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护理技术专业范文

护理技术专业全文(5篇)

护理技术专业

第1篇:护理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应用策略

护理专业的学生未来要从事的工作多与护理病人有关,且现在的护理工作不再只是照顾老人等传统意义的工作。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并能及时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病情的交流,进而减少医患事件的发生[1,2]。而高职教育时间有限,多数学生只注重学习护理操作技巧,却不能对疾病的发生机理和症状特征进行分析。生物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机体组成、生命活动规律等知识,为学生以后参与临床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学习基础。相对来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储备较少,对人体中抽象的化学反应认识不够深刻。可见,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教学工作,教师应该积极寻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专业知识储备的方法和工具,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是一项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工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知识,进而建立对学习的兴趣。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生物化学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接触生命的物质基础的重要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掌握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等内容,从而更好地认识生命体的生理状态,把握各种疾病的病因,为学生未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基础[3]。生物化学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知识有很多,教师如果能够用多媒体来展示多种多样的生物化学知识,那么学生就能够逐渐掌握人体内的各种生物学变化,比如循证医学在生物化学知识探究中的应用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主要是以文字、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生物化学知识,并让学生在课下提高预习和复习效率。但是目前教师在选取多媒体教学资源时,多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教学。生物化学所涉及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较多,学生想要学好生物化学,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但是初次接触生物化学知识的学生大多表示该课程有难度,特别是对生物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在学习时,大多不能快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提高自己对生物化学知识的认知。可见,教师应该认真挑选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点的认识。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职护理的基础课程有很多,具体涉及生理、病理、药理、解剖、护理、生化等,多数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学习方法掌握较少,导致学生生物化学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提高复习和预习的效率。

(一)总结生物化学教学矛盾,凝练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内容生物化学知识点是繁多的,且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积极寻求适合学生学习的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内容。生物化学知识较为抽象,且与化学、遗传学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明确生物化学教学的矛盾。教师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思考多媒体教学与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和课外知识的结合策略,让学生真正学透知识。比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关于糖脂代谢的相关例子。具体视频可以是一个5min~10min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是一个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具体医学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该部分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后,会逐渐理解糖脂代谢和酮体代谢的区别与联系,进而让学生逐渐掌握该知识体系。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线下互动,让学生思考常见的糖尿病临床病例的表现、诊断措施和治疗遵循的原则。学生在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后会让学生建立对生命体的认知,进而在将来的工作中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二)采用分层次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方式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变化,教学情况有了明显的提升。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生物化学知识,了解更加多元化的医学案例。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现生物化学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图片,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查找需要的生物化学知识资源,找到更多学习的乐趣。护理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分层教学情境等方式来丰富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还应该在多媒体课堂中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让学生改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体验并表达学习生物医学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分层教学方式的结合策略,通过对学生实现分层次教学,来提高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生物化学知识的认识深度不同。教师通过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案,就很有可能使得部分学生跟不上多媒体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可以思考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策略,对学生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图形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多样化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声音与文字的引导下学习不同难度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课件,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课件,进行课下的复习和预习,进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注重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教学评价环节,提高师生沟通的效率现有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在实际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教师的教案单一、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一。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现有教学评价的不足之处,并督促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考核。教师通过积极改善教学方案,让学生深入学习反思所学知识,深刻认识生物化学知识。比如在生物化学知识的多媒体教学引导环节,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而教师也没有设置充分的学习考核环节来阶段性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自身的生物化学思维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且不重视生物化学作业,就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通过视频、情境学习过程,提高对生物化学知识的认识,并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及时采纳学生的多媒体教学建议,让学生积极表达对多媒体教学的看法。然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每节生物化学课的教学经验,掌握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情况,进而做出合理的教学调整。

(四)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的生物化学知识,并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生物化学实验,让学生观看教学演示实验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生物化学实验,来引导学生思考具体的生物化学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例如,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了解有关病理、药理、遗传等方面的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摩教师对实验原理、内容及步骤的介绍,最后教师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亲历完成实验探究过程。教师需要在课前制作教学PPT及教案,并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教学过程,让学生随时随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在依据实验讲义抓药时,多不能独立思考,而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示最基本的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安全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探究。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病例分析过程中去,并借助生化实验课件来提高自己对生物化学知识的认识。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的实验现象,会主动查找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而得到实验结果的综合评价。

三、结语

多媒体教学方式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对高职生物化学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可以采用过去的板书教学方式,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颖,夏凡林.探讨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4(06):183-184+192.

