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护理基础知识范文

护理基础知识全文(5篇)

护理基础知识

第1篇:护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处理;围堰支护施工

前言

基础处理以及围堰支护施工是水利工程开展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工程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其施工质量的提升,所以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层次的研究,进而实现其施工水平的提高。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定家湾工业区堤防工程,该工程的主要任务便是有效规避其所受到的围内洪涝灾害,同时还要保障该地方可以对工业区场地填土隆起的淤泥挤向大门口水道现象起到有效的抵抗作用,以免其产生严重的水道堵塞问题,提升水道的畅通性。与此同时,在开展堤路合一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工业园区的沿河交通任务进行承担。在丁家湾工业园区的大门口水道左岸开展对于能够同设计防洪标准相符合的封闭式堤防的设计,同时还要将其同市政道路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堤防的总长度为3.193km,其中包含3.140km的道路、0.125km的连接段以及3.068km的主堤防。

2水利工程基础处理

2.1锚固技术

水利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对于环境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面临客观条件较差以及部分山区的情况下便能认识到这一点,为了可以有效实现整体工程稳定性的提升,应当加强对于锚固技术的优化应用。高质量的锚固技术能够有效保障水利工程整体的负载稳定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切实提升工程的建设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其潜在的各项安全隐患。基于此,若想实现对于锚固技术的有效应用,施工人员事先应当强化开展对于该地区地形的勘查工作,充分掌握其实际所具有的地质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施工的实际参数进行确定,确保锚固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差异化的运用。相关调查表明,水利工程对于各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包括承载力、对抗性以及防滑性等方面,所以在对于锚固技术的使用方面,施工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从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出发进行最优方法的选择[1]。

2.2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实质上是指存在于建筑下方由承载力较差并有着较高含水量的土质和淤泥所组成的一种土地结构,如图1所示。软土在水利工程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土地结构。当其面临较高的压力以及强度的时候,时常会产生各种问题,例如:变形、膨胀以及滑坡等,这便导致工程在实际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实际开展水利工程基础处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对于软土处理的认识,现如今,广泛会使用换土法以及排水固结法两种方法进行软土处理,其中换土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其主要的应用原理便在于对灰土、粗砂以及水泥土等压缩性较小但是有着较高承载力的土质进行运用,将以往承载力较差的土壤替换掉,这样一来便能够提升地基结构的牢固性与稳定性。换土法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原理简单、操作方便,还能够从根本上将其问题解决,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一般来说需要投入较大的操作成本,而且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利因素。排水固结法在应用原理方面则是采取人为加压以及排水的措施,进而实现软土地及自身稳定性的增加,同换土法相比,排水固结法在操作方面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投入[2]。

2.3预应力管桩技术

现如今,在我国所开展的水利工程当中,在实际进行预应力管桩技术应用的时候,通常会采用先张法以及后张法两种方法进行对于预应力管桩的安装以及布置工作,如图2所示,笔者将分别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先张法主要指的是,施工人员在开展对于水利工程的基础处理工作的时候应当预先进行一定压力的施加,此举可以有效实现其结构具体使用性能的提升,然后再于不同的建筑部位进行应用,这样一来便可保障水利工程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后张法在实际应用方面同先张法完全不同,其是等到工程整体的完成强度到达80%之后,再通过对于其他手段的运用提升构件强度。从根本上来看,二者都是为了要保障其结构的稳定性,但具体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步骤存在不同,施工单位应当从其实际情况出发,对施工方法展开针对性地选择,进而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水利工程围堰支护施工

3.1施工流程

3.1.1测量放线在开展对于水利工程的围堰支护施工时,应当先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在施工之前完成对于施工标志以及测量控制点的建立工作,并要对堰体轴线进行确定,进而高质量地开展对于堰体砌筑范围以及施工方向的控制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堰体砌筑断面尺寸和相应高程进行随时测量,保障好堰体断面的精准度。

3.1.2设护坡木桩因为围堰堰底有着较深的淤泥,为了能够尽可能避免堰体产生滑移现象,在工程开始之前便计划要进行护脚木桩的设置。该木桩长度为6m,直径为20cm,木桩入土相对来说比较浅,所以将会采用人工的方式将其打入到淤泥层当中,如图3所示。

