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

班级活动建设全文(5篇)

班级活动建设

第1篇:班级活动建设范文

关键词:绿色教育理念;班级文化建设;药学类高职

绿色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不仅指对学生的绿色环保教育,更是一种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学习及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1]。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老师与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文化成果[2]。主要体现在班级班风、班级环境等方面,班级文化角、黑板报、班级环境等是其物化反映[3]。长期以来,高职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以班主任个人意志为主,实施“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模式,没有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因此,本文探索将绿色教育理念融合于药学类高职班级文化建设中,借此增强班级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理论性及科学性,构建有温度、满足高职学生生命和人格健康发展需要的班级文化。

1绿色教育理念下药学类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1.1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职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进行传统知识教育的同时,还有必要进行国民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教育。此外,药学类高职专业开设的化学实验较多,学生实验中使用和生成的有毒有害的物质较多,既污染了环境,也不利于学生绿色环保意识的养成。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药学类高职学生进行绿色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树立牢固的绿色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关心参与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要求。

1.2有助于发挥“以生为本”教育理念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融合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让学生尤其是边缘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建设的主人,激发班级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

1.3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绿色教育始终贯穿于高职药学类专业班级文化建设中,有助于培养有温度、人格健康的高素质学生。毕业后学生无论奔赴药品生产、药品销售、药品使用等各个领域,都能像一粒粒“绿色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大地,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教育理念下药学类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从班级环境建设、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三个方面,探索构建有助于药学类高职学生健康成长且具有生命活力的班级文化。

2.1创造班级环境,营造舒适、书香的学习及生活空间

舒适整洁、充满书香气息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助于学生产生幸福感和愉悦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2.1.1教室文化角建设班级文化角是整个班级文化的外在体现。班级文化角由班上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设计初稿,并经班级学生集体讨论和修改而成。选用简洁清新、具有北欧风情艺术气息的彩色背景,设置班级近期目标、班级励志名言、班级荣誉榜、班级学习心得、班级班费收支等栏目。这些班级文化与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励学生每天以积极、阳光的心态生活和学习。

2.1.2教室及宿舍绿植布置为了更好地给学生创造整洁、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班级利用班费在教室和学生宿舍布置了大量的绿萝、吊兰、多肉等绿色植物,既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也培养了学生关爱绿植的爱心。学生置身在散发着阳光和雨露味道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做到了身心愉悦。

3班级图书角建设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班级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一个铁皮橱,用班费购置了一批文学、科普、心理、专业等方面的书籍和杂志放在铁皮橱中。本班学生在课余可以自取阅读并及时归还,每学期班级同学还可以推荐优秀书目供全班广泛阅读,交流心得。班级图书角使班级充满着书香气息,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载体。

3.1构建“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及模式,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科学构建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实施“自下而上”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有效调动学生投入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为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3.1.1制定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高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想,他们对班级的管理有自己的想法。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应该是经过班主任和班级全体成员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后制定出来的,并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补充完善。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保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执行结果要定期公示在班级文化角专栏中,接受所有成员的监督。确保每个班级成员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同时也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一年来,我班制定了多项班级管理制度,如班级多元管理岗位制度,设置如班级信息员、班级图书管理员等岗位,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使更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认同感,把自己和班级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班级责任感。设立班级特殊贡献奖励制度,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积极、获得荣誉的学生颁发奖项,激励每个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展示自身特长,勇于参加各项活动,为班级争先创优。“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的班级制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尤其是边缘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1.2实施“自下而上”的班级管理模式高职学生课余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充裕,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管理的现状。为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的成效,挖掘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包括对学习、时间、金钱的自我管理等。在学习上,班级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合理制定学习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并朝向目标努力完成好每天的各项任务;在时间管理上,每位学生要合理分配好学习、课外活动及生活时间,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在生活上,要合理使用每月的生活费,做到合理消费。在这种班级氛围下,每个学生都努力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形成了运转良好的“自下而上”的班级管理模式。