[2]霍娜娜,李晓燕.多媒体在高职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饮食保健,2018(37):275-276.

第2篇:护理技术专业范文

1护理解剖学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滞后

我国的护理教育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大多沿袭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其解剖学教学也不例外,基本采取“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培养的基本上是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护理专业需要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护理人才,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

1.2教材、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

虽然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但适用于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材一直滞后,教材基本上采用医学专业解剖教材的缩板。虽然编写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但根本上没有摆脱临床专业解剖学教材模式,只是在章节上有所增减或位置调整,教学仍然采取以系统解剖教学为主,局部解剖教学为辅,系统内容多而全,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和需要,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

1.3教学师资缺乏专业特点

我校从事解剖学教学的教师都是毕业于各大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而非护理专业,没有学过护理学,对护理专业知识及护理专业技能操作了解不多,对护理学教学大纲具体要求不甚清楚,也不了解护理学生在临床上重点需要掌握哪些内容,而按传统的临床专业授课方式予以传授解剖学知识,没有针对性,涉及护理学操作技术的解剖学知识讲授不到位,导致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护理技能脱节,不利于学生进入临床后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1.4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专业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教学中,没有适用护理专业的实物标本。实验教学中以系统教学为主,局部解剖只是观看部分局部标本。我校近年来添置了部分塑化标本,但针对临床治疗的较多,而适用于护理方面的标本不够,忽略了护理专业这一特点。比如涉及穿刺技术、注射技术等的实物标本很少,而这些操作技术却是护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2建议与对策

2.1以护理专业特点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

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学制是3年,3年既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又学习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课时上有矛盾,应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教学大纲,以“实用为先,够用为度”为原则,优化课程设置,精简教学内容。将正常人体结构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内容予以重点讲授,关联内容少讲。如增设与临床有关的穿刺术、插管术、注射技术、急救护理等解剖学知识,适当精简运动系统、内脏学、中枢神经及断层解剖学等内容。

2.2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要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通过对返校生和已在临床工作的学生的回访调查,认为解剖学教材内容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偏多、偏深、不实用。因此应以“理论适度、注重实践、突出职业”为原则,参考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和护理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编写符合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内容应重点予以规划,使解剖与临床护理有机的结合,为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为临床护理实际操作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3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老师结合临床实际设计好每堂课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怎么查阅资料、收集以及整合信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精神,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辅以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变学生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针对护理专业,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从事解剖学教学的多数教师没有学过护理学,对护理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组织老师学习护理基础知识,到临床一线学习,熟悉或掌握临床护理基本理论和护理操作技术,将解剖知识和临床护理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双师型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使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可邀请有经验的护理专业老师做解剖学兼职教师,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2.5建立护理解剖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

第3篇:护理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口腔护理;规范化培训;实践研究

1对象与方法

均为护理专业,学历:中专20名,大专26名,缺乏口腔护理的理论和实践,无口腔临床操作经验,全部为新入职护理。1.1培训对象:本组46名新入职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18~25岁。

1.2培训方法

1.2.1护士行为规范:培训目标。通过三个月的系统化规范化口腔护理专业培训,46名护士要熟练掌握口腔临床护理的专科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技术,并能娴熟运用规范化口腔专科护理操作技术配合医师椅旁“四手操作”。

1.2.2培训计划:由护士长、护理部主任进行具体讲座。从口腔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和护士职业礼仪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培训。第1周,培训内容有医院规章制度和,口腔专业知识、口腔科一般护理和常规护理操作技能等。第2~14周,为技能实践培训,分为于牙体、牙髓4周,修复3周,口腔外科3周,正畸2周。均由各科室业务骨干以一对一带教方式,规定各种量化标准,培训期内每周组织一次口腔护理各种常见病的理论和治疗讲座,对常用仪器和各种护理操作进行示范。

1.2.3培训内容:护理服务理念,口腔专科护理理论基本知识和器械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病的治疗护理流程,演示口腔护理规范化技术操作(如调拌各种材料、吸唾器的使用、与医师的四手操作配合)可穿插讲解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及无菌技术,训练应急抢救能力等。

