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

第1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 小学语文 笔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笔记是指学生在对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以课本或笔记本为载体,以笔墨为工具,对所听到、看到和想到的内容的一种记录,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笔记的记录有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积累、巩固和拓展,并且它能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聚精会神,处于高效率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正处在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记好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链、知识体系,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应该如何记笔记是有必要要学习的。

1步步深入的三种笔记

语文笔记地记录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课后整理笔记这三种笔记正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整体。

1.1预习笔记――夯实基础

预习是指学生为初步理解新课内容在课前自学新课知识学习过程。预习的内容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能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对新课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为上好新课夯实基础。

1.1.1生字词的记录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加强对生字词的学习,在预习新课的时候,生字词是应该首先学习的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参考书,清楚明白字的“音、形、义”,词的含义和用法,还要利用这些生字词组词造句,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1.1.2文章主要内容的记录

学生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要记录下文章的六要素,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把六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一句完整的语句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标记出文章结构,这样的记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1.1.3文章重点、难点、疑点的记录

大量的参考书是学生的预习新课的好帮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从参考书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借助参考书对文章的重点难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领会,但是毕竟能力有限,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预习阶段学生要记录下自己对文章重点、难点的理解,以便和教师讲相关内容时做对照,进而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还要记录下自己在预习新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以便在教师进行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听讲。

1.2课堂笔记――扩充知识

课堂笔记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充和丰富。记录课堂笔记究竟要记录哪些内容才能达到丰富知识体系的目的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板书的记录

板书是教师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简明扼要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记录板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框架、重点要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领悟和相关知识的记忆,同时也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

1.2.2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记录

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已经在自己的预习笔记中有所体现,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问题的理解和领悟程度并不深刻,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着重听教师是如何讲授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且要把教师讲授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独到的见解记录下来,特别是对自己不理解的、预习时遗漏的以及自己理解与教师讲解有偏差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可以与预习笔记上的相关内容做横向比较,丰富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1.3课后整理笔记――归纳升华

笔记的记录如果止步于课堂笔记的完成,那么它还没有发挥它真正的效用。学生要对笔记进行及时整理、归纳和总结,把笔记建立为自己的学习档案和复习时的重要资料库。整理笔记时学生首先要确保笔记的正确性,要对笔记上的错字、错词、错句和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正;其次要对遗漏内容进行补充,因为课堂上学生书写速度跟不上教师讲解的速度,笔记的记录会出现缺漏的现象,所以要及时进行修补使笔记更加完整;在确保了笔记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之后,要对笔记内容进行归纳,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排列,使笔记内容条目清晰方便查看。最后还要总结笔记内容,写下对文章的体会,深化对文章的领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2笔记的两种主要载体

笔记的两种主要载体是课本和笔记本,学生也常常是在这两种载体上记录下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2.1课本

在课本上记课堂笔记有节约时间、方便查找的优点。课堂笔记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学生书写速度很难跟上教师的语速,直接把要点用以符号、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知识点的附近,这样就节约了学生翻找笔记本的时间,把知识要点迅速地记录下来。同时记在课本上可以方便在复习和整理笔记时查找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2笔记本

预习笔记和课后整理都应该记在笔记本上,首先在笔记本上记录学生可用的空间较大,不会出现由于留白地方少知识点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其次这两种笔记记在一起便于学生对知识点前后理解的横向对比,纵深自己对知识的领悟;最后课堂笔记对知识的记录是很零散的,课后的整理笔记应该记录在笔记本上把知识点归纳在一起,系统完整、条目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课内容。

两种载体上的三种笔记,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三种笔记的记录使得学生经历了“夯实基础――扩充知识――归纳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对知识不断精炼和强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要合理利用这三种笔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佟士凡.语文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第2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范文

关键词:阅读;作文;小学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因此,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阅读为写作提供积累,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呢?

