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护理教育学范文

护理教育学全文(5篇)

护理教育学

第1篇:护理教育学范文

1.1对象

自2002年起,对护理教育学实验课进行改革,选取2000级至2009级护理学院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共2443名,其中男生312名,女生2131名。

1.2方法

1.2.1学生分组由各班班长负责分组,每6~8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要求至少有能讲标准粤语和普通话的学生各一人。各组选小组长一名,负责整个实验的组织、资料的收集、监督计划的进程、组织学生进行预讲、与教师的沟通等。

1.2.2时间安排体验式实验课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这时学生已经学完护理教育学的所有理论课,也有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具备护理教育学的基础,再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体验。

1.2.3制订计划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时对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学生发放活动通知,内容主要包括体验式教学的时间、地点,每位学生要准备的资料,授课时长,评委的组成以及评分标准等。每个班指定一位教师负责督促,学生在开学时就认真准备,争取在后期授课时达到最佳状态。

1.2.4教学内容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安排每位学生上讲台授课,主要评价学生的教学态度、教学仪态、教学程序的完整性、具体教学技巧、教学的科学性、语言表达、课堂气氛调动、教学媒体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广东省地方语言为粤语,同时又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使用的语言主要为普通话,为了“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我们倡导擅长讲粤语的学生用普通话授课,擅长讲普通话的学生用粤语授课。

1.2.5总结汇报学生讲授结束后,以班为单位进行总结,由学生相互提出各自讲授的优缺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给学生建立一个融洽、宽容、平等、开放、互利、共赢的交流平台。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发言要点,让学生随时看到先前的发言,更好地引出新观念,提出更好的建议,小组长做纸质记录。最后教师对学生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1.2.6回放录像并反思实验时对每位学生录像,实验结束后由各小组自行仔细观看录像,目的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反思同学及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2.7反思日记在理论课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反思日记,对体验式教学的相关内容,例如教案、讲稿、理论授课等进行总结,并对上述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完善体验式教学。

1.3效果评价

实验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表包括11个项目,每个项目设很大帮助、较大帮助、不确定、极少帮助4个选项。在2007级、2008级及2009级学生中,对每个年级随机发放调查表100份,共3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3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3讨论护理教育学是讲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课程,既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教学技能。根据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学生应获得护理教学的初步能力。而体验式教学实现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实践性。

2讨论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全新模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选择讲授的题目,准备教案、讲稿,课件的制作,备课,授课,评价等多环节的训练,激发了求知欲,引导了积极思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护理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2.2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体验式教学的很多内容平时学生很少涉及,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把握教学规律,引导小组自学,如理论课上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分享既往学生中好的课件,启迪学生思维。同时,帮助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制作课件乃至上台讲授。本实验以小组形式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为了相同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在实践中共同提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和协作的学习氛围可缩小学生间、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获得及时直接的反馈,促进有效依赖和互动。本研究的300名学生中,有79人认为体验式教学对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有202人认为有较大帮助。学生普遍认为体验式教学培养了团队精神,密切了师生关系,锻炼了学生之间相处、合作的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能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作用。

2.3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开展的“学习金字塔”研究显示:在塔尖的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其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只能在学习者脑子里留下5%;第二种是阅读,两周以后能保留10%;第三种是用声音和图片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以后能保留20%;第四种是示范,两周以后能保留30%;第五种为小组讨论,两周以后能保留50%;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两周以后能保留75%;第七种是用以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两周以后能保留90%。由此研究可见,传统的学习方式效果较差。体验式学习为实用性学习,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际演练,学生的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均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2.4帮助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

