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生物科技研究范文

生物科技研究全文(5篇)

生物科技研究

第1篇:生物科技研究范文

高中生物是一门让学生充分了解自然、接触自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实验科学。引导学生从普通生物现象入手,然后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探究等方式,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通过笔者对生物课堂教学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习惯于强制要求学生硬性地记忆一些枯燥乏味的生物概念和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也很难记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又如,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情况,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能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关怀和重视,师生之间关系并不是很好,这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比如,高中生物中关于生命活动过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个内容很难进行实验,仅靠教师讲解又很难使学生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一个生命活动全过程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亲眼看到生命活动的全过程,这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又如,教师在授课开始前安排学生观看一场球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致,然后顺势引发学生思考:队员之间如何传递信息?队员获得信息后生体机能是怎样处理信息的等问题。这样,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是教师灌输,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都不一样,教师的“满堂灌”没有效率,加上高中生学习的内容繁多,时间紧张,压力很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针对个人的学习情况,直接、准确、快速地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直接查询、获取生物知识信息。不仅如此,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灵活地分析处理生物数据信息,进行绘制表格、构建模型、制作视频教程等,促使学生学习生物方式的多样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第2篇:生物科技研究范文

关键词:国防生物;科技;发展战略;现状;启示

1国防生物科技的战略定位

1.1国防生物科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柱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新材料、新技术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对国际安全秩序和经济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生物武器和基因武器为代表的新型生物攻击已成为现实威胁[6]。美国等西方强国将发展生物科技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支撑,持续加大科技和产业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技术带来的生物安全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生物技术研发体系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总的来说生物技术发展理念相对比较滞后,生物技术研发水平也很粗糙,生物产业发展资金薄弱,生物技术创新研发团队更是稀缺,与保障国家安全利益拓展的要求存在巨大差距。必须针对传统与非传统生物威胁,以国防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国防生物技术体系。因此,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角度出发,通过技术革新,积极布局生物技术在国防科技创新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新型军用生物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对于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

1.2国防生物科技是推动国防进步的技术引擎

国防生物科技的本质是将前沿尖端生物技术应用于国防建设领域,用于提升战斗力标准,因此,必须是具有明确或潜在国防应用前景及价值的生物技术和生物交叉技术才能称之为国防生物技术。前苏联进攻性生物武器计划研究所主任、国家生物国防中心教授Alibek博士于1999年6月提出“生物国防”概念,此“生物国防”概念的本质上也是指将前沿生物技术应用国防科技领域,因此也可以表述为“国防生物”。几乎与此同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国防民间战略研究所出版了生物国防季刊,该刊物目前是美国关于生物国防的有影响的出版物。在我国,郭继卫2009年主编的《战争生物观与制生权预见》,在国内首次阐述了生物技术对军事革命的影响,并提出制生权的概念,之后对制生权的5个特点进行了分析[7]。2014年,曾华锋等主编的《制脑权:全媒体时代的战争法则与国家安全战略》出版,该书聚焦了认知空间的战争与战略问题[8]。2015年,贺福初等提出了生物化军事革命的概念,并系统的开展了生物技术在国防科技领域应用的系列研究论证工作[9-11],张仕波主编的《战争新高地》也对生物科技革命引领新一轮军事变革的观点进行了论证[12],至此,“国防生物科技”相关概念与理论逐渐走向成熟。生物科技的发展及其与信息、纳米、认知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在国防领域,对于提高武器装备性能与增强士兵作战能力才有着重要作用,预示着生物科技将成为未来国防技术发展中一个强力的“助推器”[13]。

