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精选(九篇)

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

第1篇: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森林;低碳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发展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

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森林植物体内和森林土壤中。同时,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同样,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固碳的时间可达几十年、上百年。统计分析表明,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核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各种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多一半,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宝库。树苗长成大树,不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和储藏了太阳能。因此,选用那些易繁殖、萌发力强、能固氮、生长快、热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强的树种,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阳光,就可以达到固碳储能的目的。

3.消除各种污染源排放。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结构复杂,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大量飘尘。杜鹃、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氧化锌等有害气体。松属、圆柏属、云杉属、桦木等许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杀菌素,可杀死各种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喷洒各种杀虫剂或杀菌药来消除环境污染,不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

4.减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人们投资、投劳耗用水泥、钢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种拦水、蓄水工程,不仅耗费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产生了污染。当使用寿命结束时,清理报废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的成本远低于修建水库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林业发展对化工产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

5.降低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与能源消耗。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调水、防洪、减灾,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投入。森林能够调节气候,降低或减缓洪涝、干旱灾害,保持和维护有利的生产环境,减少了化石养分或能耗投入,使农作物和畜牧业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并获得高收益,从而降低了灾害控制和恢复成本,减少了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6.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有着良好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精神放松,增进人体健康。同时,森林也是人们旅游、爬山、远足,甚至探险的场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意味着用于调温、调湿、滞尘的各种人工设备使用数量和时间的减少及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降低。

7.林产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占地少、一次种植持续利用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的绿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为生物类的材料,以及各种非木质林产品,不论作为能源,还是作为生产、生活资料,都是一种低碳经济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

二、促进森林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2.实施森林经营工程。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4.提供科技支撑。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5.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中能够作出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跟低碳经济结合起来。我国现有森林植被的贮碳量只相当于潜在贮碳量价值的40%多。通过强化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森林的质量,能够大大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贮碳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康,宋绪忠.碳汇林业助推低碳经济发展[J].浙江林业,2010(01):20.

[2]康志雄.低碳经济:林业发展的机遇与使命[J].浙江林业,2010(01):26-27.

第2篇: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发展林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这个过程国际上把它叫做碳汇。从一定意义上讲,森林具有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特性,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两条主要减排途径:一是工业直接减排,即通过工业减产或技术改造直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二是通过森林碳汇来进行间接减排,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把发展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途径。近10年来,中国政府已投资700多亿美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增加森林固碳量;通过合理控制采伐、减少毁林、防控森林火灾与病虫害,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部分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通过增加木质林产品使用,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延长木质林产品储碳期,扩大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利用木质林产品,特别是森林采伐和加工剩余物转化成能源以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通过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工作,加大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森林服务功能评估和相关研究工作,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森林资源的最新评估,到2005年,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8亿亩,居世界第一。我国人工林年均增量占全球人工林年均增量的53.2%。在全球森林资源继续呈减少趋势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之所以出现了净增长,主要就是由于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国家森林资源减少的结果。

2007年,主席在第15次APEC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并承诺到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被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从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看,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0.36%,提前实现了主席的承诺。在联合国9月22~23日举行的气候变化峰会上,主席又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等建议,并承诺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再次赢得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国际舆论称,主席的减排承诺赢得世界掌声,中国让全球气候谈判出现了转机。CNN当天报道说,中国计划增加的4000万公顷森林,相当于挪威的国土面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说:“其他地方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近两年来,中国每年植的树是全世界其他地区加起来的2.5倍”,“我认为中国的表率作用令人印象深刻”。

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也是绿色经济的一种形态。它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从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推出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举措。

低碳经济的理念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在本质上和内涵上是一致的,与我国现有政策体系是相符合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政策措施,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

森林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是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第一,木材、钢铁、水泥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世界公认的三大传统原材料。和钢材、水泥相比,木材是绿色的、环保的、可降解的原材料,用木材代替钢材和水泥,单位能耗可从800降到100,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我国是木材消耗大国,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7年我国进口林产品折合原木达到1.55亿立方米,占全国年木材消费量的一半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木材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而全球保护森林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国家开始限制原木出口,维护木材安全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逐步改变大量依靠进口木材的局面,立足国内43亿亩林地来解决我国的木材供应问题,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可靠的木材保障。第二,森林是一种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而且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森林生物质能源主要是用林木的果实或籽提炼柴油,用木质纤维燃烧发电。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巴西、瑞典、奥地利的生物质能源已分别占到其能源总消耗的29%、25%、10%。我国有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木本油料树种154种,如麻疯树、文冠果、黄连木等;每年还有可利用枝桠剩余物燃烧发电的能源量约3亿吨,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前景十分广阔,对于开发替代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发展木本粮油不仅能增加碳汇,也是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木本粮油树种十分丰富,有适宜发展木本粮油的山地1.6亿亩。其中,油茶就是一种我国特有的优良的油料树种,茶油的品质比橄榄油还好。目前,全国食用植物油60%靠进口。如果种植和改造9000万亩高产油茶林,就可年产茶油450万吨,不仅可使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50%左右,还可腾出1亿亩种植油菜的耕地来种植粮食,这对于优化经济结构,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碳汇林业和林业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第3篇: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

中国经济由过去单纯追求国内经济增长向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追求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阶段转换,这一阶段转换使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必须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逐步解决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1当前经济发展状况

今年以来,能源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涨,铁矿石一次涨价70%,石油已经突破70美元/桶的大关,虽有所回落,但幅度很小,而老百姓最为关心基本生活用品,除住房价格上涨外,像汽车、彩电、电脑、手机、空调、冰箱等商品价格却有所下降,石油涨价带来石化、民航全行业亏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有可能突破80美元/桶的关口,甚至100美元/桶,而石油五年内降价的可能性又不大。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造成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趋向于零,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转折期。

1.1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1)能源、原材料问题

2003年,我国实现的GDP为1.4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4%,但为此消耗的各类资源估算为50亿吨,其中原油2.52亿吨(包括进口原油9112万吨,进口成品油2824万吨),消耗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进口依存度达35%,原煤15.79亿吨、铁矿石3亿吨、钢材2.71亿吨、氧化铝1168万吨,水泥8.36亿吨,分别为世界消耗量的31%、30%、27%、25%、40%,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2004年,我国产煤19.6亿吨,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原油产量1.8亿吨,是世界第五产油国,而煤炭、石油增长潜力十分有限,中国煤炭消耗居世界第一,石油消耗居世界第二(包括进口原油1.44亿吨),能源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几年来出现的“煤荒、电荒、油荒”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国主要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其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铝土矿、铜矿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42%、18%、7.3%,2002年,我国石油、铁矿石、铜和铝的国内资源保障程度分别只有69%、57.6%、47.1%和56%,这三种矿产资源已严重依赖进口,而我国产业是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对能源和矿产资源旺盛的需求成为导致世界能源和矿产品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土地资源、水资源问题

