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转基因食品范文

转基因食品精选(九篇)

转基因食品

第1篇:转基因食品范文

与国外出口商的宽心相比,中国公众此次倒吸了一口冷气。尽管政府部门一再声明转基因大豆可以放心使用,但是每一次与转基因相关的技术、实验、种植、贸易、法规和商业化运转有所进展时,都会引起公众极大的焦虑。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并非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历史已经长达16年之久。早在1997年,中国就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而此次中国政府迅速批准了这三种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再一次使这个问题成为舆论的焦点。

转基因食品法规有待健全

一般而言,转基因产品的准入制度,既是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责,也是一道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的农产品。但是,与这种惯例相悖的是,中国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并没有受到影响,除了2002年,大豆的进口略有下滑后,此后的10年内,大豆的进口量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2011年、2012年,大豆的进口量分别达5480万吨、5183万吨、5838万吨。与此同时,国产大豆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200吨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从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在中国的发展来看,转基因产品的进口速度远远快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速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想要进口转基因大豆,连安全证书都不需要。

2001年之后,中国开始建立转基因产品的进口规则,先后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

根据规则,国外的转基因产品供应商只有从农业部获得安全证书之后,才能进入中国市场。这张安全证书有有效期,大豆和玉米只有3年的有效期,棉花有5年,过期作废。

出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技术的考虑,农业部在2002年3月、2002年10月和2003年7月,三次推迟了安全证书制度的施行,境外的转基因公司仍然可以凭借临时证明继续出口转基因产品。

直到2004年2月,转基因产品才有了准入制度。2004年2月第一批拿到安全证书的5种转基因产品来自孟山都公司,分别是一种转基因大豆、两种转基因玉米和两种转基因棉花。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法律法规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批准则谨慎得多。例如,美国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和注册,都要环境影响报告,转基因食品上市前需接受公众评议。美国环境署的生物技术科学顾问委员会会议面向公众开放,并将会议记录也会在网上公布。

欧盟也是如此。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对新的转基因产品出具评估报告之后,欧盟委员会将评估报告公布在网络上,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公众评议。

而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只是在此条例获批后才“被告知”了这个消息,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审批程序都被指透明度不够。

各国法规不尽相同

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输出国家或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是我国申请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农业部近日批准的3个大豆品种除输出国已批准相同用途外,也在多个国家获得批准。

据悉,其中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抗除草剂大豆CV127,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墨西哥、哥伦比亚、俄罗斯、南非、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抗虫大豆MON87701,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墨西哥等地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已在欧盟、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地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

最新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表明,到目前为止,全球有59个国家或地区批准了两千余项转基因作物申请,这其中食品项目几乎占了一半,远超饲料等其他用途。

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内销售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已超过5000种,许多品牌的面包、薯片、蛋糕、番茄酱、鲜食木瓜、酸奶、奶酪等或多或少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在美国,转基因食品必须经过食品药物管理局和美国农业部的批准。很多国家会对转基因食品贴上标签,标明这是转基因食物,不过在美国,这方面没有做强制的要求,他们认为默认经过批准的就是安全的,对贴标签是以自愿为主的指导方针。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疑虑,世界各国态度不一。在转基因技术使用时间较长的北美,对其顾虑相比欧洲和亚洲等地要低。欧盟则持保守态度,但也批准了一些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及上市,用于食用和饲料等用途。相较而言,亚洲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存在更多的疑虑和担心。

健全转基因食品监测评估体系

目前,国际消费者协会将各国转基因标志政策划分为3类,一是全面强制性标志,如欧盟对转基因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二是部分强制性标志,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和中国;三是自愿标志,如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

第2篇:转基因食品范文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有多少?

