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范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精选(九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

第1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范文

chūn huí dà dì bǎi huā qí fàng hóng huā lǜ caǎ shuō huà pèng yǒu chūn tiān nǐ men qīn rèn gǚ rèn chūn jiè chǜ chǜ duō shǎo 二、组词。

古( )( )( ) 节( )( )( ) 亲( )( )( ) 草( )( )( ) 春( )( )( ) 话( )( )( ) 冬( )( )( )三、填词语。

柳( )( )( ) 泉( )( )( ) ( )暖( )( ) ( )( )拂( ) 万( )( )( ) ( )颜( )色( ) ( )( )盛开 欢歌( )( ) 冰( )融( ) 百( )( )放四、把下面的字加偏旁变成另一个字。

古—( ) 方—( ) 鸟—( ) 平—( ) 丁—( ) 齐—( ) 直—( ) 哥—( ) 星—( ) 舌—(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 )眠( )觉晓,

( )( )闻啼( )。

夜( )( )( )( ),

( )落( )( )( )。

2、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玩着玩着,( )( )( )( ),( )( )( )。

六、默写。

村居

高鼎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草长莺飞二月天。

第2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语文;理论研究

六年级的小学生会在一年的学习之后面临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一个大型考试——“小升初”。在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思想,可以让小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得六年级小学生在心理、精神上都获得学习自信,消除考试所带来的焦虑感、紧张感,有效解决六年级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一个擅长写作的人不一定擅长说话,一个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也不代表他们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水平的低下。教师必须要有一种善于发现、善于挖掘的能力,促使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走向个性化、全面化。下面,笔者从学习任务的多元化、语文练习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三个角度,来讨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中的具体应用。

一、学习任务的多元化

当小学生进入六年级之后,许多教师都会在“时间少,任务重”的紧迫感的驱使下,恨不得将所有的语文知识一股脑地倒给小学生,也会下意识地要求所有的小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效率来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这就让许多语文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学习压力。多元智能理论允许小学生的智能、学习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习任务多元化,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语文水平来选择相应的任务,使其保持松弛有度的节奏来完成六年级的语文学习。

在新知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山中访友》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分别设计四个学习任务,即学会读写清爽、吟诵、陡峭等新字词,了解这些汉字的内涵;充分调动自己对散文知识的了解,分析课文中所具有的散文特点,并且就文章所使用的拟人、比喻等修辞进行鉴赏;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就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摘抄与鉴赏;通过学习,品味作者的情感所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在公布了这四个学习任务之后,小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语文水平来进行学习,他们不必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这可以让小学生以轻松的心情面对语文学习。

二、语文练习的多元化

“题海战术”似乎成为传统语文教师在短期内提升六年级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基本战略,教师很少会考虑哪些知识已经被小学生掌握,哪些语文知识还需要小学生重点练习,只是一味地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六年级的小学生疲于应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改变这种毫无重点、毫无层次的语文训练方式,而是要将语文练习进行分层,或者是以专题训练的方式进行,使得小学生能够有计划、有重点地来训练自己的薄弱环节。

在组织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语文练习的时候,我会设计语文基础知识专题、阅读理解训练专题、习作练习专题、古诗词背诵专题等几个专题模块,并且将其整理成练习册,将其分发给每个小学生,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进行选择。但是,有一部分小学生对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的认识并不清晰,所以他们不知道该选择哪项专题。为此,我会结合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语文试卷中的具体得失为他们提供练习建议。

三、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一刀切”是导致六年级小学生不喜欢学语文的基本原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不应该只用语文成绩来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是要綜合考虑每个小学生的整体表现,促使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让六年级小学生接受全面的、客观的语文学习评价,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快乐、自信。

在评价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对不同的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与甄别,要因人而异、因势而定。如果一个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较高,那么教师就要对他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小学生的日常表现比较好,但是在考试中的表现却屡屡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也要对小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肯定性评价,避免小学生因为成绩不够优秀而产生失望情绪;如果小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心理压力过大,那么教师就要暂时放低对这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

总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论是以促进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发展为基本目的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促进、启发等多重作用,真正将小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使得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加突出,也让更多的小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学习。

作者:白祥祖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范文

一、面对好教材,树立新“三观”

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容量偏大,注重实践,这就对传统的“教教材”的做法提出严峻的挑战。为了用好教材,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与教学观。

