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教师信息化教学精选(九篇)

教师信息化教学

第1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素养 提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成功与否,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需要改变教师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知识,因而,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信息素养的概括和定义,我们对教师信息素养可以定义为:1)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工作。2)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3) 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4) 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送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5) 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 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 和储存) 自己生成的新信息。6) 能将以上一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和交流。7) 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一)缺乏强烈的信息意识,信息使用率不高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各个学校普遍建立了校园网,但校园网上的资源的利用率都普遍较低,校园网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上没有促进作用。比如大部分学校的网站基本是用来通知,其他的跟教学相关的内容或资源不是很多。同时教师对Internet 上的资源利用率也不是很高,没有自己一碰到问题,就去Internet 上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的习惯。

(二)信息检索能力差

缺乏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等的基本知识,不知道怎样高效地去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检索方法、搜索技巧知之甚少,比如“空格键”、“双引号”的作用,很多人不了解,因此无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者要费很长的时间才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偏弱

有些教师虽然找到了一些自己所需的资料,但无法对这么多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千千万万,千头万绪,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之前,我们心中应该有一个腹稿,应该在纷繁中抓住重点,根据自己脑子中的思路,进行过滤,加工得到自己的信息。

(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许多教师没有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习惯,或者有些教师由于对于信息化设备不是很熟悉,懒于学习,因此在平时的上课中很少用,或者有些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从而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另外很多教师缺乏对新技术的兴趣,这也制约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重要。

转贴于 三、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让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观念。教师的职业有一个特点,当他刚刚进入教学领域时,需要一段时间积累教学经验,而且经验对于教师非常有用的。但是,当教师一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时,经验有时会反过来成为某些教师进步和创新的障碍。

因为经验来之不易,获得后就不愿轻易丢掉或改变,时间长了,容易产生一种惰性,这种惰性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都是不利的。因此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塑造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树立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为了达到培训目标,可以依据教师的能力水平将其分为初级培训和高级培训两个层次。初级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特网基础等五个培训模块;高级培训包括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等四个培训模块。同时,还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将基本技能、技巧培训融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和课题的开展过程中进行。

(三)积极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情感信息化教育情感,是教师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倾向。目前很多学校的信息化设备都比较先进了,但可能使用的次数不是很频繁。如果教师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信息化教学中,那么信息化设备将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应该想方设法培养教师积极主动的信息化教育情感。比如,建立信息化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小组,提高骨干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评选学科运用信息技术优秀课,及时表彰上进者;召开信息教育教学经验座谈会或专题讲座,让能者有施展、表现的机会;创办信息化教育小报,及时宣传教学教研进展等等。这样,健全了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学校信息技术运用的氛围,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教育技术的能力。

(四)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以促进信息素养的均衡发展。教师们依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评课等形式,促进各方面知识技能的交流与共享。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成立教师虚拟学习社区,借助电子邮件、QQ、BBS 等方式开展合作,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校的教师都可以组成学习团体,彼此取长补短,消除信息素养的性别、年龄、教龄、地区差异。同时,学校可邀请信息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到学校讲学,选送教师参加信息学术活动。

总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除了部门学校加大支持力度外,我们教师更要努力学习,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玉明. 试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

网络信息,2008,(2).[2] 朱金满. 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培养[J].

第2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升

一、引言

适应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容的关键。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教能力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朝着“四化”——职业教育系统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和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新的要求。因此,作为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教师了解信息化的前沿知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加强信息化与资源共享,培养和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意识、教学方法技巧和职教能力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与社会发展各方面进行了融合,其中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影响到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国内研究信息化教学方面理论较多,但研究信息化教学能力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比较少。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关系到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树立品牌和发展优势,关系到民办高职院校最终能否生存或生存更好的问题等等。因此,研究探讨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理论价值,也将为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2.现实价值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良性发展,需要培养和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满足社会所需求的劳动者和创新者,而作为主要培养人才的高校教师的综合素养与职教能力更需要随之大步提升,因此,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新的现实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曾在2002年3月下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其宗旨就在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师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精神指出,全面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来实现并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3.实践价值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荀子在《劝学篇》中写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古代圣贤们就实践懂得借助工具促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也要求高职院校的要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双师双能型),要有与之配套的高性能高应用的一定先进性的现代教学技术装备和设施。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和应用者,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的深度融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传输知识的同时,潜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经过调查和实践证明,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巧妙运用技巧和适当的方法,再加入教师优秀的信息化教学教力,往往教学效果、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就很高。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保证学生在就业或创新创业岗位上获得更多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来支持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发展,同时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本质与内涵