1.3国防生物科技是引领新军事革命的焦点技术

综观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以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引擎将对新一轮军事革命产生重大影响。当前,科技界、产业界和国防军工界具有普遍共识,即代表新技术形态的武器装备的攻守平衡、科学高效的保障体制的建立、成熟化的军事体制编成标志着一轮军事革命的完成。学者们普遍认为,信息化军事革命将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完成。信息化军事革命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出现新瓶颈和新需求,感知战争态势、掌控信息优势和控制战争要素,要求完善信息化战争的认知系统。战争空间由物质空间、信息空间向认知空间、精神空间的拓展必然要求生命科学的革命性突破[14-15]。对作战效能的更高期望值,要求军事系统达到更加智能化的状态,因此,生物电子、仿生技术、认知神经科学的突破将使作战效能出现革命性跃升。信息化军事革命的新需求也是这一轮军事革命的瓶颈问题,信息化军事革命已经使武器达到了物理的极限,突破难度高。而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已经达到军人的生理极限,作业能力的突破必须借助新的技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人员的脑信息负荷超载和意识干预等作战样式的出现,使认知和心理成为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防生物科技的发展将引领和触发新一轮军事革命的焦点领域。

1.4国防生物科技是重塑战争格局的关键推手

可以预见,生物科技将成为打造颠覆性、非对称和革命性军事优势的核心科技,对于改变世界军事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归根结底是因为世界军事革命正逐步进入到关键转折点,而这种转折必须由新的、更高的、更具颠覆性的技术来推动[16]。正是出于这样的需求,以生物科技为代表的技术集群恰恰符合这样的要求,必将影响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一是生物科技锻造非对称优势,拓展战略领域。随着军事脑科学、神经认知科学、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计划、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突破,各种生物化武器装备,如脑控武器、意识干扰武器等,将逐步形成独立于陆、海、空、天、网、电传统领域,形成对现有作战平台和作战系统的非对称优势。二是生物科技提供新技术引擎,突破武器装备物理极限。依靠已有的理论、技术和材料,很难对现有武器装备系统性能提升进行质的改造。而生物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生物电子、生物计算、仿生材料等生物交叉技术的出现,给武器装备系统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思路,主动拒止武器、脑控武器等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生物科技打造超级战士系统。突破生理心理极限,拓展物理生存空间,是未来战争对士兵最大的考验。生物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基于生物体的存在规律而拓展,因此技术载体在生命体,现代战争对人的作业能力提出极大的要求,特别是对士兵生理、心理和智力系统提出极大的挑战,而通过认知功能增强技术则能实现生物体改造,从而打造超强士兵系统。四是生物科技推动战争生物化,重塑战场形态。动物部队走向战场,机器人军团成为潜在作战力量,生物能将成为新型军事能量,意识干预武器、脑控武器将成为新的武器系统,特别是“制生权”“制脑权”等作战理论的出现,将生物科技革命推向了国防应用领域。

2西方主要国家国防生物科技战略发展现状

西方军事强国,特别是美、英、日等国家,将国防和军事需求深刻融入到生物科技发展战略里面,因此,研究外军国防生物科技发展战略,对于指导我军国防生物科技战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1强化引领作用,制定与国家战略相辅相成的生物技术战略

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21世纪生物技术、新的方向》指出,生物技术研究已经进入第二次浪潮。医药和健康研究在继续作为重点得到发展的同时,生物技术研究的方向将向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处理方法、海洋生物技术倾斜。美国生物技术研究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旨在发现、阐明、改良和控制各种用于生物技术应用的研究,从而确保美国在生物技术应用上拥有坚实的研究基础,有力地推动产品商品化和维护美国在全球生物技术发展中的领先地位。2012年1月,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国防战略指南,战略指南中提到了将新兴生物技术作为国家安全能力提升的关键技术[17]。2013年9月,美国政府在《游戏规则改变者:颠覆性技术与美国国家战略》的报告中指出通过了3D打印、自主系统、定向能、信息网络、人体效能增强等技术战略。2017年12月,美国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中提到将着重保护美国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以确保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俄罗斯联邦政府2005年通过了《关于生物和化学安全领域各联邦政府机构的权力划分》。根据该命令,俄罗斯联邦卫生部负责牵头开展俄罗斯民众的生物和化学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其他联邦政府机构,并组织完善国家预防接种的相关工作。参与的主要单位包括俄罗斯国防部,任务是与外国及国际组织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框架下开展生物和化学安全领域合作。提升其国家安全的同时,借助新的生物技术提高国防综合实力。2000年英国政府发表《生物技术制胜———2005年的预案和展望》战略报告,主要通过促进生物技术产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的链接计划。2003年,英国生物技术产业协会(BIA),设立了独立于政府的英国生物技术创新与发展工作组(BIGT),旨在为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制定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18]。此外,各国政府在制定国家战略的同时,优先将国防战略放在重点考虑的地位,并积极围绕新兴生物技术制定国防战略。

