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英语课程改革思考(4篇)

英语课程改革思考(4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工具性的语言层面,同时必须具备很好的跨文化能力。通识教育的理念反对教育的功利化,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通才理念为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的变革提供了发展方向。本文梳理了通识教育的理念以及通识教育视角下的课程体系,并以A大学为分析案例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课程

随着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不仅停留在会用的角度,而且必须具备很强的文化素养。只具备单一的英语知识体系的大学生已经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也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需求。通识教育理念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具备高素质、跨文化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识教育可以有效地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结合起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语言与文化两者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它不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承载了文化的内涵,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①,因而英语天然构成了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效设置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国际交流的桥梁和窗口。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费时低效,更多是以应试为主要导向,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陈旧,教学内容不实用。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大环境而言,随着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大学英语的教学也势必做出回应从而实现变革发展。2007年最新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当前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规定和要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多媒体与传统课堂的结合,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能力。然而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成效甚微,基本上都是围绕整体教学的规划、教学结构以及对于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而展开,正如王哲(2010)指出,“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从单纯结构框架的改革转变为课程内容设计的改革,要增加英语课程的文化内涵,这才是教改真正意义上的深化”。②本文以A大学为具体分析案例,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二、通识教育理念与大学英语课程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历史源远流长,柏拉图的自由教育理念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发展杰出理智”的教育思想可以看作是其开端,后经1828年的《耶鲁报告》,以及纽曼的《大学的理想》中所提出的自由教育观都是其延续和发展。1945年哈佛大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红皮书报告的出台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的开始,从此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共识。到1978年哈佛大学进一步提出了核心课程的思想,一种综合传统学科中的基本内容,以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知识背景为目的的课程设置,后经1985年、2002年以及2004年的历次改革,最终将核心课程改为通识教育必修要求,从而使其通识课程成为迄今最能体现通识教育核心理念的实践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实施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这也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转变。通识教育本质上是以人性修养以及人的全面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其目标是“能够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③;其内容是一种关于各类科学基本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的教育,它不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而是为人的全方位的发展奠定核心基础的教育,从而能够培养具有胸怀世界、有远见卓识的通才而非专才。

(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问题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在于语言框架的教授,更在于语言背后的文化性。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既可以成为传播西方文化和和思想的重要课程,又可以为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平台。因而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做到既能够用英语学习西方的核心文化,又可以用英语向世界推广中国的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来,A大学通过课程变革以此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通过对A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分析,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是主流而中国文化相对处于弱势。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双向的能力,既要了解国外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还应该熟知我们自己的文化,了解本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因而中国文化的内容应该是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是了解西方文化,还能够用英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也不仅仅是西方化和单向性,更是一种中西交融和双向性,作为大学生要做到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从而增进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间的理解。

2.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尽管A大学实施了课程改革,但通过对其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观察发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不高并且参与课堂的方式也主要以问答为主要方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手段和形式较单调,课堂缺乏总体的规划,其内容最终还是集中于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方面,缺乏灵活性和充实性,这是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反过来这也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课堂模式最终又回到了最初的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辅助的传统模式中,难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课程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是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提供者。而A大学的英语教师专业基本上是以语言学、翻译和教学为主,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对其他专业知识的了解,尤其是A大学,学生的背景更多是以财经类知识为主,教师在课堂中难以将英语和财经进行交叉教学,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割裂。同时,A大学对英语教师的招聘更注重学历以及科研能力,而对于其知识的广泛性和交叉性并不注重。但大学英语教师单一的语言知识已经难以跟上社会对于大学英语的期望和要求了。

三、通识教育理念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的实施是理念到实践的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最重要途径。只有将课程设计得科学、合理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该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内容

在课程建设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理念树立通识教育理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在教材选取以及授课内容上要突出人文特色,符合时展的需求,在主题选择上应该涵盖各学科中的普遍性知识,比如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知识的广泛性、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断补充一些热门话题,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思考和批判,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创建通识教育的文化气氛,比如开展一些活动、讲座或者异国文化体验等活动。

(二)加强教师职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变革的主体和灵魂。但由于绝大多数教师的知识背景是以语言和文学为主,知识结构的单一性使他们难以胜任通识化英语课程的教学,因而会影响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所以,加强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给他们国内和国外进修的机会,尤其是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海外培训是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教师的关键所在。

(三)建立新的课程评估体系

评估制度对英语课程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合理的、科学的英语教学评估能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发展和提升。因此要加大形成性测评的比重,强调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考核,采取多样化的英语考试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A大学而言应该结合自身的财经优势,形成适合本大学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在教师的评价方面也应该改变唯量化和科研为最重的评价标准,给予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方面的倾斜。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领域之一,是关系到社会与学校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通识教育理念的实现既需要大学管理层的重视,又需要大学对于各部门的协调和合作,从而使其理念贯穿于大学发展的始终。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课程重要的一部分,更应该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同时就课程改革本身而言,大学英语通识化的改革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既涉及对知识的认识和选择,对综合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同时也涉及对学生以及教师知识、角色及其作用的看法。因而只有当大学英语通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并与整体大学的课程改革相一致的时候,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才可能被学生和社会所接受,也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注释

①Sapir.E.Language: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Speech.NewYork:Harcourt,Brace&World,1921:81.