3.2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根据绿色教育观的基本理念,班级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绿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2.1举办绿色知识主题班会结合专业学习,定期举行绿色知识主题班会。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班会的组织交由每个小组负责,包括材料的收集、PPT制作和班会主持,内容以绿色知识、绿色化学为主线,侧重人文性和趣味性。班级开展了内容形式多样的绿色主题班会,包括化妆品、天然绿色环保产品等与生活相关的绿色知识,绿色制药、绿色药品等与药学类专业相关的绿色知识,以及国际上与绿色化学研究相关的最新动态,等等。绿色知识主题班会为绿色知识的传播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最新的绿色知识,拓宽了视野,而且通过组织班会锻炼了个人能力,收获了自信,个体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进一步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3.2.2开展绿色实践活动班级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绿色实践活动。如针对浪费水资源、不关灯和空调等行为,向所有同学提出随手关灯、关空调、关水龙头的建议;深入学校周边社区,结合专业知识,在居民小区里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废电池及过期药品的回收及宣传活动,向居民科普绿色知识;组织全班同学观看相关绿色教育警示电影、纪录片,如好莱坞大片《水世界》《后天》等。所有的这些活动,班主任都放手让学生策划、组织,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分析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绿色教育理念下药学类高职班级文化建设成效

绿色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赋予了班级个性化的文化内涵,使全班学生阳光向上,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在课堂中,他们更注意节约实验药品的称取,自觉分类处理实验废弃物;在集体中,他们更加乐意展示自我,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在生活中,他们更加关心公益、关注环保,注意垃圾分类处理和随手关水电。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班风学风良好,班级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充满着浓浓的绿色感和温度。

参考文献

[1]胡延茹,王立国.高等院校绿色校园文化教育建设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0):92-94.

[2]丁杰.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以郑州市S高中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18.

第2篇:班级活动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班级制度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班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它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整体氛围、学生的个人发展,是班级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班级文化也是一种班级成员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念,内在约束着学生的行为习惯[1]。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班级集体意识淡化、理想信念模糊,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也给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学生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导致文化的多样性

高校学生来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成长环境、风俗习惯、教育程度和家庭熏陶都不相同,这就使得学生无论是在生活方式还是在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无形中会形成一定的文化冲突,因而容易导致班级组织松散,缺乏凝聚力[2]。

(二)班风建设风格各异,导致班级之间发展不均衡

高校学生入学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班级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有的班级学风浓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班级团结,这样的班级越发展越好;有的班级学风不浓,学生学习习惯差,班级缺少凝聚力,长期如此,整个班级会变得缺乏积极、自信的文化氛围,班级整体也会失去士气和活力。

(三)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导致参加活动的动机不强

高校学生个性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缺乏班级共同的目标。部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缺失,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事情不闻不问,拒绝参加班级活动。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班级要积极开展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班级可以根据大多数成员的意愿,建立健康的、可行性较高、体现时代感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以“主题团课”“班级沙龙”为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类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教育活动。班级通过开展感恩诚信教育、立德修身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级通过举办爱国主义演讲、辩论赛、志愿服务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细微处,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内涵。

(二)完善班级制度,培育班级成员认同的班级约定

班级建立后,全体成员就要一起制定班级制度,并把它作为班级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辅导员、全体学生都要共同参与。辅导员和学生依据学校相关规范,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通过充分的讨论制定人性化的、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服力和可行性的班级制度,辅导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同学生一起创造、培养出具有时代感、富有个性的班级精神,形成班级成员共同认同的班级约定。

(三)抓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培育团结友爱的班级

学生干部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去影响其他学生,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因此选拔培养学生干部一定要秉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学生干部要主动服务其他学生,乐于奉献,全心全意地维护其他学生利益,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另外,良好的班级氛围是进行学生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班级在组建之初,可以通过组织团体类的活动,如寝室设计大赛、趣味游戏竞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尊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征,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和优势,学会处理好寝室关系、人际关系,积极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四)开展“有灵魂”的班级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主题健康、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是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建设班级文化最好的途径就是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有灵魂”的班级文化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教师开展“有灵魂”的班级活动时,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策划,让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活动的内涵和层次,如通过举办班级辩论赛、才艺展示、书画大赛等丰富班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自发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对他人的认同感。“有灵魂”的班级活动会内化成学生的认识,会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五)以班风建设为核心,优化学风建设