厘清信息化教学能力前,先弄清信息化教学,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是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装备与教育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传授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等教与学的互动、协作的行为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本质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定义与内涵的逻辑基础。信息化教学能力国内还没有严格上统一的定义,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定义与内涵。刘喆、尹睿(2014)认为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意识、态度、方法与技能。这就意味着信息化教学赋予教师教学能力的新的内涵。张筱兰、郭绍青(2012)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实质就是教师对所掌握的信息化学科教学法知识的运用水平。其核心内容应该包括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等能力。武马群(2014)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驾驭这一过程并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能力,二是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涉及六个方面:信息化教学理念、课程组织与评估、教学法的运用、技术与装备的掌握、课堂教学与管理、教师自身学习能力与专业发展。王卫军(2009)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发展能力中的核心能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可以描述为以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为支撑,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与其进一步融合,以传授知识、解疑知识、探寻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知识等表现形式,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效率为目标的教师自身发展的教学能力,这个能力是教师职教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动态能力过程。

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1.课题研究设计本课题研究主要选择了广东省广州市区域内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含专科、本科),针对在岗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查问卷采用了结构性与半结构性相结合的方法,共30个题目,由教师基本信息、职业意识与态度、信息化教学实践(知识与技能)、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信息化教学建议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问卷发出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0份,无效问卷10份。调查样本分属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校,具有一定的2.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教学能力的一种综合内在表现力。所以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或职教能力,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重心。依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目前广州地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1)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与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意识比较强烈,95%的教师认为运用适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85%的教师经常使用或愿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能以积极的心态与行动付诸于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但与此同时,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好信息技术”的问题时,63.5%的教师选择了“教师应具有信息化技术水平与能力”。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意愿极为强烈,但往往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讲师职称的教师一般每周平均授课12学时以上)、科研压力较大(教研课题、科研课题、指导学生、社会服务)等原因,造成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明显相对不足,尤其主动设计与开发适合本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比较少,同时也反应出教学质量不高的困惑。(2)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的角色与定位在调查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卷中就教师而言如何看待信息化教学的角色与定位,68.5%的教师选择“信息化教学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75%的教师选择“信息化教学是教师的电子版教学内容或PPT”。年轻的教师(30岁以下)或职称为助教或无职称的教师,教师们在访谈过程中反应出对信息化教学的角色与定位说的较为模糊,表达不够清晰与准确。(3)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的素养和能力在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素养能力模块,调查中发现,85%的教师在问卷中问题“教师是否需要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中选择了“非常需要”。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问卷中68%的教师在问题“信息化课堂教学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对教师教学面临着的挑战”中选择了“比较大”。在问卷中84.6%教师对问题“你认为信息化教学是综合教学素质的其中一种表现吗?”选择“是”,反应出教师们对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技能与素养的认可。教师们在访谈中普遍反应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或接受信息化继续教育比较少,常落后于社会上一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普遍期盼进一步加强培训和自我学习新的信息化技术,以便于在教学中得以应用。(4)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调查中95%以上的教师在问卷上或口头上期望信息化教学发展能力的提升。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表示需要跟上信息发展步伐,及时补充相应的科技知识、掌握相应的软硬件设备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以便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或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培养教师与学生潜移默化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广州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分析研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意识上有一定的感知,但一时转变与引领还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有一定的认识,但受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受教学备课时间与科研压力的影响,往往不得不放弃研究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或方法的运用,形成了在民办高职院校转变与引领的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潮流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难度。2.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较弱,对各类设备的软硬件操作应用还不能得心应手由于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及受专业知识技能的影响,教师们对新软硬件的操作应用还处于不熟练或未知阶段,如:MOOC的制作操作、新兴媒体软件及APP应用、移动设备及无线设备的操作与应用等等。3.受学校提供的信息化技术设备与设施的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受资金、生源、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学校不能及时提供或过时的信息化技术设备与设施,造成教师上课时受到相应制约,教师想改变却又无能为力,易造成得过且过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挥。4.教师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少,信息化知识、技能与素养很难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因教师授课量大,再加上教研科研工作与职称晋升等压力,造成教师们平时受信息化教育培训与学习机会少,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师对外界信息化发展应用出现滞后的现象。影响到教师对信息化知识了解、应用技能提高和信息化综合素养的提升。5.普遍缺乏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机制“如何评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所调查的广州地区各民办高职院校(专科、本科)中教师们普遍反应是“没有相应的能力评价标准与机制”,对于评价课堂教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六、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对策

