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讨(10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讨(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误区和解决对策分析

摘要:数学学科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开设数学课程,就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注定了在解题技巧和知识理解等各方面会出现差距,有些教师就会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下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旨在分析这些缺陷,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误区和对策

引言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得到能力的提升。为了解决现阶段学生能力差异问题,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教师们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却陷入了误区,导致实际的效果并不突出。

1.现阶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误区

1.1分层教学缺乏规划

分层教学的一项要求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别划分。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在“分层”这一过程中却出现了明显的误区。教师往往只根据考试分数来对学生进行组别划分,然而考试分数有时并不能直接体现学生的能力差异和知识水平差异,很多能力出众的学生在考试成绩上并不突出,却拥有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思维。所以这种缺乏规划的分层教学,其实际效率并不能有效保证[1]。

1.2分层教学缺乏整体性

分层教学要将所有学生都纳入分层的范围。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却很少注意到这一点。通常情况下,分层仅仅只针对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旨在帮助这些学生跟上教学进度,避免落下太多课程。但是这种方式却使得很多能力中等的学生失去了针对性学习的机会,进步的空间受阻。因而分层教学陷入了明显的误区。所以,如何走出误区,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2.1详细规划教学目标

要想实现教学方式上的优化,首先就要在教学目标上进行明确。换而言之,就是教师课前的备课工作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以分层教育理念为基础,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要求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针对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并引导其多进行深入的探索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其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2]。例如在学习到平行四边形时,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进行探索,比如当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发生变化,如果底的长度不变,周长和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利用诸如此类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还能在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下实现共同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2.2分层教学要掌握技巧

分层教学的方式是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针对性学习,因而要求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例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优秀、中等、待提升,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作为教师要注意到的问题是,切勿出现差别对待,即对优秀的学生重点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学生仅仅指导几句等类似做法。相反,教师应该在全面掌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教学,学生便不会出现被差别对待的感受。而教师也可以利用巧妙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过程的开展。比如可以让每个小组之间产生一名组长,教师安排一项任务,采取竞争的模式,让组长带领组员在竞争的模式下学习[3]。而任务目标则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调整,循序渐进,实现学生能力的共同提升。

2.3考核制度上的优化

以现阶段的考核制度为例,目前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基本是通过考试分数来判定。但是试卷内容都是统一固定的,显然这种判定方式缺乏客观性,且往往无法对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考察[4]。有些学生并不擅长考试,但是在思维模式上却有独到之处,而这种统一的评价标准会给一些分数较低的学生带来挫败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所以,教师不妨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在编写考试试卷时,可以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设置成附加题,做对可以加分,做错不扣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乐趣,也能鼓励能力中等的学生通过附加题获取额外的分数,而能力稍弱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过大的分数差距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考核制度的优化也是提升分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分层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并走出现阶段教育模式的误区,不断地在教学模式上作出改革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能共同进步,提升教学水平,为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薇: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误区和对策[J],科普童话,2014,29(11):66。

[2]徐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一)[J],江苏教育,2014,10(12):18-19。

[3]纪桂玉: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04):62。

[4]翁方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2,17(31):63.

作者:王为仓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三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摘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的一门学科,对小学生日后的全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数学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业生涯中必须学习的学科,但是在大多数人眼里,数学是非常枯燥极其乏味的一门学科。所以说数学这门学科给人的印象并不好,小学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学期的学习可以说是为了日后学习知识做一个衔接的,任务很艰巨,将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学

