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护理科研教学范文

护理科研教学全文(5篇)

护理科研教学

第1篇:护理科研教学范文

关键词: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21.4±1.1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21.6±1.9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77.14%)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62.86%),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第2篇:护理科研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课堂有效性;高职教育;多平台教学

一、引言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课堂主要采用传统讲台式教学。传统讲台式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课件通过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传授教学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传统讲台式教学虽然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其是灌输式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互动性差,使得学生学习时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对内科护理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高职内科护理是一门必修核心课程。学习好内科护理能够为学生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内科护理的学习是以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机能、药物护理、基础护理技术、健康评估等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内容分为9大项目,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者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因为内科护理与前期基础课程联系紧密,特别是基础课中较难掌握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机能、健康评估等课程,前期基础不牢直接影响内科护理的学习,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反映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如何提升护理专业课堂有效性,即增强教学互动性,有效地提高内科护理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是高职院校教育者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伴随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教学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已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高职教学也由此迎来了新挑战,课堂教学生态也在不断改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究适合目前学生生活、学习场景、环境新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和突出。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方法,重构教学内容,重塑课堂教学生态不失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探索路径。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有效的路径方法和手段,本研究在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之下,结合国内外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文献,提出多平台信息化教学模式。所谓多平台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移动学习平台、直播教学平台和答疑互动平台。本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内科护理的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比较传统教学和多平台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有望为多平台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黄冈职业技术学院100名学习内科护理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学生数量为50人,男生4人,女生46人,平均年龄(20.5±1.4)岁;观察组学生数量为50人,男生3人,女生47人,平均年龄(20.1±0.6)岁。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性别、年龄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纳入标准:年龄18~21岁,男女不限;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自愿参与本研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传统的课件授课、讲授法等方法为主的传统教学和多平台信息化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对本校2019级学生进行内科护理中一个单元共2学时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学互动性实验以及统一的随堂考试,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对教学互动性以及学习成绩的差异,由此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异。1.教学方法。(1)传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传统的课件授课、讲授法等方法,由教师在讲台上课件方式进行内科护理讲授。内科护理内容非常多,涉及9大项目,因此本研究仅以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以此分析教学效果。共2学时。(2)多平台信息化教学。观察组采用多平台信息化教学,教学内容同样为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利用移动平台、直播平台和答疑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教学。①课前准备。以组为单位,每3位同学分为一组。依托移动平台提供本次课的相关视频、动画、教学病案等资源;教学任务:“该患者评估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②课上导学。教师展示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得分最高小组分析任务结果,其他小组点评,教师最后总结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然后学生利用平台抢答环节,说出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诊断,教师点评并总结其护理诊断。而后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拍摄“尿路感染患者护理措施”视频,小组之间点评打分,得分最高小组现场展示护理措施。再通过直播平台,连接教室与泌尿内科病房,让学生代表与尿路感染患者沟通,与管床护士沟通。锻炼学生护患沟通技巧,增强学生人文关怀能力。③课后拓展。通过答疑平台,学生在课后对于课中不理解的地方向校内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沟通,教师答疑。2.评价方法。(1)教学互动性实验。采用教学互动性常数作为实验衡量标准,其教学互动性常数利用学生量化机制,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的自主交流进行统计,将统计的参数通过数学运算即作为教学互动常数,单位%[21]。其分析方法是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的自主交流分别赋值,分值越高,说明教学互动性越好。(2)随堂测试成绩评价。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相同的试卷进行随堂测试。考试时长为3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包括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从多个维度考察学生对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掌握情况。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

(三)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年龄、考试成绩为计量资料,性别、为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教学互动性实验。为直观显示两种教学方法对教育互动性的差异,利用第三方分析软件加权计算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互动性常数并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传统讲台式教学平均互动性常数为31.5%;而多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均互动性常数为85.4%,高于传统讲台式教学。因此,多平台信息化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互动性。

(二)随堂测试成绩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随堂测试成绩比较见表3。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75.2±2.6)分,而观察组的平均成绩为(89.6±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所述,多平台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成绩。

四、讨论

高职内科护理课堂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互动性和有效性,因为高职内科护理教学涉及面较宽,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近年来,伴随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教学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已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将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特别是内科护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的探索却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多平台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移动平台、直播平台和答疑平台,同时借助视频、病案分析、情境构建、临床仿真、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教学互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平台信息化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内科护理教学互动性,提高学生随堂测试成绩。

(一)提升教学的互动性。通过教学互动性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多平台信息化教学能明显提升教学互动性,提升内科护理教学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小组教学以及信息化交流方式两个方面。小组教学使学生之间沟通更为顺畅,遇到疑难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解决,既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信息化的交流方式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护士之间的交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学习的时空维度,提升了学习的互动性。

(二)提高学生随堂测试成绩。评价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最直观的指标是考试成绩。本研究采用相同的试卷对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统一考试,发现多平台信息化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本次课的学习成绩。多平台信息化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平台信息化教学就以学生为中心,整合教学内容,序化教学环节,最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五、结语