1.教材观

语文课本是学生重要的、优先的读本之一。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总体特点是精美,有两层含义。所谓“精”,是指编者的“精选”,围绕系列化的特定主题,从浩瀚的文海中选取不同题材、不同体裁、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一组组文章;所谓“美”,主要体现在整体编排的形式和原汁原味的语言风格上,一条语文素养的“红线”串起一颗颗闪亮的训练“珍珠”,选编的课文既保留作者原有的文章内容和语言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虽然课文有举一反三的特质,和同类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容量较大,但和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阅读量的要求相比,30万字的文字总量还远不能适应语言运用的需要,还应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拓展阅读。

2.学生观

每个小学生都是成长中的小读者、小作者、小书法家、小演说家。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出众的潜质,但现阶段的特点就是“小”。学习的自控力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对问题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等,现在他们还比较稚嫩,要从小到大慢慢地成长,我们不能试图替代他们。课程标准给出各学段的具体标准,教材给了学生实践的平台和依托,教师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好资源,让他们去读、去做、去说、去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顺利达成三维目标,形成较好的语文素养。

3.教学观

教学的重心在“学”,学习的主体是“生”,教是为了学,帮助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是教学的重要原则。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扎实而有效地做好教材的研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合理分配时间,创设学习环境,给予适时的评价。

二、从课标和学生的角度认识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胸中有课标,手中有教材,教学有方法。如果课程标准的精神能够内化于心,教材内容能够烂熟于心,教学对象能够了解在心,那么,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能得心应手、外化于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的原则,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路径,开展深入的学习研究,尽可能地发现教材的纵横联系和隐含着的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就本学段内容看,听说读写、学习运用、三维目标等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推进的方式可以是同主题下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编排形式,古今中外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相互补充,从单项训练到综合活动进行安排。

1.准确把握各年级阅读方面的主要训练点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以主题为依托,采取重点突破、螺旋上升的做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把握要点,做好教学的接力活动。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在延续第一学段独立识字的基础上,句段成为训练重点,包括联想与想象、看上文、查字典等理解词语的方法,但到三年级下学期,重点转向了通过提炼关键词、抓重点段落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等到了四年级,阅读方面的主要训练点是写读书笔记,如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同时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提问也是此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五年级的训练重点逐步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学习理解以及学习方法的发现和总结方面,如学习列提纲、画情节曲线图、了解倒叙和插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写心得笔记、批判性阅读。在六年级时,教师要综合学生前几年的学习成果,侧重他们独立阅读及习惯的养成,训练内容包括制订单元计划、搜集资料等。

2.让课后习题成为教师教学的导引

课后习题是编者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依据。我们不能为完成课后习题而备课、上课、组织练习,同样也不能为考试让学生抄答案、背答案,正确的做法是透过习题看清编者的用意,让习题成为教学的导引。

主体课文后面的习题一般是两道,第一道题是在阅读中搜寻确定性的问题,由个人概括整理,第二道题是通过思考探寻非确定性的问题,多包含文章的写法如何,需要师生结合课文内容一起发现总结。例如,三年级课文《小虾》的课后习题是:(1)你喜欢小虾吗?为什么?(2)想一想,“我”是怎样观察小虾的?(暗含顺序)又如,六年级课文《山中杂记》的课后习题是:(1)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动物?“我”从中享受到了哪些乐趣?(2)课文中怎样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情景?为什么重点描写它们?(重点描写)

对诗歌类的课文与古文,主体课文后往往只有一道练习题,但却包含着语言运用的因素,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要求背诵,淡化了理解分析。例如,四年级课文《大地的话》的课后习题是:仿照课文前四节,试着再写一节。这是以写带读,前四节是什么样子,只有通过研读、比较,才能把握。

从这些习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课内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提取和概括内容,发现并学习一般的写作方法,这也突出了语文课程学习的核心是运用语言文字。

3.借助&ldqu o;语文天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语文的训练点很多,分散于不同的单元,尽管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有着编者深深的用意,我们不能只盯具体的内容,做形式上的模仿,也不能简单地按照“丁丁”和“冬冬”的提示去写,应跳出课文,做切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果的练习。例如,三、四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侧重于单项的“写”,从抄写有特点的句子到仿写,让学生思考与发现怎样才能将句段写具体、写生动,《奇妙的海底世界》一课要让学生学会写排比句,《可爱的小生灵》一课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四年级上学期的语言文字训练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进行巩固与拓展,继续解决“写”具体的问题。到了五年级,则侧重于让学生在读中进行体会,增加了“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方面的练习,发现句子中蕴含的规律,尤其是到五年级下学期时,要让学生学会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例如,《为了他的尊严》中妇人间接地拒绝曾帮助过的独臂人让全家人迁到城里的提议时的语言表达、叙述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拟人与排比等手法的综合运用等。六年级则将读写蕴含于综合活动中,不再有专门的段的读写,转向整篇的阅读,进行综合性的练习。

