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日记大全范文

小学日记大全精选(九篇)

小学日记大全

第1篇:小学日记大全范文

1、晚上,我和妈妈出去散步。路上,空气真新鲜呀!还看到几位老奶奶在广场上跳舞。我们也好奇地凑过去看,还跳起了自己的舞来。我们又是踢腿,又是甩手臂。玩地不亦乐乎。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比赛赛跑,妈妈每跑一段都要休息一会儿。而我呢?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跑了出去,跑到家里才喘了口气。所以说妈妈,你还是要多运动啊!

2、前一段时间,妈妈给我买了两只小乌龟,它们个头不大,圆圆的,只要一碰它们就把头和腿都缩进壳里,可机警了,不知什么原因,我喂它们食物,它们也不吃,难道它们不饿吗?我可喜欢它们了,每天都给它们换水,换水后它们可高兴了,不停的游动,也不知道它们累不累。

3、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今天我们得劳动。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洗衣服了。衣服真的很累。我妈妈洗衣服以前也是很累,可是我却不知到。现在我体会到妈妈洗衣服的累了。我以后一定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劳动节体验的感觉就是体验累的感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小学日记大全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的知识。

2)使学生掌握大月和小月各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描述与时间有关的事件,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

【教具准备】课件,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因为老师们和我们三年级的学生一起学习,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日子记住,现在是2021年5月7日8时21分50秒(贴板书),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这里还藏着几个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吧。(板书)

2.年月日的由来是怎样的呢,请数学小博士来告诉我们吧(播放视频)。同学们看完视频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呢?(你的记忆力可真好)

2、 大家可别小看这三个朋友,它们总是帮我们记录着生活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甚至是激动的事情,下面老师邀请大家坐上时光快车,去到那些快乐、难忘的日子里看一看好不好?

(看图片3月12日植树节,是的植树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6月1日儿童节,这一定是你们最喜欢的日子。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同学们都会为老师送上鲜花和祝福。10月1日国庆节,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好日子。)

二、 学习新知

(一)认识年历

时光快车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它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

1、猜谜语:一张宝宝真神奇,印的全部是数字。

要知几日星期几,一查它就告诉你。

(年历)年历上面记录了月份、日期、星期、节日等等。

(二)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

1、大家可别小看它,它里面可是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火眼金晶看年历,自己先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记一记,看哪一个小组是火眼金睛队!

2、学生填表,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观察发现:

(1)一年有12个月

(2)一月有31天。(哪些月也有31天?总结有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

(3)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月

(4)我拿的是2014年的年历,2月份有28天。

4、刚才我们发现的是2014年年历上的小秘密,那么其他年份的年历是不是和今年一样呢?火眼金睛,继续行动!请其他小组也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吧!

5、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统计活动,我们知道了:除了2月份,其他各个月在不同年份中天数是一样的,大多数年份2月份有28天,也有些年份的2月份是29天。

6、全年天数:一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三)大月、小月记忆方法

1、 观察统计表,想想,怎样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2、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方法: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带领全班一起数,同桌之间数一数,全班再一起数一数)

方法二: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6、反复练习记忆:

(1)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方法记住它。

(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数一数

(3)大家来挑战(做游戏)

三、巩固应用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2021年5月7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1天)

第3篇:小学日记大全范文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212300)

星期二上午的第二节课,是我们三年级的数学常态教研课时间,这次由许老师执教《年、月、日》一课。对于“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特别是对学习生活中的平日、节日、假日、生日等比较熟悉——成为学生学习“年、月、日”知识的生长点。因此,许老师选择了“目标导学法”,在课始就出示了本课的3个主要学习目标:(1)知道每月的天数。(2)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3)会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在第一个学习目标顺利完成后,许老师引导学生分3步自主探索第二个学习目标:首先,让学生自己记忆大月和小月;接着,请学生介绍自己的记忆方法;最后,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次记忆。学生思维活跃,纷纷介绍自己的好方法。

“我还有‘拳头记忆法’。”阳阳同学所说的方法正中许老师下怀。“阳阳肯动脑,记忆方法多。”随即,许老师出示了早就准备好的关于“拳头记忆法”的多媒体课件(如图1),和学生一起讨论传统的“拳头记忆法”:突出来的是大月,凹下去的是小月。

按理说,经过这样一段课件示例、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拳头记忆法”,应该为学生记忆大、小月带来较大的帮助。然而事实上,在一番热闹之后,课堂反馈时,接连有几位学生“拳口”不同步:一是“口是心非”,即嘴里背的大、小月和手上指的拳头凹凸处不同步;二是“全盘皆输”,即拳头点错,大、小月也背错。

见此情况,许老师又作了强化训练,但还是有部分学生的状况没有明显好转。许老师“灵机一动”,趁着“热闹”及时小结,结束了第二个学习目标的学习:“刚才同学们借助自己的拳头,运用‘拳头记忆法’非常认真地记住了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请大家下课后再练一练,会觉得更好!”

看着许老师无奈的表情,我也疑惑不解:为什么这个“传统而优秀”的招式,今天不灵了呢?原因何在?

