管”工作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年度依法工作的意见》各项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执法的理念,以依法执法、合理执法、高效执法、透明执法、诚信执法、廉洁执法为基本要求,全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时提高乡村管理行政执法的工作水平,适应乡村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二、组织领导

建立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城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各科室、各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关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全局系统推进依法行政的调查研究,提出和制定具体工作意见,指导、协调、督促各科室、各单位落实本实施方案。

三、基本目标

到年底,局各科室、各单位依法行政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显著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素质明显提高,考试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依法履行城市管理七个方面行政处罚职能,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街面管控水平明显改善;行政执法各项制度基本健全、科学、完善;分工科学,权责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行政处罚正确率达到100%以上,行政执法工作的考核成绩在全市和市局系统名列先进。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决策机制,实现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

1.健全行政执法决策程序。涉及年度执法工作意见、重大专项行政执法活动、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等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或者重大社会影响的事项,应当建立队员参与、分级论证和领导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依法公开制度和逐级报告、备案制度。

2.建立行政执法决策法律审查制度。进一步深入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完善城管处罚自由裁量,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各科室、各单位起草拟定的规范性文件,涉及执法事项的,应经局领导班子合法性审查方可按规定报批制发。

3.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决策实施的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要加强决策实施情况的跟踪和反馈工作,制定科学可行的决策评估办法,定期对决策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工作考核,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的统一。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局系统干部的学习。建立局系统干部集中学习制度,全面打造学习型机关。通过学习,及时掌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领会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2.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局系统全体工作人员每年学法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局系统干部和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带头学好行政执法方面的综合法律知识和城市管理七个方面的专业法律知识,全面理解和精确掌握法律基本原理,熟悉专业法律、法规、规章的常用规定和有关政策,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监督本级机关执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局系统其它工作人员也要结合各自的工作任务,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增强综合法律和专业法律的知识素质,提高自身依法协调、依法处理投诉、依法宣传、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执法业务的培训和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法奖惩机制,完善考试制度,激励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实行考试积分制度,并与考核挂钩。继续举办培训周活动,通过集中授课、座谈讨论、典型案例剖析、模拟执法、专题辩论、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务实管用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员依法行政水平。举办第一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城管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4.坚持和完善激励机制。开展星级中队、星级队员、办案能手、服务明星、最佳案例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单位和个人的示范效应,激发广大执法人员学先进、赶先进的积极性,促进执法队伍建设。

(三)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营造依法行政良好氛围

年将继续利用各种宣传载体,使电视正常有画面、电台正常有声音、网络正常有资讯、街头正常有阵地。

1.继续开展城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月活动。深入中心广场、街头、居民区,进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社会服务活动,现场向广大市民做好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服务。

2.积极开展“城管文明共建”活动。与学校师生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与街道、居委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3.进一步开展“城管贴民心”工程。继续围绕城管执法“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工作主线,坚持文明执法、服务管理,将惠民措施件件落到实处,并进一步挖掘城市管理惠民举措,以品牌建设的理念,加强宣传造势,在全市打响“城管贴民心”品牌效应。

(四)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严格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1.健全行政执法各项制度体系。要以行政执法责任制为中心,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案件逐级审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集体讨论和核审、备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规范,罚缴分离,暂扣罚没物品处理,立案监督,处罚听证,错案责任追究,国家赔偿等系列配套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与行政监督月报等制度,推进执法过程文书化,执法结果案件化,执法效果最大化,确保行政执法案件合法合理;着力加大对违法占道经营执法结果的监督。

2.严格制度的贯彻执行。教育全体执法人员自觉遵章守纪的基础上,加大执法执纪的监督力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通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行政执法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形式合法,自由裁量适当,执法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有序,执法形象良好,执法绩效明显,政府、人民满意的目的。

(五)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外部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1.继续深化政务公开。要充分认识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按照“阳光政府”、“透明执法”的要求,在现有公开职责权限、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事条件和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暂扣罚没物品的处理结果、去向的公示工作,逐步公开处罚结果,公开投诉处理进程和结论,公开强制拆违进程,公开执法工作统计数据等一切依法应当公开的行政执法工作信息。要创造条件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执法政务,扩大公开范围,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为广泛接受外部监督奠定基础。

2.自觉接受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监督。要主动向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视察工作,认真听取人大、政协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检查、评议意见和建议,并在工作中积极改进;认真、及时地处理好人大、政协的提案、议案,不断提高办理质量,并及时反馈。

3.认真接受复议机关的行政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要正确对待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向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正当行为,按要求积极做好复议申请的答复和出庭应诉工作,按时向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证据和执法依据。对复议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坚决执行。

