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政建设范文

思政建设精选(九篇)

思政建设

第1篇:思政建设范文

一、强化理论武装,把思想政治建设的出发点放在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上

理论建设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就一个班子而言,整体理论水平、理性思维能力决定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层次和水平;就一个干部而言,理论素养、理性思维决定他的发展潜力和领导水平。因此,必须把武装头脑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一要明确理论学习内容。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最新理论成果,深刻认识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指导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内在联系,全面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深入学习省九次党代会和市五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要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学习运用理论,既要改造客观世界,更要改造主观世界。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转变作风,自觉加强主观世界改造。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澄清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模糊认识,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把学习的过程作为强化宗旨意识的过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学习的过程作为养成优良道德品质的过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和品行修养,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三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科学理论,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着眼于“三大产业”和“五大建设”,着眼于推动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着眼于正在做的具体事情,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理性升华。当前和今后要切实解决部分领导班子及成员全局观念和配合意识差、思想不解放、加快发展后劲不足、务实精神不强、宗旨意识淡薄、缺少负责精神、思想浮躁和为政不廉等问题,使先进理论成为改造思想、提升境界、增强本领、创造业绩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坚持科学发展,把思想政治建设的关键点放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上

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状况如何对构建和谐辽源,实现富民强市目标至关重要。

一要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抓落实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它考验的是领导班子的真实本领和水平。构建和谐辽源,实现富民强市目标,涉及面广、任务重、内容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班子成员要增强使命感,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真正做到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要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要增强法治观念,作决策、干事业要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把思维方式建立在依法行政基础之上。要带头学法懂法,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秉公执法,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实践,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增强依法执政的自觉性。

三要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只有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物质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基础,社会才能达到新的和谐状态。领导干部作为构建和谐辽源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实现全面、协调、均衡、和谐发展。

四要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整合各种资源,运用各种手段,协调各方关系,形成合力,化解矛盾。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和,要有敏锐观察力,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关键人物,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好复杂局面。

三、改进领导作风,把思想政治建设的落脚点放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应按照胡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要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作为领导干部,要以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优秀领导干部为榜样,学习他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要有对事业尽心尽力、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谋事,勤勉干事,踏实做事;要有不辞辛苦、不计得失、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牢记宗旨,淡泊名利,当好公仆。

二要谦虚谨慎,力戒浮躁。同志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同志也反复强调“两个务必”。这些要求对领导班子来说相当重要,忽视不得、淡化不得、放松不得。要保持谦逊、谦让、谦恭的品质,保持平常、平和、平淡的心态,清醒地认识自己,冷静地把握自己,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动,不为情所惑。

三要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爱民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理念,要把爱民作为最高境界,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最高标准。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不忘群众利益,不断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注意在决策中尊重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使群众享有广泛的民力,使决策建立在坚实的群众意志基础之上;注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廉洁自律既是党纪政纪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提素质、树形象的起码标准,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要以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警示领导干部必须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洁身自好,行为检点,自觉做到自重慎微、自省慎思、自警慎权、自励慎行。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加强制度建设,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保证点放在建立长效机制上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

建立考核考评机制。要研究思想政治建设考核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明确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标准。发挥一把手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建立科学、民主、规范、操作性强的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勤政监督,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第2篇:思政建设范文

一、当前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

从安顺市来看,换届后,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理论武装和民主集中制建设为重点,以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及时把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转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上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精神进一步振奋。首先,坚持扩大换届工作中的民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配备顺利实现了组织与群众意志的统一,大批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进入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对个别能力弱、群众公认度低的干部坚决进行了调整,干部服气、群众满意。其次,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干部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多渠道、多形式妥善安排好因职数和年龄因素不再提名、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同时严肃换届工作纪律,做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第三,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充分考虑了领导干部的能力、气质、性格特征等,进一步实现了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为干部施展才能提供了良好平台,激发了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确立。换届考察注重实绩分析,确立正确考核导向。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注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注重质量和速度、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大量引入民生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改变了过去“唯GDP论英雄”的考核导向,这一办法还适用到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届中考核、年度考核中,促使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换届考察中扩大了参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范围,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增加了民意调查环节,扩大群众的“四权”,促使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民主集中制意识进一步增强。换届后,党委内部权力架构由换届前的“书记—副书记—常委”三级架构向“书记—副书记或常委”两级架构运作机制转变,克服了过去有的地方书记办公会成为事实上的决策层问题,常委会决策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强化,集体领导下的常委分工负责制为贯彻民主集中制提供了有效工作平台;通过探索实行常委专题会等方式,开展会前酝酿沟通,使常委既能在会前表达个人意愿,又自觉服从集体领导,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首先,换届后,常委直接对书记和常委会负责,党政班子成员分工统筹考虑,常委之间、党政之间分工不重复、权限不交叉,实现了权责对等,克服了过去常委和政府班子成员履行工作职责时存在的依赖思想、畏难心态、盲从思想,同时,常委作为议题发起主体与决策执行主体的一致性,增强了常委把握对负责或分管工作的主动权,两级架构的领导体制,对那些能力强、实绩突出的干部,更能发挥作用,普遍感到信心更大、热情更高、干劲更足。其次,常委专题会扩大到人大、政协党员主要领导,从过去书记办公会上的“列席”变为专题会上的“参加”,从过去对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不便发言”变为共同参与酝酿、讨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再次,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组成数量增加,组成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体制下,全委会在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干部任免中的作用发挥更充分,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地方领导干部思想上出现的新问题