中国有13亿人口,而耕地只有18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人均耕地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张。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土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土地是沿海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珠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量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m3,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约60多亿m3。水资源也是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因素。

(3)对外贸易问题

我国经济越来越多依赖进出口,依赖国外市场,对国外市场依在度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国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和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一大部分产品销售外国市场。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望接近15000亿美元。2003年,我国约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铜矿石,34%的原油依赖进口。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总额占GDP比重)超过70%,而美国、日本这一比例都在20%左右,中国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中国经济对外高依存度长期不会改变。

(4)国际收支问题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投资引进国,累积引进投资6000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年初已超过7500亿美元加上香港,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国家,外汇储备以购买美国国债为主,这等于输出了大量短期资本,双顺差说明中国资源配量极不合理,同时贬值的美元也会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缩水,这也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2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1)建立以节地、节水,综合治理为中心内容的农业生产体系,增强农业生产能力,适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对农业农业投入的力度,建立国家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型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阶段农业补贴的目标主要是以保障粮食(农业)安全为主,并以安全目标带动农民收入目标。补贴的力度只能是有重点的逐步增加补贴,即对重点品种(小麦、玉米、稻谷、大豆)、重点地区(粮食生产区)和重点人群(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积极发展小城镇,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为一元经济结构,积极疏导农民迁移城市,进城务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2)建立以节材、节能为中心内容的工业生产体系,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过程中,有更高技术含量、附加值更大、环境代价更小的产业发展起来,表现出更高的生产率和社会效益。发展高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整个经济的社会化水平。“十一五”规划有“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按降低20%的规划,平均每年要降低4.4%,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是能够达到的。因为在1980年到2000年20年里,我国GDP增长与能源消耗增长之比,平均为1:0.5左右,也就是用一番的能源消耗保证了两番的经济增长。“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内容。降低单位GDP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并实施多样化能源战略,既能降低经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3)建立以节约物流成本为中心内容的交通运输体系,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平均物流成本是10%,而中国平均物流成本则要高出一倍,达20%,中国企业要把20%的运营成本投入到和物流有关的事项中。沃顿商学院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推出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物流成本高的原因有二,一是物流企业过于分散,应用现代流通技术的企业少,二是中国的高速公路网欠发达,道路尤其是高速公路不足,流通效率低。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适当限制汽车产业中的小轿车生产,尤其是大排量、高耗能的小轿车。

(4)建立以节约投资和节约能源为中心内容的科学技术体系,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彻底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主要取决于公民的整体素质(或人力资本水平)。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本的进步,技术的使用、创造和掌握都需要依靠人力资本。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人更能适应新的环境,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懂得如何针对新的环境对自己进行调整。把更多资源用于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中国经济置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5)建立以适度消费为中心内容的生活体系,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特点是资源消耗型,1953年至2000年,水资源占用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能源矿产消费以每年0.8%的速度递增,金属矿产以每年8.2%的速度递增。而到了重化工业阶段后,经济增长更是迫切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增长速度大于储量增长速度,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让节约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推动全民节约运动,提倡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应该是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提出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是当今时代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产业革命。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提高技术。其中,包括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曹新.中国能源战略选择[J].新华文摘,2005

(7)

2朱锦昌.缓解资源“瓶颈”,坚持可持续发展[J].理论前沿,2005(6)

3吕铁.缓解资源约束,促进产业发展[J].中国

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8)

4金培.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5张岩贵.中国资源供给瓶颈与经济发展模式

的调整[J].南开经济研究,2004(5)

6裴少铭.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拐点[J].环球,

2005(14)

7马晓河.我国离大规模反哺农业期还有差

距[J].瞭望,2005(35)

8王梦奎.关于“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

目标的若干问题[J].管理世界,2005(2)

9黄蕙.中国能源战略四大全新命题[J].瞭望,

2005(45)

10黄庭满.中国发展进入高成本期[J].新华文

摘,2005(17)

11裴少铭.中国经济未来突破口在哪里[J].环

球,2005(20)

12苗俊杰.矿产资源缺口有多大[J].瞭望,

2005(28)

13孙勇.从“空的世界到满的世界”—对循环

经济理论假设的思考[J].新华文摘,2005(3)

14蔡守秋.论循环经济立法[J].新华文摘,

2005(11)

第4篇: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汇率;CPI;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9-0062-04

一、汇率传导机制研究

所谓汇率传导机制,即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内部物价的相应变动。汇率变动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传导影响消费价格。直接渠道是通过进口商品价格传导。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将变得较便宜,这将可能传递至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价格,生产商和经销商可能会相应地降低产品价格,进口商品对国内消费者来说变得较便宜。间接渠道是通过出口商品传导。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商品对外国买家来说变得较昂贵。国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削弱,从而导致出口、工业生产及总需求有所减少,从而使国内商品价格有下调压力。

根据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人民币升值对国内消费价格影响的完整推演应当是:将提高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出口总额将下降,进口总额将上升;则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将减少;流入国内的钱相对减少了,本币升值将导致国内货币供应紧缩,从而给过热的经济发展降温,可以降低国内通货膨胀率。

2008年6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238元,创汇改以来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从年初1美元对人民币7.2996元计算,年内累计升幅已超过5.2%。按照2005年7月21日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4.6%。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也从2005年7月的732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4月底的17566.4信美元,增长了140%,出现了人民币越升值,外汇储备越增加,外汇储备越增加,人民币越升值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自2007年以来,我国的CPI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CPI的上涨率由2006年的1.5%上涨到2007年的4.8%。进入2008年以来,CPI的上涨势头不减。2008年第一季度CPI上涨率为8%,其中2月份曾达到了8.7%。本轮物价上涨,初期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特别是肉类并传导到食品类产品物价上涨。2007年末至今,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品价格也开始持续大幅度上涨。2008年第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非食品价格上涨一直处于可控的范围内,2008年第一季度非食品价格上涨率为1.8%。当前仍需要密切关注未来的价格走势,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人民币升值推动国内消费价格上涨因素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发现,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大幅上扬,达12年新高,出现了不同于经济学经典理论的特征。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美元贬值