那么,截止目前,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和消费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些什么样的了解?老年人群对它的了解和认识又是怎么样呢?就相关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老人。

王老太太(退休教师): 转基因食品我也知道一点。孙子出生以后,儿子媳妇都快成了半个营养专家了,家里现在最多的就是健康方面的报刊了。什么东西该吃,什么东西不该吃,家里人十分注意。就说我们的小孙子吧,他的食物,全都是名牌,好些还是国外的品牌。去年,媳妇说,雀巢公司在我们国内销售的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幸好,刚给小孙子买的雀巢米粉还没有吃!还听说,雀巢公司在欧洲销售的产品,是不含转基因成分的。我们查了不少资料,基本上都认为,转基因食品中有引起过敏的成分,对小孩子不宜。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这个问题。最近在小区旁边的超市里,我看到大豆油的商标上出现了“本产品为转基因大豆产品”或“本产品原料为转基因大豆,但成品中已不含转基因成分”等字样。虽然有这些标识,我们家也不买大豆油吃,只买花生油和瓜子油。但是,说起来,我真的不知道市场上还有哪些食品是转基因或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因为从一些资料看来,转基因食品在我国的销售量不是一个小数字,许多产品都是用转基因原料制成的。我希望国家加大在这一方面工作的管理和监测,能让我们老百姓明明白白地消费。

刘先生:我不知道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不大了解。现在市场上的食品五花八门,我们老百姓根本搞不清楚,一会儿是“无公害食品”,一会儿又是“绿色食品”,近期还有“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等等,眼花缭乱的。我平时消费就买自己习惯的老牌子。新东西,我不想去试验,也不感兴趣。我坚持一点,买东西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大厂子,老牌子,总会好一些吧!再者,我相信政府。毕竟,这几年市场上的肉蛋果菜无论品种,还是数量,都是越来越丰富了,而且也挺安全的,政府抓得不错。你们刚才提到的转基因食品,我相信,政府也一定会管理好的。当然,一些问题也不是我们老百姓能说了算的。

张老太太:我不了解什么转基因食品。我家住在小胡同里,从来都是大家吃什么,我家吃什么,我们的街坊邻居大概也没人知道你说的这个“转基因食品”。我们买菜去马路市场,打油用瓶子称,是不是什么转基因,就不知道了。

今年2月,一个名为“转基因食品认知调查”的项目,由绿色和平组织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绿色社区研究所委托一家市场研究机构着手进行。调查者以严格的抽样方法电话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600位普通消费者。

这是国内首次跨城市的转基因食品消费者调查。结果发现,有34%的被调查者倾向于不食用转基因食品。假如某个食品品牌使用了转基因成分却不标识,71%的消费者会降低对该品牌的信心。40%的被访者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会购买没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品牌。也有1/3的人群对转基因食品一无所知。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在联合国的《生物安全议定书》上,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这样定义的:转基因生物一般称做“改性活生物体”(英文是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简称叫LMOs),或者叫“遗传饰变生物”(英文是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简称GMOs)。就是指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遗传材料新异组合的活生物体。说得专业一点儿就是外源DNA导入生物体基因组,并且引起了遗传改变。这种改变了遗传组成的生物,就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则是转基因生物的产品或者是加工品,它可以是活体的,也可以是非活体的。例如转基因动植物直接产品,转基因的油菜籽、转基因的大豆、番茄,还有一些大豆油、甚至豆腐等等。它们主要是以植物性转基因生物为原料的加工制品。

目前全世界转基因的作物种植,主要集中在四个国家。一是美国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占了90%,再就是加拿大和中国,这四个国家加在一起达到世界种植总量的99%。从作物方面看主要集中在四种作物:大豆和玉米占了80%,再加上棉花、油菜,四种作物总共占到了转基因作物总产量的99%。当然商业化生产也有几十种转基因的植物,比如小麦、水稻、转基因的鱼,因它们都是有待于环境释放的,还没有得到正式的批准。但是转基因的作物品种已经成功了。

转基因作物的三个特性

从转的基因来讲,转基因作物有三个特性。一个就是耐除草剂的基因占了77%,主要是用于Roundup Ready大豆,中文叫农达。农达实际上是一种除草剂―草甘膦。转了这种基因以后,在使用草甘膦除草剂的时候,其它杂草都死,只有大豆不死。第二,就是抗虫的基因,占到15%,主要是抗虫玉米,抗虫棉花。比如我国种的是抗虫棉,就是把一种抗棉铃虫的基因转到棉花里面,棉花就能够表达毒性的蛋白质,虫子吃了以后会致死。第三种是双价的,既耐除草剂又抗虫的,占到8%。