一定程度上的分工不明确、思想迷茫。首先,换届后,专职副书记职责分工无明确定位,各地规定不一,有的地方专职副书记无实质性分工,出现了所谓的“实职虚设”、“专职不专”等现象,有的副书记感到角色尴尬、工作迷茫,产生了失落感。其次,党委“减副”、班子“减员”后,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常委感到向上流动的渠道堵塞,对前途产生了忧虑。第三,换届后,由于受领导职数的限制,一些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没能得到提拔,有的还改任非领导职务,从而产生思想情绪。

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心理恐慌。首先,换届后,书记的协调和管理幅度增大,没有了副书记和书记办公会这个减压层,对书记的统筹、驾驭和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疲于应付。加之决策时的“一人一票、同票同权”,如缺乏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履行职责时会产生思想包袱,工作的压力增大。其次,换届后,党委内部管理向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过渡,一些领导干部还不适应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观念一时难以转变,产生心理压力。第三,换届后,党委和纪委委员组成扩大,全委会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的事项范围在拓宽,对常委会、全委会如何驾驭全局、对重大事项的研究和决策提出了新的考验。

一定程度上的大局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欠缺。首先,在常委分工负责的体制下,书记权力增大,又缺少副书记层次的监督,处理不好,容易出现“一言堂”,引发新的家长制作风。常委分工负责工作相对独立,客观上可能使班子成员间相互监督与制约减弱,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各行其是,产生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思想。其次,在一些需要几个常委共同配合完成的工作上,副书记不好协调,处理不好,会出现多人负责又都不负责,相互依赖、相互推诿的现象。第三,在分工负责制下,哪些事情需要提交常委会集体讨论,哪些事情不需要提交常委会讨论,如果规定不是很明确具体,就会造成常委超越权限“乱拍板”、或者敷衍塞责,把责任全部推给书记,把矛盾交给常委会的不负责任行为。

一定程度上的忽视锻炼、放松修养。换届后,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客观地看,这些新进班子的同志是比较过硬的,但也有一些同志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根基不够扎实,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锻炼等问题。如果不重视学习锻炼,就会作风飘浮,不能面对群众,不敢正视矛盾。还有一些干部在学习上偏重眼前的需要,忽视长远的修养,忽视理论基础,产生功利化和实用主义思想。同时,随着书记和常委权力的强化,如果对他们缺乏有效的监督,有的会放松对自身廉洁自律的要求。

三、加强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提高换届后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针对性。一要强化党性教育,不断提高讲政治的坚定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深入开展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经常性工作,特别要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把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二要强化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换届后,上级组织要求高、群众期望高,改革发展的任务重,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旺盛的创业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事、创业、为民、尽责。三要强化群众观念,不断提高勤政为民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第一责任,以群众的情绪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富民安民为己任,把领导权力作为服务手段,心无旁骛地把全部心智倾注于本职工作。四要强化集体意识,不断提高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树立全局意识、民主意识和协作意识,正确处理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党与政之间的关系、副职之间的关系。

第3篇:思政建设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建设/新的起点/推进

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重要思想为部队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临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面对新的使命任务,部队各级党委必须准确理解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深刻内涵,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努力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大把“继续解放思想”列入大会主题,意义深远。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新局面的一大法宝。能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然而,从当前部队实际情况看,不少同志对解放思想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有的墨守成规,研究解决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新的思路和方法;有的固步自封,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工作推进速度慢、落实不到位;还有的顾此失彼,在指导部队建设中缺乏科学发展的观念,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之所以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归结起来主要在于学习不刻苦、思考不深刻、实践不主动。我们讲解放思想,是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的解放思想,是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解放思想,即解放思想必须符合部队发展实际。为此,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刻苦学习。学习是促进思想解放的重要途径。党的创新理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各级领导要带头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做到学之求深、信之求诚、用之求实,真正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精神植根于头脑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层次,促进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是勤于思考。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以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为基础的。各级领导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思想是不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看看落后在什么地方,如何才能跟得上;经常思考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部队建设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课题,看看工作落实情况,如何总结反思;经常思考兄弟部队建设发展态势,看看自己是不是落后了,差距在哪里,如何赶上去。只有不断地思考,开动脑筋,才能自觉地从时展、实践需要、他人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差距,跟上时代进步、实践发展的要求。