此轮美元贬值始于2002年2月至今,美元对主要货币的名义汇率指数均以下跌为主,美元指数从2002年2月的高点112.73跌至目前的70左右,累计跌幅达到34%,创下了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的新低。截至2008年3月,美元贬值幅度已超过39%,其中对欧元的跌幅更大,高达44%。美元大幅贬值,给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元贬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美国次贷危机。次按风暴给欧美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引发比较严重的信贷紧缩,消费信心和就业数据等均出现恶化的迹象,从而加剧了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二是美元利率急速下降。为化解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风险,从2007年9年18日至2008,年5月1日,美联储连续7次下调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从5.25%下调至目前2%,由此带来的不利于美元的货币之间的利差变化。三是美国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状况没有丝毫改变,并且还在继续扩大。首先,自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及“9・11”恐怖事件之后,美国加大反恐力度,发动伊拉克战争,财政状况从克林顿时代的盈余转为赤字,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1.5%攀升至2004年的3.6%。其次,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经常账赤字在2002~2005年的平均增幅高达18.4%,其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3.8%猛升至2006年的6.2%,美国财政状况将再趋恶化。在贸易和财政双赤字大幅上升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依靠国家信用和美元在外汇储备及支付清算体系中的国际地位,放松对货币供应的约束,以支撑其日益庞大的贸易支付和军费开支,因此美元弱势不会扭转。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目前全球以美元标价的原油、金属、农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2008年3月,路透社商品指数、道琼斯商品指数分别为2933.10点和216.33点,而在2005年1月,这两个指数仅为1571.30点和143.153点,短短三年零两个月,涨幅竟分别高达87%和51%。在大宗商品中,又以能源、粮食等基础商品的价格上涨最为突出。

主要产油国安全形势恶化、全球需求强劲、供应短缺担忧以及美元疲软是推动国际油价飞涨的主要原因。新兴市场国家的石油消费量不断上升,推动原油价格继续上涨。根据国际能源署各期《石油市场报告》提供的统计数据,2000~2007年全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依次为7620万桶、7740万桶、7803万桶、7921万桶、8214万桶、8375万桶、8450万桶和8592万桶。尽管发达国家仍然是石油消费的主力,但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更快,特别是中国石油日需求从669万桶增长到758万桶,增幅最大。石油开采和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也是推动世界油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开采难度相对较低的油田已经都被开采了,新发现的油田主要分布在北极、深海之类开采条件恶劣的地区,新油田的开采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多的投资,高成本石油供应量的增加将成为一种趋势。美元持续贬值以及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投机力量疯狂炒作对近期油价暴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国际油价目前已升至135美元左右,欧佩克4月底警告称,未来油价可能上冲至每桶200美元。

国际农产品价格保持上涨态势。在相对落后的非洲,经济增长拉动的主要是食品需求;而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亚洲地区,出口导向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了加工用农业原料需求;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拉美国家则一方

面扩大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也在大力发展本国的加工业,国内市场农产品需求也呈现增加态势。在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已经基本达到饱和水平,近期的农产品需求增长主要由扩大生物能源生产所拉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曾由每桶不到20美元急剧上升到接近140美元的水平。导致各国加快发展替代能源工业。在这方面,以美国和巴西为代表的重要农产品出口国表现最为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如美国对乙醇生产的补贴。在农产品出口国,扩大生物能源生产首先拉动了对玉米、甘蔗、油菜、棕榈油等原料产品的国内需求,从而引起出口数量减少,国际市场价格也因之上升。由于能源作物收益高,生产者将更多的土地资源投入能源作物生产,这使得竞争作物供给减少,价格随之上升,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普遍性上升。2007年11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粮食展望报告》显示,受不利天气、低储备所引起的供应紧张以及受发展中国家需求强劲等因素影响,预测世界谷物价格将保持上涨态势。预计2008年,由于高位运行的世界农产品价格,以及创记录的运费,将使粮食的国际贸易形势严峻。据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此轮世界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一直要持续到2010年。

(三)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高,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增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快速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高。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地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3位,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经高达63%。据专家学者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跻身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行列,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等相当,因此汇率对于国内价格的变化影响显著。

(四)近年来我国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了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近几年,我国原油进口增幅更为明显。2000年到2007年的8年间,其日需求量从669万桶增至758万桶,占全球日需求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8%以上。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达1.227亿吨,同比增长34.8%,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452亿吨,比上年增长14.2%;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大幅缩减原油的出口量。2007年,中国出口原油389万吨,较上年下降38.7%。多数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会再增加1亿吨,据统计,中国2007年原油产量仅增长了1.6%,达到1.8665亿吨,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石油进口还会加速增长,石油进口依存度很快突破50%,已基本成为定局。

近年来我国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都在50%以上,有日益增大趋势。尽管目前我国的铁矿石产量位居世界第1位,2000~2007年的8年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从6997万吨增至3.83亿吨,居全球进口量第一,但仍不能满足国内旺盛的投资需求,并且该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预计2008年全年进口量上升至4.2亿吨。近年来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的连续上涨,对中国钢铁行业及相关产业产生很大影响。2003~2007年。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涨幅分别为8.9%、18.62%、71.5%、19%和9.5%。2008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上调65%,这是铁矿石价格连续第6年上涨。

(五)在制造品领域,中国国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之所以能够出现长达10余年的无通胀经济增长,关键是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参与了国际生产,廉价的“中国制造”滚滚涌入西方市场,有效地遏制了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上升。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制造”的免费午餐终于要告一段落了。此前“中国制造”低成本的关键在于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严酷的就业竞争中,他们愿意接受低工资。同时,中国的土地等成本也相当低(与西方相比)。然而,在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日益逼近耗尽的转折点(发展经济学称之为“刘易斯转折点”)。加上政府开始重视改善民生和收入分配,中国工资水平开始显著提升,导致中国出口商品成本上升。

从外因来看,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贬值以及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全球以美元标价的原油、金属、农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以美元贬值的方式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全球通胀的上升从成本推动向成本和需求共同拉动的演变,致使世界性的通胀压力不断增加。2007年美国的CH上涨了2.9%,2008年2月份则上升至4.0%,欧元区2008年3月份的CPI甚至创下了3.5%的历史最高涨幅。印尼、墨西哥、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CPI也普遍出现了较大涨幅。从内因来看,近年来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高,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加深,快速增长的中国需求拉动了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价格以及在制造品领域国内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直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的政策建议

央行2008年5月14日的《200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央行当前货币政策将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目前的环境之下,汇率升值的贸易政策目标同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正好并行不悖,我国应采取人民币加速升值的策略,如果采用缓慢升值,主要的好处是国内企业可以争取到调整时间,不利之处是让外国投资可以从容不迫地大量购买中国的廉价资产,造成流动性过剩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希望能创造双向变动预期。但最近几年来,美元兑欧元、日元和其他主要货币一直是处于贬值状态,因而出现人民币于对美元升值、对欧元、日元贬值的状态。人民币加速升值,使汇率更具灵活性,与汇率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人民币加速升值,将减少热钱对于未来升值空间的憧憬,降低热钱涌入的倾向,从而降低因货币膨胀所造成的通胀压力。因此,应对通胀无法依靠单一政策,而应采取从紧货币政策(包括汇率升值和信贷规模控制)抑制国内自身通胀因素,同时用财政政策加大补贴农业生产和补贴城市低收入者的方法,这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人民币升值抬高了外资在中国大陆的购房成本,如果外来的需求减少,无疑会缓解所谓供不应求的局面,给虚火发烧的国内房地产市场降温,对降低房价产生正面效应。