转基因食品就在我们的餐桌上

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生物安全问题首席科学家薛达元博士。

据薛达元博士介绍,从1982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在美国研究成功,嗣后的7年中,全球的转基因作物整整增加了40倍。转基因生物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五大洲的18个国家有700万户农户在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转基因大豆已占全部大豆种植面积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

薛达元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正处于发展中。虽然我国转基因的牛羊兔鱼等全部获得成功,但我们市场上的转基因动物还不多,几乎没有商业化的生产,主要是存在有转基因的植物。我国从199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转基因植物,主要在抗虫棉、抗病小麦、耐储红柿等方面多有建树。现在我们市场上,如果真正有国产的转基因番茄,大概就是在湖北或者广东有少量的种植,据说也不超过1万亩。市场上平时出售的小西红柿应该不是转基因的产品。甜椒可能也就限制在辽宁有一点点,因为它可能没有通过种子审定,商业化生产十分有限。我国最主要转基因作物是棉花,棉花不是食品,可是棉花的种子可以榨油,且价格低廉。所以,某些地方转基因棉花也就进入了转基因食品行列。

虽然我国市场上没有多少直接的转基因食品,但是我们每天生活基本上跟转基因食品是分不开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进口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做为生产食品的原料。我国进口的转基因的大豆比较多,转基因的大豆则被榨油和制成豆制品。2001年我国进口的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大国。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相关条例,于是,我们增加了巴西大豆的进口量,巴西基本上生产的是非转基因大豆。

有报纸报道,现在进入我国人食物链的转基因食品总量已经超过2000万吨。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分,像豆油、磷脂、酱油、膨化食品等。一些媒体还宣称,现在市场上的部分豆腐、豆奶,也是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只是国家未要求标识罢了。所以我们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吃进去了许多转基因食品。在我国百姓的餐桌上排在前三位的转基因食品是:大豆、玉米、油菜。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如何?

随DNA技术发展而来的转基因技术,能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

并可以提高对虫害,病害以及杂草的控制,节省劳力与时间,降低生产投入,增加农民收入,为消费者提供无污染、营养丰富、幽香可口,甚至是功能性、治疗性的食品。但是自1983年转基因产品诞生之日起,安全就成为公众对它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无论反对还是担忧,支持还是有条件地支持,都把理由集中到了这类产品的安全性上。有人认为:人类在基因生物工程上所做的工作还很初步,没有充分控制基因重组后果的能力。不能忽略转基因技术中,随机和超量插入的外源DNA对物种基因组本身和对环境生态、对人体健康的长远副作用等问题。

薛达元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表示出一些忧虑。当然,他不是说坚决反对转基因的食品,只是觉得这里面有潜在的风险。比如说对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等的潜在影响。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一旦有农民拿去种了,或者是发生基因漂移、基因污染,把我们原产大豆的遗传基因、遗传结构给破坏了,我们损失将非常之大,因为我们大豆的遗传资源是我国几千年来农民累积的财富,也是全世界的财富,现在很多国外的育种都用中国野生大豆的一些遗传材料。

第二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外来的基因就要表达外来异源蛋白。这种蛋白有可能会引起人体过敏,或者是对人体有毒性的。比如说对Bt这个基因,所谓苏云金芽孢杆菌,大家比较熟悉,它对人体没有害处,可以作为目的基因来转。然而对这些基因没有真正进行过风险评估,用了以后,有可能这种基因就会产生毒性,现在还说不清。另外,这种毒性可能是长期的。比如说DDT、六六六农药,就是几十年以后才发现它有残留,影响人体健康的。但当初都觉得好,认为是人类一个非常大的发明,实际上它对环境是污染的。