2.2注重领域协同,构建结构化体系化的国防生物科技战略

美军非常重视国防科技战略的体系化建设,其科技战略包括多个层面,从空间上看,国防部、军种、科研机构均不定期制定科技战略规划,例如《国防部科技战略与优先领域》《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战略规划》《陆军科学技术总体规划》《海军科技战略规划》《空军科技战略》等,各战略不但明确了本级生物技术战略的发展路径,而且还指明了与其他部门生物技术规划的补充与协同。从时间上看,美军的科技战略可以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战略中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经历了技术探索、原理实现、技术应用、作战部署、反馈提升等环节,有效提升了生物技术战略推进效率。此外,美军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军事变革的引领作用,未来继续将信息化与制信息权作为美军面临的首要任务,判断生物科技在2050年前仍以基础研究为主,局部领域有望转化为关键技术,主要体现为信息化与生物化融合发展态势[19]。美军这一战略判断,为我军在生物化领域超越美军,引领下一轮军事革命提供了契机。英国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与化工等领域实力雄厚。同时,英国也是最具活力的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基地。英国军方生物科技发展战略采用的是附庸和嵌套模式,即政府的每一项生物科技发展战略都会留个军方一部分专题,军方负责制定符合国家战略的整体规划[16],二战期间,日本科学政策一直服从和服务于军部战争需要,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重要工具。战后初期的日本人较早认识到经济的振兴与自立,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日本要缩小由于战争与欧美隔绝所造成的科技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巨大差距,就必须尽快制定和创立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战略目标以及科技决策模式。1956年5月,日本科学技术厅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对科学技术进行综合性的行政管理,对振兴科学技术的政策进行规划。1959年2月,日本成立了中央机构的科学技术会议,科学技术会议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政府第一次以强力手段控制了国家的科学技术行政。从此,日本的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走上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轨道。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确立“技术立国”的科技政策,在大力发生信息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生物技术产业的前景,并紧跟美英的国家科技发展路线,布局日本生物技术产业规划,日本防卫厅也积极参与到政府生物技术战略规划,提出防卫技术需求,并积极提出军方生物技术规划建议,谋求政府予以支持。

2.3前瞻新技术领域,布局国防生物科技战略考量要素

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军一直关注生命科学领域,2009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战略研究规划中,提出了“生物革命”的理念,力主大力发展国防生物科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2010年以来的历次年度经费预算中,生物技术相关项目都在6亿美元以上,占经费的比例达到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2013年4月,美国政府公布“脑科学研究计划”,以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美军方积极参与其中,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计划投入5000万美元,着重开发一系列能捕捉、处理神经元活动状态的工具,包括研制大脑可以控制和感知的假肢、搭建视觉智能应用平台、实现无人化图像处理、视觉空间准确感知等。目前,美军已经在武器操作界面设计、脑-装备结合的武器系统等众多军事领域应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2014年4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宣布成立生物技术办公室(BiologicalTechnologiesOffice,BTO),目标是整合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驾驭生物系统的巨大潜力并将其应用到国家安全领域。新成立的生物技术办公室是在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现有的国防科学办公室和微系统技术办公室中的相关项目基础上组建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整合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推动基础研究发现和技术应用的突破、演示和转化。目标是通过应用工程学及相关技术工具探索生物系统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基于生命科学的下一代技术,探索生物系统与过程的高度复杂性与适应性机制,并应用于国防与军事领域。生物技术办公室的成立,标志着美军认识到生物学已处于国防科技的核心学科地位,必须加大资助与管理。2014年年底,俄罗斯开始启动“国家技术计划”,旨在发展未来15~20年有望决定世界经济和俄罗斯经济的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高技术市场,其中生物技术占据很大比重。2015年俄罗斯公布“国家技术计划”首批四个领域的市场网络发展路线图,涉及是神经、航空、汽车和海洋等多个领域。其中神经技术领域主要发展神经接口与技术,由国防部系统主导并制定规划,并将可能的生物技术深入应用到军事医学实践中,从而进一步转化成满足军方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英国政府联合国防部系统单位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努力将英国打造成为欧洲生物科技和产业中心,并将生物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军事领域。2008年,英国宣布斥资5亿英镑,在2013年年底前创建英国医学研究与创新中心(UKCMRI),以进一步增强英国在医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地位。