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通过汇率的传导机制,可以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加速上涨,人民币加速升值可以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同时,由于很多出口企业实际是“两头在外”企业,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多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进口的货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币,实际上是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第5篇: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森林;低碳经济;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森林在低碳经济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产加工等可通过新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开发生物质能源来达到低排放,减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坏、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通过科学规划增加森林面积,利用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建立造林与更新长效机制,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经营主体保持积极性,使森林经营与林农致富紧密结合,实现持续碳汇。本文就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发展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

1.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森林植物体内和森林土壤中。同时,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同样,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固碳的时间可达几十年、上百年。统计分析表明,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核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各种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1.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多一半,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宝库。树苗长成大树,不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和储藏了太阳能。因此,选用那些易繁殖、萌发力强、能固氮、生长快、热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强的树种,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阳光,就可以达到固碳储能的目的。

1.3消除各种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结构复杂,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大量飘尘。杜鹃、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氧化锌等有害气体。松属、圆柏属、云杉属、桦木等许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杀菌素,可杀死各种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喷洒各种杀虫剂或杀菌药来消除环境污染,不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

1.4减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们投资、投劳耗用水泥、钢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种拦水、蓄水工程,不仅耗费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产生了污染。当使用寿命结束时,清理报废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的成本远低于修建水库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林业发展对化工产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

1.5降低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与能源消耗

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调水、防洪、减灾,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投入。森林能够调节气候,降低或减缓洪涝、干旱灾害,保持和维护有利的生产环境,减少了化石养分或能耗投入,使农作物和畜牧业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并获得高收益,从而降低了灾害控制和恢复成本,减少了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1.6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有着良好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精神放松,增进人体健康。同时,森林也是人们旅游、爬山、远足,甚至探险的场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意味着用于调温、调湿、滞尘的各种人工设备使用数量和时间的减少及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降低。

二、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

2.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2.2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2.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2.4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中能够作出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跟低碳经济结合起来。我国现有森林植被的贮碳量只相当于潜在贮碳量价值的40%多。通过强化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森林的质量,能够大大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贮碳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石油钻井;数据管理;决策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11.21 文献标识码:A

1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石油钻井作为石油生产的第一线,其工作特点就是队伍分散、流动性强、自然环境恶略,这些不利的环境条件一直困扰石油生产企业。随着钻井技术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的应用,钻井生产逐渐成为了油田开采中的主角,其中,钻井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管理维护及现场的工程指导工作等极需要一套系统的生产管理方法。针对钻井在油田开发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不断完善钻井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系统,目的在于满足现代化的钻井生产需要,实现方便快捷的数据管理和维护,同时对生产现场进行必要的指导。

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企业总部无法对各地库存信息进行及时汇总。企业的材料预算制度、生产监督制度均无法实施,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采购和远距离调运,不仅加大了成本,也占用了部分流动资金。管理上的落后,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

石油钻井生产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案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钻探企业必须设计和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特性的信息管理系统。

2钻井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2.1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钻井生产系统管理体制的具体情况,以及井队现场、石油企业调度的计算机配制、网络接入情况,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七大子系统。

2.2 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

钻井参数采集系统采用防暴型智能总线传感器,将模/数转换模块集成于传感器中,传感器直接输出数字化的数据,同时在一条总线上传输多项测量参数。采集的数据可以在操作监控室、司钻控制台同时实时显示,可绘制连续曲线。钻井现场数据管理系统以微软的Windows98、2000、XP为运行环境,使用微软的集成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完成主控程序,从而为用户提供了友好、便捷的操作界面。

远程无线网络系统利用GPRS无线传输技术,GPRS的核心层采用IP技术,底层可使用多种传输技术,因而较易实现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利用该项技术,钻井队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传送给无线终端。钻井生产过程非常复杂,其中无形的涉及到理论计算、实践经验、规章制度等等,有形的涉及到地层、管柱、设备等等。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了解、掌握大量的知识、数据,为此开发编制了"石油工程数据电脑手册",软件采用数据库管理,收录了大量的实用工程数据,涵盖了管柱、设备、操作规程、事故处理等方方面面,同时包括了数本电子专业书,现场技术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需要的资料。

2.3 钻井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钻井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均采用了边开发编制、边现场试用、边修改完善。该系统实现了网上汇报、网上审核、在线统计查询功能,满足了井队与公司全天候随时交流的要求,实现了公司生产指令在线上传下达的目标。该管理系统搭建起了单井成本管理信息化平台,减少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信息系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单井数据的实时录入,而且可以进行单井查询、分析以及考核。在系统的实际应用中,还与前端的生产指挥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系统数据的及时性;通过和物资信息系统的对接,每日提取单井消耗材料的具体情况,体现了成本的动态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由粗放到精细、由结果到过程的管理转变,同时为其后端的单井预决算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3钻井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3.1当前钻井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缺点

优点:钻井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了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产物,该系统的成功运用必将引领钻井生产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钻井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了电信网络接入企业局域网,较利用卫星频道和建立地面接受站的方法大大降低了费用,是内陆平原油田进行远程数据传输的首选方法。钻井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运用,提高了石油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及决策能力。

缺点:GPRS信号在偏远地区和部分地区的交界处不稳定或较弱;实际应用中现场测试带宽在20-30 kbps,音频、视频交流效果还不尽人意;需要与电信提供商协商解决信号覆盖和传输速率问题。需要增强硬件、网络覆盖等基础环境配套的建设,网络覆盖整个基层作业队伍,主干网络带宽扩容,硬件配置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满足研究、生产管理和应急指挥的业务需求。该系统目前应用于所有探评井,仅少量重点开发井得到了应用,由于定额、甲方使用习惯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该系统未能应用于大部分的开发井中。运维制度不健全,且基层队伍井场信息化意识薄弱,制度执行不到位,影响信息数据传输质量。

3.2钻井生产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3.2.1信息数据量大,内容丰富。如Amoco公司每天的数据流量在9GB左右。其内容也相当丰富,数据库包含了20多个国家的油田信息数据,油藏信息、钻井信息等,门类齐全。

3.2.2 网络健全,应用系统丰富。卫星数据传输网络在诸多油公司中已普遍使用,指挥中心网络化、在线式数据处理、专家系统、技术交流网络化、电子邮件系统的充分利用等应用系统丰富多彩,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2.3 重视应用,特别是数据挖掘和知识共享,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生产实际有机的结合,技术基础研究与生产需求有机的结合,同时新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3.2.4 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统一标准,与业务流程有机融合,一体化的协同工作平台或工作环境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3.2.5 投入大、并呈上升趋势,建设有充足持续的经费保障。

结语

几年来,在我国胜利、中原、西南的钻井生产信息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到油田勘探开发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在建设"数字油气田"中发挥着信息源头的作用,对于"数字油气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进双,郭学增,宋永强,胡速.海洋石油钻完井数据集成服务系统[J].石油钻探技术,2002年(01).