一、分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获取一切知识的来源和根本,也是孩子天性的一种表现,是学好数学一个基本的动力。只有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兴趣并有想要取得好成绩的欲望,才能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针对性,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要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让小学生学习好数学。(1)老师要让小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结合课本联系生活实际问题,举出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2)要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从而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好奇心。小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老师要用分层教学的策略来保持住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保持一致的教学态度,要一视同仁,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要多留心学习不好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和强化练习,消除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和压迫感,保持住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要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这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所以说分层教学占据关键性地位。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上课的时候有事情做,而不是无所事事,不要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到紧张,这样会事倍功半,并且告诉学生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不然在考试的过程中好多学生就会因为紧张而书写不认真白白丢分,让学生有打草稿的习惯可以大大地减少书写上的错误,现在有好多学困生书写错误导致成绩下降,所以,数学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分层教学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层次行,简单明了地重点突出,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应该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或者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的时候,老师应该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让学生一点一点地找到答案,这样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再者,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解答的时候,老师不应该一口否定,应该慢慢将学生向正确的思路上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潜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老师在课后备课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开创设各种与数学有关的游戏,比如图形游戏、智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老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一部分的自由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学生当然高兴,如果没有,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面回答。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新鲜感,由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感到新鲜,就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听课,可是这种新鲜感难以长久,整节课下来,好多学生就会感觉到乏味,所以,老师在讲课中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数学与现实生活更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随着新课改的普及,教育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生活中,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小学生眼中的数学从枯燥乏味变成喜爱有用,让小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发挥出教育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冬女.新课标下的小学分层教学[J].祖国(建设版),2014(4).

[2]董爱民.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10).

作者:李丽 单位: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摘要:小学教学数学中,由于受到诸多层面的教学因素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数学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阻碍。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应用,在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比较有利。从理论层面加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比较有利。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方法是在素质教学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下,由于应用不当使得整体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能起到促进作用。

一、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及分层教学应用作用

1.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在积极主动性上不能有效发挥。老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也比较滞后,还有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不注重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不注重对新教育技术的应用。这些方面的问题对整体的教学质量就有着负面影响。

2.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应用作用

将分层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下,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整体的成绩能有效提高,在学生的发展上能同步进行。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就是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比较有利。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下,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能有效突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和具体应用

1.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比较多样化,其中有隐性的分层模式以及班内分层目标模式和个别化的学习模式。在这些分层模式的选用过程中,要能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紧密结合,只有科学化的应用,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学习的能力培养目标上才能有效实现。例如,在隐性的分层模式方面,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观察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和爱好等,进行划分的层次,对学生集体力量的协调发展加以保障。

2.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具体应用

(1)学生的分层方法应用。将分层模式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用,就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方面就要能科学化呈现。可以将学生分层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数学知识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数学教学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在第二层次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接受能力比较一般的,在学习成绩上处于中等的学习群体。第三层次就是数学知识不稳定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将其分成一个层次。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老师就要能加强动态化的管理,在学习方面有着变动的就要及时性的调节层次。(2)数学教学目标的分层方法。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制订科学化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对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在目标制订上也要能差别化有层次的制订。结合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能力,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在教学目标上要稍微高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就相应降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就要教学目标进一步降低。要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应的知识。(3)教学问题的分层设计方法。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教学问题的科学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设计上也要能体现出层次性。根据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来设置不同的问题,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的分层设计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4)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分层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评价方面也要能注重分层。对学生的评价有个体评价、层次评价和整体评价等,教学评价就要能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将分层评价的方法实施过程中,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要求。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就要能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要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紧密结合,以及注重教学的要求。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就能起到积极作用。从理论层面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对实际教学发展就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杰.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6(6).

[2]付娅玲.浅析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J].新课程(小学),2016(4).

[3]刘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初探[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1).

[4]刘金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下),2015(12).

作者:刘智健 单位:于都县银坑镇汾坑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学活动要面向整体学生,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课题。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不少小学数学教师都在利用分层教学法,并尝试借助小组合作开展分层教学,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鉴于此,本文以如何借助小组合作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为探讨对象,并列举出一些科学的对策。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潜力倾向、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进行科学分层,每个层次内的水平比较接近,以此实现区别施教。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借助小组合作,教师可将班内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均安排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能够实现更好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和发展,最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前提是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从因材施教理念出发,依据教学对象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及各项能力差异将他们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有两个,组成六人学习小组。同时,小学数学教师需坚持“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观念,将学生分成竞争、协作等能力均衡的小组,并明确合作学习目标,由纯粹的师生交流转变为生生、师生之间立体式、全方位交流,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在正式开学不久之后就应将班内学生组建成多个科学合理的层次性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本章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可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并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诸如学困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比较,能够初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且学会画高;中等生:以学困生的学习目标为基础,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优等生则不仅需要掌握以上知识,还应感悟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练习,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如此,通过学习目标的制定,各个层次学生在小组内具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而且更易找到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