三是积极实践。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勇于实践。实践为解放思想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一些摸不清、把不准、理不顺的问题一旦进入工作实践,往往就会变得清晰和明朗。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深入部队,在实践中加快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在实践中寻求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思路。

二、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着眼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能力

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有的同志还没有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上来,不少工作还没有真正聚焦到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上来。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关系到军事斗争准备的质量,关系到部队训练改革的进程,关系到基层全面建设的水平,必须将其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筹划。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能力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相配合,必须进行系统思考、整体筹划。各级党委在筹划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时,要紧紧抓住提高部队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这一主线。服务于这条主线的,要全力以赴,抓出成效。军事斗争准备是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经常性中心工作,筹划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军事斗争准备从工作全局上突出出来,做到领导精力重点关注军事斗争准备,政策制度制定切实保障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始终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抓落实。要紧紧围绕担负的作战任务,把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每项工作、每个课题、每个指标具体分解到政治工作的每个部门,落实到每个人头。游离于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这一主线之外的工作,要删减合并,能缓的则缓,能不干的坚决不干,避免干扰和冲击中心工作。

二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提高履行使命能力来落实。工作落实是个动态过程,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阻力。在开展工作时,必须把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作为清晰的目标指向,牢牢把握住其中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党委要从全局上把握部队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现状,深入分析工作落实中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具体可行的对策。这几年,我部思想政治建设围绕作战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抓好战斗精神准备、科学组训方式创新、重难点问题攻关、重大战备任务完成、综合保障质量效益提升等等,为提高部队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作出了积极探索。

三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要下功夫解决制约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薄弱环节。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体现在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上,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证作用。对于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四是要把是否具备履行历史使命能力作为检验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成效的标准。要把军事训练质量作为衡量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成效、党委工作政绩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抓思想政治建设偏离军事训练工作、不实不深、搞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等现象。各级党委要把创造政绩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战斗力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上,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以人为本”已进入部队工作指导的方方面面,为部队建设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但在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上,当前仍存有与部队特殊要求不统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符、与官兵的新期待不合拍的做法。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真心诚意地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充分激发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为此,要坚持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是要坚持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尊重并努力满足官兵求知成才、完善自我的发展需求,既是官兵的迫切愿望,也是部队全面建设的客观要求,两者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必须统一起来。各级党委要把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委领导的重要职责,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官兵健康成才,引导官兵学习成才,帮助官兵在岗成事,并由此推进部队的建设发展。

二是要坚持把解决部队建设的突出矛盾与满足官兵的新期待统一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官兵对训练生活、政治教育、文化娱乐等产生了新的期待;而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入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推进,部队“快节奏、高强度、满负荷”的工

作状态给官兵的学习、休息、健康等基本权益的保障带来了诸多挑战。这就要求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着力关注和解决这一矛盾,引导官兵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当前,尤其要在引导官兵跳出自我,自觉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上加强教育,确保官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以军事斗争准备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善于把官兵的新期待同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文明进步联系起来,从官兵的呼声中感应时代前进的脉搏,从官兵的愿望中获得开拓创新的动力,以解决部队建设发展中的矛盾为突破口,引导官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满足官兵的合理需求。

三是要坚持把加强科学领导与尊重官兵创造精神统一起来。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科学的领导是前提,官兵的创造精神是关键,尊重、激发官兵的创造精神也是科学领导的应有之义。各级党委必须在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素养、提高领导艺术的同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党委无论是作决策,还是落实决策,都要到官兵中听一听意见,看一看效果,善于从官兵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在官兵的实践中去落实、检验、总结、完善决策,从而使各项决策真正成为激发官兵创造精神的强大动力。

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大力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是部队党委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着党委领导成员对官兵的根本感情和态度,关系到党委领导成员在官兵中的形象,反映着党委领导干部的水平和素质。为此,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少数领导干部不注重了解官兵,不注重学习修养,嘴上喊得多、实际做得少,工作不扎实、不落实是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必须按照“始终务实”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以是否有利于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来衡量党委领导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一是要把深入基层、了解官兵贯穿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各项工作的始终。求真务实,既是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又是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而深入基层、了解官兵是各级党委求官兵呼声、愿望、疾苦之真,务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之实,求部队建设发展规律之真,务部队又好又快发展之实的基本途径。各级党委要把深入基层、了解官兵贯穿工作始终,切实做到真诚倾听官兵呼声,真实反映官兵愿望,真情关心官兵疾苦,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树立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基层的良好形象。