[2]赵仕俊,张仲宜,赵京坤.数字化钻井系统的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05年(01).

第7篇: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大庆石化公司电子商务部主要负责石化公司原材料、设备、器材等物资的采购工作,遵循物资采购“保证生产、质优价廉、渠道畅通、效益优先”的宗旨。根据股份有限公司对企业供应管理工作的要求,设计出了《石化公司电子商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施的目标是与该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连接,创建及运行一个国际一流的、以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为主要对象的企业对企业(BTOB)电子交易平台,为石油及天然气市场上的参与者提供产品交易(包括买卖原油、天然气、炼油产品、石化产品,以及与石油天然气生产经营有关业务相关的物资、设备和服务的电子商贸、广告促销、及其他电子商务活动)、行业信息、物流及其他增值服务,进一步促进中国石油业务流程自动化,降低米购和管理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1.电子商务的应用阶段

电子商务由于快速发展以及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多,因而蕴藏着无限的网络商机,各企业无不往这个有无限商机的领域里进行各种筹建和规划。

黑龙江大庆石化计算机开发公司按信息应用水平的不同将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过程大致分成以下4个阶段(如图1所示)。

1) 信息接入阶段:企业用户向网络服务商ISP申请一个帐号上网,然后使用电子邮件E-maill和电子公告板BBS信息或搜集客户信息,使用浏览器浏览和查询网上信息。

2) 建立网站,动态信息阶段:建立企业网站更便于企业上网宣传以及利用Web页面开展网上业务,它可以使企业将静态信息到企业的内部网进而到Internet。

3) 建立客户数据库,实现客户管理阶段:不断将客户(包括合作伙伴)的数据存储到企业数据库中,并使用专门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使企业的电子商务上升到新的更高的、更科学的阶段。

4) 信息化虚拟企业阶段:所谓虚拟企业就是由地理上分散的员工组成的组织实体,员工们通过互联网互相合作完成企业的管理和运作。虚拟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客户及上下游企业间建立灵活、方便的联系。

图1企业电子商务的实现过程图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特大型炼化企业的集合,在物资供应方面实施电子商务技术是有基础的。该公司现在已有自己的网站,这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

2.炼化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系统中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

炼化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管理企业的物资采购、物资发放、物资收(付)款等项工作。它涉及企业与企业(BTOB)、企业与个人(BTOP)企业与各企业根据客户所需的物资进行的物资采购。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关系,实施电子商务是最有利、最实用的,它能够在网上查询出各企业的物资库存情况及物资积压情况。根据网上的可靠信息,实行企业内部物资调配,即可减少企业的库存积压,也可以避免物资的重复采购,对企业对国家都是有利的,加大了资金的良性运转。如果各企业没有积压物资,就可以在网上与商家进行联系。商家就会根据企业提供的各种条件把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企业的手中,减少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各企业如果有报费物资,也可在网上信息,客户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与企业进行联系,达成买卖协议,这就是BTOC的电子商务模式,这一活动的账务往来都是在网上进行。

3.实例分析

下面以大庆石化公司电子商务管理系统为例,具体说明电子商务技术在炼化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规模

大庆石化公司电子商务管理系统是公司现代化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炼油厂、化肥厂、化纤厂、化工一厂、化工二厂、化工三厂、腈纶厂、塑料厂、热电厂、水气厂、销售公司、研究院等12个单位的具体业务,内部要作到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外部与总厂物资公司进行信息传递,并通过专线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相联,并接入其网站。

3.2 体系结构

该公司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已经完成企业电子商务实施的4个阶段,主要分为计划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商情管理、领导查询、信息六大部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1) 计划管理:开发12个分厂供应站的计划管理软件,电子商务部通过访问各分厂计划科和供应站掌握化工原料和物资材料等的使用情况,根据生产情况、库存情况及各供应站所编制的采购计划,实现计划自动汇总、报表、查询及采购合同编制等功能。

2) 合同管理:实现合同登记、汇总、审核,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到货物资查询等功能。

3) 资金管理信息查询:通过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实现该公司物资付款、用户信息等信息查询,保证在电子商务部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掌握石化公司部分的客户、付款、欠款、预付款等信息。

4) 商情管理:实现市场商情信息的建档分类,供货厂家信息管理以及一般物资供应信息管理。通过积累的商情信息,便于有关人员分析掌握各种物资的生产厂商,市场行情,价格动态,以便业务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进行比质比价,择优订购。同时,便于各级组织领导对物资采购情况进行把关,提高物资订购工作的透明度,既可控制采购成本又可减少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5) 领导查询:为领导提供全公司物资的储备情况,合同的执行情况,仓储的动态情况,物资入库、出库信息,物资积压报废情况等信息。

6) 信息:建立电子商务部站点,嵌入该公司网对外进行信息。通过Internet积压、报废、回收物资信息,以便处理这些物资及进行厂内外物资的调剂,收集市场信息和厂家信息,为生产厂物资采购提供服务。

7) 本系统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采用128K专线互联,实现信息互访。

3.3 网络设计

该公司电子商务管理部网络系统与其主干网的化工一厂节点连接,通过其主干网实现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网络连接,实现与该公司各个业务部门、分厂的连接。该公司电子商务管理部网络包括:主干网接口、光纤传输系统、防火墙系统、本地接入网络、结构化布线系统、用户服务器和终端系统。

主干网接口在化工一厂的主干网交换机上,提供100M/s的接入带宽。

光纤传输系统:化工一厂计算机房至电子商务管理部网络传输介质需要铺设光纤,采用100M/s光纤收发器作为传输设备,分别提供到主干交换机和防火墙的100M/s接口,实现电子商务管理部到主干网的100M/s快速以太网连接。wall-1防火墙系统,建立严格的安全策略,对外部的访问进行过滤和控制,以保证电子商务管理部网络和数据的安全。Firewall-1可以为电子商务管理部网络应用提供集中管理与安全管理。能控制Internet的访问和信息;为分支网络和远程用户的访问提供安全保障;提供虚拟专用网络功能,在不安全的公用网络上产生安全的通道;把内部网划分成独立安全的企业内联网。采用先进的防火墙对电子商务管理部是必不可少的。

