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

第1篇: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情感素材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标准修订中,就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学科核心素养又是一个相对抽象化的概念,怎样才能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加以构成,再进行一个合理的划分,就是下文要研究的内容。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作为个体,当面对不确定或者复杂的现实情境时,可以将特定学习方式中衍生出的探究技能、思维模式以及学科观念进行综合运用,将跨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等内在动力系统结构化,然后进行情况的分析、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呈现的综合性品质就是所谓的核心素养。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素养,这是种品质,是后天形成而并非天生。而形成素养不仅是“教化”而来,更多的是靠自身“阅历”养成,是一种人人都会得到的品质。换句话说,不管你身处怎样的职业、何种角色,也不管你受教育程度达到怎样的标准。都会在你自己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将各自素养进行表现;其次就是核心素养,这中间包含的是情感态度、知识以及能力的三个维度。换句话说,核心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有预期目标的结果。就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这里主要说的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最后,就是学科素养。这是一种经历了特定学习后的技能养成。将这些概念理清之后,我们就能够了解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对学科核心价值和意义,进而让思想政治课程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服务。

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1.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

在人的一生中,是众多智能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其中主要的发展就有:语言智能发展、人际交往智能发展以及数学逻辑智能发展等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地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应该是各种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情感心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如,在进行《政治生活》课程的教学时,对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知识点学习,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去死记硬背的话,学生一旦遇到真正冲突情况的时候,就真的会首先考虑国家的利益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就可以多给学生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告诉学生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都是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在此基础上注意对学生准确人生观的引领,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目标。

又如,进行经济生活中“商品”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商品为什么要出现呢?”这样学生就会对商品的形成前因进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分析商品经济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2.情感素材在问题对话中的导入

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中,首先就是教师对知识深入浅出的理解,将知识教学的挑战性不断提高,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学生思维能力加以最大程度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案例的讲解时,要注意让学生有感而发,而不能是单纯地生搬硬套。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展开情感素材,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尽量鼓励学生能将教学情感感悟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教师进行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争取使其能在情感体验中将思想品质加以升华。利用相互探讨或者辩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是非观。

比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课程时,物质的变化是需要量的积累而形成的。教师就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来进行课堂的提问:比如,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是不容易被发现的?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回答。等到回答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可使用的解决方法,进而完成教学。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提问更加有深度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国外就有针对我国人民而设立的中文标语,比如“垃圾请丢在此处”或者“禁止大小便”的字样。学生这时的情感一定会有所触动,从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情感的调动。

在我国教学体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模式还会继续发展和完善,对本文讨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建立也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希望学生在学习效率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有所提高。在改革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可改变成绩至上的观念和束缚,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教学和学习水平。教师也会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一直努力。

参考文献:

[1]方培君.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57-59.

[2]李彰有.试论政治课教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化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5(12):57-60.

第2篇: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政治教师;思维素养;培养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核心。思维素养包括逻辑思维素养、形象思维素养和创新思维素养。其中逻辑思维素养是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基础,侧重严格的推理和论证;形象思维素养是与直觉、灵感、顿悟相对应的思维素养,易于激发创意;创新思维素养是逻辑思维素养与形象思维素养的有机结合体,它有志于打破心智枷锁,获得突破性解决方案。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包含四个方面:政治认同――培养有立场的中国公民;理性精神――培养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培养有自尊的中国公民;公共参与――培养有担当的中国公民。只有在教学中重点培养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素养在内的思维素养,才能从根本上突破政治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1 学科思维引领是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素养的重要前提

政治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还是材料选择、PPT制作、习题选择上都必须重视“学科思维引领”作用,要注重“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学科思维引领主要包括学科话题素材引领、学科情感素材引领、时政及社会生活素材引领。学科话题引领可用于师生对某一话题的互动,在辩论中进行观点交流与思想碰撞,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 学科情感素材引领或以故事、成语、漫画等入题,用以引发学生思考相关知识乃至生命价值意义;时政及社会生活素材引领既能让学生体味现实生活,使学生对素材有多元、立体、鲜活体悟,进而生成和提升自己的思维素养。可见,学科思维引领是智慧之间的碰撞,是心灵之间共鸣。学科思维引领是培养和提升学科思维素养的重要前提。

2 着眼思维素养形成基本功培养,把思维训练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素养生成的抓手和基础