第4篇:思政建设范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深刻领会这一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伟大工程,具有总结历史、指导现实、启迪未来意义的重要论断,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决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执政后为什么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执政后之所以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这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我们党从成为执政党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执掌政权,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重任和使命,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其次,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同志就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从不同的历史方位来看,可以分为“革命党的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执政党的建设,就是在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包括执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就是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巩固立党之本、夯实执政之基、开掘力量之源,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这是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一个政党,取得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政权更不容易。能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直接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民族的前途命运。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些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与它们忽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直接相关。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这些政党执政意识淡薄,执政思想僵化,执政宗旨蜕变,执政方式落后,执政队伍涣散,执政基础削弱,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最终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建设。半个多世纪来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实践我们党执政55年来,始终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伟大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这里,我们不妨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线索,来一番总体盘点。(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第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执政本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同志就提醒全党,随着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并强调如果我们不去注意学习这些本领,“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新中国成立后全党兴起了学习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热潮,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本领不断提高。第二,重视研究党执政的政策、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同志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他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情况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他还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注意学习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第三,开展整风运动,切实提高执政党的思想政治素质。同志多次告诫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要警惕,严惩腐败分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针对革命胜利后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骄傲自满、松懈麻痹、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等不良思想倾向,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找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使全党的思想觉悟和思想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第四,大力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与整风运动相适应,针对新中国成立后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党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用3年时间进行了一次整党运动,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领导的普遍整顿。经过整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显著改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第五,从严治党,增强党拒腐防变的能力。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暴露出来的贪污腐化问题,1951年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三反”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五反”运动。结合“三反”、“五反”运动,着重批判了部分党员干部的贪污、浪费、腐化堕落行为,对刘青山、张子善重大贪污犯予以严惩,挽救了一大批干部,使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第六,反对各种分裂活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维护党的团结的自觉性,自觉同一切破坏党的团结、损害中央的威信、反对中央统一领导的言论和行动进行坚决斗争。1954年挫败了高岗、饶漱石分裂活动。1971年挫败了集团的分裂活动。“”中又同“”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这些都有力地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正因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我们党在执掌新中国政权的早期阶段,创造性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并经过艰苦努力,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们党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人民民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我们党确立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我们党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安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切,都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二)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我们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续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把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第一,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开辟了执政党领导拨乱反正、推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针对“”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和“”后“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我们党支持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领导拨乱反正,推动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二,科学评价党的历史,坚持维护执政党的威信。“”结束后,我们党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同志的功过是非。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我们党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本否定了“”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同志和思想的错误思潮。此后国际国内局势的发展变化,越来越显示出这种科学的历史评价对于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第三,确立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党在执政条件下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历史决定就是果断地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推动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首先,共产党执政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共产党执政必须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必由之路,开放是必要条件。不实行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再次,共产党执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20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第四,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我们党勾画了执政兴国的宏伟蓝图。邓小平同志在深刻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体现了加快发展的雄心壮志,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第五,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入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一个鲜明特点。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系统思想。此后,我们党在这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党的执政方式的不断改进。第六,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认为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第七,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科学判断,明确要求军队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增强国防实力,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同时,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从而实现了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八,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了祖国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党执政的重大使命。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为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九,制定了正确的国际战略方针、政策和策略,开创了外交工作新局面。邓小平同志科学地观察国际形势的变化,重新确定国际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对外关系指导方针和“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当头”的战略思想,调整对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的关系,发展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为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十,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党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样一个涉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强调要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在这方面,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同志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指出:“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肩负着重大的领导责任,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领导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在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13年中,我们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使党执政的理念更加鲜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根本指导地位,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根本指导地位,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提供了科学的理念。第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全面。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时,着眼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奋斗目标,使党执政兴国的任务更加全面。第三,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党执政的方略更加完善。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第四,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执政的方式更加科学。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第五,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党的执政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我们党把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坚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培养选拔干部,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制度建设,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第六,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使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群众基础不断扩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农村、企业、社区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适应党的队伍状况发生的重大变化,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完善,分布更趋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七,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使党执政的作风进一步改进。党中央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先后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党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厉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第八,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使党执政的柱石更加坚强。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全面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动军队和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九,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使党在完成执政历史任务的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我国政府顺利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经济社会稳定。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大力加强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与“”等各种分裂图谋进行了坚决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和领土完整。第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党执政的国际环境不断改善。我们党全面审视世界格局的变化,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作用,确立了正确的外交方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党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争取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从理论方面来看,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同志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上。从实践方面来看,十六大以来,面对国内发生非典疫情、自然灾害和经济过热以及国际上发生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战胜了各种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深刻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制定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按照“五个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我们党紧紧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带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确实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我们党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顺利完成了修改宪法的工作,在宪法中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顺利完成了修改政协章程的工作,使政协章程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我们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探索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文化市场,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城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们党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增强国防实力。我们党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广泛团结香港、澳门各界人士,维护了香港、澳门的团结稳定。我们党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努力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党妥善应对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正确处理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妥善应对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等国际敏感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我们党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特别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两个务必”,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改革中央领导出国迎送制度、礼宾接待、新闻报道、文件会议等制度,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这一切,都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好评,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强的执政能力和良好的执政作风。以学习贯彻《决定》为契机,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当前,国际局势继续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继续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系统总结了党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可以相信,只要全党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把执政能力建设这后的根本建设提高到新的更高的水平,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更大的胜利。