一、多读书——开阔视野

关于多读书,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顾炎武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读书对增长知识对写作是多么的重要!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累计应不少于145万字。可是,受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多种媒体影响现代学生普遍课外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严重不够,而导致阅读能力低下,写作水平不高。许多孩子尤其喜欢看电视很少读书,虽然经常买书,但往往买回不读东书。有关研究调查发现:99%的孩子喜欢看电视,而喜欢看书的孩子不足50%。[1]

我国多个机构调查得出人均每年读书1.6本、2本、4本,而前苏联人均每年读书55本;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读50本书阅读计划。[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对多读书是多么重视。高尔基曾说过:“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兴趣是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生才能积极地去投入,才能在读书中体验到快乐和情趣。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教师示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激发小学生读书兴趣,语文教师起着举足轻重典范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阶段,易产生模仿,教师爱好什么,学生会模仿爱好什么。所以教师要从我做起,首先对阅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课题教学中,项学生表露自己怎样爱好阅读以及阅读的好处,并且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小学生的书推荐给他们,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让学生知道原来教师也会读许多书。作为语文教师每天晨读的时候,一定要率先朗读。在课堂上要时常采撷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断,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让学生陶醉在美的感受中,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的魅力。这样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去尝试读书的乐趣。

(二)结合课文

在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名著名篇,使读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例如当学到《草船借箭》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感受到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和神机妙算。教师不仅仅向学生推荐课外相关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和感受。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就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一讲自己都阅读了什么书籍,并用语言描述其中的精彩部分(越详细越好)。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写读书笔记书写心得,或者采摘其中精彩文笔,或者分析故事中的人和物是怎么描写的等。针对某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相互学习,既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增进了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课文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该文的主人公,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二、勤日记——日积月累

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写作学理论家、南京大学新闻学科创始人裴显生教授,在回答小朋友来信问他是怎样开始练笔时写道:“我从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着”。关于写日记好处,他说:“学会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积累自己文化和人生经验,提高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正是因为裴显生教授从小学三年级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才造就了他在写作方面的成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读书的时候兴致高,记忆好,但忘得也快。因此,要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读书笔记习惯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日记和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高,应该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要养成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语文教师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生指导。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一草一木,观察学校、家庭和社会场所发生变化,鼓励他们把自己所看的情景写下来。在日记中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记录趣事、或提出疑问、或是自己的烦恼等等,只要是自己感受到的、观察到的,哪怕一句话、一个段落,一次感动或一个新鲜事都是可以的。

教师要倡导在阅读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勤动笔。动笔,既可以是在书上画线,做标记符号,也可以是写一写自己的看法、见解和感受。通过鼓励学生们勤动笔,促进他们对知识思考、理解和加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锻炼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记笔记和日记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学习如何写日记,交流读书笔记,鼓励他们互相借鉴,比一比哪位同学积累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多,哪一位同学的日记写的最好,读书笔记做的最好。

三、精习作——妙笔生花

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是天真的可爱的,他们的想的问题也是天真可爱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心理怎么想就怎么写,写自己的真情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只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感悟就行。习作中不要求学生有多少妙笔连珠的语句,凡是发自内心的作文,都会感人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方法,例如运用比喻、类比和夸张等手法,放大内心世界。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一定要细心呵护,无论是课堂随笔还是课外习作,凡是他们写出来的文字都要尊重,无论是多么幼稚,多么笨拙,教师都不要随意扼杀和嘲笑。

第3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 写作能力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除了小部分学生对于写作充满饱满的热情外,绝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接受写作教学,处在被迫学习与接受的情况下。想要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就是要使用练习文笔与写日记等方式方法。

一、有计划地布置文笔练习

(一)文笔练习的影响

1.弥补课堂上写作练习的不足

一般而言,教学大纲中要求布置的作文写作量比较少,可是现实上这样的要求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布置文笔练习作为写作作业,能够有效地将作文写作训练量提升。

2.优化课堂学习的写作方式

将文笔练习布置在课后的自习时间,这样在学生了解了语文课堂上教师传授的写作方式之后,借由自己的实践写作加强对于语文课文写作方式的理解,充分掌握了作文的写作方式,从而提升了动手写作的积极性。

3.培养观察水平,养成发散性思维

随着文笔练习次数的增多,学生要学会让观察的事物发生多方面的变化,这更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水平。在观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做笔录或者记住观察内容,这样在写作时,学生就会进行自己的认识与应用,使思维获得很好的培养。