下课后,我急忙走到学生身边,一边观察他们的学习材料,一边和他们聊起“拳头记忆法”。这时,旁边一位男生凑过来插上了话:“老师,小霞还不会用‘拳头记忆法’,她的手不好!,..‘什么?!‘手’不好?”我愣了一下,看了看小霞,对她说:“你的手怎么啦?你把手给我看一看,好吗?”小霞低着头,伸出了手。我轻轻抓着小霞的手:胖乎乎的,好好的呀?可是,当我让小霞左手握拳时(见图2),一下子明白了:胖乎乎的手背,像小馒头一样,几乎看不出凹凸之处!我看看教材上凹凸有致的“巧手图”,再看看小霞的手,忽然想到,会不会还有“小霞”呢?想到这些,我对周围的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把手伸过来,握一下拳头,让我看看。”十几个拳头摆在我面前,其中和小霞的不相上下的,还有4个……

原以为借助“手”这一形象的载体,可以降低“年、月、日”学习的难度,并丰富学习的手段。可是我们没想到,孩子那胖胖乎乎的小手却帮了倒忙!

“拳头记忆法”的失灵,客观原因是现在的营养条件好了,学生的小手肉乎乎的,凹凸不很明显;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由于惯性思维,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以自己的“手”替代了学生的“手”学习数学,也蒙蔽了学生智慧创造的眼睛,没有能根据学情的变化与发展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而是将自己认为好的方法一厢情愿地传授给学生,让少数学生背上了“包袱”。

我们知道,学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年、月、日”的教学,课前学生其实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如知道一些月的天数。课堂上,在经历了“观察年历”等数学活动后,学生模糊的生活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变成了有待存储(记忆)的明确的数学知识。其间,学情一直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尤其是在教师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大、小月之后,大、小月知识被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建构了:多数学生都是死记12个月的天数,善于观察的学生则是从规律的角度发现“七月之前单数月是大月,七月之后双数月是大月”,还有些学生则能通过联系生活发现“暑假两个月是大月,之前单数月是大月,之后双数月是大月”。这些不同的方法,反映了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水平,也为紧接着的全班交流积累了很好的素材。因为有“尝试记忆”在先,所以全班交流的目的不是呈现记忆方法之多,而是体会某些方法之妙——这样,既为记忆有法的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机会,又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

第4篇:小学日记大全范文

您好!惠寄的《日记杂志》第五十八卷妥收了,办得很好,有浓郁的书卷气。前几年多次蒙您惠赠书刊,我因忙未能写稿,很是不安。此次,我回答了问卷中的一些问题。为了节省篇幅,就不再逐一抄录题目,只是将您提出的问题归为两大类(“我与日记――写与读”、“我对日记作为一种文体的看法”)――从回答的文字里就可以看到您所提的具体问题;又增加了“孙犁论日记”作为第三部分。

我与日记――写与读

我从20世纪初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至今。感到有些事情必须写下来,包括读书体会。人的记忆力十分有限。每天都记,如因事耽误,事后补记。内容是当天的可记之事,人事来往,上课、读书与写作情况,有时也写写感想之类。偶尔,还写诗。至今已有10多本了, 100万字左右。以前是在本子上写的,用电脑后,就写在邮箱里,过一段时间打印出来,加以保存。以后,家人看看,也是一种乐趣。多年后,一个人的日记,就会成为他怀旧的触媒。

我记日记,躲进小楼成一统,自得其乐而已。前几年的日记,偶尔翻翻,觉得挺有情趣。膝下有一小孙子,2014年11月满6岁。自己是教师,本能地关注他的成长。在四年多来的日记里,尽量扑捉他的思维、语言及其他方面的表现,记下来,是我精神上的一大享受。开始,用博客的形式,引起了外地一些网友的兴趣。通过记载小孙子的成长过程,我深切地体验到了幼小生命的可爱,亲情的刻骨铭心!

小孙子4岁时,我给他教成语。也用实际的例子讲什么是“概念”(如“水果”的种类),他双手捂住耳朵说:“我不听!”因为确实难懂。后来,我用生活中最通俗的例子,如“单行道”和“双行道”的区别,“垃圾车”和“垃圾桶车”的区别;“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学校,我们所在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是具体的“大学”;各个城市都是城市,“重庆”、“北京”、“曼谷”、“广州”(他去过这几个城市)是具体的城市等例子,说明什么是概念,以及概念的概括作用,他慢慢有一点懂了。他说:“姥爷,你给小朋友讲‘概念’,要举生活中的例子。‘概念’也是概念,‘生活’也是概念。”“说全班同学学习好,不要把每一个同学的名字说一遍。”后来,我“得寸进尺”,还给他讲“概念”的道理――这明显超越了他这个年龄段的接受能力,他就不爱听了,表示厌烦。给他教成语,起初他兴趣大,但多了他也就拒绝。于是,我读了一些西方儿童教育的著作,方悟得不能超越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硬性灌输,应该发展儿童的天性,让其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这方面,我通过记日记,自己也有所进步,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日记里,有个体生命的时间刻度,有生命的跃动,有主体精神的微观景象。