②王哲,李军军.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9):3-8.

③Lee,C.T.GeneralEducation:Idealandpractice,thepaper[C]//The2thConferenceonGeneralEducationinUni-versitiesandColleges,Taiwan,1997:24.

作者:温剑波 李秋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外语学院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当前的改革形势,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学习,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应顺应时代和社会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英语课程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它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缺乏自身的教育特色,对具有英语能力人才的需求存在差距,考核也与实际运用能力相脱节,好教材没有好好利用等。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掌握真正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明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目标及改革

中国的外语教育有着较长的历史,80年代后期是我国外语教改开始的发展时期,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确立了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地位,坚持“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方针,强调阅读与翻译能力的培养阶段,贯彻以打基础为主,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之后发展为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阶段,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必须突出其“应用”的特点,强调“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社会性和工具性“,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把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重点强调“提高文化素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言学习是复杂的社会、生理和心理现象,这些内容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英语教学目标要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和社会性,是通过教学要求设定和教学内容选择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的使用与多种因素有关,要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语言交际所需的知识角度出发,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学习一种语言意味着学习一种符号系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还意味着学习与语言有关的所有其他东西,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重视阅读的针对性,强调基础教学和语法的提升性,缩小教学目标要求与实际存在的差距,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所在的情境紧密结合,最终让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高职高专英语学习是基础教育阶段延伸,课程目标应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应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要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突出教育与岗位相关的特点,把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成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的有效工具,实现真正意义上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目标。听、读是语言输入的两个主要渠道,也强调学生听、读能力为主,输入足够的语言材料信息,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讲英语的机会,、建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可用资源的三年不断线的教学体系。

二、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高职英语教学应真正履行着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职责,要形象地把课程比喻成商品,彻底放弃单一的以英语基础教育为重点的课程设置,应结合专业学习,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理解输入理论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课程进行具体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在英语课程中要进行合理的学分分配,与专业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单纯对他们进行重复的强化基础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学习应该是为专业服务的,加强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及涉外英语交际能力。增加专业性和职业性的课程内容设置,使用的教材应该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性和职业性的特点进行考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把传统的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要走出误区,履行和实施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功能,避免重复基础英语的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成为职业辅助工具。增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充分考虑和体现实际岗位所必需的英语应用能力,产学结合,满足社会对职业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使英语语言的学习具有有助于学生服务功能。

三、探讨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改革

教材应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语言样本,随着现代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课本不是是唯一的样本,外语学习的输入途径更显得丰富多样,因此,教材应更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能体现学以致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应更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好教材是用来“鼓励”和“刺激”学生学习的,教材应能够提供可进行语言实践的真实情境,教材应要提供真实性的课文内容材料和练习,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辅助工具。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教学培养目标,应在注重语言基础教学的基础之上,重视“实用为主”,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提高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形式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巩固语言知识结构,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材应增强交际互动性设计,利于应用能力的提高。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英语教学应进一步设计出课堂交际活动任务,教材编写模式应以交际应用能力为主。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设计真实情景,整个学习过程应体现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语言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强调语言输入与输出并重,提供语言输出环境和机会或输出量,通过输出、运用和实践,适时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另外,要强调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而不是为了考试,绝不能把考试看成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是转语言知识为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A。S。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762。

2.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制订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作者:李云童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第三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方向分析

【摘要】公共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能力塑造都有重要的意义,公共英语课程如何为人才培养服务也成为了近年来高职公共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公共英语在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整体机制等多方面的课程改革方向的对策性分析,以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能够科学化、高效化。

【关键词】职业发展 高职公共英语 课程设置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

首先,在规划和选择上脱离职业需求,绝大部分高职学校在面对英语学习上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英语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重要地位,导致在课程的开发和选择上,偏重于系统的、浅显的、专业的学习。其次,在课时数量和教学内容上的管理混乱,有一部分高职学校公共英语课时大量压缩,不仅是公共英语,其他的公共课程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再者,课程性质变化导致教学系统出现混乱,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许多院校将必修课程改为选修课程,由学生自行选择,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因为缺少授课对象而流向其他学校或社会岗位当中,这一过程在公共英语的发展中呈现出恶性循环的状态,非强制的课程选择严重削弱学校师资力量,而师资不足也造成了院校逐步忽视公共英语课程的开展。

二、公共英语课程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2015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的结论,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基本需要经历工作适应期、工作成长期和工作成熟期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可能存在差异,但语言交际能力却始终贯穿于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随着专业化人才的社会容量不断增加,拥有同等专业水平的工作者增多,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企业对求职者不仅要求较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英语作为对外交流和经济互动的基本交际技能,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是专业化工作开展、业务范围展开、对外寻求合作等各个工作环节的重要基础技能。