2合理设置竞争机制,学生互补互助学习

为提升小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强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需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全方位设置合理的竞争机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使用同层竞争法,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对比是不公平的,在同层竞争模式下优等生和优等生、中等生与中等生、学困生同学困生竞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公平的。当然,教师需借助分层学习任务来辅助,小组内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同、难度系数不同,引领他们自主构建互补互助的学习模式,当低层次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可向高层次同学寻求帮助,使其均可体验到成功。比如,在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2、5、3倍数的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是理解且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倍数的基本特征,初步能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或3的倍数,以及对奇数和偶数概念的学习,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之后,教师可先让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学习、相互竞争,优等生可能对知识的理解更快,中等生次之,学困生最慢。在同层次下他们的竞争将会比较激烈,争先恐后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在小组内优等生帮助其他成员一起学习和探究,在互补互助学习活动中,让整体学生均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和学习乐趣。

3小组分层强化练习,实现良好纠偏补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小组合作展开分组教学,教师为改善教学质量可利用小组分层强化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实现良好纠偏补漏效果。小组分层练习即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推动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学习目标逐步推进,敢于接受新挑战。并引领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在练习中创新和拓展,使其善于练习、能够练习,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对数学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在小组内部相互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以“四则运算”教学为例,当学生学习完教材内容,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之后,能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在练习环节,教师可由易到难地设计练习题:21+79-32、36÷6×15、10+2×157+4、25-75÷5+36、15×(168÷84)+18÷3、156-120÷(17-11)+24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设计出多个层次的练习题,先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层次的进行练习,达到分层强化的目的。接着再在小组内进行混编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实现发展性学习,不仅具有纠偏补漏的效果,还能够让他们从最近发展区向上一层次前进,最终实现整个学生的共同进步。

4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小组合作开展分层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和实施。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优势,主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美珍.科学分层分组教学保障小学数学学习效果[J].新课程(小学),2014,(12):10.

[2]范杰.小学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科普童话,2015,(17):23.

[3]朱红.小学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91.

作者:魏东红

第五篇:小学数学分层导学的实践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课改的需求,数学老师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内容,就必须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研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目前的小学数学还存在很多教学上的问题,所以学校和社会应该对这方面给予重视,小学的数学老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力度,达到提升学生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导学;实践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教学模式转换问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一,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以前对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受不了”问题不断出现,数学成绩出现两极分化,数学的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数学老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探索,找到一种能够解决小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整体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分层导学就是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目前已经被初步使用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

1小学数学分层导学的现状

1.1师生之间配合不协调

小学数学的分层导学离不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小学生正处在爱玩爱动的年纪,所以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能与老师相互配合,分层导学是老师针对每层学生的不同而进行划分的教学方式,如果学生不能与老师相互配合,也就导致分层导学无法顺利展开。

1.2老师的教学理念有待创新

分层导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很多小学老师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目前存在部分小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以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中心,生搬硬套,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实施分层导学模式,这种情况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1.3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小学生正处在知识的启蒙阶段,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强且内容枯燥的学科,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排斥心理,目前就存在部分学校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不积极的现象。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分层导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数学水平,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用分层导学模式,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2分层导学的实施步骤

2.1老师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老师要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首先要选对合适的教学模式,对于这种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因为大部分小学数学老师都还不能熟练掌握,所以更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一般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准备,而是学生的准备,三是教法的准备。很多老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只重视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准备,却忽视了对学生做准备工作。其实,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数学水平能力也不一样,老师在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对课堂的教学进行分层设计,分成难、中、易三个层次,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和提问,争取上层的学生能够扩展知识,中层的学生能够学会知识,而后进生能够掌握课堂基本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2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学设计

