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

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精选(九篇)

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

第1篇: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涉及到人体体型特征、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构成方法等方面的教学。需要对不同款式、不同造型的男装、女装、童装进行了整理结构分析和设计,也涉及到上装的衣身、衣领、衣袖结构等,与下装的结构种类和设计变化。总体上来说,教学内容众多,如果教学目标与方向不明确,将会严重制约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引入项目教学法概念,以服装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创新服装结构设计内容和形式,促使项目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积极发挥作用。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与指导作用,一般来说,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都是由学生独立处理和完成,包括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最后的评价。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负责意识,不断深入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项目,并把握好项目设计的整个过程,从每一个环节出发落实好项目的基本要求。它强调:“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相对来说,需要树立多重性的目标指向,项目教学法指出学生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在实际的项目研究教学中可控性较好,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教学方法下,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发挥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寻找结果,在得到这个结果后进行一定的展示和自我评价。整个过程中,学习重点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并不注重最终的学习结果,教师仅仅是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创新意识等能力的培养。

2项目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应该包括完整的、真实的教学内容。利用项目教学法指导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提供一切可利用的实施条件,把握好课程教学内容,并树立明确的服装人才培养目标,将项目设计和教学内容结合,探索出以项目为主线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2.1以项目为主线强化项目设计与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指出项目是整个课程与教学法的精髓,需要强化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其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具有明确的项目设计内容,需要树立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不断整合教学内容,按照人们对服装结构设计认知的规律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排列,并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传授相关的项目理论与技术基础,使学生学习到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并提升学生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可参与性。其二,将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分解成具体的项目,以具体的项目研究形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应以问题为牵引,强化项目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明确服装结构形式的设计,并围绕项目积极展开智力活动教育,吸引学生对项目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使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为具体的服装生产设计项目服务。其三,把握好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以服装项目设计为主线,增强服装款式的设计,以二维平面展现贯穿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多个知识点,通过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比如,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需要充分了解和收集用户的信息,与相应的用户进行接触,分析他们的需要,结合报价、工艺草图、实物图等制定合同计划,形成产品后让教师检查,并进行自我评价,为下一个项目做好准备工作。

2.2以教师为主导选择教材与教学设备

应借助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借助其他教学设备积极实施辅助教学。其一,结合当前国内服装领域的需要,以具体的项目为对象强化服装结构设计教材内容的把握,通过对源自立体的了解,逐渐形成平面、再到立体的服装设计。比如,设计复杂的女装,上衣在省、褶的应用上都很容易掌握。其二,借助电脑及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增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强化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等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结合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服装结构设计理论教学的针对性与生动性。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片、立体影视等形象地呈现服装的结构,将服装结构转移、切展、放量等内容充分展现出来,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尤其是服装结构设计制板中,含有极其细小的变化,只有通过投影放大,学生才能看得仔细清楚。学生也可以通过服装CAD软件,掌握分割服装结构设计中的成片、变形、切展等工艺手法。

2.3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其一,利用项目教学法积极实施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方法。服装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对人体的一种认识与勾勒。学生学习服装结构设计,必须从认识人体开始,在了解人的曲面结构后,积极转换学生的形象思维,从一维向二维人体发展,确保服装与人体之间,可以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理论,从而以二维服装的结构造型使得学生学习到服装结构设计知识。这需要学生认真测量人体尺寸,并做做记录,结合自己的身体尺寸定制1:1原型制板,促使他们从孤立的人体部位尺寸出发,联系到人体的整个曲面结构,从而进行服装设计。其二,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双管齐下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都应掌握1∶5或1∶3绘制服装结构图,深刻理解相关的绘图方法和公式,结合自身身体特点多次缩小比例,进行平面制图绘制,并进行1∶1原板绘图,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人体尺寸与衣板的大小。当然,学生也必须注重手工成品制作,结合项目学习服装的工艺制作方法,并实验室进行实验,完成一些手工制作。

3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强调:“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在多重性的目标指向下强化学生关于服装结构设计学习的培训,以实际的项目为主线注重服装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服装结构设计项目。

参考文献:

[1]林燕萍.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6(09).

[2]吴学云.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Photoshop课程应用中的几点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

第2篇: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学服装设计实效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大。近些年,我国的服装市场正在不断地壮大,因此,对服装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抓住就业的机遇,教师要以教学的实效性为中心,不断地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然而,在现在的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局面,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己,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服装专业的教学效率。

1实现教学中的以生为本,体验设计的乐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刀切”以及“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中职服装设计教学需求了,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充分的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组织者,要积极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只有当学生摆正自己的学习位置时,学生才能以主人的姿态去学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主动、积极的一面。例如,在进行服装结构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讲课,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讲课的乐趣,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以生为本,是教师帮助学生学好服装设计专业课的必要条件。当然,在实现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再从实践中获取经验、熟练技艺。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集思广益,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找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在这种独立思考、积极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多服装设计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去获得更多学习的乐趣与自信,去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是极其适合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的。