我没有辑录日记中的材料,将其连缀为作品。日记里有一些诗歌,但因忙碌而未拿出去发表。在我的日记里,保存着与我交往较多的文化人一些可用的资料。

因为专业关系,我读过鲁迅、胡适、贾植芳、卫俊秀的日记。他们四人坚持记日记的毅力,对我有所鼓舞。胡适的勤奋(其日记中经常抄录几千字的材料)激扬了我的意志;鲁迅要言不烦的文风,启发我追求文字的简洁;贾植芳的大胆直言,令我惊心动魄;书法大家卫俊秀处于逆境之下对尼采所提倡的酒神精神的高度发扬,灼热了我的灵魂!孙犁的《书衣文录》是片断的日记,并不是逐日写的,因其是在特殊语境下所记,且情感异常真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笔法至为精妙,完全是文学性的日记――我为它写了两篇论文。我研究它,读过不止10遍,书都快翻烂了。我认为,它是现代中国日记史上的一个杰作,是艺术的精品,值得研究。他在这部文录里,把自己对“”的悲愤心情,表达得很充分,很决绝,其高洁的人品令人高山仰止;而他在当日斯文扫地、文化被“革”的情况下,痛切地拥抱作为文化载体的“图书”,显示了睥睨权势、追求真理的雄大气魄。

还从一些文集和《新文学史料》等刊物上,读过其他作家和学者如萧军、王林等人的日记。

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日记的形式,是应用文。日记不一定是文学形式――当其具备了文学性之后才可以说它是文学形式(日记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功力,包括叙事、状物、抒情和修辞等方面)。日记的功能主要是实用,许多人写日记并不是为了创作或者为创作做准备。强调了日记的文学性,就对初写日记者,是一种束缚。青年人,记起了日记,就会慢慢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形式,在练习中趋向得心应手。现代社会生活繁杂,节奏快,信息多,日记便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有益的文体形式。

日记,可能会成为研究近现代历史的学者重要的参考文献。一些幽暗的、不大为人注意的东西,一些历史场景中的细节,一些被歪曲了的真相,往往会隐藏在时人的日记里。研究学问的人,读日记,其动机主要是找材料。自然,也有人出于猎奇心理,阅读名人的日记。

应该怎样写日记,这不能有统一的模式。人们的职业、性情、习惯和关注中心不同,文字功力也有差别,故而日记的写法自然也就不同。我觉得,作为一般原则,写日记要简要、明确,把亲历的事情交代清楚就行了。生活中的重大变动,思想感情的起伏,涉及家庭和个人重要事项(包括经济方面)的原始状况,应该记载下来。一些比较重要的信件可以复制于日记之中。重大事情,要写得详细一些。日记面对的是自己,理应完全说真话,杜绝假话――对自己说假话者,其人品就值得考虑。简短的三言两语式的感想,可以记于日记;如果是成篇的文学作品,那就另外单独写好了。

至于日记的定义,我看没有必要下。给一个概念下定义是西方人的习惯。如要给日记下定义,似乎可以说:把每天发生的事情逐日记下来的文字就是日记。当然,这里的“事情”包括主人的思想感情活动,也包括周围和家庭的大事以及世界、国家的特大事件。作为文体的日记,比起小说、诗歌、艺术散文和剧本来,它的含义比较简单;人们不会在这上面有太大争议的。它,平易近人,不会与人为难。它往往于不经意间,走到你的笔下。现在网络发达,记日记的人,会以千万计。然而,把日记作为文体来认真研究者,是不多的。

人们的日记写作,本意不在发表,主要是为了备忘或有所寄托。普通人的日记,发表的价值不大(除非因偶然机遇记载下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史料)。大人物的日记,可能或者应该具有史料价值。但关键问题在于:写日记时,作者的态度是否真诚,能否坚持实录的精神?鲁迅、孙犁就怀疑一些大人物的日记之真实性,因为有些人的日记,是涂抹又涂抹了的。一般人,也并不想出版自己的日记。当然,作为一个大国,考虑到文化的繁荣和积累,搜集和研究日记,还是必要的――因为一般人容易忽略它的存在,从而使它被湮没。

日记,可能会成为研究近现代历史的学者重要的参考文献。一些幽暗的、不大为人注意的东西,一些历史场景中的细节,一些被歪曲了的真相,往往会隐藏在时人的日记里。研究学问的人,读日记,其动机主要是找材料。但是,我们看到:发掘日记资源,万分不容易。本人和家人,往往很不愿意把日记拿出来――这里有政治、人事、心理、伦理等方面的障碍。中国日记资料馆对此不知有何“秘密武器”?

日记对人生经历作逐日记载,能够起到备忘的作用。于作者,写日记可用来练笔――既能纪事,又可抒情;也是磨炼文字、培育文心的好办法,养成个体和主体意识与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超越流行观念的好途径。于社会,提倡记日记,可以激扬普遍的人文精神,为将来的历史(包括家族史)研究提供材料。这样,日记就不仅与文学有关,也就与历史有关――它是野史的分支。从哲学维度说,日记是个人的王国,是精神现象的实体,是散落的、隐性的宇宙精神。日记又是神秘的、阴性的。它的常态,是隐藏。它是文体中的隐士。它是深层的、和世面捉迷藏的精神潜流。它记载着人的精神历程,在暗中充实和滋养人的精神世界。日记发表了,它就由阴性变为阳性,成为公众的精神财富。但历来发表的日记,恐怕不到1%(以实际写日记的人为底数)!