针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师教学能力的需求出发,笔者提出如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对策。1.意识与观念的转变与引领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给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教育思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如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师生知识结构与素质也较大变化,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化身被改变,对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实施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并积极进行充分设计、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培养师生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与能力。2.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设施的建设与更新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应该从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促进和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实训实践教学所需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设施,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让教师有设备可用,有设施可用,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性和创造性。3.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学校积极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让信息化融入教育教学,带动教学改革,培养和促进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和获取相应知识、技能等。如掌握相应设备软硬件操作的基本能力,鼓励和要求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综合平台、微课教学设备、MOOC、电子白板等)组织实施教学;掌握一定网络教学能力,如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基于网络的授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阅,利用网络综合教育平台、网络交流工具(QQ、email、MSN、博客、微博、微信、MOOC等)开展教学与辅导、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式、探究式、问题式、互动式等学习方式;逐步掌握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或仿真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如构建场境技术下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环境,开展模拟仿真技术的教学与训练等;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iPad等)开展现代化教学的能力,结合具体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应用微课、MOOC、视频公开课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与实施教学的能力等等。学校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技术环境同时,积极通过各类赛式、活动来引导和激发教师的热情,如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教案大赛、信息化课件制作大赛、网络公开课教学、MOOC课堂等等形式。以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举的方针,引导教师投入到信息化教学氛围中来。4.不断加强师资教育培训与实践,提高和优化教师的信息素养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积极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能力培养”和“知识创新”三个方面的信息化教学师资教育与培训,确实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不断创造教师终身学习氛围。如选派教师进修、请专家培训、观摩课、公开示范课、网络培训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校企合作实践、国际合作等等形式,以此来不断提高和优化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应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需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这些知识来源于教学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5.形成良好的互动性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水平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建立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与体系,学校顶层设计,各部门合力协作,形成一套良好的含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的互动机制与体系,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系统,让教师从被动方转为自觉主动方,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化教学风格,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素养水平。6、教学方法、技巧的运用,教学反思与教师学习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教学素养的体现,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决不仅仅是一个掌握信息技术和装备的使用问题,而是要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等多个要素进行充分整合、叠加、处理和输出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套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运用,能够创新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来改善教学与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不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多角度审视自己的不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的思考,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知识的内化,提高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方法、策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与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七、结语

广州地区民办高职院校近几年来均非常关注培养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但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建设经费、学生生源、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相对较为薄弱的地方,培养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仍需要各高校不断努力探索,任重道远,希望不久将来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将有大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实现我们教育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哲.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7):61-64.

[2]武马群.首要问题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J].中国教育网络,2014(05):63-65.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5):103-109.

第3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越来越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面。信息化教学应用一方面可以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探索提高初高中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调研基本情况

笔者采取问卷调查、随堂听课、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河南省某市5所中学(2所高中,3所初中)的39名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深入调研。5所学校都有网络教室,电脑台数分别为70、56、48、26、15台;大部分学校教室安装了投影仪;2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化程度较高;都提倡多媒体教学,3所学校有固定的教学资源网站,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方便。

调研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技术对教学帮助很大,特别是对于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说明其思想认识到位;问及“初高中教师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时,很多教师的回答是:会上网、能查资料、懂制作课件等;问及“信息化是不是教师素质的必需”时,大多数教师回答:教师应该具备信息化能力;问及“个人是否经常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小部分教师回答“经常”,大部分教师认为制作课件耗时耗力,其余教师有的是不会制作课件,有的是习惯了粉笔授课模式。还随机抽听了12节课,只有4位教师使用了课件教学,但内容简单粗糙,以文字为主,没有吸引力,学生反应平平。

调研还发现,大部分教师较欠缺信息技术的常识。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就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33名教师家有电脑,但大多用于浏览新闻、聊天和娱乐等;一半以上会上网收集、查找资料,能够简单地安装、卸载软件,懂得基本的文字编辑;三分之一的教师会安装鼠标、键盘、打印机等设备,然而懂得故障排除的寥寥无几。