2实现教学中的合作探究,促进能力的提升

中职的服装设计是一门对审美体验要求极高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为此,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活跃教学的氛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入具有创新性的服装设计理念,使服装设计教学变得活泼不死板。例如,在服装缝制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五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安排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服装缝制的任务。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给出小组相应的评分,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探讨,总结出改进的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小组缝制的服装进行改进,最后,教师再给出相应的评分。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探究、不断改进、不断思考、不断发掘,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还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多种能力。

3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是分层教学。何为“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教师不仅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划分,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层次的划分。按照实际情况划分出积极性高、积极性一般、积极性差这三个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那些积极性差的学生,教师还要记性额外的鼓励,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对于那些积极性高的学生,教师则要在服装设计创新等方面给予及时的指导。其次是游戏教学。学生都有着好玩的天性,中职学生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这一特性,让学生在玩中学。最后是差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采取差异化的教学。像是在服装设计的实践课中,就常常会出现“男强女弱”的现象,为此,教师就要具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女同学的辅导和讲授,但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女同学的感受,不能急于教学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像这样,将不同的教学方式适时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更可以在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服装设计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正处在机遇与挑战这两者之间,因此,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积极地了解学生,深入分析现阶段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雯.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服装设计方向为例[J].广西教育,2014,14:80-81.

[2]冯苏.如何提高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4,81:175.

第3篇: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多种多样,如何借鉴民族服饰图案来增加服装设计的艺术感和价值,是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拥有了较高的借鉴能力就能根据自己设计的服装灵活地应用不同类型的民族服饰图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对借鉴这个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严禁直接将服饰图案应用到设计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服饰图案进行相应的加工和创新,再加入现代的设计手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民族服饰图案的作用。

    服装设计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借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谈论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借鉴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元素。让学生在互动谈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设计能力。

    二、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少数民族背景文化的学习是学生有效应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和前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相关的学习和认识,才能真正理解服饰图案上表达的意思,学生通过这些背景文化与自己设计的服装结合在一起,增添服装的艺术含义。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背景文化:首先是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有大致的了解,再展示国内知名设计师应用民族服饰图案的例子;其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云南、甘肃、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亲身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服饰图案背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是增设理论课程,服装设计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服装设计作品中体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魅力。

    三、营造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氛围

    学生要想真正灵活应用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无时不刻处在少数民族文化的氛围中,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民族文化。教师可以在《图案设计》等基础课程中,让学生对原本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进行创新。学生首先收集各种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研究之后确定自己的设计思路,再利用变形、提炼等方式进行再创造,最后是将创新过后的服饰图案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创新、以及应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自己的借鉴能力以及设计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加入到服装设计中,鼓励学生在原本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学生在平时的设计中加强民族服饰图案的应用,才能提高借鉴能力和设计能力。

第4篇: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置服装设计专业,抢夺专业师资,原本不多的高质量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被高度分散,导致高水平专业教师匮乏。在一时难以改变现行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各高校依托市场需求办学,能够整合服装设计专业资源,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任课教师的服装专业技能。由此可见,高校应该注重服装设计教学质量,尤其是根据市场需求做好教学调整,加强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管理与指导,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依托市场需求进行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所以,学校应该根据服装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安排,为社会提供大量人才的同时,确保本校学生在市场内的竞争力。

(一)提高学校依托市场需求进行教学的意识

由于服装专业教学在国内高校开展较晚,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这给学校发展与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学校要想提高服装专业教学质量,以顺应市场需求,首先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相关教学。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人才,以及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保障。所以,学校应该意识到市场需求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明确以市场需求为依托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并通过宣传会等来让老师以及学生把握市场需求,是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目标。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

以往主要是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原理,所以选择的教材大多是以设计原理为主,与市场需求结合较少,导致学生对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由于缺乏对服装潮流的学习与了解,对市场走向不敏感,导致其对服装设计潮流把握方面存在欠缺,使得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或者设计出来的服装没有市场。

对此,学校应该选择合理的教材,其中应该包括服装设计基础知识与原理,因为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确保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以及发展。服装从设计到成衣的过程中,由于服装设计人员刚进入工作,需要全面了解服装的每个环节,才能保证自己设计的作品不仅具有美观特点,还应该符合人类实际需求与合理性。

在当前时尚潮流服装走向与趋势下,新时期人们不再满足于有衣服可穿的目的,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加入相关潮流服装设计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服装设计知识。老师应该关注时下的服装市场发展趋势,并进行相关了解,引导学生去关注相应的时尚话题与杂志,养成学生关注服装市场发展潮流以及趋势的习惯。

(三)科学合理安排服装设计课程

服装设计课程既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也不同于纯艺术课程,它不仅需要安排大量的基础知识课程来奠定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还需要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来巩固和锻炼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服装设计课程安排上很不合理,通常都是安排学生学量的理论课程,等完成理论教学后,再安排集体的实践课程,这并不合理。这样分开教学,无法实现两者结合教学的成效。学校应该进行穿插式的教学,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利用实践教学来让学生将刚学的理论进行利用,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并加强动手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够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声誉。

