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经济发展思考(5篇)

农业经济发展思考(5篇)

第一篇:种子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摘要:种子产业是农业发展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最基础的核心产业,关系着数以万计人的生计问题,一直都是国民关注的焦点所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传统性质的种子产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带动不了经济发展,因此种子产业亟需升级换代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对如何加快种子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业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种子产业;农业发展;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子产业更是农业的核心产业,因此,发展好种子产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近些年,国家通过颁布相关政策对种子产业发展进行相关的战略结构调整,为种子产业发展提供耿策支持及环境支持。中国种子产业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为更好促进中国农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一、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种子生产也经历从从小农经济到计划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其生产方式及生产水平发生重大的改变。近些年,国家及地方都在积极推出发展农业的相关措施,这为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促进种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看到种子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种子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问题。

1.存在矛盾

多年来我国种子产业一直存在着发展压力大但拉动效率小;市场空间大但销售产值小;产业潜力大但企业规模小的几个突出矛盾。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拥有者世界20%的人口但仅占不足7%的耕地面积,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粮食生产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及耕地退化的问题,土地生产能力也由于化学肥料的使用及森林的破坏呈下降趋势,劳动成本的增长对农业生产也带来挑战,外部气候环境对农业冲击,这些都加大农业发展的压力。种子产业作为农业的核心产业更加需要承担全部发展压力。中国种子需求量远远高于其经营量,种子产业总销售额排在世界前列,但没有一家种子公司市场份额或净资产达到指标。这与我国巨大市场需求量不适应,需要对此情况加以转变否则将会影响农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目前我国种子企业规模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大型种业寡头、专业化大型种业公司、生产基地型种子企业及众多中小分销商,目前我国种子企业规模有所扩大,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规模存在小、乱、杂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得到改变将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及粮食安全。

2.博弈中生存

自改革开发以来,对比其他行业中国农业是开放程度较小开发时间较晚的,随之种子产业更是如此。种子产业市场化从2000年《种子法》实施开始,这改变了当时国有种子企业统一市场的局面,各类种子企业纷纷进入市场包括民营、中外合资、科学院自办公司、农业技术推广员“自立门户”,还有一些“皮包公司”。这些公司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使劲浑身解数就是为从种业市场获取更大大的经济效益。这种“小、三、乱”的局面伴随着种子企业存在强弱优劣共存的现象这严重制约种子产业健康发展,这要求国家必须要出台相应政策规范化种业市场,扭转当前的这种局面。

二、加快种子产业更新换代促进农业发展

1.规范化种子产业市场环境

市场经济下的种子产业由于其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因此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为种子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健全的法律规定来规范种子产业的内外部市场环境,为其发展提有力的环境保障。建立适应种子产业规范化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种子产业升级换代,使种子产业职能逐步向企业化过渡,另外充分发挥市场经调节作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科研水平

种子产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改变其旧的管理模式积极引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种子企业特点进行改革创新,种子产业的改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要求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并进一步确立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管理体制的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此外,加强对相关种子科研人才的引进,并积极进行种子培育品种更新,同时要加强与内外种子科研机构的沟通合作,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加强种子产业的科研水平。

3.加强对优良品种的推广繁殖

加强对优良种子的推广繁殖是促进种子产业更新发展的有效发展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优良品种进行推广繁殖:首先,要进行种子繁育基地的建立,要保障种子产业的生产规模与生产质量避免分散式管理不利于种子产业的整体发展,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其次,建立种子繁育基地选择自然环境优越生产水平较高的面积较大的场地进行种子培育,并严格按照国家种子培育规定程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种子的培育繁殖。最后,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制定合理的推广计划,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建立合规供应体系避免因外部市场因素造成种子滞留或供不应求,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种子产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4.农企利益相结合