学生的学科思维素养是需要学科教师授之以科学思维方法的。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用好思维素养形成与发展的两个基本手段:一是通过对相近、相似、易相混的概念、现象进行比较,通过同质异形的比较或是同形异质的比较来训练作比较、找联系的思维素养。二是通过让学生学会从具体中抽象本质或是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来训练学生抽象化、形象化的思维素养。这两个基本手段贯穿在思维的全过程,是思维训练的基本功。抓住培养思维素养的这个核心,就可以搞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思维方法训练:一是搞好深入思维法训练,从一个疑点开始,由表及里,环环设疑,层层推进,最终寻找出问题的实质;二是搞好发散性思维法训练,引导学生把问题和信息朝各种可能方向扩散,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培养学生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思考;三是抓住复习契机,搞好聚合思维方法训练,把一系列知识点串连起来,找到它们间的共同联系,把问题和信息朝一方向聚敛,从而形成确定的结论。

3 以学科问题为导向,以生活体验为基础,为思维素养生成创设条件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机。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巧妙地设计各种活动,以学科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体味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参加各种活动,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教师通过情境营造一个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善于利用图、文、声、像,运用新闻图片、漫画、历史故事、趣闻轶事、案例、典故,诗词、格言、俗语、音像剪辑等方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重组知识的能力,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要为学生疏通思路、清除“思维障碍”创造条件。学生因认识不足、知识不够、生活经验欠缺,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思维上的障碍会很多。为了预防挫伤学生求思求知的积极性,政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为学生的思维“架桥铺路”。通过语言等手段,运用各种已知的知识和素材,通过科学设问及问题分解,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素养生成。

第三要开拓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思维素养的培训,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在讲课、复习中运用,在课后练习、命制试题中通过知识背景材料、事件发展历史沿革、事件现状等相关知识链接等方式来拓宽知识面,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形成新的观点,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素养。

总之,学生要形成核心素养,必须首先具备学科素养,学科素养生成的关键和核心又是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素养。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把学科思维引领作为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素养的重要前提,着眼思维素养形成基本功培养把思维训练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素养生成的抓手,进而以学科问题为导向,以生活体验为基础,为思维素养生成创设条件,也只有这样才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育人目标,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生成也才真正有可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志红.培养新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年第12期

[2]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年第5期

[3]刘颖.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

[4]孟波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

[5]叶志鸿.让学科思维品质培养从暗处走到前台――也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31)

[6]何菁.五个着力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化的根本点[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0)

第3篇: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内地班 初中政治学科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初中课堂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让学生既能一改小学时的随性,也能适应科目的多样化。然而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采取的大多是灌输的形式让学生记忆、背诵政治学科知识,并没有很好的将知识理解、看透,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现并创新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要认识到初中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训。

一、发展核心素养的历程和内容

初中政治学科是以激发中学生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潜能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身、他人和社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分为六大要素,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中国提出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来发展核心素养,初中政治学科能更好的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素养。

随着内地班初中学政治学科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着长时间的学习,其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内地班初中政治学科的改革、演变,与核心素养有着很深的关系。

二、初中政治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政治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在课文中其教学内容是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层层相扣,而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的,它使人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要能力。初中政治学科所含内容多样化,是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成长中的我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我与他人和集体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意识;而我与国家和社会模块的教育内容则注重于学生国家认同、法治意识和人文底蕴的培养。

三、借助初中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内地班初中政治学科知识的积淀结果是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就是学科知识。因此,树立学生正确的课程意识,是奠定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说,对初中政治学科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首先,教师本身应将W科的整体课程计划明确下来,在每个教学版块过程中,要有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能力,使要学习的知识和要让学生了解的社会技能充分掌握,在此之中,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这就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然后,对于政治教研组来说,可组织教研组会议,一方面有利于交流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为初中政治学科更长久的发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可分为以下几点:

1.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的引领下,用社会实践来开展内地班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就有了很大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在,校园中的教师可举办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各类实践活动,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内地班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园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正能量的事物,如参观博物馆、走进水利局等,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自身的探究,树立内地班学生的正确公民意识,有利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通过了解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筛选,最终解决问题,形成理性的生活方式。

2.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尊重每个学生对事物和社会的看法,他们会通过实践活动找出相应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组织讨论,教师在经过监督和判断发现问题的确是存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去解决问题。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遇到问题的适应能力,也能使他们对初中政治学科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说,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内地班初中生培养核心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能使初中生培养核心素质的更高效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内地班初中生有实施的必要性,另外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初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关键问题之一。内地班初中政治学科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成熟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初中政治学科的弘扬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颖. 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99-100.