3我国国防生物科技发展的启示

3.1抢先布局国防生物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发展战略关键是要准确预测未来世界、中国和科技的内在关系,擘画未来30年或者50年的发展路线图和关键创新领域,进而凝练出技术方向和目标领域,明晰发展任务和路径[20-21]。近年来,我国围绕科技革命、军事革命与生物科技的内在关系开展大量深入研究,部署了一系列重大科研专项,形成系列重要理论成果。以生物科技主导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酝酿,必然会引发战争与国防形态的深刻演变,引领信息化之后的下一轮生物化军事革命。正是基于这样的世界国防军事环境和科技战略环境,实施国防生物科技强军计划,对于抢占新一轮军事革命战略制高点,加快推进国防生物科技创新发展,为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军队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因此,我们必须要调整国防科技战略部署,积极推动生物技术在国防力量建设中的应用,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和产业发展布局,使得国防生物科技战略的布局和发展得到全社会生产要素的支持[22-23]。

3.2超前部署生物技术创新专项

可以预测,至21世纪中叶,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将取得重大进展并趋于成熟。与此同时,以生物科技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迎头赶上甚至超越信息化军事革命的历程,甚至突破和改变信息化军事革命制定的战争规则。可以说生物技术必将对社会、经济和军事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引领催生新军事革命。国防生物科技将成为打造颠覆性、革命性、创新性的非对称军事优势的核心力量,成为产生改变游戏规则军事新技术的核心领域,成为未来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核心焦点。因此,要从国家层面上积极部署国防生物科技专项[24]。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当前,经济已经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超强的经济实力支撑科技战略建设,必须从国防战略和国家科技战略的顶层进行生物科技战略规划的制定,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以及通过军队科研计划,全面部署并深入论证和推进生物技术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应用,真正发挥生物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引领作用,实现我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强军建设。

3.3推动生物技术在国防领域应用

第3篇:生物科技研究范文

1.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在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学生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课业压力,在课堂中往往显得精神疲惫,不能积极参与到与老师教课之间的良性互动。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就更加提不起精神,无法专心听课。

2.教师备课不够完善。教师在备课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归纳总结,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磨灭了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3.授课方式模式化。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整个课堂只有教师一人在讲解,减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无法树立创新意识,更无法培养创新能力。

二、做好创新教育的方法

1.改变传统观念,引导学生参与。研究表明,人只有处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有效发挥自身潜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演绎独角戏,更不能给学生施加压力,要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自身发展,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惯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积极发掘学生潜力,让老师成为学生创新发展的领路人,使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发挥自身能动性。更要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积极创新的思维。

2.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应该作为引领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在提问和解答过程中建立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桥梁。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地指导解答,允许学生有错误,但不批评,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逐步成长。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做好授课准备,注重动手实践。高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做好课前准备,巧妙设计授课环节,在教材基础上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生物知识,掌握实验技巧。学生们通过亲身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可以开发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欲望,在实验中,体会生物知识的奥秘,享受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在生动活跃的实验氛围中,轻松理解生物知识,巧妙化解生物疑问。在不同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培养生物研究创新意识,提高生物学习的创新能力。