班风是班级的个体特征和集体人格的有机结合,主要反映在班级共同的思想认识、观念立场、理想信念等群体性格特征上。班风确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班风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学风建设。一个班风好的班级,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反之学生则缺少奋斗目标、散漫懈怠。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根据调查显示,91%的优良学风班班级文化建设模式较为健全。班风良好,这就要求我们把班风建设重点放在学风建设上。关于学风建设方面,教师需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严格规范自习和课堂管理,重视学生学业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和指导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制订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学业规划。

(六)发挥辅导员教育引导、优秀学生榜样引领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辅导员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辅导员要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文化内容,引导班级开展各项活动,进而建设积极的班级主流文化,以此激励学生认同班级,产生班级归属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学者说过:“我们想把学生教成什么样的人,那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辅导员要以自身的人格境界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境界。同时辅导员还要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为切入点,发挥优秀学生榜样引领作用,通过展示、弘扬优秀学生榜样可信、可见、可学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相信自己、欣赏自己,从而发掘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片面地追求多出成果,盲目地追求立竿见影,结果都会华而不实。揠苗助长式的人才培养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欲速则不达”。因此,探索班级文化建设就必须强化高校对班级文化的认识,从而建构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高校制度和文化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促进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116-118.

第3篇:班级活动建设范文

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们要知道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活动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而技工学院班主任的管理活动在具有管理共通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技工学院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基本原则出发,探讨一下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广大技校班主任的管理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技工学院;班主任;班级管理

技工学院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是一步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的,是符合班级管理群体的特殊性以及管理内容的复杂性等特点的。无论是从理论出发,还是在实际中联系理论,总之技工学院班级管理的过程是复杂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活动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工作耐心负责、管理科学细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搞好纪律,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1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

班主任在加强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本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都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班主任在管理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头脑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健全,做事欠缺考虑也是在所难免的。以学生为本,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这一过程中来,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增强服从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1]。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及时给予批评指正。

1.2多鼓励少批评原则。

其实学生也是孩子,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少不了鼓励。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激励学生的重要性。这些技工学院的学生因为长时间行为没有受到规范,在学校就很难迅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经常性地找学生谈话,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并不是一味批评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注重激励关心学生成长对于班级管理活动更是大有裨益。

1.3全面监督、多方参与原则。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活动时要坚持全面监督以及多方参与的原则。学生是班集体的主要构成者,班级风气是否纯正、班级纪律是否严格,都与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不仅仅做好学习方面的监督管理,更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当然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多方参与。其中包括学生的家长、学校领导、学生会成员甚至是学校心理咨询老师,我们需要同样需要他们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加强技工学院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措施

2.1加强班级常规建设,在常规建设中规范学生行为。

班级的常规活动是构成班级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技工学院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率,就要加强班级的常规活动建设、并在常规建设中规范学生行为、以增强学生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常规活动中,增加学生对于班级的了解和认识,同学之间处理好关系,并在常规活动的建设中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积极开展活动,规范学生言行,让各授课老师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提高技工学院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此外在班级的常规活动中,我们可以逐步确立适合本班发展的一些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言行,这也便于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的管理。总之只有在实践中将制度的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够使得班级管理朝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去发展。

2.2注重班级风气建设,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班风的建设对于班级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个有着良好班级风气、学生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的班级管理起来一定更加得心应手。班级其实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而这个集体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有一种向心力、一种合力,在这种力的推动下,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会形成一种集体观念。当这种集体观念形成时,学生的日常行为就会更多的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比如课堂说话的人会越来越少、自习室不遵守纪律的行为逐渐消失。当然这种良好班级风气的建设是在学生一天一天的相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互助中逐渐形成的,作为班主任要强调这种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同时给学生搭建更多可以培养集体意识的平台。