二、现状问题总结

(1)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整体不高。笔者认为,大多数初高中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认识,但停留在表层,认为信息技术是演示工具,很少花心思创设意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有的只是在公开课、展示课或竞赛课时使用,不能常态化地用于日常教学。可见,当前初高中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的局面。

(2)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可以看出,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39名教师,有的经常应用,有的很少应用;有的会用,有的不会用;等等。因此,当前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参差不齐。

(3)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急需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但由于受各因素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往往喊口号多,实际行动少,仍以灌输为主。总之,当前初高中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急需提高。

三、具体对策措施

(1) 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动力意识。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意识,带动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使其走出传统模式教学意识,进而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实践之中。

(2) 营造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要抓好硬件建设,建设多媒体教室、办公计算机、网络资源,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多媒体教室作为信息化教学的辅助工具,发挥演示和情境创设的功能;办公计算机是师生的认知工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信息化教学全过程;网络资源工具是选配、采集、获取教学内容的场地。

第4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严重不足,这就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因此,要培养新世纪的现代化人才,首先就得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信息能力不足

目前,虽然大部分的教师都能运用office软件的基本功能,但熟练程度还不够。而掌握flash、3dmax等课件制作软件的教师却很少,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对课件制作软件现学现用。由此可见,教师基本能掌握常用的教学工具软件,对文字、图像、数据等进行编辑和管理,但是运用这些教学软件,对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加工的能力却比较差。在常用的教学软件中,大部分教师比较熟悉PPT的制作和运用,但是其他课件制作软件却用得较少。对于一些从网上搜集的教学资料,教师们通常是直接引用,而不会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对其进行加工。

(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不足

有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虽然有许多优势,但制作课件的过程却比较麻烦,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其他来源的资源整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所以,不少教师为避免这些麻烦,不太愿意使用信息化教学,即使有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教学,也是以展示教学内容为主,而不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信息技术与实际教学没有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没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没得到改善。

(三)教师的信息化设计能力不足

使用信息化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信息化设计能力,将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起来。而信息化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且,信息化设计还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角色进行转变,教师应主要起指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在目前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比较欠缺的就是信息化设计能力,在课堂上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一)加大培训力度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通过各种培训来提升,因此,学校应积极的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活动,教师则应该主动参与其中。比如,学校可一周组织一次培训,每次的培训内容都要有针对性,这次培训office软件的应用,下次培训flash的制作和应用,培训过程可结合案例来进行,以加深教师的理解程度。此外,培训模式应多样化,将传统的讲授式培训与平台自主学习、以网络为基础的写作探究等方式结合起来,并在培训中和培训后通过电子邮件、博客等形式加强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二)注重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信息化设计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比如,在“基因工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导入学习情境,并告知学生学习此部分知识的目的是要掌握基因工程的概念、了解基因操作工具、熟悉基因操作步骤以及基因工程的应用。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找准学习方向。并且,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设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再结合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

(三)将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结合起来

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树立自主终身学习的意识,也要努力使自己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在专业上有所成长,并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协作交流主要是在同行间进行,通过学术交流、研讨会、教学观摩等,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借鉴他人比较优秀的地方,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比如,教师可先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参加相关的探讨会中で笏人的帮助,从而使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的共同作用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得到快速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改革的效果。因此,学校应注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应该积极的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嫒琳."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36):196-197.

第5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 信息化教学

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所下的权威定义,教育技术被理解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由该表述可见,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是一门融系统理论、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心理学理论等诸多学科一体的交叉性学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电脑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的被应用于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已日益成为的一种主流的教育技术。作为现代高校教师,传统的以专业知识加教育相关知识为主的知识结构已难以满足完成较高质量教学任务的需要,必须不断地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扮演好自身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角色。

一、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技术与教育的产生是同步的,作为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教育技术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然而,人们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及运用却是伴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深入的,并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应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换言之,人们对于教育技术本身及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伴随着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取得飞跃的,而教育技术信息化又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电子、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不仅给教育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使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电视系统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从而开辟了教育事业崭新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于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而言,在走向综合化、大众化和终身化的同时,信息化也是必然趋势之一。

在此趋势之下,应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向来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和教育力量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这场信息化教育发展浪潮不仅没有将教师的地位边缘化,恰恰相反,教师被以崭新的方式重新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其重要性愈加凸现。