4.优化学习环境,建立创新氛围。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质量的提高,创新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就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不能学习何谈创新。这里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教室学习的氛围,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加需要师生融洽的关系。当学生愿意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时,学生的学习心理会变得轻松愉悦,这时的智力将会达到较高水平,心理达到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提高之后,才能使学生有信心进行创新性研究。

三、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

1.教育发展的要求。新时期的教育一直倡导发展素质教育,高中学习尤为注重。而现如今的高中教育除了要应对高考的压力外,也应该把素质教育重视起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多元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应对高中忙碌的学习生活。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只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做好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培养出真正的生物学人才。

2.社会进步的要求。科技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稳定的源泉。而生物科技正是现代科技的重要一环,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高中教育,更应注重高中生物学的教育。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向前进步,只有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将生物科技融入创新科技的前沿,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3.国际环境的要求。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各国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创新能力的较量。生物科技则是国际竞争中尤为看重的,是关系到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对青少年的生物学创新精神的培养变得格外重要。

四、结语

第4篇:生物科技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策略;校企合作;英语专业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医药事业海外拓展步伐加快。国务院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启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推动中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走出去。近年来,产学研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市场,成绩不俗。在具体产品贸易领域,中国植物提取物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发展突破瓶颈,多家企业获得医保商会联合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共同推出的“植物提取物优质供应商”认证(GEP认证)。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原料药出口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医药国际贸易的发展迫切需要得到高素质人才的智力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直接明确了高素质人才的规格:具备优秀的外语应用能力,熟悉国际规则,有较丰富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出色的国际商务能力。因此,高校应深刻把握“一带一路”推进带来的新契机,将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根据中医药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特色,以及相关中医药外向型企业对具备突出行业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的需要,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自有特色的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一、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已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才需求信息交换欠顺畅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是中医药企业走向“一带一路”的关键性人才,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需求信息交换必须顺畅。但从以往的实践来看,二者相互交流的意识较为淡薄,信息交换失灵较为严重。一方面,中医药相关企业未能主动向高校传递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也未能主动加强企业人才需求的针对性研究。由此,导致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思路、培养规模和培养水平,都未能达到前瞻规划、系统优化。

(二)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欠充分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产教协同。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相关中医药行业协会应与时俱进,探索与高校联合制定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行业标准,并在校企合作中予以实质性的鼓励支持,着力纾解优秀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供给瓶颈。但从以往的实践来看,相关中医药行业协会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维护会员权益、开展行业调研、制定行业标准、组织培训交流等具体事务上,而在推动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目标协同、资源协同,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知识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方面[1],作用发挥远不够充分。

(三)合作形式松散,效果欠佳在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在医药外向型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既可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职业素养提升平台,又可满足企业发掘自身所需优秀人才的要求,当属合作共赢的积极举措。但在实践中,基于校企合作的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整体仍处于初始阶段,实习基地的建设往往只有框架性方案,缺乏有力的制度安排推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长期以来,校企合作形式较为松散,基本局限于非常规性地组织校园招聘。医药企业对校企合作效果的满意度总体偏低,参与合作的意愿和动力均不足,合作效果不佳[2]。

二、加强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可行策略

作为中医药资源强省,湖南省现有中药工业规模企业372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1.3亿元,中药产业链被列入全省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湖南省积极发展中医药国际贸易,中医药企业走向国际的步伐不断加快。湖南中医药大学立足于办学实际,依托英语专业平台,培养复合型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近年来积极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已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的专业辨识度。以下结合该校的实践探索,具体讨论加强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可行策略。