据相关的研究资料表示,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本身的智力以及学习的态度。所以小学的数学老师应该抓住这两点,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选择分层导学的设计方法,根据学生的自身差异和数学水平的学习能力差异来因材施教,随时关注好学生,最大程度上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懂,这样才会吸引学生注意听讲,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2.3对小测试以及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和分层评价

老师不仅要做好课堂上的教学工作,还要做好对学生的课后巩固工作,课后作业即是学生课后进行知识巩固的一个途径。老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课后作业布置方式,而应该有针对性的去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独立思考和解答。譬如,老师要求上层的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中层的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一些新型题目,而下层的学生,老师只要求学生做好课本配置的练习题。除了习题的难易程度上进行区分,还要在任务量上有所分层,针对上层的学生,老师可以加大训练量,中层的学生循序渐进,适当增加课后作业量,而下层的学生,则要求重复再练,将基础知识能够牢牢掌握,小测试同样也是采取如此分层设计的方法。除此之外,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或者测试成绩要给予针对性的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增加学习信心。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时,分层导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数学老师应该不断强化这种模式的运用,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共同进步”的教学任务,达到小学生数学成绩全面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洁.新课程下小学信息技术分层导学模式初探[J].数字化用户,2013(04):02-06.

[2]周秀梅.初中数学“分层导学”要处理好五种关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13-15.

[3]刘慧敏.导学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5(12):25-27.

[4]金丹.运用“尝试.分享.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6(53):06-09.

作者:李振溪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书洋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策略的研究

在当代教育的班级式授课体制下,教学的统一性被过分强调,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却往往被忽略掉。受多方位因素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具有同一水平的思维模式、理论基础、学习方式等。而教育应当是面对全体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可以得到应有的教育的同时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完全可以灵活运用分层练习,因材施教,让数学学习成为一个活泼有趣,生动形象而富有个性的一种活动。那么,我们又如何才能适当运用分层练习来更有效达到目的呢?

一、基础练习,强化公式

既然是基础练习,那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对新知识能够做到理解透彻并熟练掌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里,这属于最低层次。通常情况下,基于让学生加深概念理解,熟练运用公式定理并进一步强化的设计意图,课本上的例题或者直接套用公式定理来进行解答的题目都可以直接拿来模仿。当然,基础练习是面对所有学生的,前提就是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做得出来。例如:感恩节的时候,小明到花店去买花,康乃馨4元一朵,红玫瑰5元一朵,勿忘我6元一朵。小明想买15朵康乃馨,又买了一朵玫瑰,问小明总共要付多少钱给花店老板?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题,学生们肯定很容易就能想出答案是4×15+5=65元,并且对于基础稍微差的学生来说,这也不算难题,相当于在复习一些简单的基础运算(12+5×3,25×2-20,45÷9+38)等等这一类的简单的运算题。这类题不需要什么公式,更不需要变换,只要知道加减乘除之间的运算顺序,再加上细心运算就可以完全得出正确答案,目的只在于明白基础运算规律。基础练习,那就是基于全部的学生而言的,所以题目肯定都不难,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都能够接触这样的题目,目的只在于巩固课本知识点,记住简单运算的运算规律与运算顺序,或运用公式、定理进行解答,设计的目的也是熟悉定理,强化公式等,让所有同学都会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足够的信心。