第2篇:护理教育学范文

1883年,沃德(L.F.Ward)在《动态社会学》中第一次阐述了“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1893年,W.T.哈利斯(W.T.Harris)指出教育研究的基础是建构在社会学上的。A.W.斯莫尔(A.W.Small)也提出要将社会学引入教育学之中。这些论述逐渐明确了社会学的母体科学属性,我们知道,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说比社会学要历史悠久得多,早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此后教育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渐形成为一种相对系统和有体系的科学。社会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类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规律及内在逻辑的科学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在18世纪,以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MarieAugusteFrançoisXavierComte)为代表。20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家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在1903年的《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将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这也是教育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1917年,美国学者W.R.史密斯(W.R.Smith)撰写了《教育社会学导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融合里涌现了一大批学者,如布迪厄(PierreBourdieu)、威克斯勒(Wexler)等人,他们讲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研究高度融合,彼此打通,深刻把握了教育的本质乃是人的实践,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为我们针对口腔护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针”,护理本质上是针对“人”,讲究以人为本,而教育社会学将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基础,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教育社会学的这些研究讲究从人的角度以及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推动教育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口腔护理的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是口腔护理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口腔护理不仅仅对住院病人高度重要,对于人们的日常健康也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教育及培训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如根据《今日口腔》杂志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姚永萍的采访来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是四川省唯一的口腔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一年仅培养60名口腔专科护士,而四川省每年对口腔护士的需求量为8000~10000名。60比10000,这供需之间惊人的差距靠什么来填补呢?主要依靠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老带新”、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会等,但仅凭这些,很难实现保质保量的口腔临床专科护士培养。这样类似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及质量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众所周知,口腔护理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及提升,但是囿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实际情况,口腔护理的教育还是很多停留在对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的理论阐述,实践实习的环节较少,口腔各专科疾病的护理和专科常用材料、器械、药物的使用,以及各专科的常规护理等方面还缺乏实训。三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亟待改进。当前对于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更多还是单向度/线性的发展模式,侧重于给学生(护士)单向度的讲解,缺乏多元互动和反馈,口腔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预防和减轻口腔异味,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这些目的之达成在本质上都需要多元化/网络式以及互动的教育方法。

3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口腔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第3篇:护理教育学范文

关键字:医学教育;培养;护理教育

当今的时代在进步,社会的经济与卫生方面也都在进步,因此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医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说已经有所超出,但是护士却很少,因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为医护教育寻求与医院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养医院所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卫生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于护理教育现今的情况和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为我国护理教育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一、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

现在我国护理教育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例如专本硕博代表着我国高级护理教育,这个层次的教育已经基本步入正轨。但是护理基层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工作人员。中级护理教育就是以培养基层护理人才为目标,让毕业的医护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各个层次的医护单位从事护理工作。在护理教育中,需要着重注意实践理论结合,尤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教育不仅要重视技术,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一方面,我国的护理人员不论是服务的意识或者理念都不及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现今的生源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现在的护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论的教授与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与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缓慢培养的过程,因此应该在教育中对学生们进行培养,让我国的护士具备真诚,尊重,关爱等优秀品质。

二、对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关注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优秀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三、改变护生的思想从择业观开始

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区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区的思想给予支持。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区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综上所述,护理生的教育依然是严峻的。护理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加强护理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设置合理的护理课程教育,加强教育护理生的护理观念,强化教育学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观念,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说说而已。我国应该在保持系统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护理学院应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和技术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培养出新时代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蒋颖.护理专业校本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第4篇:护理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1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源起及发展概述