(四)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团队

为提高高校服装专业教学质量,顺应市场需求,学校应该安排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团队。大部分高校服装专业教师是在毕业后直接到高校担任老师,自身并没有相关的社会工作经验,也没有服装设计实践能力,故其教学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讲授上,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帮助不大。一些高校意识到需要富有实际经验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始聘请服装行业的资深设计师到校任教,但这些教师由于是兼职,教学时间不固定,加之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往往无法将自身实践经验很好地传授给学生,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高校应为专业老师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其动手能力,从而打造出服装设计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化团队。

(五)加强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当下服装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质量较高,其中企业比较看重的是服装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所以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实践教学:其一,学校应该加大实践课程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及时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实践学习对于日后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积极性;其二,落实校企合作政策,校企合作主要是指企业为高校提供学习资源与经济支持,为学校提供设备与教学器材资助,学校针对企业需求,培养对口人才,方便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六)改革服装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我国教育体制下,促进学生服装设计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但是以往服装设计专业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服装设计理论的考核,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这也导致学生对实践学习不够重视,所以,高校应该结合服装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考核标准来做出学校服装专业考核调整。这样的考核标准会让学生适应将来的企业考核方式,并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服装设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相关能力。

结语

第5篇: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

打板。

服装CAD(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是集服装的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推挡排料及工艺管理等一系列设计的专门技术,它的应用与推广离不开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知识。在这里,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探讨服装CAD融入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应用服装CAD技术,优化了服装结构制图学习情境

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是教师在教室中借助黑板、粉笔和直尺,一边讲一边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教师画的时候学生等,学生画的时候教师等,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内容,下次上课时还得把以前教的内容重画一遍,以保持制图的完整性。这种传统的“黑板、挂图、教模、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现已不适应当今的职业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求,既费时效率又

低;同时缺乏制图的精确性、标准性,不能令人满意。而教学中引入服装CAD技术,利用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改变了服装结构制图的教与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手、眼、脑在课堂上有机地协调统一,避免了枯燥、苍白的说教,活跃了课堂氛围。这恰好体现了服装CAD的优势:(1)应用CAD来设计绘制服装图形大大减轻了设计人员的手工劳动,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可相对降低。(2)服装设计的信息存储在计算机内,可随时调用,便于管理。(3)对于放码系统,提高放码的精度,减小误差;提高放码的速度,缩短时间,提高效率。(4)对于排料系统,可以全局地观看整张麦架,电脑运作加快,提高效率。

二、应用服装CAD技术,提高了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效率

1.在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一般是按照制图课正常的章节和顺序先介绍此种款式的特点以及号型档差,再从每一种款式的结构制图的第一步教起,直到整个款式的完成,很少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现在融入了服装CAD技术,运用服装类比发现优化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发现异同。然后调用服装CAD的信息储存,加以复制、增删、修改,达到结构设计效果。

2.教师的教学示范、演示及设计在服装CAD的介入下变得更轻松。具体表现为:(1)可直接以基形进行样板的变化和比较。(2)可方便、直观、瞬息完成进行省道转移与变化并可反复演示。(3)可方便检查相应部位的拼接长短、弧线的圆顺并能即时调整。

最后的结果是“教”得更轻松,“学”的效果更明显。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注重学生的手工练习,如线条的绘制、公式的计算等。这些在引入服装CAD技术中都显得费时无效,实际上降低了学习强度,影响了学习效果。因为只要懂得CAD系统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掌握结构设计方法要点,即可方便快捷地实现目标操作,增加有效时间,满足结构设计的学习规律,增强课堂实效。

三、应用服装CAD技术,缩短了服装结构制图教与学的距离

以往的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只教给学生制图的基本方法,教学

中存在技术技能训练不全面的问题。所教这些基本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更是与省、市服装技能大赛宗旨有明显的脱节。为此,要重新认识课程教学,抓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契机,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创新,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贴近省、市服装技能大赛。通过在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融入服装CAD技术,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CAD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借助服装CAD软件系统学习服装款式设计、样片设计、放码、排料和工艺单设计,并把这些技能融为一体,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缩短教学形式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距离,真正推进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素养的形成,从而改善以往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了三年专业技能后却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要将服装CAD融入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地整合,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改变教育观念,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师生自觉地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去实践,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实用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6篇: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项目教学

随着艺术类职业院校毕业生日益增多,就业竞争日益增大,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不够专业,市场接受程度越来越低,教育与就业脱轨的现象更加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的有效教学、工学一体化、项目教学等先进理念开始广泛地进入中职教学课堂。笔者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尝试通过项目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

(1)中职生整体素质下降。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初中毕业时都会首先报考普通中学,无奈之下才进入中职。普通高中的大量扩招,导致中职生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有了明显下降。

(2)中职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报读中职时并不了解专业特点,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没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对所学专业没有热情。

(3)中职生美术功底差。服装设计专业对美术基础有一定要求,比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技巧,但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很好的美术基础,也谈不上有较好的审美观。

(4)中职依然沿用普高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职生的总体素质已经在改变,但我们的教学模式却没有做出相应的改革,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并且有些教材是十几年前出版的,显然已跟不上时展的潮流。

了解了中职生的特点,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一)在传统的专业基础教学模式中巧妙地融入项目教学。