4.将习作课变成学生语文能力展示的舞台

与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一样,教材中的习作安排也很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阅读成果,促使语文学科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

1)第二学段的习作

本学段的习作侧重于写实,主要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字写出自己的思想,特别强调加强习作与学生生活和实践的联系,做到大小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既不放松平时的练笔,又认真地指导好每一次的单元习作。对“笔下生花”,我们训练的重点是要站在单元主题的高度,抓好拟题、审题和选材,从源头上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化。同时,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词语和在小练笔中学到的方法,通过个人修改、同伴互改、师生互动,使语文习作符合要求,达到阅读与习作共进、做人与作文共成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教材的习作练习内容多为一个题目,基本上是全命题,一些单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习作要求,只是给出一个方向。例如,《春天的脚步》这一单元没有安排习作,但并不是不需要进行练笔。这是一个与时令联系非常紧密的单元。春天的到来会给所有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更会给小学生带来无限的遐想和习作的素材,教师要坚持每单元一次大练笔的做法,设计和组织好相关的活动。那么,到底写些什么,是从课文中寻找读写的结合点,如《古诗二首》后的提示“见过哪些春天里特殊的景物?”还是让学生学习其他的描写春天的诗句,抑或是让学生想想他们在春天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或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这些春天的雨、春天的草、春天的风,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四年级语文教材的习作练习内容多为两个题目,会让学生自行选写一个,出现半命题的形式,并且每次的习作要求都会有一句或几句充满文学性和主题特点的提示语,既是对学生的引导,又是对单元主题的强化,更是对学生投入习作的鼓舞。每次习作练习后会附着关于如何修改的新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边指导学生练笔边指导他们修改。例如,《话语》后的两个题目都和“话”相关,第一个题目是“忘不了的那句话”中“那句话”是谁说的,要说给谁?是不是像《语言的魅力》或是《难忘的一句话》中的那句话会给别人带来变化,给自己带来愉快呢?其实,“畅所欲言”中的内容也是习作的好材料,学生可能会对曾经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但怎样形成文章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出现的背景以及产生的作用,这样一来,就会让两篇课文都有参考的价值。第二个题目是半命题形式,写一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话,是谁说的,又是什么样的。

2)第三学段的习作

第三学段的习作练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少有命题练习,大多是提供几项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项,自行拟题来写。另一个较大的变化是习作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给学生的习作练习创造了更大的空间。然而,有些单元内容的地方色彩较为明显,这会限制习作的范围,需要进行调整。例如,“龙”单元中有两个习作内容,一个是关于“龙”的风筝的故事,另一个是龙井茶。学生对这两项内容都了解得不多,但在“初显身手”中,教师要让学生搜集“龙”的形象和工艺品、含“龙”的特产和地名,在“畅所欲言”中知道关于“龙”的故事以及欣赏“龙”字的写法,这都是习作的好材料。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是要让学生来完成,否则,就不可能有真实而鲜活的素材。

六年级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都会围绕特定主题,从人、事、物、景等不同的类型设计综合活动,教师可以按照编者的提示,认真地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主题的认识,丰富习作的素材,掌握更多的习作方法。

三、以语用为核心组织好课堂教学

把握好教材,了解好学生,这为教师的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以“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的编排原则为导向,着眼于奠定“学好其他课程、两个‘形成’及终身发展”的三个基础,着力搞好语言运用。

1.让兴趣始终成为学习的先导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先导无异于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一个动力源。兴趣适用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由浅入深,由短到长,由弱变强,由少到多。用好兴趣源,挖掘兴趣源,创设兴趣源,这是教师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的主要步骤。

2.引导学生经历从学会到会学的全过程

一个人从学到学会,以致会学的路程因人而异,长短不一。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金钥匙”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提供了一定建议。“丁丁”和“冬冬”的温馨提示也给学生以帮助。通过& ldquo;定期自检”,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方法。而用好“金钥匙”的较好做法是教师要让学生看说明后再尝试,而且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好差异学生之间“兵教兵”、“兵强兵”的好资源。

3.按预设的三维目标整体推进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编排很好地体现出整体推进的思想,彻底地改变了由部件到整机的传统做法。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任何割裂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的听、说、读、写、习也是一个整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单元整体的设计和实施符合编者整体推进的意图,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而且,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举多得的语文实践,实现由线性结构向面性结构以及立体结构的转变。鉴于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走几个来回,如缩小语境、识字学词—扩大语境、体会运用“阅读—结合点—习作”。