1883年,沃德(L.F.Ward)在《动态社会学》中第一次阐述了“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1893年,W.T.哈利斯(W.T.Harris)指出教育研究的基础是建构在社会学上的。A.W.斯莫尔(A.W.Small)也提出要将社会学引入教育学之中。这些论述逐渐明确了社会学的母体科学属性,我们知道,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说比社会学要历史悠久得多,早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此后教育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渐形成为一种相对系统和有体系的科学。社会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类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规律及内在逻辑的科学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在18世纪,以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MarieAugusteFrançoisXavierComte)为代表。20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家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在1903年的《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将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这也是教育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1917年,美国学者W.R.史密斯(W.R.Smith)撰写了《教育社会学导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融合里涌现了一大批学者,如布迪厄(PierreBourdieu)、威克斯勒(Wexler)等人,他们讲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研究高度融合,彼此打通,深刻把握了教育的本质乃是人的实践,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为我们针对口腔护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针”,护理本质上是针对“人”,讲究以人为本,而教育社会学将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基础,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教育社会学的这些研究讲究从人的角度以及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推动教育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口腔护理的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是口腔护理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口腔护理不仅仅对住院病人高度重要,对于人们的日常健康也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教育及培训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如根据《今日口腔》杂志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姚永萍的采访来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是四川省唯一的口腔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一年仅培养60名口腔专科护士,而四川省每年对口腔护士的需求量为8000~10000名。60比10000,这供需之间惊人的差距靠什么来填补呢?主要依靠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老带新”、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会等,但仅凭这些,很难实现保质保量的口腔临床专科护士培养。这样类似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及质量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众所周知,口腔护理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及提升,但是囿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实际情况,口腔护理的教育还是很多停留在对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的理论阐述,实践实习的环节较少,口腔各专科疾病的护理和专科常用材料、器械、药物的使用,以及各专科的常规护理等方面还缺乏实训。三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亟待改进。当前对于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更多还是单向度/线性的发展模式,侧重于给学生(护士)单向度的讲解,缺乏多元互动和反馈,口腔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预防和减轻口腔异味,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这些目的之达成在本质上都需要多元化/网络式以及互动的教育方法。

3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口腔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第5篇:护理教育学范文

素质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是适应时展的新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提倡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政治修养、品德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教育为目的的全面的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医学护理教育是培养护理学方面具有深厚的知识、以及人文学和护理学等相关知识,为人类健康的护理专业培养人才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升,对护理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样对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的专业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当今护理专业工作已经由传统的围绕疾病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的、整体的护理。由于护理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因此它要求护士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当然对护士的文化水平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对于如何实施护理教育的素质教育,使其应该护理行业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是目前护理教育中最基本的一项教育内容。

二、护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了几个方面的素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三个方面。思想道德素养是国家一切教育的核心和政治方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起教育的重中之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服务性以及社会性决定了从事该职业的人--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只有当护士对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自豪感的时候,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行业中去。思想道德素质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设护理学导论等课程进行,或者进行大型的演讲和授帽仪式等来加强护理学生的良好医德与医风。

(二)专业技能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基础医学护理知识,以及与护理有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必须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平衡医疗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这主要可以通过加强理论教育,比如在护理礼仪中讲述护士应该遵守的规则,使学生懂得协调自己的形象与职业的需求。

(三)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医学护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个护理事业的推广[1],从护理的理念、对象以及内容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具有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而主要的途径就是加强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完善护理学生的知识结构。比如,传统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以护理专业知识为主,而缺少人文类的知识,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增加一些选修课,比如艺术类、交流沟通类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医学护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促进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热情

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护理专业之前,对护理学基本的认识非常粗浅,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热情也不是非常的高。因此,在护理专业的学生入校学习护理理念课的时候,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护理学基础绪论的时候,教师要身着洁白整齐的护士服,简洁明快地给学生做自我介绍,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对护士这个职业产生憧憬和向往。同时,通过对护理学发展史的介绍,突出阐述护理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护理职业的神圣与光荣。通过对南丁格尔的生平的讲解,在学生中树立高大光辉的护士形象,增强学生的事业感和奉献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要求医院中的优秀护士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在今后的护士职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坚定意志。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正如南丁格尔所述的那样,"护理工作是最精细艺术中的最精细者",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护士的着装、言行举止等对护理工作的好与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在医学护理教育中重视对学生形象、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对护士的着装要求、技术操作、言行举止等做亲身示范,在日常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对自身言行举止的培养,从眼神、表情、姿势等多个方面培养沟通技巧,教育学生妥善处理医患关系,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技巧和沟通的艺术,为将来的现实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

"白衣天使"是人们对护士职业综合美的一种赞誉。作为将来从事护士职业的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美育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通过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小细节的合理利用,不断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在使其掌握审美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美育修养。在日常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美的认识、美的心灵、美的态度以及美的行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从日常简单的习惯入手,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使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主动地为病人创造美的治疗、康复环境。

(四)不断提高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