3.1.3人工堆码袋装粘土在施工现场中充斥着大量的杂填土以及垃圾,围堰所应用粘土为外购黄土,通过卡车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进行人工装袋。在实际进行砌筑的过程中应当对土袋进行平放,灵活采用带钩的木杆将水中的土袋钩送到位,然后进行层层堆码。

3.1.4铺设彩布条当形成堰体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在迎水面进行彩布条的铺设工作,使其起到相应的挡水效果,同时还要抛掷土袋压脚,以保障堰体不会出现渗水问题。

3.1.5钢板桩支护施工人员需要将一排6m长的钢板桩按照一定的间隔打在掩体内侧坡脚处,测量之后发现其淤泥和水的实际深度分别为1.2~1.5m以及0.6~1m,而钢板桩的入土深度则在5m左右,同时还要通过对于土袋的运用将堰体与钢板桩之间的部分填充上,这样便可以尽量避免其产生滑移问题,实现其稳定性的提升。具体的施工方法是先将水抽干,接下来再对其展开对淤泥的清除工作,进而整理出来一条能走挖掘机便道,最终展开钢板桩支护的实际操作[3]。如图4所示。

3.2注意事项

当实际开展对于围堰平面的布置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包括材料堆放部位、施工模板以及交通运输等等。一般来说,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轮廓同基坑纵向坡趾之间的距离需要在2m以内。若是未能科学开展对于围堰的平面布置工作,便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本身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比如:一旦其围护基坑的面积不足便会导致其水流受阻。所以施工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轮廓特点、导流方案以及围堰类型展开实际的布置工作。

4结论

综上所述,优化开展对于水利工程的基础处理以及围堰支护工作,能够有效保障水利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于后续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施工人员要加强对于该方面的重视,进而采取优化的处理措施,促进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解洋.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城镇建设,2020,(10):194.

第2篇:护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基坑;裂缝;注浆;加固

基坑工程随着近年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其技术理论及实际施工水平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总体上,基坑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以开挖深度越来越大、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支护工艺及体系越来越多为主。在此背景下,基坑施工的事故也在不断增多,轻则增加工程造价,重则产生人员死伤,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对于基坑工程出现意外险情后,对于基坑险情的应急处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对具体基坑工程出现的险情进行了调查,对其出现的原因作了综合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基坑进行了应急加固处理,效果良好。

1工程概况

该项目地处市区,场地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场地北侧距离既有6F老旧小区住宅楼约12m,西侧紧邻在建项目基坑,南侧距离东西向快速干道约10m,东侧距离巷道约7m。据调查,基坑南侧分布有污水管线,距离基坑开挖顶边线约8m,基坑东侧分布有污水沟,距离基坑开挖顶边线约6m,基坑与周边环境关系如图1所示。该工程拟建地上4层商业体,地下2层车库,基坑开挖深度7.5~10.45m。基坑开挖长度70.2m,宽度33.2m。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地层主要以杂填土、黄土状土、粉质黏土为主,勘察时,地下水位属低水位期,地下稳定水位埋深12.40~13.50m,由于场地地下水位较深,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该基坑支护型式主要以复合土钉墙为主,因基坑西侧紧邻在建项目基坑,且基坑开挖前后时间差别不大,因此经过建设单位协调,基坑相邻段最终方案以挖通进行处理,既缓解了基坑支护的压力,同时也能较为经济安全的解决问题。

2基坑险情的发生

由于业主资金问题,该项目自筹划开工起,至实际开工时,延误时间长达2年之久。在项目实际开始施工时,紧邻西侧项目已整体施工完毕,但现场施工时未及时将实际情况反馈给设计单位。对于基坑西侧,施工单位为争抢工期,对于图纸设计内容理解不清,在明知设计图纸与现场不符的情况下,自行按照其它相接断面的支护型式进行支护,且上部由于紧邻西侧已建地下室,土钉长度只有1.5m有余。坡顶未进行任何硬化防水处理,且坡顶堆置有建筑材料,致使基坑的安全性受到了极大影响。现场实际施工详见图2。基坑在挖至坑底处,由于正值夏季,降雨量较多,现场施工人员在巡视时,发现西侧基坑顶部出现裂缝,且裂缝呈不断发展趋势。于是,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基坑设计单位到现场进行处理。