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融入项目教学,不单纯是将“项目教学”当作一种教学方法看待,而是将其精髓融入到传统的专业基础教学模式中,使中职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时就喜欢上自己的专业。“项目教学”的核心是引入切实可行的项目活动,让学生通过有兴趣的项目,在资料的收集与处理、设计方案的提出与比选、项目实施与完成等环节中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设计的活动里,从而在攻克项目系列难点的过程中,提升有效学习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以专业基础课“三大构成”为例,按照传统的课程要求,学生需要认识一系列“构成”的专业术语;区分一系列“构成”符号的形式元素;在纸面上按照所学的形式美法则完成作业练习。学习基础理论比较抽象、乏味;完成基础练习比较枯燥、单调,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教学项目。例如在“构成”符号的认识与运用阶段,把“T恤衫设计”项目与作业结合,因为“T恤衫设计”的图案对绘画功底要求不高,难度不大,且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果然,学生热情高涨,动手能力强,通过自己大胆、新颖的设计,把抽象的符号绘制在T恤衫上,并在校园公开日穿着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引来许多羡慕的眼光。随后,笔者还组织学生专门举办了“T恤衫设计”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以现实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设置“项目教学”课程。

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基础,一个有针对性、难度适中的教学项目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非常有利。

就中职教育而言,首先要注意职业岗位的设计要切实符合中职生的能力特点,切忌过高定位学生的职业岗位目标,使学生因目标难以实现而放弃努力。以服装公司设计部为例,中职生一般不胜任设计师的职位,大都从设计师助理做起。这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协调、配合设计师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做一些辅助的琐碎工作,不要求有自己的设计想法,但悟性要好,具备准确领会设计师设计意图的能力,动手能力强。其次,按照职位能力要求建立“项目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有了职业岗位目标,就可以细化课程培养方案,将企业对每个岗位应具备的具体能力要求作为教学方向与考核办法紧密结合。例如,与“华歌尔”内衣企业合作的项目教学中,学生承担设计助理的角色,由企业的专业设计师带来设计方案与设计思路,与学生进行沟通,再由学生按照设计助理的要求完成、实现设计师的设计构思。设计助理工作必须经过辨别面料、选择面辅料、测试面料、与设计师沟通、跟踪内衣版型、完善产品配件、到工厂跟踪生产以及检验成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评价,让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加具体化、职业化,目标更加清晰化。

总之,教学项目的确立一方面要根据服装设计教学大纲进行,即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和技能,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项目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依据学生的个体条件选择教学项目,形成差异化和层次化的项目教学。

(三)根据中职生的能力特征及时调整“项目教学”过程和评价。

项目计划制定后,必须根据计划实施。值得一提的是,方案的实施要注重交流的充分性,即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充分交流与探讨。针对项目实施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小组成员密切交流各自意见;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好的方法;教师掌握项目的难度和进程,配合企业顺利地完成此项目。

在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还会碰到实际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情况。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能力特点、心理特征及时调整教学要求和指标难度,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例如,中职生理论学习较困难,对书面资料的归纳、总结能力较弱,所以在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环节中,前期服装市场调研与分析、服装方案设计的子项目要设计得难度适中,步骤性强,尽量做到每一步都有示范性作业给学生参考;但是因为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强,后期制作阶段可以采用鼓励性的方式让学生大胆、放心地动手操作,考核难度也可以相应增加。

“项目教学”的教学评价应一直贯穿整个实施过程:一方面,针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针对项目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项目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最有效的评价依据就是毕业生是否受到企业的欢迎,是否能顺利胜任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这也是中职教育的最终奋斗目标。

总之,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必须从现有的单一模式中解放出来,大胆引入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项目,以企业所需要的设计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项目教学,从而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专业设计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邓玉萍.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析[J].艺术探索,2011,(6).

第7篇: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

关键词:学习环境;服装展示设计;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19-03

一、Second Life概述

Second Life(简称SL)是由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开发的集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平台。该平台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三维建模系统和林登脚本语言(Linden Scripting Language),以帮助用户在申请的空间(Land)内进行二次开发,用户在空间内不仅能创建各种资源,而且能进行直观的观察、实时的交互和漫游,为信息时代的教和学提供了游戏式和沉浸式的可视化学习环境。这种情景化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技巧,促进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并由被动灌输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兴趣式的学习探索。因而,自2005年应用于教育领域以来,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国外一些大学和教育机构鼓励师生应用SL进行协作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探索学习。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英国的哈德斯菲尔德(Huddersfield)大学在艺术和设计教育项目中开发了在线3D虚拟交互学校,该项目的开发目的是在校内课程和卫星课程中,为自主式学习或协作式的教和学提供创新性教学方法。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州立学院(Buffalo State College),把虚拟服装项目整合进服装CAD课程中,利用虚拟环境表达设计概念,并模拟服装产品的开发过程,为学生理解三维概念和设计服装产品提供了理想的教育环境。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教育机构和学者也以SL为主题开展研究和探讨,分析2008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大部分文章主要从理论视角描述其特点、教育价值、三维虚拟环境中的学习情境设计,以及对远程教育的影响,而较少以SL与具体学科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更没有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并做深入探讨。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SL提供的三维虚拟环境因其开放性、交互性、沉浸性等特征,在教学物体仿真、教学过程体验、教学结果呈现和师生交互方面提供了独特和灵活的空间,也为未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诞生提供可能。因此,本文将借鉴国外艺术设计教育在SL中的探索性成果,并结合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尝试在SL三维虚拟环境中开发服装展示设计教学案例,以探索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并通过游戏式的设计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能力,为利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促进服装展示设计课程建设提供探索性思路。