农民一直是农业的种植传播者,农业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种子产业发展更是影响农民增收效益,企业加大对种子产业投资力度并积极与农民进行农企合作互助,企业对种子繁育提供技术及资金的支持并保证优先收购农民培育的种子这样就把种子繁育质量与农户自身利益连接在一起,既保障了农户利益又有利于保证种子质量,这样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让更多农户参与到此项合作中,帮助更多农户实现效益的增长,同时促进种子规模化的繁育生长增强种子生产能力,促进当地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进农村农业的发展。

5.积极开拓种子市场

种子产业更新换代离不开种子市场开拓,积极开拓市场打破传统模式拓展思路开展多边协作发展,为公司间大合作奠定基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市场开拓: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被发展应用,通过网络信息加强信息传递及网络宣传,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品牌战略实施同时实施网络营销扩大网络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地理及经济优势实现跨地区合作,共同合作提高种子产业质量。

三、结语

总之,种子产业的升级换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的要求,通过营造规范化的市场环境,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积极培育新种子,同时注意国内外市场的开拓等手段对种子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支持推动农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尚能.抓种业能力提升,促种子产业升级--浅谈黄羊河种业部级制种玉米“四化”示范基地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1:110-112.

[2]王晓霞.临泽县力促玉米种子产业转型升级[N].农民日报,2012-09-24007.

[3]王子明.我国种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4,02:1-5.

作者:王红霞 单位:滨州市农科院

第二篇: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阐述

摘要:针对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扩展农业生产规模,提升农业工作效率以及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并提出农业机械化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旨在全面促进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中,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产中重要影响。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突出,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转变了传统人力工作的模式,在提升农业工作效率、农业工作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将结合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下,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扩展农业生产规模,提升农业工作效率以及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突出。

(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中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具体包含翻耕土地、种植农作物、除草以及施肥等等环节,这些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且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下,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应用先进的农用机械设备后,上述问题能够全面改善。比如传统的耕种方式下,是一年一收的生产模式,而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后,便能够一年两收或者是一年三收。这种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用地的生产效率,对现代农作物的生产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人力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可能会影响最佳耕种的时节,进而减少了农业产量。但是现代化机械设备种植的方式便能够更加科学、有序且全面的开展农业种植活动,促进农业科学化发展,提升农业种植生产力。

(二)扩展农业生产规模,提升农业工作效率

农业机械化发展背景下,能够转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中,单独人力工作的方式,农业机械设备能够同时间开展多项工作,显著提升农业工作效率。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能够降低农业单位生产活动中的机械损耗量,将农业机械化单位生产活动与农业生产规模相互融合。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提升农业生产活动的质量,改善传统农业管理方式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农业机械生产方式下,能够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开展规模性的农业生产活动,降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单位规模成本。农业机械化模式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农业机械化的规模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机械化能够解放农村生存力,降低农村劳动力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发展与工作机会,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农村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推广,能够在农村内部开展各类经济发展活动。比如可以在农村开展养殖业、畜牧业等经济管理方式,或者也可以开展非种植类农业活动中,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参与到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的快速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二、农村机械化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分析

农业机械化背景下,可以通过注重农业机械设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水平全面转型;加大农业机械设备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发展以及提升农业机械服务社会程度,建立健全农业发展制度等方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注重农业机械设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水平全面转型

农业机械化发展背景下,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宏观管理环节,需要出台与之相对应的政策管理制度,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比如农业发展中,可以将机械化的管理理念融入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使农业机械化创新的理念能够融入实际的农业机械管理活动中,最大限度调动农业机械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价值。同时,还应当与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相互关联,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参与到农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宣传教育活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中,需要将自主研发创新与技术管理创新相互融合,与相关的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大学以及各类科研机构相互融合,积极引进国外农业机械化相关技术与管理理念等,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序提升。

(二)加大农业机械设备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发展

近些年来,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发突出。但是当前仍然有很多地区仍然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不佳。为了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均能够推广与应用农业机械设备,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政府需要对农村机械化出台一定的资金扶持力度,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设备的农民适当给予补贴,满足相关的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制度。同时,还可以基于农业的发展现状,鼓励更多的优秀农业人才进入农村,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科学技术指导。

(三)提升农业机械服务社会程度,建立健全农业发展制度

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对现代农村社会技术水平、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转型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的农业发展环境下,需要提升农业机械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致使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静滴,故而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预防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同时,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构建相关教育与培训制度,定期实施农业知识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三、结语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出台了各类农业机械使用的相关鼓励政策与补贴等,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当前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注重农业机械设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水平全面转型;加大农业机械设备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发展以及提升农业机械服务社会程度,建立健全农业发展制度等方式,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渝岚,王新利,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

[2]张朝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J].南方农机,2016.