3基坑险情分析及处理

3.1基坑现状调查

设计单位到达现场后,对于基坑整体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西侧基坑顶部出现较大张裂缝且已发生错台现象,裂缝横向最大距离1.8cm,竖向最大错段距离2.1cm,西侧紧邻已施工完毕1F商业楼停车场外墙出现明显墙皮脱落现象,如图3、图4所示。

3.2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单位提供资料以及实地调查,本次导致基坑西侧坡顶裂缝的主要原因如下:(1)由于项目停滞,导致基坑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施工单位未及时将现场实际情况反馈给设计单位,将其它支护段盲目施作到本段,是本次事件的主要因素。(2)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缺乏管理,对现场实际情况没有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3)由于基坑西侧处于已竣工建筑的放坡范围内,后期西侧基坑上部以松散回填土进行了回填,前期不均匀沉降较大,在持续高强度降雨条件下,靠近本项目基坑一侧出现较大沉陷,停车场雨水全部汇聚并渗入本项目基坑西侧填土内。西侧建筑排水管道设置于本基坑一侧且其封闭性不好,导致排水管破裂,建筑排水全部泄入本基坑西侧坡顶。(4)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委托第三方具有相关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基坑进行监测,导致基坑变形异常时,未能及时发现。

3.3基坑应急加固处理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由于基坑已开挖完毕,且底部已开始施工筏板基础,西侧又紧邻已竣工建筑,场地狭窄,施工面极为有限而且存在不安全因素。(1)如将西侧土体卸载,由于底部筏板已经施工,施工受限,且西侧建筑物地下室将暴露在外,此种方案被两侧建设单位均予以否认。(2)如采用支护桩加固,根本无施工作业面,可能由于施工导致裂缝进一步加大,且施工周期较长,不满足要求。综上所述,如何在不卸载土体的情况下,又能控制基坑变形,保证西侧基坑的安全性,同时加固处理的时间较为紧张,是本项目基坑加固的重、难点。设计单位经过综合考量,针对本项目基坑应急加固处理提出了以下方案(图5)。(1)为封闭裂缝,防止由于后续降雨进入裂缝导致裂缝进一步扩大,对现状张裂缝采取注浆加固处理。注浆浆液采用PO42.5R纯水泥浆,水灰比1∶0.5,重力式注浆。由于本基坑一侧主要以上部填土为主,因此注浆应多次补浆,确保浆液充满缝隙。(2)对西侧建筑物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处理,将排水口接长后引入外侧市政管道,同时由于停车场一侧产生沉降导致雨水积聚下渗,因此对停车场一侧进行排水疏导,修建排水沟并且接长排水管将雨水引入市政管道。(3)对基坑坡顶采用钢花管注浆加固,成孔方式为人工洛阳铲成孔,成孔深度9.0m,间距1.0m,梅花型布置,注浆压力采用0.2MPa,注浆浆液采用PO42.5R纯水泥浆,水灰比1∶0.6,分多次注浆,确保浆液饱满,施工时应注一跳一,加固图如图5所示。(4)对基坑坡顶至西侧建筑物外墙统一做硬化防水处理,对停车场一侧除进行排水疏导外,还应进行硬化处理。(5)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具有相关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基坑坡顶进行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监测单位应以本基坑西侧为监测重点,针对性的编制专项监测方案,且监测进场日期不应大于2天,对基坑西侧监测频率为4次/天,应增大人工巡查力度,由专人特别是在雨期每天保证不少于4次巡检。(6)施工单位应停止一切施工,待基坑加固处理完成且基坑监测数据较为稳定后方可施工,施工应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尽快施工完地下结构后进行肥槽回填。(7)由监测单位将基坑监测数据,施工单位将现场实际情况等及时有效的每天向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进行汇报。