第4篇: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政治核心素养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一,也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主要有: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认可和赞同。要求学生能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理解并贯彻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制度。理性精神是人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意识等。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

二、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必要性

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要求以生活为基础,以知识为支撑,巧妙的将生活逻辑与知识的逻辑相统一,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高中政治课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而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国内外实际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F实、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脱离实际,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抽象概念,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更不可能使这种科学理论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像其他学科那样要影响到学生的知与不知,或对知识会用不会用,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信仰、品德、行为等整个人格的塑造及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去提高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三、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方法:

第一,要认真掌握科学理论,要精要透

苏格拉底说,“教育的任务是把阳光送给学生”。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性质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需要政治教师认真掌握科学理论,要精要透,树立新课程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体会政治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领悟课程目标及分类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要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规范使用政治术语,不断提升学科素养,打造专业化的政治课堂。用思想启迪学生智慧,以高尚的品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二,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要活要新

“教育即生活”“课堂即社会”,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整合社会信息资源。通过课前三分钟时政述评、时政演讲,写时政小论文,开讨论会、辩论会等,把具有时代特色的最新信息引入课堂,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并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将其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做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时展相一致,让学生感受到政治的学科魅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的提升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接近生活,关注生活。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探究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立足教材,跳出教材,坚持开放性原则要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模式化操作,应精心创设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表现、思考和探究,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发展。

总之,“ 政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相关的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的素养。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始终坚持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有意识地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分析,以此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充分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悟,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在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品质,不断提升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第5篇: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一、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

不同要素构成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之所以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理性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观点,也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体现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尊严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应然要求。“公共参与”展示人民当家做主的责任担当,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当然行动。概而言之,作为公民培养的目标,对应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观念是否转变到位,是课改成功的关键。要从基于三维目标的教育教学观,转变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观。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2.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1)真实而非虚构原则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以及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教师要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具有一定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2)复杂而非简单原则

教学情境创设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社会发展的规律》时可以引用这样的材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根据这一政策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现实条件和意义,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什么规律?以后是否还会调整?其依据是什么?(2)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经济意义?有人认为二孩生下来,经济搞上去,你怎么看?所有这些问题的设计都建立在真实基础上,而且有一定复杂性,需要学生仔细分析甚至要查阅相关资料才可能解决。

(3)情境设计要w现两难原则

创设两难情境追问,可以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使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两难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在讲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时候,老师引出现在的社会问题: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这就面临两难选择。扶与不扶都可能有支撑的理由,但老师最后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面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应该扶,但要注意扶的方式与方法,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政治核心素养中的公共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提高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

3.要注重活动型学科课程

活动型学科课程不同于活动课程,它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

三、完善素养评价机制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思想品德课堂建构还未完成,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机制也尚未建立。

第一,侧重评价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出既定的问题和材料,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进行考查和评价。但是,由于学生兴趣点不同,他们对内容的熟悉程度成为影响评价公平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仅仅通过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来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可能并不准确。要根据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问题解决策略的使用情况来评价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侧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设计研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设置问题,然后让他们进行探究,教师根据表现出的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合理评价。研学问题要着眼“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研学问题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第6篇: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53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此次改革的三项新措施之一,明确了各学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健全的道德品质,从而完善个人品格,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述理念从价值观、思维方式、品格等方面提出了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方向和任务,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价值观是学生心灵的风向标

对于高中生来说,价值观、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的养成是决定其一生的根本,通过教育与引导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有信仰、有追求、有正义感的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如果在政治教育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没有心灵的标尺,则会使学生失去方向,也会使学生的素养存在根本的缺陷。

2.思维方式是学生思维的武器

科学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脑力劳动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让人明辨是非、细致入微,而错误的思维方式则会让人误入歧途。政治教育正是要在引导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上下工夫,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掌握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3.品格是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

品格是一个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素养的直接反映。一个不懂礼貌、不知礼节、言行粗俗的人说明其素养低下,知书达理、待人热情、品行端庄则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品格。“若失品格,一切皆失”,只有注重价值观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才能外化为良好的个人品格,也才能具备良好的政治核心素养。

二、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北师大肖川教授指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政治教学不是仅仅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还要让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情感、精神面貌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敏捷、人性善良、品格高尚的人。“施教之功贵在导航”,在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领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也是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促进学生情感升A的有效措施。