(一)关切行业企业需求1.主动对接行业企业,达成培养共识作为人才培养主体,高校应主动对接中医药相关行业和企业,清楚了解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认真审视自身的人才培养实际,通过双方充分的意见交流,推动形成人才培养的基本共识。自2017年以来,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先后主动联系接洽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艾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绿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领先的外向型医药企业,以及湖南省植物提取物协会(200多家会员单位的主营业务为中药植物提取物的生产和贸易),通过走访企业和邀请企业来校座谈,调研行业企业对于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具体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达成了重要共识,为逐步展开校企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2.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理论界普遍认为协同效应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协同是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捷径[3]。针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协同学”相关理论,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创新构建了“中医药课程模块”和“国际贸易课程模块”,设置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等专业方向性课程,优化了课程体系,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性地提升了学科交叉融合,为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增强校企良性互动1.校企联合展开课题申报研究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内容,校企联合申报并展开课题研究将极大地促进人才合作培养实践。近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积极接洽企业申报相关课题,并于2018年成功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研究——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随课题研究的稳步推进,该校与课题联合申报方湖南艾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策略上达成了更多共识,合作效果大为提升。今后在各级产学协同合作育人平台、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等建设上还可有更多谋划。2.校企合作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4],教育部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近两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合作指导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两项,并指导学生为合作企业湖南中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中医药产品国际贸易英文网站;同时还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学生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全国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赛事,取得佳绩。通过校企合作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也在实践中为加强校企合作育人开拓了新的途径。

(三)提升学生行业认知1.增设“专业导论”课程为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专业认知,了解专业的内涵特点、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专业涉及的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等,设置“专业导论”课程十分必要。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在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专业导论”课程,由专业负责人担任授课教师,全面介绍本专业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等与学生学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还特别加入中医药行业认知和合作企业介绍相关内容,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直接指导,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行业认知、投身中医药事业的理想和信念。2.组织企业参访、人资交流组织学生赴企业参观学习、参加企业人力资源交流,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进对行业的认识。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组织学生赴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公司文化、运营现状、发展规划及行业前景等;邀请湖南艾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来校与学生进行专场交流,指导学生如何针对医药国际贸易领域的现状,做好求职就业准备;由此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效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3.安排企业实践经湖南省植物提取物协会积极引介,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与湖南蓝海迷迭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派遣学生赴公司进行暑期实践,协助处理中药植物提取物的跟单及客户开发等国际贸易环节。通过企业实践,学生加深了对中药植物提取物行业的了解,获得了中药出口业务的直接经验,校方也进一步掌握了中药植物提取物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

(四)实施合作激励策略1.对合作企业高管进行荣誉聘用聘请合作企业高管担任客座教授、创业导师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也是企业提升其社会声誉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是形成产学协同育人紧密合作关系的激励策略。2019年,湖南艾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平受聘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实践型客座教授,每年来校做医药领域相关讲座或创业报告,为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行业专家咨询,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帮助,推动校企之间的实质性合作迈上新台阶。2.设置常规性企业带教教师评优机制企业内设培训机构的师资既有丰富的行业一线工作经验,又有较强的岗位培训能力,是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师资团队的重要基础,也是培育高校内部“双师型”教师的重要依靠。通过设置常规性评优机制,对表现优异的合作企业带教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可极大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湖南中医药大学每两年对实习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与优秀带教教师进行评优表彰,已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了校企合作的稳步推进。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1.建设优质实习基地,引领校企合作育人应确定实习基地的设置、管理、运行实施方案,加大优质实习基地的建设步伐。2017年,中国医药国际贸易领域的领先企业——湖南艾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极少数获得中国海关总署最高级别AEO认证的湖南外贸企业之一)签约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实习基地;通过几年建设,对整体的校企合作育人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进入全新发展阶段。2.完善实习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应在校企协同的基础上,根据专业领域与职业领域的不同要求,双向监控和评价学生实习情况,完整、全面、及时反馈实习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与实习基地之间不断积极构建和完善该机制,在共同确定实习方案的基础上,双方就实习情况进行常规性梳理总结,对于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协调处理,有效提升了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3.推动实习基地升级为实习就业基地以往学生派往实习基地后仅接受企业内部短期培训,即被安排至医药国际贸易业务链条最前端的国际销售岗。由于实践经验缺乏,而业绩压力巨大,导致实习期结束后的实习生向企业员工转化的比率极低,无法满足企业留住人才的需要。后经校企共商调整方案,接受职业定位特别明确的学生进入实习基地预实习,并改为从业务链条最后端的国际物流岗开始,有效解决了实习环节存在少、短、浮等问题[5],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的能力逐步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实习基地向实习就业基地的升级。