4基坑监测及支护加固处理效果

设计单位在出具详细的支护加固处理方案后,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丰富经验的基坑支护施工单位对基坑进行了加固施工,前后施工共计10天。监测单位在加固施工前对基坑西侧进行了为期2天的密集监测,至施工完毕后15天,监测频率为4次/天,在负1层顶板施工完毕后,监测频率改为2次/天。根据监测单位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加固后,基坑西侧坡顶未出现异常变形,整体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基坑西侧坡顶最大位移监测数据如图6所示。基坑加固于7月31日开始施工,至8月9日施工完毕,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在施工之前,基坑西侧的水平及竖向位移都在不断的增大,直到对裂缝注浆加固完毕,基坑水平与竖向位移均发生较为明显的收敛,随着基坑西侧的整体加固处理完毕,基坑坡顶位移均变现较为正常。该项目现已施工完毕,基坑肥槽均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水泥土进行回填夯实,说明本次基坑应急加固处理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实际基坑项目出现险情之后,较为针对性的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应急加固处理设计,后期显示加固效果较为良好,不仅有效的缩短了加固工期,且加固方案较为经济合理。针对此类项目,总结如下:(1)基坑工程危险性较大,因此国家及各地区专门出台相关规定,根据基坑深度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复杂关系分为了危大工程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基坑工程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测方案,各责任人应严格按照相关方案实施。但目前来看,相关单位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相关方案流于形式,执行力度不大。(2)施工单位作为现场实际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对基坑工程负有主要责任。施工单位在拿到相关设计文件之后,应及时编制专项方案,相关方案应通过专家论证。现场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如发现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而不是为赶工期盲目施工,甚至有些施工单位自觉施工经验丰富,自行更改施工内容及施工工序,这些都是导致基坑工程出现险情甚至是进一步破坏的主要因素。(3)有些勘察单位在提供勘察成果时,未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地下室范围布设钻孔,导致基坑支护设计后期缺乏相关数据,只能以邻近钻孔作为参考,如有些地段存在大厚度填土,就可能导致基坑支护设计的失效,导致相关事故的发生。(4)基坑支护设计单位,作为基坑工程的主要责任人,对设计方案负有主要责任。在进行设计时,应按照基坑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的复杂程度,制定安全合理的支护方案。设计不是设计完毕就宣告着责任完毕,设计单位应在方案实际实施过程中,较多的去现场查看,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即使现场发生一些状况,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并处理,将一些容易造成事故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5)建设单位作为实际项目的建设人,对工程项目负主要责任。建设单位不是甩手掌柜,而应对项目建设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应对国家及地区的相关规定较为熟悉,对于基坑工程,应及时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基坑进行整体监测,对涉及到工程质量、安全的问题,应该严查严纠。应加强与工程建设各责任单位的沟通,确保工程建设的时效性。(6)坚持信息化施工。由于工程地质、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基坑工程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各责任单位应保持较为良好的沟通,对施工现场情况较为了解,坚持“边观察,边施工”的信息化施工原则[1]。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候伟生.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闫超君,刘飞.某深基坑支护出险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28(5):479-483.

[3]杜卫,赵军,李志清.某土钉墙支护基坑边坡地面开裂原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7,6:24-26.

第3篇:护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南充市博物馆,建筑基坑,支护形式,处理措施

1项目概况

南充市博物馆、文化馆、文物库房、地下车库项目位于南充市顺庆区白土坝路西侧、毗邻南充市体育公园,由博物馆、文化馆、文物库房、地下车库组成,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8119.27m2,规划总建筑面积46589.0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8921.61m2、地下建筑面积17667.43m2);本项目建物地上1层~4层(建筑高度31.5m),设一层地下室,设计±0.00标高为275.60m。结构形式:筒体—钢桁架—框架组成的混合结构;基础形式:柱下独立基础、桩基,筒体下筏板基础;荷载:柱底内力标准值2000kN~12000kN,筒体下筏板基础基底反力700kPa。后又对该项目局部施工作出进一步调整,对局部地下室轮廓及部分基础埋深加深,基坑深度一般调整为8.10m~12.40m,局部最深达15.45m,以此达到满足现行规程规范要求的目的。