日记的私密性是它的天性,也是公民受到法律保护的神圣权利。政治上的放言无忌,个人的恩恩怨怨,重要人事、场景、言论的记载,都可能进入日记。这多方面的情况,是日记发表的妨碍。历史上,抄家抄日记的事件不少。因此,日记在事实上的作用,大半是私人的用途。钱钟书曾说过,社会不可能完全透明。我们可以说,个人同样也难得完全透明。按现代文明的要求来说,孩子的日记,父母也不能看。日记是个人的精神家园。万物负阴而抱阳,日记是阴性的文体,但它里边有着阳性的核子。深夜凝望星空,繁星满天,亮光各异,闪烁不定,深邃无穷――这就给人一种启示:作为大散文文体之一的日记,有它自己的职分和定位,要把它作为文学的主要体裁,是不大可能的;要把许多人的日记公之于众,也是不大可能的。当然,也要给日记的搜集、保存和研究一定的地位(您多年前领衔创办中国日记资料馆就很好,很有必要)。对大多数人来说,日记的形式,是应用文。

日记的私密性,其根源是人的本性。日记的研究,其深处是人学与历史的秘密。何兆武先生说,历史是人性的试验场;我们也可以说,日记是个体人性的试验场。日记文体,既平易近人,又铁面无情――它考验着人性的真伪。

微博、微信如果写得像日记了,自然就是日记。但由于字数限制,它们往往难以被写成日记。形式是次要的、表面的,有了日记之实,孙犁写在书皮上的文字,也被看作日记。

孙犁论日记

我的读书范围很狭窄,对日记文体没有什么研究。据我所知,孙犁晚年读了一些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的日记,并作了中肯评论。他读过清代的三大日记,还读过《郭天锡手书日记》、《使西日记》、《汪悔翁乙丙日记》、《三愿堂日记》、《西征日记》、《能静居士日记》、《郭嵩焘日记》等。他说:“看来,小人物的日记,比起大人物的日记,可看的东西就多了。这是因为小人物忌讳少,也想存些史实,传名后世。”孙犁的《书衣文录》里有一则《日记总论》,对日记的性质、作用及其写作,进行了十分深刻的论述。其要点是:

人之喜读日记,主要认为日记是一种可靠的史料,可反映一个时期的政治、社会的风貌。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曾国藩、翁同日记,这是政治家的日记,然研究政治历史的学者,想从他们的日记中,寻觅当时的政治材料,并非如入宝山,美不胜收,却似披沙拣金,十分不易……正因为他们是政治家,所以对于政治问题,才讳莫如深,守口如瓶。日记是私人著述,不易传播,但向来稍有文化的人都知道,这是危险品,一旦遭抄家之厄,要首先上缴。政治家对此尤其敏感。

日记,归根究底,是个人的生活史。话虽如此,一个人既生存于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那么他个人的历史,也就必然或多或少反映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某些面貌。

日记各有风格,各有目的。有的记事失实,有的多存恩怨。有人甚至伪造日记,涂改日记,以作自我修饰。另外,日记亦如名人字画,传者不必佳,埋没者或有真正价值。

总之,日记并非读书之要,然藏书家颇以收藏名人精印本为荣。

以上抄录的文字不少,为的是省却读者的翻检之劳。孙犁对日记的论述,显示了切实而又严峻、明辨而又直逼人心的目光,启示着我们对于日记文体,应该抱持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

班门弄斧,贻笑大方。是为答问。

第5篇:小学日记大全范文

有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他的儿子、儿媳都是哑巴,都不认字。他只有一个孙女,成绩一般。他想改变孩子的命运,于是每天戴着眼镜和孙女一起做作业、给孙女写日记,祖孙二人乐在其中。经过努力,小孙女成了全年级的尖子生……

我们从这个故事受到启发:如果在全校推行互写日记,老师给学生写,学生给老师写,那会产生怎样的教育效果呢?这就是我校推行教育日记的由来。就这样,2004年,全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师生互写教育日记的活动。一段时间后,教师们通过教育日记提高了素质,学生们通过教育日记提高了学习成绩和道德水平,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教育日记的巨大推动力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如果在最关心孩子进步的家长中推行教育日记,那么不仅学生能受益,而且能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家长自身的素质。于是,根据我校家长的具体情况,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场大规模的教育日记报告会。报告会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打消家长写教育日记难的顾虑。我们告诉家长,写教育日记很容易,只要把每天想对孩子说的话、讲的事写下来,就是教育日记。二是让家长认识到写教育日记的积极意义。要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写教育日记是最好的方法。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为了孩子,任何困难都是能克服的。写教育日记不过是占一点打扑克、打麻将、喝酒、聊天和看电视的业余时间,既不花钱,又不费力,还能和孩子共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三是让家长意识到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告诉家长: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更取决于家长。家庭气氛如何,家庭教养如何,家长素质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一生!家长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孩子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他所期盼的有出息的人。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多种方式鼓励家长写日记

