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贷款管理是目前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贷款管理的完善落实是保证贷款顺利回收的关键内容。分析现行的银行管理机制,贷款管理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和整体化,对贷款的安全回收存在一定不良影响。不同的贷款业务的形成需要不同的信贷政策支持,但实际情况下贷款业务并没有完全和相应的信贷政策实现同步。当贷款工作形成之后,贷款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借款人手中,借款人的对款项的使用和归还具有主观掌控权,贷款银行对借款人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不能提出参与意见,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决策风险直接会对贷款形成风险影响。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和评估公司都会为了个体利益和不正当收益帮助借款人制作虚假报告,协助其隐瞒实际财务状况。这些行为会使得银行方面受到不实资料影响做出错误的贷款决策,引发贷款风险。一些国有银行有独立的人事、行政和业务处理权,并不受地方政府的管理,但是地方政府还是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与其经营管理负责人的个人品质有直接关系,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并不成正比,这样的状况也会给贷款管理造成一定风险。

银行贷款管理风险的形成原因

1.内部原因

首先是信贷管理机制不完善,现在我国很多银行的贷款管理过程中的审批和发放过于主观,不管是对贷款前的调查和市贷款过程中的资格审查,都欠缺完善科学的评价和检查。在发放贷款资金后,银行缺乏对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的了解,另外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也欠缺一些监督和检查。银行方面只贷不管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贷款逾期、呆滞和呆账形成的可能,再有,个别信贷人员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矛盾产生也会对贷款股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银行内部对此类问题缺乏一定的激励约束管理机制。其次是贷款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银行在分析企业信用的时候一般都使用定性法,没有系统完善的定量分析。一般都是根据过去的比例分析方法预测信用风险,缺乏详细的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研究等有效确定信用风险的方法应用,在实际风险评估过程中对企业的违约风险、破产失败预警等部分的定量分析力度也不够充分。另外现在的贷款管理主要依靠银行主观评定不同企业的信用等级,电子化工作方式应用不深入,银行内部没有系统完善的企业信息数据库。三是缺乏高素质应用人才,现在的银行贷款管理工作需要大批的高素质工作人员,要求这部分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熟练的工作业务和生产经营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丰厚优良的经济金融头脑,另外要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初次之外新的工作环境还需要贷款风险管理人员需要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业务能力,对其个人思想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

2.外部原因

首先是微观经济萧条,企业效益降低,影响银行贷款风险。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国有、乡镇集体企业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国有企业也有一半呈现经营亏损状态,这种情况必然会对银行的贷款风险产生重大影响。最近一些年来,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降低,也是提高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社会保证制度落后提升银行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对企业破产事业经济制度的管理力度较为欠缺,具体制度也不完善,所以银行贷款风险不能直接实现分散和转移。企业和社会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将企业之前的生产经营缺口转嫁到银行贷款上去,无形中就提高了贷款风险。企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会对企业贷款资产的安全性形成威胁,进一步提高损失概率。三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约束力小,影响银行贷款风险。现行的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来看就是法制经济,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的时间段,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对法制经济的人士都很淡薄,不管是国家法律规定还是具体实行过程都缺乏一定的约束力。所以,银行在使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时候会遭遇不小的阻碍,对其整体贷款风险也是不小的影响。四是社会信用监督制度不完善,企业逃废债现象激增,提升了银行贷款风险。因为现在我国没有明确系统的社会信用监督制度,没有针对逃债者的具体的法律制裁条文,越来越多的逃废债出现使得银行贷款风险与日俱增。我国现在造假、欺诈、逃赖债现象屡屡出现,这种种不道德的行为对整个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威胁,社会信用呈现出了极大的缺失。

加强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对银行的意义

对于银行来说,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导致贷款资金无法及时收回甚至直接成为坏账,轻者导致银行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重者甚至造成银行破产。而加强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从贷款的条件审核到贷款的跟踪都有一定的科学化规范化的预测,有利于促进银行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正规化,有利于确保银行贷款及时收回,并最终提高信贷管理效率,而只有确立了明晰、科学的管理目标才能合理组织其他环节,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取得最佳管理绩效。

(二)对社会的意义

加强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涉及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诚信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措施

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是一门艺术。本着对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的宗旨,一方面要建立快速预警预控系统,做到对风险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及时化解,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系数;另一方面要建立快速的风险处置系统。从各个方面加强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的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机制是银行规范经营行为的前提,也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的保障。银行贷款风险管理需要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会计部门、法律部门、内控部门、计划部门以及资金部门等协调沟通,积极配合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风险防范氛围。银行应该加强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从整体上计量、把握、监控及限制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也越来越多元化,银行推出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利用投资组合和投资产品的多元化有利于降低银行的整体的风险,可以作为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一个补充。

(二)做好贷款前的风险评估工作

贷款前了解贷款人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包括贷款人的道德品质、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条件等都是重要的评估考察方面。银行可以通过贷款人以往的还款情况,有无不良记录了解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至于贷款人的资本实力、还款能力等都可以对贷款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全面分析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一般情况下,贷款人都会有贷款担保。贷款担保的作用在于为银行贷款提供一种保护,即在借款人无力还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处分担保品或向保证人追偿而收回贷款本息,从而使银行少担风险,少受损失,保证贷款本息的安全。这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一定要对贷款担保进行仔细的评估预测,尽量减少银行的损失。

(三)加强贷款后的监管工作

对于银行贷款业务来说,将贷款收回才算是贷款业务的最终完成,也就是说,在贷款收回之前银行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将贷款发放出去之后。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一定要加强贷款后的监管工作,增加贷款“三查”内容,除了要关注贷款企业经营情况、节能环保情况、担保情况、现金流情况等常规内容外,还要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拖欠工资、拖欠税费、拖欠货款、职工是否放假或轮岗、是否有高利贷融资、结算是否正常,股东关系是否和谐,合作伙伴是否稳定等等,并将其作为判断贷款是否形成隐性风险的主要依据。如果是个人贷款,一定要随时关注贷款人的动态,银行也要定期回访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随时掌握贷款人的基本状况,做好贷款后的监管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关系着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是银行工作里的重中之重。银行贷款的完善运行和发展及发放,对整个社会建设、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想要提高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力度,保证银行贷款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完成,我们要认真分析银行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影响其风险管理的具体原因,从根本入手加强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确保银行贷款能够如期收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作者:叶明辉、郑铭 单位:临海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