4.累积写作材料

文笔练习与基本练习中的作文相比较,都要求内容丰富真实,语句通顺流畅。文笔练习的内容、写作方法要和课本写作知识、写作方法更加相近,可以直接模仿课文中优秀的篇幅,让写作难度变得稍微小一些。文笔练习从简单到复杂,有助于学生迁移水平的提升,随着练笔次数的增多,还能够累积许多优秀的写作材料,这对于学生以后的作文写作有很多帮助。

(二)练习文笔的方式

1.先读书,再认真思考和感受,然后动笔写作

小学语文要求教师指引学生通过语文词语准确了解语文课文的主要学习知识,体会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提升对于语文作文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教育,教师还要多指引学生认识语文词语是如何表现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想要学会练习文笔,学生要多阅读课本上或者是教师极力推荐阅读的课外书籍,然后对于书中的写作知识进行吸取,理解后再开始写作。要实现从读到写的过程,将练习文笔基于在了解、吸取、累积的层次上。在写完作文之后,要再看几遍所阅读过的内容,看是否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关注点是否放在语文学习的表现上、对于语文知识的了解是不是正确,这有助于在小学时期提前了解更多的写作方式,能够将写作内容借由练习文笔的方式积累起来。

2.教师要准确指引,使学生理解从简单到困难的过程

在写作有关植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先在讲台上摆出一盆植物盆栽,让学生当场观察并发言,教师再将这些发言进行归纳,将特殊深刻的总结起来,借由讲评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哪些表现出了这个写作事件的关键点。这样有助于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文笔练习。也会很容易抓住关键点,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3.合理安排时间来进行作文写作

由于基础练习中的作文安排有特定的练习时间规定,而文笔练习中却没有这样的规定,往往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穿行,所以,想要提升文笔练习水平,就要求科学而合理地安排写作时间,使学生在既不妨碍课堂学习,又能够确保有课余的时间的练习,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

二、坚持写日记、写好日记

日记记录的是我们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因为它充当着“备忘录”的内在功能,可以及时地归纳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体会,有助于学生的语文进步,同时还能够极大地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学习之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生活是精彩的万花筒,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储存地,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写作材料。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讲,日记就是日常生活的记录。这样许多小学生就只是简单地将日记当成流水账了。那么,想要将日记写好,学生就必须学会记东西。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写日记当成每天的最后一门课程,提议在每晚睡觉之前写完。这样,学生就能够对一天之中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回想。可是,一天中的事情总是很多,一下子回想,恐怕会得不到头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化整为零”的回忆方式,将一天的实践分成几个时间段,选取有深刻内涵的事件,抓住生活与学习中的精彩内容,最后加以对比,挑选其中最好的材料,写进日记里,而不是将所有流水过程写成日记。只有持之以恒地写好日记,才能锻炼写作能力。

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学生才能够对写作有兴趣、自发主动地来写作。我们所有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要为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成定.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

[2]吴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J]. 吉林教育,2009(1).

第4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范文

关键词:语文素养 读书指导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79-01

写读书笔记是积累材料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手脑并举,用小小笔尖点采书中精华之果,触动思维,记下内心深处的灵感,以此累积丰厚底蕴,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1 激趣,为学写读书笔记搭台

(1)为学生写读书笔记的阶段。语言的收集和积累,主要手段是听力和阅读。因此,引导学生学写读书笔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从读到写,学生读后必然会对众多信息有所感悟,有情感宣泄的表现,然后学生们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表达愿望。因此,学校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学生读书。低年级则可以观看画报或色彩斑斓的直观性强的电视节目入手,通过复述见闻或谈对故事中主人公的看法引发学生意见上的一致或分歧,从而激发学生热烈讨论,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样为写读书笔记和书面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润物无声的无痕培养和熏陶往往更能深入孩子的心。