多平台信息化教学能显著提升高职内科护理课堂教学互动性;多平台信息化教学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课堂知识,学生的随堂测试成绩显著提高。多平台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高职内科护理课堂教学中推广应用。本研究从教学互动性和随堂测试成绩两个方面揭示了多平台信息化教学在提升高职内科护理课堂有效性的作用,比较了其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但由于时间和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只以泌尿系统感染项目中的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这一单元展开研究,通过这一单元来说明内科护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不够全面,今后将对内科护理其他项目进行课堂有效性研究。

【参考文献】

[1]罗园珍.微课设计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3):255

[2]马忠泉.师生共享讲台式教学法[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4,3:52~66

[3]胡小勇,朱龙,冯智慧,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趋势与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46(6):12~19

[4]刘献君.个性化教育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49~50

第3篇:护理科研教学范文

教学对象为福建省某医科大学2007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甲乙两个大班,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乙班,共93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6名;对照组为甲班,共94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7名。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讨论式教学,两组课时相同。

(一)教学准备

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内科护理学》为本科护理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必修护理专业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教学形式为理论课和讨论课相结合。本研究时间为第一学期,即2009年9月-2010年1月,课时总数为88学时,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为15学时,分别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综合病例5次讨论课,每一次讨论课为3学时。教材选用尤黎明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该教室有联网计算机100台及多媒体设备1套,保证教师和护生各有1台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学校计算机中心的1名教学辅助人员负责硬件设备的维护。教学前进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辅助软件和技术的准备及教师的培训。教师在首次讨论式教学时需向护生示范如何查找网络资源,包括校园局域网和因特网的资源。校园局域网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精品课程网中的《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的教学课件、视频及动画等。

(二)教学实施

讨论课采用网络环境下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如下:

(1)设立主题。每一次讨论课,由主讲教师1名、辅助教师2名负责。主讲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投影仪播放课件,向护生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临床案例以及讨论问题。案例均来自临床一线,讨论主题一般为4~6个,主要涵盖该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医学护理前沿知识。

(2)搜集资料。护生明确教学目标和问题后,自己搜集信息资料,通过教材、教学课件、上网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等各种途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思考和分析问题。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由3名教师负责,适时给予提示、督促,引导护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此步骤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护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3)自主讨论。护生独立学习探索、分析问题后,根据坐位进行3~5个人为小组讨论或网上讨论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师对讨论、合作交流作出必要的指导和调控,鼓励护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护生深入讨论。

(4)归纳总结。护生经过充分讨论后,主讲老师选择部分小组护生进行汇报。主讲教师针对护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引导护生了解各知识点的关系以及掌握重点知识;适当联系临床实际,以提高护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情况,教师要求护生以个体或小组形式上交电子文档作业,由教师进行批改。

二、教学效果与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林毅等编制的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4]评价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该量表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正性条目赋值为“5、4、3、2、1”,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此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9。在教学前、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集体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使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表1),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表2)。教学后实验组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对照组护生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及总分高于教学前;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二)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对实验组护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主要涉及新的教学方法对护生的影响、护生对该教学法的喜爱认可程度、该教学法的优缺点等,共包括19个闭合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对实验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实验组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见表3。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接触医学前沿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2)查找资料方便、可利用的信息丰富;(3)了解更多网上学习资源,提高课后自学能力;(4)做作业不用大量写字、节省时间与精力;(5)了解一些专业学习QQ群或论坛,加强平时学习交流;(6)培养上台演讲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7)有利于阶段知识的掌握,作业的布置能够督促课后复习。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缺点或问题:(1)盲目查找资料,缺少思考、钻研;(2)多媒体网络教室问题多,如电脑配置低、网络故障等,浪费很多时间;(3)长时间对着电脑易疲劳;(4)对信息讨论分析不够,有些知识印象不深且不理解;(5)作业太多,对无电脑的同学负担重,做作业不够认真,且没有教师反馈;(6)老师指导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不够;(7)有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护生信息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超过半数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护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大班讨论课上,必须借助计算机、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高效地提取和加工,无形中训练了护生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案例和问题主要来自临床实践,往往比课本更能吸引护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护理资讯,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习主动性。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生教学后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教学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还不能肯定新教学方法优于传统讨论式教学法。

3.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创新性思维及科研意识。基于网络环境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临床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在对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时,要进行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与讨论,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性思维;护生经常接触到护理专业文献、最新观念以及争议性观点,增强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存在问题

1.教与学的软硬件环境不完善。在本研究中,护生反映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低,经常出现机器故障。由于校园网带宽限制,大量计算机同时接入网络,人均带宽严重不足,经常导致网速慢,影响了教学进度及效果。《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大纲、教师教案、课件,课件学习拓展的资源有限,且缺少可供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的平台。

2.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技巧,提高护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该教学法的应用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调查中护生提到,教师在思路上的指导和培养护生分析能力不够;有的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部分教师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水平及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

3.护生对该教学形式适应性较差。开展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护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同时要求查询大量相关知识,一些护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43.0%的护生认为增加了学习负担,不少护生反映面对电脑会感到疲劳,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护生,上课容易开小差。研究调查显示,有10.8%的护生表示在上课时,不能克制自己在网上查阅与学习内容无关资料的冲动。