4.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真诚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通过部门、政府网站、城管网站、网络、新闻媒体对城管执法系统各项工作的监督,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批评和建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整改的,要坚决整改,取信于民,不得推诿拖拉;对确有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整改或不能整改到位的,也要坦诚相待,如实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谅解,不得闪烁其辞,模糊不清;对确实不属城管执法机关管辖的事项,要认真向投诉人告知正确的受理部门和联系方式或者代为转办、移送,不得不闻不问,态度生冷。开展聘请志愿者和继续做好聘请行风监督员工作,进一步广开监督渠道,加强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第8篇: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范文

欢迎大家光临秦州,共同研讨城市管理工作!今年是城市管理提高年,也是我市开展“三城联创”活动的起步之年。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秦州区近年来的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和“三城联创”活动开展情况向大会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秦州分局成立于2003年11月,是我省首家实施相对集中处罚权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的单位,管辖秦州区城市规划区东至东十里,西至藉口镇,南至皂郊镇,北到北山约30平方公里的区域。现有干部职工171人(其中,公务员身份的9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干部40名,普通事业干部36名,事业工人86名)。下设办公室、法制股、执法股、督查股和机动、大城、东关、西关、玉泉、天水郡、七里墩等4个股室、7个日常管理中队和一支女子特勤中队,皂郊、太京、藉口等三乡镇城管中队已经秦州区委、区政府批准,正在组建当中。主要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设施、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工商行政管理等7个方面的53项行政处罚职能,多年来为秦州区的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天水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十五”期间城市管理先进单位、城市管理年、城市管理巩固年先进单位、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

二、工作情况

我局自成立以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执法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巩固,三年上水平,四年出成绩”的总体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查处各类案件33014起,使“八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顺利完成了城市管理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立足秦州区城市管理的现状,狠抓薄弱环节治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时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管理水平,改善了城市面貌。

一是严管重罚,集中整治倚门经商。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依法查处与限期整改相结合,媒体曝光与舆论引导相结合等办法,持续开展专项治理,不断规范倚门经营行为。与城区沿街主干道1000余户门店签订了自律管理协议。对个别屡教不改、长期倚门经营的“钉子户”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通过几年来的持续治理,目前已基本消除了建设路、民主路等城市主街道、主干道倚门经营现象。

二是因地制宜,全面治理乱停乱放。坚持以宣传教育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车辆乱停乱放行为实施了人性化管理。根据街区车辆停放状况,设置了46处自行车停放点和11处机动车停放点,由协管员定员定岗,分段包干管理。同时,设置了明显的停车、禁停标志,引导市民进点停放。采取强制锁车、发放违章提示卡等办法,大力查处乱停乱放行为,使车辆停放秩序逐步好转。

三是打防并举,严厉打击乱喷涂办假证广告的行为。采取协管员清洗街区、社区清洗巷道、门店清洗店面、执法队员现场抓获、公安部门捣毁窝点、通讯部门停机等方式,建立并完善了以清理、举报、停机、查处为主要手段的小广告治理工作体系。一方面加强夜间巡查,执法人员在多发路段蹲点守候,现场抓获乱喷涂者;另一方面,联系通讯部门,对乱喷涂号码中的本地电话报请强制停机,从源头上遏制乱喷涂行为。此外,责成相关责任人及时刷洗清理,使乱喷涂行为得到了有效治理。目前,乱喷涂小广告已逐步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主街区向小巷道转移。

四是疏堵结合,大力治理占道经营。在充分利用各类市场疏导零散摊点,取缔占道摊点的同时,针对果品上市季节流动摊点增多的问题,我们提前谋划、提前疏导、提前选点,科学安置季节性摊点,将其全部规范进小巷道内经营。我们还高度关注民生,在工农路、桃源路等空闲地带妥善安置了10余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修旧摊点,解决了一部分弱势群体的谋生问题。这一人性化管理措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五是健全机制,依法查处违法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宣传教育、举报、查处和责任追究等6个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体系。组建机动中队专门查处违法建设,并实行小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将全区违法建设纳入长效监管之中。自2005年以来,共立案查处违法建设案件711件,涉案面积达60831.902平方米,经制止放弃违法建设的有361户,组织已建成违法建设185户,面积约11061.08平方米,动员群众自行拆除违法建设21户约1722.845平方米。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拆除力度,查处92起9112.555平方米,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了违法建设行为。

六是注重预防与监督,促进工地文明施工。在建设工地施工场地管理中,我们主要从文明施工和进排料两个方面对工地实施监管。每年年初都召开建筑工地管理工作会,建设工程业主与施工双方负责人参加。对全年的管理工作提出要求,签订《管理责任书》。采取区域中队巡查管理、督查股突击检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强化了对沿街道路改造、维修等施工现场的管理,督促工地严格落实文明施工和进排料管理规定,对施工废水外溢、物料扬尘、车辆带泥行驶等问题实施了从严处罚。对施工现场的各类防护设施、临时厕所设置、垃圾收集、清运、倾倒、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及出入车辆净化等情况重点检查,依法治理,促进了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工程竣工时,我们提前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清运垃圾,修复市政设施,有效地防止了垃圾占道等行为的发生。