三、结语

在当前中医药加大向海外拓展的全新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全面审视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实际,关切行业企业需求,增强校企良性互动,提升学生行业认知,实施合作激励策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多维度、多策略结合,构建和完善校企双向参与、互利互补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为中医药行业企业提供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助力中医药产品走向海外。

参考文献:

[1]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7+61.

[2]梁波,龚长华.高等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医药企业的校企合作现状及发展路径[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1):139-141.

[3]王琛,赵英军,刘涛.协同效应及其获取的方式与途径[J].学术交流,2004(10):47-50.

[4]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3):4-7.

第5篇:生物科技研究范文

为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首要环节在于农技推广改革,只有不断的尝试、积极的研究,才能令农业现代化建设契合世界农业的建设发展潮流。当前,国际上流行三类农业发展建设模式,具体涵盖以加拿大、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以及土地集约建设模式、以荷兰、日本为中心的资本与技术集约型模式,还有以德国、法国为中心的生物科技与机械化集约模式。上述三类模式各自具有不同特征,依据地区人口总量以及土地面积有效的建设发展农业。其中,第一类模式主体借助机械化生产建设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第二类模式是利用生物科技补充当前普遍存在的区域人口众多、土地面积不足的缺陷,进而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建设效率;第三类模式兼顾了劳动以及生产率,符合人口总量适中以及土地面积适中的客观需要。依据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生产规模来讲,不但具备较大规模的农业建设生产基地,还包括较多小型分散的生产农户。因而,应针对各个区域现实状况应用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做好合理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创建完善健全的农技推广系统。我国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由于农村人口总量占据了全国人口的较大比例,因而应将三农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明确加快推进经济建设过程中这一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状况,积极推动新型农业建设发展成为必经之路。具体来讲,也就是积极应用创新技术,在农业技术开发研究上应重点突破,完成生物科技以及新型材料技术的高效性、跨越性建设发展,掌握更多、更全面的自主知识产权。另外,在推广应用的阶段中,应依据区域的发展建设现实状况,使科技成果同现实应用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完成新兴技术的推广普及。在应用层面,应推动农业技术的不断消化、全面吸收以及再次创新,全面实现科技服务农业的良好目标。

2农技推广促进农业建设的科学策略

2.1更新推广理念,改革推广体制

新时期,农业发展建设面临更多的挑战与要求,农技推广应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政府单位的辅助之下,完成多元化的建设发展,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村生态以及生产建设等综合型的服务系统,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的既定目标。依据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需要,应因地制宜的建设区域特色化产业,符合农户广泛需要。政府单位应积极配备专业人才资源,使他们深入到农村对生产建设提供专业化的技术咨询与指导服务,提升农业生产建设效率,快速完成农技推广。

2.2优化考核机制,创新推广模式

各区域范畴之中,创建良好的农技推广单位考核工作机制,应依据农技推广存在的公益性特点,明晰工作人员应承担的义务以及负有的责任。另外,应强化农技推广部门的管理监督,全面汇总大众宝贵工作意见,并对他们做好绩效考评。针对贡献突出的员工应进行必要的奖励,积极发挥考评机制内在的激励管理效用。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应进一步创新,农技人员可上门提供专项服务,并在区域之中创建科技示范户,利用农技成果激励农民全面效仿。另外,应积极组织培训教育,传授给农民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手段,提升他们劳动生产的热情,并可设置农技服务联系专线,为遭遇困难的农民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与引导,确保农业建设生产的顺畅有序进行。

3结语

友情链接