第5篇:思政建设范文

一、执政党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灵魂和主线。同志有句名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立足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准确把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能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到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同志反复强调,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二、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明确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思想

根据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同志多次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实践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党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党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因此,同志反复强调,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一定要切实解决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三、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同志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先进性鲜明的时代内涵。并且强调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今天,同志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他特别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全面贯彻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各方面工作,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并明确提出:要严格按照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五条要求涵盖了党内生活的基本内容,为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遵循。

四、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在当代中国,党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同志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党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同志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否做好,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他在科学把握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五、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深刻揭示了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明确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的重要思想,并且指明了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根本途径。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二,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明确提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带头把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和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统一起来,同时要求全党同志始终保持高度警觉,自觉地同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进行斗争。第三,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同志反复强调: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把反腐败斗争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六、提出了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总体布局

第6篇:思政建设范文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宗旨,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为根本目标。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税收工作“十一项工程”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单位和工作实际,加强理想宗旨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优良传统,创新管理制度,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办税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勤政、务实、高效,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理想宗旨教育。信仰是力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无穷尽的。要紧密结合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认真开展理想宗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意识,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教育干部职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热点和干部职工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摆正位置,端正态度,顾全大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教育干部职工“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既有原则要求,又有具体规范,道德建设重在建设、以人为本。要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抓好教育,并渗透到税收业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一个干部职工心中,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形成文明办税、服务社会、讲求奉献的行业新风。培育和弘扬税务精神,构建和谐国税,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干部职工工作活力。

3、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良好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做好税收工作的保证。加强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和克服说大话,说假话,做表面文章,做到敢讲话,反映实情;其次,要坚持真抓实干,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和克服漂浮的思想作风,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追求“轰动效应”,而是要求深、求细、求实,树立和强化务实的意识,做到干工作看实绩,办实情,重效果,并以此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做得成功与否的标准。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税务工作特点,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税务人员“十五个不准”要求,杜绝“吃、拿、卡、要、报”不良行为发生,真正做到领导责任常负、干部教育常抓、行业歪风常刹、腐败源头常治。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严密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从加强源头控管入手,做好事前监督;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执法随意性为重点,做好事中监督。以强化税收热法监督检查为主要内容做好事后监督,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活动和争当“人民好公仆”、“服务明星”、“业务能手”等活动,努力营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待人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不断地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开展好各项税收工作提供强大的保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应有的效果。首先,尊重人。做到量才适用,合理分工,工作方法讲究多样化,不能简单粗暴。只有这样才能使干部职工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从而勤奋努力去学习、去工作。其次,理解人。要设身处地掌握下属的心理动态,多说些理解的话语,有了理解的“过滤器”和“催化剂”,才会滤去干部职工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从而加快思想的认同和行为优化的步伐。再次,关心人。对干部职工多一些关爱,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只有在关心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作原则,才能产生激励人的效应。只有真心实意地关心人,才能使枯燥的工作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并以此感染人、激励人,使干部职工愉快满意地接受任务,踏踏实实、心安理得地去干好税收工作。

2、坚持健全机制,强化基础的原则。充满生机活力的事业始终是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作机制紧密地联系一起的,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相结合,才能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是健全用人机制。要用好的机制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人,坚持竞争上岗和民主推荐相结合,既要选拨业务工作的骨干,又要选拨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二是建立评价机制。对干部职工要适才使用,做到才有所用,人尽其才。同时,要正确评价人,对那些工作辛苦,成绩突出的干部职工要及时给予精神鼓励,使干部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从而不断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及时真诚地指出干部职工身上存在的缺点,帮助其不断改进,引导其不断进步。三是完善激励机制,要制定既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评选条件,开展“创建文明单位、争当优秀税务工作者”等活动,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努力营造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激励干部职工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3、坚持加强教育,提高素质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活的灵魂,加强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取向和“三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解决干部职工思想上遇到的各种困惑和迷茫。一是突出政治性。通过政治学习日,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树立大局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的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典型引路和反面警示,引导干部职工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大局观念,把个人的前途和荣誉与单位的前途和荣誉结合,建立在整体发展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三是建立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的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党员先进性意识和党性观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4、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原则。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办得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解除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一是提高主动性。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把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渗透到日常业务工作中去,与日常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体化”运行。二是防止空洞性。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必要的形式、有效的载体,更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使干部职工看到实际利益的同时解开思想上的疙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加强针对性。要针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情况,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困素为积极困素,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四是注重实效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下功夫,努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取得实效。