二、变式练习,锻炼思维

在完成了第一层的基础练习之后,按照教学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应当已经做到了熟练掌握。那么,就可以以第一层的题目作为基础进行一些变化与设计,对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借此达到对学生思维灵活度的锻炼。教师也要适当加以点拨,以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接受并熟悉知识点。比如:分别计算每小题的两个式子,再比较他们的结果,说说你的发现。(1)42×(40-2);42×40-42×2,(2)(40-4)×25;40×25-4×25,(3)(82-2)×25=?(4)16*25+24*25=?对于这一类的题就必须要求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得熟悉掌握公式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分配率、结合律等基本的运算定律,必须熟记于心才能解出相应的题。这一类题也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会做,毕竟这也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这样的题只是强化课本中的知识点而已,对于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照葫芦画瓢,或者进行运算之后或许他们也会发现其中的规律的。如果教师再加以点拨、辅导,肯定都能懂得,也会尽快掌握其中的知识。在变式练习中,对于智力因素较好、理论基础扎实的优等生可以放任其自学,由学生自己来找到个中规律,从旁点拨即可。对于智力因素较差、接受较慢的学困生可以进行亲自辅导或者由优等生进行一对一小组式学习,帮助这些学生尽快掌握,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框架。

三、综合练习,深度观察

综合练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面对问题,可以做出正确深入的全面判断。锻炼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层次的练习中,不会给出所用到的知识面,一切都有赖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让好的学生更加灵活思维,差的学生也能赶上来。比如:在一家服装店里,短袖买62元一件,T恤80元一件,外套128元一件,一个批发商在此店里买了4件短袖、4件外套、5件T恤,问他一共需要付给商店老板多少钱?对于这样的题,学生们肯定很容易就写出式子62×4+80×5+128×4=1160,对于基础稍差一点的学生来说,这样列出式子并加以认真计算,也能得出正确答案1160,但这样花的时间会比较多一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只要仔细观察并在心里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看出有两个相同的衣服件数,并且两个价格能凑整数,就可以列出式子(62+128)×4+80×5=1160虽然结果都是对的,但后者就更容易得出结果。这一类题目,优等生可以要求其做到熟练掌握,并且还可以很容易就解出这类似的题,对其他延展题也能够做出来。而对于学困生,理解计算方法就可以了。如果多加练习,计算不要出错,这类似的题还是能拿到满分,倒是对于更多的延展题,可能就没有办法去完成。但这样也已经达到了综合练习的目的了。总之,分层练习的设计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收获,成就感的累加所带来的,自然就是学习兴趣的高涨。小步调、小转弯、小坡度的三小教学法对与成绩较差的学生显然实用而有效,把大问题零碎化处理,循序渐进,使其更易接受,这样,分层练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者:李先飞 单位:金湖县陈桥镇中心小学

第七篇: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小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其中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探讨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模式

小数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也没有考虑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将分层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不仅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分层教学模式并不是将学生根据其考试成绩及其他考核标准分为几类,而是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比如学习能力、基础、成绩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等,科学合理的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分层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班级为学习单位,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不到学习差的学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也使得学习好的学生缺乏竞争对手,自身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也很难再提高,也不适应于现在的社会发展现状。分层教学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效果显著,获得了师生及家长的支持和赞赏[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

1.使每个学生都能全方面发展

分层教学模式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差异,这是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在成绩、个性、思想等方面都能够发展进步,实现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全方位发展。分层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个性,这样不仅是小学数学,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都会得到提高。

2.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及个性,而且能够以公平公正的眼光来看待此不同,这样才能使分层教学模式很好的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的就会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及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有针对性。

3.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全方位发展,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能够以科学的眼光公平公正的认知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想要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就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及教学质量就会逐渐提高,自身也会变的越来越优秀[2]。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1.对学生科学分层教学

为了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要充分了解认知学生基本情况,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学习东西较快,在考核中成绩较高;二是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也一般的学生,这类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数学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三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在学习中不积极,学习成绩较差但是有进步空间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表现可以随时调动学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2.对教师进行分层授课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层次制定出不同的授课模式和计划,从而使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使他们多做练习,注重培养此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对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多讲课多练习,使他们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够使其合理运用;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耐心讲解,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多做练习,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对教学环节进行分层

对教学环节进行分层就是教师在讲课或者做练习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其进行难易程度划分,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训练。通过此训练模式,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及学习能力[3]。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自身的教学效率,使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陈丽云.关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2).