2.3加强班级规章制度建设,增强学生班级管理的自主性。

前面我们说到要加强班级的常规活动建设以及注重班级风气建设,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两点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一个管理有序的班级必然少不了班级规章制度的规范。虽然我们注重思想的教育以减少违纪行为,但是这种违纪现象并不能够完全被杜绝。班级管理其实也少不了严格管理这一原则,只有加强了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对学生各种违纪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才能使班级管理更加有效科学[3]。另外我们还要不断增强学生管理班级的自主性,要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更加离不开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努力。班主任要认真挑选班级干部,如纪律委员等,挑选的这些班级干部必须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榜样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精神来有效开展班级管理活动。

结束语

综上我们对技工学院班主任在加强班级管理时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激励,同时也要树立足够的威信、进行严格的管理。然后我们又针对如何提高技工学院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意见,充分结合了班主任这一岗位的特点,认识到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相信在班主任、学校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会有所增强,与此同时技工学院班级管理的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班级活动建设范文

【关键词】实践育人;党团建设;班级管理;途径

一、深刻理解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重大意义及丰富内涵

1、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是班级凝聚力和学生作用发挥的基石

学生党支部是学生群体中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各个学校和院系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班级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班级整体工作发挥引领作用。高校团组织一般由校团委、院系分团委和各个学生团支部组成,各团支部在协助上级团组织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在班级党支部的指导下,服务同学,凝聚同学,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学生班级是学校开展各类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的重点在于处理好全体同学的日常事务,保障同学学习、工作、生活、实践等的顺利进行,确保班集体的健康稳定发展。[1]总而言之,有力地开展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工作可以迅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充分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先锋作用,为班级营造出一片更加温馨和谐的氛围。

2、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是学风建设和学生成长的风向标

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学风、考风的形成,对于校风的建设也有着不断的影响,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等都有直接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职责也是首要任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班级整体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职责,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对班级和团支部的建设和发展、方向把控、高度提升有直接作用。团组织肩负着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的重大任务和使命,而且以各类活动为主线,突出服务性,彰显活力,通过组织寒暑假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团日活动、开展大调研等为同学提供了接触社会、开阔视野、提升实践水平的机会。[2]班级工作开展得越扎实,党团组织的工作才能全方位有序展开。因此,有力地开展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工作可以更好促进良好的学风、考风、校风的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准确把握开展实践育人与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1、开展实践育人有助于提升学生骨干在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中发挥先锋作用

实践育人通常指学生将课堂上或课外平时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参与亲身体验各级各类实践活动的方式,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向应运转化的育人过程。[3]实践育人与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之间存在着很多非常密切的联系,开展实践育人工作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从表面到内在、由简单到复杂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骨干在进行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充分体现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展现更大的价值,能够带动身边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对更好促进党团建设及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思路,发挥更大的效用,成为班级内部健康发展稳定的根基。

2、开展实践育人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中致知于行的能力

实践育人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在学习各类知识之后与现实中运用相脱节的弊端,让学生们具备致知于行,知行合一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内容过程中,通过开展生动的实践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其深刻内涵和根本要义,在指导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彰显理论指导实践的绝对优势,更好地开展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提升学生的整体政治修养和综合素养。另外,可以使得学生们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有力地将开展实践育人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优势做法转化为在进行党团建设和班级管理中的行动指南和方向遵循。

三、勇于探索以实践育人助推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

1、构建高质量实践育人体系,促使学生在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

构建一套高质量的实践育人体系是长期复杂而且意义重大的一项任务。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有机结合,积极整合各级各类实践资源,充分发掘实践基地和育人平台,进一步丰富实践中的各项内容,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创新实践形式与载体,大力拓展实践教育教学平台。例如,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活动项目,以及依托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等与育人体系建立完美融合。[4]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有力教育和正确引导广大师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党性修养,树立家国情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具备更强的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能力,在建设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引领作用,让实践育人在助推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支柱作用。