4.在语言实践中增加文化积累

语言积累只是文化积累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文章体裁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文化主题的积累等。积累达到一个足够的量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积累和运用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运用的积累是死的,没有积累的运用是空的,且积累和运用紧密相连,运用是最好的积累。

第4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范文

一、利用教材编排的语言积累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积累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强读书、背诵的环节,养成积累的意识和习惯。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语言积累的训练点。

(一)我会读。

如:我种树,你培土,他浇水。

(二)读读说说。

如:棵——一棵棵——一棵棵高大的松树

读读背背。一是通过课后练习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的段落。二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教材又在语文园地里增设了日积月累,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还安排了大量的读读背背内容,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短篇。

(三)说一说。

如: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口语交际。

二年级下册增设口语交际栏目,内容与专题有一定联系,意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抓住这些训练点,引导学生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各种文章形式,各种情感体验,使之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营养。

二、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一)问题中训练语言。

低年级的阅读材料具有生动有趣、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的特点,蕴含着许多学生乐于思考和值得思考的问题。抓住这些问题作为说话题材,启发学生思考,诱发他们表达,不但能够加深理解教材,还能训练他们有针对性的发展自己见解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教《美丽的小路》抓住兔姑娘和鹿先生的话,提问:为什么美丽的小路是香的?为什么美丽的小路是亮的?通过这些问题,拓展了学生思考的角度,为学生说话做好了铺垫。

(二)想象中训练语言。

课文中有很多空白,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理解与想象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使课文更完美。如:三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的结尾就有:小鸟说,“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一句,青蛙跳出来了吗?这正是续写的好机会,让学生把故事结尾写在书上,并且跟课文一起读。

(三)模仿中训练语言。

第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范文

课标要求 训练策略 讲评要点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对七年级“写”的要求是:能独立起草简单的报告,能根据图片编写简短的故事;能将课文改编为短剧;能用恰当的语言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问候卡;能描述任务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能写出语义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显然,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写作更强调交际性,英语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英语新目标》教材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一个话题,每个单元都由易到难,最后落实到以话题为主的书面写作上来。这些话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题材广泛,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和余地。每个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以及自己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写出与众不同,富有个人特色的作文来。因此决不能因为赶进度或别的什么原因忽略甚至删除这一阶段的书写训练,因为欲速则不达。七年级英语写作训练就是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写作训练,从易到难,从简到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写作。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开始阶段大规模的chant练习能使他们背诵很多常用句型;丰富的表演,能使他们掌握许多句子;三五句的口头作文使他们信心大增,这时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些简单的小作文,要让学生感到:写作其实这么简单。怎样让七年级写作教学渗透于平常的教学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

一、造句

写作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任务,但是即使在七年级也可在句型结构练习和词汇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由于七年级写作水平较低,教师先要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训练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兴趣与能力。在此阶段,夯实基础,词汇听写、默写、连词成句、语法填空、完成句子、英汉互译、句子改错等任务学生都能轻松完成。这是写作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有耐心,只要学生能写出完整的句子,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哪怕一句话,教师也要予以鼓励,让学生产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后的写作学生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二、巧用课文内容

课本上的材料都是经过专家研究而确定下来的,所以最好每篇课文都能达到熟读、背诵并能进行复述的程度。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能力,也为笔头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因此,除了复述课文的写作训练之处,进行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把课文中的人物描写联系到其他人物描写,把课文中的人称改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来叙述。这些练习可促使学生开阔视野,关注周围发生的事,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看图写话

看图作文也是多用于低年级的命题作文的辅助手段,新目标教材每个单元第一页都有围绕本单元话题的主题画,教师可要求学生先看图,以图上人物、活动、状态的相互关系作为文章的脉络。此项练习一般针对某一句式、某一话题进行流水账式的描述,句型结构比较单一,表达的思想比较简单,非常适合七年级这样的起始年级进行书面表达训练。

四、仿写

新教材加强了写作尤其是仿写的练习,几乎每个单元都可在课文和听力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此项练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的语言点、知识点以及词汇。由于模仿性学习写作因为有模式可以套用,所以比较容易。但这类写作容易使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受到局限,难以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把自己所掌握的词汇、语法、句型等运用于作文中去,写出有个人特色的作文来。

五、改写

利用学生学习的语言材料稍加变换进行改写练习,增加了仿写的灵活性。改写包括改变人物的姓名、国籍、性别、数目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情节等。七年级主要以改写课文和听力材料为主,教材中大量的听力材料可以这样利用来改写成叙述性的小短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身份改写听力材料,不仅学生加深了对材料文本的理解,而且还训练了写作能力,学生乐于尝试。