二、基于Second Life虚拟学习环境的服装展示设计案例开发

(一)学习环境定义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目前,教育界对于学习环境的定义还没达成统一的认识。威尔逊认为,学习环境是一个为学习者提供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场所,并且能使用各种工具和资源解决学习的问题[1]。汉纳菲认为,学习环境是指通过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来提高学习者参与程度广泛而综合的系统[2]。钟志贤认为学习环境是一个系统,一个包含各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工具和途径,不仅包含各种主题内容资源,能促进学习者认知发展的工具,还包括学习环境中的人际关系[3]。

以上学者对学习环境的观点说明,学习环境不仅包含了支持学习过程的资料和提供活动空间的任务情境,也包括了活动过程的管理,以及活动中学习者认知策略的建构[4]。本文基于上述学者提出的学习环境观点和Perkins的学习环境五要素观,并结合SL虚拟社区平台的特点,认为虚拟世界中的学习环境应包括五个要素,即学习情境、学习资源、支持工具、学习活动、学习共同体。依据服装展示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流程,展示设计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和支持工具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支持者。本文以服装展示设计的教学内容作为着眼点,阐述如何依据教学内容,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展示设计活动和开发展示设计教学案例,为虚拟学习环境中的服装展示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探索性经验。

(二)服装展示设计活动实施步骤

依据虚拟学习环境的五要素,以及服装展示设计教学内容和设计流程,在SL中的服装展示设计活动过程如下:

首先,构建学习共同体。在SL虚拟社区中,学生可使用即时聊天工具、离线消息系统和邮件转化系统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人际交互的环境中开展设计体验。在开始展示设计体验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编辑虚拟替身档案,并自发形成小组,确立学习共同体。其次,引入问题并创设情境。教师将写有设计任务的静态位图上传至库存并,设计体验任务包含三项内容:(1)化身服装和外貌形象的变换。(2)虚拟服装店品牌形象体验。(3)虚拟服装店陈列设计。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设计任务的认知,教师在虚拟环境中基于上述三个任务的情境位图。再次,引导学生应用支持工具和学习资源进行服装陈列设计。为了顺利开展展示设计活动,本案例中教师重点向学生介绍了SL中的建模工具及其操作界面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系统提供的基本模型(如立方体、三棱锥、球体、圆柱体等)和编辑工具创造出简单的服装、展柜、展架、道具等。此外,为了灵活应用各种学习资源和3D模型,学生也可将其他3D软件中创建的3D模型和材质资源导入SL的清单库(Inventory),以便于在使用时方便调用其中的素材,满足展示设计的需要。最后,组织学生评价展示设计活动成果。本案例的教学活动成果以服装陈列设计效果图的方式呈现,并指导学生将设计作品到免费的空间中,以便于评估作品。

(三)服装展示设计活动实施方案和成果

在案例实施过程中,三项设计体验任务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具体实施方案和体验成果描述如下。

1.化身服装和外貌形象的变换。在展示设计中,人体模特的服装搭配以及姿势是陈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任务要求学生应用SL中的化身替代人模,作为服装搭配和形象设计的实践对象。学生可通过外貌菜单(Appearance menu)对化身的服装、脸、发型、姿势等进行替换设计,并可通过款式、材质和颜色的调整改变化身的形象,如款式变化可通过衣长、袖长、领子、衣身的合体度以及皱褶等的参数值进行调整。同时,由于SL的服装库中只提供了有限的化身服装和配件,要求学生搜索一些名称为“Freebie”的商场获得免费的服装商品,以丰富化身的装扮形象,图1是同一化身的不同着装效果。

2.虚拟服装店品牌形象设计体验。在服装展示设计中,了解相关品牌的店面形象是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在SL中体验虚拟服装店也是创作服装展示场景的基本环节,它不仅能使初学者练习操控化身的技能,而且能直接感受服装店的品牌形象和设计创意,为学生的创作带来灵感和启发。本任务由教师组织学生到一个名为“Slebrity”的城市,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服装店进行漫游,在漫游服装店的同时,要求从服装品类、空间布局、陈列方式、品牌风格和店面氛围等要素描述品牌形象。图2和图3是该城市中两家分别名为“HVK”和“Eskimo fashion”的服装店场景截图,对其品牌形象的描述如表1所示。