在敦促家长们写教育日记方面,学校做了多种尝试。

1.具体指导家长写作

学校统一印刷优秀教育日记,通过范文指导家长写作。

2.日记形式,内容不拘一格

家长教育日记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个固定的人写,也可以是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轮流写。形式可灵活多样。学校住校生达700人,这些学生每周回家一次。学校就让这些学生的家长准备两本教育日记,将两本教育日记隔周交到学校。

3.教师及时反馈

教师定期阅读家长日记,对家长在日记中提出的个别问题给予及时反馈,或回信交流意见,或进行家访,与家长联手解决问题。

4.学校设教育日记板报专栏

在黑板报上,学校摘选一些家长的优秀日记,表扬近段时间内在家长的帮助下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学生们回家动员、督促家长写教育日记,鼓励家长将教育日记坚持写下去。

5.学校保存优秀的教育日记

学校教科处专设4位教师阅读教育日记。每周每班挑选出10篇比较优秀的家长教育日记交到教科处,教科处教师认真批阅盖章后,将优秀的教育日记装订存档。

教育日记的效应

小小的教育日记,引发了许衡中学教育教学方式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有很多感人的事情发生。有位母亲,50多岁,小学毕业,已有20多年没读过书、写过字。孩子让她写教育日记,说是学校要求写的。没有办法,她只好一边查字典一边写。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她查字典、读书、写日记,和孩子一起进步。有位女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不识字。她只好以家长的身份自己给自己写教育日记,鼓励自己好好学习。经过努力,她成了全年级的尖子生……现在许衡中学已将优秀的教育日记汇集成册,发放到每个家长的手中。

教育日记成就了心与心的交流,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使师生、家校的联系更密切。不少家长由原来对教育日记的冷漠、不理解、抵制,变成了对教育日记的认可、赞同和痴迷。一位家长激动地说:“刚开始根本没想到教育日记有多大的用处,认为学校是在搞花样。没想到,写着写着与孩子的关系走得更近了,能说上话了,最主要的是孩子理解了我们的苦心,我们也知道了孩子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孩子好‘管’了。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我要坚持写;不在这个学校上学了,我还要写,上瘾了,不写还真不行。”

不少学生刚开始认为,学校让家长写教育日记是让家长监督自己,老师与家长沟通不就是给家长打小报告吗?可是,随着教育日记的推行,读着家长、老师充满爱意的文字,孩子们被感动了。刘杰本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可是一谈到教育日记,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真的不知道,原来我的父母是那样的爱我、关心我,我要是不努力,真的觉得对不起他们,我真的感谢他们,更感谢带给我很多的教育日记。”

天底下最美女子的爱莫过于舐犊之情,尽管家长们的文学功底有限,有些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可是,他们都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自身文化水平和教育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学生们在行为习惯、性格脾气、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学校形成了家校双方紧密配合、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附: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互动日记

[学生的日记]

2005年9月18日 星期日 晴

妈妈,你知道吗?我今天真的很恨你。

你知道吗,今天是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我回到了学校。在睡觉前我突然想给你打个电话。当我打通电话,只叫了一声“妈”,你便大声说:“干啥?不是刚走吗?又没带钱?”我没等你说完就挂了电话,因为我听到了麻将声。我知道你又在打麻将,中秋节对你的思念变成了止不住的泪水。

我真的恨你!

[教师的日记]

2005年9月19日 星期一 多云

孩子,我看了你的日记真的也很内疚。

老师没有在中秋节的晚上去宿舍看望你们,没有和你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老师感觉很对不起你们!明年的中秋,老师一定要和你们在一起。

娟娟妈妈,当你看到孩子在18日写的日记时,我不知道你会怎样想。你大概不会想到孩子是那么依恋你,你大概不会想到中秋节的晚上当你打麻将时,孩子只想对你诉说对你的思念。你可能也没有感觉到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你更不会想到那天晚上的一切会给娟娟带来多大的伤害。

娟娟妈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们的未来,我想你肯定后悔自己的行为,一定会做一个好妈妈的。

娟娟,你也一定相信,妈妈是爱你的。

[妈妈的日记]

2005年9月24日 星期四 晴

娟娟,妈妈从你到家的表情中就已经感觉到肯定有事了!我连忙和你爸爸看你的教育日记,当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我哭了。娟娟,妈妈真的对不起你,妈妈让你受委屈了。妈妈知道错了,好女儿,妈妈向你保证,以后绝不再打麻将了。

第6篇:小学日记大全范文

【关键词】中日比较 课程标准 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G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34-03

【Abstract】In this study, I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content of study on waste, and compared the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in the subject of ethics in China with those in the subject of social studies in Japan. The survey results clarified the following five points:(1)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na, the subject of ethics covers the majorit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In the Japanese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study content of waste education is stipulated in detail.(3)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na, the study content of waste education is for two different grades: second grade and sixth grade.(4)The rate of descriptions related to waste education in textbooks was about 6% at maximum in China, while that in Japan was between approximately 10%~16%.(5)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descriptions, there is not much common content in China; as for waste sorting in particular, there is an issue in the accuracy of the description cont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developed in a way as to have students acquire abilitie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Compared Waste education