为了将写作训练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习作之后教师批改讲评的方式方法于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要知其所以然,错在哪里,怎样改正。首先,对学生习作中语言错误的处理,教师应把这种机会留给学生,尽量避免越俎代庖,直接给出答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相应的提示语,甚至标出错误,提示学生自我纠正语言错误。其次,对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短语搭配不当、习惯用语误用等较严重的错误,教师要在班上讲评,而且要举例说明,讲清、讲透,最后再让学生练习和巩固。如“Very thank you”“I’m go to school”等错误表达要彻底纠正,一定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从基础做起。再次,多用激励性评语。学生尤其七年级学生一般都很在意教师对作业的点评。教师的点评体现了教师的工作态度、敬业程度以及对学生的关爱程度。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教师的激励性评语是他们热爱写作,学习进步的动力。最后,及时表扬好作品。榜样激励是学生热爱写作的又一动力。当堂朗诵优秀作文,把优秀习作(书写流畅)张贴在学习园地里,为学生提供切实可模仿的榜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七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也非一日可成,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切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开展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听读、说写结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英语写作习惯,提升写作能力。只有从七年级就把写作训练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并进行最有效的书面交际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不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范文

训练序列 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4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起步在三年级,每学期至少安排了18次习作训练(不含小练笔),到了六年级有将近200次习作。经笔者在每年期末考试改卷时观察发现,有相当数量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还停留在三年级的水平。同时,笔者通过多年听课调查发现,部分教师的习作教学明显存在缺憾,突出的问题是重点把握不准,训练点设计不合理,训练难度没有层次,没有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习作能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立岗教授指出:“探索和建立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迫切需要,是当今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重大课题。”

只要细心研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教材在习作教学的统筹安排上有明显的训练序列,形成了一套隐性的体系。一些教师存在习作教学指导困难,正是由于他们没有在习作课前弄清小学习作训练内在的训练序列。以下,笔者试对人教课标版教材的写人习作训练序列进行梳理,并力求对单元习作具体要求、习作训练点等进行探究,结合教学实际挖掘合理的训练重点,初步构建出小学阶段写人习作训练序列,探索小学各年段写人习作的训练方法,为一线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提供参考。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人物描写习作一览表

二、写人习作训练序列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年段(三、四年级)是写人习作起步阶段,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并且写完后读给所写的人听。习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使得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完成习作,旨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写作完成后,学生读给所写的人听再进行修改,分享了习作的快乐,并不知不觉地修改了习作中明显的错误;四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写敬佩的一个人,是在三年级掌握运用事例说明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习作完成后,学生进一步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段(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写特点鲜明的人,如五年级习作提示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方法进行表达;六年级要求通过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描写的对象没有大的变化,只是习作要求从写一件事增加到写两件事,并且要求将人物的特点写清楚。可见,三到六年级写人习作的难度逐步加大,并且都非常重视习作的修改,从自我修改的提高到相互修改的共同进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的学习生活,在实践中写作,说真话、心里话,不写空话、假话。虽然高年级的写人习作有一定难度,但都是在学生可以掌握的范围。

三、初步构建写人习作训练序列策略

要较好地完成写人习作教学,初步构建起写人习作训练序列,教师要善于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注重读与说、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一)中年段写人习作训练教学策略

1.抓住对话描写,确保写人习作“言之有物”

小学生第一次写人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三年级上册的单元课文都是讲述名人的平凡小事,让学生从一件件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课文的对话描写非常多,四篇课文中的对话均占内容的一半左右,故事情节大多是通过对话描写展开。例如,以下是《灰雀》一课的人物对话片段。

(列宁)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以上文本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只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两遍课文,着重理解人物对话描写的几种表达形式,注意冒号与引号的正确用法。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通过活用造句、造段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结合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强化训练,再加上学生在二年级就有了关于对话的专门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写人习作方法,即通过对话描写把一件事情说得比较完整。

2.按一定的顺序表达,使学生写人习作言之有序

第二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介绍我自己”。本单元课文讲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是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具体,如在《惊弓之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更赢怎样正确判断大雁会掉下来展开讨论;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对文中最后的讲话进行讨论,并且背诵下来,学生就容易发现和掌握课文描写的顺序,从中受到启发。由于有了上次习作训练的基础,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醒,学生很容易把作文写好。教师在习作之前可制作表格,表格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长相中最满意的地方、兴趣爱好、喜欢的食物、最擅长的功课、性格特点”等,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在小组内进行汇报,请同学帮忙指正,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自身的特点有了清楚的认识。为了达到“按一定的顺序说(写完整)”的习作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介绍某个中等生的表格,请学生参照表格介绍自己,最后师生共同参与,将表格中的文字变成我们日常说话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依据表格进行介绍时虽然能够按一定顺序说(写),但是这样的表述没有重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着重通过一件事来说一说自己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从中掌握表达的技巧。