2基坑概况

2.1地质概况

南充市地处川中红层浅丘区,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内、川中褶皱带的南充西山向斜北东翼。该褶皱带为东西向的大型宽缓向斜,无断裂及陡倾褶皱存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1.5°,岩层产状近于水平。据区域地质资料,该项目建场区新构造运动微弱,无大的构造断裂存在,区域稳定性好,无不良地质构造活动迹象。建场地地处四川盆地中红层丘陵地区,属剥蚀残丘地形地貌。场区西北侧及东南侧以前为河道,中部为台地,后因场地平整,对台地进行了挖方、对河道进行改道回填,现场地均已整平、地势开阔,总体呈北高南低。建场区内高地面高程285276.98m12m,最低地面高程279274.87m,地面高差61.15m25m。场区地下水属川中红层地下水区,主要有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总体上地下水较贫乏。上层滞水分布于人工填土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小,空间分布不均。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强风化泥岩网状裂隙中,水量较小,富水性不均。本次勘察期间,于部分钻孔中测得地下室部位的孔隙潜水静止水位12.70m(高程262.79m),对基坑开挖无大的影响。根据对岩土层测试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按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规定,物理性质指标一般可选用平均值,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指标选用标准值,地基承载力选用特征值。以下便根据岩土参数的选用原则并结合本地区的工程经验,综合采取岩样进行的岩石试验成果,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建议值见表1。

2.2基坑概况

本工程周边环境简单,基坑深度一般为6.30m~10.0m,局部达12.40m~15.45m,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局部地下水在基坑开挖深度以下,对基坑施工影响不大,根据相关规程规范,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因场区东西两侧周边无紧邻构建筑物,且地势较开阔,基坑开挖后基坑坑壁大部分地段为岩石,稳定性较好,对建筑基坑采取适当放坡即可解决,对上部强风化岩层段可采用喷锚支护措施,对下部中风化岩石构成的坑壁,为防止岩石风化,对其进行挂网喷射细石混凝土。对于场区南侧厚填方地段采用放坡开挖处理或采用喷锚支护措施。对场区西北角及东南角因场地较窄,无放坡施工条件,对此段则采用排桩支护。基坑支护及其支护设计所需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可参照表2选取。

3设计构思

南充博物馆、文化馆、文物库房、地下车库项目位于南充市顺庆区,场地东侧为白土坝路,西侧为西河,场地南侧为玉带路,北侧为南充市西河体育公园。场地西北侧及东南侧以前为小河,中部为台地,后因场地平整对台地进行了挖方,对河道改道进行回填,现场地均已整平,总体呈北高南低,高程为274.57m~275.53m。本项目±0=275.60m,防水板顶标高ab段-6.3m(除车道部分),bc段-5.5m,cd段-3.2m,de段-9.4m,-8.4m,-8.1m,-9.35m,ef段6.3m,fg段6.8m(除车道部分),其中抗水板为0.45m,考虑垫层厚度为0.1m,本项目地坪标高按275m(-0.6m)考虑,故开挖深度为6.25m,9.55m,6.25m,5.45m,3.15m,9.35m,8.35m,8.05m,9.30m,6.25m,6.75m,车道部分最大高差暂按2.0m考虑。基坑开挖深度3.15m~9.35m,对于具有一定放坡条件,开挖深度内全部为素填土的2—2,5—5剖面采用土钉支护,其余部位基本为基岩采用放坡加护壁支护。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现场环境条件、工程类比及不同方法的理论计算比较等,该建筑场地地形开阔、平坦,稳定性良好,场地及其附近无断裂通过,岩层平缓,属构造稳定地块。现场地质调查表明,场地地势较平坦、开阔;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地震,对本区域无重大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0.5m~1.0m,满足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要求;确保基坑附近环境的稳定与安全;技术与经济上合理,且有利于土建施工。与此同时,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内未发现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稳定、区域地质构造较稳定,场地为适宜修建建筑的场地。根据现场场地条件,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期间,应在基坑边坡、周边建(构)筑物设置一定数量的变形观测点网,随时对四周地面的沉降、已有建(构)筑物的变形及边坡位移进行严密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以及确保基坑边坡的安全。