4.讨论式教学中护生交流合作活动减少。讨论式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交流平台,可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但是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生合作能力并没有提高,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护生上网检索文献占用了讨论课大部分时间,用于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的坐位设置不利于护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护生网上交流的平台不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发展对策

1.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功能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保证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的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这需要学校增加资金投入,进行硬件基础建设,以改善教学硬件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应该完善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断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库内容。

2.提高教师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观摩、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该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高,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建议学校建立相应的人事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4篇:护理科研教学范文

案例分析法的英文说法是case-basedlearning,简称CBL。案例分析法是指将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病例做成课堂讲述的案例,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剖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案例,学生会逐渐培养起理性、沉着的性格,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更能从容不迫。这是医务工作者在就业时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之一。将案例导入到实际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是以教育为主导,以学习为主体的。案例分析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趣味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缩短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的差距。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可结合多媒体与投影仪技术,放映PPT图片、短视频和三维动画等,通过触及多种感官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相关病案的实际情况和解决办法[1]。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个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做出诊断,并提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派代表讲解本组同学的讨论结果,以达到翻转课堂、学生为主的效果。在学生结束讲解之后,老师可以邀请其他组员做补充和修正,也可以让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质疑,然后进行二次讨论,以此帮助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案例的分析当中,通过对案例的多次分析讨论、纠正修改,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参与能力和互相帮助的意识。

二、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想象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生动场景,以特有的场景引导学生融入其中,使学生身临其境,静下心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时,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新课内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研究夏婧满丽冰周姗姗(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2)容和目标,多研究实践案例,并根据本班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些情景[2]。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情景时,要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相关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同时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加有兴趣参与到课堂中。这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巧有很大的帮助。

三、PBL教学法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国外被称为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这种教学方式将疾病问题当做教学主体,结合临床发生的实际案例来研究分析,以教师的适当引导为牵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实际授课时,要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制定教学导学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3]。针对每一章节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教师应当予以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把大部分的研究空间和想象空间留给学生。临床实践案例和理论内容的结合可以有效避免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的脱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有效解决学生就业之后产生的脱轨问题。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英文名称是multimedia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MCAI。多媒体技术指的是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文字和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从而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互动中学到专业知识,在放松中交流想法、解决问题,独自探索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可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教学更直观、明确[4]。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后,在结束某一章节的讲课内容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的重点和考点。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融入近年的临床医学护理。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医学事业的教育水平,使临床医学护理专业更快、更稳地走向技术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护理学专业的授课教师要多探索最新案例,避免与社会脱轨,勤奋研究人们对护理专业的新要求,融合多种教育方法,增强内科护理学的实用性,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团队互助的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燕燕,唐海雯.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引下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6(2):82-84.

[2]陈晓敏.行动导向法在高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1):84-86.

[3]张燕,毛琼,李晓玲.以项目导向教学法看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J].中国现代医生,2013(7):121-122.

第5篇:护理科研教学范文

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如下.

1.1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

研究时间安排在2011年5~6月份,为2009级学生第二学年的下半学年.教学内容为: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职业素养的培养等.

1.2确定对照组和试验组

取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09级护理专业的120名学生,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名.对照组年龄为17~23岁,平均年龄为(19.3±0.5)岁,男生10名,女生50名;试验组年龄为17~23岁,平均年龄为(19.7±0.4)岁,男生9名,女生51名.两组的学生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首先,建立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电教媒体、实物(模拟人、各种医疗设备及器械、模拟病房、医院儿科病房)以及挂图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室、实验室或儿科病房设计不同的教学场境,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并有效地为学生建立交流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儿科护士的角色扮演,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与沟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依据儿科护理工作和服务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不给学生强加任何的结论,根据已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及课前预习让学生在模拟的医疗场景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儿科常见病能进行系统护理评估.其次,分析问题与情景感悟.根据教学场景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做出疾病的常见护理诊断.最后,解决问题及情景体验.通过角色的分配与互换,体验医患双方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合作机制;体验儿科护理的专业特点,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系统地实施护理措施.体验式教学可使学生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有效地利用理论知识对小儿实施体验式护理,进行健康宣教,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较好地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程序,了解儿科护理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从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护理服务效果[1].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应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

1.4教学效果评价

由任课教师、教学监督小组以及优秀学生共同组成评价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有[3]:①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②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③领导与管理潜能;④创新与愿景思维能力;⑤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⑥团队与合作精神.评价采用计分法,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能力越强.同时,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进行评价[4],分值为0~100分,将其分为4个等级:①非常满意:评分在90分以上;②满意:评分在70~89分;③一般:评分在60~69分;④不满意:评分不足60分.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独立样本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评价

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的评价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对照组“非常满意”的选择比为33.3%,“满意”的选择比为36.7%,即满意度为70%;试验组“非常满意”的选择比为50%,“满意”的选择比为40%,即满意度为90%.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

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领导与管理潜能、创新与愿景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与合作精神等素质上,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评价,结果见表2.

3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