1.2.4考核办法:培训结束后和上岗前分别进行护理床护理技能医师满意度调查表,包括专业知识、四手操作的理论知识、护理安全规范、技能操作等综合考核。打印临配合水平、无菌技术[3]。分别对每个新入职护士进行评分,取各项平均分为最终考核分数。

2结果

46名新入职护理人员培训前口腔护理和口腔专科知识经验缺乏,经过口腔专业护理规范化培训后,46名新入职护士均顺利通过护理部考试。提高了与患者沟通满意度和四手操作成功率。

3讨论

结合我国口腔护理发展现状,“四手操作”是口腔护理的重点,如何提高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和工作效率已成为护理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4]。新入职口腔护理人员专科护理岗前培训是口腔护理重要的关键环节。护士的自身素质培养通过职业化性格塑造和护士专业素质培养两方面来完成。

3.1注重新入职护士的性格塑造:①职业化性格塑造是经过规范化培训,让新护士注重个人修养,培养自己良好的护理道德品质,适应护理角色的需要。②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强化护理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主动为患者服务。

3.2加强新入职护士专业素质培养:新护士专业的培养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来完成。专业培训应根据口腔专科各个科室的不同特点,护理操作也有所差别,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规范化培训。

3.3培养新护士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可以培养新入职护士热爱集体,互帮互助的精神,使她们珍惜自己的工作环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总之,通过对新入职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可缩短新护士成为合格护士的流程,完善新入职护理人员口腔专科护理培训机制尤为重要,对新入职护理人员实施系统地规范化岗前培训,减少了新入职护士的适应期,提高口腔专业护理水平,有效提升了新入职护理人员的口腔综合素质。为稳固口腔护理专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红,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3,38(4):290-293.

[2]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曾素琴,刘齐英.口腔专业新护士岗前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100.

第4篇:护理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护理技术;人文;整合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上的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为了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必须回归并实施人文护理。但就目前技术控制主义思潮而言[1],由于护理人员更加注重先进、高效的护理技术水平,导致人文与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严重脱轨,造成了护患关系紧张、沟通减少等严峻的问题。因此,护理技术与人文的整合对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护理相关应用与产品发展的优缺点

护理技术主要包括实用的护理新技术和护理新产品。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在护理领域都存在着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护理相关应用与产品的快速发展为护理带来了便利,其具有以下优点:①对患者来说,基于信息化技术所创造的相关线上应用及护理新产品使得患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相关疾病的知识并帮助患者有效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提高躯体健康水平。②对家属来说,通过对信息化模式及相关护理产品的应用,使得其对患者的照护更简单化,如家属可以通过使用电子血压计为患者测量血压等,同时家属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③对护理人员来说,信息化及相关护理产品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其工作效率,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但就另一方面来说,护理相关应用与产品的快速发展存在以下弊端:①信息化科技及护理产品广泛应用的成功及因此带来的效益,使得大部分护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护理科学技术的研究,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病人的人文护理,无法真正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进而阻碍了护士个人人文素养的提升[2]。②美国学者波拉克在《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中所说,科学所应对的问题以及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1]。但由于护理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及相关护理产品的广泛使用,使护理人员对护理科学技术过度地信任与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护理技术中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降低了自身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及人文护理能力。

2人文护理的概述

人文护理即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其不仅仅局限于对患者生理疾病的护理,还包括给予患者精神呵护、心理抚慰和行为方式的指导,人道地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关怀[3]。人文护理作为护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体现出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高度而深刻的理解及对生命无上的尊重与敬畏。随着《健康中国发展纲要》提出“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4],护理界不断地促进人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人文护理关怀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5]。但我国的护理人文关怀起步较晚,且有些专业课老师对时事政治、社会人文的关注度较低,“兴奋点”都在本专业,人文造诣不高[6],因此,提高护士的个人人文素养、人文护理能力及对人文护理的重视程度已成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3护理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及整合