七是发挥协管员作用,增强城市管理综合能力。2003年以来,我们招聘“4050”人员151人,作为我们的城市管理协管员,协助中队参与路段管理,把执法队员从繁杂的路段巡查管理中解脱了出来。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协管员的日常考勤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将出勤与工资相挂钩。协管员的具体工作实行包干责任制,采取分段包干的办法,主要承担自行车停放管理和小广告清洗工作。协管员的工作质量由执法股进行考核,按工作效果核发工资。并由路段执法队员监管指导,对工作不力的建议相关部门予以辞退;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年终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工作落后,效果不明显的,则扣发一定的工资。这种奖勤罚懒措施的落实,调动了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

八是以“城市管理提高年”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三城联创”工作。“三城联创”活动启动以来,我们把3月份做为集中宣传月,通过设置过街横幅、出动宣传车、散发传单、创办宣传专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张旗鼓地宣传“三城联创”活动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工作措施、方法步骤等,使“三城联创”活动家喻户晓。以“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配合爱卫会组织职能单位进行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6次,督促相关职能单位落实“三城联创”工作措施,改善了城区环境。7月份,我们还牵头组织开展了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对“八乱”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成效显著。

通过近年来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我们在城市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市区门店经营秩序逐年好转,基本上达到了行商归市、坐商归店的要求;车辆停放管理逐步规范,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停放和自行车点外停放的现象逐渐减少;违法建房和乱搭乱建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并将城市管理工作由街区向社区、村镇拓展,管理触角不断延伸,城市管理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市民的环境意识和城市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乱泼乱倒等不良习惯逐步转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稳步提升,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建设同步向前发展。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党委政府重视,部门联动是城管执法工作的重要前提。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在我区开展以来,区上成立了由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城市管理工作统一领导、统一部署。每年在区财政预算中拨专款用于城市管理工作,切实加大了对此项工作的资金投入。每年年初,区委、区政府都组织召开一次城市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年度工作,年终组织召开一次总结大会,对工作扎实、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工作后进的单位予以批评鞭策,促进了工作开展。2006年4月,还成立了秦州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各职能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与督促,使各职能单位在统一组织领导下,协作配合,形成了对城市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城市管理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区直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全体执法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是领导班子团结,协调配合是城管执法工作的根本保证。我局历来都十分重视班子自身建设,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带队伍,抓落实,促管理。建立分工负责抓落实的机制,健全了民主议事制度,班子成员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涉及人事、财务及其它重大事项,都由班子成员集体协商、讨论决定,形成了民主的工作作风;局领导坚持“一线工作法”,经常深入执法一线调查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协调指导执法工作,促进了工作落实。还建立了局长接访制度、局领导周检查制度,及时解决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是城管执法工作的坚实基础。我们始终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建立一套好制度,培养一个好作风,塑造一个好形象,建设一支好队伍”为建队目标,狠抓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执法行为规范》、《学习教育管理制度》等21项内部管理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大练兵等多种形式,每年进行一次整体业务培训,并结合工作和案例进行不间断的轮训,不断提高队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开展了“岗位创优”活动,在单位内部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争先创优、敬业奉献的热情,促进了工作落实。

四是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是城管执法工作的得力措施。对管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断创新管理措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城市管理工作群众城市意识不强,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管理容易出现反弹等问题,探索建立了执法严管、重点看管、人性化劝管、协议联管等“八管齐下”抓管理的工作机制,使城市管理实现了长效化。同时,我们坚持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城市管理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了工作开展。04年开展了“路段管理年”活动,05年开展了“队伍建设年”活动,06年开展了“城市管理年”活动,07年开展“城市管理巩固年”活动,08年开展了“城市管理提高年”活动,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4年被区委、区政府和市执法局表彰奖励。

五是建管并重,协调发展是城管执法工作的首要条件。近年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在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的同时,狠抓城市管理工作,改善了城市环境,促进了城市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每一届政府都有重点地实施城市建设工程,先后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改造、藉河风情线建设及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道路、桥梁、供热、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完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这就给城市管理工作创造了条件。在城市管理领域实施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通过大力探索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六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是城管执法工作的环境保障。我们与天水电视台、天水广播电台、《天水日报》及《天水晚报》等民声栏目共同搭建了执法服务平台,通过组织专题采访,曝光违法案件,追踪报道综合行政执法新闻等办法,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了解和理解。组织执法队员进入校园、社区,深入街头巷尾,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渗透“天水是我家,城管靠大家”的思想,为行政执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采取事前广泛宣传,事中依法告知,事后跟踪教育等措施,把执法过程变为普法过程,把处罚过程变成教育过程,变相对人被动接受处罚为事前主动规范,增强了广大市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我区城市管理工作逐步向违章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执法目标靠近。