3.初步学习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使写人习作言之有情

小学阶段的第三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看图习作或写一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图片主题为“胜似亲人”。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快乐和幸福。课文中的很多片段非常感人,如课文《搭石》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关于大家怎样过搭石的场面描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自然段是关于小钱躺在病床上的描写等,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由课文内容出发,联系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抓住动作、语言描写表达出感人的场面。如以下是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桥》中描写老汉的细节片段,并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神态描写;老汉的沉着、冷静)

(2)出示句子: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语言描写;坚定、果断、命令式)

(3)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动作描写;“揪”“吼”说明十分愤怒,“冲”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教师小节:“文章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并适当地加入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正是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师出示一张学校举行运动会或是学生熟悉的场面特写,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指导学生根据今天学习到的细节描写尝试在课堂上说一说,课后安排写一写。这样的习作训练,加强了学生对场面描写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学着关心、帮助他人的德育品质。

4.抓住侧面描写,使人物描写更加精彩

小学阶段的第四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四年级下册,要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教材中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重点抓住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人物的品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均有从侧面描写主要人物,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通过斜塔周围议论的人们突出伽利略的坚定,《全神贯注》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回忆的话语突出罗丹的全神贯注等,教师只要稍微点拨并加以鼓励,就会让学生尝试学习运用。

(二)高年段写人习作训练教学策略

1.熟练运用外貌、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

小学阶段的第五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内容是与父母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心意。本组课文展示的是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通过对课文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写作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关注生活细节,抓住细节运用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达父母的爱。例如,以下是课堂教学中品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细节片段。

(1)出示句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2)师:多年以后,作者经过深思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投影: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把人引入歧途,所以我们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教师小结:这份独特的感受源于作者深刻的思考和体会。我们一起读这句话,感受一下爱是什么。(作者的感受是那么真切、细致、独到,这是最宝贵的)

细节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学生抓住了人物的一个个细节,在习作中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表达出朴实真挚的情感。

2.综合多种方法进行习作训练

第7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文字表达;整体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96-01

在某些课堂教学中安排的小练笔,是根据所教课文的文本内容、思想价值、写作特色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当堂写作练习。小练笔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手段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从以五年级下册课堂小练笔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课堂小练笔与课文之间的读写结合。

一、有效补充,汲取写作营养。

小练笔可以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大多数课文都有语言空白点、情感空白点,无语却有情。抓住这些空白点进行小练笔训练,既填补了空白,又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更体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

《再见了,亲人》课后小练笔: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编者找到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丰满了学生心中志愿军舍生取义、追求崇高生命价值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动笔前,我运用动情的语言和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与志愿军送别”的场景中展开想象,眼前浮现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舍身保护朝鲜人民的动人情景,笔下自然流淌出感人的话语。

二、模仿创新,开启练笔资源。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把习作写好,勤观察、勤练笔是必不可少的。但按教材上安排的内容进行小练笔,那五年级下册才四次小练笔就太少了,因此,小练笔训练谨防陷入“唯课文”观。《白杨》、《再见了,亲人》、《威尼斯的小艇》、《古诗词三首》等课安排了课后小练笔,教材的安排是非常有限的,关键还在于老师形成自主开发练笔资源意识。五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是更丰富、更有内涵和深度,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写段、编,或缩写、扩写、改写、续写,在典型处仿写。如在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后,把文言文改写成记叙文;把《晏子使楚》改写成剧本。

三、难度适中,把片段练实

小练笔就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教师以课文为例子来教学生写作,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切实掌握汉语言运用的规律。合理安排,小练笔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演绎精彩。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因小练笔的设计不合理而衍生许多弊端。其中,难度的把据显得非常重要。难度包括了写作的篇幅、内容范围、表达方法等。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所以,在明确小练笔的性质,它是课文学习的不效补充,也是为单元习作做铺垫。这样就不会对小练笔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对小练笔望而生畏。

四、善择时机,在动情处做文章

善于选择合适的小练笔时机,并尽可能在学生想写时完成,使学生的小练笔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与语言训练点、感情生长点结合的小练笔,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然水到渠成。

第8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范文

“自主识字、同步读写”

第一阶段:辅助汉语拼音教学(一年级上学期25天至30天)。

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质效,新一年级开学后,凭借《汉语拼音速成游戏卡》辅助进行拼音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识字阶段。