二、信息化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转换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和能力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后,走向社会时,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受过专业知识训练的人,更不是一个片面发展,经不起社会历练,相当脆弱甚至危害社会的人。大学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智力发展也将达到高峰,因此大学生一般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其心理尚未成熟,认知能力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不协调性。所以,对大学生而言,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但要促使其心理成熟,获得健康理想的人格;还要通过专业训练和系统学习来获取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接受到自由而全面的教育,无疑信息化教学是实现这种的有效手段。由于各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促使教学从以教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及其个性发展为中心,从“授人以鱼”的内容教学转变为“授人以渔”的方法教学,从单纯的学知识为主转变为素质培养为主。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更新自身教育理念,继而努力学习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并大胆地应用于教学中。

2.优化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的教学条件逐步优化,目前各高校授课已大多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在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传统单一的材料、任何单个的教师都无法比拟的。它给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得教师能利用丰富的教学软硬环境和资源将教学信息以全方位、立体、动态、交互的方式,全面、形象、直观地加以展示,并以之来领导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和学习兴趣,融洽了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迫使教师必须重新设计新的教学模式,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因受到以往教育理念特别是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只注重教师如何去教,以及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从而忽视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互作用的弊病。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的有效性往往建立在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交互作用方式上,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再加工和建构过程,能够完善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顺利地添加新的内容和细节。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充分吸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化教学恰好为实现优良的教学环境设计及师生之间有机交互提供方便,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情景被充分营造,学生的各个感官和接受器官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这种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授课教师之间实现即时互动,从而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主动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和建构,其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如在计算机编程的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在教师机对学生机进行广播教学,在教师完成程序的编制后,利用PowerPoint显示程序的算法流程图,向学生讲解程序编制的算法思想,并逐一讲解程序代码中的关键语句,最后在教师机上显示程序的运行效果。然后,学生在学生机上通过从教师机下载代码,从模仿教师程序入手逐步熟悉程序编制的过程。如果有问题,可以在学生机上向教师提问,教师如发现学生在程序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可以对该学生机进行广播,并在此机器上进行讲解,使其他学生也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由此,教与学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双方都不再是各行其是的两张皮了,而是要求教师的“教”是根据学生反应来随时加以调整,学生的“学”是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被充分调动,一同加入知识建构的有机创造过程。

此外,信息化技术也为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除了传统课堂之外,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也得到了迅速的开发和应用。如Blackboard学习平台就为师生提供了课堂之外的有效教学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上传资源、指导学生学习,并对其学习状况进行及时地评价和操控;学生则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实现利用更多的学科资源,和教师和同学进行网上讨论、提问、答疑等延伸式学习。该种学习方式尤其为目前广泛存在的多校区学校提供了教学的便利。

总之,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实现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3.提高教学技能

信息化教学涵盖从理念模式到技能方法的多层次内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条件,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时代给高校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课堂上有的知识抽象性强,不易理解;有的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不易想象,有的内容枯燥,学生没有兴趣;还有的内容枝蔓繁杂,不容易把握。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具有图、文、声、像、动、交互等特点,可以在把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等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一定要使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对不同的内容是否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使用程序和体现方式如何,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尽可能地掌握不同的教学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方法,对于实现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多样化使用很有必要。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课程中,算法流程图是基于人类思维具有发散多元、脉络相连等特点设计而成,它的展示方式适合学生逻辑思维发展需要,既有形象化的吸引作用,又有逻辑性强便于理解掌握的特性,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现实的工序流程通过逆向分析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算法流程。音频、视频、flash和Authorware动画大多信息容量大、直观生动,适用于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软件和开发环境的操作。PowerPoint幻灯片一般多用于展现理论观点和提纲,如重要的语法点、程序设计所应遵守的规则等。由此可见,要实现对不同的教育技术条件(包括软硬件在内)的充分和有效利用,首要的条件是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熟悉各种技术手段,才能根据教学中不同的特点做出合理选择。

