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班级管理班主任随笔研究

班级管理班主任随笔研究

【摘要】班主任随笔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班主任按照自身的经验,选择发生在班级和校外,但都和本班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动态等有关的事,然后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发自己对此事此人此行为的感情,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叙事为主,结合自己的反思和感悟,最后和全班学生一起欣赏,一起进步。班主任随笔对提升班主任人格魅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美好德性的生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班主任随笔;德性;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精辟论述道:“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可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语文教育如此,班主任工作亦是如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推进,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明白要以文启智,以文培德,以文启美,更应该努力完成由“纯读者”到“兼职作者”的转变。何为班主任随笔?笔者认为就是用心去观察班级中的人和事,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发自己对人或事物的真性情,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叙事为主,结合自己的反思和感悟,最后和全班学生一起欣赏,一起进步,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美好德性做出贡献。

一、班主任随笔与语文“下水作文”的异同点

班主任随笔和语文教师的“下水作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语文教师在“下水”的时候,更侧重于搭建“讲读教学”的发展平台,然后通过“读写结合”“以写促读”迁移转换,使读与写相辅相成,协作共进,为“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成绩的提升开设一个平台。而班主任的“班主任随笔”,除了拥有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功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心灵品质的完善和德性的培养。班主任的班主任随笔素材的选择与班级动态有关,按照自身的经验,一般都是选择发生在班级和校外,但都和本班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动态、人际交往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关的事。班主任通过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班主任随笔中以同龄人的身份或教育者的身份来形象记述,拉近师生的距离,进行一种“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润物无声的教育。例如笔者学校有晚自修,但是七年级学生没有参加晚自修的经历,所以一到晚上8点放学的时候,七年级的住宿生都异常兴奋。笔者作为班主任要送住宿生回宿舍,好几次走到三楼楼梯拐角处的时候,楼道灯总是被调皮的学生忽然熄灭,导致推搡事件发生,虽然学校多次在晨会上提到此事并教育学生,但是学生还是屡犯不止。于是,笔者以此为素材,在全班举行了一次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安全教育”征文活动。笔者以班中某一住宿生的身份写了一篇“安全”方面的随笔,题目为“晚自修风波”。文中,笔者化身为学生中的一员,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还原了每天学生晚自修路过楼梯拐角处的真实原形,同时也运用了语文作文中夸张、描写的手法加以渲染,让学生在听读随笔中深受感触。学生一会儿哄堂大笑,一会儿肃然安静。他们称赞文章构思的巧妙性和形象性,纷纷表示今后在“安全”这个方面要努力做到遵规守纪,保护自己的同时又要保护他人和帮助他人。其实到这里,笔者的《晚自修风波》这一篇随笔也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让学生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既有安全教育性又有德育性,非常有助于学生德性的生成和发展。

二、班主任随笔有利于生成班主任的独特人格魅力

古人曰:“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身无道德,虽吐辞为经,不可以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提高和发挥身教的价值,加强学习,加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通过班主任随笔,班主任可以逐步养成泛读、深读、精读、细读的良好习惯;通过班主任随笔,班主任可以明确在教学时注意避免用语枯燥乏味、干瘪寡淡,做到准确生动,鲜活流畅。同时,班主任随笔能增加词汇量,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此外,班主任随笔能激活班主任的思维,开阔眼界,教案设计更加生动,上课流程更加紧凑,上课资料更加丰富。且班主任随笔往往会让班主任置学生于平等的地位,不再做“高空俯视”,不再依赖灌输教条的“买空卖空”,而是以温和的、平等的目光来关注学生,以亲切的姿态善待学生,并且以身示范,平等对话,体现教学论中的兴趣原则、情感原则、身教原则和教学相长原则,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有利于营造“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心态。班主任随笔还有利于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彼此认同是沟通得以顺利开展的情感基础。班主任随笔的成功,往往会使教师成为班级学生崇拜的对象,甚至会产生独特的班级“名人效应”,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信任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在班主任随笔的影响下,学生还能开拓写作视野,增强阅读的兴趣和写作的信心。同时,班主任通过动笔,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意,可以带领学生打开一扇班主任心灵的“天窗”,带动学生和班主任自身产生“共情”,向善向美,文道和谐统一,为培养学生的德性发展以及自我完善和创设班级文化提供一条独特的道路。

三、班主任随笔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美好德性的生成

21世纪的人类生活,面对的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海潮般的信息一波一波地涌入人类的生活,时代瞬息万变,新奇迷离,网络生活开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博、微信、QQ等聊天工具遍地开花,众多的学生开始投身虚拟世界,可正是因为网络虚拟空间的存在,使得现实中的真实人际情感交流越来越少,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孤僻和不合群,其实这些天真单纯,心智尚未成熟的“90后”“00后”学生更需要得到心灵的慰藉和疏导,因此通过写发生在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的他们身上的文章,就成了代替教师每天都唠叨不止的“说教”的最好“武器”,因为时代的浮躁,势必更会让人对情感和精神有种强烈的渴求,而文字正好能实现,因为文字是一门深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艺术。结合一两个班级故事,借助叙事的方式手段进行班主任随笔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由班主任随笔的特质决定的。叙事性的班主任随笔具有情节性、感动性和感悟性的特点,它的实质是一种心灵的对话,通过情感感动来唤醒学生的道德认知。它是比很多传统的德育方式方法都要有效的教育智慧和艺术。传统的德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主要是讲“大道理”,主要是一种语言信息的传授,基本上不需要经过人们的心灵,即没有经过情感上的感动、体验和感悟。因此,品德行为往往是知行脱节的。

学生思想道德课考试可以拿一百分,但行为表现却可能很差。为什么呢?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德育过程,没有途径和走进心灵———经过情感体验环节,入脑入心,因而效果偏低。有人说,中国缺少“感动的教育和教育的感动”。其实,不是我们的教育缺乏感动,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让人感动的途径和方式。而班主任随笔,就是一种让人感动的教育艺术。有学者说,要进行教育对话,班主任必须学会叙事,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因此笔者认为通过班主任随笔,记述学生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景中的特定事件,通过形象而非纯思辨的语言加以描述和记录,去追寻参与者的足迹,倾听参与者的声音,并且适当阐发当事人的思想和观念,关注学生的德性成长,并通过和倾听者的共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的个体道德潜能得以激发,使之和传统的德育相结合,使德育回归生活,使学生的德性在交流和感悟中成长,从而形成一种“从下到上”的研究,从而让班主任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者。虽然班主任工作如何开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是初衷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我们的教育和培养下,亲自实践,细心观察,寻找方法,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走入学生的内心,树立自己的威信,以便更好地展开工作。正如列宁指出:“一个管理者,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为了让学生的德性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向着善良的方向发展,为了班级朝着更加团结和健康的方向发展,班主任随笔是做好一个富有个性的、成功的班主任的很好的尝试。

作者:陈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