三、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创新的单位同样也是没有希望的单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改进的前提,针对国税行业青年干部职工多、文化层次高、活泼奔放、可塑性强的特点,必须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从思想观念上创新。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是开拓国税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思维方式,突破和清除习惯势力和旧的模式的束缚,力求用新的思维、方式对待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劝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税收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

2、更新方法,完善功能,实现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探索新方法。要在工作方式上由“虚”向“实”转变,虚实结合,虚事实做。要善于在遇到困难、任务和进展时抓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进行分析、调研、采取措施。既要抓教育,又要开展谈心活动;既要启发、引导,又要解决实际问题。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国税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职工,把他们的事情摆上位置,放在心上,重点考虑,及时解决,做到进职工门、知职工情、解职工难,用真情感动全体干部职工,达到用心聚人心的目的。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寻求新载体。一是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税务文化建设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干部职工中倡导八种意识,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民主平等、严谨认真、严明纪律、廉洁自律的意识,树立国税良好形象;二是以管理为载体。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教育融于管理和实践中,制定道德行为规范,落实“两权”监督制约,在组织收入和税收执法上,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依率计征,坚决克服关系税、人情税和有税不收及收过头税现象;三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要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形成包括宣传舆论阵地,国税网络、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阵地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围绕税收收入中心,广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帮,通过利用多种载体、多种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第7篇:思政建设范文

一、加强供电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有利于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廉政理念古已有之,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进程,廉洁之风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表现。加强供电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让供电职工通过传承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光荣美德,并从中汲取营养,就能起到陶冶员工情操,提升员工道德素质的潜移默化作用。

有利于融洽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广大供电职工是实践廉政文化的主体,供电企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反映了广大客户的利益和愿望。加强供电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通过经营行为和服务理念的改变和强化,有利于供电企业改善形象,凝聚客户,深化服务宗旨,提升服务质量。

有利于企业职工潜力的激活。供电企业廉政文化看似无形,实则表现在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生活、服务中的方方面面。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用格调高雅、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占领企业文化阵地,唱响廉政文化的主旋律,将会对供电企业职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出干部职工的内在潜力。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电企业的廉政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供电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用自律约束经营行为,规范从政意识,筑牢防腐倡廉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的两条防线,构筑安全、文明、稳定的供用电秩序,对发展壮大供电企业的综合实力,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把握供电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及特色

供电企业面对千家万户,既担负着经济建设的经营体,又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供电企业的干部职工是否具有坚定的廉洁信念,将直接影响着党风、行风和社会的风气。为此,加强供电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让供电职工在从事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使“清正廉洁”成为每名职工的立业之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把握供电企业本身的运作规律及特色,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首先要贴近供电企业的实际,在内容上突出特色。要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职工守则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使廉政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教育干部职工廉洁从业,信守承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用行动维护企业的信誉,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第二,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载体建设上突出特色。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学习教育只是一个主要的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氛围。除日常的学习外,还要组织职工开展读书思廉、文艺颂廉、典型倡廉、警示促廉等活动,促进廉政意识深入人心。要运用廉政网页、廉政橱窗、廉政展览、廉政研讨、廉政征文等载体和手段,做到廉政文化上墙面、上网页、上讲台、上版面,营造出一个浓郁的廉政文化环境。对重点岗位和人员要开展廉政承诺,签订廉政合同,选树廉政岗位等活动,从方方面面引导廉洁自律风尚。

第三,要充分利用供电企业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在创新机制上突出特色。要结合企业规范有效的经营管理行为,建立考评、激励、保障等机制,同时注重发挥“大宣教”工作格局的优势,整合资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抓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把廉洁从业的要求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第四,要抓住重点环节,在着力点上突出特色。加强供电企业廉政文化建设,重点是教育供电企业的干部职工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以“干事干净”的良好精神风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所以要着力教育好各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构筑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的防线,成为职工的楷模;要对管钱、管物的重点岗位人员随时进行提醒,反对商业贿赂,并拒绝商业贿赂;要对用电营销人员进行引导,坚决杜绝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刁卡客户。把廉政理念自觉运用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渠道,真正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廉洁经营。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先进性建设之中,通过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牢记党员的宗旨。以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为抓手,以加强作风建设为重点,努力抓好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廉政文化进车间、下班组、到家庭,不断催生、萌发和培养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在此基础上,开展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等活动,把抽象的说理教育变成具体生动的形象教育,选树身边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在干部职工中营造廉洁从业、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