4施工要点

一般情况下能满足基坑的安全施工需要多种方式的基坑支护技术,随着深基坑的逐步广泛运用,单一的支护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各种组合支护技术相辅相成进一步发展,常见的包括:水泥土桩和灌注桩组合支护、抗滑桩和锚杆组合支护结构、水泥搅拌桩和锚杆支护结构等等。基坑开挖后基坑坑壁大部分地段为岩石,稳定性较好,对上部强风化岩层段可采用喷锚支护措施,对下部中风化岩石构成的坑壁,为防止岩石风化,可对其进行挂网喷射细石混凝土;场区对基础施工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场区西北角及东南侧的原河道区域,本工程勘察期间静止水位埋深较大,测得地下室部位地下水静止水位12.70m(高程262.79m),对基坑开挖无大的影响;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则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大,可采用绝缘的泥浆泵明排方式抽除地下水。因中风化岩石上部部分地段存在破碎的软弱夹层,桩端进入持力层后,应按规范对桩端以下3d~5d(d为桩径)范围内持力层逐桩进行检验。对于场区南侧厚填方地段采用放坡开挖处理或采用喷锚支护措施。对场区西北角及东南角可采用排桩支护。基坑支护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设计。拟建物基底下为中等风化砂质泥岩部位建议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以中风化砂质泥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回填土较深部位建议采用桩基础,桩形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灌注桩,以中风化砂质泥岩作为桩底持力层,因中风化岩石上部部分地段存在破碎的软弱夹层,桩端进入持力层后,应按规范对桩端以下3d~5d(d为桩径)范围内持力层逐桩进行检验。做好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周边地面的沉降、已有建(构)筑物的变形及边坡位移的监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与此同时,场区地处浅丘红层区,地层起伏变化较大,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坑)工作,如有异常地质条件或与勘察报告不符时,应进行必要的施工勘察工作。建场地西北及东南侧原河道地段分布有厚层新近填土,土层厚度及性状变化较大,基岩埋藏较深,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形式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因该部位填土为新近回填土,未完全固结,采用CFG桩加固处理不适宜。根据该地区的施工经验,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对此地段建议选用桩基础,以中风化砂质泥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就本场地特点而言,可选择的桩基形式有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速度快等特点,而且单桩承载力高,能直观检验桩底持力层的性状特征,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桩端直径可根据荷载不同调整,因场区地处冲沟地段,据相邻工程经验,在土岩相接部位存在较丰富的地下水,对桩孔施工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上部填土层较厚,下部粉质粘土层多呈软塑状,对桩壁支护及施工安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设计所需的有关技术参数见表3。钻孔灌注桩:该方案即采用机械成孔,对外部施工环境无特殊要求,但其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泥浆,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且本场地上部存在厚层的由泥岩碎块组成的素填土,下部部分地段存在软塑状的粉质粘土层,结合现场勘察钻进经验,二者对桩成孔均有不利的影响,前者因为近期回填结构松散、局部架空,将造成桩孔壁不稳定易垮孔,后者是多呈软塑状,成孔过程中将产生收缩现象,桩体浇筑过程中可能造成缩颈断桩事故,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及进度。其设计所需的有关技术参数见表4。

5结语

本工程场地及其附近无断裂通过,岩层平缓,属构造相对稳定地块,场地地形开阔、平坦,稳定性良好,场地为适宜修建建筑的场地。做好基坑支护和降水施工组织要切实可行地指导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的相应施工标准,通过精心的设计,科学计算研究,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次南充市博物馆、文化馆、文物库房、地下车库工程项目。支护结构形式选择的合理,保障整个基坑以及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同时促进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向好。

参考文献:

[1]郭永成,周玉明,吴永红,等.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公园及公寓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与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7(15):73.

[2]马丽珠,赵中华,田悦.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方法探究[J].价值工程,2020,2(8):33-34.