[2]朱保合.基于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

[3]吴小造.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未来英才,2015(22).

作者:化銮红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形成正确学习思维的关键性阶段,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更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更好学习的需要,而目前教学的重点更加倾向于尊重学生个体上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学习能力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通过分层和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性,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完成教学内容与分层教学模式的组合,实现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下面本文就以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目标和意义为基础,对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进行浅析。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目标和意义

1.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目标主要是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发展能力与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学习的方法。

2.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因材施教思想的更好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针对性教育。其次,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了不同情况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差异而对学习造成的影响。最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让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掌握学生情况,以便其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1.按照学生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第二层是基础知识不够好,但是可以主动学习的学生,最后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且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并随时进行组员的调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对“位置”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学生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施分组教学,按照学习较好、学习一般和学习较差将学生分为三组,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组间沟通,因为相同小组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相差不大,因此,在分析时可以更加和谐,再加上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2.根据学习的能力将教学授课分层

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习能力将教学授课分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保证教学的内容具有层次性,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提问,学习能力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较深的问题来引导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一些浅显的问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对“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教学授课进行分层。第一阶段的授课应该由概念的讲解,例题的说明组成,而第二阶段的授课内容则包括一些有深度问题的研究和课堂练习。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给予不同问题的提问,让学习较差的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学习一般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内容,而成绩较好的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根据理解的能力将课后练习分层

课后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后练习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能力的不同给予差异性课后练习。第三层次的学生给予基础性的训练,第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让其灵活多变掌握例题,而第一层次的学生则给予一定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做一些针对教学内容的奥数题。例如,教师在对“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将课后练习进行分层。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让学生以课后基础练习为主,而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对有关例题进行分析,让其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而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在课外读物和练习册上找一些有难度的题让他们解答,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内容。

4.根据接受的差异将评价进行分层

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存在的差异进行评价分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挖掘学生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并鼓励学生更好地个性化发展,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掌握,把握每一次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机会,学会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例如,教师在对“轴对称”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学生接受的差异对学生进行评价分层。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概念,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并给予分层评价,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要举出一两个轴对称的例子即可,并给予积极评价,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应该在此基础上找出对称轴,同时给予积极评价,这样的分层评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促使其更好地学习。总之,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完善其教学的模式和手段是至关重要的,而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间具有差异性的学习需求,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好地掌握分层教学的含义和方法,全面推广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敏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5):320-322.

[2]杨学欣,诸葛海荣.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25):443-444.

作者:扎西卓玛 单位: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卡若镇中心小学

第九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有效地开展创新式的分层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教育工作得到了全面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随之取得了有效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伴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开始逐步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创新,并且科学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要求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合理地分层教学,以期促进小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每个班级内的学生所拥有的数学认知和实践水平上有着较大的区别,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较为优越,而另外一些则相对较差。优秀的学生具有的数学水平很高,可以顺利地解决很多数学问题,但是,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接受和掌握相应的数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受到阻碍。为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这些差距,并且应该以这些差距为基础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只有切实地推进分层教学的开展,才能确保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得到高效地提升。

一、科学地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并不都是指对学生展开分层的教学,而是要以学生为基础,进行多方面的教学分层。首选的教学分层应当体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上。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但是面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进行由简到难的教学,先从较为简单的部分开始,鼓励学生进行全面有效地学习,再进展到较为复杂的知识,层层地过渡和递进。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给予学生一个缓存的时间,而不是短时间内接受较多知识的冲击。如果长期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述,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信心,导致分层教学的效果低。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地分析,在课前进行必要的备课,提高分层教学的可行性。比如,在学习乘除法的时候,直接讲解乘除法会使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分层,优先讲解学过的加减法,并通过加减法的讲解合理地过渡到乘除法,给予学生一定的认可度,让他们觉得整个教学过程十分自然流畅,便于切实地接受。