电子商务管理部米用高性能的CiscoCatalyst3548XL交换机通过防火墙与主干网连接,CiscoSystemsCatalyst3500XL系列是一系列可伸缩的堆叠10/100M和GigabitEthernet交换机,提供优异的性能、可管理性和灵活性以及无与伦比的投资保护。该系列低成本高性能交换解决方案非常适合部署Internet业务应用(例如IP电话、电子商务和ERP)的中型网络。在电子商务管理部内部提供48个10/100M自适应的全交换端口,可以为每个工作站提供100M独占的网络带宽,这就能够为电子商务管理部提供一个高效的办公环境。

布线系统采用美国AMP的5类双绞线铺设,为13个大房间的每房间提供8个接口用于网络连接和电话的连接,为6个小房间的每房间提供4个接口用于网络连接和电话的连接,布线采用EIAT568B标准,所有布线全部汇集于机房。布线系统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线缆,同时把电话线也集中在布线系统中,便于网络及电话的集中管理。

3.4技术指标及关键技术

3.4.1技术指标

1) 实时性:系统将保证数据的实时更新。

2) 可靠性:系统将保证数据准确可靠。

3) 通用性:系统米用Windows平台,PB开发工具,Oracle数据库,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4)易操作性:系统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

5) 安全保密性:采用设置口令、身份认证、设置权限等技术保证系统的保密性,采用服务器双机容错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4.2关键技术

1) 网络互联技术

a) 借助该公司光纤主干网实现12个分厂材料站、计划科、机动科以及公司内部各职能处室与电子商务部的网络互联。

b) 电子商务部与总厂物资供应公司网络互联,访问总厂物资供应公司服务器,通过专线与中国石

2)数据库技术:应用先进的关系型数据库Ora¬cle实现数据管理,应用ODBC技术实现与财务Sys-vase数据库连接。

客户服务器、终端系统的服务器和微机,通过结构化布线系统与网络交换机相连,实现内、外部的访问。网络拓朴结构见图3。

4.电子商务的安全

任何形式的商务活动都存在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安全问题有多种类型:物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数据的安全问题;对交易不同方表现的不同安全问题。

由于引起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的因素很多,所以解决安全问题也应从不同方面着手。主要包括技术、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应对策略。该公司电子商务管理系统的网络系统的防火墙系统采用国际著名的CheckpointFiiewall-1防火墙系统,建立严格的安全策略,对外部的访问进行过滤和控制,以保证电子商务管理系统网络和数据的安全。当然,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也要依赖于各方面完善的管理和法律的健全,也依赖于人们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8篇: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ERP系统 财务管理 应用

一、ERP系统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在石油行业,我国代表性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均采用世界上最著名的SAP R/3 系统作为ERP信息系统。其中,中石油在2005年度启动ERP信息系统试点;中石化在2000年度开始应用ERP信息系统;中海油在2004年度开始实施ERP信息系统。无论是中石油、中石化还是中海油,它们的ERP信息系统均是由各个模块构成,譬如,财务模块、采购模块、库存模块、生产模块、销售模块、物料管理模块等等。在ERP信息系统中,财务系统始终是ERP信息系统的核心和中枢,它通过与各种业务模块的高度集成,实现石油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及时地反映石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内容。

ERP信息系统的应用消除了由于各个部门沟通不畅所带来的信息孤岛和隔阂,降低了石油企业各部门的沟通成本,相应地,石油企业全局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石油企业ERP信息系统中,相关人员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对企业的相应活动进行预测、管理以及控制。通常情况下,石油企业的ERP系统财务模块包括总账模块、成本模块、费用管理模块、财务分析模块、应收模块和应付模块等等。通过财务模块各部分的运用和研究,石油企业可以进行科学和合理的报表分析、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以及资金管理。ERP信息系统的应用对石油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是不无裨益的,它能够实现企业财务和各业务模块的集成,改变传统的看板管理模式,采用动态模式的看板管理,从而提高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率,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

二、ERP系统下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

(一)财务分析

在ERP信息系统下,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功能相集合,不仅能够对已经完成的财务活动进行总结,又能对将要进行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理性的预测。财务分析有许多具体的方法,譬如,对比分析、绝对数分析和结构分析等等。这些分析方法的使用能够从顾客、员工、部门等等角度对石油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指标、账龄、损益等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石油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各种准确可靠的信息。

财务分析主要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为基础,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研究和评价,进而对石油企业在具体运营时的各种状态进行剖析,从而达到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和优化企业具体决策的目的。由于ERP信息系统下财务分析模块的存在,石油企业的员工和外界的相关人员能够在被授权的情况下,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建模分析。针对石油企业存在的个别情况,财务分析模块能够实现对其从各个不同角度采用在线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建模。譬如,石油企业的销售数据可以从地区、产品种类、销售员等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与此同时,ERP信息系统财务分析模块可以对影响销售数据的各种因素敏感性的进行建模分析。

财务分析在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企业已经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研究,又对将要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预测。

可以得知,石油企业在已经发生财务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和资金预测。在对下期的销售情况进行预测时,ERP系统主要是基于市场预

测、合同订单和能力需求计划对本企业进行销售费用、利润情况的预测。在进行成本预测时,ERP系统主要是基于库存信息、主生产计划和人力计划等等对下期的材料、工资、费用等等进行预测。在进行资金预测时,ERP系统主要是基于石油企业的偿债、营运、盈利和发展能力对下期的资金持有量和利用效果进行预测。ERP信息系统财务分析和预测模块的应用能够为石油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及时、科学的决策支持,逐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二)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石油企业在ERP信息系统下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ERP系统下的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全面的管理和监控企业发生的各种成本,具有全面集成的特点。在ERP信息系统下,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使用同一个数据源和同一个标准的财务报告。

通常情况下,石油企业ERP信息系统成本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本中心会计、订单和项目会计、产品成本核算、利润中心会计、获利能力分析和辅助管理决策的执行信息系统等等。以产品成本核算为例,产品成本核算具有成本核算、成本分摊、对物流和技术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对产品和服务的结果进行分析等等的功能。该模块能够监控石油企业产品的成本结构、成本要素和预测某一产品一段时间的状况等等。ERP信息系统成本管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通过对ERP信息系统的使用,石油企业产品的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和之间的材料成本差异可以自动得出,与此同时,材料成本差异出现的缘由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得知,从而使企业的整个成本控制流程得到逐步优化。

成本管理是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通过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重视,企业可以达到不断优化成本、降低成本的目的。对石油企业产品的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成本管理在ERP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模块中是如何进行的(见图3-2)?通过图3-2的成本管理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我们可以清楚的得知ERP系统成本管理的运行流程。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的数据主要是由仓库部门以单据形式提供和固定资产子系统以折旧形式提供。然后,成本管理子系统汇总出的工资、福利等等以人工费形式流转到工资管理子系统中。众所周知,石油企业的成本是由材料费、人工费等等组成,这些成本便以凭证的形式进入到ERP信息系统中的总账里,并进一步流转到账簿报表和银行对账管理子系统中,最后形成财务报表文件和银行对账单文件。