二是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制度具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和根本性。加强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要用完善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和保障,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风清气正。要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易于产生不正之风的领域,深入探索研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围绕改善行业作风、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诚信践诺、提高服务水平等,制定出台有关规定。创新实施优质服务卡、跟踪服务监督卡以及预约服务、无缺位服务等一系列制度,有效规范干部职工行为,从而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第8篇:思政建设范文

现代社会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若要在此背景下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首先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坚定的思想以及较强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抵抗社会中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才能为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才能为大学生排解各种思想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努力学习各种先进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以便于开展更为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必须要坚持发扬和继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不断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水平和民族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宣传国家的优秀文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该提高人文修养,在工作中加入人文思想教育,这对于一个人开阔眼界、开启智力、陶冶情操起着重大的作用,对确立和改造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部分院校学术功利化比较严重,真诚协作的团队精神不足,文人相轻的思想有发展趋势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和修养。如果我们每一个做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注意自身的人文修养,我们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真诚地对待学生,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言传身教,做好工作对象的表率。

2、积极配合校园软环境的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着力培养自己科学、进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我国社会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迅猛发展,正在带动高校职能的不断拓展、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现如今已不能把教育过程只看作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过程,应该在学校生活中提倡和培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创新以及情感的关怀和伦理的关怀等意识和理念;其次要努力推动在师生中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构筑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貌。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一所大学的校风、一所大学的精神的体现,也是大学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校园软环境的过程中,要着力倡导师道精神,健全师德意识和规范,其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包括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在内的干部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理想的校园软环境,加上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清雅、优美的校园、校舍环境,对师生舒展性情,陶冶情操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包括师主任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推进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理想天地。

3、进一步依靠学生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除了应该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还应该依靠学生,主要是依靠学生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学生中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是学生中比较有觉悟、有思想的一部分,他们最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真实想法和真实需要,而且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依靠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依靠学生做好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组织、管理工作,依靠学生带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向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我们应该及时改变只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老做法,依靠学生中的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培养、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4、结语

第9篇:思政建设范文

理性认知权力性质,在实践中强化思想建设

政党权力的性质有两个要点:一是政治性,它体现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和统治者对全社会治理的需要;二是社会性,它体现保持社会稳定和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任何执政党,只要掌握国家权力,都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权力为社会公众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权力谋取私利。对此,恩格斯有过透彻的论述。他在考察了国家权力的产生和发展之后,对国家权力在历史中的作用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一切政治权力起先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的职能为基础的,随着社会成员由于原始公社的瓦解而变为私人生产者,因而和社会公共职能的执行者更加疏远,这种权力加强了。第二,在政治权力对社会独立起来并且从公仆变为主人以后,它可以朝两个方向起作用。或者按照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的精神和方向去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和经济发展之间就没有任何冲突,经济发展就加速了。或者违反经济发展而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除去少数例外,它照例总是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陷于崩溃。”也就是说,执政党成为权力占有者,可以将权力转化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力量,也可以将权力转化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显而易见,如何避免消极力量的抬头,争取积极力量的出现,确保思想导向的正确,这是强化执政党建设的首要前提。

执政权是一种国家权力,执政党在实施国家权力方面往往具有强制性、广泛性、先定性、执行性等特征。在现代管理层面,从政治到经济,从内政到外交,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执政党的色彩;在社会生活领域,从“小”到“大”,从“里”到“外”,一个公民的时时处处无不渗透执政党的管理。因而,政党权力在运行中如果缺乏控制,就会产生失衡和变异的危险。政党权力变异包括权力自身的变异和权力执行主体的变异。所谓权力自身发生变异,是指政党权力与人民权利之间存在发生冲突的可能,即政党权力成为人民权利的侵害者,背离了人民赋予执政党权力的初衷。对此,法国的孟德斯鸠、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汉密尔顿都有很多论述。所谓权力执行主体的变异,是指具有管理权的执政党成员的变异可能,即从“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的可能。为预防和矫正这两种变异都需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长期以来,人们对执政党的权力制约有两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执政党的价值准则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似乎两者的内在本质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外在体现就丝毫没有冲突之处;二是认定执政党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奉公守法、依法办事则是份内之事,似乎只靠思想教育、道德约束就可以了。事实上,党的具体组织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所追求的直接目标各有差异。依据政党权力有两重性的理论观点,执政党主管机关也具有多重身份: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应该追求其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必然追求社会与经济的统一和发展并维护社会公益;而作为国家权力执行主体,又不能不以社会安定为最大功利。何况,执政党的工作人员本身千差万别:有的马列信仰坚定;有的受小农经济影响较深;有的经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因而,个人的基本素质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如果说,在传统思想建设的观念中,以前那种忽视对政党权力执行主体的监督已经有过痛苦的教训,那么,现在,需要学习理论,提高认识。