[3]周晶,陈玉萍,阮冬燕.地形条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影响——基于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3.

作者:陈青艳 单位:贵阳市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第三篇: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分析

摘要:低碳经济经济模式倡导低排放、低能耗以及低污染。低碳经济尤其注重创新,不断创新以求发展,将有效的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是未来发展的模式。本文对当前我国低碳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具体措施,旨在让大家更加了解低碳农业经济,促进低碳农业经济更加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农业经济;现状;发展;措施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目标的特殊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低碳经济已然是未来人类必须大力开发的经济领域,将引领人类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来分析,很多行业都涉及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将污染降到最低,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合理的经济效益。

一、低碳农业经济存在问题

1.农村的生产方式落后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广大农民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在农业的生产的过程中盲目的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在使用农药、化肥之后所预留的化学残留物必然会影响到农业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例如: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盐碱化严重的现象,农产品质量下滑,而且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出口的竞争势力。由于以往低碳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也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加之很多关于低碳经济的宣传不到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必然会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不会正确使用的低碳技术。另外,我国目前所推行的分散式经营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低碳技术的广泛推广。

2.农民素质低

低碳农业经济相对于其他模式来说,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更加专业。因此,需要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而且要不断的更新农业生产技术才能真正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民的综合素质不高,如果说是传统农业生产他们还是非常有经验,但是面对这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却有心无力。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劳动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因此,要推行低碳农业经济,更是难上加难。

3.技术研发、服务体系不完善

低碳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实践,而我国目前对于农业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资金或者说政策扶持方面还比较少,导致部分农村科研人员大量的流失,这些因素必然会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在我国某些地区实施低碳农业,光是初步研发的低碳科技,在造价方面就是非常昂贵,因此,技术研发得不到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影响到我国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途径

1.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与资源化

综合考虑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的现状,如农村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技术研发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笔者认为要推行低碳农业经济,要从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入手,可以对农村当前拥有的资源进行改善。第一,加强对农作物秸秆利用。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每年能够生产超过7亿t的秸秆。在以往农民会直接将秸秆进行焚烧,这样不仅会污染附近的空气,当然还会浪费这些资源。因此,低碳农业经济的推广要对拥有的资源进行改善,加强秸秆再利用,可以将秸秆用于还田、制成饲料、电化以及气化。例如:我国山东地区在秸秆还田、秸秆饲料、青贮方面就进行积极的探索,充分利用机械化技术融入到秸秆再利用当中,整个山东省有大约60万农民常年从事秸秆再利用工作,每一年大约增加了9亿多元的收入。又例如,我国南京市淳县固城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创了“秸秆种菇”的新型再利用技术。在食用菌栽培方面充分利用秸秆的性能,同时还将秸秆种菇所产生的下脚料再次利用到还田过程中,形成了“稻草-蘑菇培养基地-菇渣肥田-水稻”的低碳型生态农业模式。第二,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废弃资源的再利用研究。畜禽养殖会产生一定的粪便、污水,通常可以将这些废弃物进行再利用的方式就是将其制作成有机肥,经过生态化处理之后,还可以将其进行发酵制作成沼气投入到具体应用当中。例如:我国宁波宁海农业低碳农业经济(循环经济示范区)对畜禽类废弃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其规模化进行循环利用,先从畜牧公司收集废弃物然后加工制成有机肥半成品,然后在销售给有机肥加工专公司再次进行加工,最终制作成精品有机肥,直接投入到农业生产使用过程中。