(三)预算管理

ERP信息系统的使用为石油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在该平台中,要录入的信息是公司的年度预算和经分解后每部门的预算。企业的预算管理子系统有三种处理方法,分别是预算预警、预算警告和不通过等。这三种处理方法的充分使用,能够督促石油企业对企业的预算工作给予重视。石油企业要根据预算值采用各种合理的方法使成本效益达到最优化。预算管理子系统的存在使石油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了解各部门的具体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随时对预算进行调整。财务预算的用途是记录石油企业的预算和各种计划。

在ERP信息系统下,财务预算可以实现实时的把石油企业的实际运用状况和企业事先制定的预算和计划进行对比。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数据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两种数据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并适当的做出调整是石油企业财务预算的核心功能。唯有如此,企业的管理者对生产运营进行实时的控制,以实现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预算的功能如此重要,其量化指标可以作为企业进行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ERP信息系统对企业编制从销售-生产-采购-费用-投资-资金-损益-资产负债的全面预算是非常支持的。同时,ERP信息系统还支持石油企业滚动编制预算和编制多种方案的预算。在ERP信息系统下,石油企业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活动能够实现合理的分配各种资源,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联系密切,其量化指标完全可以作为财务控制和其他考核的一种有力依据。石油企业在ERP信息系统下财务预算的内容是什么?,石油企业的预算管理是由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有一个共同基础:石油企业上期的计划执行情况。业务预算主要是对石油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进行预算;资本预算主要是对企业的投资计划进行预算;财务预算主要是对现金、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进行预算,并对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

(四)资金管理

从本质上讲,ERP信息系统的资金管理模块是数据接收系统的一种。它对财务会计里的各种科目进行分层,那么,其账务处理则自动转换进入资金管理子系统中。在该转换中,不需要我们进行额外的人工数据输入。ERP信息系统中的业务-会计-资金管理这种流转模式,使石油企业的资金管理收集到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它既能减少财务工作的负担,又能保证财务会计和资金管理信息的一致性。较高效率的资金管理是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的体现。

石油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块主要是由现金管理、资金管理和贷款管理等三方面组成。现金管理子系统的作用是保证石油企业有足额的流动性资金以支付到期债务。它和应收款、应付款、总账模块相集成,与银行数据相接,支持多种币制,进行银行的自动对账。贷额款管理子系统能够对石油企业的贷款业务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很好地控制企业的资本成本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账务处理方面,它与财务会计相集成,自动的进行过账,不必额外的输入数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为公司的管理层提供科学的现金流量预测、需求报表等等。

资金管理是石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在ERP信息系统下,企业要求相关人员制定详尽的资金使用计划,财务部门要对未来时期的现金动向做出准确的预测,并能够根据资金的投向,判断企业的资金是流向效益低的项目还是流向效益高的项目,其投资结构是否趋于合理化。资金管理主要是用于解决石油企业的收支两条线方面的问题,它能够加快进行企业的资金审批和拨付,保证资金往来工作的正确性。

四、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竞争的加剧,石油企业改变传统的看板管理模式应用ERP信息系统已是大势所趋。ERP具有动态实时性,它可以实时地记录和控制石油企业相关业务的产生、过程和结果,为企业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核心。而ERP信息系统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亦是日益的成熟和完善,譬如在财务分析、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方面。它对全方位的提高石油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是不无裨益的。ERP信息系统的使用高效地整合了石油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改善企业的全局管理以及运营模式,提高石油企业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丽.试论ERP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1,(09).

[2]王小志.我国石油企业ERP系统实施问题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

[3]解文静.ERP信息系统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9).

[4]张德国.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第9篇:石油系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一、 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回顾及背景简介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国际石油价格便从1970年的每桶1.80美元,上涨到今天的每桶接近150美元,上涨了80倍之多。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标价为每桶1.80美元。

1973年,全球油价逐步升至每桶3美元。彼时,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为挽回美元颓势,美国的国际金融问题专家与跨国公司于当年5月开会协商,建议“让国际油价上涨400%”。他们认为,油价猛涨一方面可以打击发展中国家的反美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可以顺势大幅度提高美元利息,将石油涨价的代价化解为资本回报,达到让石油美元回流华尔街,从而助推美国经济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想借推高油价,使产油国成为全球公敌。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国打击埃及却全力支持以色列。这一举动激怒了中东地区的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他们空前地团结一致,并对所有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由此引发全球性的石油供应紧张,史称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4年,以上石油禁运虽然只仅仅维持了5个月,但油价却首次突破10美元,最高达11.65美元,接近西方国家这之前所希望的上涨400%。此后,美国迫使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接受将美元作为石油结算的唯一货币,世界货币至此进入由美国主导的“石油本位”时代。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并由此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随之突破20美元。

1980年,美国与伊朗的军事冲突一触即发,油价首次突破30美元。在美国支持和怂恿下,这一年,伊拉克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即“两伊战争”。

1981年初,两伊战争白热化,油价升至39美元。高油价和高通胀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爆发。

1990年9月至10月,在美国默许下,伊拉克的萨达姆军队入侵临国科威特。两国交战造成中东局势紧张,促使油价突破40美元。

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久战不决影响,油价突破50美元。

2005年6月,强硬派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中东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油价破60美元。

2005年8月,墨西哥湾遭受“卡特里娜”飓风,一些大型近海石油生产设备遭到破坏,油价突破70美元。

2007年9月,市场担心美国原油库存减少以及美国与伊朗关系紧张,油价突破80美元。

2007年11月21日,土耳其与伊拉克关系紧张,油价接近100美元,创下每桶99.29美元的历史新高。但在同年11月底,油价又重新回落到90美元以下。

2007年12月28日,巴基斯坦反对党领导人贝拉齐尔・布托遇刺身亡及随后的美国原油库存连续六周下跌,使油价重新触及97.79美元的高点。

2008年1月2日,今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石油出口大国尼日利亚发生局部暴乱,油价首次突破100美元。

2008年4月22日,尽管外界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增加石油产量,但欧佩克并没有照做,加之美元不断下跌,油价因此升至119美元。

2008年6月16日,油价创下139.89美元的新高,逼近140美元。

2008年7月11日,油价达到147美元,逼近150美元大关。

二、本轮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成因的国际纷争

自去年8月至今的仅一年时间里,国际石油价格由每桶不足70美元,上涨到目前的每桶接近150美元。这一现象不断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业界对油价高企原因的激烈争论。