就目前来说,护理人员大多重视护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护理科研成果,认为护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完全等同于护理学专业的高速发展,而弱化了对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而护理学专业主要包括:伦理学、心理学及护理学,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的进程。为了促进护理学专业的蓬勃发展,需正确认识护理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并将二者加以整合。3.1人文对护理技术的提升作用。(1)任何先进的护理技术都只是科技的创新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但永远无法拥有人性的关怀与温度,因此护理人员若一味地依赖于护理技术便会忽略心理问题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只有将人文护理切实地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因心理因素对患者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才能使护理技术发挥出最大程度的效果,真正了解先进护理技术对病人疾病的治愈程度,有利于在目前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促进护理技术的不断前进。(2)人文护理能力的提高及人文护理的广泛应用,使得患者更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更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临床护理工作的问题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推动护理技术的提升。3.2护理技术对人文的促进作用。(1)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医学领域也是如此,现代护理技术的提高为人文护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使得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加重视患者的意愿与心理状态,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人文护理能力的提高。(2)护理技术的进步,减少了护理人员一部分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护理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感受护理事业的发展,更加热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平并增强对患者的精神、心理、行为指导,推动人文护理的发展。

4小结

由于护理专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7],所以护理技术的进步与人文护理能力的提升对现代护理学专业发展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紧密整合起来,全面推动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国家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路绪锋.对医学技术的控制何以可能———兼谈应对医学技术主体化的策略[J].医学与哲学,2014(5):12-15,33.

[2]尹新芳.浅谈医学人文与医学技术的完美结合[J].医院管理,2019,29(19):382.

[3]范宇莹,孙宏玉,常广明.高等护理教育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人文关怀护理教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4):1257-1266.

[4]詹启敏.医学人文发展的需求和内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8):961-964.

[5]潘绍山,张新庆,葛宾倩,等.人文护理的机遇与挑战[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4):1249-1252.

[6]史瑞芬.让专业课堂“思政飘香”———从护理“人文课程”到护理“课程人文”[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4):1253-1256.

第5篇:护理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护理;实验教学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普及,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已逐渐成为工业、教育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VR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62年美国人MortonHeilig发明了被称为“全传感仿真器”的设备,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VR设备。之后美国VirtualProgrammingLanguageReserach公司创始人JaronLanier首次提出了VR的概念,并发起了VR技术研究,发展至今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简而言之,VR技术是一种模拟人类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行为,且高度逼真的人机交互技术[1]。VR技术环境的主要特征包括三维成像、主动与虚拟环境互动的能力以及视觉和听觉反馈,这些特点结合在一起,使用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VR技术已在教育、医疗、航天和娱乐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成为近些年的热点,受到护理教育者的高度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1VR技术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实验教学占有很大比重,但现有条件下,由于专业课程教学时间不足和实验内容抽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熟练操作。而且招生人数逐渐增加,与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学经费等不匹配,导致教学资源不足,经费和场地严重受限,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基于上述问题,将VR技术引入护理专业实验教学非常必要,也迫在眉睫。VR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为学生提供第一人称视角的模拟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相关知识。在模拟教学阶段可以让学生进行开放性交流,反思自己在模拟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操作过程的记忆。因此,VR技术在提高学生自信心、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满意度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此外,利用VR技术,教师也可以为缺乏教育资源的地区提供远程教育,从而改善当地教育水平。鉴于VR技术的众多优势,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开始探索VR教学,并将这种新型教学方法作为使学生从新手转变为合格临床护士的重要手段。

2VR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1VR技术应用于理论教学

在传统护理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人体组织模型的不同切面,拼凑组合成立体结构,但对于立体感不好且未训练过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且学生也只能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观察标本与模型,学习效果不好。因此,将VR技术模拟出的“虚拟人”应用到护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深入理解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工作原理提供便利。澳大利亚MedisMedia公司开发了一套名为3DOrganon的“虚拟人”软件,包含数百个骨骼、关节、肌肉、心脏、肺等动画数据集,以及15个人体组织的虚拟模块和4000个逼真的解剖结构,各种器官和组织都可以任意角度翻转,学生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进行沉浸式体验学习[4]。同时,微软也推出了类似的虚拟设备Hololens,该设备能够展示三维解剖全息图,通过Hololens学生可以学习人体器官和组织,并进行虚拟解剖,看到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使学习更具灵活性[5]。VR技术还可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肌肉的伸展与收缩、心脏的跳动甚至心脏瓣膜的开闭方式等动态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剖构造的空间概念及组织间的关联性有更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VR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与患者产生共鸣,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疾病,如产生幻觉和记忆障碍等。在新英格兰大学的一个教育项目中,通过使用沉浸式VR软件可以引导学生模拟衰老的过程(如听力下降),加深了学生对年龄相关健康问题的理解,培养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同理心[6]。