第三就是转基因的产品贸易对国家、农民、消费者利益的影响。

大众需要知情权和选择权

由于转基因食品有不确定的风险,很多国家采取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的办法。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办法是给转基因食品贴上鉴别标识,来保证消费者对自己消费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欧洲是最早为转基因食品采取标识制度的地区,欧盟还建议加强对转基因污染事故的通报制度。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新西兰也相继颁布了自己的标识法规。

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跟世界上还是比较同步的,很早就关注到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国务院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如原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等一直在进行生物技术安全的全面管理,这方面的法规与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接轨,并覆盖生物技术安全的各个方面,包括从研发、生产到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

2002年4月8日卫生部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从2002年7月1号实施,要求对所有的转基因食品要标识。

第3篇:转基因食品范文

转基因技术被视为现代农业的一场革命。英国咨询公司PG Economics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的相关数据后得出如下结论:转基因作物生产了3.28亿吨额外的粮食、饲料和纤维,相当于增加了价值982亿美元的农作物产量;转基因作物节约了1.087亿公顷土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另外,转基因累积减少农药使用4.73亿公斤,等于是与转基因作物相关的农药使用量下降了9%。在许多科学家看来,PG的研究报告是截止目前有关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和环境正面影响所进行的最权威的评估,同时专家认为,转基因技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然而,许多公开的研究结论似乎又在不停地向转基因食品发出警示。法国卡昂大学的动生物学家研究小组用两年的时间给小白鼠做转基因玉米喂养实验,结果发现这些白鼠的肝、肾被严重损害,脑中的肿瘤大过乒乓球,而且雌鼠和雄鼠的早死率分别达到70%和50%;无独有偶,俄罗斯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采用不同比例转基因成分的普通大豆喂养具有快速繁殖率的坎贝尔仓鼠2年,结果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动物将失去繁殖能力。更令人振聋发聩的结论是,印度环保及女权主义活动组织称,自从孟山都公司进入印度种子市场以来,已有27万印度农民自杀,而且印度的人口自杀率逐年升高。

全球各国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食用也是充满畏惧与隐忧。在美国,虽然93%的大豆、93%的棉花、86%的玉米和90%油菜都是转基因品种,而且美国80%的包装食品都使用转基因作物作为原料,但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美国人希望知道他们吃的是不是转基因食品,有25%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在欧洲,欧盟委员会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70%的欧洲人不想吃转基因食品,94%的欧洲人希望能自己选择是否购买含转基因物质的产品。在日本,82%的日本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持否定态度,因此,虽然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玉米和大豆绝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但这些进口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完全用来制造食用油和饲料等食品。

在对待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上,全球各国政府也是莫衷一是。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等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秉持着较为宽松的政策姿态,而欧盟、日本等许多国家则谨慎有加。在美国,政府不仅没有制定专门法律管制转基因食品,而且在经过政府审批后,上市的转基因产品也不要求作强制性的商品标注。而在欧盟,法国、奥地利、匈牙利、卢森堡、德国和希腊等6个国家至今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并且最近13年来欧盟没有批准过任何一种新的转基因食品上市,从而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禁令”。同样,日本政府不仅没有批准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种植,而且作出强制性规定,食品中转基因含量超过5%必须进行标识,正是如此,日本商家都不愿在市场上推出转基因食品。

中国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消费了多少转基因食品?官方资料表明,目前农业部批准发放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已达82个,准许进口转基因作物的领域涵盖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其中进口大豆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转基因食品。一般而言,转基因大豆经过压榨,生产出大豆油脂和豆粕产品,油脂经过精炼后通过各种包装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而豆粕产品一部分被用来深加工成各种食品用于消费。专家认为,中国人消费了大量的转基因食用油,因而中国百姓日常摄取食物的5%是转基因食品。

但值得关注的是,据腾讯网针对转基因食品组织的一项最新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投票的25万人中,89%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94%的人反对转基因粮食在中国商业化种植。因此,虽然国内少数专家在为转基因食品奔走呼号,但普通民众应者寥寥。而围绕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从我国首次引进转基因大豆以来的过去15年中所展开的激烈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当然,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不确定性也让决策层未敢放松思维的神经。观察发现,在正式进入市场或者开始商业化种植之前,转基因产品都必须经过中国官方的安全评估,并最终需要拿到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安全证书的颁发,中国政府也是慎之又慎。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只有获得相关国家批准并作为相应用途而投放市场的转基因产品才具备在中国取得申请安全证书的资格。同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除转基因棉花允许种植外,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油菜用途目前仅限于加工原料。

第4篇:转基因食品范文

那么,到底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呢?