七是重视办案程序,依法行政是城管执法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建立健全案件办理制度,促进案件办理工作的正规化、法制化。成立了案件审理委员会,建立了“四级审批”制度,规范了案件审批行为。同时,还建立了重大案件讨论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杜绝了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现象的发生。坚持开展案件评查和讨论交流,不断提高队员的业务水平。在案件制作和办理中,法制股4名工作人员深入中队指导,坚持开展案件回访,认真查找工作不足,有效防止了办案过程中随意降低处罚标准或违规操作和不按程序办案等现象的发生。我们还十分重视与人民法院的沟通联系,主动接受行政审判监督,争取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与配合。近年来,共有28件案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都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去年以来,我们在一般程序案件较多的机动中队开展案件办理规范化试点工作,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培训了专门的操作人员,所有案件的笔录、文书全部按照制式规格打印,使我局的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的目标。

通过认真总结和思考,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秦州的城管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发达城市相比,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相比,与市、区两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目前,还存在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暴力抗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执法人员人身安全缺乏有力保障;基层中队无固定的办公场所;交通、通讯、摄像取证装备及其它办案设施不能适应办案工作需要;岗位津贴及加班、误餐补助得不到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执法队员的工作积极性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积极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现有成果,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的路子,逐步达到“宣传教育渗透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现精细化、管理措施落实精细化、管理考核促进精细化”的目标。具体讲就是要“贯穿一条主线,注重两个建设、强化三项措施、完善四个机制”。要紧紧围绕“三城联创”工作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三城联创”主力军、排头兵作用,扎扎实实地实施相对集中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贯穿一条主线:将文明执法贯穿城市管理工作始终,落实文明执法各项措施,提高执法水平,减少管理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注重两个建设:一是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将作风好、能力强、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中队办公阵地建设,解决中队无处办公的问题,使城市管理硬件设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强化三项措施:一是狠抓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培训、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全体执法队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二是强化城管宣传。通过开设“城管视野”和“秦州城管”专栏等节目,及时反映城市管理动态,形成“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网站有信息”的全方位宣传格局,为城市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强化依法行政。通过完善案件“四级审批”(即:根据罚款金额分别由中队、法制股、分管领导、局领导班子讨论审批)制度,规范案件审批行为,靠实案件审批责任。严格落实罚缴分离制度,规范罚款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完善四个机制:一是完善违法建设查处机制,确保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二是完善路段管理机制,进一步靠实路段管理责任,落实管理措施,使路段管理达到“十五无”的标准。三是完善协管员工作机制。采取协管员小组包片、个人包路段、包管理项目的办法,对乱喷涂、乱张贴、自行车乱停放等项目开展管理,使乱张贴、乱喷涂行为得到有效治理,自行车乱停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建立良好的工作落实机制,不断完善“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抓落实、目标管理抓落实、分级分工负责抓落实、分片包干抓落实、督查促管抓落实、量化考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落实能力。

第9篇: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建议范文

一、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一是要推行“零时差”管理方法,建立一种考核工作效率的“立即就办制度”。二是要加强工作计划制定的目标性,大到半年计划、月计划,小到每周计划、每天计划。计划必须提前做好,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的内容、实施目的、完成时间以及应达到的效果。三是要坚持“要事第一”的原则,把每天的工作按重要性的不同设立优先顺序: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又不紧急。建立一套合理而高效的统筹方法,使事不分大小都能得到最好的解决,而又不会耽误紧要事。四是要积极改变执法人员的工作心态,使每名执法人员都知道“为什么而工作?怎样工作?”

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对城市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立足“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高度,改革创新城管体制,努力实现工作重心由“单一规划、建设城市”向“管理经营城市”的转变,实现城市管理从“人为分割、封闭运行”向“综合执法、社会参与”的转变。在城市建设中,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遵循合理布局、方便群众这项首要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为日后的城市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提高市民城管意识

当前,城市管理困难很多,管不胜管,防不胜防,实在很难,但最难的还是在市民城管意识普遍不高这个问题上。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变成每个人自觉履行的一种习惯。当然,公民城管意识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公民进行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长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四、加强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建设

加强城管队伍的政治业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使城管执法队伍成为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高素质队伍。首先,应提高执法业务素质。作为行政执法的队伍,应熟练掌握执法业务技能和城管职能所涵盖的法律、法规、规章,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注重现场执法技巧,做到理论知识和执法实践相结合,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其次,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依法管理是实现长效管理的基本前提,要真正建立依法管理机制,必须完善岗位责任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办法,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要理顺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