一、研究背景

教材在学校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和日本的大部分的小学都是按照教材中所记述的内容和指导方法来进行授课。因此能够给予孩子平等影响的教材,成为了在教育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并且在多数国家间的教材比较也成为了教育学中的重要的研究内容。

对于中国和日本的中小学的教材比较,胡文涛(2006)对中学美术教材中欣赏作品的插图的题材做了比较。另外,古媛(2002)对中日两国数学教材中的二次函数内容编排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张荣华和方明生(2008,2009)从调查作文的类型、课题设计、教材安排和内容呈现及结构特点方面,对中日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环境教育的比较方面也有相应的研究。刘继和和田中实(2005)从能源教育的角度对中国的科学学科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比较。刘敏(2001)对从环境教育的变迁和环境教育目标、指导要领、老师研修的内容,以教材为对象对中国和日本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着眼于环境教育中的垃圾教育的学习内容,对中国的品德学科(「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总称)和日本的社会学科的教材进行了比较。以垃圾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出于中国垃圾处理现状的考虑。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排出量的急剧增加,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成为了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教育作为解决途径之一被赋予了很大的期望。作者认为掌握垃圾教育的现状,借鉴日本的经验对中国处理好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中日两国小学的教育课程与环境教育比较

1.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

中国的学校教育遵循教育部的课程标准,日本的学校教育遵循文部科学省的学习指导要领。因此,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在两国的学校教育中具有同等的地位。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方案》,现在中国小学的教育课程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体育、艺术、外语及综合实践活动九个学科组成。例如,表1中列出了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沈阳市小学校的一周的课程安排。中国小学一堂课的授课时间是四十分钟。

日本的小学教育课程根据《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的要求,开设了国语、社会、算数、理科、生活、音乐、图画工作、家庭及体育九个学科,以及道德、外语、综合学习时间和特别活动。表2中列出了各学年的学科、道德、外语,综合学习以及特别活动的课时数和总课时数。日本小学的一堂课的授课时间是四十五分钟。

2.环境教育的渗透学科

中国和日本都没有设置单独的环境教育课程,而是利用现行学科中有关的环境内容进行学习的渗透教育的方式(刘敏,2001)。也就是说,现行的学科教育的教学中把与环境相关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中国的环境教育主要的渗透学科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科学这三门课程。日本的环境教育主要是社会、理科、生活、家庭这四门课程。本研究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分别在中国的品德学科和日本的社会学科中进行教授。

根据1994年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课题组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的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在自然(占有60.8%)、地理(占有23.8%)、品德(占有13.8%)三门学科中(王,1999)。但是地理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并不是必修课程,也就表明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学科只有自然和品德。2001年中国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把原有的自然、社会和品德学科重组成了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学科和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品德成为了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

3.教材的选定

2001年后,中国小学教材的出版实现了多元化,小学教材的出版社不在仅局限于中国教育出版社,而且还须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审查的标准是根据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审查的结果,中国教育部每年公布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目录》,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在该录中选择教学用书。因为地方出版社的发行范围受地域限制,所以一般来说小学都是选择所在地域的出版社和全国范围可以发行的出版社。对所有现行的教材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比较权威的结论,但是由于发行地域的限制,本研究选定了在作者的家乡沈阳发行的五种教材定为研究对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日本小学所用的教材,公立小学由教育委员会决定,而国立私立小学则由校长来决定。选择的范围是经文部科学省审查通过的所有教材。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2004年3月10日通过审查的五个出版社的教材。

三、教育课程与教材的中日比较

1.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的内容比较

为了对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的垃圾教育内容进行比较,分别选出了相关的教学要求(表3)。比较对象分别是中国2001年发行的品德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日本2008年发行的社会学科的学习指导要领(这两份文件都是两国相关资料的最新版本)。

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中国的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课程标准中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只在中年级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在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除了表3中抽选出的语词外,还对小学生所应受的教育内容附有3页左右的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2.教材内容的比较

为了明确在现行的教材中垃圾教育的内容记述究竟占有多少比例,对中国的品德学科和日本的社会学科的教材进行了查阅。在表4和表5中列出了两国的教材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记述和占该年级的总页数的比例以及记述内容的概要。

如表4中所列出的,中国的垃圾教育的对象是二年级和六年级。记述的内容从2页到8页不等。占所在学年的教材比例为1.1%到6.6%。从记述的内容来看,二年级是以保持生活的环境卫生的角度出发,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六年级的垃圾教育是把垃圾问题作为世界环境问题的一种来进行介绍。教材上所记载的垃圾分类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查阅。五种教材中有四种教材对垃圾分类的内容做了讲解,但这四种教材中所记述的垃圾分类方法全都不一致。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的五种教材全部是沈阳市小学可以选定并购入的教材,而与沈阳市的垃圾分类方法相一致的教材只有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种教材。其它三种教材的出版社均在北京市,但所介绍的垃圾分类方法却与北京市并不相同,也没有标明所介绍的垃圾分类方法的地名。沈阳市现在正在使用的辽海出版社的教材中,根本就没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内容记述。