1.价值引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观念、准则和规范,它是一个人理想、信念的基石,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品性。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价值引领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时要收放自如,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引领学生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判断,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政府的职能,体会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服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事件”和“南海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对于这样的话题讨论兴趣很高,能够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从而引出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教师再用“四川汶川地震”来让学生体会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神,从而引出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教师还可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府补贴措施来让学生认识到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认清了政府的职能,避免了学生埋怨政府、抱怨社会不公等心理,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理想信念,从而努力学习,立志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2.思维启迪,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它推动了人的能力不断进步和发展,而思维一旦固化,就不可能有创新。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既需要培养学生用事实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创新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倡导原生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出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在与生活对话、与问题对话中进一步促进思维水平的发展。

如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时,教师可以给出话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你怎么看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在给出话题后,教师不要给学生设计具体的条条框框,而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发表看法。有的学生指出,瑞海公司无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违规储存危险货物、违法建设危险货物堆场;安全管理混乱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政府的监管不力、安全意识不强也导致了本次事故的发生;事故不是偶然的,而是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是长期对安全不重视的总体现。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活力,也可以看出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和将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安全生产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通过这次惨痛的教育,足以引起人们对安全的重视和对生命的珍惜。

启迪学生思维,启迪的是心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需要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分析和思考,进而自然生成知识。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学”,只有学生会思维、会发现,才能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品格塑造,培养良好人格修养

对于高中生来说,人格修养不仅在于知识,更多在于美德,良好的习惯、宽容的品行都是作为一个有品味的人的基础。作为教师必须以自己的品格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可以模仿的榜样,正所谓“什么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时,教师可以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源泉,是中华民族之魂。对于学生来说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人格修养,让自己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师的表现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从《乡愁》中可以看出对祖国“团结统一”的渴望;从对东海和南海形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爱好和平”的向往……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从而塑造出学生良好的品格。

总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素养,立德为本就是要将“德”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塑造完美的品格,这样才能使政治教育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升华。

[参考文献]

第7篇: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理论的阐述,结合辅导员现状提出培养辅导员核心素质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详细提炼了核心素质的内容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先进的政治理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时代性的创新能力;给出了只有培养和优化辅导员核心素质才能更好地开展辅导员工作的结论。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这就对辅导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现状对辅导员能力素质特别是核心素质内容的研究就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 

 

一、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理论阐述 

 

要理解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理论,首先要了解素质的定义。素质由两方面因素决定 ,先天性遗传条件与后天的个人经历、教育、环境等的影响。素质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性及基本品质系统结构。素质是一种发展的品质 ,在特定环境下是可以培养起来的。[1](p.109-110) 

就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国内相关论述很多,主要包括要素论和系统结构论两种。按照教育部的解释,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2] 有学者提出了六种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养、心理素质、能力素质。[3]也有学者提出五种素养:政治素养、思想素养、文化素养、能力素养、身体素养。[4] 实证分析方面有将高校辅导员素质归结为三类: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由此构建高校辅导员素质的三维结构“mki模型”。[5](p.90-94)以上论述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相关素质,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未能将辅导员工作现状与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现状及培养核心素质的必要性 

 

目前在全国各大高校中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年轻人很多,有些硕士甚至是博士学位的、来自不同地方的毕业生来投身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以及思想教育专业毕业的人不多,而他们的文化背景、能力素质也有很大差别。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成效,从而进一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培养其核心素质。 

在现阶段国内高校中,辅导员往往被学生管理类事务所牵绊,而高校班主任制度的弱化也加剧了辅导员工作的多元化与复杂性。比如经常有来自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的统计数据要求,每次报完后又因各部门协调的问题,导致数据不一致,造成了工作中不必要的重复性。这都使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不能集中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中去,这也使得高校辅导员需具备把思政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统一和协调的能力,最终转化为其核心素质。 

要培养高校辅导员核心素质,就要深刻理解核心素质这一概念。国外专家最初将核心素质定义为组织成员个别的技能与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之整合,为顾客提供特定的效用与价值。国内有学者认为核心素质是为了完成企业或组织的工作而需要具备的关键性素质,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并且能够在完成工作之后为组织带来高绩效。[6] 从上述概念中得出核心素质是基本素质的一部分,是所有辅导员共同的、关键性的素质,同时也是辅导员工作必须掌握的特有的素质。 

 

三、高校辅导员核心素质的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先进的政治理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时代性的创新能力。 