三、结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教育技术自身发展的重大变革,同样也是当今教育事业本身的重大变革,它涵盖了丰富的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因此,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理解也应随着对其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摸索而不断加深。一方面,要防止对其片面的理解,导致教师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而未对根本的教学理念做出相应调整;或者是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不够重视,导致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对信息技术的过分倚赖,在所有教学均采用信息技术,放弃在对更广阔层面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总之,信息化教学反应了新时期教育领域的发展动向,高校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推动其应用和发展。但是,也要做好对过往优良教育传统的继承工作,还应该注意到技术是以服务教学为目的,如何运用恰当的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成才才是教育工作者所应该着眼的根本问题。因此,对于技术的使用应把握其整合性、有效性和导向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切实做好传统继承和现展的有机结合,以使技术与理念共同服务于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最终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6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中不同于普通高校,学校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的科技、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对于雇佣人才的要求也是比较高,其中,高职院校为我国一线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问题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也应该有所创新,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当前的教育,也是一个大趋势。本文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探索展开阐述。

1信息化教学基本概述

信息化教学主要强调老师的教学手段要以当前的信息化为基础,以现代教学技术为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填充式”和班级授课制,老师的课堂以黑板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虽然有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长期以来,容易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师有必要揉和现代化教育的元素,如多媒体、微课、网络学习资源等,以信息化教学的表现形式,在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践行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把学生放在学的地位,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此外,还需要从课堂上进行改革,如调整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课程设计的研发者等,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转向主动,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师生交往、课堂氛围活跃的局面。高职院校课堂改革往往采用机械式的教育手段,在教学中更多的是使用了信息化工具,而不是真正的使用了信息化,因此,这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真正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处于信息化的环境中,教育需要结合现代教学媒体,教学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普通高职院教学的特点是“理论+实践”,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一些技能型的,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实训。但是,在有的专业课中,很多抽象的内容教师不能很好地用言语给予表达出来,这是就需要老师借助多媒体或者制作一个视频,把众多的知识点用形象生动的图片或者动画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理解。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对接了当前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更多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结合启发式、小组合作化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的大学生都习惯用手机、电脑等游览学习知识,很多线上的教学资源也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样一个趋势下,也意味着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具备高级的信息素养。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一些资历高、年龄大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凭借着自己以往的经验,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如果不是专业的,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能力也还有待提高。我国的教育体制在大力提倡和要求教师有信息化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各个机构对教师信息化的掌握进行培训,但是这种培训形式很多都是不完善的,对于所培训的内容、形式等缺乏完整的规范。

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

3.1利用微课、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在高职院校课堂中,老师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微课来辅助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很多老师都会把学生成绩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也比较死板固定,要求学生掌握各种重点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尤其是一些比较理论化的知识,如果能够听懂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比较强;如果有的学生听不懂,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借助微课,老师可以把教材中的内容,用视频、图片的形式给学生进行直观学习。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主要集中在教学的阶段中,把微课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彻底吃透教材知识点,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老师可以运用微课以创造情境来使学生学习。例如在进行某节知识内容的学习时,老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视频,这个问题导入贯穿了整个教学要围绕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也可以用微课来教学。学习完单元的课程之后,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检查,才能让学生更加对知识印象深刻。检查教学效果常用的方式是复习或者做课后习题,这种方法对学生知识的加深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从整体上看效果不佳。在语文课程的复习阶段,用微课来帮助复习,能更加地让学生掌握,例如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通过考试共享的学习网站,通过回放、游览等,能够再现教学过程,学生有不懂的地方,通过视频的不断回放,可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3.2翻转课堂引入教学课堂

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通过各种相应的网站和软件能够享受到学习的资料。雨课堂、知到、中国大学生慕课等是当今学生进行线上学习的主要平台,而且很多都是免费对学生开放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不懂或者想要了解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学习。现代社会对教育行业的需求也提倡共享、高效,意味着老师可以资源分享,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在线上学习。现代“雨课堂”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虚拟的课堂教学,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老师都能随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由于各方面原因,老师不能开展线下的课程,教师就可以把学习的任务、需要观看的视频、作业等到建立的网络班级群中,还可以通过开直播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进度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都能通过后台监督学生。在虚拟教学平台中,学生和老师之间还可以自由的沟通。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短小的视频进行学习,是翻转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可以用U盘把视频拷贝到教学多媒体上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或者通过上传到群里,学生根据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前的预习。翻转课堂教学结合了教师的讲授法与协作法,有效地满足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老师也可以自己录制教学的视频,这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认为老师自己录制的视频更有权威性,学生也更能集中精力和注意力进行观看,由于有的网络教学讲解的速度很快,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听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的水平特点来进行录制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此外,网络上提供的视频教学资源,应该经过老师的处理,因为有的视频播放的时间太长,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因此,老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视频剪辑技术,可以把多个在内容上是相关性的视频进行组合剪辑成一条视频或者把一条时间上过长的视频,提炼出当中的主要内容部分,视频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应该不影响观看的质感。