对这一问题的国际纷争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原油消费国阵营,以及以欧佩克为代表团的原油供给国阵营。前者的主要看法是,国际市场供需失衡是近期油价飙升的主要原因;后者却认为,油价飞涨是市场投机、美元疲软、地缘政治以及炼油能力稍显不足等因素造成的。

(一)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原油消费国的主要观点。美国能源部及国际能源机构(IEA)最近预计,2013年之前,国际原油需求将会以年均1.6%的速度递增,即由目前的每天8687万桶增加到9414万桶。IEA最新一期报告还将今年下半年的国际原油需求预测由日均8610万桶提高到8690万桶;明年的日需求量将会增至8770万桶。

国际跨国集团英国石油公司(BP)7月份公布数字坚称,去年全球原油日均产量为8253.3万桶,比2006年8165.9万桶下降0.2%。BP强调,“这是多年来世界原油产量的首次下降”。它们认为,去年欧佩克原油日均减产35万桶,而非欧佩克产油国日均增产也仅为23万桶,经合组织国家的产量则连续第五年下滑。BP还说,今年以来,俄罗斯的原油增产势头也出现减缓迹象,“这都增加了市场对未来原油供给可靠性的担忧”。

美国能源部的最新数据称,去年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原油出口量下降了2.5%,但价格却上涨了57%,而这种趋势今年仍将延续。能源部还说,原油日产量占全球总产量45%的世界最大的15个石油出口国去年的日进出口量为3870万桶,比上年减少近100万桶,“今年油价疯涨就是去年产量和出口量下降的滞后反应”。

(二)以欧佩克为代表的原油供给国的主要观点。面对发达国家的以上观点及要求增加产量的强大压力,欧佩克坚持认为,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充足,油价飞涨并非供求失衡,而是美元疲软、地缘政治动荡、市场投机以及炼油能力不足等因素造成的。

沙特原油储备局专家纳森・沙勒尔说,虽然全球剩余产油能力已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每天1000万桶,和10年前的每天600万桶,下降到了如今的每天150至200万桶,欧佩克的剩余生产能力也仅占全球总产量的3%以下,但这仍然不能说明石油供应将出现短缺,全球原油供应至少能够再保证100年。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国王阿卜杜拉前不久也公开表示,高油价更多是由美元持续贬值和投机因素造成的,“其实质是美元贬值而不是油价上涨,欧佩克对此并没有能力给予解决”。

欧佩克的石油问题专家指出,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左右。他们认为,目前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参与和左右石油市场的因素越来越多,而本轮油价上涨则主要是受美元贬值、地缘政治、经济前景、气候变化、投机炒作、股市行情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强调,本轮油价高企的金融投机因素远远超过了商品供给因素。伊朗石油部长努扎里最近公开宣称,“问题不在于油价太贵,而是美元太便宜”。

欧佩克还抱怨说,高油价大大增加了油田的商业成本,比如说,过去勘探、开采和运输原油的每桶单位成本只有二三十美元,现在已经高达七八十美元。该机构也因此对目前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增产原油有重重顾虑,原因是,他们认为,当前,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原油消费国都在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原油消耗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而就欧佩克而言,增产性投资通常需要5至7年才能够见成效,届时,供求关系可能早已出现逆转。欧佩克最新年度报告预测,到2030年,国际原油市场的需求规模将为每天1.13亿桶,这个预测比去年调低了400多万桶。

三、本轮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三大主因解析

(一)需求持续旺盛,供需失衡是石油价格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活跃,带动了旺盛的商品市场需求。如果说世界经济以往周期性的增长更多地有赖于美国、欧洲、日本等西方的经济发展,本轮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背后,则是整个西方经济增长以及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崛起的双重推动力,其中更多增量来自新兴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07年,全球GDP增长连续五年超过4%甚至达到5%。这一增速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绝无仅有。与此相关的是,全球能源消费也呈大幅上升之势,以原油为例,据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的最新《BP世界能源数据》显示,2000-2005年,全球原油消费增长近3亿吨,累计增幅8.47%;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2.12亿吨,增幅为15.6%;这其中的中国增长超过1亿吨,增幅为46.4%。五年中,中国原油消费增量占全球原油消费增量的34%。同期,主要发达国家原油消费增长0.68亿吨,增幅为3.4%。

另据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对石油的需求在2012年前年均将增长3.5%,大大超过发达国家1%的增速。其原因是:第一,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新兴市场,能源、原材料需求随工业发展水平和人均GDP提高而快速增加。国际货币基金2007年9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1993-2005年间部分商品全球消费变化的研究显示,无论是石油、有色金属、钢铁、棉花等工业原材料,还是玉米、食糖、牛肉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其消费增量绝大部分来自新兴市场的“金砖四国”。第二,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国际产业分工的大格局也决定了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资源消耗仍将保持强劲增长。据联合国最近几年的《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外国直接投资在本世纪初经历几年低迷后,2004年开始复苏,并连续几年高速增长,2007年达到1.538万亿美元以上,超过 2000年创下的1.4万亿美元的纪录。2007年,发展中国家全面吸收外资,东亚、南亚、西亚、非洲吸引外资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持续;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动力不减,也意味着包括原油在内的国际大宗资源性商品仍将面临许多新的需求。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增加较快,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仍然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比如,我国2007年人均能源消费1.38吨油当量(2吨标准煤),这一数字不到经合组织人均消费的1/3,不到美国人均消费的1/8;我国人均电力消费不到经合组织人均消费的1/4,不到美国人均消费的1/10。

另外,对国际上一些机构否认供需失衡是本轮油价上涨主因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看法与实际情况并不十分符合。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虽然安哥拉和利比亚等国家提高石油产量,但全球前15大石油生产国平均每日净出口3870万桶,下降了近100万桶,其中沙特、阿联酋、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卡塔尔等中东地区6个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去年石油产出下降54.4万桶/天,同期这些国家国内石油消费上升31.8万桶/天,致使净出口下降86.2万桶/天。这显然表明全球原油供应正趋于紧张。

(二)投机因素也是推高本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投机资本对当前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和操纵力越来越大。据统计,近年来,全球股票投资收益远远低于石油期货交易。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近日称,投机交易已占美国原油期货合约贸易的70%。IEA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注入能源市场的资金已经从2000年的30亿美元增至去年的1800亿美元,而这笔投资的年回报率高达近200%。在高回报率的刺激下,2007年投资到原油期货的基金达8500只,比2004年投资这一市场的4000只基金增加一倍还多。另据统计,目前,大约有超过2600亿美元的投机资金涌入商品期货市场,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进入原油期货品种,这一数值与商品牛市初期的2003年100多亿相比增长了20倍还多。据统计,今年仅前52个交易日,新流入商品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就高达5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