第4篇:护理基础知识范文

(一)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互动式案例教学,就是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结合老师制定的相关案例进行知识的讲解学习。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以一种开放的模式来更好的提升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将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完美融合的新兴教学方式,其主旨就在于通过贴切的案例达到一个师生间的良好交流互动,从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互动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互动”二字,而案例教学也同时是通过案例来推动和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最终到达一个良好的交互性,基于以上这种师生互动的根本属性,将两种教学方法完美的结合起来,以互动为教学期望,通过一系列详尽的案例来推动学生的探讨和交流来更好的达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在交流之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最终完美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已经不仅仅限于老师负责教授而学生只能听从和学习的模式,该教学方法将开放性和互动性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如何达到开放的互动才是重点所在。因为在高职教育中,所面对的学生已经不是牙牙学语的幼童,更多的是有思想经受过一定学习教育的祖国栋梁,即便是面对他们从未学过的知识,互动性的教学和探讨交流也未必不会让老师也能有所收获。而互动式案例教学最大的意义就是将教与学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教中有学,师生之间更重视的是探讨和交流以更为深入的对当前讲解的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而这一切的纽带就是详尽而完善的案例。

二、周密的案例有助于提升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公共基础课教授的知识在今后运用很广泛也很重要。

公共基础课程所教授的知识都是比较基础但却在今后生活工作中运用广泛的实用性知识。除了基础知识,公共基础课培养的还是一种基本能力,比方说马克思、毛概,都认为是一种理论性的枯燥知识,但实际上这些理论却恰恰培养的是一种与当前社会主流所相符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最终的目的是教育出能够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那么在良好的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后,也许在生活工作中并不会有任何直接作用,但主流而积极向上的思想会更好的推动他的行为从而使之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受而不至于被摒弃。

(二)周密的案例准备才更有利于将相关知识全面的讲解。

案例本身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了解,通过实际案例的具象化体现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透彻的学习好书本知识。所以使用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为了以案例的实际性帮助减少书本理论知识的抽象陌生性。但是将案例教学仅停留在表面是完全不可取的。草草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讲解,自己本身就没有达成一个透彻的分析,更不要说案例是否真的能够很好贴合当前教授的实际知识内容,那么最终只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陌生而对相应的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

三、良好的互动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一)互动性是贯穿整个互动式案例教学的重点体现。

互动性指的是师生之间关于当前教学内容的良好互动,是一种对知识探讨交流的态度,而它也是整个互动式案例教学的重点所在。互动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那些较为单一甚至是死板的教学方式,它是以交流和沟通为基石来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得到学习和提升。让课堂便得互动,让学生们学习的方式变得互动,同时还能让整个学习过程都充满生趣,让课堂“活”起来,这样自然就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们更有学习的主动性。

(二)良好的师生互动是能帮助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而互动性对学生来说除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简单通俗点的,学生学习过后就一定会考试,那么课堂上互动性的教学自然能够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考试起来也就更加轻松。比方说对于马克思中关于“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良好的在课堂中与学生们进行互动,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产生,引用一些实际的矛盾案例来深刻讲解这些可以出现在实际生活中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体现。学生们也自然愿意通过自身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想法来与老师交流关于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以一种辩证哲学的方式来看待矛盾。实践性的讨论能很好的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融洽师生关系。

四、通过案例教学以加强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通过案例教学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案例其实就是一种对书本抽象知识的具象化体现,通过一些可以出现在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进行学习。仅仅是对着书本的内容照本宣科很难不让学生不产生厌烦情绪,那么当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没有了甚至是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又怎么能够顺利开展呢?所以唯有良好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起提升才能更有助于其主动性的学习。

(二)案例能帮助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提升兴趣能帮助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而案例教学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在其今后才能工作时能够更好的帮助进行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适应社会的真正需求,所以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和适应社会。

结束语:

第5篇:护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口腔专科;新入职护士;培训

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且与国际口腔医学接轨,对口腔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1]。口腔医院专业性突出,而护士均毕业于普通护理院校,在校期间所学口腔专业知识甚少,口腔专科知识普遍缺乏[2],临床适应能力缓慢。因此规范化的护理培训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我院逐渐摸索出适合口腔专科特色的护理培训方法,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新入职护士29人为培训对象。29人均为护理本科,女生28人,男生1人,年龄20~26(23.03±1.06)岁,均无口腔护理工作实习经历。