(2)以赛粗读。学生有好胜的心理,有竞争的欲望,教师这时候要巧用妙用,以赛促进学生阅读。比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和优秀读书笔记展等活动。学生在准备比赛期间,会积极选择阅读,在读的同时给无声文字赋予个性理解与情感的融合,再通过自己的声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便是一种情感的宣发,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理解会更加透彻,表现也会更加饱满充分。通过竞赛形式学生不仅收获了阅读的成果,更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必然会激发学生去阅读更多佳作精品,也必然会迸发出更多的内心体验,厚积情感,待喷薄而出,读书笔记便一蹴而就。因此,班级或学校定期开展朗读竞赛等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循序渐进,注重写法指导

为了体现读书笔记训练的层次性与渐进性,学校教导处与图书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可借鉴表格。根据课程标准对年段的要求,分低、中、高三段,在内容的编排和设置上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由抄写到创新,由简单摘记到感情抒写,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1)低年级:从“采蜜集”形式开始,以词语摘抄为主。语文课上或课外读物上看到了好的词语就鼓励学生写下来,一个优美的句子甚至一个用得好的标点就抄下来,逐渐使学生由教师指点到自主采撷,每天一点点,既激发了兴趣,又在无形中使学生从起始阶段便养成一种积累的习惯,良好习惯必然会指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久而久之,学生便把这种方法自主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去了。

(2)中年级:立规树矩,完善笔记内容。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基本上已经掌握的读书笔记的书写方法,但是由于学生比较小,这种形式往往局限于词语的积累,随着年级的升高,势必要整理读书笔记的内容,提高读书笔记质量。例如,在每次写笔记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写清楚时间、读物的名称、作者和页码等相关信息,然后再写下自己认为喜欢的词汇用语,这些笔记可以每周一次,字数和篇幅不限,内容可以不断累积。逐渐地,可以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写不少于四篇且字数在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在累积的词语后面写简单的感受。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教学的需要,学生懂得了读书笔记的三个部分:主要内容、词句段积累、自我感受。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允许,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的组织、笔记展览和教师指导等方式,达到学生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高年级:拓展笔记方式,引发深入思考。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也在逐渐扩大。所以读书笔记除常规形式,还要鼓励创新。①列提纲。从所读文章中提炼出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②写感受。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写读后感时注意感受可长可短,只要表达出内心感受即可。③写书评。即对书中主人公及事件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全书,学生对鲁滨逊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对这本书的评价,以书评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也要对书评的内容要给予及时的点拨,在发现问题观点不妥时,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和指导,以免学生会误入歧途,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 坚持不懈,加强评价激励

其实写读书笔记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否坚持到最后。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有毅力坚持不懈。

(1)多鼓励,坚定信心。教师在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作评价时,应多采取鼓励的方式,不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上,都应给予肯定的态度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积累的词句时写到“你积累的词语和句子真优美,老师都已经背下来了。”然后在课下和他背上一两句,通过这样的交流会使学生感到很受老师重视,与老师产生了共鸣,使其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发了。

(2)多交流,分享快乐。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时间保障,交流自己对于所读书目中的内容或人物的看法。例如,一名同学读《三国演义》时,在笔记中谈到周瑜,说他智慧不及诸葛亮。另一学生则在那篇笔记后面评价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周瑜论智慧不在诸葛亮以下,只是他胸襟狭小,过于气盛”。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去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用具体详实的情节去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读与写、写与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写读书笔记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学校横向交流式评价。实践证明,学校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览、《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是建立教师教学管理的显示特性,展示班级风采,展示学生自我的有效平台,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学生将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些交流的反馈,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同时,又给其他同学带了学习借鉴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外阅读的学习当中,教师耕耘于此项工作乐此不疲。

提高语文素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作为有效手段之一的读书笔记积累,有如源头活水、涓涓细流汇入江河,只要坚持,便会汩汩清流不息,蓄积待发之势。只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对此常抓不懈,学生定会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5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养成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习惯。语文课堂教学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上课会感到非常顺畅,而学生也会在愉悦中收获知识,获得愉悦。这样的课堂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是值得期待的。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琅琅书声,读先行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很重要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因此,学习语文必须重视读。在语文第一课就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这个信息,并落实在每节课上。让学生从读中悟理、悟情、悟人。课堂中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让学生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等等。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单元都适合朗读,且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让学生细细品读,大声朗读,融进自己的感情,把文字化成自己的有声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对课前已熟读文章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并让学生示范读,既让该生获得一种满足感,也激发其他学生课前朗读的热情。坚持下去,学生课前先读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而课文通过读,反复地读,学生自然会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上课自然就轻松了。