2、着力抓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实践育人与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互通的桥梁

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个人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尤其是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创新团队成员等各个序列队伍素质,促使其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体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教书育人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党团建设的质量,开拓思路,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方法,在开展实践育人与党团建设、班级管理之间搭建起一座坚固的桥梁,形成一条互联互通的纽带,稳步提升党团建设的实力,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突出服务和育人功能,提升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实现党团建设和班级管理的总体目标。

3、全面完善实践育人制度,强化实践育人助推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的制度保障

全面完善实践育人相关制度是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具有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的制度保障,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对于高校而言,该举措则是强化实践育人助推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关键要素和制度保障。在开展实践育人工作过程中,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如实践育人示范项目建设、实践育人品牌建设、实践活动基于第二课堂学分的认定细则、实践育人指导教师选聘办法、实践育人工作安全保障制度、优秀实践团队和个人的评选办法、实践活动管理细则等一系列内容要不断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使之更加健全、成熟定型。总之,通过制度约束、规范并指导实践活动有序开展,从而有效促进实践水平跨上更高台阶,实践成果更加突出,育人成效更加显著,有力助推高校党团建设出实效,班级管理有序健康发展,激发出更大的活力与创造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对于高校稳定发展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通过深刻剖析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重大意义与丰富内涵,把握实践育人与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出了一套开展实践育人助推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有效举措,从而通过加强完善实践育人各环节不断提升党团建设水平,增强班级管理能力,将实践育人取得的各项成果有机融入有效开展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让党团建设有特色,班级管理上台阶,全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更加和谐向上和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展现优良的学风和校风。

【参考文献】

[1]董姗.一位教学改革者的班级管理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李通.“332+X”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9(1)38-41.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N].光明日报,2017-12-06.

第5篇:班级活动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多元智能理论;优化路径

如今,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新的文化建设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要担负起新时代文化建设使命,要高度重视“大学精神”塑造,在办学实践过程造中不断进行文化价值体系理念创新。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培育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路径。班级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班级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共同推动新时代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群体文化建设。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学校侧重团务建设,淡化班级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班级学生干部培训管理弱化、班级自我教育功能发挥不足、班级文化建设程度不够等现状,学生社团组织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侧重于各级团组织的建设,而疏于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对于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主题班会开展等工作的指导力不足及参与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班级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多主体作用发挥乏力

第一,学生主体的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淡薄。大多数班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班级管理和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常有置身事外的看客心态,共促班级文化建设的行为动力不足。第二,班主任主体的导向力不足。高职院校班主任往往是由专业教师担任,他们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工作,一方面存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淡化,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上班出勤的特殊性,无法完全发挥指导和管理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失位”情况。第三,辅导员主体的领动作用不强。辅导员把精力几乎都放在了学生班级的日常事务的管理上,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发展的指向、内涵和愿景等方面的综合顶层设计。

(三)显性文化缺失,班级文化认同感淡薄

班级显性物质文化能够让每个人直接感受到的对于这个班级的直观认识,比如各种墙壁文化、展示文化、班级卫生、以图案形式展示的班风、班训等。目前,高职院校班级都呈开放式管理,没有固定的授课教室、自习场所,宿舍区也相对分散,班级无法打造固定的显性文化。再者,大班授课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混杂度高、座位流动性大,同班级学生接触时间变少班级同化期和凝聚期形成过程存在较大阻力,学生对班级文化的概念、归属感、认同感逐渐淡化。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FrameofMind”)中提出智能指个体在某种社会或者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洞察、辨认、分类事物的自然观察能力;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的言语语言能力;理解、推理逻辑结果关系的数理逻辑能力;正确感受和表达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视觉空间能力;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音乐韵律能力;协调、平衡、利用身体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身体运动能力;对他人表情、动作敏感及作出有效反应的人际沟通能力;认识、洞察、反省个体自身及运用知识引导决策并设定目标的自我认识能力。这些智能的多元基本性质代表它们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多元基本结构代表它们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当代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社会需要多元智能人才,这就要求教育需要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完善。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