三、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选择

1.创建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职公共课程的设置应该是为课程教学目标服务的,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因此,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以实现职业发展。在职业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日常生活交际英语、商务英语以及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流。公共英语课程的选择和开展可以针对这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培养。如将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作为公共英语课程的基础阶段,对口语化、日常化的简单英语交际知识进行授课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提供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商务活动所需要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偶尔有所涉及,因此在课程规划过程中可以增加职业英语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在日常交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主要教学内容偏重于商务英语的专业水平塑造;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则是进入工作岗位后长期性的要求,需要有较高的英语交际水平,这一阶段的能力培养应该是公共英语课程的最终阶段,这一阶段,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进一步专业化,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能够将英语交际能力作为工作过程中的主要交流手段。由此,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高职基础英语教学、高职职场英语教学、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为主要阶段的阶梯式体系建设。

2.建立以“教行统一”为支撑的课程教学模式。

作为一门主要以口语交流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公共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可以有效的将语言技能和职业能力进行融合。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选择上应该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通过任务性的互动课堂,模拟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流环境,如会议安排、外宾接待、产品介绍等,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通过课外实习的方式将学生安排到实际的企业工作中进行英语水平的实地演练,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让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的英语演练,实现口语交流的熟练以及英语能力应用的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不能承袭传统的“授课——接收”的模式,而是应该增加互动性,真正成为一门为生活所用的学科。

3.创新以“强化促进”为特点的学习评价机制。

学习效果的评价是课程开展的反馈过程,这一过程对未来的课程规划和教学内容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的经验总结能够使公共英语课程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和重新规划。因此在学习评价的机制选择上,院校应该秉承着促进学生英语水平进一步强化的标准,对公共英语的学习效果评价贯穿至教学的全过程,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结合卷面考试成绩的同时,对学生的实践交流表现和学习态度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做出判断,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对成绩显著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在保证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动态和及时的把握,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从而获得英语技能上的显著提高。

四、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开展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上能具备较为有效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方向应该以学生为核心,以其职业发展为导向,对公共英语课程的内容、模式和反馈方式做出全面、科学的改革,端正英语学习的认知态度,以求在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学习双向过程中获得最小的资源支出以及最大的社会回报。

参考文献:

[1]温江霖.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作者:花丹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囿于时间、空间以及大班额的限制,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倾向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距离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作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积极向课标的要求靠拢。

一、开设影视欣赏课

《英语课程课标》中小学阶段一、二级的视听要求是: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影视欣赏集光、影、声于一体,生动逼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去积极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异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纯正的语音、语调。对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大有裨益。开设影视欣赏课的注意事项:

1.影视内容要贴近孩子生活

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如《白雪公主》、《狮子王》等动画故事,其中既包括有助于学生习得的语言,又涵盖了大量的英语文化信息,轻松地让英语驻进孩子的童话世界。

2.影视内容与教材内容相呼应

针对学习内容,选择相关的影视信息,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紧密结合,获取教材以外的知识以及体验。

3.影视内容的选择要“由易到难”

影视欣赏之初,应选择一些情节简单、语言清晰的影视资源。学生适应之后,再循序渐进地选一些语速较快、难度较高、情节更为复杂的影片。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慢慢取得进步,最终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开设口语交际课

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英语课堂上的交际活动一般是围绕教材内容开展,且每节课35-40分钟,无法保证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并且充分地参与到交际过程中,所以口语交际课就应运而生。开设口语交际课的注意事项:

1.营造交际环境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练习语言。如:学了有关购物的话题之后,将教室布置成超市,让学生在真实“买卖”中做到学以致用。在情境中渗透更多的实用句型,协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2.搭建展示平台

通过一些特定的节日,比如:元旦联欢会、儿童节、圣诞节、家长开放日;不定期地开展英语会话大王评比、英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开设阅读赏析课

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新课标指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鉴于小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局限性,有必要开设阅读课。开设阅读课的注意事项:

1.选择恰当教材,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以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为主,阅读教学也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选择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阅读中来。生活故事、幽默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文化故事、科技生活等,能够从多方面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内容要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

2.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形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杜绝见到生词就查词典的现象;无法通过上下文理解的生词,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词典等工具书独立查找;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给关键的词句做标记,抓住文本重点。良好的阅读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分享阅读内容,提高听读水平

学生能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还能汲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如果只会阅读,学生就会成为做题的工具。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阅读内容跟同学分享,是更为重要的。本学期初,我在各个班设立了“课前讲故事”环节,听者认真倾听,努力重复听到的内容,可以就内容进行提问,亦可以对所听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总结。

4.加强写作练习,以写作促阅读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个方面。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内容,借助主要语言支撑,进行写作练习。可以进行仿写、改写或创作自己的文章。最终将阅读的内容落实到笔头。每个单元学习之后,我都会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深深体会到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目前的英语教材容量大、难度高。既要落实教材内容,又要通过以上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我看来可以如此尝试:每周三节英语课,拿出两节整合完成教材内容,第三节开展影视欣赏、交际或者阅读课(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穿插)。开设以上课程,教师要设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既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又要进行终结性评价,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将家长、同学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且同学校的评价相结合。英语学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英语基础知识还是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很重要。

作者:闫青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