第二阶段:自主识字为主辅以同步阅读阶段(一年级上学期150天左右)。

此阶段主要凭借《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游戏卡》进行自主识字,同时阅读配套联想写话读本《追赶天边的彩虹》,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在家里,一般的学生,每天自学1到2组,用时5到8分钟,然后家长检查;假期每天2到3组。在学校,实验班每周有一节自主识字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巩固、申报星级和检查评比――评价和激励是孩子自主识字的关键。

第三阶段:同步阅读为主,辅以自主识字阶段(一年级下学期150天左右)。

随着多数同学的识字量超过2000字,自主识字课的重点逐渐过渡到同步阅读为主辅以自主识字阶段。

第四阶段:分享阅读与联想写话阶段(二年级320天左右)。

“分享阅读”指在实验班建立“分享书吧”,同学自主借阅。在此基础上,老师推荐20本书,其中4本必读,其它选读。读书会上同学之间分享读书的收获和精彩段落。

“联想写话”指凭借《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游戏卡》,引导学生运用每一组的核心词(2到8个),通过联想,编写出通顺合理又包含一定道理的小故事。写话的要求逐渐提高:依次为(二年级上学期前两个月)通顺、合理,(二年级上学期后两个月)具体,(二年级下学期前两个月)力求生动,(二年级下学期后两个月)包含一定的道理。开始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自编。分享阅读课与联想写话课隔周进行。

“言语识字,读写萌发”

把一年级新生已经熟练运用的言语因素――汉字的字音(语音)作为识字基础,把小学阶段应该识记的3000个常用字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依据汉字音、形的对应关系,利用字音统领字形、字音与字形对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识字的技巧,达到集中、快速识记汉字的目的,让学生在两年内(一到二年级)集中完成识字任务。

一年级上册,安排识字600个左右,包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400个生字、下册的前200个生字,以常用汉字(如生活中表示人、事、物、动作等字词)学习为主,以问答题、练习题、考试题的题目常用字为主;

一年级下册安排识字800个左右,包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后350个生字、二年级上册的450个生字;

二年级上册安排识字800个左右,包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生字400个、三年级上下册生字400个;

二年级下册安排识字810个左右,包括人教版第7~12册的全部生字。

――写字任务目标:两年内会写常用字2000个左右。

一年级第一学期会写常用字300个左右,第二学期会写常用字500个左右;二年级第一、二学期各会写常用字600个左右。

其余应该会写的500个常用字在中高年级的读写练习中完成。

――阅读、写作任务目标:一年级课外阅读量在3万字以上,二年级课外阅读量在10万字以上;一年级能够在20分钟内习作70字以上的短文,二年级能够在30分钟内习作150字以上的短文。

课型

“自主识字、同步读写”

自主识字同步阅读课

自主识字检测评比(25分钟左右)

1. 儿歌导入。

2. 申报星级:学生以手指示意申报的星级,老师了解全班申报星级情况,简单小结鼓励。

3.自主识字我能行:利用《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游戏卡》自主识字,准备过关。

4.智勇大闯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申报情况,同学之间互相检测。由高星级检测低星级,或者同星级互相检测。

5.星级展示台:老师利用课件检测最高星级的4~8人。既是对优秀同学的奖赏,也是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6.发升级卡:老师给升级的同学发放升级卡。家长看到升级卡后在家庭评价表上贴上奖励图标。

同步阅读交流检测:(15分钟左右)

步骤同上。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声音清晰。遇到带点句子模仿说话、写话。

分享阅读课

1. 小组分享阅读:

A.每位同学都要发言,介绍自己读的书名、作者、体会(我喜欢书中的……因为……我给大家读一段……)。

B.回答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

C.推选一位同学参加班级交流(也可以轮流到班级交流)。

2. 班级分享阅读:

A.介绍自己读的书名、作者、体会(我喜欢书中的……因为……我给大家读一段……)。

B.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3.好书推荐,形式同上。

4.评价奖励:

只要符合要求,以鼓励为主。老师发放升级卡。

联想写话课

1.儿歌导入。

2.小组交流:

A.每位同学都要读自己新写的联想写话(选最好的)给同学听。 B.同学给予评价:好在哪?提出意见和问题。 C.推选好的到班级宣读。

3. 班级交流:

A.同学宣读自己的联想写话。

B.班级同学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4. 老师指导:

A.示范导入:引用刚刚读过的好作品导入训练点(如打比方等)。 B.明确本次联想写话的目标要求(如:要有打比方)。 C.以一组核心词为例,围绕训练点引导学生口头练习。

5. 联想写话:

A.学生自我练习说话、写话。老师巡视,发现典型。 B.班级交流评价。 C.小组同学交流评价。

6. 评价奖励(回家):