1.弹性多元的人才观

在现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多元文化影响之下,高职院校应树立全面发展、弹性多元的人才观。根据对学生八种多元智能结构方面的偏重不同,观察分析学生可挖掘的优势智能和可发展的弱势智能。班主任引导培养班级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上去,促使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班主任合理安排优势智能突出的学生担任相应的班委职务,使得班委职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下班级文化建设需求班主任以开放、客观、多元的角度和心态看待班级每位学生,发掘潜藏智能优势,有机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多元化成长成才。

2.注重思辨的德育观

目前,“00后”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空间更加广泛,体现在这些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判断事物标准更为多元化,对于看待问题的角度、判断问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且具备强烈的自我选择意识,但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判断、抉择等方面能力欠缺,极易导致他们在核心价值观、行为方式、行动标准等方面的混乱和错位。因此,要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科学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辨,懂得反思、自省、自主管理,在对外在事物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体验、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剔除有害的价值取向,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理想信念与健康人格。

3.服务未来的职业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生产及创造某种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且这一问题或产品在某种特定文化或环境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关注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再者,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职业”特点,立足于专业特色,强化职业文化教育功能。通过班级文化活动、职业化制度管理等方面措施,为班级学生树立职业人角色意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以匹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职业价值观。

4.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显示每个智能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必须对每个智能进行正确评估。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一方面应强调学生个体的多维评价,且对学生智能评价并不是为了优胜劣汰或是挑选人才,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个人智能。另一方面是对班级文化建设实施与效果的评价,包括班级文化开展形式多元、内容多元、主体多元、影响力多元的多维评价。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路径

(一)落实五育并举的多维育人观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树立五育并举的框架,贯彻班级课堂思政的德育要求,拓展班级学生参与社团发展的智育路径,弘扬学生强健体魄、拥抱健康生活的体育精神,在积极塑造班级学生人格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探索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扬劳动教育精神。树立以德扬善、以智启真、以体强身、以美塑心、以劳立行的多维育人观,促进班级同学全面发展。同时,激发班级学生自我建设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安排计划、自主选择路径方法、正面应对困难挫折、勇于承担责任与义务、自主养成集体意识、班级服务意识,促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服务“主人翁”的积极体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管理中来,在实际活动中获得班级认同感、集体归属感,落实班级五育并举的教育新举措。

(二)完善班级群体文化建设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应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制定,且符合学生正确成才价值导向、精选建设目标内容、获得学生支持认同的群体文化。选取适合班级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实践、优秀时代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作为群体文化建设目标,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原则、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集体主义价值观。班级群体文化建设目标要立足于校本文化,落实现阶段“五育并举”提升育人功能,按照班级学生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有层次、深入性地开展五育工作,将思想引领、学风建设、社会实践等各项班级工作进行整体性规划,提高目标建设成效。通过班级内部活动设计、外部文化引进、受教育者阶段性成长状况、活动成效与影响力,改进优化最有效的班级群体文化建设目标内容。在建设目标实施执行方面,班主任要向班级学生干部传授经验方法,实时跟踪指导,根据班级学生干部的个人特点进行不同的建设目标分工,充分发挥组织者优势,通过细化目标、具体指导,增强领班管班能力,加强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助于学生内在需要与班级群体文化建设目标实现相一致。

(三)打造注重思辨的“云班级”文化

如今,智能手机为主要网络终端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而新媒体的多元文化思想,特别是消极负面的文化传播会消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将班级文化的“思政元素”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一方面不断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建设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形成由点到面的班级联络网,开展线上主题班会、知识讲座、文化交流活动、解答热点问题,吸引班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趋利避害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和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另一方面,重视动态监管,发挥学生干部网络“意见领袖”作用,积极正面舆论导向,及时甄别、“屏蔽”有悖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垃圾、有害信息。构建基层班级微思政教育体系,通过班级QQ群、微信、微博等网络多媒体平台宣传思政教育素材,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渠道,通过班级网络主题班会、以宿舍群为单位进行日常教育管理、个人社交软件动态更新,将思想政治教育从面到点贯穿班级学生生活、学习、网络活动,打牢思政教育根基,稳固班级网络管理平台,强化学生思辨意识能力。