二、细细研读,善质疑的习惯

“学贵有疑”,语文课本需要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疑问。可能刚一开始,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质疑,或者只浮于字、词表面,或者直接把教参书上的问题搬来,此时教师要引导质疑。通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精妙处、模糊点、矛盾处、空白点、延伸点、课题处、结尾处、在特殊意义的标点符号等方面设疑。教师的质疑,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们原来不明白的地方在这些细节中悠然解决了。这样,学生在下次阅读中就会不自觉地去发现,去品味了。

三、轻松气氛,乐争论的习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个问题,学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便是“议”。如何激发课堂上学生善“议”呢?教师一定发扬民主,让学生踊跃质疑、辩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发问,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对见解独到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师生平等、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整体,形成一种亲切平易的师生关系。

四、心中有话,会倾听的习惯

“倾听”用在学习上,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注意倾听教师的提问讲解,也要学会倾听同学的见解。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课堂上,教师提问之声还未完,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可是回答却牛头不对马嘴;某个学生已经在回答问题了,却还有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完全不听该学生在说什么,甚至忍不住大喊他的答案。这时,教师不妨停下讲课,作适当的提醒,让学生再听一次问题,再听一遍同学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慢慢静下心来听你说,听学生说,哪怕见解完全不一时也能去思考一下这个见解是否合理,为什么会这样解读,从而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

五、千言万语,我懂记的习惯

第6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范文

1.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比较明显,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且普遍贪玩好动,不喜欢比较刻板的课程学习,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当先对学生目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做出准确的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课堂前没有认真预习

虽然小学语文知识的内容不多,但是仍然需要学生在上课前进行认真的预习,对老师第二天所讲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意识,通常在老师第二天讲解新的学习内容时才非常匆忙翻阅教材,一目十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甚至无法跟上老师的正常的讲课进度,长期下去,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影响了学习效果。预习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更加清楚地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从而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1.2没有做读书笔记

虽然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还是应当及时用笔记录下所思考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常常是坐在那里捧着书看,但是真正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哪里不理解等这些方面的信息都没有记录,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也不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以及学习需求来制定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计划。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这种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充分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具体需求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1.3忽略了语文阅读的实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刚接触语文这门学科时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这不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应该和进入小学阶段之前的听故事差不多,这样错误的观念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也像读故事一样,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忽略了语文阅读的实质,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事实上,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语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

2.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分析

针对目前小学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只局限于语文成绩的提高。

2.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贪玩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好奇心比较强。所以

老师应当抓住小学生这样鲜明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进行课程导入,这样学生会在课前进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在以后再学习新的内容时会主动进行预习,并且会发现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此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老师都要给予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老师的讲解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2.2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学习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学习习惯。勤动笔并不是只让学生练习写字,而应该是一种有效的记录和书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进行书法练习,提高文字书写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学生的书写能力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表现,要让学生感受到书写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用文字进行记录。其二,学会做笔记。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老师上课讲解的重点内容和主要知识脉络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复习和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在自己进行语文阅读以及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从而更便于与老师继续沟通交流。

2.3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虽然不像数学等理科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强,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在学生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发散性的讨论问题,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大胆的表达。对于学生的思考结果以及讨论结果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并与学生一起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语文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对于周围的生活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以及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

结束语

第7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范文

关键词:学生 主体 地位 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更多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更多地参与到师生互动之中,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全面发展。针对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笔者开展了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主题的“一二三四五”教学改革,下面将作简要论述。

一、坚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内容的“一个中心”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笔者开展“一二三四五”模式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就充分兼顾到这一点,凡是能够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尽力让学生来完成,在教学中增加提问、板演等师生互动的环节,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参与机会。在教学练习以及考试考核环节,也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得到全面发展。

二、发挥“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两个途径”