2.2VR技术应用于技能训练

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占比较大,传统护理技能实训多在人体模型或患者身上进行,不仅成本高,还风险大。因此,在相关技能训练过程中,情景模拟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通过情景设计与场景模拟,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训练。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安心犯错,即便犯错也能得到有效的反馈,从而熟练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护理技能。上海康为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NM2230高级虚拟静脉注射操作系统,学生可通过该系统进行静脉注射操作培训及考核,更好地把握针刺的部位、角度、力度和深浅,从而积累经验,提高注射或穿刺成功率。美国犹他大学的AnnLB等开发了一套基于计算机图形的VR系统,并带有触觉反馈,用于帮助护理专业学生练习导尿术。评估发现,与采用传统方式练习该技能的对照组相比,体验者对该系统的评价更好[7]。上海健康医学院的JiuAiSun等开发了一套模拟放射照相原理和程序的增强训练系统,用于在无电离辐射危险的情况下学生对放射照相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增强了学生操作大型医学影像仪器的信心[8]。由于VR技术的便利性,后续研发出来的多项虚拟护理模拟训练系统均有效提高了受训者对临床技能的熟练程度,如心肺复苏术[9]、鼻导管插入术[10]、气管切开术[11]、伤口护理[12]等。

2.3VR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

2.3.1虚拟医院的临床护理由于临床实践资源不足,护理专业学生从实践中提升临床技能的机会较少,对此虚拟临床系统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美国密歇根大学护理学院的MichelleAebersold等[13]在SecondLife虚拟平台上开发了一套虚拟医院系统,该系统设置了虚拟病房、虚拟急诊室、虚拟护理站以及配套的虚拟设备,使得学生可以处于体系化的虚拟场景中练习,并扮演患者、护士等不同角色,教师进行实时提示和反馈,从而训练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由于缺乏隔离患者,且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传染病患者护理教学对护理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挑战性。但VR技术的引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可以在安全、无威胁的环境下开展教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的SariHimanen等开发了一个护理教学中的虚拟医院系统,在虚拟医院传染病病房中,学生可以练习无菌工作或对肺结核传染病患者的护理程序[14]。学习环境由真实的医院全景照片和游戏化的交互式用户界面组成,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学生要认真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正确穿脱防护服,严格执行手部卫生和无菌操作程序,避免传染给“工作人员”或其他“患者”。

2.3.2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对于一些特殊的临床护理如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专业人员要具备高超的护理技能,能处理患者复杂的健康问题,这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准确感知能力和快速决策能力。考虑到重症监护室环境的特殊性,在专业教学中引入VR技术,以提高护理专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疗中心的ChristianVincelette等分别对两组重症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常规培训和虚拟系统培训,之后比较培训效果,发现经过虚拟系统培训的试验组在两个临床领域的表现有明显改善,虚拟系统在提高学生重症护理临床技能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15]。

2.3.3临终关怀的临床护理护理专业学生在为患者提供生命末期护理时,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会出现不适、无助、焦虑、苦恼和内疚等情绪,影响临终关怀护理质量。美国阿拉巴马汉茨维尔大学的RitaFerguson等通过虚拟系统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临终关怀护理测试,通过数据了解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向处于生命末期的个体提供护理情况,发现参加模拟后,学生临终护理能力显著提高,并且希望获得更多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16]。美国圣心大学的LeonaKonieczny也通过类似的虚拟系统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临终关怀教学,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增强勇敢面对死亡的信念,从而提高对临终患者的护理水平[17]。

3VR技术面临的挑战

虽然VR技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各方面逐步完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1)当前硬件相关技术(如力反馈技术等)还不够贴合VR技术的使用要求,硬件在使用过程中数据交换时间偏长,互动交流难以流畅进行,容易出现眩晕和人眼疲劳等现象。(2)由于VR操作软件开发种类和数量有限,系统不可能模拟出所有医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需要对已开发的软件持续更新,增加场景,提高实验建模方面的逼真度,更准确地模拟人体、手术场景、医疗器械等。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