2.农业循环型产业链

在农业地区不断寻求农业循环型产业链条。第一,以先进可行的种养结合的循环型产业链条主动寻求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撑。加强技术方面的投入,主要研究生物共生的原理,构建一个植物与动物共同生产的生物发展模式,让种植业与养殖业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饲草与奶牛、玉米与家禽等等。第二,在经济现状较好的农业地区实施“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经济。例如:亚洲红集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构建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抗氧性生物工程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园区。并且从葡萄皮、葡萄核当中提取了抗氧化合物,目前这类产品销量市场比较广阔,已经畅销国内外市场。农业生态园区为当地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为指导则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

3.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

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农民,而农民的整体素质也关系到低碳农业经济的推行。针对目前我国农业劳动人员的现状,笔者认为:第一,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因此,在农村地区要不断加强生态环保意识的宣传,要让广大农民从心里面重视环保。第二,在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行适合地区发展的低碳农业技术,运用低碳农业的技术手段,改善当地农业经济模式。

三、结语

农业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走低碳农业经济发挥在那的道路。因此,我们要转变农业经济的模式,加强对低碳农业经济的宣传,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机构的改变与优化。积极开发新能源,不断加强新能源循环模式的推广,引入低碳农业,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邵丽华.低碳农业经济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简析[J].北方水稻,2016(04):62-64.

[2]肖淑梅.关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探析[J].农技服务,2015(06):24.

[3]李婷,贺宁泳.关于低碳农业经济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5(15):328.

作者:巴国民 刘志强 单位:沈阳军区龙镇农副业基地

第四篇: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重要性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发展是关键,农村金融业不例外。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首选对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业经济

一、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农村金融无非就是要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因此,要重视农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问题。农村金融基于自身的优势与客观形势的需求,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革新,从而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的内在动力,让农村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更是多元化的。我们从马克思的理论来分析,商品经济不仅决定了以货币、信用、和银行制度为特征的“金融”产生,同时金融结构、金融规模以及金融的发展速度都会受到商品的经济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农业已然是高度产业化的农业,而产业化农业需要的资金是非常大的,农业产业化下的融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另外,新的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都需要资金才能进一步实施,而这些都必须要借助于农村金融的优势与推动力才能进一步实施相关经济政策,才能让农村经济复苏。农业生产受季节性影响大,尤其是周期性闲置出来的资金比较多,而且农村地区还存在很多的“游资”,这些因素的存在更加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来进行吸引、整合、运用。在农村金融的支持下,能够推动农业经济不断的成长,农村经济环境越来越成熟,也反作用于农村金融。因此,要让农村金融融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去,不仅能够实现融资的目标,推动资金的运转,更加重要的是能够调节农村经济的能力。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增强政策扶持力度

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两者协调发展才是更加重要的,因此,要全面推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首先,要对农村金融的功能进行定位,农村金融主要是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有更加明确的分工,让农村产业化更加深入,逐步走向城乡互动发展的道路。基于政策的扶持性,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大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农村地区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难度比较大,农村信用合作社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对症下药。对贷款结构进行优化,要将政策下提出的信贷支持点充分体现出来。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扶持策略。另外,央行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货币传播的渠道的进行疏通,不断的优化信用社的信贷机构。例如,信贷的存量需要不断的优化,才能加强资金的运作,让有限的资金用到更加有需要的地方。在保障农村经济的效益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提升信贷资产质量的方式加强基层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力度,能够促进金融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必须严格坚持“不惜贷、不惧贷”信贷原则,根据实际的需求主动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同时信用风险防范意识需要不断的加强,例如:一些不良的资产,加强扶持努力盘活这类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对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信贷营销“激励策略”、“激励制度”,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型企业信贷业务贷款人员,可以采取激励策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才能保障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构建良好农村金融生态