A.小组互相查阅数量,确定是否升级。B.老师发放升级卡。 C.家长看到升级卡后,在家庭评价表上贴奖励图标。

言语识字,读写萌发

言语识字课

通过口头语言识记汉字的课型,在了解学生识字情况的基础上(下发或出示识字目标,让学生自由认读),以识记汉字活动为主,教师重新确定课堂识字目标,通过学生的口语音节引出汉字的字形。单字识记之后,启发学生朗读文本(形式多样),在文中识字。为避免学生“冲滑句”现象出现,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抽查识字基础较差的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完成识字任务。

一年级第一学期,每周利用4节课进行言语识字,每节课平均识记9个左右的生字;之后的三个学期,每周利用4节课进行言语识字,每节课平均识记12个左右的生字。

课堂教学基本方法:“玩一玩”、“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试一试”、“猜一猜”、“读一读”、“评一评”、“用一用”、“比一比”、“展一展”、“帮一帮”、“变一变”、“拓一拓”、“问一问”、“测一测”等。可以重复,可以选用。

读写巩固课

朗读文本、书写汉字的课型,以书写汉字活动为主。阅读是巩固记忆最好的练习方式。学生还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领会或者悟出汉字识记的规律。书写汉字是理解、掌握汉字结构的最佳练习方式。学生书写汉字,可以从教材中的独体字(常用汉字中计有280个独体字或者300个基本字)开始练习,之后,练习简单合体字的书写。在学生完成书写任务的基础上,可以激励他们进行组词练习,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

课堂教学基本方法:“读一读”、“用一用”、“写一写”、“看一看”、“展一展”、“评一评”、“帮一帮”、“练一练”、“考一考”等。可以重复,可以选用。

读写萌发课

第9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范文

1.目标偏高,要求过难。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认识水平两者是一个同步发展的整体,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受自身知识水平限制,对作文教学的目的认识不足,常追随“考试”的指挥棒,讲求“近期效应”,作文教学中“超纲”现象极为普遍。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命题作文时,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等。过高的习作评估要求,使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无可奈何,只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甚至抄袭范文,生搬硬套,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2.指导乏术,脱离生活。部分教师由于忽视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懂观察生活,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人和事等实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忽视了精心设计,授之以“渔”,而把指导重心放在研究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评讲上,因此导致了许多学生只能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泛泛的指导做“无米之炊”,照葫芦画瓢,选材立意、结构安排、遣词造句都“严格模仿,小心翼翼”,学生作文豪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训练断层,缺乏系统性。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训练,往往各个年级“各自为政”。首先由于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不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使中高年级的“写”成了空中楼阁,导致训练上的断层。另外,中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也缺乏系统性。比如在三、四、五、六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别要求学生进行写景的作文:三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四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五年级要求“写景,按顺序写出特点和人的活动”;六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静态和动态的特点”。同一写景的作文在不同年级,要求是绝对不同的。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训练同一内容的作文,却不能体现出“循序渐进”,使得作文教学处于一种随意、盲目的无序状态。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说话练习,提前起步作文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原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小学语文大纲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而且特别强调“这方面的能力要从一年级起开始培养”。所以,我认为应打破从三年级开始起步作文的惯例,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加强低年级的说话练习。首先,要在低年级的课表上体现说话课的位置,每周至少要安排两节说话课;其次,将说话练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篇课文、每堂语文课的教学中都要安排说话内容;再次,多渠道进行说话练习,如每天的晨读要安排学生说话、交谈、演讲的时间。在指导说话练习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要求不能过高。如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利用插图进行一课一句的说话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说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这样经过两年系统的说话训练必能夯实学生作文基础。

二、视听读记结合,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记日记,不但可为习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随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指导学生记日记,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当天发生的一件完整而有意义的事情;叙说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恩恩怨怨,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心中怎样想,笔下便怎样写,要写真情实感。教师对其间流露出的不正确想法,要疏通引导,既教作文又教做人,从而实现从“无话可说”到“左右逢源”的飞跃。

三、增强范文意识,指导写法

充分发挥范文的引路作用,实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增强范文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的,又是怎样揭示主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写法,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如结合课文学习中的解题释疑练习作文的审题和拟题;结合归纳文章中心练习揭示作文主题;结合给文章分段揭示段意练习拟写作文提纲;结合区分课文内容的主次详略练习突出作文的重点;结合品词赏句练习作文的遣词造句等。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可利用课文中的范文,也可以人为地“制造”范文――下水作文。指导时,教师要以优美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进行具体描述,以吸纳学生、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