3.虚拟环境中的服装陈列设计。在SL中,由用户创建虚拟场景是SL区别于其他软件的重要特征。本任务依据展示设计流程和从易到难的原则,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建模工具创建简单的墙面、地板、展架等;其次,要求学生通过基本几何体的组合和编辑,以及材料特性的设置创建基本款的服装,如短裙、连衣裙、T恤等,并赋予服装、墙面、展柜等相应的色彩或纹理;然后,依据服装的陈列原理,将创建的陈列要素进行空间布局和陈列摆放;最后,依据画面效果和实际需要,增设一些道具或装饰性装置,以烘托服装店的氛围。图4是在SL的免费空间中创建的开放式陈列场景,重点陈列区域集中于带有窗户的墙面,服装以叠装的方式摆放在窗户的两侧,窗户下面是一排挂着的裙子,窗户的设计和蓝色的半球装置使服装店内的场景与周围的环境连接起来。图5是在图4基础上设计而成的陈列效果,通过展柜设计和叠装陈列方式,并配以陈列道具完成设计场景,与图4相比,图5的画面效果更丰富和整体。

三、结论

通过研究在SL中展示设计教学案例的开发,同时考查学生的表现与反馈,可以证明引入三维虚拟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服装展示设计学习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提供接近真实的任务和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创作的乐趣,并对创作的结果有更真实的认知和把握,减少学生对复杂三维形象思维的畏惧,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其次,基于多通讯途径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协作交流环境,为学生的创作过程提供实时的帮助与指导。同时,网络上大量的共享体验心得和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创作任务。在这种多渠道交互的环境中,还可以塑造学生共享和合作的精神。再次,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以最佳的设计状态完成服装展示设计体验。虚拟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自己设计感觉最佳的状态下,随时随地进入SL系统进行展示场景的浏览、创建和布局,从而将其独特的创意与灵感即时地实现。

然而,在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SL提供的虚拟学习环境依然有其不足之处:其一,SL提供的沉浸性虚拟环境对用户计算机图形显卡和处理器有很高的要求,普通设备会存在画面显示质量低、图形渲染时间长等问题,从而降低了虚拟学习环境的真实性与趣味性。其二,SL的创建模块只提供了简单的建模功能,故难于在SL中创建复杂的造型对象。而且,模型的创建是一项复杂的设计活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水平,并熟悉操作界面,才能开展有效的设计体验活动。这都对学生的计算机设计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三,SL带有商业化色彩,使得某些功能受到限制,如上传资源需要花费一定额度的林登币,从而增加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本,这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是不合适的。

参考文献:

[1]Brent G.Wilson.Metaphors for Instruction:Why We Talk About Learning Environments[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5,25-30.

[2]Michael J.Hannafin.Emerging Technologies,ISD,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Critical Perspective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2,vol.40(1):49-63.

[3]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172.

第8篇: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7-0008-02

【作者简介】施捷,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007)教师,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

课堂教学场景中,学生是我们的主角,他们始终用“身体”给教师打来各种各样的“电话”;而课堂项目实践中,教学内容又给学生打去了“电话”:服装设计者如何将设计作品本身的风格与思想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自身试衣体验又如何能感受到服装技术与艺术的创造美?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听懂这样的“电话”,又让学生能够理解这样的“电话”呢?

一、善用“六根”,促进学生生成创新思维能力

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一直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应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如在学习某一知识时实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递进,他的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持续的改善与创新,思维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升。服装设计课堂本身就是学生酿造各种思维情感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六根”情感体验法,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方面感官系统,运用心与物媒介的根本,最终提炼出有别于设计表面情感、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设计感动点”。例如服装设计课中用图案元素“飞机”进行识物转化训练。学生先用肉眼“看”到了飞机的外形;接着教师通过视频素材、模型道具、分享讨论等形式助力学生用耳朵“听”飞机的频率、用手“摸”飞机的外壳,用想象“联想”与飞机有关的其他事物;最后由学生总结:物品描述――飞机是一种交通工具,感觉描绘――飞机与蓝天、飞翔、希望、天使等词有类属感觉;联想应用――团队就像飞机一样、神奇旅程就像飞机一样、梦想就像飞机一样、中国股市就同飞机一样等。这样课堂就从“飞机”本身全面拓展开来了。以此为契机,教师请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用自己身边各种随处可见的物品如衣扣、羽毛、贝壳、勺子、小石头甚至雨滴来记录与“飞机”有关的点滴,搭配出一张张简约有质感的“飞机”美学素材本,并拿到下一堂课进行分享。这样的课堂设计思维就丰富立体了,在图案作品的气质里悄然蕴藏着学生设计思维的灵动。善用“六根”带给学生的自然、流畅之感,在师生的人格感染、心灵碰撞、理解倾听、信息交换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使命。

二、巧用“策略”,激励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方式

课堂策略一:巧置疑点。新课问题导入,教师结合教W项目内容设计出既幽默风趣又带有某种知识点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批质地优良的T恤衫,准备去阿拉伯沙漠地区出售,请问同学们这趟买卖大约要付出哪几项成本?”学生们随口应答:本金、运费、房屋租赁费、食宿费、意外损耗等。教师说:“同学们,有谁见过阿拉伯人穿着汗衫到处跑的?那儿的太阳很毒,外出的人基本上是一袭长袍,头上还扎着布――别以为热的地方,人们就一定得穿汗衫。”同学们恍然大悟。教师补充说明:“所以,服装设计的前提是服务的对象与市场,同学们不光要用心、用情去设计,还要用好专业知识去设计。”