农村金融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性质,才能逐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从相关制度入手,建立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并且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充分发挥担保中介额作用。这个过程需要政府牵头发挥其主导性,要求各方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贷款过程中一直存在缺乏有效抵押的情况,因此需要针对性解决这个问题,从建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担保公司,例如:建立地方政府、社会资金共同组建的农业担保公司,也可以允许当地颇具实力的企业参与其中,组建担保基金,从而为中小型其偶也、农户贷款进行担保。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要重视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农村地区各种机构的风险保护意识。农村金融机构自身要加强政策与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做好风险防范措施,促进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让农村地区的诚信意识得到整体性提高,从而构建良好的农村生态金融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改进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应该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对信贷手段进行不断的创新。根据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在创新贷款品种时,可以以“量身定做”的理念进行创新。中小型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抵押的资产不足。因此,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设立适应中小型企业贷款需求量小、次数多的贷款品种。针对经济条件较好中小型企业比较活跃的农村地区,在满足农户小额农贷的基本前提下,可以对资金进行适当的集中,从而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另外,金融服务要支持中小企业涉外发展的一些业务,在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中小型企业能够更好的做好涉外业务,从而逐步减低企业的负担。但是需要一定的政策作为支持,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地方信用合作社的规模要逐步扩大,才能进一步增强资金的实力。而中小型企业自身可以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下,通过股份合作制的改造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着重发展民营要外资担保机构,积极推行政府引导性资金为主,社会资金为辅的“民办公助”担保机构,而相同的优惠政策也必须要在担保机构中一样的实施。逐步建立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适当的调整市场准入的门槛,同时要注重加强风险控制力度,行业自律与维权的制度。而政府主管部门要对担保机构进行正确的引导,对相关管理进行规范,尤其是要加强监管的力度,才能保障担保机构能够在中小型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发挥该有的作用。农村信用社也要与担保机构加强合作,主要是要不断寻求与担保合作的空间,从更多的渠道去寻求合作,从而才能多元化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云.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3):4.

[2]郭育铭.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探析[J].河北企业,2016(09):81-82.

[3]万颜萍.关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J].经济师,2016(04):12-13.

作者:刘志强 单位:沈阳军区龙镇农副业基地

第五篇:地方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特色成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对于不同地区来说,依靠当地农产品特色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成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各个地区如何依据自身实际找准定位以及如何制定与之配套的发展策略,已经成为目前关系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山东省莱芜市为例,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特色农业是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而形成的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它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莱芜地处山东省中部,辖莱城区、钢城区两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2246.33平方公里,人口135.16万,是山东省最小的地级市。全市耕地面积59229公顷,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加上四季分明的暖温带气候,使莱芜成为全国著名的粮菜果畜生产基地。莱芜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有:莱芜生姜、白皮蒜、鸡腿葱、大红袍花椒和白花丹参等。