“教师为主导”是笔者主要针对以往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包办整个教学活动的现象而提出来的理念,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教师着重在学生遇到学习难点的时候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则是按照教师设计制定的探究题或者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学习成果,在遇到难点的时候向教师求助,教师给予思维方式方面的启发引导,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能够持续下去。

在探究为主线方面,主要是针对以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提出来的。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制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愿意放手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总是认为自己将知识点与答案全部交待出来,学生才能够真正明白和掌握。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与片面的,笔者在教学改革中,将学习探究与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探究题作为线索,启迪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三、紧扣“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的“三个重点”

在课前预习方面,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缺乏了有效的课前准备,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会陷入被动局面,有些问题学生一问三不知,有些基础性知识内容也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推进教学改革取得实效,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指导,以充分的课前预习活动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并且将自己在语文预习中的难点找出来,记下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在课堂探究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载体,其中学习小组就是较为有效的途径。笔者将学生按照8人一组的方式进行编组,班级细化为6~7个学习小组,缩小了学习载体,并将学生均匀地进行编组,各个层面的学生也体现均衡原则,让后进生与优秀生实现帮扶互动。整个课堂探究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师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究题,这一组探究题要能够浓缩进去整个教学目标,要体现逐层深入原则,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与研究,集体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模式也要充分运用到课后复习之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性与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一二三四五”教学模式改革中,笔者将整个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揭示目标、组织探究、点拨交流、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向学生揭示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在组织探究环节,笔者以一组教学思考题作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线索,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摆脱了以往语文教学中教师单向讲解代替学生思维活动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活动对于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在点拨交流环节,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点拨,在学生分小组研究思考与讨论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巡回查看,了解整个面上学习进度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难点进行点拨,开展思维方式引导,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对具有共性问题的方面,还要进行集中点拨。其次,就是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汇报,各个小组可以推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完善与补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最终的总结与梳理,完善学习成果。在每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笔者都会进行一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便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调整与补充。

为了实施好“一二三四五”模式教学改革,教师需要强化五个方面的要点:

一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首先,要钻研教材,对教材与大纲中的目标深刻领会,并加以吸收内化。其次,要潜心研究教学对象,高中生的思想发展呈现出差异性特点,对于教学活动具有更多与更高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关注到这一点,尤其是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激感因素作用。另外,还要在教学方法的筛选整合方面下功夫,针对学生特点与教学实际,科学调整与优化教学方法。

二是强化预习方法指导。笔者在教学中强化了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读、思、划、记”四步预习法提高预习成效。“读”就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主要内容;“思”就是对照预习题纲进行深入的思考活动,自行寻找学习结果;“划”就是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将自己认为的重难点做上记号,“记”就是记下自己在预习活动中的难点问题,留待于课堂学习时突破。通过这样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着重提高学生预习效率。

三是提高启发引导效果。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启发引导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效果,不宜直接将问题的答案交给学生,而是要强化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引导学生提高思维效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活动深入进行。

四是注重反馈信息搜集。开展“一二三四五”模式教学改革工作,教师要及时搜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信息,对比自己的教学目标,合理评价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当堂检测信息搜集,即使在教学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也要采取提问等形式了解学习难点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下一步教学活动。

第8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范文

【关键词】 群文阅读 话题 探究 反思

群文阅读是新课程背景下悄然兴起的阅读教学方式,是教师阅读教学大胆的尝试与破冰创新,是学生自主阅读与集体共建的新天地,可以说,是合作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的新尝试。笔者在本文的教学实践,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地,基于初中英语课程的学科特征,立足学生英语阅读发展的实际需求,就如何打通群文阅读这条通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通幽小径,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教学浅见。

1. 巧立话题,精选群文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较之小学阶段逐步走向精细化,难度加深,广度外延,无论是对教还是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英语阅读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由篇到群的阅读教学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本课或者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点或内容,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吗,巧立阅读话题,并围绕这个话题,精心整合阅读材料,既有本单元以该话题相关的教材资源,又有围绕该话题展开的课外资源。