(一)正确的政治方向、先进的政治理论 

“打铁需要自身硬”,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高校辅导员就是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行为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维护党的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周围环境和人们的思想。做到方向正确、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自觉抵制各种思潮的干扰。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清醒地正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质,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 

高校辅导员必须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政治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成为学习、宣传、运用先进政治理论的模范与主力,用先进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开拓眼界,用科学的眼光和方法来分析对待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和当代中国的热点问题,为大学生解疑释惑。 

(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优良的道德品质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集合体。道德品质是辅导员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关系时外显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特征和倾向。[7] 

辅导员从事的是正品德、塑灵魂、培育人的神圣工作。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的师德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因此,辅导员要用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处世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应成为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楷模,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使命,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在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为人正直,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大学生。 

(三)具有时代性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各个工作岗位都需要建立起的一种能力,尤其工作对象是高校大学生这个特别群体前提下的辅导员,更是需要这么一种能力使自己的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在21世纪,网络媒体的宣传铺天盖地般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多元文化兼容并蓄,使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尤其这两年,“90后”的孩子们——标准的新时代大学生伴随着社会流行文化走入高校,如果还以过时的工作方法进行教育管理,那么工作成效会产生问题,这就需要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政治理论来更新自己的工作方式以适应当前的需要。 

辅导员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接受和树立新的观念,用新的观念去看待和评价新时期的人和事。在坚持传统教育的同时,尝试项目实践教育、情景教育、渗透教育、互动教育、网络教育等新教育方法的运用。对新时期、新任务、新问题要求有相应的新思想、新作风、新方法,创新教育内容、创新工作载体。要深入了解青年学生所思、所感、所盼,找准要说的和学生想听的结合点,变抽象为形象,变概念为具体,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使青年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渗透力,要调整心态,不能以一个上级领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不能以陈旧的管理思想约束新时代的大学生。时代在发展,观念在变革,辅导员必须学会做潮流前沿的人,与时俱进。比如辅导员在传达学校的文件精神时不仅可以通过开班会等方式,更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使得信息传递变得更快捷有效。用飞信、qq或msn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些灵活方便的一对一的沟通交往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打消顾虑,敞开心扉,大胆地把问题和困难与辅导员交流沟通,不仅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辅导员也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学生思想心理上的问题和动向。据调查,目前高校中,中国移动飞信、腾讯qq等是辅导员最常用的im软件。再比如,根据本校近几年构建素质教育项目化实践新模式的经验,创建了大学生活动项目化运行中心,鼓励学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主动创新立项、组建团队,形成了一批品牌项目,推行了“星光小论文”计划。 

要培养辅导员的核心素质,把握好基本素质和核心素质的区别很重要,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可以各有优势,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每一个辅导员必须具备的,而这其中关键又在于如何注重个体差异而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辅导员思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和增强时效性。只有努力培养这样的核心素质,才能使辅导员工作更好的开展,高质量地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许瑞.高校辅导员核心素质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4). 

[2]教育部.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3卷[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第8篇: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功能定位;再认识;实践

初中思想政治课历来都是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集体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法宝,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背景下,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提出,初中思想政治课被赋予新的教育功能和任务,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现实需要,创新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形式[1],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拓展和延伸,促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对新时期初中思想政治课功能定位的再认识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的再认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化,是新时期推动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迫切要求,也是规范初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重要起点。除了思想政治课在学科属性定位上的变化外,主流核心价值传播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功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认识。

(一)主流核心价值传播的功能定位

主流核心价值的传播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功能,在整个学科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主流核心价值指的是能够引领时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观念[2],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已经经过实践证明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功能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在新时期,思想政治课的主流核心价值又被赋予“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与实践活动时,做到与主流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统一。

(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在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职能和作用,而思想政治课在初中课堂上的开展,在培养初中生层面人才上的功能比较突出。例如,思想政治课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不断提高爱国热情等。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分看重经济利益,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不断完善和拓展其在人才培养上的职能和功能定位上的准确性。

二、新时期初中思想政治课功能定位的实践

(一)初中思想政治在教育学科属性定位方面的实践

思想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纲领性的教育活动,关系到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般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大体可以分为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媒介、外部影响因素等方面。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作为教育者,在课堂上通过教学传授思想政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政治教学的基本规律,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适度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进行知识传授以外,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通过和谐、良好的外部氛围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在主流核心价值传播定位方面的实践