1.2方法

1.2.1岗前培训

1.2.1.1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护理部组织为期2d的集中理论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口腔基础知识及科室诊疗范围、口腔专科器械感染控制、牙体解剖生理、口腔门诊常用器械的认知、病人安全管理、口腔综合治疗台、口腔门诊病人接诊流程、护患沟通技巧、口腔工作范畴及护士职业规划、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邀请临床主任医师、护理部主任及临床带教科室护士长担任授课老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使新入职护士对口腔专科有一个初步认识,有利于后续规范化培训的开展。

1.2.1.2熟悉工作环境,适应角色转换

由于口腔专科医院不同于综合医院,护士的工作重点也略有不同,为了使新入职护士尽快适应,护理部安排门诊护士长带领新入职护士进行门诊科室参观,并进行诊室分布、牙科椅位使用、牙科治疗台等知识讲解,直观感受口腔专科护士的工作特点。

1.2.2规范化培训

1.2.2.1建立护理教学管理构架

形成护理部/护理教学组临床带教组组成的二级教学管理体系,护理教学组每季度在护理部的安排下,对全院临床科室进行护理教学检查,通过检查带教手册的填写质量、考试试卷、进行现场提问或观察新入职护士操作等方面发现问题,护理部在检查后会向科室出具纸质《护理质量检查科室反馈表》,科室根据问题进行整改,并于3个工作日上交整改反馈表,护理教学组在下季度的检查中重点检查上季度存在的问题。

1.2.2.2临床带教老师选拔

护理部选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工作5年以上,具有较强责任心、个人业务能力强、善于沟通且热爱带教工作的护理骨干担任科室带教老师。采取“一带一”临床带教,由带教老师指导学习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

1.2.2.3制订新入职护士带教手册

新入职护士带教手册的制订:护理部结合各科室情况,对口腔专科基础内容及各科必须熟悉掌握的项目进行梳理,然后按照由易到难、由急到缓、由基础到专科的原则[1],将培训内容分为12周,各科《新入职带教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经护理部与科室反复讨论后定制。主要包括:①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如口腔解剖、口腔生理、口腔病理、口腔放射等;②口腔专业知识,如口腔科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③口腔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如临床常用材料调拌技术、专科器械识别、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口腔常见疾病治疗的护理配合流程等[2]。每周带教老师完成带教任务后填写《手册》,本月底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护士长本月底对《手册》填写情况进行检查。

1.3考核方法

岗前培训后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作为未接受规范化培训前的参照成绩。新入职护士在经过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后护理部用同一试卷再次测试。考核内容包括:①口腔基础知识,如口腔解剖、口腔生理、牙位标识、材料调拌的原则等;②器械消毒处理,如口腔器械消毒处理流程等;③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口腔门诊病人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等;④手卫生;⑤口腔门诊病人接诊步骤;⑥职业防护,如针刺伤的处理流程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理论成绩及6项基础知识成绩高于培训前,在6项基础知识掌握中新入职护士对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病人接诊流程、急救技能、手卫生及职业防护5方面的掌握度提高较明显(均P<0.01),说明规范化培训有助于口腔专科新入职护士对口腔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器械消毒处理总分18分,培训前为(8.04±3.35)分,培训后为(9.76±2.63)分,从数据可看出培训前后我院新入职护士对该项的掌握情况均不理想,因器械消毒处理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要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多,在以后的培训中会增加器械消毒处理方面的知识培训。护理教学管理构架的建立能对临床教学工作起到监督督导作用,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规范临床带教,保证培训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口腔专科护士培训还处于摸索阶段,从事口腔专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在校期间口腔专业护理相关课程的学时极少,在学历教育比较欠缺,并且缺乏实践[3]。口腔专科护士对口腔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是完成好的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口腔专业护士尤其是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4]。我院在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取得良好效果,通过规范化培训新入职护士能系统扎实的学习口腔专科基础知识及技能,利于口腔护理工作的开展,主动积极配合医生,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缩短病人诊疗时间,使护理人员得到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刘英华,王自梅,朱苗.口腔专科新护士手册在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7,7(35):329330.

[2]李秀娥,李华,李培军,等.对非口腔专业新上岗护士在职培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2):5960.

[3]高玉琴.口腔专科护士分层培训模式与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8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