3.3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

面对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想要取得更加突破性的进展,最关键的因素需要老师进行反思,基于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正确地意识到信息化对教育的积极影响,树立科学的教师职业观,加强自身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主动地学习信息化知识,为社会培养出现代化强国人才。对于当前的环境来说,拥有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每个人必要的技能,因此,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信息化,努力向优秀的教师进行学习,深刻的认识和接受自身能力的不足,然后可以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来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老师观看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视频。

4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教师还应该具备PPT制作、文字处理操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PPT是展示教学课件和内容的重要课件,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地做好教学的设计,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月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4):77-79.

[2]徐学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式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

第7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教学平台 教师专业成长 作用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按照“科学统筹规划,资金保障到位,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计划》和《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系列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同时将我校信息化建设做为一项课题来研究,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

1.构建的良好信息化资源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 。三年多来,学校有计划、有策略、有组织、有步骤地科学管理和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创建的良好的信息化资源环境,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1构建的VOD视频点播学习资源库,促进教师通识性、条件性知识的提高和学科专业化。

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教师大多自觉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希望能运用这些知识支持自己的教学,专业课教师也希望研究专业实践知识能有所提高。学校利用校内局域网,在服务器上自主开发了VOD视频点播系统,安装即学即用软件,学校护理类专业必备的临床护理实践操作实录等,帮助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本体知识。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教师既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了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又可以将自己的实践操作设计通过网络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反馈修正之后再应用于教学,避免了走弯路,有效地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1.2建设的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高和教育专业化。

在构建学校的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教师实践性知识和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如构建设素材类教学资源,拓宽教师获得知识的途径,开扩教师的教学视野;建设的结构性教学资源,目前尽管量不大,但教师搜集、制作这些资源和通过这些资源学习的过程同样有助于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1.3建设的视野拓展素材资源库,促进教师通识性、本体性、条件性知识全面的提高及学科、教育专业化的共同发展。

视野拓展素材资源库是我们行政科室根据不同的类型分别依托学校校园网站、学分制版Pantoschool校园管理网、学校局域网VOD点播系统建设的,教务科、教科研室等部门组织教师利用丰富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名家讲座的课件等使教师的通识知识、本体知识、条件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等得到积累和扩充,为其专业化发展提供雄厚的知识基础。

1.4建设的教师交流论坛,促进教师个体实践性知识提高和教育专业化的发展。

我校的教师交流论坛分两类,一类是QQ群,另一类是校园网站上的资源交流区。这种交流提供给教师的方法和策略远远超出培训和技术的概念,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教师积极参与的、自觉的、主动的行为。借助网络,教师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探讨活动,可迅速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技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虚拟教学研究模式,为反思性教育实践提供技术、环境、资源支持的新视野,真正实现了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研究,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1.5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式上做了有益的尝试,涌现了一批典型课例

通过研究,我们感到信息资源库的建立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从教学设计过程看整合的结合点应该体现在三个地方:即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组织架构的整合。

信息技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为教学情景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情景教学是利用具体的场景或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从这6门课来看,六位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的所采取手段主要有;利用网络资源、Flas、自制PowerPoint课件、电视录像等。

1.6通过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树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教师能有意识地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打造课程。课程负责人的成长尤为突出,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

2.促进了教职工观念的更新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通过三年的建设,现在学校100%的教师都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电子教案的制作,利用校园网熟练地进行信息传输与交流,熟练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全校开设的全部课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课堂教学的课时比例现已达到90%,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学生在所参加的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技术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教职工通过亲身经历项目暨课题研究过程,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得到了锻炼,自身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4.学生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关实验班成绩明显提高。三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有30人次获奖,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利用信息手段开展管理工作,密切了师生的关系,如就业管理的信息化使老师更多地掌握了学生的动态,学生在实习单位的纪律明显好转。

第8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 信息技术 教师边缘化 现象分析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随计算机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发达、计算机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必然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也是势在必行,但是往往教育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被忽略,同时各种因素导致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使信息技术教育出现教育空白和漏洞,不能真正让信息技术教育得到很好地发展。