党建的实践已经昭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当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既靠解放思想、理顺领导体制,形成合力;更靠法律制度的统一约束,发挥整体效能。遏制腐败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掌权者空谈政治的提高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而需要实现以法控权、依法监督,这是法制国家的基本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此专门强调,“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管党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思想,经常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文明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理性认知结构层级,在实践中强化组织建设

如何使我们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地贯彻实施,正确认识政党结构的层级、在管党中强化组织建设至关重要。唯物史观揭示的客观规律是必须遵循的,违背了这些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就权力结构分解而言,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其实,执政党的管理通常是建立在层级制组织机构的基础之上,层级制的结构是上下统属的,每一个下级层次对上一级层次负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全面的提高,它贯穿于政党权力产生和运行的全过程,发生于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且,任何一个环节层次领导不力,都可能影响整个执政党的管理形象和工作效率。

一般说来,政党系统的层级体制使党内监督既直接又有力。由于政党机关是依据上下隶属关系而组织起来的,上级机关及其领导者对下级机关拥有指导权力,并运用直接的组织、经济等手段来实现其意图。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实行单一制的国家一样,我党实行的是层级制与功能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与此相适应,监督体制也是层级监督与专职监督、职能监督相结合的体制。基于政党的层级制,党的机关之间的领导关系成为构建的基础,即: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实施领导;各级党委对所属职能部门实施领导。当然,在工作体制中只能存在一种领导关系,即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的领导,而不能形成多头的领导。即使在国税、金融、海关等机关实行垂直领导体制,党的领导关系仍然是以层级制为基础。因此,需要坚持和维护党的组织领导,需要在执政过程中靠“三力”去体现党的领导权威,即:政治理想吸引力,这需要来自生动的思想工作;路线政策引导力,这需要来自正确的治国纲领;公仆精神感召力,这需要来自全面的整体服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作用。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目标就是使各个层次实现管理的高效率,通过对授权和运行等诸环节进行分层监督、全面领导,积极影响施政管理的效率。比如说,

科学界定政党授权环节的组织功能,可以对包括领导干部的产生、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实施有效的监督。再如,正确梳理党运行环节的组织功能,可以对包括立法、决策、决定以及具体的贯彻落实等方面实施必要的检查,这有利于保障运行质量,不使党的行为偏离原定目标。如果在组织建设的源头上精心设计,就能使党的每一个层级系统都有专门的分工,有大批富有经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有比较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和强有力的信息反馈系统,使整个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人员是党务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实施者,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组织人员的素质。有资料披露,苏联共产党在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在有2000万党员时却亡了党。这一结果的教训就是:党的基层组织起不到战斗堡垒作用,遇到重大事件成了一盘散沙。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整体是否强大有力,执政地位能否坚如磐石都与这一基础是否健康牢固有很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基层组织摒弃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的习惯,保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只要党的每一个层级组织真正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切实按照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做,就一定能够取得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预期成功。

理性认知行为向度,在实践中强化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外在体现,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作风建设是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任务。总书记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针对性强,言简意赅,语重心长,是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导和高度概括。

从我们党的自身状况看,建党初期只有几十个党员,仅是星星之火的小党,现在成为与十几亿人共命运的执政大党,这里面包括对艰苦奋斗作风的再认识,再提高和再发展。奢侈享乐历来是消极颓废的表现,也是腐败现象产生和蔓延的温床。《尚书》早就提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可是,有人却有一种习惯定势:以为在战争夺权年代需要艰苦奋斗,而在和平建设时期可以不需要艰苦奋斗,至于现代化建设时期更无必要。其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作为掌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大权的执政党各级机关和个人,其优良作风的保持非常重要。积极倡导和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能够集中反映党的精神风貌,形成并发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作用,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也是坚持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当然,任何一种作风的提倡都需要与时俱进,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应该与社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相适应,同时也要注意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总理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提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其实是提醒国人,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必须继续提倡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作风,大力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致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从我们党的执政实绩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勃勃生机,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这里面也存在党长期执政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过程。一方面,执政党的地位对于党运用国家政权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我们党能够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许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随着自我意识尤其是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无组织的民意表达力量和民间舆论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执政管理要实现其作为现代化“驱动器”的功能,自身也必须顺势、应势地发展。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机制使行为前的决策、行为中的具体动作及程序、行为后的后果及影响都切实与行为指向者协调。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党员干部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