1莱芜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2016年,莱芜生姜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量32万吨;大蒜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量22万吨;花椒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2万吨,鸡腿葱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4.1万吨;白花丹参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干参2500吨。莱芜农产品特色鲜明,其生姜以块大皮薄、色泽光亮、丝少肉细、辣味芳香驰名中外,被国家列为名贵产品和中国蔬菜优良品种;与生姜齐名的莱芜白皮蒜:瓣大质细、辣味芳香、极耐贮藏;莱芜鸡腿葱:质地鲜嫩、辛辣味浓,是烹调菜肴的上等佐料;莱芜大红袍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不仅是提炼高级食用香精的优质原料,而且是上等的调味品。莱芜大红袍花椒、生姜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均被评为名牌产品。1998年,莱芜花椒、生姜的主产区莱城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生姜之乡”。莱芜依托特色农产品发展起来的加工企业有240多家,以当地农产品为交易品种的经贸企业超过300家。其中,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业务的企业有187家,特色农产品年交易额45亿元,全行业产值110多亿元,全市特色农业种植户超过20万户,涉及40多万农业人口,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近80%;特色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常年保持在2万人左右,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2莱芜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莱芜发展特色农产品经济既具有一定优势和基础,同时又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初级产品占主导,价格波动大,经济效益低。在诸多特色农产品中,莱芜生姜和白皮蒜以出口为主,花椒、鸡腿葱还有白花丹参以国内销售为主。但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初级产品都是主流,占比在80%以上,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品价格波动大。比如,莱芜生姜价格在2014年时,行情到过18元/公斤,而2015年就回落到了5元/公斤,2016年则基本稳定在3元/公斤的价格水平上。在历史上,莱芜生姜曾于1997年创造出20元/公斤的天价,但随后一年价格便回落到2元/公斤的水平,可谓是“过山车”行情。莱芜大蒜也不例外,价格高时能卖到10元/公斤,价格低时只能卖到1元/公斤,同样是“过山车”行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是很大的。价格高时就盲目扩种,一扩种价格就下跌;价格一下跌又开始收缩种植面积,反反复复;几年平均下来,农民的收益并不高。(2)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偏低。在莱芜特色农产品体系中,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不足20%,而且产品主要集中在腌制品上。比如,腌制鲜姜、大蒜制品,此类产品销路狭窄,主要面向国内低端农贸市场,市场容纳量有限。档次稍高一些的加工品则以寿司姜片、姜丝、蒜粉、蒜片和蒜米罐头为主,是当前莱芜特色农产品加工中的精品,产品可以外销至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洲市场,但数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当地的山东万兴食品、东井食品、汶源食品等少数企业之中,年出口总额不足5亿人民币,只占整个特色农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3)农户分散种植,抗病害能力差,品牌意识弱。莱芜生姜、白皮蒜、花椒、鸡腿葱在整个地域内广有种植,但在集中度和规范化种植上还有很多不足。在病虫害防治措施上,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农民往往是各自为战,各显其能,最终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外,莱芜对产品的名品意识不强,不重视品牌价值。与莱芜紧临的章丘则把自己的大葱品牌做到了极致,凡是正宗章丘葱都是盒装的,有名称有标识,不再散卖,身价由此而倍增。而莱芜无论是做出口生姜、白皮蒜,还是做内销的花椒、鸡腿葱,都无名无姓,甘为平庸,致使品优价不优。

3莱芜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莱芜要充分发挥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就必须在多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努力改变以初级产品为主的销售模式。莱芜特色农产品的价格每过几年就会发生一次过山车行情,既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又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莱芜要破解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只能在农产品加工上下功夫。当前,莱芜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上虽有一定基础,但总体发展程度偏低,技术含量不高。莱芜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快蔬菜腌制品的发展,扩大其规模和影响,将莱芜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腌制菜生产基地。此举一方面可抑制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另一方面可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莱芜可充分发挥现有农产品精加工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规模,形成完整产业链。政府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生产寿司姜片、糖醋蒜以及烘干蒜片、蒜粉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产品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境外市场开拓力度,使产品在站稳日、韩等亚洲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在西欧、中东、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另外,企业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使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的糖醋蒜、咸味寿司姜片以及保健价值较高的黑蒜产品进入综合商场和超市,扩大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做好规范化种植和品牌文章。一方面,莱芜需在特色农产品种植方面制定出一套实用性强的规范和标准:在种植规模上合理规划,在病虫害防治上制定统一标准。杜绝农民盲目种植和用药,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当地需积极利用、发挥好自身特色产品品牌,在品牌宣传上下一番功夫,把生姜、白皮蒜、花椒、鸡腿葱的名头打出去,以名品效应推动产品销量。特色农产品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不能完全靠天吃饭,需要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做到因势利导,企业做到合理开发,才能真正发挥出本地产品的优势,创造出特色,最终达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李英平,孙雷雷.莱芜市名特农产品基地生产组织模式调查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2(4).

[2]吴清玲,焦健,等.浅谈莱芜市生姜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J].中国果菜,2012(9).

[3]谷永芬.我国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1(8).

作者:朱生永 单位:莱芜市莱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