与此相对比,表5中所列出的,日本的垃圾教育的对象是四年级。记述页数最多的是东京书籍株式会社,有20页;其它的教材都是16页。占所在学年全教材页数的10.4%到15.6%。从记述的内容上来看,所有的教材中都记载了「垃圾的去处、「垃圾的分类方法、「参观垃圾处理场、「各地方的活动、「废物利用、「全社会的垃圾减量活动和行动等内容。并且,所有的教材在介绍垃圾分类内容的同时,都标明了是哪个地方的分类方法。

四、中日两国垃圾教育内容的比较结论

中日两国的教科课程和教材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以2001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为转折点,品德学科成为了中国小学的必修学科中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学科;②中国的课程标准相比较,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教学要求比较详细;③垃圾教育的内容,在日本的教育对象是四年级,在中国的教育对象是二年级和六年级;④教材中垃圾教育内容的记述所占比例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最多只有6%左右,日本却有10%到16%左右;⑤从记述的内容来看,中国的教材共同性比较少,特别是关于垃圾分类的记述,其内容的正确性还有待探讨。

中国小学的品德学科中关于垃圾教育的记述,学习内容没有被统一,记述内容的正确性等还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这种现状与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不详尽有关。

2003年3月,中国教育部了《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其中,四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学安排提案中指出:“收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具体做法。”只有早日实现大纲的提案和课程标准的有机结合,才能够进一步充实品德学校中的学习内容。

五、结束语

本研究对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的教育课程和教科中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记述都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

环境教育是把笼统、抽象的学习内容,变为养成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具体解决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中国的小学生应先从充实身边的垃圾问题这一具体内容入手,再向其它的学习内容扩展。这一过程所必须的教材、教案和教学计划的提案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胡文涛.中国和日本的中学美术教材的比较研究:以欣赏作品插图的比较为中心.美术科教育学会杂志社,2006(27):161~172

2 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5~9

3 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初中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2~136

4 古 媛.中日数学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二次函数[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74~76

5 刘继和、田中 实.中日中学理科教学计划比较的研究:从能源教育的视点出发.日本理科教育学会北海道支部会报,2005.17:17~20

6 刘 敏.中日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比较[J].中州大学学报,2001(3):73~74

7 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解说 社会编――平成20年8月[M].东洋馆出版社,2008.8

8 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辽教发[2002]80号

9 2001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10 2001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第7篇:小学日记大全范文

没错,现在中小学生都走同一路线:抄日记。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日记全是从“日记大全”上“搬“下来的,那些把事写得有趣的学生手中,都持有一本别人的日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据有关学生回答:“实在没什么可写了,每天都过得一模一样,谁有那么多事可写啊!”我也是一名中学生,也深知那些学生的困扰,他们就像待挤得海绵,每天挤出一点水。但最后,实在挤不出水了,就把别人“挤”的“偷”来用。

不过,出现这种状况也不能全怪学生们啊!在学校一节课连一节课,课课无聊至极,学生们连老师的腔调都模仿的有模有样的,下课后全有气无力地趴在课桌上补觉。到了节假日,心想:该好好休息,好好观察一番了吧?却听见轰雷似的一声:“快把那一摞试题做完,要抓紧时间,做完了明天我在给你买去。”把刚刚的好心情冲散,试问:“如此怎能观察?怎能写得出妙趣横生的日记?”

写不出日记,不仅仅有学生和家长的责任,老师的责任更大。换句话说,是老师无形中促使学生抄日记的。不信,那好,给你举一例:表妹今年上五年级,从上一年开始写日记。刚开始时,写的跟记“流水账”差不多,特无聊。若是有人能打起精神来读,肯定能治好一例失眠症。老师看了,说:“你怎么写的这么无聊,再看看其他同学的,多好呀!”“可,可是,那是他们抄的。”“那也行啊,比你写的好多了。”回到家,表妹无比委屈地向舅舅诉苦。舅舅教导她,让她多读多写,学以致用。表妹听从了舅舅的话,不去管老师评的“D”,不去管同学的嘲笑,依旧写着“流水账“日记。渐渐地,有了莫大的进展,作文写得也越来越好了。对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极大,真希望以后一味地追求质量,而纵容学生抄日记的老师啊!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么一本“流水账”日记,都应该有一个从坏到好的过渡段,别人写的再好,功劳也不是自己的。

第8篇:小学日记大全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独特眼光 感受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49-02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累习作素材。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进行观察呢?

一、 抓住诱发因素

有时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也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有一次,我上课上到一半,突然吴佳丽同学呕吐了,吐了一地。张玉洁同学看见了,就主动去拿扫把扫干净了。其他同学都看着他们。这时我就这件事让学生展开讨论:吴佳丽同学呕吐时,全班同学有什么不同表现?张玉洁同学是怎样做的?你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因为同学们目睹了全过程,所以讨论很热烈。作文课上,我指导学生把这件事追记下来。学生因为有了亲身的体会,自然的感悟,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实感。这样既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领会到发现作文材料的方法,又让学生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教育。如有些同学带早点来学校吃,把吃不掉的扔在垃圾桶里,许多同学看见了围着争论不休,有的指责,有的叹气,有的无所谓。我就此事引导学生对当时情形展开讨论,再顺势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类似这样的经常性训练,能激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观察思考,时间长了,学生也就逐渐养成了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习惯了。