转基因就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具有特定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他生物体培育出研究者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武器等方面。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被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

转基因食品与杂交等传统育种手段不同,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通过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某个基因从生物中分离出来,然后植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体内。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将鱼体内某个产生防冻作用的基因植入蕃茄中,制造新品种的耐寒蕃茄。含有转基因生物成分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我们身边的转基因食品

目前,转基因的水果、粮食、食用油已经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食用油,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食用。

在超市购物时,我们发现,某些食用油瓶身上用很小的字标着:“大豆油由转基因大豆提炼,菜籽油由转基因菜籽提炼。”很难一眼看清。可想而知,多少人吃了由转基因大豆提炼的油还不自知。

据介绍,目前我国80%的大豆都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所以我们吃的豆油、豆腐、豆浆等等,绝大部分是转基因的。一些国外的转基因棉花、玉米和油菜籽也获得了我国的进口安全许可证。

转基因食品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转基因食品改变了我们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属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质不是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的部分,并未进行较长时间的人体安全性试验,这会对人体构成极大的健康危害。

转基因食品会产生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会在食品中产生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

过敏或变态反应:转基因技术会在食品中产生不能预见的和未知的变态反应原。科学家把巴西胡桃的特性移植到黄豆上去,结果却使一些对胡桃过敏的人在摄取黄豆后有了产生过敏性反应的可能。

减少食品的营养价值或降解食品中的重要成分:美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的成分减少了。转基因食品的虚假新鲜感迷惑了消费者,有光泽的红色蕃茄能贮藏几周,但营养价值较低。

导致新疾病:转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这些基因通过细菌而影响我们。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体内,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如果类似结果发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就可能培养出功效最强的、连抗菌素也无法杀死的超级细菌。

Mayeno在1994年的报告中提到了发生在美国的一种新的、不明原因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肌痛。临床表现有麻痹、神经问题、痛性肿胀、皮肤发痒、心脏出现问题、记忆缺乏、头痛、光敏、消瘦。后查明系日本一公司生产的基因化工程细菌产生的色氨酸所致。食用者在3个月后发病,37人死亡,1 500人体部分麻痹,5 000多人发生偶尔性无力。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生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转基因作物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转基因作物的巨大危害还在于对原始的野生农作物的灭绝作用。一旦大规模推广转基因稻米的生产,势必带来种子污染,当人们发现转基因稻米的缺陷,希望改用原有稻米种子的时候,原有种子已经由于基因漂移等污染而不复存在。转基因稻米产业化和商业化生产的不可逆性是各国都不同意贸然在主粮上接纳转基因技术的主要原因,因为一旦踏上此途,就是走上了不归路!

此外,依赖除草剂的转基因种子还会带来更恶劣的后果。比如阿根廷在播种转基因大豆后,只能用孟山都公司生产的除草剂,因为这种除草剂可以除掉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除草剂通过机器喷洒,使得阿根廷的本国作物也被当成杂草杀死,本土种子绝种、传统农区受到及其严重的影响。

如果转基因粮食大量占领市场,本国原有的作物良种一旦消失,这个国家将面临着走投无路民族灭亡的灾难绝境。

转基因作物的推广

严重威胁粮食安全

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

转基因粮食不仅“生物安全”问题存疑,而且还存在巨大的“粮食安全”和“政权安全”隐患。

传统农业可以从收成中留种,但转基因种子必须每年都购买新种子。垄断企业为了防止农民留种,发明了“自杀种子”,这样跨国巨头便可以保证农民必须每年购买种子,以保证自己巨大的商业利益。将种地留种的权利拱手交给别人,对粮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转基因粮食的关键技术在美国人手里,这使各国的粮食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任何国家一旦在粮食上大面积推广转基因粮食,每年就要向美国公司支付昂贵的粮种费和专利费。除此之外,种子供应商还迫使农民必须使用转基因种子专用的除草剂、化肥,农民一旦使用了美国的转基因种子,就必须不断向种子供应商购买新种子和化肥、农药。