课堂策略二:巧选主题。我设计了一个校企合作服装企业天猫原创品牌真实项目设计任务:为迎接2016年上海迪斯尼乐园开幕,天猫网店“聚划算”销售活动需要一批新颖的女童圆领T恤衫,现在邀请同学们装饰女童T恤衫,内容就是迪斯尼乐园主题――“点亮心中奇梦”。课堂学习基于真实情境,所创设的任务是学生所关注的,技术能力考量与学生当前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的虚拟平台,甚至可以说是实践平台,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实现“主动赢得未来”的能力。这样的任务就很受学生欢迎。

课堂策略三:巧用寄语。在一节课中我播放了某企业设计总监对中职学生的视频寄语:“同学们,所有的设计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大家平时要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我们还要摸清设计规律,虽然现在我们是把设计构思变成设计图纸,再把图纸变成服装产品,最后通过产品的市场销售变成服装商品,但这不是设计的终结点,我们还需要分析销售数据并再次反馈至新一轮的设计。”课堂教学理应呈现多维的教学设计,教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层次阶段递进的关键点为学生搭设好“脚手架”。企业设计负责人的点拨,无疑帮助了学生拾级而上。教师可通过新闻和评论,通过专业技能,通过企业权威人士建议,与学生在课堂里开展最鲜活的思想教育、最生动的实践对话。

三、精用“技术”,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跨界教育媒体人沈祖芸曾说,对技术生命的尊重,你必须去用心体会“技术的能力”“技术的能量”“技术的情感”。当我们学会去尊重技术的生命时,技术才会与我们携手在改变中创造无限美好。作为信息时代的一名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困惑与沉默,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精用“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在不同技术层面帮助学生对重难点进行理解,可以设定比通常教学水准更高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的硬任务(难度系数A、B、C、D)与软任务(企业SWOT评价――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硬任务:分组讨论收集服装素材并构思(课前)、分组实践作品(课中)、修改完善作品(课后)、协助企业生产产品(课后)。软任务:处理问题的方法、设计应用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企业实践的感悟、设计技术的尊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尝试通过信息技术来支持孩子的学习,植入学生对生活精微的观察,让学生真正学会做服装设计,培养学生在重难点问题探求中不缺位。

第9篇: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

关键词:微平台;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分支,随着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功能的不断发展,对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出更高要求,艺术院校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多从图书、学术文献、网站资源平台等方面来拓宽教学资源,缺乏对学习者黏度的吸引。微信平台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免费沟通工具,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整合上提供了崭新的辅助平台,更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微平台”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融合,将师生交互、生生交流与学习共享成果作为教学特色,增强了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学习黏度,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实现了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有利补充和扩展。

1“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作用

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应用,主要从包装设计的软件学习、包装设计结构、平面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立足学科知识内容来搭建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如在包装产品设计中,将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特性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专门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从中来选择和学习。同时,针对课堂教学需求,教师可以从包装设计教学内容优化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宽与延伸,学生通过微信平台来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下载、阅读和分享,从中发现疑难并进行互动沟通与交流,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从不同见解、观点的探讨中形成有效的互动环境,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微信平台的应用,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实际需求,随着移动手机通信技术的普及,网络化交互平台在课程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课件发送到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我实际来学习。如对于包装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进行汇集,让学生能够从中来学习和应用。对包装设计中的表现作品创意、理念的相关资源进行传送,引导学生从中来独立思考,深化主题交流与讨论,增进包装设计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2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搭建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主要是利用“微信平台”公众号,将与之相关的包装设计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对接,拓宽了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渠道,实现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关联。如通过构建“包装设计微课堂”、“包装设计软件”平台,利用不同包装设计资源、设计赛事、教学资料、视频再现等功能,增强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学习兴趣;利用包装设计相关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案,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便于学生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增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微信平台作为即时性通信工具,利用其资源传播特点,可以将包装设计教学资源进行快速传递,便于学生从中搜寻和整理,获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信息。以“三维建模3DSMAX”软件微信交互平台为例,根据该软件教学特色,在整合软件资源共享中,结合当前包装市场常见的设计案例资料,并从调查分析、设计思路、资源学习、设计讨论、方案写作等方面来建立资源体系,突出包装设计创意。以包装设计概念设计分析为例,一要做好设计需求的分析,特别是根据包装产品特性,来研究和深化包装设计的价值体现。二要细化包装结构设计,从概念到创新技术参数确定上,来细化包装设计的流程,突出包装设计的竞争力。如对包装设计风格的确立、对包装设计色调的确定,对包装物品特性、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层次的细化,体现包装设计的合理性。三要细化包装设计方案,从方案的提出、汇总意见、优化包装设计,特别是包装外观、细节、颜色、特征等方面要素。四要做好数字建模环境,通过虚拟模型来进行设计和修改,突出对包装设计不同需求的改进与协调优化,最终确定包装设计方案。在创建包装设计教学资源共享微信平台过程中,要突出信息化及时交互优势,在借鉴传统教学设计课程资源整合网站的特色,来创建微信平台的共享性、免费性、及时性、交互性。如对于传统教学资源网站访问量不足问题,很多包装设计资源利用率不高,且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时间、精力来进行优化,缺乏教学资源的空间快速适应性与传播性。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实现对包装设计教学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能促进持续性教学服务目标的达成。利用微信开放免费的端口,将包装设计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共享,并帮助学生提供教学参考与借鉴、学习,增强微信平台的教学黏度。学生能够从自主学习上,自觉参与到微信平台教学资源的访问与交流中,还能从探讨中增进知识点的学习,特别是在服务课程教学、延伸课下教学实践中,利用微信平台能够最大化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在线服务。通过微信平台来推送包装设计教学资源,学生虽然是被动接受微信资源,但却可以从资源推送的持续性、持久性上,突出教学资源共享性,再者,利用微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自主学习,以多种方式的阅读来轻松地获取知识,增进对包装设计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另外,在微信平台朋友圈功能的应用中,可以通过转发、收藏等能够,还可以对自己关注的学习资源进行再转发、再学习,利用对不同教学资源的内容评论,来突出信息交互功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3微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三维空间向度