二、 写好观察日记

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比如让学生亲手种下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然后布置学生写日记,写种植物的过程。以后就每天让学生观察自己种的植物,把每天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去观察并写下来。记得有一天的日记,班上的高嘉慧同学写的是《沉睡的种子》,这篇日记写得非常好,完全体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盼望种子发芽的心情,而且语句充满了童真童趣。比如,在教《我学会了蒸米饭》的作文时,我布置学生在家让爸爸妈妈教他们蒸米饭,并用日记的方式把亲身经历记下来,然后来到课堂互相交流经验,把学蒸米饭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写观察日记,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注意观察细节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活动全过程,特别要注意观察细节。例如:《跑步比赛》,比赛前先教给学生抓住细节观察、体会。当运动员未来之前,观众是怎样等待的?心情怎样?当运动员一上场,观众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表情怎样?当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时运动员是怎样的表情。并指导学生抓住熟悉的同学进行描写。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不知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只见我班同学邓毅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似乎每一步都使出全身力气。他脸上红红的,像熟透的红苹果,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来,我真为他捏把汗呀!”可以看出学生不但思路清晰,言之有序,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平时要学生多观察,教师要加以指导。如针对《课间十分钟》这一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下课铃响后,同学们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自己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把具体内容写下来,写成小短文。

四、 记好观察笔记

第9篇:小学日记大全范文

小学数学日记写作原则类别从古至今,在教育教学这个领域里,好像引导小学生写好日记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利”;殊不知,小学数学教师也有权利和义务引导小学生写好数学日记。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日记的写作原则

1.快乐性原则。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日常写作的日记,因其具有真实性、趣味性以及短小精悍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那么,数学日记也应体现上述特点。只有如此,小学生才会对数学日记喜爱有加。比如,当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了一道数学习题时,其内心的愉悦是没法形容的。此时此刻,数学教师稍加引导,让学生把那种快乐的心情、体会、感受以及由此获得的收获,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一定是小学生特别乐意做的事情。加强这些引导,小学生就会逐步体会到写作数学日记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因此,他们就会乐此不彼。

2.随意性原则。不要把写作数学日记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应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自己随意决定是否写作数学日记。假如有的小学生对写作数学日记毫无兴趣,那就理应随他的意,不要强加于人,增加学生的负担。假如有的小学生对数学日记特别有兴趣,数学教师也应本着随意性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决定日记的命题,数学教师切忌不要搞“命题作文”,以免泯灭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在写作数学日记时,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向怎么表述就怎么表述,不拘形式、不拘文体、不拘篇幅。每周、每月甚至每个学期、学年,他们想写几篇就写几篇,教师不要给他们下达任务指标。对于写好的数学日记,教师不要给他们修改,让学生自己修改或者让其他同学修改。当然,这种随意性并不是毫无原则的,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让数学日记的内容体现出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创新学习等方面上来。

3.丰富性原则。小学生的数学日记不应单纯地书写解题思路和学习的收获,要体现丰富性的原则,既可以书写解题思路、学习收获,也可以书写课前预习的感受、学习中受到的德育教育和理想教育;还可以书写自己的观察、发现、思考、交流、总结。总之,小学生的数学日记要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形式不拘一格。

4.因人而异原则。由于现实中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就存在着差异。对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数学日记时,不要“一碗水端平”,不要作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要本着因人而异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写作不同层次的数学日记。对于优等生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他们写作创新性学习和独立思考以及课外学习收获等诸方面的内容;对于“学困生”而言,要引导他们写作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兴趣等诸方面的内容。

5.展览性原则。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日记的评价,因其不在教师的教学任务之内,所以,教师实属难以对此进行综合评价。那么,数学教师又如何让小学生知道自己的数学日记的书写优劣并能及时修正、提高呢。适度的进行数学日记的展览活动,应是一个理想的办法。学期内或学年内,进行一次或几次数学日记的展览活动,小学生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就能体验书写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同学的长处。坚持进行这样的展览活动,就能极大地激发小学生书写数学日记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日记的写作类别

1.研究学习。由于受年龄以及阅历、知识的储备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在小学生中开展创新研究性学习是比较难的。不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浅层次”的创新研究性学习。比如,对于新授课,教师在未“新授”前,可以让学生先行预习。如果有的学生通过先行预习就完全掌握了新授课的知识,教师应予以表扬激励。再如,对于一道数学应用题,有的同学用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做出了正确的答案;甚至用了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做出了正确的答案,教师也要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就是学生因运用了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和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而没能做出正确的答案,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些“浅层次”的创新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有哪些体会、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的数学日记,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

2.发现规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果发现了其中个别的规律,就要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发现数学知识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3.总结方法。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坚持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预习方法、听课方法、解题方法,天长日久,就会发现哪种预习方法是适合自己的;哪种听课方法能使自己听得懂、听得明白;哪种方法能提高自己的解题正确率。由此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回忆复习。小学生在动笔写作数学日记时,回忆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把自己能掌握的知识和还没有完全理解掌握的知识梳理一遍,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就能激发自己的斗志,促使自己更加努力。

当然,小学数学日记的类别还有很多,如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质疑、介绍,等等,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