第5篇:转基因食品范文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各批次的批准情况都可以查询。

我国批准进口用做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市场上在售的果蔬,其颜色跟转基因没有什么关系。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表示,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

吴刚说,在有些品种中,突变产生的颜色甚至取代了野生的颜色,成为栽培品种的主流。因此,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果蔬,其颜色跟转基因没有什么关系。

王志兴解释,棉花、辣椒、玉米、水稻等有不同颜色,是天然存在的遗传基因差异,并非转基因的结果。(以上文字来源《人民日报》)

方舟子、崔永元微博论战

最近,科普作家方舟子发起活动鼓励网友品尝转基因玉米,说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方舟子的言行很快引起争议,先是被网友吐槽“你先吃10年”,后来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质疑他“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

相关链接

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这种保鲜西红柿其实最早是英国人培育成功的,不过却是在远隔重洋的美国实现了商业化。

第6篇:转基因食品范文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单就我自己而言,无论各种媒介形态,还是各种表达形式,都已经说得太多太久了,其间,我也深刻感受到,耐心的说服和澄清,是可以争取许多对转基因问题因种种看似有道理的谣言而产生疑虑并渴望得到科学解答的人们。

从科学角度来说,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研究毒理学的科学家,以及全球各层次的监管机构,都认为无论从分子生物学和毒理学角度,都没有必要进行超过90天的所谓长期毒理学实验。当然出于保护一些消费者的弱者心态,担心监管者和生产者沆瀣一气,担心科学家不能有独立精神,如果要作转基因产品的90天以上的安全性研究,仅只是起到安抚公众的心理安慰作用,但并非是遵循科学本身的理性和规范。

转基因安全性强调的是实质等同原则,从逻辑上表述,就是对于某种具体的转基因食品,如果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其有害,就可以认为其安全。对于科学来说,是没有必要且也不可能完全证明任何食品是完全安全的,因为所谓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

第7篇:转基因食品范文

白草莓是组培苗变异株选育而成的草莓新品种,果实前期十二月到三月为白色或淡粉色,四月以后随着温度升高和光线增强会转为粉色。

白草莓是一种草莓变异之后的草莓,颜色好看,而且味道也不错。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肺燥热引起的咳嗽,可以吃点白草莓来缓解咳嗽,对于百日咳也是比较有效的。

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转基因食品范文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信息公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从三聚氰胺、问题酸奶、C肉精、速生鸡到毒生姜、肉毒杆菌甚至假羊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公众不免忧心忡忡甚或惶恐不安。接二连三的爆料仿似一个无底洞,真相到底如何?骇人之事是否还有着更令人颤栗的实情?

我国的食品安全之所以成为公众的心头大患,除了日常食品安全无法有效保障外,各种贴着高科技标签的转基因食品开始大量充斥市场。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2015年,日本科学家宣布转基因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长期食用该类食品的小白鼠竟长出了恶性肿瘤!当前,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心存疑虑,不愿也不敢购买基因化食品,然而令人无奈的是,消费者想避开转基因食品以规避各种不确定危害的愿望,实现起来却是如此不易。2001年12月11日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要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标识”,以此赋予和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然而,由于相关法律规范实施细则的缺失,再加之政府监管的不到位,致使一些商家利用现行立法与政策的漏洞,故意模糊标注甚至根本不标注转基因标识,导致消费者买的“糊里糊涂”,吃的“不明不白”。