一、信息技术教育教师边缘化的概念

边缘化,从字面意思理解,指靠近边沿的趋势。

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是指,教授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较其他课程授课教师的地位,处于边沿状态,相较于其他课程处于非主体课程的地位,即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作用和地位与其他课程教师相比处于次要地位,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处于被忽略的状态[1]。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原因

(一)信息技术教师实践知识匮乏

针对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问题进行研究,笔者分析了陕西省某学者对于陕西省信息技术教师的问卷调查情况[2]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男教师比女教师多,从毕业院校来看该地区信息技术教师来源符合中小学教师来源的历史发展,同时从学历可看出符合我国对中小学教育中整体人才培养,教师招聘做得也很到位,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符合中小学教师要求。从教龄和教师年龄看,大部分教师是年轻教师,并且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实践知识比较匮乏,影响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授和教育手段的创新。

(二)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

上述调查问卷当中,同时发现实际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担任多份工作[2]:

由上表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教授之外,更多地从事电教设备维护、校信息化管理等工作,而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和信息技术教育方式研究的老师少之又少。同时反映出信息技术教师对自我职业认知不足,不能清晰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纷繁复杂的工作使老师工作中容易疲惫厌倦,导致为了应付检查、学校评比等活动工作失去教学创新的兴趣。

(三)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由于“考试制度”的存在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3],使学校、家长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认知不足。学校在信息教育课中往往将其视为计算机的使用、各种办公软件的简单应用等,采用教师示范办公软件使用方法,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的传统授课方式,导致教师简单授课,学生失去兴趣等;家长眼里,分数比其他应用技术类课程更加重要,导致信息技术课程难以进入家长的视野之中,并且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不良网络影响,沉迷于游戏、网络社交等,对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怀疑态度,造成难以开展信息技术课的局面。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改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学校及家长的教育理念,中小学教育是为人生打下基础,使其拥有基本的社会辨识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方向。信息技术课不能直接决定学生的升学情况,但是不能认为不重要。学校可以进行信息技术学科宣传活动,采用游戏方式请家长共同参与,在孩子与家长参与中,孩子在玩中学知识,家长活动中体会和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二)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基于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学校教学过程中身兼数职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认识和教学目标[4]。在明确职业目标的同时,提升自我素养,从教师主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性。

(三)学校教学体制的完善

学校应对每一门课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规划,防止学生或教师偏科现象出现,加大对教师的教育监督力度,确保信息技术所需的一切设备和教师资源完好。减轻信息技术教师的负担,让老师各司其职,做到教师与电教设备技术人员职责的清晰划分,保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是一项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提升,需要不断创新的教育项目,优质的教育需要优秀的教师、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的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同样需要三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庆国,颜丽华,张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问题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03:53-55.

[2]李晓敏.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9篇:教师信息化教学范文

2017年11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职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为期三2天的培训,让我对信息化教学和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信息化教学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微型化、集中化的教学,同时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对象具体化、实体化、直观化的新型教学方法。首选对于硬件的条件很高。其次,对于教师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教学设计的能力都要求很高。在培训的过程中,每一位培训的老师都提到教师主导,而从案例的分析上,每一位展示的老师确实也做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学习。因为在教学中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想一些利用闯关类游戏进行的任务驱动,我想任何一个有智能手机的人都会尝试以下,在娱乐放松的环境下就把要掌握的知识点学会了,谁又不想尝试呢?同时,对于信息化教学,我认为还应该做到以下几条

一、教学理念上的更新

1、这次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的责任感,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和运用能力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各种工具(网络,各种信息加工软件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1、聆听了单从凯等学者关于“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掌握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

2、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对信息的获取,并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载体把经验,知识方法传给学生。发挥信息传递视角的六大功能,方可创造情境,变静为动,变可见为不可见,变抽象为直观,模拟场景,转化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3、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手段表达不够精准,不够具体,不能够掌控每一个同学的弊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和影响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哪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是整合点的不同定义。正确运用整合点的诊断方法,才能在现代教学设计中,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把握整合的三项原则:紧扣学习目标;适合用啥就用啥;先用传统细信息技术后用现代信息技术。

4、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发展为本。”作为教师要尊重终身教育观,做好解析者,示范者,组织者,启迪者,指导者,给渔者,促进者。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观。做到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会学习,会活用。要以优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支撑创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尊重鼓励,民主平等,学会合作的师生关系。

三、细节上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