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的思想政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主流思想理念的传播。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涉及众多科学理论,我们要牢牢把握核心的理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经典理论。因此,这就要求政治老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理念,能够客观地进行事物的分析和评价,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念武装头脑。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树立抵制非主流思想观念的影响,抛弃自我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具有良好操守的中学生。

(三)初中思想政治高素质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的实践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初中思想政治在功能定位方面存在着众多误区,对于思想政治课功能定位缺少清醒和客观的认识。而思想政治作为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人即使拥专业知识和聪明的头脑,但是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那么他就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不能成为高尚的人。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倾向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教师要借助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消除当今社会中不良的思想倾向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重要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第9篇: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西部军校;卫生学兵;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人生是一种经历,青春是一种成长”。[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必须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它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贯穿于整个教学及教育管理之中。西部军校承担着战区预选卫生士官学兵的培训任务,卫生学兵是从当年入伍新兵中选拔入校的战士,他们刚刚走进军营,来到军校学习既感到陌生又感到很新鲜,他们对个人的前途理想关注较多,成才愿望强烈,但人生价值取向多元,研究探索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路径,科学设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容,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内涵及特征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内涵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素质它可分为政治品质、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三个方面。政治品质主要指应具备正确的政治观念、坚定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政治分析和判断。思想道德包括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经常化、自动化的道德行为,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还包括军事职业所特有的热爱军队、献身国防、忠于职守、公正无私、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道德品质。法律素养是军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教育者有目的培养受教育者(学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学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系统教育活动都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从狭义来说,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西部军校根据西部战区特殊的使命任务和学兵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兵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西部军人特有气质教育的活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政治观点鲜明,道德行为和法纪修养高尚的军事医学人才。

(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征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实质是一种培养人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能力的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性教育。思想政治素质不能仅仅通过接受理论知识的说教或闭门读书获得,而必须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形成。

二、学兵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是军事医学人才素质的核心,而影响和决定学兵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中国人民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军校承担着教育学员着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培育高尚道德情操,打牢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思想政治基础的职能。任职教育学员着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提高任职能需要的能力素质。

(一)强化特色理论体系武装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是学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因此,引导学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深入抓好“四项重大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军史、优良传统和少数民族“四史”和“三观四认同”教育。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不动摇,确保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加强核心价值观培育

指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现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加强军校学兵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必须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使学兵学习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取得实效,确保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

(三)加强战斗精神教育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对我们培养战斗精神提出明确的要求。培育战斗精神,要以史明理,坚定战斗信念。要以人励志,昂扬战斗意志。通过营造有利于培养战斗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从灯箱设计、环境布置、名言警句及点滴养成都要注入校园文化,使学兵在身临其境中耳熏目染。

三、卫生学兵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坚持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相结合

作为一种政治素质教育,要处理好知识、能力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关系,全面提高学兵的思想政治素质。从教育内容来看,既要进行基础性教育,从立身做人入手,进行光荣传统、思想品德、遵纪守法、爱国主义教育,也要重视方向性教育,使学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兵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辨别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教育的有机统一,坚持价值观在人的综合素质构成中的特殊重要性,坚持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相互促进,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使学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二)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与学兵的主体性的形成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学兵主体性的形成与完善。人的主体性和人的个性也是始终统一的,这是教育乃至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必须正视的一个客观事实。在同一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不同的人将会呈现出不同的主体特性,这是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主体结构要求。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目标中要注重发挥学兵的主体作用,调动积极因素,推行导入式、自主式、互动式教育,真正让学兵走进教育、走上讲台,为学员动脑、动口、动手提供锻炼的机会,使教育的主体成为教育的主人。

(三)军校、部队、家庭教育相协调

多年办学实践证明学兵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部队、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学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军营环境对学兵的影响是多维的、多层次的,具有正能量作用。父母是人的第一任“德育教师”,血缘和亲情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天然的优势所在,亲子关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自然而然中就可以顺利完成,往往是以父母亲身经历的真实的人生体验为素材来进行的,教育的信度是其他教育所难以比拟的。军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对学兵的影响具有家庭和其他社会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军校丰厚的教育资源和科学的组织形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保障,使学兵学会用理智把握情感和支配行动,使学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在个性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相关的“知”、“情”、“意”、“信”诸要素只有转化为“行”,成为自觉的行为和习惯,其思想政治素质才算最终形成。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军校、部队、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兵成才发展。

参考文献

[1]2013年在五四青年节与优秀青年代表讲话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