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微信平台的设计,旨在从包装知识三维向度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延伸知识阅读,优化学生关注趋向,拓宽包装设计知识维度等方面,来营造广博、开放的知识空间。对于微信平台自身的通信特色,结合学生手机移动终端,来自行建立对包装设计知识空间的关联,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学科知识认知,特别是在综合性、立体化、全方位人际关系协同中,结合不同学生对不同设计知识的不同观点,来增加知识维度的交融,从而获得更深的知识渗透与能力养成效果。

3.1实现包装设计知识性资源普适性推广向度

包装设计所涵盖的知识体系较广,而微信平台以其便捷化传播方式,受众面更广、及时性更强,加之微信服务公众号的独特展示方式,既能够突出包装设计知识点资源的整合,还能够从包装作品的设计细节,来对相关文字、图片、图例、视频等专业知识进行直观呈现,因此更具吸引力和受知度,拉近了学生对包装设计专业的情感认知和学科体验,增强了学生从知识资源的分享与交流中获得学习趣味。

3.2拓宽包装设计行业资讯的综合性宣传向度

包装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行业性特征,既有包装设计理论研究、也有包装设计行业资讯,利用微信平台,可以从包装设计的学科定位、包装行业领域资讯等资源共享中,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实际来进行推送相关信息,增强学生对微信账号的学习关注度和使用黏度。如利用微信平台“裂变式”资讯推送平台,可以结合包装设计行业内的发展资讯,技术研究前沿知识、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等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传播和更新,便于学生从中了解行业现状。同时,在宣传向度上,微信平台以其共享课程的方式,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拓宽,有效补充了课堂知识,突出了信息媒介传播优势,增进学生与行业的关联。

3.3个性化操控平台实现了包装设计资源的传承向度

微信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载体,其及时性、快速回应性、个性化操控性提升了微信平台的应用深度,特别是在包装设计资源共享教学中,利用微信平台来挖掘个性化知识信息呈现方式,突出包装设计学科知识资源的共享特色,从独具创意、个性化服务方式来强化微信平台在知识构建与学习交互中的黏度。正是凭借微信平台的普遍性、快速交互性特色,才让包装设计知识得以深度挖掘与传播。当然,对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还需要从传承设计知识的教学模式与传播方式是行,利用学生用户群的订阅和参与,拓宽朋友圈等信息传播载体,提升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服务质量。

4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微平台的建设理念

4.1强调微平台教学服务与课程教学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包装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拓宽优质课程资源渠道,尤其是在共享资源建设上,要能够实现微平台资源与学科教学的互为补充。如利用微信平台来融入行业名家、名师的学术讲座资源;利用微信平台来统合同类专业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利用微信平台来丰富本校学科教学资源情境,特别是通过对国内外包装设计专业教学设计资源的融入,使其能够从资源平台化、资源系统化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借助于包装设计学科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微信平台,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及网站教学资源的并行发展,实现对包装设计领域行业知识、设计知识、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

4.2强调微信平台课程资源共享的交互性建设

知识的传播与传授是两个问题,课程教学与课程资源共享也是两个问题。课堂教学多依赖于教师的组织,来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而微信平台作为独立的教学方式,其根本在于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突出了教师、学生各自的主体性。教师利用微信平台来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并进一步延伸学科教学领域,丰富微信平台课程资源的共享方式;学生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关注和自主学习,变被动知识传递为主动知识获取,尤其是在教师、学生、知识三位一体化交互过程中,教师以“教”来呈现知识,学生以“学”来参与学习,并通过三方多层次、多元化的整合,从知识资源的共享与管理中重构了课程教学资源要素,提升了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4.3实现课程教学资源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转变

以微信为载体的包装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模式的需求,尤其是在知识资源共享课程教学上,以其短小、灵活、集中、全面的知识传播模式,便于学生在线阅读、课下学习等自主选择。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时间,自主参与到课程教学资源学习中,查找相关的课程教学背景资料,对关注的学习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并从实时互动交流中来获得知识的学习与分享。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来融入课前预习资料,便于教师从微信辅助教学中来构建动态化、综合性、普遍性教学。另外,利用微信平台这一独特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参与专题学习,增强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作者:彭光荣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苏弘扬,赵义泉.教师微课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09).

[2]程思岳.微信公众平台:网络教育平台的延伸服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