(四)共建班级职业化文化环境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持续渗透职业化文化,将职业化意识灌输给班级学生,以“学生”和“职业人”双重身份开展学习和职业规划,将企业文化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逐渐渗透到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中来。通过模拟企业规章制度来制定班级班规,参照企业管理模式来设计班级奖惩考核机制,根据企业职业要求来制定班85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第35卷第6期总第316期级虚拟岗位制度,采用企业项目开展模式来进行班级活动策划,将企业职业化精神内化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就业胜任能力养成,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竞争与合作意识,激发对专业和未来职业岗位的热忱。基于班级专业特色,结合企业文化,共同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兴趣和专业认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多元的职业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初入职场时快速适应职场环境完成角色转变,缩短就业磨合期,快速融入企业的文化。

(五)着力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宿舍”

宿舍文化是指以宿舍为主要空间所进行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而形成的人文环境。宿舍文化涉及宿舍成员的生活习惯、公共行为、价值准则、群体意识等方面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引导班级每个宿舍设计详细的特色文化宿舍建设规划蓝图,结合班风、学风、宿舍风气建设特点制订班级特色文化宿舍的活动计划,共同营造乐思、乐学、乐善、乐创、乐业的高职院校育人环境,建立特色文化宿舍互助小组,如学习互助、技能考证互助、心理互助、就业互助、兴趣特长互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灵活组排的互助小组,更好地发展班级宿舍成员的个性和共性,共同打造学习型、党员示范型、科技创新型、文体拓展型、爱心助困型、环保公益型特色宿舍。发挥好三层宿舍特色文化作用,引导学生维护宿舍外观美化、设施布局、卫生状况等表层特色文化;发挥宿舍成员优良的学习风气、创新创业意识、生活制度、思想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准则等中层特色文化;着重打造学生的思想意识、精神文明建设、心理素质、志愿服务、核心价值观念等深层特色文化。

(六)形成全面的班级文化评价制度

结合素质文化教育学分制管理,建立班级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成长档案包含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科活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中包含了参加出勤、活动参与、主持策划、获奖表彰、玩手机、玩游戏等子项,并由加减分项组成。采用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身心状态、日常行为、综合素质能力等内容,通过出勤、课堂表现、活动参与、实习实训、创新项目参与等方面展示。此外,通过相应的考核量表来评价班级文化建设成效,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指标可包含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项目。在每个项目之下具体列举相应的子项目,通过赋予分值或者加减分的形式进行量化考核。以精神文化建设项目为例,可设置以下子项目:(1)按照学校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况;(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3)开展主题安全教育系列活动;(4)班级学风建设、科技创新氛围浓厚;(5)开展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明显。以采用量化考核与等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为先进优秀班集体提供更有力的考核依据,并将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中。

四、结语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的教育管理能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树立弹性多元的人才观,尊重班级学生的客观差异,落实五育并举的多维育人观;树立注重思辨的德育观,建立正确成才价值导向、精选建设目标内容的群体文化,打造注重思政的“云班级”文化;树立服务未来的职业观,共建班级职业化文化环境,培养在校学生职业化意识和能力素养;依托班级“特色文化宿舍”,发展学生相互间的个性和共性文化;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包括对学生个体各方面表现和能力的多维评价以及对班级文化建设实施与效果的评价考核。

参考文献:

[1]袁良.高校班级群体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0):135-136.

[2]蔡秀丽.新时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3):66-68.

[3]李占文.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社科纵横,2011,26(10):152-153.

[4]曾维静,朱洪端,蒋敬.职业化视域下高职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J].农家参谋,2020(7):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