2013年律师黄乐平一纸诉状将农业部告上了法院,要求农业部公开关于转基因农产品的信息。虽然法院最后判决驳回了黄乐平的诉讼请求,但这一案件却折射出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深深担忧和对政府公开转基因产品信息的殷切期盼。国际社会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及其该类产品相关信息是否需要公开一直争论不休,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事实上,自上世纪末实现商业化种植以来,农业发展史上最具争议的技术当属转基因无疑。转基因支持者认为该项技术能有效改善产品品质、缓解资源紧张、保护生态环境,反对者则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地从转基因食品安全及生态安全性的视角提出了诸多质疑。哈佛大学医学院大卫・李教授认为从生物学上看转基因作物可能具有风险,并提醒研究者注意对转基因食品的标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认为目前国际社会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尚无确切定论,因而政府应该慎重地对待转基因产品的推广问题,尤其在转基因食品的销售中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放眼世界,虽然作为食品安全立法走在全球最前列的美国尚未出台转基因食品强制标注的联邦法案,但是,已经有三个州通过了相关的地方性法案,还有二十个州正在酝酿出台类似法案。较之于美国,欧盟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更为审慎,实行强制性的严格标识制度,明确规定如果转基因成分超过0.9%的食品必须做出标识,以确保消费者不会误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没有明确定论的情况下,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公开,由于涉及公众的普遍关切,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理应通过有序有效的信息公开化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普遍焦虑”。事实上,政府不仅应力求做到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公开,还应积极吸纳公众对生产推广此类产品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公开越充分、越透明,就越能引发公众对此问题的理性认知,进而有效消弭公众的质疑、不安甚至恐慌。只有让消费者对转基因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性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并能清晰地辨识何为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才真正拥有对基因化产品的知情权。就政府而言,相关部门对转基因这一敏感词汇绝不可躲躲藏藏,遮遮掩掩,不可使公众蒙在鼓里,不明不白地食用转基因食品。反观现实,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对于转基因食品问题不从正面入手进行信息全面有效的公开,而只是从回应部分公众质疑、表态辟谣、传言证伪的角度进行选择性公开,这不仅无助于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更难以消除因公众的不明就里而导致的谣传纷飞。

第9篇:转基因食品范文

美国:无标识、有争议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用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生产的食品早已遍布美国超市,也被消费者广泛食用。

在美国,超市货架上的转基因食品通常并没有特殊标识。美国联邦政府监管部门支持在食品包装上标注“转基因”标识,但不作强制要求。美国国会参议院今年5月明确驳回了强制标识转基因食品的要求,消费者也很少留意所购买的是否是转基因食品。

但今年6月,美国东北部的康涅狄格州成为第一个要求标识转基因食品的州。康涅狄格州通过一项设置生效前提的法案,要求给转基因食品贴上“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标识,否则,违法卖家或分销商将面临每件商品每天多达1000美元的罚款,相关食品可能还会被消费者保护部门禁售。

欧盟:转基因食品必须明示

和美国相比,欧盟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采取“谨慎批准”态度。欧洲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在全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转基因食品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也非常有限,且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欧盟规定,转基因食品在包装上必须有“转基因”标识,即便是散装的转基因食品,也必须在食品旁设置标识信息。

这也就是说,面粉、食用油等食品,如果原材料直接来源于转基因作物,必须明示,葡萄酒、卵磷脂等食品,如果含有来源于转基因作物的原材料,也必须明示。但也有一些食品是不用标识的,例如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发酵制取的奶酪,转基因饲料喂养动物所产的肉、蛋、奶等。

在欧盟国家,凡是使用转基因原材料的食品不论其比例高低,均需标识。不过,对于加工非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商,如果在加工流程中无意掺杂了进转基因成分,可以允许不超过0.9%的含量。

日本:三种标识方式

从2001年4月起,日本就通过法规要求标识转基因食品。必须标识的包括大豆、玉米、马铃薯、油菜籽、棉籽、甜菜、木瓜8种农产品的转基因品种,以及用这些农产品为原料、能检测出转基因成分的加工食品,高油酸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油等。

相关的食品标识有三种,“转基因”“非转基因”和“转基因不分”。

根据日本的法规,和原有品种成分、营养价值等同的转基因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如果能够检测出转基因成分,就必须标识为“转基因”或“转基因不分”;和原有品种成分、营养价值显著不同的转基因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即使检测不出来转基因成分,也必须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