二、以学生为基础进行教学任务的分层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适时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如果教学任务过于简单且十分统一,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就会觉得整体的教学任务设定没有实际意义,为自己数学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如果教学任务相对较难,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数学内容充满了挑战性,学得不亦乐乎,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导致学习差距的拉大,这样的状况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层,对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成长目标,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成长。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时候,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内容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周长计算的探讨和研究;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全面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求其掌握基础的教学内容即可。

三、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这里的学生指的是班上的全体学生。但是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解题就相对较快;有的学生数学思维较差,思维的转化效率非常慢,对于数学问题的处理效率也就相对较慢。为了充分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分层,展开针对性教学,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当以进一步拓展其数学思维为主,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应当采用能够帮助其合理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法。学生的成长应该逐步地因地制宜,不能过于着急,也不能过于统一,需要进行合理地分层,不然只能迎合部分学生的学习口味,降低学习效用。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开展,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层,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他们的差异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分层,进而开展针对性教学,提高整体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春虹.城乡结合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董鸣.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杨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伍艳芳 单位:江西省上犹县黄埠镇中心小学

第十篇: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分层教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差异化的教学。将小班化教学的分层教学方法有机地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从而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打造因材施教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小学数学

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学习到属于自己的数学,才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中获得自己个人专属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人的差异现象客观存在,小学生也是如此。正是由于学生的这种个体独特性以及差异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差异化这个独特的教学资源,通过小班化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生成有效课堂。

一、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分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理念,对教学目标层次进行分辨度的充分把握,同时增强其操作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按照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基础,对其提出不尽相同的教学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数学能力的充分发展。由于教师是学生能力的第一调查者,因此,要对学生的能力与基础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通过多种方式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后和学生交流,对其进行观察和了解。最后通过综合考虑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等问题,将学生依据一定的比例进行A(优秀)、B(发展)、C(努力)三个不同层次的划分,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举例而言,在进行“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各步骤的算理进行分层:A层的学生必须条理清晰,并且能够语句完整地对其思路和过程进行表述;B层学生清晰地将过程进行表述即可;C层学生只需了解方法和算理,并且计算正确就可以。而在“求周长”的学习中,A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多种解法并能够清楚地说出自主探究的思路;B层学生能够找出一到两种解法即可;C层学生能够掌握一种解法就可以。

二、教师应当对备课实现不同的分层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进行小班化环境下的备课必须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的考虑,这包括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进而实施分层备课。分层备课,其实质是指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同时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制订不尽相同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分层授课流程。一般而言,教师在进行分层备课时需要划分三个层次:第一,全体学生都可以达到的“基本层次”;第二,大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可以实现的“中等层次”;第三,少数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以自己的能力完成的“较高层次”。对于处在较低层次的学困生,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教学起点,仅仅要求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即可,这主要包括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可以做基础类型的题目,通过数学的学习发展基本的个人能力,比如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针对中等生,教师则应当要求他们在数学知识的熟练方面进行训练和提高,同时通过促进自己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逐步向优等生进行转变。而对于优等生,教师必须要求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准确和深刻的理解,同时做到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并达到思维拓展、创造能力提高的目的,从而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

三、教师必须对问题体现不同的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按照学生的层次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设计和练习的设置上更是如此。比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C层学生只需要对于“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或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并据此计算该矩形的周长”这种比较简单的问题实现理解和准确解答即可;而A层和B层学生则应当对于类似“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计算长;或已知长方形的长以及长宽两者的关系,计算周长”等较为复杂的题目进行准确的掌握和正确的回答。分层问题的设计和设置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并从中获得自信和快乐。所以教师在进行练习题设计时应当充分按照“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做到所有学生都有合适自己水平的习题,从而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最终实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做到充分地兼顾,提高他们每个人的思维参与程度,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的快感和欢乐。总之,“小班化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层次的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考查和评价。这实现了学生学习空间的拓展和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有效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真正做到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并且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娟.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数学分层教学[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6).

[2]崔连成,董慧.尊重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成长:小学数学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6).

[3]王美.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

作者:黄敬莲 单位:江西省上犹县沿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