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8B Unit 2 Travelling这单元后,考虑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Travelling”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大部分学生都有和家人、朋友一同旅行出游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本单元的群文阅读活动中,笔者以“I love Travelling”为主题,挑选了4则以“Travelling”有关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围绕“The benefit of travelling”、“Some 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s around the world”、“Enjoy your travelling”展开,引导学生们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个话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2. 小组探究,群文共享

群文阅读尤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张通过师生之间的集体共建,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达成群文阅读的共识,实现群文阅读经验共享,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所给阅读材料及提出的相应任务,结合所学知识,一同剖析文章,探究问题答案,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7B Unit 3 Santa Claus is Coming Town时,笔者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他们对各种中西方传统节日有着高度的兴趣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改为学生们准备好群文阅读材料的习惯,而是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中西方不同节日的庆祝图片,这些节日有的是本单元学生们刚刚接触的,有的则是单元知识之外的(e.g. Christmas / Easter / Halloween / April Fool’s Day / Dragon Boat Festival / Mid-autumn Day),每个小组以抽签的方式挑选出一个节日,并根据所选中的节日,展开小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每个小组不仅要挑选出一则以这个节日有关的阅读材料,还要设计相应问题,并就这个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风俗习惯进行汇总共享。在这个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以小组分工的互动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群文阅读的过程中。

3. 渗透反思,“阅”然纸上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解析能力与判断能力等思维力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特征,强调阅读过程中的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细嚼慢咽地反刍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新问题,学会新知识,从而达到用英语做事情的教学目的,实现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教学本意。

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9A Unit 5 Films这单元时,笔者挑选了一组学生们颇感兴趣的电影节目介绍,如Titanic、Forrest Gump、Modern Times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任务型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在任务完成后,笔者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阅读笔记,并对小组成员的笔记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在此基础上弥补自己笔记的不足。在这个阅读笔记分享的过程中,笔者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就小组成员的阅读笔记进行交错性评分(等级制,分别A/B/C级),并将评分结果纳入群文阅读活动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中,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渗透反思性的学习理念,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养成做好阅读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启蒙发展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能。笔者以为,群文阅读的教学思想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促进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大胆尝试,致力于开拓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发扬学生英语合作学习的精神,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1] 左春梅.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25).

[2] 陆玉兰. 让英语课堂洋溢创新之彩[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09).

第9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范文

关键词:语文 学习兴趣 激发

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要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必须抓住四个方面要点实施重点突破。

一、以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一句表扬的话语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良好状态。反之,讽刺挖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致力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重视了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一方面对学生非常关心爱护,无论学习优秀还是学习滞后的学生,在笔者眼里都是同样的教学对象,从不歧视学困生,二是给予这些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格外关心。另一方面,笔者也重视了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在班级中倡导人人平等的理念,让语文学习存在难度的学生和优秀生之间结成帮扶对子,从而有效组织学困生转化,通过这样的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二、以形象演示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奇形象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融入生动的因素,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快乐。小学语文教材需要丰富信息量作为支撑,才能更加生动灵活,教师要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辅助,对教材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诠释,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例如在《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海,运用多媒体手段分三个部分向学生播放了专题片,第一部分是图表数据,向学生介绍了大海的面积,第二部分向学生介绍了大海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等,最后还向学生介绍了海洋中丰富的生物,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憨态可掬的海豹、体积庞大的鲸、凶猛的鲨鱼等等,这些方面的演示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加有兴趣,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效果。由此可见,采用生动形象的演示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帮助较为明显,凡是能够搜集到补充信息的都应当积极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

三、以高频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渴望拥有发言表达与展示的机会,这是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所决定的。教师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互动,高频率地进行表达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实现激发兴趣的目标。例如在《飞向月球》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设置一组思考题,围绕教材中心内容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以及思考现代宇航事业发展的状况。有了这样的思考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主动积极,针对提出的思考题和同学一起分析研究。无论是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还是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都充满了兴趣,因为他们拥有了可以自主表达的机会。教师在学生开展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引导,让学生分小组开展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是补充完善的过程。最后,教师开展总结梳理,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成果的完善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样的效果更为明显,学生参与的兴趣更强。

四、以专题活动研究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